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8066A -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8066A
CN111718066A CN202010597579.XA CN202010597579A CN111718066A CN 111718066 A CN111718066 A CN 111718066A CN 202010597579 A CN202010597579 A CN 202010597579A CN 111718066 A CN111718066 A CN 111718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conversion
plate
conveying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75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8066B (zh
Inventor
朱敏
石城
施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Jiangsu Kai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Nanjing Gianda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Jiangsu Kai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Nanjing Gianda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Jiangsu Kai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Nanjing Gianda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75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8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8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8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应用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解决了污水中的杂物不易清理的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污水进行引流;步骤二: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步骤三: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降;步骤四:对污水进行净化。本申请通过对污水中漂浮物的清理,以减少漂浮物进入混合区影响搅拌装置运转的情况发生,以提升污水的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水质污染,使大多数城市河流都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导致城市水源水质下降和处理成本增加,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公开号为CN10674638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沉降区和净化区,所述沉降区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合区和平缓沉降区,所述混合区包括设于河道中的絮凝剂喷洒装置及搅拌装置;所述平缓沉降区底面低于河道底面,且底面铺有防渗层;所述净化区包括依次设置的植物缓沉区和设置有吸附填料和微生物的第一吸附净化区、第二吸附净化区,所述第一吸附净化区和第二吸附净化区的河道设置为S形,且底面低于河道底面,所述第一吸附净化区和第二吸附净化区设置有用于种植适水植物的浮床和用于曝气的曝气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生活污水中的常会含有较多的杂物,尤其是一些漂浮物不容易沉淀,污水直接流入到混合区时,容易缠绕到搅拌装置上,影响搅拌装置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其具有的效果是:通过对污水中漂浮物的清理,以减少漂浮物进入混合区影响搅拌装置运转的情况发生,以提升污水的净化效果。
本申请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污水进行引流;步骤二: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步骤三: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降;步骤四:对污水进行净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先通过引流的方式将污水引流到杂物清理区,接着操作者对漂浮物进行清理,从而对漂浮物起到了清理的作用,进而减少漂浮物进入混合区影响搅拌装置运转的情况发生,以提升污水的净化效果,然后操作者将污水排放到沉降区,对污水中未被清流的一些杂质进行沉淀,最后污水流进净化区,以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直至水体达到排放的标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二中,对清理出的杂物进行分类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将污水中的杂物清理出之后,操作者对杂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操作者对杂物进行分类处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包括用于中转污水的转换池,所述转换池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引流槽,所述转换池远离引流槽且靠近底壁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混合区连通;所述转换池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同时设有两对链轮,同一对所述链轮分别固设在两个转动轴上,同一对所述链轮上同时套设有一根链条,两根所述链条之间设有输送板,所述输送板沿链条的周缘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换池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连接,所述引流槽延伸到输送板背离转换池底壁的一侧,所述输送板远离引流槽的一侧设有用于收集杂物的收集装置;所述输送板沿长度方向穿设有一组拨杆,所述拨杆滑动连接在输送板上,所述转换池在输送板与转动轴之间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转动轴远离转换池底壁的一侧,所述限位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向转换池底壁倾斜的导向板,所述拨杆靠近限位板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拨杆在挡块与输送板之间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挡块和输送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引流槽将待处理的污水引流到转换池中,污水在进入转换池之前,污水先流到输送板上,污水通过输送板之间的缝隙流入转换池中,污水中的杂物停留在输送板上,以达到将污水和杂物分离的效果,此时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通过链轮驱动链条向远离引流槽的一侧移动,并且链条带动输送板移动,同时输送板带动拨杆一同移动,直至挡块与导向板抵触时,导向板通过挡块对拨杆产生斜向的推力,并推动拨杆向远离限位板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第一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直至挡块抵触在限位板上时,大部分的拨杆转过输送板,使得拨杆对掉落到输送板上杂物进行拨动,直至挡块从限位板上脱离时,第一弹簧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推动挡块向远离输送板的一侧移动,使得拨杆退回到初始状态,以便于输送板将杂物输送到收集装置中,进而便于操作者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以减少漂浮物进入混合区影响搅拌装置运转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换池在输送板与底壁之间设有过滤筛,所述过滤筛设置在收集装置与输送板之间,所述过滤筛远离输送板的一端延伸到收集装置中,所述过滤筛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转换池的侧壁上,所述过滤筛背离输送板的一侧设有震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板将杂物送入收集装置之前,输送板先将杂物输送到过滤筛上,并且过滤筛通过第二弹簧活动连接在转换池上,使得过滤筛很容易产生晃动,此时操作者启动震动电机,震动电机带动过滤筛在转换池上产生震动,同时过滤筛带动杂物一同震动,使得杂物上的水分散落到转换池中,从而减轻杂物的重量,以便于操作者对杂物做进一步处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换池在过滤筛背离输送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主动辊和一个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上同时套设有输送带,所述支撑架靠近主动辊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连接,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辊上的一侧延伸到转换池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筛带动杂物震动时,杂物中带有部分的固体物质从过滤筛的孔洞中掉落到输送带上,接着操作者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带动输送带转动,输送带带动从动辊转动,然后输送带将污水中清理出的固体物质运输到转换池外侧,以便于操作者对固体物质做进一步处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辊上套设有永磁体,所述转换池在靠近主动辊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收集槽,两个所述收集槽均设置在输送带背离过滤筛的一侧;所述支撑架在收集槽与输送带之间设有V形板,所述V形板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V形板的两个斜边分别向两个收集槽中倾斜,所述V形板的中部与主动辊竖直方向的切线在同一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送带带动固体物质移动到主动辊附近时,此时永磁体在在磁力的作用下,永磁体将金属物质吸附到输送带上,输送带继续移动,使得不受吸附的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并且下落的固体物质掉落到V形板上,V形板对固体物质进行导向,使得不受吸附的固体物质落入到收集槽中,同时受磁力吸附的金属物质逐渐远离永磁体,并且受到磁力的吸附逐渐减弱,直至金属物质摆脱磁力的吸附,金属物质自然下落到另一个收集槽中,从而永磁体达到了对固体物质分类的效果,以便于操作者对固体物质做进一步处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转换池远离引流槽一端的收集箱,所述过滤筛远离输送板的一端延伸到收集箱的内部,所述收集箱的外侧壁上绕设有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中的杂物进入到收集槽中时,操作者对加热管通电,使得加热管对收集箱中的杂物进行加热,收集箱中的杂物受热之后,杂物上的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干燥杂物的效果,从而减轻杂物的重量,进而便于操作者对杂物做进一步处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箱的开口倾斜设置,所述过滤筛穿设在收集箱较高的侧壁上,所述收集箱在较高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封闭开口的盖板,所述收集箱在远离过滤筛的内侧壁上设有导流槽,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槽连通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收集箱的一端延伸到混合区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中的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在盖板上凝结成水滴,并且水滴沿着盖板的倾斜方向流动,直至水滴沿收集箱的侧壁流入到导流槽中,然后从导流槽流入到导流管中,最后通过导流管流入到混合区中,以实现对水蒸气做进一步处理的目的,进而减少水蒸气直接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的可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换池在远离出水口的一端沿宽度方向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转换池底壁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向远离引流槽的一侧倾斜,所述引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转换池在靠近分隔板的侧壁上插接有与分隔板抵触的密封板,所述转换池在密封板与底壁之间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转换池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密封排污口的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板在输送污水中杂物时,部分的杂物容易通过输送板之间的缝隙落入到转换池中,此时杂物沿着引流板的倾斜方向滑落到分隔板远离出水口的一侧,杂物长期堆积以后,操作者推动密封板抵紧到分隔板上,使得密封板和分隔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并且分隔板将水体分隔,然后操作者打开密封盖对沉淀的杂物进行清理,进而引流板和分隔板对杂物起到了分离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对沉淀的杂物做进一步处理,以减少杂物进入混合区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盖与转换池的侧壁之间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关闭密封盖时,橡胶垫将密封盖与转换池侧壁之间的缝隙填满,从而橡胶垫对密封盖与转换池侧壁之间的缝隙起到了密封的作用,以减少排污口出现渗水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对污水中漂浮物的清理,以减少漂浮物进入混合区影响搅拌装置运转的情况发生,以提升污水的净化效果;
2.通过输送板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输送,以便于操作者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并且可以减少漂浮物进入混合区影响搅拌装置运转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3.通过加热管对收集箱中的杂物进行干燥,可以减轻杂物的重量,以便于操作者对杂物做进一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用于体现转换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用于体现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转换池;11、引流槽;12、出水口;13、转动轴;14、链轮;15、链条;16、输送板;17、第一电机;2、拨杆;21、挡块;22、第一弹簧;23、限位板;24、导向板;3、过滤筛;31、第二弹簧;32、震动电机;4、支撑架;41、主动辊;42、从动辊;43、输送带;44、第二电机;45、永磁体;46、收集槽;47、V形板;5、收集装置;51、收集箱;52、加热管;53、盖板;54、导流槽;55、引流管;6、分隔板;61、引流板;62、密封板;63、排污口;64、密封盖;65、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包括转换池1,转换池1用作污水中转,转换池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引流槽11,引流槽11设置在转换池1的开口端,转换池1在远离引流槽11且靠近底壁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12,且出水口12通过管道与混合区连通。
参照图2和图3,转换池1靠近开口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转动轴13,两个转动轴13均转动连接在转换池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两个转动轴13上同时设有两对链轮14,且两对链轮14沿转动轴13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同一对链轮14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3上,且链轮14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3上。同一对链轮14上套设有链条15,两个链条15上同时设有输送板16,输送板16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链条15的链扣上,输送板16沿链条15的周缘反向均匀设置若干个,且相邻的两个输送板16之间存有间隙,引流槽11延伸到输送板16背离转换池1底壁的一侧。同时转换池1在靠近引流槽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17(如图1),第一电机17固定连接在转换池1的侧壁上,且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靠近引流槽11的转动轴13上。
参照图2和图3,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操作者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引流槽11引入到转换池1中,污水在进入转换池1之前先流经输送板16。当污水流到输送板16上时,污水通过各个输送板16之间的缝隙流入到转换池1中。此时输送板16将污水中的杂物过滤出,以达到将杂物从污水中分离的效果。同时每一个输送板16均沿长度方向穿设有一组拨杆2,同一组拨杆2沿输送板16的长度方向均与分布有若干个,且拨杆2滑动连接在输送板16上。转换池1在输送板16与转动轴13之间设有一个限位板23,限位板23通过支撑杆固定在转换池1的侧壁上,且限位板23设置在转动轴13远离转换池1底壁的一侧,限位板2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两个向下倾斜的导向板24。拨杆2靠近限位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1,挡块21与输送板16之间的拨杆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2,且第一弹簧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挡块21和输送板16上。
参照图1和图2,转换池1在远离引流槽11的一端设有向下倾斜的过滤筛3,且过滤筛3向远离输送板16的一侧倾斜,过滤筛3设置在转换池1底壁与输送板16之间。转换池1在过滤筛3远离输送板16的一端设有收集装置5,收集装置5包括设置在转换池1外侧壁上的收集箱51,以及绕设在收集箱51外侧壁上的加热管52,过滤筛3远离输送板16的一端延伸到收集箱51中。
参照图2和图3,操作者启动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通过转动轴13驱动链轮14转动,链轮14通过链条15带动输送板16朝向过滤筛3的一侧移动。此时输送板16带动拨杆2一同移动,拨杆2在移动的过程中,拨杆2带动挡块21与导向板24抵触,使得导向板24对拨杆2产生斜向的推力,并给导向板24推动挡块21向输送板16靠近。挡块21和输送板16对第一弹簧22进行压缩,第一弹簧22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直至挡块21与限位板23抵触时,第一弹簧22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此时大部分的拨杆2穿过输送板16,并且拨动杂物朝向过滤筛3的一侧移动。直至挡块21从限位板23上脱离时,第一弹簧22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22推动拨杆2恢复到原位,输送板16上的杂物滑落到过滤筛3上,从而输送板16实现了输送杂物的目的,以便于操作者对杂物做进一步处理。
参照图1和图2,滑落到过滤筛3上的杂物沿着过滤筛3的倾斜方向滑动,同时杂物上多余的水分通过过滤筛3的孔洞回流到转换池1中。当杂物落入到收集箱51中时,操作者对加热管52进行通电加热,使得加热管52对收集箱51中的杂物进行加热,收集箱51中杂物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且杂物中的水分逐渐汽化,以达到烘干杂物的效果,从而可以减轻杂物自身的重量,以便于操作者对收集箱51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参照图2和图4,过滤筛3在靠近输送板16且背离输送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震动电机32,并且转换池1在过滤筛3背离输送板16的一侧设有两对第二弹簧31,两对第二弹簧31分别通过连板固定连接在转换池1的侧壁上,第二弹簧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筛3上,且同一对第二弹簧31沿过滤筛3长度方向设置。转换池1在过滤筛3与转换池1底壁之间的设有支撑架4,支撑架4沿转换池1的宽度方向设置,支撑架4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辊41,支撑架4在靠近主动辊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4,第二电机4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主动辊41上。支撑架4延伸出转换池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主动辊41对应的从动辊42,并且支撑架4安装有主动辊41的一端穿过转换池1的侧壁延伸到转换池1的外侧,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上同时套设有一根输送带43。
参照图1和图5,杂物沿过滤筛3的倾斜方向滑动时,操作者启动震动电机32,震动电机32通过自身的震动带动过滤筛3产生震动。并且过滤筛3通过第二弹簧31(如图4)活动连接在转换池1上,第二弹簧31可以增加过滤筛3的震动幅度,使得杂物中的固体物质通过过滤筛3的孔洞掉落到输送带43上。此时操作者启动第二电机44,第二电机44驱动主动辊41转动,主动辊41通过输送带43带动从动辊42转动,使得输送带43将固体物质向转换池1的外侧输送,从而过滤筛3对杂物起到了分类处理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对固体物质做进一步处理。
参照图1和图5,主动辊41的外侧套设有永磁体45,输送带43套设在永磁体45背离主动辊41的一侧。转换池1在靠近主动辊41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收集槽46,两个收集槽46均设置在输送带43与地面之间,并且两个收集槽46沿输送带43的移动方向均匀排布。支撑架4在收集槽46与输送带43之间设有V形板47,V形板47的开口朝向两个收集槽46之间的位置,并且V形板47的中部与主动辊41竖直方向的切线在同一平面上。V形板47沿主动辊4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通过连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4上,V形板47的两个侧壁分别延伸到两个收集槽46的上方。
参照图1和图5,当输送带43上的固体物质移动到主动辊41的位置时,永磁体45在磁力作用下,永磁体45将金属固体吸附到输送带43的表面上。此时未被吸附的固体物质沿着主动辊41的切线方向自然滑落,并且通过V形板47的侧壁滑落到远离转换池1的收集槽46中。输送带43继续移动,受磁力吸附的固体物质逐渐远离永磁体45,并且受到磁力的吸附逐渐减弱,直至固体物质摆脱磁力的吸附,固体物质自然下落到另一个收集槽46中,从而永磁体45对固体物质起到了分类的作用,以便于操作者对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处理。
参照图1和图2,收集箱51的开口沿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收集箱51在较高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封闭收集箱51开口的盖板53,过滤筛3穿设过收集箱51较高的侧壁。同时收集箱51在远离过滤筛3的侧壁上设有导流槽54,且导流槽54沿收集箱51的长度方向设置,收集箱51在较短的侧壁上穿设有与导流槽54相通的引流管55,且引流管55远离收集箱51的一端延伸到混合区中。加热管52在对收集箱51中的杂物进行加热时,杂物中的水分逐渐汽化并且在盖板53上凝结成水滴,水滴沿着盖板53的倾斜方向流动到收集箱51较短的侧壁上,接着水滴集中的流入到导流槽54中,最后通过引流管55流入到混合区,以便于对水蒸气做进一步处理。
参照图2和图6,转换池1在靠近支撑架4的侧壁上设有向下倾斜的引流板61,且引流板6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口。转换池1在远离出水口12的一端设有分隔板6,分隔板6沿转换池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固定连接在转换池1的底壁上,且引流板61远离支撑架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分隔板6远离转换池1底壁的一侧。转换池1远离出水口12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污口63,且排污口63沿转换池1的宽度方向开设,转换池1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封闭排污口63的密封盖64。转换池1在排污口63上方的侧壁上插接有密封板62,且密封板62延伸入转换池1内的一侧抵触在分隔板6上。
参照图2和图6,输送板16在输送杂物时,部分杂物可能通过输送板16之间的缝隙掉落到转换池1中,且杂物经过沉淀以后,杂物沿着引流板61的倾斜方向滑落到分隔板6与转换池1的侧壁之间。杂物长期堆积以后,操作者推动密封板62将分隔板6与转换池1侧壁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接着操作者打开密封盖64并对杂物进行清理。杂物清理完以后,操作者继续通过密封盖64对排污口63进行密封,然后操作者将密封板62打开,使得密封板62从分隔板6上脱离,以便于再次囤积杂物。同时在密封板62与转换池1侧壁之间设有一层橡胶垫65,橡胶垫65由橡胶材质制成,橡胶自身较软且具有弹性,容易产生形变,从而橡胶垫65可以将密封盖64与转换池1侧壁之间的缝隙填满,进而增加了密封盖64与转换池1侧壁之间的密封性,以减少排污口63出现渗水的可能。
参照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者通过引流槽11将污水引流到转换池1中;
步骤二:污水在进入转换池1之前,污水流经输送板16,接着污水通过输送板16之间的缝隙流入到转换池1中,此时输送板16过滤出污水中的杂物,然后操作者启动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通过转动轴13和链轮14驱动链条15转动,链条15带动输送板16对杂物进行输送,直至杂物落入到过滤筛3中,操作者同时启动震动电机32和第二电机44,震动电机32带动过滤筛3产生震动,使得杂物中的固体物质通过过滤筛3上的孔洞掉落到输送带43上,第二电机44驱动主动辊41带动输送带43对固体物质进行输送,并且通过永磁体45对固体物质做进一步分离,同时过滤筛3上的其他杂物进入到收集箱51中,操作者对加热管52通电加热,使得的收集箱51中杂物上的水分逐渐汽化,以达到干燥杂物的效果,以便于操作者对杂物进行清理;
步骤三:将处理完杂物的污水排入到沉降区,对污水进行沉降,沉降区包括混合区和平缓沉降区,污水通过出水口12进入到混合区,在混合区中喷洒絮凝剂,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降。
步骤四:污水经过沉降之后进入到净化区,净化区包括依次设置的植物缓沉区、第一吸附净化区和第二吸附净化区,第一吸附净化区和第二吸附净化区中均设置有吸附填料和微生物,以达到对水体净化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污水进行引流;
步骤二: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步骤三: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降;
步骤四:对污水进行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对清理出的杂物进行分类处理。
3.一种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中转污水的转换池(1),所述转换池(1)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引流槽(11),所述转换池(1)远离引流槽(11)且靠近底壁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与混合区连通;
所述转换池(1)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转动轴(13),两个所述转动轴(13)上同时设有两对链轮(14),同一对所述链轮(14)分别固设在两个转动轴(13)上,同一对所述链轮(14)上同时套设有一根链条(15),两根所述链条(15)之间设有输送板(16),所述输送板(16)沿链条(15)的周缘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换池(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17),所述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13)连接,所述引流槽(11)延伸到输送板(16)背离转换池(1)底壁的一侧,所述输送板(16)远离引流槽(11)的一侧设有用于收集杂物的收集装置(5);
所述输送板(16)沿长度方向穿设有一组拨杆(2),所述拨杆(2)滑动连接在输送板(16)上,所述转换池(1)在输送板(16)与转动轴(13)之间设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设置在转动轴(13)远离转换池(1)底壁的一侧,所述限位板(2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向转换池(1)底壁倾斜的导向板(24),所述拨杆(2)靠近限位板(23)的一端设有挡块(21),所述拨杆(2)在挡块(21)与输送板(16)之间套设有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挡块(21)和输送板(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池(1)在输送板(16)与底壁之间设有过滤筛(3),所述过滤筛(3)设置在收集装置(5)与输送板(16)之间,所述过滤筛(3)远离输送板(16)的一端延伸到收集装置(5)中,所述过滤筛(3)通过第二弹簧(31)固定连接在转换池(1)的侧壁上,所述过滤筛(3)背离输送板(16)的一侧设有震动电机(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池(1)在过滤筛(3)背离输送板(16)的一侧设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主动辊(41)和一个从动辊(42),所述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上同时套设有输送带(43),所述支撑架(4)靠近主动辊(41)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44),所述第二电机(44)的输出轴与主动辊(41)连接,所述输送带(43)套设在主动辊(41)上的一侧延伸到转换池(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41)上套设有永磁体(45),所述转换池(1)在靠近主动辊(41)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收集槽(46),两个所述收集槽(46)均设置在输送带(43)背离过滤筛(3)的一侧;
所述支撑架(4)在收集槽(46)与输送带(43)之间设有V形板(47),所述V形板(47)沿输送带(43)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V形板(47)的两个斜边分别向两个收集槽(46)中倾斜,所述V形板(47)的中部与主动辊(41)竖直方向的切线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5)包括设置在转换池(1)远离引流槽(11)一端的收集箱(51),所述过滤筛(3)远离输送板(16)的一端延伸到收集箱(51)的内部,所述收集箱(51)的外侧壁上绕设有加热管(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51)的开口倾斜设置,所述过滤筛(3)穿设在收集箱(51)较高的侧壁上,所述收集箱(51)在较高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封闭开口的盖板(53),所述收集箱(51)在远离过滤筛(3)的内侧壁上设有导流槽(54),所述收集箱(51)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槽(54)连通的引流管(55),所述引流管(55)远离收集箱(51)的一端延伸到混合区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池(1)在远离出水口(12)的一端沿宽度方向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远离转换池(1)底壁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引流板(61),所述引流板(61)向远离引流槽(11)的一侧倾斜,所述引流板(61)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
所述转换池(1)在靠近分隔板(6)的侧壁上插接有与分隔板(6)抵触的密封板(62),所述转换池(1)在密封板(62)与底壁之间开设有排污口(63),所述转换池(1)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密封排污口(63)的密封盖(6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64)与转换池(1)的侧壁之间设有橡胶垫(65)。
CN202010597579.XA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Active CN111718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579.XA CN111718066B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579.XA CN111718066B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8066A true CN111718066A (zh) 2020-09-29
CN111718066B CN111718066B (zh) 2022-05-03

Family

ID=7256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7579.XA Active CN111718066B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80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056A (zh) * 2021-07-02 2021-08-27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5353172A (zh) * 2022-09-15 2022-11-18 王红霞 一种污水异位生态分层修复结构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8321A1 (en) * 2010-08-06 2012-02-09 General Ecology, Inc.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and/or conditioning and/or purifying a fluid such as water
CN104445852A (zh) * 2014-12-19 2015-03-25 辽宁华孚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油污泥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52684A (zh) * 2018-07-22 2018-12-21 叶阁兰 固体废弃物粉碎装置及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9485199A (zh) * 2018-12-29 2019-03-19 瑞盛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CN208791406U (zh) * 2018-06-25 2019-04-26 上海律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家庭污水异物分离装置
CN110228893A (zh) * 2019-06-28 2019-09-13 广东一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62717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扬州华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漆渣处理系统
CN210145666U (zh) * 2019-04-30 2020-03-17 贵州财经大学 一种综合处理的污水净化系统
KR102080796B1 (ko) * 2019-07-31 2020-04-24 한국기술개발 주식회사 수질환경오염방지구조물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8321A1 (en) * 2010-08-06 2012-02-09 General Ecology, Inc.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and/or conditioning and/or purifying a fluid such as water
CN104445852A (zh) * 2014-12-19 2015-03-25 辽宁华孚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油污泥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2717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扬州华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漆渣处理系统
CN208791406U (zh) * 2018-06-25 2019-04-26 上海律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家庭污水异物分离装置
CN109052684A (zh) * 2018-07-22 2018-12-21 叶阁兰 固体废弃物粉碎装置及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9485199A (zh) * 2018-12-29 2019-03-19 瑞盛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CN210145666U (zh) * 2019-04-30 2020-03-17 贵州财经大学 一种综合处理的污水净化系统
CN110228893A (zh) * 2019-06-28 2019-09-13 广东一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KR102080796B1 (ko) * 2019-07-31 2020-04-24 한국기술개발 주식회사 수질환경오염방지구조물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056A (zh) * 2021-07-02 2021-08-27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3309056B (zh) * 2021-07-02 2022-05-31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5353172A (zh) * 2022-09-15 2022-11-18 王红霞 一种污水异位生态分层修复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8066B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57961A (en) Combined waste water clarification and trash disposal system
CN111718066B (zh) 一种混合污水综合治理方法
KR100518805B1 (ko) 분뇨 및 축산폐수용 협잡물 종합처리기
KR102355048B1 (ko) 부유물 처리가 향상된 복합 오염토양 정화 시스템
KR102511082B1 (ko) 하, 폐수용 종합 전처리장치
CN207722467U (zh) 一种新型回转式污水格栅机
CN207031119U (zh) 一种防堵塞的环保污水处理装置
KR100303255B1 (ko) 협잡물 처리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90119750A (ko) 수로 분리형 제진기
CN210964205U (zh) 环境保护用废水处理装置
KR200346465Y1 (ko) 하수내 침사및 협잡물 처리를 위한 일체형 스크린 장치
CN112607997A (zh) 一种污泥脱水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0840373B1 (ko) 협잡물 처리장치
KR200317510Y1 (ko) 수처리장치의 협잡물 분리 제거기
KR20150136737A (ko) 점 오염원과 비점오염원에서 하천으로 유입되는 각종 오염물질들과 하천수를 깨끗하게 정화시켜 주는 자연친화적인 친환경 공법에 적용되는 하천수 정화시스템
CN214990667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废水过滤装置
KR0155031B1 (ko) 토사 및 협잡물 종합처리장치
CN216403984U (zh) 一种将废水处理成园林灌溉用水的水处理装置
CN212894187U (zh) 一种水利施工污水处理装置
CN220862179U (zh) 一种煤炭输送清洗装置
CN215756769U (zh) 一种工业生产污水处理装置
CN220012197U (zh) 污水固态物过滤装置
CN117069347B (zh) 一种油页岩废水净化设备
KR200169871Y1 (ko) 폐수협잡물의 복합제거장치
CN220766550U (zh) 一种煤矿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