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5583B -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5583B
CN111705583B CN202010565984.3A CN202010565984A CN111705583B CN 111705583 B CN111705583 B CN 111705583B CN 202010565984 A CN202010565984 A CN 202010565984A CN 111705583 B CN111705583 B CN 111705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cement concrete
layer
thin layer
p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59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5583A (zh
Inventor
邱建波
石红星
李迎民
刘刚
董月振
武彦龙
郭广生
蔡轩
秦家禄
闫伟
潘新涛
郑韶光
杨柏顺
邢增楠
杨超
林红星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hua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hua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hua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hua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59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5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5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5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5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5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5Toppings or surface dressings; Methods of mixing, impregnating, or spread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01Devices or auxiliary means for setting-out or 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new surfacing, e.g. templates, screed or reference line supports; Applications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surface 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surfacing, e.g. profilograph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5Toppings or surface dressings; Methods of mixing, impregnating, or spreading them
    • E01C7/353Toppings or surface dressings; Methods of mixing, impregnating, or spreading them with exclusively bituminous binders; Aggregate, fillers or other additives for application on or in the surface of toppings with exclusively bituminous binders, e.g. for roughening or clea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涉及公路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将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薄层相结合,既能够具有足够的支撑,又能够提升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使用沥青混凝土薄层能够减少用料,节省资源;该结构包括水泥混凝土层和铺装在其上的沥青混凝土薄层;所述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不低于20cm,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厚度为0.6‑3cm;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与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之间撒布固含量大于65%的乳化沥青粘层。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建和改造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及其适用性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路面行车舒适性不足,所以在其上铺装沥青层成为提高行车舒适性的趋势。而白改黑是一个技术难题,如果太厚的沥青混凝土层,容易导致压密、剪切以及推移性车辙,同时还会有坑槽,剥落等病害。如果太薄,容易发生粘结强度不够,面层剥落的情况。
水泥复合路面常用有俩种方案:铺筑两层沥青混凝土结构,缺点是价格高,浪费材料,而且病害多;薄层方案则容易发生粘不住,剥落等问题。
对于重载路面,尽管水泥混凝土层承载力足够,但面层却成了薄弱环节,尤其是很多一二级公路中面层沥青混凝土不做改性,更容易发生病害。因此取消中面层,直接铺装薄层成为合适的方案。同时,这对于沥青薄层的要求会比较高,不是所有的水泥路面都可以铺装薄层铺装,如何解决适用性问题,则需要有新的判定方法。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及其适用性判定方法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或减轻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及其适用性判定方法,将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薄层相结合,既能够具有足够的支撑,又能够提升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使用沥青混凝土薄层能够减少用料,节省资源。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改黑结构包括水泥混凝土层和铺装在其上的沥青混凝土薄层;
所述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不低于20cm,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厚度为 0.6-3cm;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与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之间铺设固含量大于 65%的乳化沥青粘层;
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中的沥青采用高粘沥青或者复配SBS改性沥青。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具体是厚度为0.6-1cm的微表处、厚度为1.5-2.5cm 的NovaChip、厚度为2.5-3cm的SMA、厚度为2.5-3cm的OGFC、厚度为1-2cm的多功能薄层或者厚度为0.6-3cm的其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薄层。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功能薄层的厚度为1.5-2cm时,其制备原料包括粒度为5-10mm的硬质石料、粒度为0-3mm的石屑、矿粉和沥青;
所述多功能薄层的厚度为1-1.5cm时,其制备原料包括粒度为5-8mm 的硬质石料、粒度为0-3mm的石屑、矿粉以及沥青。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微表处铺筑的过程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快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在快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破乳后采用稀浆封层车摊铺微表处薄层。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NovaChip的铺筑过程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并使用同步摊铺设备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OGFC采用同步摊铺工艺或者分步摊铺工艺进行铺筑;
同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并使用同步摊铺设备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分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再使用摊铺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SMA或所述多功能薄层采用同步摊铺工艺或者分步摊铺工艺进行铺筑;
同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并使用同步摊铺设备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分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再使用常规沥青混合料摊铺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功能薄层的材料包括:68~72质量份的粗集料、22~26质量份的细集料、1.6~2.4质量份的填料、4~6质量份的胶粉改性沥青或复配SBS改性沥青。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胶粉改性沥青的组成包括:橡胶粉18~30质量份、改性剂1~3质量份和基质沥青100质量份;
所述复配SBS改性沥青的组成包括:复配改性剂1~3质量份和SBS 改性沥青100质量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胶粉改性沥青或所述复配SBS改性沥青的180℃布氏粘度为1~3Pa.s,60℃动力粘度大于75000Pa.s。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平整度进行适用性的判定,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RQI≥70或者三米直尺平整度检测结果≤15mm时,可抛丸后直接进行沥青混凝土薄层的加铺;否则进行铣刨并满足标准后再加铺;
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适用性判定步骤包括:
S1、先进行病害处理,再对重点位置做弯沉检测,判断是否满足单点弯沉值<0.14mm,两相邻板间弯沉值之差<0.06mm;若满足,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病害处理并做弯沉检测;
S2、判断路面是否满足RQI≥70或者三米直尺平整度检测结果≤ 15mm,若是进入下一步,否则精铣刨后重新判断;
S3、对路面进行抛丸处理,判断路面是否满足构造深度不小于0.4,若是进行沥青混凝土薄层的加铺;否则再次抛丸处理后重新判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将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薄层组合在一起用于提升行车舒适性,水泥混凝土层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使用高强乳化沥青或不粘轮粘层增强薄层与混凝土的粘结,减薄沥青混凝土层,减少车辙,拥包等损害;适用于旧水泥路面加铺、新建道路中水泥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桥梁与高架的水泥混凝土上直接铺筑沥青混合料薄层。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层组合使用的路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判定方法和工艺。如图 1所示,将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薄层组合在一起用于提升行车舒适性,水泥混凝土层提供足够的支撑,减薄沥青混凝土层,减少车辙,拥包等损害,并使用高强乳化沥青或不粘轮粘层增强薄层与混凝土的粘结。高强乳化沥青和普通乳化沥青的的区别在于固含量指标,高强乳化沥青要求固含量必须大于65%,普通乳化沥青固含量为40-50%。
对于新建水泥路面,基层铺筑完毕后,铺筑水泥混凝土层2厚度一般不低于20cm。水泥混凝土层2可以是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采用常规施工方案。对于旧水泥路面,需要判定是否适合铺筑薄层,并对病害进行处治,形成符合要求的水泥混凝土层2。原水泥路面弯沉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可进行钻孔压浆处理。
然后在新建或旧水泥混凝土层2上铺筑沥青混凝土薄层1,厚度为 0.6-3cm。沥青混凝土薄层1的粗集料一般采用玄武岩或者辉绿岩,以抵抗车轮的磨耗;沥青采用60℃动力粘度大于60000Pa·s的高粘沥青或者复配SBS改性沥青。
根据选取不同粘层种类,采用不同施工方法:
沥青混凝土薄层采用厚度为0.6-3cm的微表处、NovaChip、SMA、 OGFC、多功能薄层或其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薄层。除微表处外,沥青混凝土薄层可以使用同步摊铺机进行摊铺,喷洒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固含量不低于65%,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再碾压即可。也可分步施工,先喷洒不黏轮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结层,破乳后再使用普通摊铺机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除微表处外,其他薄层可以使用高强乳化沥青粘层、不黏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或者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高强乳化沥青粘层、不黏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和SBS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的固含量均大于65%,粘结效果更好。
微表处薄层的厚度为0.6-1.0cm;微表处薄层的铺筑过程具体为:喷洒快裂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快裂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固含量低于50%,在本发明中专用于微表处薄层的粘结);粘层破乳后将石料、乳化沥青和水加入稀浆封层车,由稀浆封层车对加入其内的原料进行拌合并进行薄层的摊铺。
NovaChip薄层的厚度为1.5cm-2.5cm;NovaChip薄层的铺筑过程具体为:1、喷洒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2、使用同步摊铺机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 160度以上;3、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
OGFC的厚度为2.5cm-3.0cm;OGFC的铺筑过程具体为:1、喷洒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2、使用同步摊铺机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所述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3、对所述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4、也可以采用分步摊铺工艺进行OGFC 摊铺,先喷洒不粘轮粘层,不粘轮粘层可以采用硬质沥青乳化,也可以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复配,再铺筑OGFC。
SMA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厚度为2.5cm-3cm;SMA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薄层的铺筑过程具体为:
1、喷洒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2、使用同步摊铺机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所述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 160度以上;3、对所述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也可以采用分步摊铺工艺进行SMA摊铺,先喷洒不粘轮粘层,不粘轮粘层可以采用硬质沥青乳化,也可以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复配,再铺筑SMA。
多功能薄层的厚度为1cm-2cm。多功能薄层的厚度≥1.5cm时,其材料由粒度为5mm-10mm的硬质石料、粒度为0mm-3mm的石屑、矿粉以及沥青拌合而成,其中,硬质石料和石屑的质量比大于7:3;当所述多功能薄层的厚度<1.5cm时,其材料由粒度为5mm-8mm的硬质石料、粒度为0mm-3mm的石屑、矿粉以及沥青拌合而成,其中,硬质石料和石屑的质量比大于7:3。
多功能薄层的材料还可以包括:68~72质量份的粗集料(粒径5-10mm 的碎石)、22~26质量份的细集料(粒径0-3mm的石屑)、1.6~2.4质量份的填料(矿粉或水泥)、4~6质量份的胶粉改性沥青或复配SBS改性沥青。复配SBS改性沥青的组成包括:复配改性剂1~3质量份和SBS改性沥青 100质量份。胶粉改性沥青的组成包括:橡胶粉18~30质量份、改性剂1~3 质量份和基质沥青100质量份。改性剂为嫁接多种官能团的聚烯烃化合物。胶粉改性沥青和复配SBS改性沥青的180℃布氏粘度均为1~3Pa.s,60℃动力粘度均大于75000Pa.s。高性能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过程为:在180℃~220℃条件下,将30目橡胶粉和部分改性剂加入基质沥青中,加热搅拌,使胶粉溶胀、脱硫,30目橡胶粉和基质沥青中的轻质油分充分溶胀后体积增加,使得橡胶粉颗粒通过凝胶膜连接形成粘度较大的半固体连续相体系。然后通过高强度剪切作用使橡胶分子变小并均匀分散于沥青中。再次加入改性剂对橡胶小分子及沥青进行交联,使S-S键、S-C键重新交联成空间网状结构,重新体现出橡胶的柔、弹等力学特性。
高性能胶粉改性沥青比普通橡胶改性沥青有如下优点:
(1)储存性能更好,减少离析,可以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保存使用;
(2)加工温度降低,传统橡胶沥青加工温度需要在180℃以上,高性能胶粉改性沥青加工温度为170~180℃,加工温度低,实用更方便;
(3)高温黏度降低,传统橡胶沥青的180℃布氏粘度大于3Pa.s,高性能胶粉改性沥青180℃布氏粘度为1~3Pa.s,能够有效降低高温黏度,有更好的施工便易性;
(4)混合料中沥青使用量更小,高性能胶粉改性沥青沥青用量一般在4.5%~5.5%,传统橡胶改性沥青一般沥青用量在6%以上;
(5)可以提高材料的内粘聚力,提高混合料整体强度,60℃动力粘度大于75000Pa.s。
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粘层搭接距离不得小于10cm,避免缺少粘层而铺筑面层的情况。
适用性判定方法:对于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良好是关键指标,要求RQI大于等于70,或三米直尺检测结果小于等于15mm,否则要进行精铣刨后再加铺。
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进行病害处理。处理完后需要重点弯沉检测,单点弯沉值一般应小于0.14mm;两相邻板间弯沉差一般应小于0.06mm。
如果病害处治后不满足RQI大于等于70,或三米直尺检测结果小于等于15mm,需要精铣刨对平整度部分修复后进行面层摊铺。如果满足平整度要求,可以采用抛丸处理,使粗糙度指标要求构造深度不小于 0.4,再进行面层摊铺。
水泥混凝土层2结构强度高,可以为渠化交通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路用性能,行车舒适性好,减少材料消耗,降低造价,有利于环保。
沥青混凝土薄层采用同步摊铺工艺或者分步摊铺工艺进行铺筑;
同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并使用同步摊铺设备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分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再使用常规沥青混合料摊铺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实施例1:
某路旧水泥混凝土层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2,厚度20cm,技术评定标准为优。
对2水泥混凝土进行抛丸处理,然后铺筑1OGFC,厚度2.5cm。采用NovaChip同步摊铺机进行摊铺,即同时喷洒高强乳化沥青并进行混合料摊铺,使用双钢轮进行碾压。
实施例2:
某路旧水泥混凝土层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2,厚度22cm,技术评定标准为良,但平整度较差。
对2水泥混凝土进行精铣刨1.6cm,然后铺筑1多功能薄层,厚度 1.6cm。采用NovaChip同步摊铺机进行摊铺,即同时喷洒高强乳化沥青并进行混合料摊铺,使用双钢轮进行碾压。
实施例3:
某路旧水泥混凝土层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2,厚度20cm,技术评定标准为中。
先对旧水泥路面断板使用环氧树脂进行处理,并对脱空板进行压浆处理。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及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15mm 的中等裂缝,可采用扩缝灌浆。对于大于15mm的严重裂缝可采用全深度补块。
对错台大于1cm的地方存在脱空时压浆处理或更换水泥板,错台大于1cm但不存在脱空时采用铣刨、磨平人工凿平或加铺找平层的方法处理;
对2水泥混凝土进行抛丸处理,然后铺筑1NovaChip,厚度2.0cm。采用NovaChip同步摊铺机进行摊铺,即同时喷洒高强乳化沥青并进行混合料摊铺,使用双钢轮进行碾压。
实施例4:
某路新建水泥混凝土层采用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2,厚度22cm。
对2水泥混凝土进行抛丸,然后铺筑1多功能薄层,厚度2.0cm。采用NovaChip同步摊铺机进行摊铺,即同时喷洒高强乳化沥青并进行混合料摊铺,使用双钢轮进行碾压。
实施例5:
某路新水泥混凝土层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2,厚度20cm,平整度良好。
对2水泥混凝土进行抛丸处理,然后铺筑1OGFC,厚度2.5cm。采用NovaChip同步摊铺机进行摊铺,即同时喷洒高强乳化沥青并进行混合料摊铺,使用双钢轮进行碾压。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及其适用性判定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平整度进行适用性的判定,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RQI≥70或者三米直尺平整度检测结果≤15mm时,可抛丸后直接进行沥青混凝土薄层的加铺;否则进行铣刨并满足标准后再加铺;
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适用性判定步骤包括:
S1、先进行病害处理,再对重点位置做弯沉检测,判断是否满足单点弯沉值<0.14mm,两相邻板间弯沉值之差<0.06mm;若满足,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病害处理并做弯沉检测;
S2、判断路面是否满足RQI≥70或者三米直尺平整度检测结果≤15mm,若是进入下一步,否则铣刨后重新判断;
S3、对路面进行抛丸处理,判断路面是否满足构造深度不小于0.4,若是进行沥青混凝土薄层的加铺;否则再次抛丸处理后重新判断;
所述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包括水泥混凝土层和铺装在其上的沥青混凝土薄层;
所述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不低于20cm,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厚度为0.6-3cm;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与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之间铺设固含量大于65%的乳化沥青粘层;
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中的沥青采用高粘沥青或者复配SBS改性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薄层具体是厚度为0.6-1cm的微表处、厚度为1.5-2.5cm的NovaChip、厚度为2.5-3cm的SMA、厚度为2.5-3cm的OGFC、厚度为1-2cm的多功能薄层或者厚度为0.6-3cm的其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薄层的厚度为1.5-2cm时,其制备原料包括粒度为5-10mm的硬质石料、粒度为0-3mm的石屑、矿粉和沥青;
所述多功能薄层的厚度为1-1.5cm时,其制备原料包括粒度为5-8mm的硬质石料、粒度为0-3mm的石屑、矿粉以及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表处铺筑的过程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快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在快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破乳后采用稀浆封层车摊铺微表处薄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vaChip的铺筑过程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并使用同步摊铺设备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GFC采用同步摊铺工艺或者分步摊铺工艺进行铺筑;
同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并使用同步摊铺设备在喷洒粘层的同时同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60度以上;
分步摊铺工艺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喷洒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再使用摊铺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薄层的材料包括:68~72质量份的粗集料、22~26质量份的细集料、1.6~2.4质量份的填料、4~6质量份的胶粉改性沥青或复配SBS改性沥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粉改性沥青的组成包括:橡胶粉18~30质量份、改性剂1~3质量份和基质沥青100质量份;
所述复配SBS改性沥青的组成包括:复配改性剂1~3质量份和SBS改性沥青100质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粉改性沥青或所述复配SBS改性沥青的180℃布氏粘度为1~3Pa.s,60℃动力粘度大于75000Pa.s。
CN202010565984.3A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Active CN111705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5984.3A CN111705583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5984.3A CN111705583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5583A CN111705583A (zh) 2020-09-25
CN111705583B true CN111705583B (zh) 2022-02-08

Family

ID=72541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5984.3A Active CN111705583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5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5707B (zh) * 2021-12-31 2024-02-02 同路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性能生态大孔隙混凝土材料的复合路面结构
CN114837023B (zh) * 2022-07-04 2022-09-30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基于高铁路基强化层的废轮胎胶粉改性复合基床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07724U (zh) * 2013-06-13 2013-11-27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设有防水层的桥面铺装层
CN204626250U (zh) * 2015-05-23 2015-09-09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
US9758934B1 (en) * 2016-06-09 2017-09-12 T.B. Penick & Sons, Inc. Imprinted concrete with exposed aggregate
CN109054409A (zh) * 2018-06-25 2018-12-21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层间高粘式特种沥青微罩面施工方法
CN110080058A (zh) * 2019-05-16 2019-08-02 北京智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道的面层结构及铺筑方法
CN110080104A (zh) * 2019-05-16 2019-08-02 北京智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桥梁面层结构及铺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07724U (zh) * 2013-06-13 2013-11-27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设有防水层的桥面铺装层
CN204626250U (zh) * 2015-05-23 2015-09-09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
US9758934B1 (en) * 2016-06-09 2017-09-12 T.B. Penick & Sons, Inc. Imprinted concrete with exposed aggregate
CN109054409A (zh) * 2018-06-25 2018-12-21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层间高粘式特种沥青微罩面施工方法
CN110080058A (zh) * 2019-05-16 2019-08-02 北京智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道的面层结构及铺筑方法
CN110080104A (zh) * 2019-05-16 2019-08-02 北京智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桥梁面层结构及铺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5583A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8489B1 (ko) 보수성 기층을 갖는 배수성·저소음 합성 도로포장 시공방법
CN103114526B (zh) 一种钢桥面铺装冷拌养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3046B (zh) 一种高强耐久钢渣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CN110683792B (zh)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沥青薄层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0020580A1 (e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of using an asphalt emulsion to convert an unpaved surface into a paved surface
CN111705583B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方法
CN104652216A (zh)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结构及铺装工艺
CN103232206B (zh) 一种铺设融冰雪微表处薄层罩面的稀浆混合料及铺设方法
CN113322743A (zh) 环氧改性水泥路面抗滑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
US8394188B2 (en) Self-compressing asphalt mixture, in particular mastic asphalt mixture, for roadway topcoats, asphalt intermediate layers, asphalt binder layers and/or asphalt sealing layers
CN211922126U (zh) 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
KR20100012226A (ko) 상온의 아스콘 순환골재를 사용한 가열 혼합식 재생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06012757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ituminous mix, in particular by cold process, and bituminous mix obtained by said method
CN215593676U (zh) 一种大跨度钢桥面铺装结构
CN111593630A (zh) 一种低碳沥青路面结构及实现方法
CN108360327A (zh) 一种耐久型新型复合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JP2001081308A (ja) 多孔質弾性舗装材料及び多孔質弾性舗装構造
CN204753292U (zh) 一种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加铺结构
US9739017B2 (en) High friction surface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213448074U (zh) 一种适用于钢桥面排水铺装的复合结构
CN115450086A (zh) 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结构及设计方法
JP2005048001A (ja) 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
CN103880353B (zh) 反应型橡胶沥青微表处薄层罩面的稀浆混合料及铺设方法
CN111705582B (zh) 一种机场复合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判定、施工方法
CN111635165A (zh) 一种环保型多功能薄层材料及制备和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