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9427B -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9427B
CN111699427B CN201980009077.6A CN201980009077A CN111699427B CN 111699427 B CN111699427 B CN 111699427B CN 201980009077 A CN201980009077 A CN 201980009077A CN 111699427 B CN111699427 B CN 111699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information
focusing
lens
focus
ge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90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9427A (zh
Inventor
邹帅
白龙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9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9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4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镜头包括操作部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响应于所述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该控制方法根据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对焦至预定位置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相机等成像装置拍摄时,需要经常调节镜头的对焦位置,以使拍摄目标成像效果达到最好。当使用对焦环调节镜头的对焦位置时,用户需要一边旋转对焦环,一边观察相机显示的对焦效果,从而小心地对准拍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对焦位置,花费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对于不熟练的用户可以长达数秒钟,并且用户要时刻盯住相机显示器来检查对焦效果,用户的负担很繁重,其对焦效果依赖于用户使用对焦环的经验和对锐度变化的熟悉度,精度通常不稳定。
公开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所述镜头包括操作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响应于所述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镜头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操作部件,用于产生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控制部件,用于响应所述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发送对焦指令;
驱动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对焦指令,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镜头,其中,包括:
镜筒;
至少一组镜片组件;
上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的驱动部件可驱动至少一组镜片组件中的至少部分镜片组件沿所述镜筒移动,以改变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机身、以及上述镜头,所述镜头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对焦至预定位置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镜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图2b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无穷远悬停手势的两个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在无穷远悬停手势下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的流程图。
图4a、4b、图4c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无穷远悬停手势的操作状态、及其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图5a为传统手动对焦方式的时序图。
图5b为在无穷远悬停手势下对焦至无穷远处的时序图。
图6a、图6b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最近对焦距离悬停手势的两个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在最近对焦距离悬停手势下镜头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的流程图。
图8a、8b、图8c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最近对焦距离悬停手势的操作状态、及其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图9a、图9b、图9c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无穷远抖动手势的三个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在无穷远抖动手势下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的流程图。
图11a、图11b、图11c、图11d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无穷远抖动手势的操作状态、及其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在无穷远抖动手势下对焦至无穷远处的时序图。
图13a、图13b、图13c、图13d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最近对焦距离抖动手势的操作状态、及其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图14为在最近对焦距离抖动手势下镜头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的流程图。
图15a、图15b、图15c分别为对焦环对应于镜头重置手势的操作状态、及其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图16为在镜头重置手势下镜头对焦至重置对焦状态的流程图。
图1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镜头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镜头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控制方法可根据用户对操作部件的操作手势,自动将镜头对焦至相对应的对焦位置,以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镜头通常具有至少一个操作部件,例如对焦环(手环、操作环),用来连续地改变镜头的对焦位置。当用户操作对焦环时,会形成连续地多个动作,连续地的多个动作形成一手势。该手势使对焦环顺序经过多个操作状态,每个操作状态对应一用户动作。与对焦环的这些操作状态对应的操作信息,作为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本实施例针对对焦无穷远(INF)处的场景,提出了一种无穷远(INF)悬停手势,具体包括:
旋转动作:用户将对焦环旋转至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一般称为无穷远对焦位置墙(INF墙);
停留动作:当对焦环到达该INF墙时,用户停止旋转或松开对焦环,使对焦环停留在INF墙位置。
本实施例中,对焦环到达某个位置是指对焦环的指示线与该位置对准。例如,对焦环到达INF墙是指,对焦环的指示线与INF墙对准。
对应于上述INF悬停手势,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两个操作状态:
如图2a所示,对焦环向无穷远对焦位置方向旋转至INF墙;
如图2b所示,对焦环停留在INF墙位置。
对于INF悬停手势,其操作信息包括:移动后的位置和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即INF墙和在INF墙的停留时间。
S102:响应于操作信息,当操作信息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镜头对焦至与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当获取到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后,对操作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操作信息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进行上述判断。对应关系表可如下所示:
表1
移动后的位置 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 对焦位置
INF墙 预定停留时间 无穷远
如图3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包括:
首先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以及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
再判断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图3只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的判断顺序不以此为限,任何对上述判断顺序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方案也包括在内。
如图4a和4b所示,当用户对对焦环进行步骤S101中的INF悬停手势操作时,操作信息的移动后的位置为INF墙,停留时间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所以上述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对应,如图4c所示,对焦环到达至INF对焦位置,镜头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
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根据基于INF悬停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用户只要对对焦环执行INF悬停手势,即可触发自动对焦,镜头即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图5a和图5b分别是传统手动对焦方式、以及本实施例对焦无穷远处的时序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镜头的对焦位置。
如图5a所示,其显示了对焦无穷远处的过程中,镜头对焦位置的变化过程:
时段1:用户向INF对焦位置方向快速旋转对焦环,同时检查成像装置机身屏幕上的画面锐度变化,直至锐度经过最高点;
时段2:用户意识到经过INF对焦位置后,用户减速反向旋转对焦环,再次检查画面锐度变化并寻找锐度最高点;
时段3:若非特别熟练的用户,则会减速反复经过锐度最高点(例如图5a中共4次经过锐度最高点),从而精确的停止到INF对焦位置。
上述整个过程的耗时依赖于用户使用对焦环的经验和对锐度变化的熟悉度,一般耗时较长,且精度依赖人眼对锐度变化的判断,精度不稳定。
图5b显示INF悬停手势下的对焦过程:
时段1:用户快速向INF对焦位置方向旋转对焦环,直至INF墙;
时段2:用户停止旋转对焦环,对焦环停留在INF墙一段时间;
时段3:自动对焦被触发,镜头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
上述整个过程仅仅依赖于INF悬停手势的触发灵敏度,耗时短,而且不需要用户检查锐度变化,对焦精度不依赖人为因素,对焦精度高。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INF悬停手势不限于旋转动作,也可以是其他动作。例如,当对焦环是通过沿镜头轴向的运动来改变对焦位置时,平移动作代替INF悬停手势的旋转动作。平移动作包括:用户向INF对焦位置平移对焦环,并将对焦环平移至INF墙。这种情况下,INF墙是指镜头轴向上的位置,并非旋转动作那样的镜头周向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对应关系表、以及对应关系表中的操作信息、对焦位置等内容均为预先设定,即在镜头使用前已经设定好。预定停留时间可根据INF悬停手势的灵敏度来确定,预定停留时间可以为毫米量级,例如100ms、200ms。但预定停留时间不宜设的过长,以免整个对焦过程的耗时过长,影响用户体验。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方法,为简要描述,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其不同于上一实施例的内容。
在获取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的步骤中,本实施例针对最近对焦距离(MOD)处的场景,提出了一种最近对焦距离(MOD)悬停手势,具体包括:
旋转动作:用户将对焦环旋转至朝向最近对焦距离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一般称为最近对焦距离墙(MOD墙);
停留动作:当对焦环到达该MOD墙时,用户停止旋转或松开对焦环,使对焦环停留在MOD墙位置。
对应于上述MOD悬停手势,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两个操作状态:
如图6a所示,对焦环向最近对焦距离位置方向旋转至MOD墙;
如图6b所示,对焦环停留在MOD墙位置。
对于MOD悬停手势,其操作信息包括:MOD墙和在MOD墙的停留时间。
在响应于操作信息,当操作信息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镜头对焦至与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本实施例根据操作信息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进行判断,对应关系表可如下所示:
表2
移动后的位置 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 对焦位置
MOD墙 预定停留时间 最近对焦距离
如图7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包括:
首先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以及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MOD墙;
再判断在MOD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最近对焦距离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与上一实施例类似,图7只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的判断顺序不以此为限,任何对上述判断顺序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方案也包括在内。
如图8a和8b所示,当用户对对焦环执行的MOD悬停手势操作时,操作信息的移动后的位置为MOD墙,停留时间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所以上述操作信息与最近对焦距离的对焦位置对应,如图8c所示,对焦环到达至MOD位置,镜头自动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
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根据基于MOD悬停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对焦至与最近对焦距离处。用户只要对对焦环执行MOD悬停手势,即可触发自动对焦,镜头即自动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方法,为简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
在获取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的步骤中,本实施例针对对焦无穷远处的场景,提出了一种无穷远(INF)抖动手势,具体包括:
第一旋转动作:用户向MOD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一角度;
第二旋转动作:用户向INF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二角度,随后停止旋转对焦环。
对应于上述INF抖动手势,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三个操作状态:
如图9a所示,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第一角度;
如图9b所示,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第二角度;
如图9c所示,对焦环停止旋转。
对于INF抖动手势,其操作信息包括:对焦环移动的第一方向(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一角度、第二方向(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二角度、以及图9a和图9b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在响应于操作信息,当操作信息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镜头对焦至与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的步骤中,当获取到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后,对操作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操作信息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进行上述判断。对应关系表可如下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589745950000081
如图10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MOD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一角度是否位于第一范围;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INF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二角度是否位于第二范围;
判断对焦环在第一角度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图10只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的判断顺序不以此为限,任何对上述判断顺序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方案也包括在内。
如图11a、11b和11c所示,当用户对对焦环执行INF抖动手势操作时,操作信息的第一方向为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一角度位于第一范围,第二方向为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二角度位于第二范围,停顿时间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所以上述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对应,如图11d所示,对焦环到达至INF对焦位置,镜头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
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根据基于INF抖动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用户只要对对焦环执行INF抖动手势,即可触发自动对焦,镜头即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图12显示了INF抖动手势下的对焦过程:
时段1:用户快速向MOD位置方向旋转对焦环一个小的角度,立刻快速向INF位置方向旋转对焦环一个小的角度,然后停止旋转;
时段2:INF抖动手势被触发,镜头自动移动对焦位置到无穷远处。
与INF悬停手势类似,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本实施例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无需用户检查画面锐度变化,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与INF悬停手势类似,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INF抖动手势不限于旋转动作,也可以是其他动作。实际上,在本实施例,INF抖动手势只要包括如下动作即可:
用户将对焦环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移动量;
用户将对焦环向第二方向移动第二移动量;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随后停止旋转对焦环。
对应地,对焦环包括以下操作状态:
对焦环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移动量;
对焦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移动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与此对应的操作信息包括:第一方向、第一移动量、第二方向、第二移动量以及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例如,当对焦环是通过沿镜头轴向的运动来改变对焦位置时,上述移动指的是平移,第一移动量和第二移动量是指距离。
当对焦环旋转移动时,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是一角度范围;当对焦环平移移动时,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是一距离范围。第一范围、第二范围和预定停顿时间范围可以根据INF抖动手势的灵敏度来确定。例如,当对焦环旋转移动时,第一范围、第二范围可以是5°至30°;当对焦环平移移动时,第一范围、第二范围可以是10mm至20mm。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预定停顿时间范围不宜过长,可以是0.5s至1s。
在本实施例中,INF抖动手势也不限于包括两个移动动作,其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多个移动动作。对应地,对焦环包括多个操作状态。例如,当用户旋转对焦环时,INF抖动手势可以包括:
第一旋转动作:用户向MOD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一角度;
第二旋转动作:用户向INF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二角度;
第三旋转动作:用户再向MOD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三角度,随后停止旋转对焦环。
对应于上述INF抖动手势,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四个操作状态:
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第一角度;
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第二角度;
对焦环再向MOD位置旋转第三角度;
对焦环停止旋转。
相应地,对应关系表如下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589745950000101
相应地,判断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MOD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一角度是否位于第一范围;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INF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二角度是否位于第二范围;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MOD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一角度是否位于第三范围;
判断对焦环在第一角度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第一预定停顿时间范围,在第二角度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第二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当INF抖动手势包括三个以上的多个移动动作时,只要对焦环任意相邻的两个操作状态各向相反方向移动,即可实现自动对焦。对于对焦环平移等移动方式,与上述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方法,为简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
在获取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的步骤中,本实施例针对最近对焦距离的场景,提出了一种最近对焦距离(MOD)抖动手势,具体包括:
第一旋转动作:用户向INF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一角度;
第二旋转动作:用户向MOD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二角度,随后停止旋转对焦环。
对应于上述MOD抖动手势,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三个操作状态:
如图13a所示,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第一角度;
如图13b所示,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第二角度;
如图13c所示,对焦环停止旋转。
对于MOD抖动手势,其操作信息包括:对焦环移动的第一方向(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一角度、第二方向(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二角度、以及图13a和图13b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本实施例可根据操作信息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判断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是否相对应。对应关系表可如下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589745950000121
如图14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INF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一角度是否位于第一范围;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
判断朝向MOD位置方向移动的第二角度是否位于第二范围;
判断对焦环在第一角度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最近对焦距离位置相对应,如图13d所示,将镜头自动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根据基于MOD抖动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用户只要对对焦环执行MOD抖动手势,即可触发自动对焦,镜头即自动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与上一实施例类似,在本实施例中,当MOD抖动手势包括三个以上的多个移动动作时,只要对焦环任意相邻的两个操作状态各向相反方向移动,即可实现自动对焦。对于对焦环平移等移动方式,与上述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方法,为简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
在获取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的步骤中,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镜头重置手势,具体包括:
第一旋转动作:用户向MOD位置旋转对焦环至MOD墙;
第二旋转动作:用户向INF位置旋转对焦环至INF墙,随后停止旋转对焦环。
当用户在使用镜头的过程中,遇到想要重置镜头的情况,可以采用上述手势来重置镜头。重置镜头后,镜头将对焦至重置对焦状态。该重置对焦状态预先设定,是镜头启动或重启后的对焦位置。
对应于上述镜头重置手势,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操作状态:
如图15a所示,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至MOD墙;
如图15b所示,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至INF墙,之后停止旋转。
对于镜头重置手势,其操作信息包括:对焦环移动的第一方向(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一位置、第二方向(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二位置、以及图15a和图15b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在响应于操作信息,当操作信息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镜头对焦至与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的步骤中,当获取到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后,对操作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操作信息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进行上述判断。对应关系表可如下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589745950000131
如图16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
判断对焦环是否到达MOD墙;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
判断对焦环是否到达INF墙;
判断对焦环在MOD墙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重置对焦状态相对应,如图15所示,将镜头自动对焦至无穷远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图16只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的判断顺序不以此为限,任何对上述判断顺序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方案也包括在内。
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方法,根据基于镜头重置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将镜头自动重置。用户只要对对焦环执行镜头重置手势,即可触发自动对焦,镜头即自动对焦至重置对焦状态处。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上述只是示例性说明,在本实施例中,INF和MOD可以互换。即对焦环先向INF位置旋转至INF墙,再向MOD位置旋转至MOD墙。具体控制过程与上述描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方法,为简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001:获取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步骤S002:根据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
本实施例中,除了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处、以及重置对焦状态处,用户可以自己设定对焦位置,这一般可以通过在机身上操作实现。当镜头使用时,其与机身耦合形成一成像装置。机身上具有供用户操作的部件,例如按键、旋钮、触摸面板等。
用户可以通过上述部件设定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需要更新的手势。该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该手势会发送给镜头,然用将该自定义对焦位置更新基于该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
自定义对焦位置介于无穷远与最近对焦位置之间。例如,如果用户设定的自定义对焦位置为3m,其想要更新INF悬停手势。本实施例获取将该3m的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INF悬停手势,并用该3m的自定义对焦位置更新INF悬停手势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即表1。将表1中的对焦位置由无穷远处修改为3m处。更新后的表1如下所示:
表7
移动后的位置 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 对焦位置
INF墙 预定停留时间 3m
在响应于所述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的步骤中,根据更新后的对应关系表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具体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以及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
判断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3m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3m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用户还可以通过机身的上述部件设定自定义手势、以及需要更新的手势。该自定义手势、以及该需要更新的手势会发送给镜头,然用将该自定义手势更新基于该需要更新的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
例如,如果用户想要用自定义手势更新INF悬停手势,例如,该自定义手势可以是:先向INF对焦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一角度,继续向INF对焦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二角度,最后移动至INF墙,等等。本实施例获取该自定义手势、以及INF悬停手势,并用该自定义手势的操作信息更新INF悬停手势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即表1。将表1中的操作信息修改为自定义手势的操作信息。更新后的表1如下所示:
表8
Figure BDA0002589745950000151
在响应于所述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的步骤中,根据更新后的对应关系表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具体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
判断对焦环移动的角度是否处于预定角度范围;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
判断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
判断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还可以对表2至表6中任何一个进行更新,具体方式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用户还可以通过机身的上述部件设定自定义手势和自定义对焦位置。该自定义手势和自定义对焦位置会发送给镜头,然用更新对应关系表。
例如,如果用户想要用自定义手势来自动对焦至3m的自定义对焦位置。该自定义手势可以是:先向INF对焦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一角度,继续向INF对焦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二角度,最后移动至INF墙,等等。本实施例获取该自定义手势、以及3m自定义对焦位置,并将该自定义手势与3m自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添加至对应关系表。对应关系表的如下所示:
表9
Figure BDA0002589745950000161
在响应于所述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的步骤中,根据更新后的对应关系表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具体包括: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
判断对焦环移动的角度是否处于预定角度范围;
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
判断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
判断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
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判定操作信息与3m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将镜头对焦至3m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镜头的对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等待响应下一次的操作信息。
本实施例控制方法,除了对焦时间短、用户操作简单、对焦精度高的效果外,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使用任何手势对焦至任何位置,提高了对焦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对各种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的控制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操作部件、控制部件以及驱动部件,上述部件可设置于镜头的镜筒内。该控制系统用于自动调整镜头的对焦位置。
操作部件例如可以是对焦环(操作环、手环),用户可旋转对焦环来改变镜头的对焦位置,并形成操作手势。
控制部件例如可以是控制器,可以接收操作手势对应的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向驱动部件发送对焦指令。
驱动部件,例如可以是电动马达、超声波马达等,其响应控制部件发出的对焦指令,驱动镜头的至少一个镜片组件沿镜筒轴向移动,以将镜头对焦至与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前述实施例的无穷远(INF)悬停手势和无穷远抖动手势,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
当采用INF悬停手势时,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两个操作状态:
对焦环向无穷远对焦位置方向旋转至INF墙;
对焦环停留在INF墙位置。
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操作部件的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给控制部件。
在上述过程中,检测部件检测对焦环移动后的位置、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并将检测值(INF墙、在INF墙的停留时间)发送给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接收到检测部件发送的操作信息后,对操作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包括,存储部件,用于存储反映操作信息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
控制部件读取对应关系表,据此判断对焦环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对焦至无穷远处的指令。
驱动部件收到上述指令后,驱动镜片组件移动,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
当采用INF抖动手势时,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与INF悬停手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三个操作状态:
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第一角度;
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第二角度;
对焦环停止旋转。
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为第一方向(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一角度、第二方向(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二角度、以及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控制部件读取对应关系表,据此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一角度是否位于第一范围、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二角度是否位于第二范围、在第一角度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对焦至无穷远处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用户还可通过前述实施例的最近对焦距离(MOD)悬停手势和最近对焦距离抖动手势,将镜头对焦至对焦距离处。
当采用MOD悬停手势时,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两个操作状态:
对焦环向MOD方向旋转至MOD墙;
对焦环停留在MOD墙位置。
检测部件检测对焦环移动后的位置、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并将检测值(MOD墙、在MOD墙的停留时间)发送给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读取对应关系表,据此判断对焦环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MOD墙、在MOD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最近对焦距离处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的指令。
驱动部件收到上述指令后,驱动镜片组件移动,将镜头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
当采用MOD抖动手势时,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与MOD悬停手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三个操作状态:
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第一角度;
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第二角度;
对焦环停止旋转。
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为第一方向(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一角度、第二方向(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二角度、以及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控制部件读取对应关系表,据此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第一角度是否位于第一范围、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第二角度是否位于第二范围、在第一角度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最近对焦距离处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对焦至最近对焦距离处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前述实施例的镜头重置手势,将镜头对焦位置重置。对焦环顺序经过下列操作状态:
对焦环向MOD位置旋转至MOD墙;
对焦环向INF位置旋转至INF墙,之后停止旋转。
检测部件检测对焦环移动的第一方向、第一位置、第二方向、第二位置、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并将检测值(朝向MOD位置方向、MOD墙、朝向INF位置方向、INF墙、停顿时间)发送给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读取对应关系表,据此判断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MOD位置方向、对焦环是否到达MOD墙、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位置方向、判断对焦环是否到达INF墙、对焦环在MOD墙的停顿时间是否位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重置对焦状态处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对焦至重置对焦状态处的指令。
驱动部件收到上述指令后,驱动镜片组件移动,将镜头对焦至重置对焦状态处。其中,MOD和INF的位置可以互换。
本实施例的镜头控制系统,根据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可对镜头进行自动对焦。用户只要对对焦环执行手势,即可触发自动对焦。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对焦、人工判断对焦效果的方式,减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并且保证了对焦精度。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镜头的控制系统,为简要描述,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其不同于上一实施例的内容。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控制部件根据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
当镜头使用时,其与机身耦合形成一成像装置。此时输入部件为一数据接口。机身上具有供用户操作的部件,例如按键、旋钮、触摸面板等。用户通过上述部件设定的自定义操作信息和自定义对焦位置通过数据接口发送给控制部件。
当输入部件收到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需要更新的手势时,其将该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该手势会发送给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将该自定义对焦位置更新基于该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并将更新后的对应关系表存储于存储部件。
例如,如果用户设定的自定义对焦位置为3m,其想要更新INF悬停手势。控制部件用该3m的自定义对焦位置更新INF悬停手势对应的对应关系表。控制部件对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进行判断,包括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3m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指令。驱动部件将镜头对焦至3m处。
当输入部件收到自定义手势、以及需要更新的手势时,其将该自定义手势、以及该手势会发送给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将该自定义手势更新需要更新的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并将更新后的对应关系表存储于存储部件。
例如,如果用户想要更新INF悬停手势,控制部件用自定义手势更新INF悬停手势对应的对应关系表。控制部件对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进行判断,如果上述操作信息与无穷远处的对焦位置对应,则控制部件向驱动部件发送指令。驱动部件将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
当输入部件收到自定义手势和自定义对焦位置时,其将该自定义手势和自定义对焦位置会发送给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将该自定义手势与自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添加至对应关系表并存储于存储部件。
例如,如果用户想要用自定义手势来自动对焦至3m的自定义对焦位置。该自定义手势可以是:先向INF对焦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一角度,继续向INF对焦位置旋转对焦环第二角度,最后移动至INF墙,等等。本实施例获取该自定义手势、以及3m自定义对焦位置,并将该自定义手势与3m自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添加至对应关系表。
控制部件根据更新后的对应关系表确定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对焦环移动的角度是否处于预定角度范围、对焦环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INF对焦位置、移动后的位置是否是INF墙、在INF墙的停留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定停留时间。如果上述条件均成立,则控制部件判定操作信息与3m处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向驱动部件发送指令。驱动部件根据该指令将镜头对焦至3m处。
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除了对焦时间短、用户操作简单、对焦精度高的效果外,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使用任何手势对焦至任何位置,提高了对焦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对各种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入部件不仅可以是数据接口,也可以是设置于镜筒上的按键、旋钮、触摸屏等。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无需机身的配合,自身即可实现用户自定义对焦位置和操作信息。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如图17、图18所示,包括:镜筒、至少一个镜片组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驱动部件驱动至少一个镜片组件沿镜筒移动,以改变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所述镜头可以是定焦镜头或变焦镜头。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机身、以及上一实施例的镜头,镜头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身。
机身包括:控制部件、图像传感器、数据接口、获取部件以及显示部件。
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镜头的光,将光转换为电信号。
控制部件用于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图像。
显示部件用于显示图像。
获取部件可以是按钮、旋钮、触控面板等,供用户操作成像设备。获取部件还可获取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将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数据接口提供给控制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0)

1.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所述镜头包括操作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响应于所述操作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其中,不同的对焦位置对应不同的操作信息;
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手势包括多个动作;
所述获取所述操作部件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多个动作,所述操作部件顺序经过多个不同的操作状态;
获取与所述操作状态对应的操作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操作部件顺序经过多个不同的操作状态包括:
所述操作部件沿一方向移动至一位置;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停留于所述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位置和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位置的停留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对焦位置包括: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重置对焦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无穷远处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位置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
所述停留时间处于预定停留时间范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最近对焦距离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位置为朝向最近对焦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
所述停留时间处于预定停留时间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停留时间范围根据所述手势的灵敏度确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不同的操作状态包括:三个以上的操作状态,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操作状态包括:
所述操作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移动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移动量、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移动量以及相邻所述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对焦位置包括: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重置对焦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无穷远处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最近对焦位置;
所述第一移动量位于第一范围;
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
所述第二移动量位于第二范围;
所述停顿时间处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最近对焦距离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
所述第一移动量位于第一范围;
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最近对焦位置;
所述第二移动量位于第二范围;
所述停顿时间处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以及预定停顿时间范围的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所述手势的灵敏度确定。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操作部件顺序经过多个不同的操作状态包括:
所述操作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位置、和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对焦位置包括: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重置对焦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对焦位置为重置对焦状态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一位置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之一的极限位置;
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另一个;
所述第二位置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另一个的极限位置;
所述停顿时间处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停顿时间范围根据所述手势的灵敏度确定。
20.如权利要求3、9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包括:旋转、平移的至少其中之一。
21.如权利要求1-7、9-13、15-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至少部分根据反映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确定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是否相对应;
其中,所述操作信息、所述对焦位置、以及所述对应关系表预先设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
获取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根据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获取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所述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包括:
确定所述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将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代替待更新的所述对应关系表中预先设定的对焦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获取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所述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包括:
确定所述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将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代替待更新的所述对应关系表中预先设定的操作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自定义的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
所述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包括:
建立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与所述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与所述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添加至所述对应关系表。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介于无穷远处与最近对焦距离之间。
27.如权利要求9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28.一种镜头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操作部件,用于产生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控制部件,用于响应所述操作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信息是否与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其中,不同的对焦位置对应不同的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时,发送对焦指令;
驱动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对焦指令,将所述镜头对焦至与所述操作信息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手势包括多个动作;所述操作部件响应于所述多个动作,顺序经过多个不同的操作状态,并产生与所述操作状态对应的操作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部件用于沿一方向移动至一位置,并停留于所述位置。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位置和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位置的停留时间。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对焦位置包括: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重置对焦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无穷远处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位置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
所述停留时间处于预定停留时间范围。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最近对焦距离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位置为朝向最近对焦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
所述停留时间处于预定停留时间范围。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预定停留时间范围根据所述手势的灵敏度确定。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部件用于顺序经过三个以上的操作状态,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操作状态包括:
所述操作部件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移动量。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移动量、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移动量以及相邻所述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对焦位置包括: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重置对焦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无穷远处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最近对焦位置;
所述第一移动量位于第一范围;
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
所述第二移动量位于第二范围;
所述停顿时间处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对焦位置为最近对焦距离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
所述第一移动量位于第一范围;
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最近对焦位置;
所述第二移动量位于第二范围;
所述停顿时间处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41.如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以及所述预定停顿时间范围的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所述手势的灵敏度确定。
4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部件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位置、和两个操作状态之间的停顿时间。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对焦位置包括:无穷远处、最近对焦距离、重置对焦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对焦位置为重置对焦状态时,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相对应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一位置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之一的极限位置;
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另一个;
所述第二位置为朝向无穷远对焦位置和最近对焦位置的其中另一个的极限位置;
所述停顿时间处于预定停顿时间范围。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预定停顿时间范围根据所述手势的灵敏度确定。
47.如权利要求30、36或4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包括:旋转、平移的至少其中之一。
48.如权利要求28-34、36-40、42-4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至少部分根据反映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确定所述操作信息与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是否相对应;
其中,所述操作信息、所述对焦位置、以及所述对应关系表预先设定。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
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所述控制部件确定所述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将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代替待更新的所述对应关系表中预先设定的对焦位置。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
所述控制部件确定所述待更新的基于手势的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对应关系表,将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代替待更新的所述对应关系表中预先设定的操作信息。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自定义的操作信息、以及自定义对焦位置;
所述控制部件建立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与所述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以及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与所述定义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添加至所述对应关系表。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介于无穷远处与最近对焦距离之间。
54.如权利要求36或4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55.一种镜头,其中,包括:
镜筒;
至少一组镜片组件;
权利要求28至4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的驱动部件可驱动至少一组镜片组件中的至少部分镜片组件沿所述镜筒移动,以改变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
56.一种镜头,其中,包括:
镜筒;
至少一组镜片组件;
权利要求49至5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的驱动部件可驱动至少一组镜片组件中的至少部分镜片组件沿所述镜筒移动,以改变所述镜头的对焦位置。
57.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机身、以及权利要求55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
58.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机身、以及权利要求56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机身包括:
获取部件,用于获取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将所述自定义操作信息以及所述自定义对焦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提供给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部件。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获取部件包括:按钮、旋钮、触控面板的至少其中之一。
CN201980009077.6A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99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87044 WO2020227972A1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427A CN111699427A (zh) 2020-09-22
CN111699427B true CN111699427B (zh) 2022-05-24

Family

ID=72476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90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99427B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9427B (zh)
WO (1) WO2020227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878A (zh) * 2021-11-11 2022-0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自动对焦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4470A (ja) * 2003-03-25 2004-10-21 Canon Inc 中継ユニット
CN101034196A (zh) * 2006-03-10 2007-09-12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设备、摄像设备和镜头装置
CN103246044A (zh) * 2012-02-09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照相机和摄像机
CN105372780A (zh) * 2014-08-12 2016-03-02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106303193A (zh) * 2015-05-25 2017-01-04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8850B (zh) * 2011-10-12 2016-05-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JP6167534B2 (ja) * 2013-01-30 2017-07-26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方法
US9645352B2 (en) * 2015-03-30 2017-05-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5100605A (zh) * 2015-06-18 2015-1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拍照的快速对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4470A (ja) * 2003-03-25 2004-10-21 Canon Inc 中継ユニット
CN101034196A (zh) * 2006-03-10 2007-09-12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设备、摄像设备和镜头装置
CN103246044A (zh) * 2012-02-09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照相机和摄像机
CN105372780A (zh) * 2014-08-12 2016-03-02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106303193A (zh) * 2015-05-25 2017-01-04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427A (zh) 2020-09-22
WO2020227972A1 (zh)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990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lectronic zoom function
EP2919067A1 (en) Multi-planar camera apparatus
US9823546B2 (en) Photograph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hotographing device
JP2013246313A (ja) カメラ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US8941759B2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digital camera including controller for stopping zoom lens at one of discrete predetermined stop positions
CN111699427B (zh) 一种镜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CN113287296A (zh) 控制方法、手持云台、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40036792A1 (en) Camera system and focus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2212135A (ja) 交換レンズと、該交換レンズを装着および制御できるカメラボディ
CN105577997B (zh) 摄像装置
CN112799275A (zh) 一种超短焦投影镜头调焦方法、调焦系统及投影仪
WO2019183808A1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成像系统、飞行器和存储介质
JPH10325918A (ja)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CN110689583A (zh) 一种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9232799A1 (zh) 屏幕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9083955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pickup system
JP2012209626A (ja) 会議装置、会議装置の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8112573A (ja) 顕微鏡システム
US20120039591A1 (en) Lens apparatus
CN107250895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摄像头的调节方法
JP6235835B2 (ja) レンズ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影装置
JP2005107422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1036798A (ja) パン/チルトカメラ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164700A (ja) 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および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CN116347206A (zh) 镜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