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7082A -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7082A
CN111707082A CN202010575278.7A CN202010575278A CN111707082A CN 111707082 A CN111707082 A CN 111707082A CN 202010575278 A CN202010575278 A CN 202010575278A CN 111707082 A CN111707082 A CN 111707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dried
drying box
senso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52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国军
余兴梅
万红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iejiachu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ejiachu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ejiachu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ejiachu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752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70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7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70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the whole or part of a circle
    • F26B15/0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the whole or part of a circle in a horizontal plane
    • F26B15/06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the whole or part of a circle in a horizontal plane involving several planes, one above the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3Supply-air or gas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4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partly outside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10Temperatur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3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8Seals, locks, e.g. gas barriers or air curtains, for drying en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2Applications of driving mechanism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其中,烘干箱体适于烘干待烘干件,第一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第二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第一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于烘干箱体两侧,烘干箱体包括至少两个子烘干箱体,子烘干箱体纵向叠加设置,第一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任一子烘干箱体,第二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任一子烘干箱体。本发明能够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提高烘干效率,被清洗的物体可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设备的需要产能,减少烘干设备投入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硅片的槽式清洗设备和槽式湿法处理设备中,被清洗的物体会依次经过不同药液的槽体进行化学反应并被完全浸透,最终物体都需被完全烘干。通常的做法是一台清洗设备需要根据不同的产能配置不同数量的烘干槽,且烘干槽只能做单层,多层会导致效果不佳,且占地面积大,上述过程中存在高产能的情况下,设备不能达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其中,烘干箱体适于烘干待烘干件,第一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第二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第一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于烘干箱体两侧,烘干箱体包括至少两个子烘干箱体,子烘干箱体纵向叠加设置,第一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任一子烘干箱体,第二升降装置适于运输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任一子烘干箱体。
每个烘干箱体包括至少两个子烘干箱体,纵向叠加设置,缩减设备长度,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利用空间;在处理待烘干件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提高烘干效率,被清洗的物体可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设备的需要产能,减少烘干设备投入量,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子烘干箱体包括:第一子烘干箱和第二子烘干箱,其中,第一子烘干箱内执行第一烘干程序,采用第一温度进行烘干,第二子烘干箱内执行第二烘干程序,采用第二温度进行烘干。
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节,第一温度可以高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也可以低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也可以等于第二温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其中,上料装置适于将待烘干件运输至第一升降装置进行上料,下料装置适于对第二升降装置上烘干后的待烘干件进行下料。
通过上料装置实现自动上料,通过下料装置实现自动下料,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子烘干箱体包括:烘干箱本体、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和/或气流驱动装置和/或过滤装置,其中,烘干箱本体设有加热区和烘干区,加热装置设于加热区,过滤装置设于加热区,加热区设有进风口,气流驱动装置通过进风口连通加热区,加热区与烘干区顶端通过散热口连通,底部通过抽风口连通,气流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气体流动,对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输送,以使得热量进入烘干区,过滤装置适于对进入散热口的气体进行过滤。
烘干箱本体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开口适于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子烘干箱体,烘干过程中,循环风经过待烘干件后,待烘干件的残留易随循环风流动,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对循环风进行过滤,使循环风相对洁净。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匀风装置和第二匀风装置,其中,第一匀风装置设有第一气体流通孔,第二匀风装置设有第二气体流通孔,第一匀风装置设于烘干区的顶端,连通散热口,第二匀风装置设于烘干区的底部,连通抽风口。
第一匀风装置和第二匀风装置通过气体流通孔,将加热装置的热量均匀地传送到子烘干箱体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和显示传感器,其中,显示装置设于烘干箱本体外部,显示传感器设于烘干区,显示传感器连接显示装置,显示传感器适于检测烘干区是否有待烘干件,显示装置适于显示显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通过显示装置,显示烘干装置内部烘干件的情况,能够起到直观的提示作用,便于生产操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传送装置,其中,传送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传送装置适于带动待烘干件移动,以使得待烘干件经过子烘干箱体。
通过设置传送装置,缩减设备长度,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提高烘干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和/或接驳检测传感器,其中,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设于第一升降装置和/或第二升降装置和/或上料装置和/或下料装置和/或传送装置上,适于检测是否存在待烘干件,接驳检测传感器适于检测上料装置与第一升降装置之间和/或下料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之间和/或第一升降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和/或第二升降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是否接驳。
进行控制,使得烘干装置有序、安全,自动化进行烘干,使得烘干过程控制更加精准,并且,自动化程序更高,适于流水线作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隔离风幕,其中,隔离风幕设于烘干箱本体的开口处。
通过设置隔离风幕,防止烘干箱体内的热能流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采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烘干装置,包括:响应于第一升降装置移动指令,控制第一升降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使得待烘干件进入和/或离开烘干箱体,和/或响应于第二升降装置移动指令,控制第二升降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使得待烘干件进入和/或离开烘干箱体。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控制烘干装置,能够实现待烘干件的自动进行烘干,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烘干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烘干装置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烘干装置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和显示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烘干方法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烘干方法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烘干装置,110:待烘干件,120:烘干箱体,130:第一升降装置,140:第二升降装置,150:子烘干箱体,160:第一子烘干箱,170:第二子烘干箱,180:上料装置,190:下料装置,200:烘干箱本体,210:加热区,220:烘干区,230:加热装置,240:气流驱动装置,250:过滤装置,260:第一匀风装置,270:第二匀风装置,280:显示装置,290:显示传感器,300:传送装置,310: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320:接驳检测传感器,330:上料装置支撑架,340:第一传送装置,350:第一驱动装置,360:第一传感器,370:第一移动平台,380:第一升降组件,390:第二传感器,400:第三传感器,410:第四传感器,420: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30:第一升降轨道,440:第二传送装置,450:第二驱动装置,460: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70:第一烘干区,480:第二烘干区,490:第三烘干区,500:第四烘干区,510:第五传送装置,520:第五驱动装置,530:第六传送装置,540:第六驱动装置,550:第七传送装置,560:第七驱动装置,570:第八传送装置,580:第八驱动装置,590:第六传感器,600:第七传感器,610:第八传感器,620:第九传感器,630:第二移动平台,640:第二升降组件,650:第十传感器,660:第十一传感器,670:第二升降驱动装,680:第二升降轨道,690:第三传送装置,700:第三驱动装置,710: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20:第五传感器,730:下料装置支撑架,740:第四传送装置,750:第四驱动装置,760:第十二传感器,770:开口,780:抽风口,790:散热口,800:传送链轨,81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100,包括:烘干箱体120、第一升降装置130和第二升降装置140,其中,烘干箱体120,适于烘干待烘干件110,第一升降装置130,适于运输待烘干件110,第二升降装置140,适于运输待烘干件110,第一升降装置130与第二升降装置140分别设于烘干箱体120两侧,烘干箱体120包括至少两个子烘干箱体150,子烘干箱体150纵向叠加设置,第一升降装置130适于运输待烘干件110进入或离开任一子烘干箱体150,第二升降装置140适于运输待烘干件110进入或离开任一子烘干箱体150。
每个烘干箱体120包括至少两个子烘干箱体,纵向叠加设置,缩减设备长度,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利用空间;在处理待烘干件110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提供高烘干效率,被清洗的物体可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设备的需要产能,减少烘干设备投入量,降低成本。
具体而言,子烘干箱体150可以采用烘干炉,第一升降装置130包括第一移动平台370、控制移动平台垂直方向上下运动第一升降组件380。第一升降组件380包括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20和第一升降轨道430。第一升降轨道430固定在第一升降装置130的侧壁上,第一移动平台370两端通过导轨连接在第一升降轨道430上,可以沿着第一升降轨道430上下运动。第一移动平台370包括第二传送装置440、第二驱动装置450、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60。第二驱动装置450用于驱动第二传送装置440运动,带动待烘干件110的传送。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60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平台370在水平方向接近或远离上料装置180和烘干箱体120。
第二升降装置140包括第二移动平台630和控制移动平台垂直方向上下运动第二升降组件640。第二升降组件640包括第二升降驱动装670和第二升降轨道680。第二升降轨道680固定在第二升降装置140的侧壁上,第二移动平台630两端通过导轨连接在第二升降轨道680上,可以沿着第二升降轨道680上下运动。第二移动平台630包括第三传送装置690、第三驱动装置700、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第十传感器650。第三驱动装置700用于驱动第三传送装置690运动,从而带动放置在第二移动平台630上的待烘干件110的传送。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平台630在水平方向接近或远离上料装置180和烘干箱体120。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子烘干箱体150包括:第一子烘干箱160和第二子烘干箱170,其中,第一子烘干箱160内执行第一烘干程序,采用第一温度进行烘干,第二子烘干箱170内执行第二烘干程序,采用第二温度进行烘干。
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节,第一温度可以高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也可以低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也可以等于第二温度。
举例而言,设置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既第二烘干程序的烘干温度高于第一烘干程序的烘干温度。第一子烘干箱160实现预烘干,第二子烘干箱170实现高温烘干,因刚被清洗的物料会纯在大量的湿气,对烘干炉分为预烘干与高温烘干区可有效的防止快要烘干的物料被湿气二次干扰的问题,提高热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烘干装置100还包括:上料装置180和下料装置190,其中,上料装置180适于将待烘干件110运输至第一升降装置130进行上料,下料装置190适于对第二升降装置140上烘干后的待烘干件110进行下料。
具体的,上料装置180包括上料装置支撑架330,第一传送装置340,第一驱动装置350。第一驱动装置350位于上料装置支撑架330上,上料装置支撑架330对第一传送装置34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第一传送装置340上部可放置待烘干件110。
下料装置190包括下料装置支撑架730,第四传送装置740,第四驱动装置750。第四驱动装置750位于下料装置190支撑架上,下料装置190支撑架对第四传送装置74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第四传送装置740上部可放置待烘干件110。
通过上料装置180实现自动上料,通过下料装置190实现自动下料,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子烘干箱体150包括:烘干箱本体200、加热装置230、加热装置230和/或气流驱动装置和/或过滤装置250,其中,烘干箱本体200设有加热区210和烘干区220,加热装置230设于加热区210,过滤装置250设于加热区210,烘干箱本体200两侧设有开口770,加热区210设有进风口780,气流驱动装置240通过进风口连通加热区210,加热区210与烘干区220顶端通过散热口790连通,底部通过抽风口780连通,气流驱动装置240适于驱动气体流动,对加热装置230产生的热量进行输送,以使得热量进入烘干区220,过滤装置250适于对进入散热口790的气体进行过滤。
烘干箱本体200两侧设置开口770,作为入料口或出料口。
烘干过程中,循环风经过待烘干件110后,待烘干件110的残留易随循环风流动,通过设置过滤装置250,对循环风进行过滤,使循环风相对洁净。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烘干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匀风装置260和第二匀风装置270,其中,第一匀风装置260设有第一气体流通孔,第二匀风装置270设有第二气体流通孔,第一匀风装置260设于烘干区220的顶端,连通散热口790,第二匀风装置270设于烘干区220的底部,连通抽风口780。
第一气体流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匀风装置260上,数量以及排列根据需求确定,第二气体流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二匀风装置270上,数量以及排列根据需求确定。
第一匀风装置260和第二匀风装置270分别设置在烘干区220的顶端和底部,从散热口790传到烘干区的热量经过顶层第一匀风装置260传到烘干区内,可使热量均匀地传送到烘干区,达到更好的烘干效果,提高热能利用率。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烘干装置100还包括:显示装置280和显示传感器290,其中,显示装置280设于烘干箱本体200外部,显示传感器290设于烘干区220,显示传感器290连接显示装置280,显示传感器290适于检测烘干区220是否有待烘干件110,显示装置280适于显示显示传感器290的检测结果。
具体而言,在烘干箱本体200的一侧壁上设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有显示传感器290,位于烘干箱本体200内,一端连有显示装置280位于烘干箱本体200外,显示装置280采用显示块,位于烘干箱本体200内的显示传感器290靠近传送装置,当有待烘干件110经过并接触显示传感器290后,显示传感器290转动,通过转轴的连通,外面显示块随之产生摆动,当没有待烘干件110经过并接触显示传感器290,显示传感器290不转动,通过转轴的连通,外面显示块随不产生转动,一方面起到提示作用,此处无待烘干件110经过,可以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一方面将有无待烘干件110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传到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
实施例7:
如图1至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烘干装置100还包括:传送装置300,其中,传送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传送装置适于带动待烘干件110移动,以使得待烘干件110经过子烘干箱体。
具体而言,传送装置300包括传送链轨800、固定件810,固定件810如图6所示,用于固定待烘干件110,限制待烘干件110移动。每个烘干区220中传送装置至少布设为上下两层,上层的传送装置通过等间距布设支撑件架设在烘干箱本体200侧壁上,下层的传送装置布设在烘干箱本体200底部,通过等间距布设支撑件架设在烘干箱本体200侧壁上,传送装置300通长布设在烘干箱本体200内,在靠近第一升降装置130或第二升降装置140的端侧布设传送驱动装置,传送链轨800套设在驱动装置上,每一烘干区内传送装置至少包括均布的两条链条轨道,每条链轨等间距设有固定件810,相邻间距的固定件810适配于待烘干件110,用于待烘干件110在传送过程中保持稳定,每条链轨上固定件810设置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步运行。
第一子烘干箱160的两层传送装置300运行方向相同,均是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一升降装置130的一侧传送到第二升降装置140的一侧。第二子烘干箱170的两层传送装置运行方向相反,传送过程为:第二移动平台630将经过第一子烘干箱160的待烘干件110传送至第二子烘干箱170,第一移动平台370将经过第二子烘干箱170的待烘干件110传送回第二子烘干箱170,第一子烘干箱160内传送装置300的运行是第二子烘干箱170内传送装置300运行速度的两倍,以实现第二子烘干箱170双向传送与第一子烘干箱160的单向传送可以同步工作。
实施例8:
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烘干装置还包括: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310和/或接驳检测传感器320,其中,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310设于第一升降装置130和/或第二升降装置140和/或上料装置180和/或下料装置190和/或传送装置300上,适于检测是否存在待烘干件110,接驳检测传感器320适于检测上料装置180与第一升降装置130之间和/或下料装置190与第二升降装置140之间和/或第一升降装置130与传送装置300之间和/或第二升降装置140与传送装置300之间是否接驳。
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310包括:第一传感器360、第三传感器400、第六传感器590、第七传感器600、第八传感器610、第九传感器620、第十传感器650和第十二传感器760。
接驳检测传感器320包括:第二传感器390、第四传感器410、第五传感器720和第十一传感器660。
通过设置传感器,检测待烘干件110的位置状态,以及烘干装置内传送装置的接驳状态,实现烘干装置的精确控制,有利于烘干装置的自动化生产。
实施例9:
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烘干装置100还包括:隔离风幕,其中,隔离风幕设于烘干箱本体200的开口770处。
通过设置隔离风幕,防止烘干箱体内的热能流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实施例1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采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烘干装置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响应于第一升降装置移动指令,控制第一升降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使得待烘干件进入和/或离开烘干箱体;
步骤S104,响应于第二升降装置移动指令,控制第二升降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使得待烘干件进入和/或离开烘干箱体。
如图5所示,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6,响应于上料指令,控制上料装置将待烘干件运输至第一升降装置进行上料;
步骤S108,响应于下料指令,控制下料装置对第二升降装置上烘干后的待烘干件进行下料;
步骤S110,响应于烘干指令,控制加热装置和/或气流驱动装置启动,控制传送装置的速度和运行方向,以使得待烘干件完成烘干;
步骤S112,响应于烘干区布满待烘干件指令,控制下料装置对烘干区的待烘干件进行下料,以使得烘干区内至少有一个空闲工位后,再响应指令。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控制烘干装置,能够实现待烘干件的自动进行烘干,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烘干效率。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包括上料装置180,第一升降装置130,烘干箱体120,第二升降装置140和下料装置190。
上料装置180一侧连接与第一升降装置130,第一升降装置130远离上料装置180的一侧连接烘干箱体120,烘干箱体120远离第一升降装置130的一侧连接第二升降装置140,第二升降装置140远离烘干箱体120的一侧连接下料装置190。
上料装置180包括上料装置支撑架330,第一传送装置340,第一驱动装置350和第一传感器360。第一驱动装置350位于上料装置支撑架330上,上料装置支撑架330对第一传送装置34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第一传送装置340上部可放置待烘干件110,设置第一传感器360的作用是用于检测上料装置18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
第一升降装置130包括第一移动平台370和控制移动平台垂直方向上下运动第一升降组件380、第二传感器390和第四传感器410。第一升降组件380包括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20和第一升降轨道430。第一升降轨道430固定在第一升降装置130的侧壁上,第一移动平台370两端通过导轨连接在第一升降轨道430上,可以沿着第一升降轨道430上下运动。第一移动平台370包括第二传送装置440、第二驱动装置450、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60、第三传感器400。第二驱动装置450用于驱动第二传送装置440运动,带动待烘干件110的传送。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60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平台370在水平方向接近或远离上料装置180和烘干箱体120。第三传感器400设置第一移动平台370上,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第二传感器390设置在靠近上料装置180侧的箱体框架上,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是否与第一传送装置340接驳,第四传感器410设置在靠近烘干箱体120侧的箱体框架上,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是否与烘干箱体120内的传送装置接驳。
烘干箱体120包括第一子烘干箱160和第二子烘干箱170,其中,气流驱动装置240采用风机,过滤装置250采用过滤器,加热装置230采用加热器,匀风装置采用匀风板,第一子烘干箱160采用第一烘干炉,第二子烘干箱170采用第二烘干炉,第一烘干炉位于第二烘干炉之上,任一烘干炉包括烘干炉本体(周侧壁,顶板、底板),风机,加热器、过滤器,加热区,匀风板,烘干区,循环风经过待烘干件110后,待烘干件110的残留易随循环风流动,设置过滤器,使循环风相对洁净。匀风板设置在炉体的顶部和底部。从散热口790传到烘干区的热量经过顶层匀风板传到烘干区内,匀风板上开设有等间距的小孔,设置匀风板,可使热量均匀地传送到烘干区。
烘干区内设有传送装置及驱动装置及多个传感器,烘干炉连接第一升降装置130和第二升降装置140的两侧可开启,从而实现移动平台与烘干箱体120的接触,实现待烘干件110从第一升降装置130传送到烘干箱体120或从烘干箱体120传送到第二升降装置140上。
风机通过进风口连通加热区,加热区通过散热口790连通烘干区,加热区设有加热器,烘干区内设有传送装置、驱动装置、传感器。传送装置包括传送链轨800、固定件810。第一烘干炉中,传送装置至少布设为上下两层,可为第一烘干区470、第二烘干区480,第二烘干炉中传送装置至少布设为上下两层,可分为第三烘干区490、第四烘干区500,第一烘干区470设有第六传感器590、第五传送装置510和第五驱动装置520,第二烘干区480设有第七传感器600、第六传送装置530和第六驱动装置540,第三烘干区490设有第八传感器610、第七传送装置550和第七驱动装置560,第四烘干区500设有第九传感器620、第八传送装置570和第八驱动装置580。
第一烘干区470内的第五传送装置510通过等间距布设支撑件架设在炉体侧壁上,第二烘干区480内的第六传送装置530布设在烘干炉底部,通过等间距布设支撑件架设在炉体侧壁上,传送装置通长布设在炉体内,在靠近升降箱体的端侧布设传送驱动装置,传送链轨800套设在驱动装置上,每一烘干区内传送装置至少包括均布的两条链条轨道,每条链轨等间距设有固定件810,相邻间距的固定件810适配于待烘干件110,用于待烘干件110在传送过程中保持稳定,每条链轨上固定件810设置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步运行。
在烘干炉体的一侧壁上设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有显示传感器290,位于烘干炉体内,一端连有显示装置280位于烘干炉体外,显示装置280采用显示块,位于烘干炉体内的显示传感器290靠近传动链轨,当有待烘干件110经过并接触显示传感器290后,显示传感器290转动,通过转轴的连通,外面显示块随之产生摆动,当没有待烘干件110经过并接触显示传感器290,显示传感器290不转动,通过转轴的连通,外面显示块随不产生转动,一方面起到提示作用,此处无待烘干件110经过,可以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一方面将有无待烘干件110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传到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
具体地,其中一种方案可以为:
烘干区220内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其中包括第六传感器590、第七传感器600、第八传感器610和第九传感器620,烘干区220内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均可以做为显示传感器290使用,第六传感器590设置在烘干箱体120靠近第二升降装置140一侧的第一烘干区470内,用于检测第五传送装置510最后一个传送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以便将有无待烘干件110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传到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第七传感器600设置在烘干箱体120靠近第二升降装置140一侧的第二烘干区480内,用于检测第六传送装置530最后一个传送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以便将有无待烘干件110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传到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第八传感器610设置在烘干箱体120靠近第一升降装置130一侧的第三烘干区490内,用于检测第七传送装置550最后一个传送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以便将有无待烘干件110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传到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第九传感器620设置在烘干箱体120靠近第二升降装置140一侧的第四烘干区500内,用于检测第八传送装置570最后一个传送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以便将有无待烘干件110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传到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
最后一个传送位是指第五传送装置510、第六传送装置530、和第七传送装置550、第八传送装置570沿其传送方向,待烘干件在传送装置上的最后一个工位。
第二烘干炉与第一烘干炉的结构组成一致,不同点在于:
(1)第一烘干炉的两层传送装置运行方向相同,均是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一升降装置130的一侧传送到第二升降装置140的一侧。第二烘干炉的两层传送装置运行方向相反,传送过程为:第二移动平台630将经过第一烘干炉的待烘干件110传送至第二烘干炉的第三烘干区490第七传送装置550上,第一移动平台370将经过第一烘干炉、第三烘干区490的待烘干件110传送至第四烘干区500,经过第八传送装置570的传送至第二移动平台630至下料装置190,同时第二烘干炉的运行是第一烘干炉运行速度的两倍,以实现第二烘干炉双向传送与第一烘干炉的单向传送可以同步工作。
(2)炉内的加热区的加热器通过风机形成热风有效的传过过滤器,从设备的炉顶向整个烘干区域压下(为防止热气的外泄,炉体的进出料口用风幕隔离),同时炉内的气体由风机的抽风口780抽回,外加补入新空气,形成循环,第一烘干炉为预烘干区,第二烘干炉为高温烘干区,因刚被清洗的物料会纯在大量的湿气,故要对烘干炉分为预烘干与高温烘干区可有效的防止快要烘干的物料被湿气二次干扰的问题。
第二升降装置140与第一升降装置130的结构相同。第二升降装置140包括第二移动平台630和控制移动平台垂直方向上下运动第二升降组件640、第十传感器650和第十一传感器660。第二升降组件640包括第二升降驱动装670和第二升降轨道680。第二升降轨道680固定在第二升降装置140的侧壁上,第二移动平台630两端通过导轨连接在第二升降轨道680上,可以沿着第二升降轨道680上下运动。第二移动平台630包括第三传送装置690、第三驱动装置700、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第十传感器650。第三驱动装置700用于驱动第三传送装置690运动,从而带动放置在第二移动平台630上的待烘干件110的传送。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平台630在水平方向接近或远离上料装置180和烘干箱体120。第十传感器650设置第二移动平台630上,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第十一传感器660设置在靠近下料装置190侧的箱体框架上,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是否与下料装置190传送装置接驳,第五传感器720设置在靠近烘干箱体120侧的箱体框架上,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是否与烘干箱体120内的传送装置接驳。
下料装置190的结构与上料装置180基本相同。下料装置190包括下料装置支撑架730,第四传送装置740,第四驱动装置750和第十二传感器760。第四驱动装置750位于下料装置190支撑架上,下料装置190支撑架对第四传送装置74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第四传送装置740上部可放置待烘干件110,设置第十二传感器760的作用是用于检测上料装置18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
烘干炉箱体侧壁的隔热棉,防止箱体内的热能外溢。
烘干装置包括隔离风幕,设置在入料口和出料口。
在连续作用过程中,入料口处于常开状态,通过隔离风幕的设置,形成风幕覆盖入料口,防止烘干箱体120内的热能流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实施例的一种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机械手将待烘干件110放置到上料装置180上时,第一传感器360用于检测上料装置180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有待烘干件110,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50驱动第一传送装置340运动,实现待烘干件110的传送,另一方面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20和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60,实现第一移动平台370与上料装置180接驳,第二传感器390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是否与上料装置180接驳,当检测到接驳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50驱动第二传送装置440运动,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上料装置180运输到第一移动平台370上。当检测到未接驳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50停止运行。
第二步:第三传感器400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有待烘干件110,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50停止运动,待烘干件110静止在第一移动平台370上,另一方面控制第一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60驱动第一移动平台370沿靠近烘干箱体120方向移动至水平最大位移处。
第三步:第六传感器590或第七传感器600用于检测第一烘干区470或第二烘干区480内与第六传感器590或第七传感器600相对应的工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对应工位没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20向上运动至第一烘干区470或第二烘干区480,第四传感器410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是否到达与第五传送装置510或第六传送装置530的接驳位置,当检测到第一移动平台370已经到达对应接驳位置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50运行,一方面控制第五驱动装置520或第六驱动装置54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一移动平台370运输到第一烘干区470内或第二烘干区480;
第四步:当检测到第六传感器590或第七传感器600对应工位上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驱动装670和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驱动第二移动平台630沿靠近烘干箱体120方向移动至水平最大位移处,并通过第五传感器720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是否与第五传送装置510或第六传送装置530接驳,当检测到接驳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00运行,另一方面控制第五驱动装置520或第六驱动装置54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一烘干区470或第二烘干区480接驳到第二移动平台630上;第十传感器650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00停止运行,待烘干件110静止在第二移动平台630上。
第五步:第八传感器610用于检测第三烘干区490内与第八传感器610相对应的工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对应工位没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驱动装670使第二移动平台630运动到第三烘干区490,第五传感器720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是否到达与第七传送装置550的接驳位置,当检测到第二移动平台630已经到达对应接驳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00运行,一方面控制第七驱动装置56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二移动平台630运输到第三烘干区490内;
第六步:第八传感器610用于检测第三烘干区490内与第八传感器610相对应的工位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对应工位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20使第一移动平台370运动到第三烘干区490同一层面内,第四传感器410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是否到达与传送装置的接驳位置,当检测到第一移动平台370已经到达对应接驳位置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50运行,另一方面控制第七驱动装置56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三烘干区490运输到第一移动平台370上,第三传感器400用于检测是否第一移动平台37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第一移动平台370上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50停止运动,待烘干件110静止在第一移动平台370上。
第七步:第九传感器620用于第四烘干区500内与第九传感器620相对应的工位上是否有烘干件,当检测到对应工位没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20使第一移动平台370运动到第四烘干区500,第四传感器410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是否到达与第八传送装置570的接驳位置,当检测第一移动平台370已经到达对应接驳位置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50运行,一方面控制第八驱动装置58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运输至第四烘干区500;
第八步:第九传感器620用于第四烘干区500内与第九传感器620相对应的工位上是否有烘干件,当检测到对应工位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驱动装670和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实现第二移动平台630与第八传送装置570接驳;第五传感器720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是否到达第八传送装置570的接驳位置,当检测到第一移动平台370已经到达对应接驳位置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00运行,一方面控制第八驱动装置58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第四烘干区500运输到第二移动平台630上;第十传感器650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上是否有待烘干件110,当检测到第二移动平台630上有待烘干件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00停止运动,待烘干件110静止在第二移动平台630上。
第九步:第十二传感器760设置于下料装置190上,当第十二传感器760未检测到下料装置190上有烘干件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向靠近下料装置190方向移动,至第二移动平台630与下料装置190接驳,第十一传感器660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平台630是否到达与下料装置190的接驳位置,当检测到第二移动平台630已经到达对应接驳位置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00运行,一方面控制第四传送装置740运行,实现将待烘干件110从第二移动平台630上运行到下料装置190上。
当初始判断信号为:烘干区内布满烘干件,无空闲工位时,第二移动平台630需先将第四烘干区500内烘干件通过第八驱动装置580、第三传送装置690、第二水平移动驱动装置710、第四传送装置740之间的配合,进而将第四烘干区500内的1个烘干件运输到下料装置190进行下料后,再通过传送第一移动平台370或第二移动平台630与第一烘干区470、第二烘干区480、第三烘干区490的接驳,进而使第一烘干区470或第二烘干区480出现空闲工位,在重复上述步骤。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在烘干炉内采用水平方向传送待烘干件110的方式,传送装置受力均匀,不仅延长传送装置的使用周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整体运行的安全性。
2.本实施例是为了解决现有槽式清洗设备和湿法处理设备的烘干效率,可缩减设备的长度,减少烘干装置的设备占地面积。本实施例对被清洗的物体可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设备的需要产能。
3.为了烘干效果的良好,设备产能的需求,采用升降式炉体烘干,不仅可满足设备的高产能,亦能减少烘干装置的占地,具体可分为预烘干与高温烘干两个升降式烘干炉体,便可解决。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箱体,适于烘干待烘干件;
第一升降装置,适于运输所述待烘干件;
第二升降装置,适于运输所述待烘干件;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烘干箱体两侧,所述烘干箱体包括至少两个子烘干箱体,所述子烘干箱体纵向叠加设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适于运输所述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任一所述子烘干箱体,所述第二升降装置适于运输所述待烘干件进入或离开任一所述子烘干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烘干箱体包括:
第一子烘干箱;
第二子烘干箱;
其中,所述第一子烘干箱内执行第一烘干程序,采用第一温度进行烘干,所述第二子烘干箱内执行第二烘干程序,采用第二温度进行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料装置;
下料装置;
其中,所述上料装置适于将所述待烘干件运输至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进行上料,所述下料装置适于对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上烘干后的所述待烘干件进行下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烘干箱体包括:
烘干箱本体,设有加热区和烘干区;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区;和/或
气流驱动装置;和/或
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加热区;
其中,所述烘干箱本体两侧设有开口,所述加热区设有进风口,所述气流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加热区,所述加热区与所述烘干区顶端通过散热口连通,底部通过抽风口连通,所述气流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气体流动,对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输送,以使得所述热量进入所述烘干区,所述过滤装置适于对进入所述散热口的气体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匀风装置,设有第一气体流通孔;
第二匀风装置,设有第二气体流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匀风装置设于所述烘干区的顶端,连通所述散热口,所述第二匀风装置设于所述烘干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抽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装置,设于所述烘干箱本体外部;
显示传感器,设于所述烘干区;
其中,所述显示传感器连接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烘干区是否有所述待烘干件,所述显示装置适于显示所述显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送装置;
其中,所述传送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传送装置适于带动所述待烘干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待烘干件经过所述子烘干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和/或
接驳检测传感器;
其中,所述待烘干件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和/或所述上料装置和/或所述下料装置和/或所述传送装置上,适于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待烘干件,所述接驳检测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之间和/或所述下料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传送装置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与所述传送装置之间是否接驳。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离风幕;
其中,所述隔离风幕设于所述烘干箱本体的所述开口处。
10.一种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第一升降装置移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使得所述待烘干件进入和/或离开所述烘干箱体;和/或
响应于第二升降装置移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使得所述待烘干件进入和/或离开所述烘干箱体。
CN202010575278.7A 2020-06-22 2020-06-22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7070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5278.7A CN111707082A (zh) 2020-06-22 2020-06-22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5278.7A CN111707082A (zh) 2020-06-22 2020-06-22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7082A true CN111707082A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4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5278.7A Pending CN111707082A (zh) 2020-06-22 2020-06-22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70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2640A (zh) * 2023-01-30 2023-04-14 江苏沃宏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烘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2640A (zh) * 2023-01-30 2023-04-14 江苏沃宏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烘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5442B (zh) 全自动控制、人工喷涂的涂装线
CN211186065U (zh) 用于制鞋的烘烤装置
CN217979727U (zh) 一种水平式石墨舟烘干炉上下料设备
CN110631345B (zh) 烘干装置及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433138A (zh) 一种果蔬烘干机
CN111707082A (zh) 烘干装置和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062894A (zh) 一种双线烘干烧结炉
CN206771988U (zh) 一种单线烘干烧结炉
CN212253536U (zh) 烘干装置
CN107275680A (zh) 一种电芯自动预烤装置
CN210602675U (zh) 烘干装置
CN108164259B (zh) 物料排胶和烧结生产线
CN208012246U (zh) 坯体干燥系统
CN208657928U (zh) 一种果蔬烘干机
CN216906683U (zh) 一种多层式茶叶烘焙机的加热控制装置
CN215157473U (zh) 一种usb连接线运输用存放装置
CN215832401U (zh) 一种电热烘箱
CN207865837U (zh) 一种多层独立式加热腔体的烘干设备
CN212806357U (zh) 一种hq磷酸酯阻燃剂生产用催化剂干燥装置
CN211771174U (zh) 一种酿酒自动化生产线系统
CN219841774U (zh) 一种全自动纵向烤炉
CN206771986U (zh) 一种双线烘干烧结炉
CN104480276A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CN208223155U (zh) 一种用于保温板的加热装置
CN204474721U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