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2274A - 穿刺针 - Google Patents
穿刺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12274A CN111712274A CN201880089184.XA CN201880089184A CN111712274A CN 111712274 A CN111712274 A CN 111712274A CN 201880089184 A CN201880089184 A CN 201880089184A CN 111712274 A CN111712274 A CN 1117122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surface
- surface portion
- blade
- view
- centr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86—Needle tip design, e.g. for improved penet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穿刺针是在棒状的主体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刃面的医疗用的穿刺针,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及第二刃面部,它们由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和第三刃面部,其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的至少一方的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基端侧连续,并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个平面构成,在所述一个平面看起来为一条直线的所述主体部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延长线与所述至少一方的刃面部中的在所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一个刃面部交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穿刺针。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采血针、输液用的留置针等医疗用的穿刺针,已知有为了减轻将穿刺针穿刺到人体时的疼痛而具备具有相对于穿刺针的长度方向角度不同的多个刃面的前端部的医疗用的穿刺针。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这样的穿刺针的注射针。专利文献1的注射针为将圆筒状的主体的尖端部从任意一方倾斜切除而形成有锥形状的尖端部的注射针,并具备:第一倾斜面,其从圆筒状的主体的外周连接并且相对于主体的轴线方向(长度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第二倾斜面,其与该第一倾斜面连接且以相对于主体的轴线方向的角度比第一倾斜面大的角度形成;以及第三倾斜面,其与该第二倾斜面连接且与刀尖连接且以相对于主体的轴线方向的角度比该第二倾斜面大的角度形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作为穿刺针的皮下注射针。专利文献2的皮下注射针具有多斜角面的形状的前端,该多斜角面的形状的前端具有主斜角面、一对中间斜角面以及一对前端斜角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26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57490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注射针那样,通过为具有将相对于长度方向的角度不同的多个面连接的刃面的前端部,能够降低基于在面彼此的边界形成的棱线(接合点)的刺穿阻力,减轻将注射针穿刺到人体时的疼痛。
然而在穿刺于血管等脉管内的穿刺针的情况下,为了使刃面整体容易进入到脉管内,通常使用穿刺针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刃面的长度(以下,记载为“刃面长”)较短的穿刺针。在这种刃面长度较短的穿刺针中,即使形成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的角度不同的多个面来将刃面多面化,也无法减小侧视图中的刃面的刀尖所成的角度(以下,记载为“刀尖角度”),刀尖角度容易变得比较大。因此存在刀尖的刺穿阻力变大,难以减轻刀尖刺穿时的疼痛的问题。另外也存在若刀尖的刺穿阻力较大,则穿刺到脉管时,无法顺畅地刺穿血管壁等脉管壁,脉管被刀尖按压而逃逸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受刃面长影响而能够减小刀尖角度的刃面形状的穿刺针。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穿刺针是在棒状的主体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刃面的医疗用的穿刺针,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及第二刃面部,它们由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和第三刃面部,其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基端侧连续,所述第三刃面部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个平面构成,在所述一个平面看起来为一条直线的所述主体部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延长线与所述至少一方的刃面部中的在所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一个刃面部交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所述延长线在与所述刃缘不同的位置与所述一个刃面部交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前端到达所述中心轴线,或者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一个刃面部重叠。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延伸到比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刃面区域的中间位置靠基端侧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穿刺针是在棒状的主体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刃面的医疗用的穿刺针,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及第二刃面部,它们由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和第三刃面部,其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基端侧连续,在所述第三刃面部看起来为线状的所述主体部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形成凹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刃面部由凹形曲面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刃面部由多个平面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前端到达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或者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交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在所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一个刃面部重叠。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延伸到比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刃面区域的中间位置靠基端侧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不受刃面长影响而能够减小刀尖角度的刃面形状的穿刺针。
附图说明
图1的(a)、(b)、(c)、(d)分别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主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立体图。
图2的(a)、(b)分别是图1的(a)、(b)所示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从前端侧观察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图。
图4的(a)、(b)、(c)、(d)分别是图2的(a)中的I-I剖视图、II-II剖视图、III-III剖视图以及IV-IV剖视图。
图5的(a)、(b)、(c)、(d)分别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主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立体图。
图6的(a)、(b)分别是图5的(a)、(b)所示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7是从前端侧观察图5所示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图。
图8的(a)、(b)、(c)、(d)、(e)分别是图6的(a)的V-V剖视图、VI-VI剖视图、VII-VII剖视图、VIII-VIII剖视图以及IX-IX剖视图。
图9的(a)、(b)、(c)、(d)分别是作为图7所示的穿刺针的变形例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主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立体图。
图10的(a)、(b)分别是图9的(a)、(b)所示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侧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公开的穿刺针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在各图中共同的部件、部位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图。具体而言,图1的(a)表示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主视图,图1的(b)表示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侧视图,图1的(c)表示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后视图。图1的(d)是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立体图。另外,图2的(a)是将图1的(a)所示的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主视图。图2的(b)是将图1的(b)所示的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侧视图。
如图1的(a)~图1的(d)以及图2的(a)、图2的(b)所示,穿刺针1具备棒状的主体部2,在该主体部2的前端部3形成有刃面4。主体部2为管体,在与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平行的轴线方向(以下,记载为“中心轴线方向A”)上划分出连通的中空部10。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是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横截面的外形成为大致圆形状的管体。
如图1的(a)~图1(d)以及图2的(a)、图2的(b)所示,刃面4由多个刃面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刃面4具备:由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一刃面部5、由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二刃面部6、以及由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7。
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形成在刃面4中的主体部2的前端侧。另外,第一刃面部5与第二刃面部6通过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以针尖8为一端的刃缘9。“针尖”意味着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穿刺针1的前端、即主体部2的前端,并且为刃面4的前端亦即刀尖。因此,以下“前端侧”意味着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侧,“基端侧”意味着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与针尖侧相反的一侧。
第一刃面部5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另外,第二刃面部6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连续。
更具体而言,第三刃面部7由相对于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倾斜的一个平面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构成刃面4的基端。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与主体部2的筒状的外周面连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在主体部2的前端侧如上述那样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连续,并且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与主体部2的筒状的外周面连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刃面4通过将平面状的刃面部连续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刃面4的内缘由第一刃面部5的内缘、第二刃面部6的内缘以及第三刃面部7的内缘构成。该刃面4的内缘划分出主体部2的中空部10中的主体部2的前端侧的一端亦即前端开口11。
本实施方式的刃面4的外缘由第一刃面部5的外缘、第二刃面部6的外缘以及第三刃面部7的外缘构成。刃面4的外缘划分出形成有刃面4的刃面区域T。因此,刃面4的外缘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最大长度成为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刃面的长度H(以下,记载为“刃面长H”)。
在此,在构成第三刃面部7的一个平面看起来为一条直线的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在上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交叉。在图1的(b)、图2的(b)所示的侧视图中,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第二刃面部6属于上述的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因此,在图1的(b)、图2的(b)所示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与第二刃面部6交叉。以下,将“构成第三刃面部7的一个平面看起来为一条直线的主体部2的侧视图”仅记载为“主体部2的侧视图”。
这样,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为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在上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交叉的结构,由此与该上述侧视图中的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不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在上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交叉的结构相比较,容易实现刀尖角度α较小的穿刺针1。在此所说的“刀尖角度α”意味着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刃缘9与该刃缘9的背面在针尖8相交的角度。如图1的(b)、图2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针尖8位于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方向B的一端。
图11是表示现有的穿刺针501的主体部502的侧面的侧视图。图11所示的现有的穿刺针501的主体部502具备由第一刃面部(未图示)、第二刃面部506及第三刃面部507构成的刃面504,其中,第一刃面部由一个平面构成,第二刃面部506由一个平面构成,第三刃面部507由一个平面构成。在这种现有的穿刺针501中,在图11所示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507的延长线L′不与第二刃面部506交叉。在这样的结构中,刀尖角度α′大于由第三刃面部507的延长线L′与中心轴线O形成的第三刃面部507的倾斜角度β′。
因此,在现有的穿刺针501中,若为了减小刃面长H而增大第三刃面部507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β′,则伴随于此,刀尖角度α′也变大。即,在现有的穿刺针501中,难以实现将刃面长H′及刀尖角度α′均减小的结构。
相对于此,在穿刺针1中,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在上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交叉。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刀尖角度α为由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和中心轴线O形成的第三刃面部7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β以下。因此在穿刺针1中,即使为了减小刃面长H而增大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倾斜角度β,也能够实现刀尖角度α不伴随于此而变大的结构。即,在穿刺针1中,容易实现将刃面长H及刀尖角度α均减小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中,即使在与图1的(b)及图2的(b)所示的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以下,记载为“相反侧面”)中,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具体地,在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在上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交叉。在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第一刃面部5属于上述的能够目视确认的刃面部。因此,在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与第一刃面部5交叉。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为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连续的一个平面,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任意一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连续的、由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此外也可以是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分别与由不同的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连续的结构。
根据以上内容,第三刃面部只要与第一刃面部及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的基端侧连续即可。另外,在构成第三刃面部的一个平面看起来为一条直线的主体部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的延长线只要和与第三刃面部连续的上述至少一方的刃面部中的、在上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一个刃面部交叉即可。
不过,如上述的本实施方式那样,若为与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连续,且由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7,则易通过较少的平面的数量实现将刃面长H及刀尖角度α均减小的结构。即,能够减少由平面交叉的棱线构成的尾根部。因此,能够在穿刺时,抑制由于尾根部而使刺穿阻力增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在与刃缘9不同的位置与第二刃面部6交叉。通过这样,该侧视图中的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在比刃缘9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位置与第二刃面部6交叉。即,与该侧视图中的第三刃面部的延长线与刃缘交叉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增大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β,从而能够为使刃面长H更短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中,在未图示的相反侧面,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具体地,在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在与刃缘9不同的位置与第一刃面部5交叉。通过这样,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的第三刃面部7的延长线L在比刃缘9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位置与第一刃面部5交叉。
这样,通过使图1的(b)、图2的(b)所示的侧面与相反侧面为相同的结构,能够成为使刃面长H更短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的主体部2通过中心轴线O被分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是包含针尖8的前端区域S1以及不包含针尖8的基端区域S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第三刃面部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基端区域S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到达中心轴线O。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位于中心轴线O上。但也可以为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第三刃面部7与中心轴线O交叉的结构。即,也可以为第三刃面部7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跨前端区域S1与基端区域S2地延伸,且在上述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位于前端区域S1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中,在未图示的相反侧面,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未图示),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到达中心轴线O。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在主体部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位于中心轴线O上。但也可以为在主体部2的相反侧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与中心轴线O交叉的结构。即,也可以为第三刃面部7在主体部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跨前端区域S1与基端区域S2地延伸,且在上述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位于前端区域S1的结构。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刃面部7的前端是指由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分别与第三刃面部7交叉的棱线形成的尾根部14的前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中心轴线O与第二刃面部6重叠。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1的(b)、图2的(b)),中心轴线O与第二刃面部6交叉。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刃面4中确保从刃缘9延伸的第二刃面部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比较大。若能够增大刃面长H中的、第二刃面部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的比例,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刀尖角度α,从而容易实现刀尖较薄的穿刺针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中,即使在未图示的相反侧面,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中心轴线O与第一刃面部5重叠。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中心轴线O与第一刃面部5交叉。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刃面4中,确保从刃缘9延伸的第一刃面部5的中心轴线方向A的长度比较大。
这样,通过将图1的(b)、图2的(b)所示的侧面与相反侧面设为相同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刀尖角度α,从而容易实现刀尖较薄的穿刺针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延伸至比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刃面区域T的中间位置M靠基端侧的位置。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刃面4中,确保形成刃缘9的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比较大。若能够增大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则即使将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分别由平面构成,也能够使刀尖角度α比较小,从而能够实现刀尖较薄的穿刺针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延伸至比中间位置M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刃面部延伸至比中间位置M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结构。但是若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为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延伸至比中间位置M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结构,则与为仅任意一方的刃面部延伸至比中间位置M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更容易实现刀尖角度α较小的结构。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为由平面形成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且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双方延伸至比中间位置M靠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结构。
作为主体部2的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的进一步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主体部2]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内周面的内径及外周面的外径一样的管体,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基端侧的端部经由针基座等与例如注射器等医疗用器具连接。因此,穿刺针1也可以是具备与主体部2连接的针基座等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中是内周面划分出中空部10,内周面的内径及外周面的外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一样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为主体部2的内周面的内径及外周面的外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结构。另外,例如也能够将主体部2的外径设为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侧而逐渐减小的锥形状,并将主体部2的内径设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一样的结构。此外关于主体部2的内径及外径,能够根据穿刺针1的用途等,采用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的一部分区域设置随着在中心轴线方A上趋向前端侧而内径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部位等各种结构。
[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
如图2的(a)所示,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分别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的基端侧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
图3是从前端侧观察穿刺针1的图。另外,图4的(a)、图4的(b)、图4的(c)以及图4的(d)分别是图2的(a)的I-I剖视图、II-II剖视图、III-III剖视图以及IV-IV剖视图。图3、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X”是包含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及针尖8的一个假想平面,以下记载为“中心平面X”。本实施方式的中心平面X为不仅包含针尖8,还包含刃缘9的平面,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夹着中心平面X而具有对称的构造。另外,在图3、图4中用实线示出刃面部间的棱线。
图4的(a)是图2的(a)的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刃缘9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4的(a)所示,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分别相对于中心平面X以锐角角度θ1倾斜地延伸。
图4的(b)为图2的(a)的I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在前端开口11所在的位置处的、包含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且不包含第三刃面部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4的(b)所示,图2的(a)的II-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锐角角度θ2与角度θ1相等。
图4的(c)是图2的(a)的III-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在前端开口11所在的位置处的、包含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及第三刃面部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4的(c)所示,图2的(a)的III-I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锐角角度θ3与角度θ1及角度θ2相等。
这样,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锐角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是恒定不变。
[第三刃面部7]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由平面构成。具体地,在图2的(b)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是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而以接近中心轴线O的方式倾斜的直线状的平面。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的倾斜角度β比包含中心轴线O整体的截面中的主体部2的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的倾斜角度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刺针1的主体部2的外径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一样的结构,在通过包含中心轴线O整体的截面观察的情况下,主体部2的外周面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延伸。因此,只要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倾斜,则第三刃面部7的倾斜角度β比主体部2的外壁的倾斜角度大。但是在将穿刺针的主体部设为其外径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侧而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三刃面部构成为不仅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倾斜,也相对于包含中心轴线O整体的截面中的主体部2的外周面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刃面4的内缘的基端(参照图2的(a)中的点“N”)设置于第三刃面部7的内缘。此外,刃面4的内缘在从其前端至基端为止,从主体部2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延伸。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刃面4的内缘与中心平面X相交的两个点中的、主体部2的前端侧的点为刃面4的内缘的前端,主体部2的基端侧的点为刃面4的内缘的基端(参照图2的(a)中的点“N”)。而且,刃面4的内缘从刃面4的内缘的前端至基端,始终从主体部2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延伸,不存在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那样的部分。前端开口11在俯视下(参照图2的(a))为泪滴状。
接下来,对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7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的(c)所示,图2的(a)的III-III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3约为90度。换言之,在图2的(a)的III-III截面中,第三刃面部7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
图4的(d)是图2的(a)的IV-IV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比前端开口11靠基端侧的位置处的、仅包含第三刃面部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4的(d)所示,图2的(a)的IV-IV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4约为90度。换言之,在图2的(a)的IV-IV截面中,第三刃面部7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
这样,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是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以约90度恒定(参照图4的(c)、图4的(d))。
[侧视图中的刃面4的形状]
主体部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2的(b)等)的第三刃面部7的倾斜角度β为13度以上且20度以下的范围。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刃面4的刃面长H设为比主要利用于肌肉注射等的所谓“常规斜面”(形成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测量出的倾斜角度为12度的刃面的穿刺针)的刃面长度短,且与主要利用于静脈注射等的所谓“短斜面”(形成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测量出的倾斜角度为18度的刃面的穿刺针)的刃面长度相同程度的刃面长,并且将刀尖角度α设为与“常规斜面”相同程度或其以下的角度。
即,能够实现在具有不易引起静脈等脉管的穿透的较短的刃面长度,并且能够降低刃面4的刺穿阻力,容易于确保脉管的穿刺针1。另外,由于能够降低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因此能够减小刺穿阻力的变化量,也能够减小在穿刺时医疗工作者向穿刺方向施加的力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实现在穿刺时医疗工作者易操作的穿刺针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由延伸至刃面4的基端的一个平面构成,但也可以在比第三刃面部7靠基端侧设置其他刃面部。例如通过设置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且具有比倾斜角度β小的倾斜角度的刃面部,能够降低穿刺时的刃面4的基端部的刺穿阻力。或者,也可以设置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且由凸形的曲面构成的其他刃面部。同样能够降低穿刺时的刃面4的基端部的刺穿阻力。
另外,优选将图2的(b)所示的延长线L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角度设为13度以上且20度以下的范围,并且设为15度~27度的刀尖角度α。在刀尖角度α小于15度的情况下,由于刀尖过薄,因此有可能由于制造工序中的损伤等无法满足规定的性能,不易进行制造。另外在超过27度的情况下,由于与所谓短斜面的刀尖角度α相等,因此穿刺时的刺穿阻力变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作为与上述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与上述的穿刺针1相比较,刃面的结构不同,但其他结构相同。
图5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图。具体地,图5的(a)表示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主视图,图5的(b)表示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侧视图,图5的(c)表示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后视图。图5的(d)是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立体图。另外,图6的(a)是将图5的(a)所示的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主视图。图6的(b)是将图5的(b)所示的穿刺针101的主体部102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侧视图。
如图5、图6所示,在穿刺针101的棒状的主体部102的前端部103形成有刃面104。刃面104具备第一刃面部105、第二刃面部106以及第三刃面部107。
第一刃面部105与第二刃面部6由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108作为一端的刃缘109。主体部102划分出将前端开口111作为一端的中空部110。对于穿刺针101的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的结构而言,中心轴线方向A的长度不同,但除此之外的方面与上述的穿刺针1的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的结构相同。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也延伸至比主体部102的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刃面区域T的中间位置M靠基端侧的位置。
第一刃面部105在主体部102的基端侧与第三刃面部107连续。另外,第二刃面部106在主体部102的基端侧与第三刃面部107连续。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与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双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102的基端侧连续。
在第三刃面部107看起来为线状的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第三刃面部107形成凹形。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由凹形曲面构成。以下将构成第三刃面部107的凹形曲面看起来为线状的主体部102的侧视图(参照图5的(b)、图6的(b))仅记载为“主体部102的侧视图”。
通过为这样的结构,与图11所示的现有的穿刺针501相比较,容易实现较薄的刀尖。即,容易实现刀尖角度α较小的穿刺针101。因此与图11所示的现有的穿刺针501相比较,容易实现将刃面长H及刀尖角度α均减小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构成刃面104的基端。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在主体部102的基端侧与主体部102的筒状的外周面连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在主体部102的前端侧如上述那样与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连续,并且在主体部102的基端侧与主体部102的筒状的外周面连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刃面104通过将分别由一个平面构成的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与由凹形曲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107连续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刃面104的内缘由第一刃面部105的内缘、第二刃面部106的内缘、以及第三刃面部107的内缘构成。该刃面104的内缘划分出主体部102的中空部110中的主体部102的前端侧的一端亦即前端开口111。
本实施方式的刃面104的外缘由第一刃面部105的外缘、第二刃面部106的外缘以及第三刃面部107的外缘构成。刃面104的外缘划分出形成有刃面104的刃面区域T。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的主体部102通过中心轴线O被分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为包含针尖108的前端区域S1以及不包含针尖108的基端区域S2。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第三刃面部10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基端区域S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到达中心轴线O。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第三刃面部107与中心轴线O交叉。即,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跨前端区域S1与基端区域S2地延伸,且在上述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位于前端区域S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中,在与图5的(b)、图6的(b)所示的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中(以下,记载为“相反侧面”),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未图示),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到达中心轴线O。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107与中心轴线O交叉。即,在主体部10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跨前端区域S1与基端区域S2地延伸,且在上述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位于前端区域S1。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是指通过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分别与第三刃面部107交叉的棱线形成的尾根部114的前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中心轴线O与第二刃面部106重叠的结构,但与第一个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为与第二刃面部106重叠的结构。即,也可以为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中心轴线O与第二刃面部106交叉的结构。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刃面104中,确保从刃缘109延伸的第二刃面部10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比较大。若能够增大刃面长H中的、第二刃面部10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的比例,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刀尖角度α,从而容易实现刀尖较薄的穿刺针10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中,在未图示的相反侧面,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在主体部10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中心轴线O与第一刃面部105重叠的结构。然而,也可以为在主体部102的相反侧面的侧视图中,中心轴线O也与第一刃面部105交叉的结构。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刃面104中,确保从刃缘109延伸的第一刃面部105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比较大。
这样,在图5的(b)、图6的(b)所示的侧面与相反侧面双方的侧面各自的侧视图中,若为中心轴线O与第二刃面部106或第一刃面部105交叉的结构,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刀尖角度α,从而容易实现刀尖较薄的穿刺针101。
另外,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2的(b)等)的第三刃面部107的倾斜角度β为13度以上且20度以下的范围。通过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刃面104的刃面长H设为比主要利用于肌肉注射等的上述的常规斜面的刃面长度短,且与主要利用于静脈注射等的上述的短斜面的刃面长相同程度的刃面长度,并且将刀尖角度α设为与常规斜面相同程度或其以下的角度。
即,能够实现在具有不易引起静脈等脉管的穿透的较短的刃面长度,并且能够降低刃面104的刺穿阻力并易于确保脉管的穿刺针101。另外,由于能够降低针尖108附近的刺穿阻力,因此能够减小刺穿阻力的变化量,也能够减小在穿刺时医疗工作者向穿刺方向施加的力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实现在穿刺时,医疗工作者易操作的穿刺针101。
接下来,对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刃面104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从前端侧观察穿刺针101的图。另外,图8的(a)、图8的(b)、图8的(c)、图8的(d)以及图8的(e)分别是图6的(a)中的V-V剖视图、VI-VI剖视图、VII-VII剖视图、VIII-VIII剖视图以及IX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02隔着中心平面X而具有对称的构造。另外,在图7、图8中用实线示出刃面部间的棱线。
图8的(a)是图6的(a)的V-V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刃缘109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8的(a)所示,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分别相对于中心平面X倾斜锐角角度θ5地延伸。
图8的(b)是图6的(a)的VI-V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前端开口111所在的位置处的、包含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且不包含第三刃面部10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8的(b)所示,图6的(a)的VI-V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锐角角度θ6与角度θ5相等。
图8的(c)是图6的(a)的VII-V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前端开口111所在的位置处的、包含第一刃面部105、第二刃面部106以及第三刃面部10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8的(c)所示,图6的(a)的VII-V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锐角角度θ7与角度θ5及角度θ6相等。
这样,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锐角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是恒定不变。
另外,如图8的(c)所示,图6的(a)的VII-VII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10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7约为90度。换言之,在图6的(a)的VII-VII截面中,第三刃面部107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图8的(d)是图6的(a)的VIII-V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存在有前端开口111的位置处的、仅包含第三刃面部10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8的(d)所示,图6的(a)的VIII-VIII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10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8约为90度。换言之,在图6的(a)的VIII-VIII截面中,第三刃面部107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图8的(e)是图6的(a)的IX-IX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比前端开口11靠基端侧的位置处的、仅包含第三刃面部107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8的(e)所示,图6的(a)的IX-IX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10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9约为90度。换言之,在图6的(a)的IX-IX截面中,第三刃面部107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这样,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10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以约为90度恒定(参照图8的(c)、图8的(d)、以及图8的(e))。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为与第一刃面部105及第二刃面部106双方的刃面部在主体部2的基端侧连续的凹形曲面,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图9、图10所示那样的、具备由多个(在图9、图10中为三个)平面构成为凹形的第三刃面部107a的穿刺针201。
图9、图10所示的第三刃面部107a由两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和一个基端侧平面部107a2构成。一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由一个平面构成,并在第一刃面部105的基端侧连续。另一前端侧平面部107a1由一个平面构成,并在第二刃面部106的基端侧连续。基端侧平面部107a2由一个平面构成。并且,基端侧平面部107a2在一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的基端侧连续,并通过与一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交叉的棱线形成有凹底107a3。此外,基端侧平面部107a2在另一前端侧平面部107a1的基端侧连续,并通过与另一前端侧平面部107a1交叉的棱线形成有凹底107a3。两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包含在同一假想平面内。因此,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9的(b)、图10的(b)),两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γ1相等。第三刃面部107a在主体部102的侧视图中(参照图9的(b)、图10的(b))形成凹形。即,在上述剖视下,两个前端侧平面部107a1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倾斜角度γ1比基端侧平面部107a2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γ2小。
此外,并不限于图9、图10所示的第三刃面部107a,也可以为包含平面及曲面双方的第三刃面部。这样,只要能够规定主体部的侧视图中第三刃面部看起来为线状,且在该侧视图中的第三刃面部形成凹形,则第三刃面部的结构未被特别限定。但是若为由图5及图6所示的一个凹形曲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107、以及由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的多个平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107a,则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在侧视图中(参照图5的(b)、图6的(b)、图9的(b)、以及图10的(b))形成凹形的第三刃面部。
最后,对上述的穿刺针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在前端部形成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的斜面的管状部件,形成作为第一刃面部5及第二刃面部6的原形的第一原形刃面部及第二原形刃面部。接下来,通过切削、研磨、放电(包含线电极放电)等对第一原形刃面部及第二原形刃面部的基端侧进行加工,形成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通过这样做,能够形成穿刺针1的刃面4。此外,关于穿刺针1的刃面4的加工顺序并不限于上述内容。例如,也可以在形成作为第三刃面部7的原形的第三原形刃面部之后,分别形成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
在上述中,对穿刺针1的刃面4的形成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图5~图8所示的穿刺针101、以及图9及图10所示的穿刺针201的刃面,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方法形成。
本公开的穿刺针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结构,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则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涉及穿刺针。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穿刺针;2、102…主体部;3、103…前端部;4、104…刃面;5、105…第一刃面部;6、106…第二刃面部;7、107、107a…第三刃面部;8、108…针尖;9、109…刃缘;10、110…中空部;11、111…前端开口;14、114…尾根部;107a1…前端侧平面部;107a2…基端侧平面部;107a3…凹底;501…穿刺针;502…主体部;504…刃面;506…第一刃面部;507…第二刃面部;A…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方向;B…与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H…刃面长;L、L′…主体部的侧视图中的第三刃面部的延长线;M…刃面区域的中间位置;N…刃面的内缘的基端;O…主体部的中心轴线;S1…前端区域;S2…基端区域;T…刃面区域;X…中心平面;α、α′…刀尖角度;β、γ1、γ2、β′…倾斜角度;θ、δ: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刃面部相对于中心平面的角度。
Claims (11)
1.一种穿刺针,是在棒状的主体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刃面的医疗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及第二刃面部,它们由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和第三刃面部,其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基端侧连续,所述第三刃面部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个平面构成,
在所述一个平面看起来为一条直线的所述主体部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延长线与所述至少一方的刃面部中的在所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一个刃面部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所述延长线在与所述刃缘不同的位置与所述一个刃面部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前端到达所述中心轴线,或者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一个刃面部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延伸到比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刃面区域的中间位置靠基端侧的位置。
6.一种穿刺针,是在棒状的主体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刃面的医疗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及第二刃面部,它们由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和第三刃面部,其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基端侧连续,
在所述第三刃面部看起来为线状的所述主体部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形成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刃面部由凹形曲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刃面部由多个平面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的前端到达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或者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第三刃面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视图中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在所述侧视图中能够目视确认的一个刃面部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刃面部及所述第二刃面部延伸到比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刃面区域的中间位置靠基端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4326 | 2018-02-14 | ||
JP2018024326 | 2018-02-14 | ||
PCT/JP2018/046395 WO2019159525A1 (ja) | 2018-02-14 | 2018-12-17 | 穿刺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12274A true CN111712274A (zh) | 2020-09-25 |
Family
ID=67619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9184.XA Pending CN111712274A (zh) | 2018-02-14 | 2018-12-17 | 穿刺针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24125B2 (zh) |
JP (1) | JP7221928B2 (zh) |
CN (1) | CN111712274A (zh) |
WO (1) | WO2019159525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7770A1 (de) * | 2002-02-23 | 2003-09-04 | Muennerstaedter Glaswarenfabri | Kanüle mit V-Bevel-Schliff |
CN1646182A (zh) * | 2002-03-29 | 2005-07-27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注射针 |
CN203154450U (zh) * | 2013-03-25 | 2013-08-28 | 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穿刺针针头 |
CN105939740A (zh) * | 2014-01-31 | 2016-09-14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医疗用的穿刺针以及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
WO2017017935A1 (ja) * | 2015-07-30 | 2017-02-02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医療用の穿刺針及び穿刺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16983A (en) * | 1952-10-08 | 1955-09-06 | Abbott Lab | Piercing needle |
US3308822A (en) * | 1964-04-02 | 1967-03-14 | Loretta Fontano | Hypodermic needle |
JPH09149936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Jms Co Ltd | 医療用針 |
US5752942A (en) * | 1996-06-20 | 1998-05-19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Five beveled point geometry for a hypodermic needle |
JP3492543B2 (ja) * | 1999-03-15 | 2004-02-03 | 金子工業有限会社 | 注射針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5704389B2 (ja) * | 2010-11-29 | 2015-04-22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医療用中空針および医療用中空針の製造方法 |
EP2887982B1 (en) * | 2012-08-27 | 2022-11-23 | Clearside Biomedical, Inc. | Apparatus for drug delivery using microneedles |
US10123818B2 (en) * | 2014-01-13 | 2018-11-13 | Heather Lee Alvarez | Buttonhole tool |
WO2016006342A1 (ja) * | 2014-07-08 | 2016-01-14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注射針 |
EP3297708B1 (en) * | 2015-05-22 | 2022-02-23 | DexCom, Inc. | Needle for transcutaneous analyte sensor delivery |
US20170252520A1 (en) * | 2016-03-02 | 2017-09-07 | Nipro Corporation | Puncture needle |
EP3437677B1 (en) * | 2016-03-28 | 2021-07-14 |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 Medical puncture need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uncture needle |
-
2018
- 2018-12-17 JP JP2020500304A patent/JP72219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17 WO PCT/JP2018/046395 patent/WO201915952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2-17 CN CN201880089184.XA patent/CN111712274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7-01 US US16/918,216 patent/US115241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7770A1 (de) * | 2002-02-23 | 2003-09-04 | Muennerstaedter Glaswarenfabri | Kanüle mit V-Bevel-Schliff |
CN1646182A (zh) * | 2002-03-29 | 2005-07-27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注射针 |
CN203154450U (zh) * | 2013-03-25 | 2013-08-28 | 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穿刺针针头 |
CN105939740A (zh) * | 2014-01-31 | 2016-09-14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医疗用的穿刺针以及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
WO2017017935A1 (ja) * | 2015-07-30 | 2017-02-02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医療用の穿刺針及び穿刺針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21928B2 (ja) | 2023-02-14 |
WO2019159525A1 (ja) | 2019-08-22 |
JPWO2019159525A1 (ja) | 2021-01-28 |
US11524125B2 (en) | 2022-12-13 |
US20200330700A1 (en) | 2020-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693695B2 (ja) | テーパ先型外科用縫合針 | |
EP1429827B1 (en) |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 |
CN107921203B (zh) |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 |
CN107847670B (zh) |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 |
JP7146050B2 (ja) | 医療用の穿刺針及び穿刺針の製造方法 | |
CN114504700B (zh) | 穿刺针以及导管组装体 | |
US11033691B2 (en) | Medical puncture needle | |
WO2017017934A1 (ja) | 医療用の穿刺針 | |
CN111712274A (zh) | 穿刺针 | |
JP7246278B2 (ja) | 穿刺針 | |
CN109549690B (zh) | 医疗用的穿刺针 | |
US20020169426A1 (en) | Injection needle | |
CN218684610U (zh) | 穿刺针头 | |
WO2023176645A1 (ja) | 穿刺針 | |
JP4051010B2 (ja) | 医療用中空針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1187288U (zh) | 一种采血穿刺针管 | |
JP2004248694A (ja) | 医療用針 | |
CN118320232A (zh) | 一种五斜面针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