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769A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98769A CN111698769A CN202010540189.9A CN202010540189A CN111698769A CN 111698769 A CN111698769 A CN 111698769A CN 202010540189 A CN202010540189 A CN 202010540189A CN 111698769 A CN111698769 A CN 1116987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parameters
- power parameters
- path loss
- loss compen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9516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3943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25486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68639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calculated in said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本申请中,通过配置传输资源上不同的区域,并为不同区域独立配置相应的功率参数,从而根据功率参数采用相应的功率进行数据发送,使得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无需频繁检测控制信号,降低终端功耗,并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月12日,申请号为2018800673224,发明名称为“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技术中引入了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
发送下行业务数据时,基站采用资源抢占的方式发送URLLC数据,即当前存在需要发送URLLC数据时,占用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的部分资源进行发送,从而降低URLLC业务的时延。
然而,对于上行过程,由于上行业务数据由终端发送,基站进行即时调整时需要引入额外的信令开销,导致终端需要频繁检测下发的控制信号,增加终端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解决终端需要频繁检测下发的控制信号,导致终端功耗增加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所述终端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区域接收终端采用第一功率发送的数据;
所述接入网设备在第二区域接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功率发送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区域接收终端采用第一功率发送的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区域接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功率发送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所述终端是如第五方面所述的终端;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如第六方面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配置传输资源上不同的区域,使得终端能够在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功率进行数据发送,从而避免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频繁检测控制信号,进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并且,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数据传输,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中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通常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5G系统,又称NR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140。
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例如,基站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接入网设备120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12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可选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家庭基站(Home eNB,HeNB)、中继(Relay)、微微基站Pico等。接入网设备120还可以称为网络侧设备。
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140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可选地,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New Radio,NR);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终端140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140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网设备120和/或多个终端140,图1中以示出一个接入网设备120和一个终端140来举例说明,但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述的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步骤202,终端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可选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是由接入网设备通过划分传输资源得到的逻辑区域,其中,该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下述几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1、通过时域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时域资源进行区域区分,其中,该时域资源包括符号(symbol)、时隙(slot)和子帧(subframe)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各自占用的时域资源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比如,接入网设备按照时隙区分区域时,可以将子帧中的第1个时隙划分为第一区域,将子帧中的第2个时隙划分为第二区域。
当然,区域区分还可以基于其他类型的时域资源,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2、通过频域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频域资源进行区域区分,其中,该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和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各自占用的频域资源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比如,接入网设备按照物理资源块进行区域区分时,可以将第1-50个物理资源块划分为第一区域,将第51-100个物理资源块划分为第二区域。
当然,区域配置还可以基于其他类型的频域资源,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3、通过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可选的,除了单独基于频域资源或时域资源进行区域区分外,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同时根据时域频域资源进行区域区分。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同时基于时隙和物理资源块配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4、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and Width Part,BWP)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BWP是指在给定参数集和给定载波上的一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在可用带宽上为终端配置至少两个BWP,分别对应不同的区域。比如,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为终端配置BWP1和BWP2,分别对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可选的,当配置两个BWP时,两个BWP对应的时频域资源不同,比如,BWP1对应PRB1-50,而BWP2对应PRB51-55;或者,两个BWP对应的时频域资源相同,但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比如,BWP1和BWP2均对应PRB51-55,但BWP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BWP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仅以配置两个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配置出至少三个区域,本申请并不对区域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配置的区域配置信息,以便终端根据该区域配置信息确定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区分方式以及配置信息,比如,当通过BWP配置不同区域时,该区域配置信息中包括BWP子载波间隔等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由接入网设备配置,该功率参数可以采用实际功率值,也可以采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进行表示。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下,终端在接入网设备的调度下,在第一区域以低功率发送业务数据,或,在第二区域以高功率发送业务数据;当终端在接入网设备的调度下发送高优先级业务数据时,为了降低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终端选择在第一区域,通过资源抢占的方式发送高优先级业务数据,且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高优先级业务数据采用高功率发送。其中,低功率和高功率可以为协议约定,也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指示。
可选的,在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下,将上述方法应用于5G中的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上行数据发送场景时,终端在接入网设备的调度下,在第一区域以第一功率(即低功率)发送eMBB业务数据,在第二区域以第二功率(即正常功率)发送eMBB业务数据;当终端在接入网设备的调度下发送URLLC业务数据时,为了降低URLLC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终端选择在第一区域,通过抢占eMBB业务的资源来发送URLLC业务数据,且为了保证URLLC业务的高可靠性,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三功率(大于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相同或不同)发送URLLC业务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传输资源上不同的区域,使得终端能够在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功率进行数据发送,从而避免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频繁检测控制信号,进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并且,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数据传输,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中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述的接入网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接入网设备通过传输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逻辑区域),其中,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区分区域的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1、通过时域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2、通过频域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3、通过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4、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and Width Part,BWP)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具体区分方式详见步骤202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接入网设备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根据区分出的区域,接入网设备在相应的区域上采用对应的功率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区域以低功率发送数据,在第二区域以高功率发送数据。
可选的,在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下,将上述方法应用于5G中的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下行数据发送场景时,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区域以第一功率(比如低功率)发送eMBB业务数据,在第二区域以第二功率(比如正常功率,且高于第一功率)发送eMBB业务数据。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需要调度URLLC业务时,为了降低URLLC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接入网设备选择在第一区域,通过抢占eMBB业务的资源来发送URLLC业务数据,且为了保证URLLC业务的高可靠性,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三功率(大于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相同或不同)发送URLLC业务数据。
可选的,为了指示终端按照相似的方式发送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基于区域配置,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区域配置信息。
为了使终端在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功率发送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还向终端指示不同区域中发送数据的功率。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差值,或,接入网设备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
进一步的,终端在接入网设备的调度下,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相应的,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
对于接收到的数据,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TI)的长度、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格式(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PDCCH Format)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比如,接入网设备根据TTI长度区分eMBB数据和URLLC数据。本实施例并不对接入网设备区分数据类型的方式进行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传输资源上不同的区域,使得终端能够在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功率进行数据发送,从而避免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频繁检测控制信号,进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并且,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数据传输,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中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述的通信系统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配置。
可选的,该区域配置信息中包括:时域配置信息、频域配置信息或时频域配置信息。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通过广播的方式向各个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以便接入的各个终端均能够知悉区域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基于物理资源块配置不同区域时,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可以采用如下格式:Power_parameter(n_PRB)={0,1},其中,n_PRB用于指示第n个物理资源块,0表示物理资源块属于第一区域,1表示物理资源块属于第二区域。
类似的,当基于时隙配置不同区域时,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可以采用如下格式:Power_parameter(n_slot)={0,1},其中,n_slot用于指示第n个时隙,0表示时隙属于第一区域,1表示时隙属于第二区域。
为了减小小区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区域区域信息交换,从而根据相邻接入网设备的区域区域信息,对自身的区域配置进行调整,从而将调整后的区域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比如,接入网设备A向接入网设备B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A为:Power_parameter(PRB1)={0},Power_parameter(PRB2)={1},即接入网设备A将第1个物理资源块划分至第一区域,将第2个物理资源块划分至第二区域,接入网设备B即将自身的区域配置信息B调整为Power_parameter(PRB1)={1},Power_parameter(PRB2)={0}。
步骤402,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
步骤403,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功率差值,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差值。
为了降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发送数据的干扰,终端需要在不同区域内采用不同的功率发送数据,相应的,在指示区域配置的同时,接入网设备还需要向终端指示不同区域内数据的发送功率。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功率差值发送至终端。其中,该功率参数可以采用实际功率值或功率谱密度进行表示。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还向终端发送配置的功率参数,以便终端基于该功率参数和功率差值确定出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其中,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功率参数包括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功率参数包括如下几种配置方式。
1、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路损补偿系数,为各个区域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但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
2、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为各个区域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但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
3、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动态功率调整值,为各个区域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但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配置功率参数时,既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数据类型进行区别功率控制,还能够降低配置功率参数时的信令开销(由于存在共享配置)。
4、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为各个区域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区域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
采用这种方式配置功率参数时,由于不同区域共享配置参数,因此配置功率参数时的信令开销降至最低。后续过程中,终端即根据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差值针对不同场景、业务、数据类型进行区别功率控制。
5、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为各个区域共享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但具有相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能够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和数据类型,区别进行功率控制,同时,根据共享的动态功率调整值,能够即时跟踪信道的变化情况。
6、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和不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由于为各个区域分别设置各自的功率参数,因此能够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和数据类型,区别进行更加精准的功率控制(但信令开销也相应增加)。
7、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为各个区域配置统一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和路损补偿系数,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但具有相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和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仅对目标接收功率进行独立配置,即刻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和数据类型区别进行功率控制,同时降低配置功率参数的信令开销。
8、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区域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为各个区域配置统一的路损补偿系数,即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不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但具有相同的路损补偿系数。可选的,为了避免功率差过大,导致动态信令无法跟踪,接入网设备采用半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功率差值。比如,接入网设备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功率差值,终端在接入网设备下一次发送功率差值前,存储并使用当前收到功率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1和步骤403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先后顺序,即步骤401和步骤403可以同时执行,本实施例并不对两者的执行时序进行限定。
步骤404,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功率差值。
可选的,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参数,计算接入网设备期待的发送功率,并根据期待的发送功率和功率差值,确定不同区域中数据的发送功率。
可选的,终端基于协议约定的发送功率计算公式,根据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参数计算接入网设备期待的发送功率,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被调度在第一区域发送数据时,终端将发送功率(第一功率)设置为期待的发送功率-功率差值;
当终端被调度在第二区域发送数据时,终端将发送功率(第二功率)设置为接入网设备期待的发送功率;
当终端被调度发送高优先级数据时,终端则确定在第一区域发送高优先级数据,并将发送功率设置为接入网设备期待的发送功率,从而降低第二区域上其他低优先级数据的干扰,提高传输高优先级数据的可靠性。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在eMBB业务和URLLC业务调度场景下,接入网设备期待的发送功率为P,且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差值为deltaP,终端被调度在第一区域发送eMBB数据时,将发送功率设置为P-deltaP;终端被调度在第二区域发送eMBB数据时,将发送功率设置为P;终端被调度在第一区域发送URLLC数据时,将发送功率设置为P。
步骤405,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结合上述步骤中的示例,当终端被调度在第一区域发送eMMB数据时,采用发送功率P-deltaP发送eMMB数据。
步骤406,终端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结合上述步骤中的示例,当终端被调度在第二区域发送eMMB数据时,采用发送功率P发送eMMB数据。
可选的,当存在URLLC业务抢占资源时,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三功率发送URLLC数据,比如,该第三功率可以为上述示例中的P。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传输资源上不同的区域,使得终端能够在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功率进行数据发送,从而避免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频繁检测控制信号,进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并且,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数据传输,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中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以及不同区域的功率差值,以便终端根据区域配置信息确定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该功率差值确定出不同区域内数据的发送功率,从而进行后续的上行数据传输,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接入网设备采用半静态的方式配置功率差值,进而避免无法跟踪功率跳变。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交换区域配置信息,并根据获取到区域配置信息进行区域调整,从而减小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质量。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述的通信系统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配置。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为终端配置两个BWP,分别对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时,接入网设备即将两个BWP的配置信息以及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
可选的,两个BWP对应的时频域资源不同,比如,BWP1对应PRB1-50,而BWP2对应PRB51-55;或者,两个BWP对应的时频域资源相同,但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比如,BWP1和BWP2均对应PRB51-55,但BWP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BWP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502,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
相应的,终端接收到区域配置信息后,即根据其中的BWP配置信息确定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步骤503,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功率参数,其中,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为每个BWP独立配置部分或全部(上行)功率参数,以便终端根据为BWP配置的功率参数确定各个区域内数据的发送功率。
可选的,该功率参数包括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为接入网设备期望接收到数据的功率,路损补偿系数用于补偿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动态功率调整值可以采用值或集合(比如{-3,0,3,6})的方式进行指示。
可选的,功率参数的配置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1、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为各个BWP共享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但具有相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
比如,接入网设备为发送的功率参数中,包括为BWP1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1和路损补偿系数a1,为BWP2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2和路损补偿系数a2,以及统一配置的动态功率调整值f1。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能够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和数据类型,区别进行功率控制,同时,根据共享的动态功率调整值,能够即时跟踪信道的变化情况。
2、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和不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
比如,接入网设备为发送的功率参数中,包括为BWP1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1、路损补偿系数a1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f1,为BWP2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2、路损补偿系数a2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f2。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由于为各个BWP分别设置各自的功率参数,因此能够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和数据类型,区别进行更加精准的功率控制(但信令开销也相应增加)。
3、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为各个BWP配置统一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和路损补偿系数,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但具有相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和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
比如,接入网设备为发送的功率参数中,包括为BWP1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1,为BWP2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2,以及统一配置的动态功率调整值f1和路损补偿系数a1。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仅对目标接收功率进行独立配置,即刻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和数据类型区别进行功率控制,同时降低配置功率参数的信令开销。
4、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为各个BWP配置统一的路损补偿系数,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不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但具有相同的路损补偿系数。
比如,接入网设备为发送的功率参数中,包括为BWP1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1和动态功率调整值f1,为BWP2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P2和动态功率调整值f2,以及统一配置的路损补偿系数a1。
5、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路损补偿系数,为各个BWP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但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
6、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为各个BWP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但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
7、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分别为各个BWP配置各自的动态功率调整值,为各个BWP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即不同BWP具有不同的动态功率调整值,但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配置功率参数时,既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业务、数据类型进行区别功率控制,还能够降低配置功率参数时的信令开销(由于存在共享配置)。
8、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采用这种配置方式时,接入网设备为各个BWP配置统一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即不同BWP具有相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
采用这种方式配置功率参数时,由于不同BWP共享配置参数,因此配置功率参数时的信令开销降至最低。后续过程中,终端即根据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差值针对不同场景、业务、数据类型进行区别功率控制。
步骤504,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参数。
终端接收并存储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功率参数,以便后续发送上行数据时,基于该功率参数确定发送功率。
步骤505,终端根据功率参数确定第一功率,并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为BWP1(对应第一区域)配置功率参数中较小的目标接收功率,以便终端被调度在第一区域发送数据时,基于功率参数中较小的目标接收功率设置发送功率(即第一功率),并根据设置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
比如,在BWP1上发送(上行)eMMB数据时,终端参考较小目标接收功率设置发送功率,从而实现在第一区域以低功率发送eMMB数据。
步骤506,终端根据功率参数确定第二功率,并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为BWP2(对应第二区域)配置功率参数中较大的目标接收功率,以便终端被调度在第二区域发送数据时,基于功率参数中较大的目标接收功率设置发送功率(即第二功率),并根据设置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
比如,在BWP2上发送(上行)eMMB数据时,终端参考较大目标接收功率设置发送功率,从而实现在第二区域以高功率发送eMMB数据。
可选的,当需要发送URLLC数据时,终端通过抢占资源的方式,使用BWP1(对应第一区域)的资源发送URLLC数据,并为其配置较大发送功率(比如基于较大的目标接收功率),从而提高URLLC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传输资源上不同的区域,使得终端能够在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功率进行数据发送,从而避免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频繁检测控制信号,进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并且,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数据传输,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中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5G系统中,由于URLLC业务和eMBB业务的可靠性要求不同,且物理层看不到业务类型,因此基于业务类型进行功率控制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配置至少两个BWP,并仅在其中一个BWP上采用高功率发送URLLC数据,实现基于业务类型的功率区别控制,并有利于提高URLLC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仅对URLLC数据进行功率增强可以降低传输功耗以及系统干扰。
以下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由于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在装置实施例中未描述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框图。该数据发送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610,用于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620,用于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时域资源区分;或,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资源区分;或,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所述时域资源和所述频域资源区分;或,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WP区分;
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包括符号、时隙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PRB和资源块组RBG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功率区域和所述第二功率区域的配置;
差值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功率差值;
其中,所述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差值。
可选的,所述功率差值采用半静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可选的,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相关细节参考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执行的步骤。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框图。该数据发送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接入网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710,用于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第四发送模块720,用于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传输资源区分。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时域资源区分;或,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资源区分;或,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所述时域资源和所述频域资源区分;或,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WP区分;
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包括符号、时隙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PRB和资源块组RBG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装置还包括: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差值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功率差值;
其中,所述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差值。
可选的,所述功率差值采用半静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可选的,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相关细节参考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01、接收器102、发射器103、存储器104和总线105。
处理器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02和发射器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04通过总线105与处理器101相连。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111、接收器112、发射器113、存储器114和总线115。
处理器11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12和发射器11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14通过总线115与处理器111相连。
存储器11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1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所述终端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WP区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是指在给定参数集和给定载波上的一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
6.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的数据;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的数据;
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WP区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10.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WP区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是指在给定参数集和给定载波上的一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
15.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在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功率发送的数据;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功率发送的数据;
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频域宽带部分BWP区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装置还包括: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区域配置信息,所述区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参数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功率参数的部分或全部独立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和动态功率调整值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路损补偿系数以及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独立配置,且所述功率参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或,
所述功率参数中的动态功率调整值,目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路损补偿系数共享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0189.9A CN111698769B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80067322.4A CN111226478A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202010540189.9A CN111698769B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PCT/CN2018/072486 WO2019136718A1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7322.4A Division CN111226478A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98769A true CN111698769A (zh) | 2020-09-22 |
CN111698769B CN111698769B (zh) | 2023-06-30 |
Family
ID=6721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7322.4A Pending CN111226478A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202010540189.9A Active CN111698769B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7322.4A Pending CN111226478A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109327B2 (zh) |
EP (2) | EP4027570A1 (zh) |
JP (1) | JP7178414B2 (zh) |
KR (1) | KR102604940B1 (zh) |
CN (2) | CN111226478A (zh) |
AU (1) | AU2018401508B2 (zh) |
ES (1) | ES2914382T3 (zh) |
TW (1) | TWI797233B (zh) |
WO (1) | WO20191367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8401508B2 (en) * | 2018-01-12 | 2021-03-1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
JP2021532652A (ja) * | 2018-07-25 | 2021-11-25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ユーザ機器、回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WO2020089328A1 (en) * | 2018-10-30 | 2020-05-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1051A (zh) * | 2012-06-14 | 2014-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发射方法及设备 |
CN104602350A (zh) * | 2013-11-01 | 2015-05-0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干扰避免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063178A (zh) * | 2013-12-18 | 2016-10-26 | Idac控股公司 | 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系统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7012587A1 (zh) * | 2015-07-22 | 2017-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6937381A (zh) * | 2015-12-29 | 2017-07-0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网络侧设备及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
US20170238292A1 (en) * | 2016-02-11 | 2017-08-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rb operation for narrowband systems |
WO2017173920A1 (zh) * | 2016-04-06 | 2017-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
WO2017193395A1 (zh) * | 2016-05-13 | 2017-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EP3267710A1 (en) * | 2015-04-10 | 2018-01-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and base station |
CN109803361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PQ968200A0 (en) * | 2000-08-25 | 2000-09-21 | Robert Bosch Gmbh | A security system |
CN100375397C (zh) * | 2004-09-30 | 2008-03-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信号检测器及使用该信号检测器的接收机 |
US8817769B2 (en) * | 2009-01-26 | 2014-08-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decision pilo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253784B2 (en) * | 2010-01-11 | 2016-02-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resource block bundling in LTE-A systems |
US8853890B2 (en) * | 2010-07-09 | 2014-10-07 | Sony Corporation | Power supply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
US9559820B2 (en) * | 2011-02-18 | 2017-01-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reporting based 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groups |
EP2708061B1 (en) * | 2011-05-10 | 2017-03-29 | BlackBerry Limited | Access point for mobile station-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EP2745578B1 (en) * | 2011-08-15 | 2017-12-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in a user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the user equipment |
US20130250875A1 (en) * | 2012-03-23 | 2013-09-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
JP5706848B2 (ja) * | 2012-04-19 | 2015-04-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EP2983423B1 (en) | 2013-04-04 | 2020-01-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5393623B (zh) * | 2013-07-12 | 2019-07-05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WO2015139278A1 (zh) * | 2014-03-20 | 2015-09-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发送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5323841B (zh) * | 2014-08-01 | 2018-12-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2d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0305651B2 (en) * | 2014-10-03 | 2019-05-28 |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 Superposed signaling for bandwidth efficiency |
US10462741B2 (en) * | 2015-03-31 | 2019-10-29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carried out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
US9543900B1 (en) * | 2015-06-19 | 2017-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able supply and tunable load impedance power amplifier |
EP3455983B1 (en) * | 2016-05-11 | 2021-09-08 | IDAC Holdings, Inc. | Uplink asynchronous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EP3244678B1 (en) * | 2016-05-12 | 2020-04-29 | ASUSTek Computer Inc. | Facilitating detec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681697B2 (en) | 2016-07-05 | 2020-06-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7872260B (zh) * | 2016-09-28 | 2021-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16032447A (zh) * | 2017-06-14 | 2023-04-28 | Idac控股公司 | 可靠控制信令 |
CN107396386B (zh) * | 2017-08-30 | 2021-05-1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道检测方法及信道检测设备 |
KR102554390B1 (ko) * | 2017-09-20 | 2023-07-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586866B (zh) * | 2017-09-28 | 2024-06-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
US10959105B2 (en) * | 2017-09-29 | 2021-03-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configuring bandwidth parts in shared spectrum |
CN109600826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0869312B2 (en) * | 2017-10-31 | 2020-12-15 | Ofinno, Llc | Scheduling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
CA3023709A1 (en) * | 2017-11-09 | 2019-05-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si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bandwidth parts |
EP4156801A1 (en) * | 2017-11-15 | 2023-03-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5g nr |
US11190255B2 (en) * | 2017-11-16 | 2021-11-3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
US10945172B2 (en) * | 2017-11-16 | 2021-03-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ower control for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
CN109803367B (zh) * | 2017-11-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
CN109803363B (zh) * | 2017-11-17 | 2022-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US11153060B2 (en) * | 2017-12-29 | 2021-10-1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election of grant and CSI |
EP3509343B1 (en) * | 2018-01-04 | 2022-03-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p-csi information reporting |
EP3509373B1 (en) * | 2018-01-09 | 2023-03-0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
US10681648B2 (en) * | 2018-01-10 | 2020-06-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ower control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CN110035485B (zh) * | 2018-01-11 | 2022-11-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AU2018401508B2 (en) * | 2018-01-12 | 2021-03-1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
US11122515B2 (en) * | 2018-04-05 | 2021-09-14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UE power control for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
-
2018
- 2018-01-12 AU AU2018401508A patent/AU20184015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12 ES ES18899473T patent/ES2914382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1-12 KR KR1020207022492A patent/KR10260494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1-12 WO PCT/CN2018/072486 patent/WO2019136718A1/zh unknown
- 2018-01-12 JP JP2020537712A patent/JP71784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1-12 EP EP22158911.2A patent/EP402757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1-12 EP EP18899473.5A patent/EP3713352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1-12 CN CN201880067322.4A patent/CN111226478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1-12 CN CN202010540189.9A patent/CN11169876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1 TW TW108101246A patent/TWI797233B/zh active
-
2020
- 2020-06-11 US US16/898,845 patent/US11109327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17 US US17/404,730 patent/US1178556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1051A (zh) * | 2012-06-14 | 2014-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发射方法及设备 |
CN104602350A (zh) * | 2013-11-01 | 2015-05-0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干扰避免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063178A (zh) * | 2013-12-18 | 2016-10-26 | Idac控股公司 | 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系统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EP3267710A1 (en) * | 2015-04-10 | 2018-01-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and base station |
WO2017012587A1 (zh) * | 2015-07-22 | 2017-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6375930A (zh) * | 2015-07-22 | 2017-02-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6937381A (zh) * | 2015-12-29 | 2017-07-0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网络侧设备及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
US20170238292A1 (en) * | 2016-02-11 | 2017-08-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rb operation for narrowband systems |
WO2017173920A1 (zh) * | 2016-04-06 | 2017-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
WO2017193395A1 (zh) * | 2016-05-13 | 2017-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CN109803361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77879A1 (en) | 2021-12-02 |
US11785560B2 (en) | 2023-10-10 |
TW201931905A (zh) | 2019-08-01 |
EP3713352A1 (en) | 2020-09-23 |
ES2914382T3 (es) | 2022-06-10 |
JP2021511704A (ja) | 2021-05-06 |
TWI797233B (zh) | 2023-04-01 |
US20200305095A1 (en) | 2020-09-24 |
EP3713352B1 (en) | 2022-04-06 |
CN111226478A (zh) | 2020-06-02 |
KR20200105695A (ko) | 2020-09-08 |
AU2018401508A1 (en) | 2020-07-09 |
WO2019136718A1 (zh) | 2019-07-18 |
JP7178414B2 (ja) | 2022-11-25 |
EP4027570A1 (en) | 2022-07-13 |
CN111698769B (zh) | 2023-06-30 |
EP3713352A4 (en) | 2020-11-18 |
KR102604940B1 (ko) | 2023-11-21 |
AU2018401508B2 (en) | 2021-03-11 |
US11109327B2 (en) | 2021-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64938B2 (e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ultra-reliable communications | |
US9344997B2 (en) | Se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mode | |
CN110035543A (zh) | 上行资源的使用方法及装置 | |
US11785560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2887074B (zh) |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 |
JP2024105646A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一時識別子に関連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1770808B2 (en) | Resource indi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 |
US9781720B2 (en) |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US20220287073A1 (en) | Ofdm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flexible resources | |
CN113766513B (zh) | 上行资源协调方法、系统、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
WO2024168735A1 (zh) |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3000232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