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9366U - 面板锁 - Google Patents

面板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9366U
CN217269366U CN202122617858.0U CN202122617858U CN217269366U CN 217269366 U CN217269366 U CN 217269366U CN 202122617858 U CN202122617858 U CN 202122617858U CN 217269366 U CN217269366 U CN 217269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ock
hook
unlocking
lock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78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斯凡
蔡华山
项文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Yika Lo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Yika Lo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Yika Loc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Yika Lo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178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9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9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9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锁,包括壳体、转轴、锁舌与手柄,转轴可转动安装于壳体,锁舌与转轴相连且随转轴转动以实现解锁和锁定操作;手柄可转动安装于转轴,手柄在绕垂直于转轴的第一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具有相对于壳体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壳体抬起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位置;手柄还设置有锁舌槽和位于锁舌槽一侧的引导部;面板锁还包括锁舌钩和第一弹性件,锁舌钩可转动安装于壳体,第一弹性件设置于锁舌钩和壳体之间。如此设计,在手柄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手柄的自动锁定,防止手柄再次脱出,保证了面板锁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且具有较好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面板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锁。
背景技术
面板锁在各种行业应用较为普遍,例如应用于船舶、发电机组、暖通空调、房车等行业中。面板锁通常具有一个可折叠安装在面板凹槽中的手柄,该手柄可以从凹槽中拉起用来转动开锁或锁定;手柄通常还具有折叠于面板凹槽中并与面板主体齐平的折叠状态。
相关技术中描述了此类面板锁,如在US5,526,660、US6,454,321B1、US4,706,478和US7,748,246B1中,在关闭位置时,手柄处于自由状态无法锁定;又如在US6,532,778B2、US6,952,940B2、US8,770,635B2、US2004/0007031A1中,手柄可以处于自由状态或通过连接到外壳的圆柱体可选地锁定。
现有的面板锁通常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手柄向下折叠后,除非通过锁芯或挂锁用钥匙进一步锁定,否则手柄会处于自由状态,最终用户需要使用多个闩锁来操作多个面板进行锁定操作,从而增加了完成整个设备锁定操作的时间。特别是当面板锁安装在移动的车辆上时,由于无法完全锁定手柄,手柄容易发出噪音;而在极端情况下,例如遇到高加速度时,手柄容易在惯性作用下会被完全抬起,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使闩锁构件完全脱离框架并释放,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最终会导致系统过早失效。对于那些需要手柄折叠压缩以密封面板并避免进水的应用,手柄抬起导致的压缩损失会导致腔室内部对天气条件敏感的部件加速失效。此外,一旦手柄完全抬起,无论面板锁安装在静态设备还是移动车辆上,手柄都会对通过的物体和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板锁。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锁,包括壳体、转轴、锁舌与手柄,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锁舌与所述转轴相连且随所述转轴转动而伸缩以实现解锁和锁定操作;所述手柄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所述手柄在绕垂直于所述转轴的第一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壳体抬起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位置;所述手柄还设置有锁舌槽和位于所述锁舌槽一侧的引导部;
所述面板锁还包括锁舌钩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锁舌钩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舌钩和所述壳体之间,当所述手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舌钩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抵压在所述锁舌槽中,以阻止所述手柄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过程中,所述引导部撑开所述锁舌钩并引导所述锁舌钩进入所述锁舌槽。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在手柄在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手柄的自动锁定,从而防止手柄再次脱出,保证了面板锁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对手柄的锁定在折叠过程中同步实现,无需其他的锁定动作,具有较好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钩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锁舌钩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被抵压伸入所述锁舌槽中使得所述手柄被锁定在第一位置;处于所述第四位置的锁舌钩脱出所述锁舌槽使得所述手柄能够脱离第一位置;所述手柄抬起时所述锁舌钩被第一所述弹性件驱动从所述第四位置运动至第五位置,其中所述锁舌钩的第五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相同,只是所述锁舌钩不再处于所述锁舌槽中且位于所述锁舌槽的下方;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过程中,所述引导部撑开所述锁舌钩并引导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五位置再次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锁还包括解锁件以及与所述解锁件相连的传动机构,所述解锁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活动的所述解锁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件包括在钥匙驱动下绕轴转动的锁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锁芯从动件、第一滑块和第一运动转换机构;所述锁芯从动件随所述锁芯转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锁芯从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锁芯从动件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钩包括围绕转动位置突出设置的钩状部和凸出部,所述钩状部与所述锁舌槽配合,所述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推动所述凸出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滑块处于远离所述锁舌钩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在所述锁芯从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块中任一方设置的转动凸起,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配合凹槽,所述转动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相互配合实现旋转-直线运动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在所述锁芯从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块中任一方设置的齿轮,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与所述齿轮滑动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互配合实现旋转-直线运动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件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运动转换机构;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解锁按钮通过所述第二运动转换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在所述解锁按钮设置的第一驱动斜面,以及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斜面和所述驱动端滑动接触配合,以实现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第一滑块在不同方向滑动的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在钥匙驱动下绕轴转动的锁芯,所述锁定件在所述锁芯转动至目标位置时阻止所述解锁按钮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钩围绕转动位置突出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解锁凸轮轴,所述解锁凸轮轴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凸出部驱动所述锁舌钩解锁所述手柄;所述解锁凸轮轴具有外露的外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驱动脱离所述锁舌钩的所述手柄运动至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出装置包括第一弹出机构,所述第一弹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安装底座、第三弹性件和弹簧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作用凸起;所述弹簧帽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弹簧帽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并驱动所述弹簧帽运动至所述安装底座的外侧位置;所述作用凸起在所述手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弹簧帽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出装置包括第二弹出机构,所述第二弹出机构包括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手柄的弹簧支架和安装于所述弹簧支架的弹出扭簧,所述弹出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抵压,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支架抵压;在所述手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支架与所述转轴抵压并压缩所述弹出扭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手柄绕所述转轴转动时,驱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锁舌转动,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反之亦然,以实现解锁和锁定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面板锁截面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手柄处于的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手柄处于的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第一锁舌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舌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锁舌钩处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锁舌钩处于第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锁舌钩处于第五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锁舌钩与手柄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解锁组件在壳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锁芯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图13所示第一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一;
图14b为图13所示第一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对应第二解锁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接模块与面板锁的配合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背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第二弹出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第一转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面板锁包括壳体1、第一锁定组件2、手柄3、第二锁定组件4和第一解锁组件5;其中,面板锁具有两面,分别为正面和背面,正面是面对使用者的一面,使用者在面板锁的正面操作该面板锁,面板锁安装完成后背面在靠近门的一侧。壳体1在朝向正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01,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04。
第一锁定组件2用于实现安装面板锁的门的锁定与解锁,第一锁定组件2包括第一转轴201和第一锁舌202,第一转轴201绕其纵轴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且穿过壳体1。第一锁舌202与第一转轴201位于壳体1背面的部分连接,第一锁定组件2通过第一锁舌202的转动,实现安装面板锁的门的锁定与解锁。
手柄3安装于第一转轴201位于壳体1正面的部分,且绕第一轴线303可转动安装于第一转轴201的端部,第一轴线303垂直于第一转轴201及其纵轴。手柄3可以相对于第一转轴201绕第一轴线303转动,也可以随第一转轴201一起绕其纵轴转动。请参考图2,手柄3绕第一轴线303转动过程中具有折叠于第一凹槽101的第一位置(如图2a),以及相对于壳体1抬起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位置(如图2b);处于第二位置的手柄3可以与第一转轴201处于共线的状态,以方便手柄3对第一转轴201的扭转操作。
参考图1与图3,第一锁舌202可以为可调锁舌,其包括第一锁舌滑道203和第一锁舌轴204。第一锁舌轴204垂直安装在第一锁舌滑道203上,第一锁舌滑道203包括滑道本体2031和套设在第一转轴201上的固定圈2032,第一锁舌滑道203用于调整第一锁舌轴204在第一转轴201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如此设计,使得面板锁可以适应不同厚度门的场景,增加了该面板锁的通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锁舌滑道203包括安装在滑道本体2031上的螺纹轴,第一锁舌轴204位于滑道本体2031上的一端设有与螺纹轴配合的螺纹,用于在螺纹轴旋转的带动下沿第一锁舌滑道203移动。当需要调整第一锁舌轴204的位置的时候,拧动螺纹轴,即可方便的调整第一锁舌轴204的位置。
在面板锁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抓起手柄3,从折叠于第一凹槽101的第一位置抬起到相对于壳体1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位置,然后转动手柄3带动第一转轴2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锁舌202转动实现锁定和解锁之间的切换。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手柄3可以为T形或L形等任意方便握持与旋转的结构。本实施例以T形把手为例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4,该手柄3为T形结构,包括第一手柄部31和第二手柄部32,第一手柄部31和第二手柄部32均为长条状结构,第一手柄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轴线303,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3031,并通过第一轴孔3031和穿设于第一轴孔3031的第一轴线303可转动安装于第一转轴201;第一手柄部3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手柄部32相连。第二手柄部3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手柄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一手柄部31连接于第二手柄部32的中间位置,从而形成T形结构。为了便于手持操作,第二手柄部32可以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曲。
手柄3具有相对的内侧与外侧,本文中,定义手柄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靠近壳体1的一侧为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为外侧。
手柄3具有锁舌槽301和引导部302,锁舌槽301具有与外侧贯通的开口,且开口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手柄部的延伸方向。引导部302位于锁舌槽301靠近壳体的一侧,即锁舌槽301边缘与手柄3内侧之间的部分为引导部302。在手柄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过程中,引导部302能够推动锁舌钩401克服弹性件运动,并将锁舌钩401引导至锁舌槽301(参考下文描述)。
第二锁定组件4用于锁定处于第一位置的手柄3,其包括锁舌钩401和第一弹性件402,锁舌钩401通过第二转轴10(请参考图6a至图6c)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第二转轴10与第一转轴201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轴线303随第一转轴201转动过程中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在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轴线303会与第二转轴10平行。
第一弹性件402设置于锁舌钩401和壳体1之间,可选的,第一弹性件402可以是套设在第二转轴10处的扭簧,扭簧一端与壳体1相连,另一端与锁舌钩401相连。在扭簧的作用下,锁舌钩401绕第二转轴10转动。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舌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锁舌钩401为钩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第二转轴10的第二轴孔4013,以及围绕第二轴孔4013位置设置的第一凸出部4017、第二凸出部4016与第三凸出部4014,还包括与第一凸出部4017相连的钩状部4018,第一凸出部4017、第二凸出部4016和第三凸出部4014均为沿第二轴孔401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外凸结构,且基本均匀分布于第二轴孔4013的外周。
钩状部4018自第一凸出部4017的顶端朝向第二凸出部4016所在一侧延伸,从而形成钩状结构。钩状部4018还包括形成钩状部4018的第一侧面4011和第二侧面4012,其中第一侧面4011相较于第二侧面4012靠近第二凸出部4016,也就是说,相对于钩状结构而言,第一侧面4011为内侧面,第二侧面4012为外侧面。第三凸出部4014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凹槽4015,该安装凹槽4015用于与扭簧(第一弹性件402)配合。
锁舌钩401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在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图6a至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锁舌钩处于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a,第一弹性件402设置于锁舌钩401和壳体1之间,驱动锁舌钩401运动至第三位置,处于第三位置的锁舌钩401,钩状部4018被第一弹性件402抵压伸入在锁舌槽301中,使得手柄3被固定保持在折叠的第一位置。
请参考图6b,处于第三位置的锁舌钩401绕第二转轴10顺时针转动,直至脱离锁舌槽301,使得手柄3可以脱离第一位置从而自由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定义此时锁舌钩401所处的位置为第四位置。
请参考图6c,在手柄3从第一位置抬起时,锁舌钩401在第一弹性件402的驱动下绕轴逆时针运动至第五位置,此时锁舌钩401的第五位置与第三位置相同,只是锁舌钩401不再处于锁舌槽301中且位于锁舌槽301的下方。
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锁中的手柄3完成操作任务后,手柄3需要从第二位置转动折叠到第一位置。在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在手柄3与锁舌钩401未接触前,锁舌钩401在第一弹性件402驱动下保持在第五位置;在手柄3与锁舌钩401接触后,手柄3的引导部302推动锁舌钩401,锁舌钩401在手柄3的引导部302的作用力下,克服第一弹性件402的弹性力反向转动至第四位置,当手柄3运动到第一位置的时候,锁舌钩401通过引导部302运动至能够进入锁舌槽301的位置,锁舌钩401在第一弹性件402的驱动下伸入锁舌槽301,完成对手柄3的锁定。
图7为图6中锁舌钩与手柄的作用示意图,如图7所示,锁舌钩401中的钩状部4018伸入手柄3的锁舌槽301中,借助锁舌槽301的槽壁3011与钩状部4018的第一侧面4011的相互配合,实现锁舌钩401对手柄3的锁定。
在手柄3推动锁舌钩401反向转动过程中,引导部302抵压在锁舌钩401外侧的第二侧面4012,并在第二侧面4012上运动,由于第二侧面4012的弧面特征,使得手柄3的引导部302在挤压第二侧面4012的过程中,推开处于第五位置的锁舌钩401,并驱动锁舌钩401反向转动。为了便于更好的驱动,可以将引导部302设置为在运动过程中与第二侧面4012阻力更小的弧面结构。同理,第二侧面4012可以采用弧面结构以降低引导部302与第二侧面4012之间的摩擦力。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在手柄3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手柄3的自动锁定,从而防止手柄3再次脱出,保证了面板锁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对手柄3的锁定在折叠过程中同步实现,无需其他的锁定动作,具有较好的便捷性。
手柄3在被第二锁定组件4锁定后,如需再次使用手柄3,需要对手柄3进行解锁。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设置有解锁装置,解锁装置能够驱动锁舌钩401反向转动,并自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从而使得锁舌钩401的钩状部4018脱离手柄3的锁舌槽301,实现锁舌钩401对手柄3的解锁。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通过第二锁定组件4与手柄3配合实现对手柄3的锁定,通过解锁装置实现对手柄3的解锁,如此设计,使得手柄3在非工作状态能够稳定锁定在壳体1的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4内,避免了不稳定环境对手柄3晃动的影响,增强了面板锁的安全性,可以满足不同工况下锁具的要求;又通过设置解锁装置不影响面板锁的正常使用。
解锁装置包括第一解锁组件5,第一解锁组件5包括解锁件501和与解锁件501相连的传动机构502,解锁件501活动安装于壳体1,活动过程中带动传动机构502运动,传动机构502运动过程中作用于锁舌钩401的第三凸出部4014,通过推动第三凸出部4014的方式,驱动锁舌钩401绕轴反向转动,使锁舌钩401向第四位置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对锁舌钩401的解锁。解锁件501具有朝向壳体1正面露出的操控端,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操控端进行对手柄3的解锁。
对手柄3解锁后,使用者可以将手柄3拉起至第二位置,转动手柄3带动第一转轴201转动,第一转轴201带动第一锁舌202转动,通过第一锁舌202的转动实现面板锁在锁定和解锁之间的切换。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者将手柄3从第一位置拉起至第二位置时,锁舌向下移动以解除压力;绕第一转轴201转动手柄3,驱动第一转轴201转动并带动第一锁舌202转动,使得第一锁舌202脱出至解锁位置,从而实现面板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切换。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一解锁组件在壳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解锁件501包括锁芯503,传动机构502包括锁芯从动件504、第一滑块505与第一运动转换机构。锁芯503垂直安装在壳体1的正面,在钥匙506的作用下可转动,锁芯从动件504安装在锁芯503底部,能够随锁芯503同步转动。第一滑块505滑动安装于壳体1,在滑动过程中与锁舌钩401的第三凸出部4014接触,并可以推动锁舌钩401克服第一弹性件402的作用力向第四位置运动。
第一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锁芯从动件504和第一滑块505之间,锁芯从动件504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运动转换机构转换为第一滑块505的滑动,第一滑块505在滑动过程中驱动锁舌钩401向第四位置运动。
图10为图8中锁芯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8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锁芯从动件504上设置的转动凸起5041,以及在第一滑块505设置的配合凹槽5051,转动凸起5041和配合凹槽5051相互配合实现旋转-直线运动转换。
显然,转动凸起和配合凹槽的位置可以互换,另外,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可以为任意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例如第一运动转换机构还可以包括在锁芯从动件504和第一滑块505中任一方设置的齿轮,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与齿轮滑动配合的齿条;齿轮和齿条相互配合实现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2所示,该第一解锁组件5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拿出配套的钥匙506插入并拧动锁芯503,锁芯503底部的锁芯从动件504随之转动,锁芯从动件504与第一滑块505通过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完成运动转换,从而推动第一滑块505滑动,第一滑块505在滑动过程中与锁舌钩401的第三凸出部4014接触,并可以推动锁舌钩401克服第一弹性件401的作用力向第四位置的运动,实现对手柄3的解锁。
传动机构502还包括复位扭簧507,复位扭簧507套设在锁芯从动件504上,用于提供扭矩将转动后锁芯从动件504还原到初始角度;由于锁芯503与锁芯从动件504采用联动的设计,复位扭簧507可以通过锁芯从动件504将松开的锁芯503还原到初始角度。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a和图14b为图13所示第一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3、图14a和图14b所示,在该第一解锁组件5中,解锁件501包括锁芯503和解锁按钮510,传动机构502包括第二滑块508和第二运动转换机构。
其中,解锁按钮510外周设置有滑动凸起5101,并通过滑动凸起5101沿第一轴线滑动设置于壳体1。锁芯503套设于解锁按钮510的内部,也即解锁按钮510套设于锁芯503的外部,锁芯503和解锁按钮510通过内部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在解锁按钮510中绕与第一转轴201平行的中轴线转动,且与解锁按钮510同步滑动。
锁芯503底部设置有限位凸起5031,壳体1对应限位凸起5031设置有限位凹槽110,限位凸起5031随锁芯503转动至预设角度后与限位凹槽110对齐,对齐后的限位凸起5031可以进入限位凹槽110中,并在限位凹槽110中沿第一轴线滑动。而限位凸起5031未运动至预设角度时,在限位凸起5031无法与限位凹槽110对齐,从而无法进入限位凹槽110中;限位凸起5031被限制在限位凹槽110的上方。限位凸起5031与限位凹槽110的形状可以为长条形、十字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
锁芯503底部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锁芯压簧509,锁芯压簧509驱动限位凸起5031运动至脱离限位凹槽110的位置。也就是说,在限位凸起503与限位凹槽110对齐,并进入限位凹槽110的过程中,需克服锁芯压簧509的弹性力。
第二滑块508滑动安装于壳体1,在滑动过程中与锁舌钩401的第三凸出部4014接触,并可以推动锁舌钩401克服第一弹性件402的弹性力向第四位置的运动。
第二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第二滑块508和解锁按钮510之间,将解锁按钮510的滑动转换为第二滑块508的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滑块508的第一驱动斜面5081,以及位于解锁按钮510底部的驱动端,第一驱动斜面5081为在第二滑块508和解锁按钮510滑动方向之间倾斜的斜面,解锁按钮510的驱动端与第一驱动斜面5081抵压接触。解锁按钮510运动过程中,通过驱动端与第一驱动斜面5081的配合完成运动的转换。显然,为了降低与第一驱动斜面5081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端可以为光滑的曲面结构,或者与第一驱动斜面5081对应的斜面结构。另外,第一驱动斜面和驱动端可以被相互配合的曲面结构代替。
该第一解锁组件5的工作原理为:请参考图14a,通常情况下,限位凹槽110和限位凸起5031处于不对齐的状态,如果试图将解锁按钮510向下压,无法运动。请参考图14b,在使用者通过钥匙506旋转锁芯503,并使限位凹槽110和限位凸起5031对齐后,摁压解锁按钮510,锁芯503与解锁按钮510同步向下运动,解锁按钮510的驱动端通过第一驱动斜面5081驱动第二滑块508向靠近锁舌钩401的一侧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与锁舌钩401的第三凸出部4014接触,并可以推动锁舌钩401克服第一弹性件402的作用力向第四位置的运动,完成解锁;解锁后释放解锁按钮510,锁芯压簧509驱动限位凸起503脱离限位凹槽110。
上述实施例中,以锁芯503作为解锁件,或者锁芯503与解锁按钮510配合作为解锁件为例进行描述,显然,解锁件还可以仅仅包括解锁按钮510而无需锁芯,如此设计无需旋转钥匙的即可实现对手柄3的解锁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该面板锁中的解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解锁组件8,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对应第二解锁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解锁组件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5至图17所示,该第二解锁组件8包括解锁凸轮轴801和第一密封圈802,其中,解锁凸轮轴8绕第三轴线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即与锁舌钩401的转动方向平行设置。
解锁凸轮轴8为沿凸轮轴线8011延伸的轴状结构,包括沿凸轮轴线8011排布的凸轮作用部8012、密封安装槽8014和第一驱动接头8013,安装时,凸轮作用部8012处于在转动过程能够作用于锁舌钩401中第二凸出部4016的位置,通过与第二凸出部4016的作用,驱动锁舌钩401转动,以实现锁舌钩401脱离手柄3的锁舌槽3,完成对手柄3的解锁。
第一驱动接头8013相对于壳体1露出,密封安装槽8014中安装有密封壳体1与解锁凸轮轴8连接位置的第一密封圈802,从而保证该面板锁的密封性。第一驱动接头8013包括用于连接外接模块的外接口。
图18示出了外接模块与面板锁的配合示意图,通过设置外接模块9与第一驱动接头8013对接,外接模块9能够驱动解锁凸轮轴8转动,从而通过凸轮作用部8012与第二凸出部4016的配合,驱动锁舌钩401反向转动,以实现锁舌钩401脱离手柄3的锁舌槽3,完成对手柄3的解锁。由此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预留有安装外接模块9的外接口,能够实现对面板锁的远程控制或电子化改装。
壳体1的背面设有用于安插外接模块9的安装柱103。第一驱动接头8013中的外接口为设置于解锁凸轮轴8端部的对接孔,对接孔边缘还设置有第一对齐标识8015,壳体1对应第一对齐标识8015设置有第二对齐标识105,通过第一对齐标识8015和第二对齐标识105完成两者的校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提供了外接模块9的外接口,使得面板锁可以通过外接相关设备进行解锁手柄3,外接模块9只需要与安装柱103装配完成后驱动解锁凸轮轴8转动即可解锁手柄3,增加了面板锁的可拓展性。
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802,在保留外接口的同时保证了面板锁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解锁凸轮轴8上还可以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反馈给外接模块9解锁凸轮轴8的转动角度。外接模块9接收到解锁凸轮轴8的转动角度信息之后可以根据实时的角度调整解锁凸轮轴8的状态,避免解锁凸轮轴8转动角度过大或过小影响锁具的开启或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解锁组件5和第二解锁组件8可以单独工作,因此在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锁中,可以仅包括第一解锁组件5或第二解锁组件8,也可以包括两者。
请参考图19至图2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1包括后壳和后盖106,后壳具有朝向背面的开口,后盖106扣设于后壳的开口,实现对内部结构的密封。后壳环绕开口设置有椭圆形的第一密封面1062,后盖106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密封面1061设置的第二密封面1061,通过设置在第一密封面1062和第二密封面1061之间的第二密封圈107实现密封效果,提高密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锁中还包括弹出装置,弹出装置设置于手柄3和壳体1之间,用于在手柄3解锁后将手柄3弹出至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弹出装置包括第一弹出机构6,第一弹出机构6包括第三弹性件601、安装底座602和弹簧帽603。安装底座602设置在手柄3朝向壳体1的一侧的内部,第三弹性件601一端安装在安装底座602内,另一端安装有弹簧帽603。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出机构6可以在锁舌钩401脱离手柄3的锁舌槽301,使用者需要拉起手柄3到第二位置的时候,将手柄3弹出预设角度。可见,该装置可以使手柄3在使用者抓握手柄3之前就弹起预设角度,使得使用者在抓握手柄3时有足够的空间伸入手指,尤其在使用者佩戴有较厚的手套时,更易于抓取手柄3,增加了面板锁的可操作性。另外,由于弹出装置的设置,无需将第一凹槽设置的较深,提高面板锁的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面板锁具有三种使用状态,当需要锁具锁定时,第一锁定组件2将锁具与门锁住,第二锁定组件4将手柄3锁定在壳体1的正面的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4内,防止手柄3因为外界不稳定因素产生晃动,此为锁定状态;当需要打开锁具时,第二锁定组件4将手柄3解锁,此时第一弹出机构6将手柄3弹出预设角度,以供使用者抓取,此为抓取状态;使用者将手柄3拉起,转动手柄3,带动第一转轴201转动,第一转轴201带动第一锁定组件2的第一锁舌202转动,从而打开锁具,实现解锁,此为解锁状态。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1,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弹出机构6还包括限位螺钉604,壳体1的第二凹槽104与第一弹出机构6对应的位置设有作用凸台102。
限位螺钉604安装在安装底座602的侧壁旁,平行于安装底座602的侧壁,限位螺钉604的钉帽探出安装底座602的侧壁,用于限定弹簧帽603在安装底座602的移动范围。限位螺钉604通过限制弹簧帽603的最大移动来将弹出角度调整到所需值,例如,弹出角度可以调整为0到10度之间的任何值。
作用凸台102用于与第一弹出机构6配合,将手柄3弹起预设角度。通常预设角度为10度左右,此时手柄3不至于弹出过高占用空间,也不至于弹出过低难以抓取。
弹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弹出机构,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中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第二弹出机构的工作原理图,请参考图22至图24,第二弹出机构7设置于在手柄3靠近第一转轴201的位置,包括弹簧支架702和弹出扭簧701,弹簧支架702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安装于手柄3,也就是说,弹簧支架702相对于手柄3的转动轴线与手柄3相对于第一转轴201的转动轴线平行。弹出扭簧701的一端与手柄3抵压,另一端与弹簧支架702相连。
手柄3靠近第一轴孔303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轴孔7031,第二轴孔7031中设置有与手柄转轴303平行的支架转轴703,弹簧支架702设置有支架轴孔7023,并通过穿设于支架轴孔7023和第二轴孔7031的支架转轴703可转动安装于手柄3。
弹簧支架702包括环绕支架轴孔7023的第一限位面7021和第二限位面7022,在运动过程中,弹簧支架702在弹出扭簧701作用下绕轴转动,并通过第一限位面7021抵压于手柄3的阻挡侧面3041。在手柄3靠近第一转轴201的过程中,第一转轴201靠近弹簧支架702的第一转轴侧面2011与第二限位面7022抵压,驱动绕轴弹簧支架702转动,使得第一限位面7021远离阻挡侧面3041。
该第二弹出机构7的工作原理为:处于第一位置的手柄3被释放后,第一转轴侧面2011与第二限位面7022相互作用,在弹出扭簧701的作用下弹出一定角度,直至第一限位面7021与阻挡侧面3041接触。
第二弹出机构7可以与第一弹出机构6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另外,通过调整第一限位面7021和第二限位面7022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手柄3在第二弹出机构7作用下的弹出角度,例如,可以调整到0到90度之间的任何弹出角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1,前述实施例中的面板锁还包括调整弹簧205,以及设置于第一转轴201上的固定圈2032,第一转轴201沿第一轴线滑动设置于壳体1,调整弹簧205套设于第一转轴201,作用于壳体1与固定圈2032之间,并通过固定圈2023驱动第一转轴201朝向壳体1的背面滑动。
请参考图22,手柄3与第一转轴201连接的端部包括第一轴孔3031以及围绕第一轴孔3031设置的第三限位面306和第四限位面307,第三限位面306距离第一轴孔3031的距离小于第四限位面307距离第一轴孔3031的距离,第四限位面307在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壳体1抵压接触,第三限位面306在手柄3处于第二位置时与壳体1抵压接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可以在壳体1和手柄3之间插入一个固定的摩擦垫,以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第一转轴201和手柄3通过手柄转轴303可转动连接,当调整弹簧205向下推动固定圈2032时,作用力通过第一转轴201传递至手柄3,因此手柄3在手柄转轴303的位置会抵压壳体1。当手柄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手柄3和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从第四限位面307切换到第三限位面306,第三限位面306距离第一轴孔3031的距离小于第四限位面307距离第一轴孔3031的距离,尺寸差例如被设置为4mm,从而使得第一转轴201和第一锁舌202在调整弹簧205的驱动下,朝向壳体1的背面移动一小段距离,如4mm,移动一小段距离可以使第一锁舌202离开锁住位置的表面,减少第一锁舌202转动时的摩擦力,使得面板锁更容易解锁。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5,前述实施例中的面板锁还包括第一转轴套206,第一转轴套206安装在第一转轴201和手柄3的铰接处,通常为一种用于装饰目的的塑料盖,通过包围第一转轴201和手柄3的转动位置,以避免灰尘和碎屑进入;另外还可以调整第一转轴201和第一锁舌202在调整弹簧205的驱动下的滑动范围。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4,手柄3与第一转轴201连接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轴孔3031平行的第五限位面305,第一转轴201包括与第一转轴侧面2011相对的第三转轴303侧面,第三转轴303侧面设置有转动限位槽2012,手柄3转动至第一位置后,第五限位面305进入转动限位槽2012,转动限位槽2012与第五限位面305配合阻止手柄3继续转动。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手柄3的外表面在第一凹槽101边缘的最高点的下方。这种设计可以使手柄3在锁住状态下低于壳体1外表面,防止占用过多的外界空间和一些不必要的擦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面板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轴、锁舌与手柄,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锁舌与所述转轴相连且随所述转轴转动以实现解锁和锁定操作;所述手柄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所述手柄在绕垂直于所述转轴的第一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壳体抬起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位置;所述手柄还设置有锁舌槽和位于所述锁舌槽一侧的引导部;
所述面板锁还包括锁舌钩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锁舌钩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舌钩和所述壳体之间,当所述手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舌钩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抵压在所述锁舌槽中,以阻止所述手柄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过程中,所述引导部撑开所述锁舌钩并引导所述锁舌钩进入所述锁舌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钩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锁舌钩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被抵压伸入所述锁舌槽中使得所述手柄被锁定在第一位置;处于所述第四位置的锁舌钩脱出所述锁舌槽使得所述手柄能够脱离第一位置;所述手柄抬起时所述锁舌钩被第一所述弹性件驱动从所述第四位置运动至第五位置,其中所述锁舌钩的第五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相同,只是所述锁舌钩不再处于所述锁舌槽中且位于所述锁舌槽的下方;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过程中,所述引导部撑开所述锁舌钩并引导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五位置再次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锁还包括解锁件以及与所述解锁件相连的传动机构,所述解锁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解锁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包括在钥匙驱动下绕轴转动的锁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锁芯从动件、第一滑块和第一运动转换机构;所述锁芯从动件随所述锁芯转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锁芯从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锁芯从动件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钩包括围绕转动位置突出设置的钩状部和凸出部,所述钩状部与所述锁舌槽配合,所述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推动所述凸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滑块处于远离所述锁舌钩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在所述锁芯从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块中任一方设置的转动凸起,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配合凹槽,所述转动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相互配合实现旋转-直线运动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在所述锁芯从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块中任一方设置的齿轮,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与所述齿轮滑动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互配合实现旋转-直线运动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运动转换机构;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解锁按钮通过所述第二运动转换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锁舌钩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在所述解锁按钮设置的第一驱动斜面,以及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斜面和所述驱动端滑动接触配合,以实现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第一滑块在不同方向滑动的转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钩围绕转动位置突出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解锁凸轮轴,所述解锁凸轮轴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凸出部驱动所述锁舌钩解锁所述手柄;所述解锁凸轮轴具有外露的外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驱动脱离所述锁舌钩的所述手柄运动至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装置包括第一弹出机构,所述第一弹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安装底座、第三弹性件和弹簧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作用凸起;所述弹簧帽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弹簧帽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并驱动所述弹簧帽运动至所述安装底座的外侧位置;所述作用凸起在所述手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弹簧帽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装置包括第二弹出机构,所述第二弹出机构包括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手柄的弹簧支架和安装于所述弹簧支架的弹出扭簧,所述弹出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抵压,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支架抵压;在所述手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簧支架与所述转轴抵压并压缩所述弹出扭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锁,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手柄绕所述转轴转动时,驱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锁舌转动,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反之亦然,以实现解锁和锁定操作。
CN202122617858.0U 2021-10-28 2021-10-28 面板锁 Active CN217269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7858.0U CN217269366U (zh) 2021-10-28 2021-10-28 面板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7858.0U CN217269366U (zh) 2021-10-28 2021-10-28 面板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9366U true CN21726936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7858.0U Active CN217269366U (zh) 2021-10-28 2021-10-28 面板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93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347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温州一卡锁具科技有限公司 面板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347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温州一卡锁具科技有限公司 面板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33248A (zh) 面板锁
CN108252574B (zh) 锁具的滑动致动器总成
EP3135842B1 (en) Lock device equipped with opening support mechanism, and sliding door including lock device equipped with opening support mechanism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KR20170119280A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래치 모듈
CN217269366U (zh) 面板锁
US8540288B2 (en) Door lock transmission structure
CN108005489B (zh) 一种智能锁
CN217233063U (zh) 具有弹出手柄的面板锁
EP1686225B1 (en) A handle for turn opening or tilt and turn opening doors or windows.
CN108590356B (zh) 一种机电自动锁
KR101767495B1 (ko) 양방향 열림 동작이 가능한 안티패닉 모티스락
KR101212590B1 (ko)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US11499348B2 (en) Power child lock device
US20180347243A1 (en) Double door latch and lock assembly
CN105442956A (zh) 一种安全门锁
KR20090123364A (ko) 키박스
KR20070008237A (ko) 인사이드 핸들 모듈
TWM511535U (zh) 雙重聯動鎖
CN216476758U (zh) 一种能自动锁定的锁体
CN219327432U (zh) 车辆的门锁和车辆
CN220059230U (zh) 一种门锁机构及烹饪设备
TWI805490B (zh) 鎖匣
CN210598484U (zh) 一种自动开门的智能锁锁体
CN216341524U (zh) 可任意切换开门方向的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