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7779A - 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7779A
CN111697779A CN202010161576.1A CN202010161576A CN111697779A CN 111697779 A CN111697779 A CN 111697779A CN 202010161576 A CN202010161576 A CN 202010161576A CN 111697779 A CN111697779 A CN 111697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otor
stator
motor uni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15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崎学
铃木智幸
川田祥男
斋藤泰行
滨野宏
原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7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6Cast meta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7/00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 H02K37/10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of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02K37/12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of permanent magnet type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单元,其具备:第一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将所述第一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将所述第二定子及所述第二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单一的驱动装置,其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而被一体固定;及面对合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固定。

Description

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而在定子铁心形成磁场,在转子(例如,磁铁转子或凸极铁心转子、笼型转子)与定子铁心之间产生磁性的吸引力、排斥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例如,日本特开2000-116082号公开了外转子类型的外周驱动型电动机。在日本特开2000-116082号中,在外周驱动型电动机中,将两个定子沿轴向呈同轴状地相连设置,在两个定子的中间设置两个轴承,在两个轴承上连结外转子。而且,在两个定子的轴心贯通螺栓,将两个定子结合。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螺栓向定子的轴向端部的外侧突出,因此电动机沿轴向可能会大型化。
因此,在实现电动机的小型化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方案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电动机单元具备:第一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将所述第一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将所述第二定子及所述第二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单一的驱动装置,其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而被一体固定;及面对合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固定。
(2)在上述方案(1)中,可以是,所述面对合固定部沿轴向被固定,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周面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周面中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对的部分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平面部,所述电动机单元还具备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周面地将所述驱动装置沿着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固定用的正交固定部。
(3)在上述方案(2)中,可以是,所述面对合固定部具备:第一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及第二凸缘,其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面对合固定部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作为所述固定机构的螺栓紧固。
(4)在上述方案(1)~(3)的任一个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相互同轴地配置,沿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所述固定机构。
(5)在上述方案(4)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固定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覆盖多个所述固定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6)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准备:第一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将所述第一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将所述第二定子及所述第二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单一的驱动装置,其具有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的大小;及面对合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固定,所述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面对合固定部固定的第一工序;及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周面地将所述驱动装置固定的第二工序。
根据上述方案(1),通过具备在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紧固的面对合固定部而将固定机构配置在面对合固定部(电动机单元的轴向中央部)。即,固定机构不向电动机单元的轴向端部的外侧突出。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的小型化。此外,通过具备跨第一壳体中的处于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第二壳体中的处于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而被一体固定的单一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不会向电动机单元的轴向端部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具备两个旋转电机和单一的驱动装置的电动机单元中,能够实现小型化。
根据上述方案(2),通过沿轴向紧固面对合固定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沿轴向连结。此外,通过第一壳体的周面及第二壳体的周面中的与驱动装置相对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平面部,能够将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沿平面部配置,因此能够将电动机单元沿径向也进行小型化。此外,通过还具备跨第一壳体的周面和第二壳体的周面地将驱动装置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固定用的正交固定部,能够将第一壳体的周面及第二壳体的周面与驱动装置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连结。因此,通过轴向上的固定和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固定,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方案(3),通过面对合固定部具备从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凸缘和从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凸缘,在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作为固定机构的螺栓紧固,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通过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的面对合、螺栓紧固,能够进行更可靠的连结,并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根据上述方案(4),通过第一旋转电机与第二旋转电机相互同轴地配置,能够将电动机单元沿径向尽可能地小型化。此外,通过沿第一旋转电机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固定机构,能够避免面对合固定部的一部分极端增大的情况。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方案(5),通过在驱动装置的固定状态下驱动装置覆盖多个固定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与在驱动装置的固定状态下固定机构全部向外突出的情况相比,容易实现电动机单元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方案(6),包括通过固定机构将面对合固定部固定的第一工序和在第一工序之后跨第一壳体的周面和第二壳体的周面地将驱动装置固定的第二工序,由此,在组装顺序与结构的关系性上能够提高电动机单元的组装性并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包含图2的III-III剖面的、电动机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中拆卸了驱动装置的状态的、图1的电动机单元的从相反侧观察的图。
图5是包含图4的V-V剖面的、从电动机单元的轴向内侧观察第一旋转电机的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中拆卸了驱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8是接续图7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9是接续图8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中的固定机构的配置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动机单元中的固定机构的配置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列举包含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旋转电机(行驶用电动机)的电动机单元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电动机单元100>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动机单元100是具有两个旋转电机1A、1B的双电动机单元。如图3所示,两个旋转电机1A、1B是第一旋转电机1A和与第一旋转电机1A同轴地配置的第二旋转电机1B。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被配置成能够相互独立旋转。以下,将沿旋转电机的轴线C的方向设为“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半径方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设为“周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单元100使轴线C沿水平方向地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向第一旋转电机1A的构成要素的符号末尾附加“A”,向第二旋转电机1B的构成要素的符号末尾附加“B”。
<第一旋转电机1A>
第一旋转电机1A具备:筒状的第一定子2A、与第一定子2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3A、与第一转子3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4A、及收容第一定子2A及第一转子3A的筒状的第一壳体5A。
<第一定子2A>
第一定子2A具备第一定子铁心10A和装配于第一定子铁心10A的多个层(例如,U相、V相、W相)的第一线圈11A。第一定子铁心10A通过使电流向第一线圈11A流动而产生磁场。
第一定子铁心10A呈与轴线C同轴地配置的筒状。第一定子铁心10A固定于第一壳体5A。第一定子铁心10A具有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插槽12。例如,第一定子铁心10A是通过将电磁钢板(硅钢板)沿轴向层叠多张而形成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子铁心10A可以是对金属磁性粉末(软磁性粉)进行了压缩成形的所谓压粉铁心。
第一线圈11A被插入到插槽12。第一线圈11A具有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导体。例如,第一线圈11A是将U字状的导体向插槽12插入,一方侧设为闭合,另一方侧设为开放的成段(segment)的、所谓SC绕组(成段导体线圈(segment conductor coil))。第一线圈11A具备: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插槽12插通的插通部13、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轴向的一方侧(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内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14、及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轴向的另一方侧(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外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15。
<第一转子3A>
第一转子3A相对于第一定子2A空出间隔地配置在径向的内侧。第一转子3A固定于第一轴4A。第一转子3A能够绕轴线C与第一轴4A一体旋转。第一转子3A具备第一转子铁心21A及磁铁(未图示)。例如,磁铁是永久磁铁。图中符号20表示在第一转子3A的轴向两端配置的端面板。
第一转子铁心21A呈与轴线C同轴地配置的筒状。第一转子铁心21A是通过将电磁钢板(硅钢板)沿轴向层叠多张而形成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子铁心21A可以是对金属磁性粉末(软磁性粉)进行了压缩成形的所谓压粉铁心。
<第一轴4A>
第一轴4A具有沿轴向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轴4A的轴向中央部被压入固定于第一转子铁心21A的径向内侧。第一轴4A的轴向两端部在第一壳体5A内由轴承25支承。
<第一壳体5A>
第一壳体5A具有在第一轴4A的一端部设置的端部壁30A。端部壁30A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14。图中符号26表示设置于第一轴4A的另一端部并从轴向覆盖第二线圈端15的罩。
第一壳体5A具有从第一壳体5A的内周面对第一定子2A进行冷却的第一制冷剂路152A。第一制冷剂路152A沿第一定子铁心10A的外周面配置。例如,第一制冷剂路152A是水套。
<第二旋转电机1B>
如图3所示,第二旋转电机1B具备筒状的第二定子2B、与第二定子2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3B、与第二转子3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4B、及收容第二定子2B及第二转子3B的筒状的第二壳体5B。在第二旋转电机1B中,关于与第一旋转电机1A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壳体5B具有在第二轴4B的一端部设置的端部壁30B。端部壁30B在轴向上与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30A抵接。端部壁30B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而结合于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30A。端部壁30B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14。
第二壳体5B具有从第二壳体5B的内周面对第二定子2B进行冷却的第二制冷剂路152B。第二制冷剂路152B沿第二定子铁心10B的外周面配置。例如,第二制冷剂路152B是水套。
<抵接面101>
电动机单元100具有第一端部壁30A与第二端部壁30B在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101。抵接面101是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接合面(交界面)。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具有以沿抵接面101的假想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即,第二旋转电机1B具有将第一旋转电机1A进行了镜面反转的形状。
<面对合固定部170>
如图1所示,电动机单元100具备在第一壳体5A的轴向端面35A(以下也称为“第一轴向端面35A”。)与第二壳体5B的轴向端面35B(以下也称为“第二轴向端面35B”。)相互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固定机构161固定的面对合固定部170。面对合固定部170沿轴向被固定。第一轴向端面35A具有对第一轴向端面35A和第二轴向端面35B进行定位用的定位孔172(定位销的插通孔)(参照图5)。
如图6所示,面对合固定部170具备从第一轴向端面35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凸缘171A(参照图5)和从第二轴向端面35B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凸缘171B。面对合固定部170具备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第一凸缘171A(参照图5)和与第一凸缘171A对应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第二凸缘171B。面对合固定部170在第一凸缘171A与第二凸缘171B相互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作为固定机构161的螺栓紧固(参照图1)。在多个第一凸缘171A分别设置用于供螺栓的外螺纹部插通的贯通孔(或能够与螺栓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参照图5)。
沿第一旋转电机1A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固定机构161。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固定机构161沿第一旋转电机1A的周向以实质上相等间隔配置。例如,可以将固定机构161的紧固朝向设为相邻的固定机构161的紧固朝向的反方向(参照图1、图4)。由此,能够将紧固空间设为相互,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小型化。
在图5中,符号120表示用于从外部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导入管,符号113表示设置于抵接面101的制冷剂供给路,符号130表示用于将从制冷剂供给路113供给的制冷剂向外部导出的制冷剂导出管。以下,将电动机单元100中从外部被供给制冷剂的一侧(设有制冷剂导入管120的一侧)设为正面侧,将正面侧的相反侧(设有制冷剂导出管130的一侧)设为背面侧。
<驱动装置40>
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40跨第一壳体5A中处于第一转子3A的径向的周面(以下也称为“第一周面”。)和第二壳体5B中处于第二转子3B的径向的周面(以下也称为“第二周面”。)而被一体固定。
驱动装置40是固定于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的单一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40通过螺栓162固定于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
驱动装置40从上方覆盖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在俯视观察下,驱动装置40具有比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的轴向长度(第一轴4A的轴向外端与第二轴4B的轴向外端之间的距离)大的外形(参照图2)。
在相对于第一周面和第二周面而固定驱动装置40的状态(以下称为“驱动装置40的固定状态”。)下,驱动装置40覆盖多个固定机构161的至少一部分。在驱动装置40的固定状态下,驱动装置40将7个固定机构161中的位于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的上部的两个固定机构161从上方覆盖。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40具备:构成安装有电子部件的印制基板的基板41;搭载于基板41的电容器42;向电动机单元100供给电力的功率模块43A、43B;以及将基板41、电容器42及功率模块43A、43B收容的外壳44。
基板41呈沿轴向延伸的板状。
电容器42在轴向上配置于驱动装置40的中央部。电容器42在外壳44内被收容于基板41的下方空间。
功率模块43A、43B隔着电容器42而设置一对。功率模块43A、43B在外壳44内被收容于基板41的下方空间。一对功率模块43A、43B是向第一旋转电机1A供给电力的第一半导体元件43A和向第二旋转电机1B供给电力的第二半导体元件43B。第一半导体元件43A隔着外壳44与第一旋转电机1A相对。第二半导体元件43B隔着外壳44与第二旋转电机1B相对。
外壳44具备:将基板41、电容器42、第一半导体元件43A及第二半导体元件43B收容的框体45;以及以将框体45的内部从上方覆盖的方式结合于框体45的遮蔽盖46。
<平面部180>
如图1所示,第一周面及第二周面中的与驱动装置40相对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平面部180。平面部180配置在与水平面实质上平行的面内。平面部180在电动机单元100中设置于拆卸了驱动装置40的状态的上部(参照图6)。
如图6所示,平面部180具有:在第一端部壁30A的上部(背面侧上部)设置的第一平面部181;在第二端部壁30B的上部(正面侧上部)设置的第二平面部182;在第一壳体5A的另一端部上部(与第一端部壁30A相反一侧的上部)设置的第三平面部183;在第二壳体5B的另一端部上部(与第二端部壁30B相反一侧的上部)设置的第四平面部184;以及跨第一壳体5A和第二壳体5B设置的第五平面部185。
第一平面部181与第二平面部182配置于相互实质上为同一面内。
第三平面部183配置在比第一平面部181高的面内。即,第三平面部183比第一平面部181更远离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心。
第三平面部183与第四平面部184配置于相互实质上为同一面内。
第五平面部185配置在比第一平面部181低的面内。即,第五平面部185比第一平面部181更接近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心。
<正交固定部190>
如图1所示,电动机单元100具备跨第一周面及第二周面地将驱动装置40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固定用的正交固定部190。正交固定部190将第一平面部181、第二平面部182、第三平面部183及第四平面部184(参照图6)和驱动装置40沿上下方向固定。正交固定部190将平面部180中的第五平面部185以外的部分和驱动装置40沿上下方向固定。
正交固定部190具备螺栓162的头部能够落座的座面部191和螺栓162的外螺纹部能够螺合的内螺纹部192(参照图6)。
如图2所示,在驱动装置40的外周部空出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座面部191。
如图6所示,内螺纹部192分别设置于第一平面部181、第二平面部182、第三平面部183及第四平面部184。内螺纹部192设置于平面部180中的第五平面部185以外的部分。内螺纹部192配置在与座面部191(参照图2)对应的位置。内螺纹部192在第一平面部181配置1个,在第二平面部182配置1个,在第三平面部183配置2个,在第四平面部184配置2个这合计6个。
<电动机单元100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电动机单元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第一旋转电机1A、第二旋转电机1B、单一的驱动装置40、面对合固定部170,并通过固定机构161将面对合固定部170固定的第一工序;以及在第一工序之后,跨第一周面和第二周面地固定驱动装置40的第二工序。
如图7所示,在第一工序中,将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同轴地配置,使第一轴向端面35A与第二轴向端面35B相互相对。然后,如图8所示,在第一轴向端面35A与第二轴向端面35B相互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固定机构161将面对合固定部170固定。例如,在第一凸缘171A及第二凸缘171B中的任一方设置的贯通孔内插通作为固定机构161的螺栓的外螺纹部,在第一凸缘171A及第二凸缘171B中的任另一方设置的内螺纹部螺合外螺纹部,从而将第一凸缘171A和第二凸缘171B紧固。
如图9所示,在第二工序中,使平面部180与驱动装置40相对。并且,在驱动装置40的座面部191与平面部180(第五平面部185以外的平面部181~184)相互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螺栓162将正交固定部190紧固(参照图1)。例如,在设置于座面部191的贯通孔内插通螺栓162的外螺纹部,在设置于平面部181~184的内螺纹部192螺合螺栓162的外螺纹部,从而将座面部191和平面部181~184紧固。
通过以上的工序,电动机单元100完成。
如以上说明所述,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具备第一旋转电机1A、第二旋转电机1B、单一的驱动装置40以及面对合固定部170,其中,第一旋转电机1A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2A、与第一定子2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3A、与第一转子3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4A、将第一定子2A及第一转子3A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5A;第二旋转电机1B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2B、与第二定子2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3B、与第二转子3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4B、将第二定子2B及第二转子3B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5B;单一的驱动装置40跨第一周面和第二周面而被一体固定;面对合固定部170在第一轴向端面35A与第二轴向端面35B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161固定。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备在第一轴向端面35A与第二轴向端面35B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161紧固的面对合固定部170,从而将固定机构161配置于面对合固定部170(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中央部)。即,固定机构161不向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端部的外侧突出。
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小型化。此外,通过具备跨第一周面和第二周面而被一体固定的单一的驱动装置40,驱动装置40不会向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端部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具备两个旋转电机1A、1B和单一的驱动装置40的电动机单元100中,能够实现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面对合固定部170沿轴向被固定,由此能够将第一壳体5A与第二壳体5B沿轴向连结。此外,第一周面及第二周面中的与驱动装置40相对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平面部180,由此能够将驱动装置40的至少一部分沿平面部180配置,因此能够将电动机单元100沿径向也进行小型化。此外,通过还具备跨第一周面和第二周面地将驱动装置40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固定用的正交固定部190,能够将第一周面及第二周面与驱动装置40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连结。因此,通过轴向上的固定和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固定,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面对合固定部170具备从第一轴向端面35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凸缘171A和从第二轴向端面35B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凸缘171B,在第一凸缘171A与第二凸缘171B相互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作为固定机构161的螺栓来紧固,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通过第一凸缘171A与第二凸缘171B的面对合和螺栓紧固,能够进行更可靠的连结,并实现组装性的提高。此时,面对合固定部170中的驱动装置40可以连结于1个第一凸缘171A和向与该第一凸缘171A相反的径向外侧突出的1个第二凸缘171B(参照图6)。即,面对合固定部170中的驱动装置40的固定位置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1A设置1个,相对于第二旋转电机1B设置1个。由此,与面对合固定部170中的驱动装置40的固定位置仅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中的任一者设置两个的结构、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分别各设置两个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驱动装置40固定的强度平衡的均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相互同轴地配置,由此能够将电动机单元100沿径向尽可能地小型化。此外,沿第一旋转电机1A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固定机构161,由此能够避免面对合固定部170的一部分极端增大的情况。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驱动装置40的固定状态下,驱动装置40将多个固定机构161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由此与在驱动装置40的固定状态下固定机构161全部向外突出的情况相比,容易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小型化。此时,通过扩宽由驱动装置40覆盖的多个固定机构161的周向的间隔,能够使驱动装置40接近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即,能够减小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与驱动装置40的半径方向的距离。由此,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通过固定机构161将面对合固定部170固定的第一工序和在第一工序之后跨第一周面和第二周面地将驱动装置40固定的第二工序,由此在组装顺序与结构的关系性上,能够提高电动机单元100的组装性并实现小型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固定机构161配置在比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的外周靠径向外侧的结构(参照图1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11所示,固定机构161的一部分配置在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的外周上或比外周靠径向内侧。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壳体5A及第二壳体5B的外周设置凹部173,作为使固定机构161其本身或使固定机构161的固定等用的工具、夹具进行避让的避让结构。由此,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1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相互同轴地配置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可以相互不同轴地配置。例如,第一轴4A与第二轴4B可以相互偏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凸缘171A及第二凸缘171B中的任一方设置的贯通孔内插通作为固定机构161的螺栓的外螺纹部,在第一凸缘171A及第二凸缘171B中的任另一方设置的内螺纹部螺合外螺纹部,由此将第一凸缘171A和第二凸缘171B紧固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第一凸缘171A及第二凸缘171B分别设置的贯通孔内插通作为固定机构161的螺栓的外螺纹部并使其突出,用螺母螺合外螺纹部,由此将第一凸缘171A和第二凸缘171B紧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座面部191设置的贯通孔内插通螺栓162的外螺纹部,在设置于平面部181~184的内螺纹部螺合螺栓162的外螺纹部,由此将座面部191和平面部181~184紧固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座面部191及平面部分别设置的贯通孔内插通螺栓162的外螺纹部并使其突出,用螺母螺合螺栓162的外螺纹部,由此将座面部191和平面部紧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面对合固定部170由作为固定机构161的螺栓紧固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面对合固定部170可以通过销等压入。即,面对合固定部170没有限定为螺栓紧固,可以通过压入或粘结等来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正交紧固部190通过螺栓162紧固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正交紧固部190可以通过销等压入。即,正交紧固部190没有限定为螺栓紧固,可以通过压入或粘结等来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动机单元100使轴4A、4B沿水平方向地配置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电动机单元100可以使轴4A、4B沿铅垂方向地配置。轴4A、4B的配置可以根据设计规格而变更为任意的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固定机构161沿周向以实质上相等间隔配置多个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固定机构161的周向的配置间隔不需要相同,可以为不等间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线圈为SC绕组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线圈可以是连续绕组等SC绕组以外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旋转电机是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行驶用电动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旋转电机可以是发电用电动机或其他用途的电动机、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的变更,也可以将上述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一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将所述第一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
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将所述第二定子及所述第二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
单一的驱动装置,其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而被一体固定;及
面对合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对合固定部沿轴向被固定,
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周面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周面中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对的部分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平面部,
所述电动机单元还具备正交固定部,该正交固定部用于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周面地将所述驱动装置沿着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对合固定部具备:
第一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及
第二凸缘,其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面对合固定部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作为所述固定机构的螺栓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相互同轴地配置,
沿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所述固定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固定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覆盖多个所述固定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6.一种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
第一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将所述第一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
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将所述第二定子及所述第二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
单一的驱动装置,其具有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的大小;及
面对合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固定,
所述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面对合固定部固定的第一工序;及
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周面地将所述驱动装置固定的第二工序。
CN202010161576.1A 2019-03-12 2020-03-10 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6977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5189 2019-03-12
JP2019045189A JP7280721B2 (ja) 2019-03-12 2019-03-12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779A true CN111697779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2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1576.1A Pending CN111697779A (zh) 2019-03-12 2020-03-10 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9735B2 (zh)
JP (1) JP7280721B2 (zh)
CN (1) CN11169777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8094A (en) * 1993-03-29 1996-06-18 Aisin Aw Co., Ltd. Drive system for electric cars
WO2013014832A1 (ja) * 2011-07-22 2013-01-31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ポンプ装置
CN103459895A (zh) * 2011-04-15 2013-12-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04506000A (zh) * 2015-01-05 2015-04-08 上海朗汉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电机
WO2017133476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机
CN107294463A (zh) * 2017-07-19 2017-10-24 沈阳工业大学 轴向电励磁复合转子周向错位磁阻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17457A (zh) * 2017-07-20 2017-11-03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耦合调速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7333C5 (de) * 1998-04-18 2007-04-26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aus Elektromotor und Elektronikmodul
JP2000116082A (ja) 1998-09-30 2000-04-21 Japan Servo Co Ltd 外周駆動形電動機
JP2013150472A (ja) * 2012-01-20 2013-08-01 Ntn Corp 車両用モータとインバータとの接続構造
JP6701568B2 (ja) * 2016-04-22 2020-05-27 株式会社サタケ 標準規格外の誘導電動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8094A (en) * 1993-03-29 1996-06-18 Aisin Aw Co., Ltd. Drive system for electric cars
CN103459895A (zh) * 2011-04-15 2013-12-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WO2013014832A1 (ja) * 2011-07-22 2013-01-31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ポンプ装置
CN104506000A (zh) * 2015-01-05 2015-04-08 上海朗汉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电机
WO2017133476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机
CN107294463A (zh) * 2017-07-19 2017-10-24 沈阳工业大学 轴向电励磁复合转子周向错位磁阻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17457A (zh) * 2017-07-20 2017-11-03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耦合调速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39735B2 (en) 2022-02-01
US20200295642A1 (en) 2020-09-17
JP7280721B2 (ja) 2023-05-24
JP2020150643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624B (zh) 驱动装置
US8013482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cooling structure
JP5808852B2 (ja) 回転電機
EP1935082B1 (en) Electric motor
CN212155140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JP2020188556A (ja) モータ
EP3849055A1 (en) Motor
CN212563632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JP3902219B1 (ja) 集中配電部品
CN111697779A (zh) 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CN212318287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1697768B (zh) 电动机单元
US20200106329A1 (en) Motor unit and electric pump device
JP2008199856A (ja) ステータコア、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JP5566357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7199628B2 (ja) 電動モータ
JP6523403B1 (ja) 回転電機
JP2021004604A (ja) 電動ポンプ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24072436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及び車両用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9048181A1 (en) Motor
CN114766076A (zh) 车轮内置电动装置
JP2020088899A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