CN111719963A - 防误锁具 - Google Patents

防误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9963A
CN111719963A CN202010599916.9A CN202010599916A CN111719963A CN 111719963 A CN111719963 A CN 111719963A CN 202010599916 A CN202010599916 A CN 202010599916A CN 111719963 A CN111719963 A CN 111719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riving
assembly
shaft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9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9963B (zh
Inventor
蓝鸿山
文琪
陈钦文
周子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99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9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9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9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9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9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52Other locks for chests, boxes, trunks, baskets, travelling bag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04Lost motion conn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0Bolts of locks or night la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2Weather or dirt prot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18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un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锁具,包括:锁体;把手;锁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有闭锁面和解锁面,且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闭锁面和解锁面之间具有高度差;离合组件,当驱动组件由初始位置向驱动闭锁位置或驱动解锁位置运动时,离合组件位于结合位置,离合组件的离合端与闭锁面抵接,离合组件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驱动组件带动离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同步转动,离合组件通过驱动端带动锁舌退出把手;当驱动组件由驱动闭锁位置或驱动解锁位置运动回初始位置时,离合组件位于分离位置,离合组件的离合端与解锁面抵接,驱动组件相对于离合组件空转。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各类机柜、箱体等设备的管控锁具无法防止“走空程”误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误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误锁具。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类机柜、箱体等设备常配有管控锁具,目前此类锁具的解锁需要用授权钥匙,但闭锁不需要钥匙,也不需要授权,故未能监控是否闭锁,极易出现本该闭锁的锁具出现漏闭锁,甚至故意未闭锁现象,即出现“走空程”误操作等问题,给工业生产的带来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在一些应用场合要求锁具需钥匙顺时针转动解锁,同时钥匙可记录解锁状态,在未插入钥匙闭锁时,把手可旋转、按压,但无法闭锁;闭锁时需采用钥匙逆时针旋转闭锁,同时钥匙记录闭锁状态,以达到电脑钥匙记录的锁具状态与锁具真实状态相吻合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锁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类机柜、箱体等设备的管控锁具无法防止“走空程”误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锁具,包括:锁体;把手,把手与锁体活动连接,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锁舌,锁舌穿设在锁体内,并能够伸入或退出把手,以将把手锁定在闭锁位置或从闭锁位置解锁;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内,并具有初始位置、带动锁舌退出把手的驱动解锁位置和带动锁舌伸入把手的驱动闭锁位置,驱动组件还具有闭锁面和解锁面,且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闭锁面和解锁面之间具有高度差;离合组件,离合组件活动设置在锁体内,离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及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轴向滑动,离合组件具有与驱动组件抵接的离合端,以及伸入锁舌并能够带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端,离合组件具有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当驱动组件由初始位置向驱动闭锁位置或驱动解锁位置运动时,离合组件位于结合位置,离合组件的离合端与闭锁面抵接,离合组件位于靠近驱动组件的位置,并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驱动组件带动离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同步转动,离合组件通过驱动端带动锁舌退出把手;当驱动组件由驱动闭锁位置或驱动解锁位置运动回初始位置时,离合组件位于分离位置,离合组件的离合端与解锁面抵接,离合组件位于远离驱动组件的位置,并与驱动组件分离,驱动组件相对于离合组件空转。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锁芯;驱动轴,驱动轴与锁芯驱动连接,驱动轴朝向离合组件的一端具有闭锁面和解锁面,并且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闭锁面比解锁面远离离合组件。
进一步地,驱动轴包括:第一小径段,第一小径段能够伸入或退出离合组件,以与离合组件驱动连接或分离;大径段,大径段与第一小径段连接,且大径段朝向第一小径段的环形表面的一部分向远离大径段的方向凸起,凸起的端部作为解锁面,环形表面未凸起的部分作为闭锁面。
进一步地,驱动轴还具有过渡面,过渡面的两端分别与闭锁面和解锁面连接,离合端通过过渡面在闭锁面和解锁面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驱动轴的侧面具有限位凸起,锁体具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伸入至限位凹槽内,并在限位凹槽内运动,以控制驱动轴的转动范围。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轴,离合轴能够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及沿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轴向滑动,并具有供驱动组件伸入或退出的离合槽,当离合组件位于结合位置时,驱动组件伸入至离合槽内,当离合组件位于分离位置时,驱动组件退出离合槽,离合轴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具有偏心设置的驱动端;离合弹子,离合弹子活动设置在锁体内,并能够沿驱动组件的轴向滑动,离合弹子的一端为离合端并与驱动组件抵接,离合弹子的另一端与离合轴抵接,驱动组件通过挤压离合弹子驱动离合轴轴向运动;离合复位件,离合复位件与离合轴抵接,并为离合轴提供向靠近驱动组件的方向运动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主体部和卡设部,驱动组件的驱动轴具有第二小径段,第二小径段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且第一限位面到驱动轴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限位面到驱动轴轴线的距离,当限位件位于避让位置时,卡设部与第一限位面抵接,主体部退出离合组件轴向的运动路径,当限位件位于止挡位置时,卡设部与第二限位面抵接,主体部伸入至离合组件轴向的运动路径,并将离合组件锁定在分离位置;限位复位件,限位复位件与限位件抵接,并为限位件提供向止挡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锁体具有供把手插入的闭锁孔,防误锁具还包括防误组件,防误组件包括:挡板,挡板活动设置在闭锁孔处,当锁舌退出把手、把手运动至解锁位置时,挡板运动至与锁舌对齐的位置,并阻碍锁舌伸入至闭锁孔处,当把手伸入闭锁孔时,把手挤压挡板,并使挡板与锁舌错开;底板,底板盖设在锁体上;挡板复位件,挡板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挡板抵接,并为挡板提供运动至与锁舌对齐位置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防误锁具还包括:传动轴,传动轴与把手枢转连接,把手相对于传动轴具有第一周向的转动,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上,把手能够带动传动轴相对于锁体沿第二周向转动,且第一周向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周向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把手复位件,把手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传动轴和把手抵接,并为把手提供向解锁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防误锁具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锁体内并开设有安装槽,锁舌穿设在安装槽内;无线码片,无线码片设置在驱动组件的锁芯的解锁口处,并能够与电脑钥匙匹配,以对防误锁具进行身份认证;防尘盖,防尘盖可开合地盖设在锁芯的解锁口处,以防止杂质进入锁芯。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组件上设置闭锁面和解锁面,闭锁面和解锁面能够与离合组件的离合端抵接配合,而离合组件具有转动和轴向运动两种运动方式,一方面使得离合组件能够与驱动组件进行驱动连接或分离的位置之间切换,从而改变离合组件与驱动组件之间的离合状态,实现驱动组件间歇性带动离合组件转动;另一方面驱动组件能够带动离合组件同步转动,通过离合组件的转动带动锁舌的运动,从而实现防误锁具的解闭锁。具体而言,锁具未解锁时,把手位于闭锁位置,锁舌伸入至把手内将把手锁定,驱动组件位于初始位置,离合组件位于结合位置;当需要解锁时,通过电脑钥匙带动驱动组件向驱动解锁位置转动,驱动组件带动离合组件同步转动,离合组件的驱动端带动锁舌运动从而使得锁舌退出把手,把手解锁,同时离合端由闭锁面逐渐向解锁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驱动组件与离合组件依然保持驱动连接,直到驱动组件转动至驱动解锁位置,此时离合端与解锁面抵接,离合组件与驱动组件分离。然后拔出电脑钥匙时需要反向转动驱动组件至初始位置,在反向过程中,离合组件由于与驱动组件分离,因而驱动组件空转,离合组件保持不动,锁舌的位置也就保持不变,当重新转动至初始位置时,离合端又重新与闭锁面抵接,离合组件重新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当需要闭锁时,电脑钥匙带动驱动组件向驱动闭锁位置转动,该过程与解锁时向驱动解锁位置转动的过程基本相似,仅转动方向不同,当驱动组件转动至驱动闭锁位置后再次转动回初始位置时,驱动组件相对于离合组件空转,离合组件和锁舌均保持不动,直到驱动组件重新转动回初始位置,此时驱动组件重新与离合组件驱动连接。上述设置方式驱动组件间歇性带动离合组件转动,使得防误锁具均需电脑钥匙方可进行解闭锁操作,还可防止在解锁操作后未闭锁把手时的“走空程”操作,并且电脑钥匙只有在驱动组件转动回初始位置时才可拔出,可保证电脑钥匙的检测状态与防误锁具的真实解闭锁状态保持完全一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防误锁具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的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驱动轴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的离合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在未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B-B向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5中C-C向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在解锁时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转动90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9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在解锁时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转动90度至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3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在闭锁时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转动90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7中B-B向的剖视图;
图20示出了图17中C-C向的剖视图;
图21示出了图1中的防误锁具解锁后解锁柜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锁体;11、闭锁孔;20、把手;21、闭锁槽;30、锁舌;40、驱动组件;41、闭锁面;42、解锁面;43、锁芯;44、驱动轴;441、第一小径段;442、大径段;443、限位凸起;444、第二小径段;445、第一限位面;446、第二限位面;45、过渡面;50、离合组件;51、离合轴;511、驱动端;512、离合槽;52、离合弹子;53、离合复位件;54、限位件;541、主体部;542、卡设部;55、限位复位件;60、防误组件;61、挡板;62、底板;63、挡板复位件;70、传动轴;80、把手复位件;90、隔板;100、无线码片;110、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类机柜、箱体等设备的管控锁具无法防止“走空程”误操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锁具。
如图1至图21所示的一种防误锁具,包括锁体10、把手20、锁舌30、驱动组件40和离合组件50,把手20与锁体10活动连接,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锁舌30穿设在锁体10内,并能够伸入或退出把手20,以将把手20锁定在闭锁位置或从闭锁位置解锁;驱动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10内,并具有初始位置、带动锁舌30退出把手20的驱动解锁位置和带动锁舌30伸入把手20的驱动闭锁位置,驱动组件40还具有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且沿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之间具有高度差;离合组件50活动设置在锁体10内,离合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沿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及沿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轴向滑动,离合组件50具有与驱动组件40抵接的离合端,以及伸入锁舌30并能够带动锁舌30运动的驱动端511,离合组件50具有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当驱动组件40由初始位置向驱动闭锁位置或驱动解锁位置运动时,离合组件50位于结合位置,离合组件50的离合端与闭锁面41抵接,离合组件50位于靠近驱动组件40的位置,并与驱动组件40驱动连接,驱动组件40带动离合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同步转动,离合组件50通过驱动端511带动锁舌30退出把手20;当驱动组件40由驱动闭锁位置或驱动解锁位置运动回初始位置时,离合组件50位于分离位置,离合组件50的离合端与解锁面42抵接,离合组件50位于远离驱动组件40的位置,并与驱动组件40分离,驱动组件40相对于离合组件50空转。
本实施例通过在驱动组件40上设置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能够与离合组件50的离合端抵接配合,而离合组件50具有转动和轴向运动两种运动方式,一方面使得离合组件50能够与驱动组件40进行驱动连接或分离的位置之间切换,从而改变离合组件50与驱动组件40之间的离合状态,实现驱动组件40间歇性带动离合组件50转动;另一方面驱动组件40能够带动离合组件50同步转动,通过离合组件50的转动带动锁舌30的运动,从而实现防误锁具的解闭锁。具体而言,如图5至图8所示,锁具未解锁时,把手20位于闭锁位置,锁舌30伸入至把手20内将把手20锁定,驱动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离合组件50位于结合位置;如图9至图12所示,当需要解锁时,通过电脑钥匙带动驱动组件40向驱动解锁位置转动,驱动组件40带动离合组件50同步转动,离合组件50的驱动端511带动锁舌30运动从而使得锁舌30退出把手20,把手20解锁,同时离合端由闭锁面41逐渐向解锁面42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驱动组件40与离合组件50依然保持驱动连接,直到驱动组件40转动至驱动解锁位置,此时离合端与解锁面42抵接,离合组件50与驱动组件40分离。然后拔出电脑钥匙时需要反向转动驱动组件40至初始位置,如图13至图16所示,在反向过程中,离合组件50由于与驱动组件40分离,因而驱动组件40空转,离合组件50保持不动,锁舌30的位置也就保持不变,当重新转动至初始位置时,离合端又重新与闭锁面41抵接,离合组件50重新与驱动组件40驱动连接;如图17至图20所示,当需要闭锁时,电脑钥匙带动驱动组件40向驱动闭锁位置转动,该过程与解锁时向驱动解锁位置转动的过程基本相似,仅转动方向不同,当驱动组件40转动至驱动闭锁位置后再次转动回初始位置时,驱动组件40相对于离合组件50空转,离合组件50和锁舌30均保持不动,直到驱动组件40重新转动回初始位置,如图6至图8所示,此时驱动组件40重新与离合组件50驱动连接。上述设置方式驱动组件40间歇性带动离合组件50转动,使得防误锁具均需电脑钥匙方可进行解闭锁操作,还可防止在解锁操作后未闭锁把手20时的“走空程”操作,并且电脑钥匙只有在驱动组件40转动回初始位置时才可拔出,可保证电脑钥匙的检测状态与防误锁具的真实解闭锁状态保持完全一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40包括锁芯43和驱动轴44,锁芯43的解锁口外露于锁体10,驱动轴44与锁芯43的输出轴驱动连接,驱动轴44朝向离合组件50的一端具有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并且沿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闭锁面41比解锁面42远离离合组件50,这样当离合端与闭锁面41抵接时,离合组件50自然就能够向靠近驱动组件40的方向运动,从而与驱动组件40驱动连接,当离合端与解锁面42抵接时,解锁面42自然推动离合端向远离驱动组件4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离合组件50与驱动组件4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44包括第一小径段441和大径段442,第一小径段441为非圆形块状结构,本实施例设置成矩形块,其能够伸入或退出离合组件50,从而与离合组件50驱动连接或分离;大径段442与第一小径段441连接,在大径段442朝向第一小径段441的端面自然就形成一环形表面,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即位于该环形表面上,更具体地说,环形表面的一部分向远离大径段442的方向凸起,这样,凸起的部分和未凸起的部分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高度差,凸起的端部即可作为解锁面42推动离合端使得离合组件50运动,而环形表面未凸起的部分即可作为闭锁面41供离合组件50靠近驱动组件40并与驱动组件40驱动连接。
可选地,驱动轴44还具有过渡面45,过渡面45的两端分别与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连接,离合端通过过渡面45在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之间切换。本实施例将凸起的侧面,即凸起的端部与环形表面未凸起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作为过渡面45,并且过渡面45呈弧形流畅过渡,从而保证离合端在解锁面42和闭锁面41之间的流畅切换。
可选地,如图2所示,驱动轴44的侧面具有限位凸起443,锁体10开设有周向一定长度的限位凹槽,限位凸起443伸入至限位凹槽内,并在限位凹槽内运动,从而控制驱动轴44的转动范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合组件50包括离合轴51、离合弹子52和离合复位件53,离合轴51能够沿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及沿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轴向滑动,即离合轴51具有转动和轴向滑动两种运动方式,驱动轴44正是通过与离合轴51的对接或分离实现带动锁舌30运动或空转的效果,并且离合轴51还开设有供驱动组件40的驱动轴44伸入或退出的离合槽512,离合槽512的形状与第一小径段441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当离合组件50位于结合位置时,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即可伸入至离合槽512内,从而将扭转力传递到离合轴51上;而当离合组件50位于分离位置时,第一小径段441退出离合槽512,驱动轴44的扭转力无法传递到离合轴51上,也就空转,并且本实施例在离合轴51远离驱动组件40的一端具有偏心设置的凸柱,凸柱作为驱动端511,锁舌30上开设有滑槽,驱动端511伸入到滑槽内,当离合轴51在驱动轴44的带动下转动时,驱动端511即可通过挤压滑槽的侧壁带动锁舌30运动。与离合轴51的两种运动方式不同,本实施例的离合弹子52活动设置在锁体10内,并能够沿驱动组件40的轴向滑动,即离合弹子52仅具有轴向滑动一种运动方式,其不会跟随驱动轴44转动,离合弹子52的一端与驱动轴44上的环形表面抵接,该端即作为离合端,而离合弹子52的另一端与离合轴51抵接,驱动组件40通过挤压离合弹子52驱动离合轴51轴向运动,例如在防误锁具解锁,驱动轴44向驱动解锁位置转动时,离合弹子52的离合端依次滑过闭锁面41、过渡面45直到解锁面42,此时离合弹子52在环形表面的挤压下向远离锁芯43的方向滑动,同时离合弹子52挤压离合轴51,使得离合轴51一同运动直到与驱动轴44分离。本实施例的离合复位件53为弹簧,其一端与离合轴51抵接,并为离合轴51提供向靠近驱动组件40的方向运动的复位力,一方面使得离合轴51始终具有与驱动轴44驱动对接的运动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离合轴51始终挤压力离合弹子52,使得离合弹子52具有与环形表面紧密抵接的运动趋势。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轴51呈一端开口的套筒状并且能够套设在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的外侧,上述的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驱动连接是指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伸入到离合轴51的离合槽512内,使得驱动轴44带动离合轴51同步转动,而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分离是指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退出离合轴51的离合槽512内,使得驱动轴44相对于离合轴51空转。
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离合弹子52,两个离合弹子52设置在驱动轴44周向相对的两侧,相应地,闭锁面41、过渡面45和解锁面42也设置有两套,且分别与两个离合弹子52进行配合,从而使得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之间受力平衡。当然,离合弹子52和闭锁面41、过渡面45、解锁面4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
相似地,如图4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驱动轴44在闭锁或者解锁时在0°-90°的范围内转动,因而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离合槽512,分别为第一离合槽和第二离合槽,并且第一离合槽与第二离合槽交叉形成有一定夹角,防误锁具在解锁之前,第一小径段441伸入到第一离合槽内从而与离合轴51驱动连接,当解锁时,第一小径段441带动第一离合槽转动一定角度,第一小径段441与第一离合槽分离,然后反向转动电脑钥匙时,第一小径段441反向空转90度,当驱动组件40转动回初始位置时,第一小径段441与第二离合槽对齐,第一小径段441即可伸入到第二离合槽内,从而再次与离合轴51驱动连接。这样每进行一次解闭锁操作,第一小径段441即会在第一离合槽、第二离合槽之间往复切换一次。当然,离合槽512的数量和具体形式也可以根据解闭锁操作的转动角度进行相应设置,例如,当驱动轴44解闭锁操作时转动180度,则离合槽512可以仅设置有一个。
本实施例将第一离合槽和第二离合槽之间形成有70度夹角,解闭锁锁芯时,电脑钥匙带动驱动轴44转动的角度为90度,因而在驱动轴44转动的90度范围中,有20度的范围是驱动轴44相对于离合轴51空转。具体而言,当解锁锁芯时,向第一方向转动电脑钥匙90度,在该过程中,前70度的转动时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之间对接,驱动轴44带动离合轴51同步转动,而转动到70度时,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恰好分离,在后续20度的转动过程中,驱动轴44不再带动离合轴51转动,而是空转直到转动90度;反向转动拔出电脑钥匙的过程中,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始终分离,驱动轴44保持空转。闭锁锁芯时的过程与上述类似,在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电脑钥匙90度的过程中,前70度的转动时驱动轴44带动离合轴51同步转动,而转动到70度时,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恰好分离,在后续20度的转动过程中,驱动轴44不再带动离合轴51转动,而是空转直到转动90度;反向转动拔出电脑钥匙的过程中,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始终分离,驱动轴44保持空转。基于本实施例上述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40的初始位置即为驱动组件40未转动时的位置、驱动解锁位置为驱动组件40向第一方向转动70度的位置、驱动闭锁位置为驱动组件40向第二方向转动70度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解闭锁过程中时,在驱动轴44转动70度时,锁舌30已经完成了伸入或退出闭锁孔11的动作,此时从某种程度上说,锁芯已经完成了解闭锁状态的改变,后续的20度仅仅是基于电脑钥匙等因素的需求而设置的空转,并不会影响锁芯的解闭锁状态。当然,也可以不设置20度的空转,上述各角度也可以进行改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合组件50还包括限位件54和限位复位件55,限位件54包括主体部541和卡设部542,主体部541为块状结构,在主体部541的一侧有一凸柱,该凸柱即为卡设部542,驱动组件40的驱动轴44具有第二小径段444,第二小径段444与大径段442远离第一小径段441的端面连接,第二小径段444的侧面具有第一限位面445和第二限位面446,且第一限位面445到驱动轴44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限位面446到驱动轴44轴线的距离,卡设部542即与第一限位面445或者第二限位面446配合,具体而言,当驱动轴44位于初始位置时,限位件54位于避让位置,此时卡设部542与第一限位面445抵接,主体部541退出离合组件50的离合轴51轴向的运动路径,主体部541不会对离合轴51的运动产生影响,而当驱动轴44由初始位置向驱动解锁位置或驱动闭锁位置转动时,限位件54从抵接第一限位面445切换至朝向第二限位面446,此时主体部541向伸入离合轴51轴向运动路径的方向运动,但是由于驱动轴44转动过程中离合轴51并未完全与驱动轴44分离,因而主体部541并未伸入到离合轴51轴向的运动路径上,而是抵接在离合轴51侧面,直到驱动轴44运动到驱动解锁位置或驱动闭锁位置转动时,离合轴51与驱动轴44分离,此时限位件54切换至止挡位置,主体部541伸入到离合轴51与驱动轴44连接的轴向运动路径上,卡设部542与第二限位面446抵接,离合轴51在主体部541的限制下无法与驱动轴44驱动连接,也就将离合组件50锁定在分离位置;而当驱动轴44由驱动解锁位置或驱动闭锁位置转动回初始位置时,卡设部542从抵接第二限位面446切换至抵接第一限位面445,第一限位面445挤压卡设部542,使得限位件54整体运动至避让位置,主体部541退出离合轴51轴向的运动路径,离合轴51即可在离合复位件53的作用下向靠近驱动轴44的方向运动,从而与驱动轴44驱动连接。本实施例的限位复位件55为弹簧,离合组件50还包括封堵锁体10上孔洞的堵块,限位复位件55的一端与限位件54抵接,另一端与堵块抵接,从而为限位件54提供向止挡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由于本实施例设置有前述20度的空转,因而第一限位面445和第二限位面446也是按照20度和70度的角度区域划分的,具体而言,当解锁锁芯时,驱动轴44沿第一方向转动90度的过程中,前20度时卡设部542与第一限位面445抵接,当转动20度时,卡设部542切换至与第二限位面446抵接,此时依据上述所言,主体部541只是抵接在离合轴51侧面上,在后续70度的转动过程中,卡设部542均与第二限位面446抵接;反向转动时,驱动轴44沿第二方向转动90度的过程中,前70度时卡设部542与第二限位面446抵接,当转动70度时,卡设部542切换至与第一限位面445抵接,在后续20度的转动过程中,卡设部542均与第一限位面445抵接。锁芯闭锁时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第一限位面445和第二限位面446的角度划分也可以采用其他角度,不局限于20度和70度的划分方式。
本实施例在锁体10上开设有供把手20插入的闭锁孔11,把手20的一端开设有闭锁槽21,并能够伸入到闭锁孔11内,锁舌30即可通过伸入或退出闭锁槽21来将把手20锁定或者解锁。本实施例的防误锁具还包括防误组件60,防误组件60主要在把手20退出闭锁孔11后伸入到闭锁孔11内止挡锁舌30的运动,从而使得把手20运动到解锁位置后,锁舌30也保持退出闭锁孔11,从而避免锁舌30伸入到闭锁孔11内而使得防误锁具能够在不使用电脑钥匙的情况下自动闭锁的问题。
具体而言,防误组件60包括挡板61、底板62和挡板复位件63,挡板61活动设置在闭锁孔11处,当锁舌30退出把手20、把手20运动至解锁位置时,挡板61运动至与锁舌30对齐的位置,从而阻碍锁舌30伸入至闭锁孔11处,此时由于锁舌30无法运动,因而驱动组件40也就无法向驱动闭锁位置运动,只有操作者将把手20伸入闭锁孔11,此时把手20挤压挡板61,并使挡板61与锁舌30错开,同时把手20的闭锁槽21与锁舌30对齐,锁舌30具有活动空间,驱动组件40才能够向驱动闭锁位置转动,才能够将把手20重新锁定;本实施例的锁体10开设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驱动组件40、离合组件50等均安装到安装腔内,底板62盖设在安装腔的开口处,从而封堵安装腔,挡板复位件63为弹簧,其两端分别与底板62和挡板61抵接,从而为挡板61提供运动至与锁舌30对齐位置的复位力,使得挡板61在把手20退出闭锁孔11后即可在挡板复位件63的作用下自动止挡锁舌30。
本实施例的把手20呈U形且具有两个周向的转动,分别为第一周向的转动和第二周向的转动,并且第一周向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周向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按照图1中所示的状态和方向,把手20具有上下的翻转和水平的转动,防误锁具还包括传动轴70,传动轴70与把手20之间通过转轴枢转连接,传动轴70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10上,传动轴70后续可以与锁片等其他部件连接配合实现柜门等设备的解闭锁。把手20第一周向的转动即是相对于传动轴70而言的,即把手20第一周向的转动是绕传动轴70与把手20之间的转轴转动的,也就是图1中的上下翻转,该翻转即可使得把手20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把手20第二周向的运动是相对于锁体10而言的,具体地说,把手20能够带动传动轴70绕传动轴70自身的轴线转动,该转动即为把手20第二周向的转动,其转动轴线即为传动轴70的轴线,也就是图1中的水平转动。当然也可以将把手20设置成仅一个周向的转动,例如保留把手20沿第二周向的转动,相应地,把手20的端部不插入到闭锁孔11内,而是外露于锁体10,锁舌30能够从锁体10内伸出并伸入到把手20的闭锁槽21内,从而将把手20第二周向的运动锁定等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的防误锁具还包括把手复位件80,把手复位件80为扭簧,其套设在传动轴70与把手20之间的转轴上,并且两端分别与传动轴70和把手20抵接,从而为把手20提供向解锁位置运动的复位力,当锁舌30退出闭锁槽21时,把手20即可在把手复位件80的作用下自动运动至解锁位置。
防误锁具还包括隔板90、无线码片100和防尘盖110,隔板90设置在锁体10内并开设有安装槽,锁舌30穿设在安装槽内,安装槽设置有限位结构,锁舌30仅能够在安装槽的预定范围内滑动,从而对锁舌30的运动范围进行控制;无线码片100设置在驱动组件40的锁芯43的解锁口处,并能够与电脑钥匙匹配,以对防误锁具进行身份认证;防尘盖110可开合地盖设在锁芯43的解锁口处,以防止杂质进入锁芯43。
本实施例的防误锁具的解闭锁过程如下(下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并且以锁芯未解锁时驱动组件40的位置为0°,由0°向两侧周向转动角度依次增大。当然,下述的具体转动角度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解锁过程:
S1:插入电脑钥匙,朝第一方向转动90°
如图5至图8所示,由于在未转动电脑钥匙前,防误锁具处于闭锁状态,驱动组件40处于初始位置,离合组件50处于结合位置,在离合复位件53的弹簧力作用下,离合弹子52与驱动轴44的闭锁面41抵接,第一小径段441卡设在第一离合槽内,驱动轴44转动可以带动离合轴51转动;
如图7所示,同时,在防误锁具闭锁时,限位件54的卡设部542抵接在第一限位面445上,限位件54的主体部541退出离合轴51的运动路径,离合轴51可以沿其轴向方向上下移动;
同时,把手20抵接在挡板61上,锁舌30伸入到把手20的闭锁槽21内,把手20锁定;
如图9至图12所示,此时,操作者将正确的电脑钥匙插入到锁芯43内,电脑钥匙识别无线码片100码值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电脑钥匙解锁锁芯43,朝第一方向转动电脑钥匙90°,从而依次带动锁芯43、驱动轴44转动上述角度;驱动轴44带动离合轴51转动一定角度,离合轴51的转动带动锁舌30向远离把手20方向移动,直至旋转至60°时,锁舌30端部退出闭锁槽21,把手20在把手复位件80的弹簧力作用下脱离闭锁孔11,运动到解锁位置,此时,如图21所示,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把手20从而带动传动轴70转动,以解锁柜门等设备;
与此同时,离合弹子52依次抵接并滑过驱动轴44的闭锁面41、过渡面45、解锁面42,从而驱动离合轴51朝向远离驱动轴44的方向移动,直至旋转至70°时,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脱离第一离合槽,此时,离合轴51由结合位置切换至分离位置,驱动轴44转动不可以带动离合轴51转动;
如图11所示,与此同时,当旋转至70°时,随着离合轴51的转动以及离合轴51的向下移动,限位件54的卡设部542从抵接在第一限位面445上切换到抵接在第二限位面446上,限位件54在限位复位件55的弹簧力作用下沿着垂直于驱动轴44轴线方向并朝向靠近驱动轴44的中心方向移动,主体部541止挡在离合轴51的运动路径上,使离合轴51无法向上移动从而保持在分离位置;
当旋转至90°时,限位凸起443运动到限位凹槽的端部,限制锁芯43继续旋转;
与此同时,由于把手20脱离闭锁孔11,挡板61在挡板复位件63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移动到闭锁孔11内,并止挡在锁舌30的运动路径上。
S2: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90°,拔出电脑钥匙
如图13至图16所示,电脑钥匙沿第二方向转动90°,依次带动锁芯43、驱动轴44沿第二方向转动90°,由于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分离,离合轴51、离合弹子52、锁舌30仍然保持不动;同时,随着驱动轴44的转动,当沿第二方向旋转至20°时,限位件54的卡设部542从抵接在第二限位面446上切换到抵接在第一限位面445上,限位件54沿着垂直于驱动轴44轴线方向并朝向远离驱动轴44的中心方向移动,主体部541不再止挡在离合轴51的运动路径上;
与此同时,当沿第二方向旋转至0°时,离合轴51在离合复位件53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进入第二离合槽,此时,离合轴51由分离位置切换至结合位置,驱动轴44转动可以带动离合轴51转动;
与此同时,离合弹子52随着离合轴51的向上移动而向上运动,直至离合弹子52抵接在驱动轴44的闭锁面41上;
此时,由于挡片止挡在锁舌30的运动路径上,故锁舌30无法朝向闭锁孔11移动,且锁舌30处于安装槽的极限位置而无法朝向远离闭锁孔11的方向移动,故锁舌30的位置限位。此时,即使插入电脑钥匙进行闭锁操作,由于锁舌30的位置限位导致锁芯被锁定,故电脑钥匙也无法动作,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防止在解锁操作后未闭锁把手20时而进行闭锁操作的“走空程”操作,以防止电脑钥匙错误记录锁具的实际状态。
此时,拔出电脑钥匙,完成解锁过程。
闭锁过程:
S3:将把手20的端部按压至闭锁孔11的底部
操作者克服把手复位件80的弹力,将把手20的端部按压至闭锁孔11的底部,把手20抵接并推动挡板61向下移动,此时,锁舌30与把手20的闭锁槽21对齐,挡板61不再止挡锁舌30的移动路径。
S4:插入电脑钥匙,朝第二方向转动90°
如图17至图20所示,操作者将正确的电脑钥匙插入到锁芯43内,电脑钥匙识别无线码片100码值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电脑钥匙解锁锁芯43,朝第二方向转动电脑钥匙90°,从而依次带动锁芯43、驱动轴44转动上述角度;驱动轴44带动离合轴51转动一定角度,离合轴51的转动带动锁舌30向靠近把手20方向移动,直至锁舌30端部进入闭锁槽21,此时,把手20锁定在闭锁位置,传动轴70无法转动,以闭锁柜门等设备;
与此同时,离合弹子52依次抵接并滑过驱动轴44的闭锁面41、过渡面45、解锁面42,从而驱动离合轴51朝向远离驱动轴44的方向移动,直至沿第二方向旋转至70°时,直至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脱离第二离合槽,此时,离合轴51由结合位置切换至分离位置,驱动轴44转动不可以带动离合轴51转动;
如图19所示,与此同时,当第二方向旋转至70°时,随着离合轴51的转动以及离合轴51的向下移动,限位件54的卡设部542从抵接在第一限位面445上切换到抵接在第二限位面446上,限位件54在限位复位件55的弹簧力作用下沿着垂直于驱动轴44轴线方向并朝向靠近驱动轴44的中心方向移动,主体部541止挡在离合轴51的运动路径上,使离合轴51无法向上移动从而保持在分离位置;
当第二方向旋转至90°时,限位凸起443运动到限位凹槽的另一端部,限制锁芯43继续旋转。
S5:朝第一方向转动90°,拔出电脑钥匙
如图5至图8所示,电脑钥匙沿第一方向转动90°,依次带动锁芯43、驱动轴44沿第一方向转动90°,由于驱动轴44与离合轴51分离,离合轴51、离合弹子52、锁舌30的位置保持不动;随着驱动轴44的转动,当沿第一方向旋转至20°时,限位件54的卡设部542从抵接在第二限位面446上切换到抵接在第一限位面445上,限位件54沿着垂直于驱动轴44轴线方向并朝向远离驱动轴44的中心方向移动,主体部541不再止挡在离合轴51的运动路径上;
与此同时,当沿第一方向旋转至0°时,离合轴51在离合复位件53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驱动轴44的第一小径段441进入第一离合槽,此时,离合轴51由分离位置切换至结合位置,驱动轴44转动可以带动离合轴51转动;
与此同时,离合弹子52随着离合轴51的向上移动而向上运动,直至离合弹子52抵接在驱动轴44的闭锁面41上;
此时,拔出电脑钥匙,完成闭锁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各类机柜、箱体等设备的管控锁具无法防止“走空程”误操作的问题;
2、驱动组件间歇性带动离合组件转动,使得防误锁具均需电脑钥匙方可进行解闭锁操作;
3、电脑钥匙只有在驱动转转动回初始位置时才可拔出,可保证电脑钥匙的检测状态与防误锁具的真实解闭锁状态保持完全一致;
4、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10);
把手(20),所述把手(20)与所述锁体(10)活动连接,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
锁舌(30),所述锁舌(30)穿设在所述锁体(10)内,并能够伸入或退出所述把手(20),以将所述把手(20)锁定在所述闭锁位置或从所述闭锁位置解锁;
驱动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10)内,并具有初始位置、带动所述锁舌(30)退出所述把手(20)的驱动解锁位置和带动所述锁舌(30)伸入所述把手(20)的驱动闭锁位置,所述驱动组件(40)还具有闭锁面(41)和解锁面(42),且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所述闭锁面(41)和所述解锁面(42)之间具有高度差;
离合组件(50),所述离合组件(50)活动设置在所述锁体(10)内,所述离合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及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轴向滑动,所述离合组件(50)具有与所述驱动组件(40)抵接的离合端,以及伸入所述锁舌(30)并能够带动所述锁舌(30)运动的驱动端(511),所述离合组件(50)具有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当所述驱动组件(40)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驱动闭锁位置或所述驱动解锁位置运动时,所述离合组件(50)位于所述结合位置,所述离合组件(50)的离合端与所述闭锁面(41)抵接,所述离合组件(50)位于靠近所述驱动组件(40)的位置,并与所述驱动组件(40)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0)带动所述离合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同步转动,所述离合组件(50)通过所述驱动端(511)带动所述锁舌(30)退出所述把手(20);当所述驱动组件(40)由所述驱动闭锁位置或所述驱动解锁位置运动回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离合组件(50)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离合组件(50)的离合端与所述解锁面(42)抵接,所述离合组件(50)位于远离所述驱动组件(40)的位置,并与所述驱动组件(40)分离,所述驱动组件(40)相对于所述离合组件(50)空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包括:
锁芯(43);
驱动轴(44),所述驱动轴(44)与所述锁芯(43)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44)朝向所述离合组件(50)的一端具有所述闭锁面(41)和所述解锁面(42),并且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所述闭锁面(41)比所述解锁面(42)远离所述离合组件(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4)包括:
第一小径段(441),所述第一小径段(441)能够伸入或退出所述离合组件(50),以与所述离合组件(50)驱动连接或分离;
大径段(442),所述大径段(442)与所述第一小径段(441)连接,且所述大径段(442)朝向所述第一小径段(441)的环形表面的一部分向远离所述大径段(442)的方向凸起,所述凸起的端部作为所述解锁面(42),所述环形表面未凸起的部分作为所述闭锁面(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4)还具有过渡面(45),所述过渡面(4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闭锁面(41)和所述解锁面(42)连接,所述离合端通过所述过渡面(45)在所述闭锁面(41)和所述解锁面(42)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4)的侧面具有限位凸起(443),所述锁体(10)具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443)伸入至所述限位凹槽内,并在所述限位凹槽内运动,以控制所述驱动轴(44)的转动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50)包括:
离合轴(51),所述离合轴(51)能够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及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转动轴线轴向滑动,并具有供所述驱动组件(40)伸入或退出的离合槽(512),当所述离合组件(50)位于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驱动组件(40)伸入至所述离合槽(512)内,当所述离合组件(50)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驱动组件(40)退出所述离合槽(512),所述离合轴(51)远离所述驱动组件(40)的一端具有偏心设置的所述驱动端(511);
离合弹子(52),所述离合弹子(52)活动设置在所述锁体(10)内,并能够沿所述驱动组件(40)的轴向滑动,所述离合弹子(52)的一端为所述离合端并与所述驱动组件(40)抵接,所述离合弹子(52)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轴(51)抵接,所述驱动组件(40)通过挤压所述离合弹子(52)驱动所述离合轴(51)轴向运动;
离合复位件(53),所述离合复位件(53)与所述离合轴(51)抵接,并为所述离合轴(51)提供向靠近所述驱动组件(40)的方向运动的复位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50)还包括:
限位件(54),所述限位件(54)包括主体部(541)和卡设部(542),所述驱动组件(40)的驱动轴(44)具有第二小径段(444),所述第二小径段(444)具有第一限位面(445)和第二限位面(446),且所述第一限位面(445)到所述驱动轴(44)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面(446)到所述驱动轴(44)轴线的距离,当所述限位件(54)位于避让位置时,所述卡设部(542)与所述第一限位面(445)抵接,所述主体部(541)退出所述离合组件(50)轴向的运动路径,当所述限位件(54)位于止挡位置时,所述卡设部(54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446)抵接,所述主体部(541)伸入至所述离合组件(50)轴向的运动路径,并将所述离合组件(50)锁定在所述分离位置;
限位复位件(55),所述限位复位件(55)与所述限位件(54)抵接,并为所述限位件(54)提供向所述止挡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0)具有供所述把手(20)插入的闭锁孔(11),所述防误锁具还包括防误组件(60),所述防误组件(60)包括:
挡板(61),所述挡板(61)活动设置在所述闭锁孔(11)处,当所述锁舌(30)退出所述把手(20)、所述把手(20)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挡板(61)运动至与所述锁舌(30)对齐的位置,并阻碍所述锁舌(30)伸入至所述闭锁孔(11)处,当所述把手(20)伸入所述闭锁孔(11)时,所述把手(20)挤压所述挡板(61),并使所述挡板(61)与所述锁舌(30)错开;
底板(62),所述底板(62)盖设在所述锁体(10)上;
挡板复位件(63),所述挡板复位件(6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62)和所述挡板(61)抵接,并为所述挡板(61)提供运动至与所述锁舌(30)对齐位置的复位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锁具还包括:
传动轴(70),所述传动轴(70)与所述把手(20)枢转连接,所述把手(20)相对于所述传动轴(70)具有第一周向的转动,所述传动轴(7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10)上,所述把手(20)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70)相对于所述锁体(10)沿第二周向转动,且所述第一周向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周向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
把手复位件(80),所述把手复位件(8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轴(70)和所述把手(20)抵接,并为所述把手(20)提供向所述解锁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锁具还包括:
隔板(90),所述隔板(90)设置在所述锁体(10)内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锁舌(30)穿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无线码片(100),所述无线码片(100)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40)的锁芯(43)的解锁口处,并能够与电脑钥匙匹配,以对所述防误锁具进行身份认证;
防尘盖(110),所述防尘盖(110)可开合地盖设在所述锁芯(43)的解锁口处,以防止杂质进入所述锁芯(43)。
CN202010599916.9A 2020-06-28 2020-06-28 防误锁具 Active CN111719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9916.9A CN111719963B (zh) 2020-06-28 2020-06-28 防误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9916.9A CN111719963B (zh) 2020-06-28 2020-06-28 防误锁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9963A true CN111719963A (zh) 2020-09-29
CN111719963B CN111719963B (zh) 2021-10-22

Family

ID=72569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9916.9A Active CN111719963B (zh) 2020-06-28 2020-06-28 防误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99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014A (zh) * 2021-12-31 2022-04-1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柜门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936U (zh) * 1988-09-12 1989-06-07 张建华 阀门锁
US7051561B2 (en) * 1999-12-08 2006-05-30 Computerized Security Systems, Inc. Electronic lock
CN104295162A (zh) * 2014-10-17 2015-01-21 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 一种户外环网柜拉压式防误闭锁锁具
US20150337911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Asmo Co., Ltd. Clutched motor and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openable body
CN107345463A (zh) * 2017-08-24 2017-11-1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转锁芯和锁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936U (zh) * 1988-09-12 1989-06-07 张建华 阀门锁
US7051561B2 (en) * 1999-12-08 2006-05-30 Computerized Security Systems, Inc. Electronic lock
US20150337911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Asmo Co., Ltd. Clutched motor and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openable body
CN104295162A (zh) * 2014-10-17 2015-01-21 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 一种户外环网柜拉压式防误闭锁锁具
CN107345463A (zh) * 2017-08-24 2017-11-1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转锁芯和锁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014A (zh) * 2021-12-31 2022-04-1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柜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9963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1838B1 (ko) 디지털 도어락
US20100294008A1 (en) Motor drive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deadbolt lock
CN110359775B (zh)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111719963B (zh) 防误锁具
CN110130735B (zh) 锁芯和解锁钥匙
EP4174260A1 (en) Panel lock
CN106168082A (zh) 门锁机构
CN113236044B (zh) 一种门锁
CN110219522B (zh) 地线锁及解锁钥匙
CN111305651B (zh) 解锁钥匙
WO2021128311A1 (zh) 一种字轮密码锁
KR101912381B1 (ko) 디지털 도어락
CN212271838U (zh) 解锁钥匙
CN114763724B (zh) 双锁芯锁头
CN111456565B (zh) 锁具
CN217269366U (zh) 面板锁
US20060196238A1 (en) Door locking system
CN212271839U (zh) 解锁钥匙
CN211173489U (zh) 电子门锁
CN113445823B (zh) 锁芯
KR20110009790U (ko) 오링 내장형 동력 전달수단을 구비한 패닉 기능을 갖는 도어록
CN211173464U (zh) 插芯锁
CN109441252B (zh) 枪弹柜门闭锁装置
AU2020294151B1 (en) Lock
CN212273335U (zh) 盲板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