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7410A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97410A CN111697410A CN202010606710.4A CN202010606710A CN111697410A CN 111697410 A CN111697410 A CN 111697410A CN 202010606710 A CN202010606710 A CN 202010606710A CN 111697410 A CN111697410 A CN 1116974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ar driver
- movable
- sliding
- block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应用于弯折加工接线柱,使得接线柱从第二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三成型状态,包括有工作台、集料机构、控制器以及顺序排列的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集料机构设置在第三移料机构的旁侧,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本设备可以自动二次弯折接线柱,同时完成自动卸料的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背景技术
接线柱为插座、插排内的重要元件,其用于插入电线的端部,然后通过螺栓拧紧电线,使得电线与接线柱充分接触,接线柱同时与插孔的铜片电连接,接线柱与纯铜结构,用于连通电线与铜片,起到固定电线、传输电力的作用。
接线柱的成型工艺复杂,目前缺乏能够高效率自动生产接线柱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本设备可以自动二次弯折接线柱,同时完成自动卸料的工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应用于弯折加工接线柱,使得接线柱从第二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三成型状态,包括有工作台、集料机构、控制器以及顺序排列的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集料机构设置在第三移料机构的旁侧,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优选的,第二移料机构还包括有第六直线驱动器、第七直线驱动器、第三支架、夹持机构,第六直线驱动器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水平设置,第七直线驱动器与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七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竖直设置,第三支架与第七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夹持机构的工作端竖直向下设置,夹持机构与第三支架固定连接;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位于行程起点时,夹持机构位于第三移料机构输入端的正上方;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位于行程终点时,夹持机构位于集料机构输入端的正上方。
优选的,集料机构包括有槽型滑轨和集料箱,槽型滑轨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槽型滑轨倾斜设置,集料箱位于槽型滑轨底端的正下方;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位于行程终点时,夹持机构位于槽型滑轨顶端的正上方。
优选的,第三移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滑台、第二滑块、第八直线驱动器,第二滑块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第二滑台水平设置并且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台滑动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与第二滑台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
优选的,第二弯折机构包括有第二定模、第三动模、第四动模、第五动模、第十直线驱动器、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第二定模、第十直线驱动器、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第十二直线驱动器均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定模具有水平朝向第二滑块延伸的芯部,第八直线驱动器位于行程的起点时,第二滑块位于芯部的正下方,芯部的内壁与第三成型状态的接线柱外壁吻合,第十直线驱动器和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的分别设置于芯部的两侧,第十二直线驱动器设置于芯部的正上方,第十直线驱动器、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均朝向芯部,第三动模与第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四动模与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五动模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三动模、第四动模、第五动模结构相同,第三动模包括有安装座、第三转轴、第三弯折模块,安装座与第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水平安装在安装座远离第十直线驱动器的一端,第三弯折模块包括有第三活动块和第四活动块,第三活动块与第四活动块固定连接并且为一体件,第三活动块和第四活动块组合成夹角为直角的L形状,第三活动块和第四活动块的连接部位与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弯折机构非工作状态下,第三弯折模块的直角端朝向第十直线驱动器设置。
优选的,第三弯折模块还包括有第二配重块,第二配重块设置于第三活动块远离第四活动块的一侧,第三活动块和第四活动块宽度相同,第三活动块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定位凸起,第三活动块与第二定位凸起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第三活动块和第二定位凸起为一体件,安装座上设置有止动面;第二弯折机构非工作状态下,以第三转轴的轴线和第十直线驱动器输出端的轴线共处的面为基准面,第三活动块和第四活动块分别位于基准面的两侧,第四活动块和第二配重块位于基准面的同一侧,第二定位凸起与止动面抵靠。
优选的,第二定模包括有第三滑块、第九直线驱动器,芯部包括有锥形滑轨、内撑件、活动件,第三滑块与第二滑台滑动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与第二滑台固定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滑块固定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三滑块的滑动方向,第三滑块与活动件固定连接,锥形滑轨与第二滑台固定连接,内撑件具有多个并且内撑件环绕锥形滑轨设置,活动件套装在内撑件的外侧,锥形滑轨与内撑件滑动连接,内撑件与活动件滑动连接,内撑件可沿着锥形滑轨的锥面滑动,内撑件可沿着活动件的径向线滑动。
优选的,锥形滑轨包括有连接轴、十字轴,连接轴与第二滑台固定连接,十字轴与连接轴同轴并且为一体件,十字轴的横截面为X字形状,十字轴远离连接轴一端的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的直径;内撑件具有四个,内撑件为立体矩形形状,内撑件靠近十字轴的一侧设置有与十字轴滑动配合的滑槽,内撑件靠近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扇环;活动件包括有同轴并且顺序连接的套圈、套筒、卡圈,套圈具有与扇环滑动连接的环状滑槽,套筒与连接轴滑动连接,卡圈为沿着套筒的端部边缘径向朝外延伸的环状凸缘,套圈和卡圈分别夹设于第二滑块的两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集料机构将接线柱从第二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三成型状态,并且实现了接线柱的自动卸料工序,具体步骤为:第八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二滑块移动至内撑件的正下方,第九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带动活动件沿着第二滑台向外滑动,活动件带动内撑件沿着锥形滑轨向外滑动,内撑件向外撑开从而将U形长条形状的接线柱卡紧在内撑件和第二滑块之间;第十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三动模再次向内弯折接线柱经过一次弯折的一端,然后第十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三动模复位;第十一直线驱动器驱动第四动模再次向内弯折接线柱经过一次弯折的另一端,然后第十一直线驱动器驱动第四动模复位;第十二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五动模再次弯折接线柱经过二次弯折的一端,然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五动模复位,此时接线柱被弯折成矩形筒状;第九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带动活动件沿着第二滑台向内滑动,活动件带动内撑件沿着锥形滑轨向内滑动,内撑件向内收缩从而与接线柱脱离,第八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二滑块带动接线柱移动至第二移料机构的工作端;第六直线驱动器、第七直线驱动器、夹持机构共同工作,将第二滑块上第三成型状态的接线柱取出后投入到槽型滑轨顶端的上方,接线柱顺着槽型滑轨滑入到集料箱内部。
附图说明
图1、2、3分别为本发明的接线柱第一、第二、第三成型状态的立体图;
图4和图5为接线柱半成品自动弯折生产线的两种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分料器和第一移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分料器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弯折机构立体图;
图9和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弯折机构除去第一模架和第三直线驱动器的两种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11和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弯折机构的部分结构的两种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移料机构、第三移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15和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弯折机构的两种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三动模和第十直线驱动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三移料机构、第二定模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的A-A截面处剖视图;
图20为图19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二定模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二定模主视图;
图23为图22的C-C截面处立体剖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的芯部立体分解图;
图中标号为:
1-接线柱;
2-上料机构;2a-振动盘;2b-导轨;2c-振动电机;2d-第一支架;2d1-滑轨;2e-引导模块;2e1-第一引导槽;2f-活动模块;2f1-引导面;2f2-引导柱;2f3-复位弹簧;2g-限位模块;2g1-第二引导槽;2g2-挡板;2g3-第一通孔;2h-传感器;
3-第一移料机构;3a-第一旋转驱动器;3b-第一直线驱动器;3c-第二直线驱动器;3d-夹持驱动器;3e-第一夹板;3f-第二夹板;
4-第一弯折机构;4a-第一模架;4b-第三直线驱动器;4c-第一卡合块;4c1-卡合凸起;4d-第二卡合块;4d1-卡合凹槽;4d2-夹持镶块;4d3-第二通孔;4e-弹性安装座;4e1-第一滑台;4e2-第一滑块;4e3-弹簧;4f-第二支架;4f1-第一转轴;4f2-第二转轴;4f3-第三引导槽;4f4-定位面;4f5-第一止动面;4g-第一弯折模块;4g1-第一活动块;4g2-第二活动块;4g3-第一配重块;4g4-第一定位凸起;4h-第二弯折模块;
5-第二移料机构;5a-第二旋转驱动器;5b-第四直线驱动器;5c-第五直线驱动器;5d-第六直线驱动器;5e-第七直线驱动器;5f-第三支架;5g-卸料顶针;5h-夹持机构;
6-第三移料机构;6a-第二滑台;6b-第二滑块;6b1-凹槽;6c-第八直线驱动器;
7-第二弯折机构;7a-第二定模;7a1-锥形滑轨;7a11-连接轴;7a12-十字轴;7a2-内撑件;7a21-滑槽;7a22-扇环;7a3-活动件;7a31-套圈;7a32-套筒;7a33-卡圈;7a4-第三滑块;7a5-第九直线驱动器;7b-第三动模;7b1-安装座;7b2-止动面;7b3-第三转轴;7b4-第三活动块;7b5-第四活动块;7b6-第二配重块;7b7-第二定位凸起;7c-第四动模;7d-第五动模;7e-第十直线驱动器;7e1-棱形柱;7e2-支架;7f-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g-第十二直线驱动器;
8-集料机构;8a-槽型滑轨;8b-集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自动弯折生产线,应用于弯折加工接线柱1,使得接线柱1从图1所示的第一成型状态依次弯折成图2、图3所示第二、第三成型状态,如图4、5所示,其包括有工作台、集料机构8、控制器以及顺序排列的上料机构2、第一移料机构3、第一弯折机构4、第二移料机构5、第三移料机构6、第二弯折机构7,集料机构8设置在第三移料机构6的旁侧,上料机构2、第一移料机构3、第一弯折机构4、第二移料机构5、第三移料机构6、第二弯折机构7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控制器用于向上料机构2、第一移料机构3、第一弯折机构4、第二移料机构5、第三移料机构6、第二弯折机构7发出工作信号,使其按照预设的程序顺序工作,从而将接线柱1从第一成型状态依次弯折成第二、第三成型状态,并且最终传输至集料机构8内部。
上料机构2用于将第一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源源不断地传输至第一移料机构3的工作端,第一移料机构3用于将接线柱1传输至第一弯折机构4的入料端,第一弯折机构4用于将接线柱1从第一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二成型状态,第二移料机构5用于将第一弯折机构4出料端的接线柱1移动至第三移料机构6的工作端,第三移料机构6用于将接线柱1传输至第二弯折机构7的工作端,第二弯折机构7用于将接线柱1从第二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三成型状态,然后第三移料机构6再将接线柱1传输回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第二移料机构5将接线柱1传输至集料机构8的入料端。
具体的,如图4、5所示,上料机构2包括有振动上料器和分料器,振动上料器包括有振动盘2a、导轨2b、振动电机2c,振动盘2a、振动电机2c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导轨2b水平设置,导轨2b与振动盘2a的输出端连通,导轨2b与振动电机2c的工作端固定连接,导轨2b的输出端与分料器的输入端连通。
振动盘2a用于储存大量的接线柱1,并且源源不断地将接线柱1排成一列传输至导轨2b的入料端,振动电机2c用于反复振动导轨2b,使得导轨2b上的接线柱1匀速朝向分料器的输入端移动。
具体的,如图6、7所示,分料器包括有第一支架2d、引导模块2e、活动模块2f、限位模块2g,第一支架2d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引导模块2e、活动模块2f、限位模块2g顺序排列并且位于第一支架2d的同一侧,引导模块2e上设置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的第一引导槽2e1,活动模块2f上设置有与第一引导槽2e1底面平齐的引导面2f1,限位模块2g上设置有与第一引导槽2e1结构相同的第二引导槽2g1,限位模块2g上还设置有封堵第二引导槽2g1一端的挡板2g2,上料机构2工作状态下,接线柱1的首端位于第二引导槽2g1内部并且与挡板2g2抵靠,接线柱1的中端抵靠在引导面2f1上,接线柱1的末端位于第一引导槽2e1内部,第一引导槽2e1、第二引导槽2g1均与接线柱1间隙配合,第一引导槽2e1与导轨2b的输出端连通。
第一引导槽2e1、引导面2f1、第二引导槽2g1组合成用于临时容纳接线柱1的定位槽,接线柱1可以自定位槽的一端水平出入,接线柱1也可以自定位槽的顶端竖直出入,接线柱1从导轨2b进入到第一引导槽2e1内部,然后接线柱1在第一引导槽2e1的引导下通过引导面2f1滑入到第二引导槽2g1内部,最终接线柱1抵靠在挡板2g2上停止移动。
具体的,如图6、7所示,分料器还包括有传感器2h,传感器2h位于限位模块2g的末端旁侧并且其工作端垂直于第二引导槽2g1,传感器2h与第一支架2d固定连接,传感器2h的工作端与第二引导槽2g1的底面平齐,限位模块2g上设置有用于避让传感器2h工作端的第一通孔2g3。
传感器2h为漫反射激光传感器,具体型号为TB12J-D15N1,其用于探测第二引导槽2g1的末端是否有接线柱1;当接线柱1未移动至第二引导槽2g1的末端时,传感器2h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通孔2g3穿过限位模块2g照射至远方;当接线柱1移动至第二引导槽2g1的末端并且与挡板2g2抵靠时,接线柱1遮挡住传感器2h的工作端并且反射传感器2h发出的光线,传感器2h接受到的光线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传感器2h向控制器发出的电信号产生变化,控制器检测到传感器2h发出的电信号变化后,立刻发出工作信号给第一移料机构3,第一移料机构3将定位槽内部的接线柱1移动至第一弯折机构4的入料端。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移料机构3包括有第一旋转驱动器3a、第一直线驱动器3b、第二直线驱动器3c、夹持驱动器3d、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第一旋转驱动器3a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一旋转驱动器3a的输出轴竖直设置,第一直线驱动器3b与第一旋转驱动器3a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直线驱动器3b的输出端竖直设置,第二直线驱动器3c与第一直线驱动器3b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直线驱动器3c的输出端水平设置,夹持驱动器3d与第二直线驱动器3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夹持驱动器3d具有两个竖直设置并且彼此相向移动的输出端,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上下平行设置,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分别与夹持驱动器3d的两个输出端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第一支架2d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引导槽2e1的滑轨2d1,活动模块2f与滑轨2d1滑动连接,活动模块2f远离第一移料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柱2f2,引导柱2f2与滑轨2d1平行,引导柱2f2与第一支架2d滑动连接,引导柱2f2上套装有复位弹簧2f3,复位弹簧2f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d、活动模块2f抵靠。
第一旋转驱动器3a为摇摆气缸,第一直线驱动器3b、第二直线驱动器3c均为双轴双杆气缸滑台,夹持驱动器3d为宽阔手指气缸,夹持驱动器3d用于驱动第一夹板3e和第二夹板3f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第一夹板3e和第二夹板3f用于夹持接线柱1,第一直线驱动器3b用于驱动第二直线驱动器3c竖直移动,第二直线驱动器3c用于驱动夹持驱动器3d水平移动,第一旋转驱动器3a用于驱动第一直线驱动器3b环绕竖直旋转轴往复转动;滑轨2d1和引导柱2f2用于引导活动模块2f滑动,复位弹簧2f3用于驱动活动模块2f复位。
第一移料机构3工作时,夹持驱动器3d驱动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相互远离,第一直线驱动器3b驱动第二夹板3f下降使其与活动模块2f位于同一高度,第二直线驱动器3c驱动第一夹板3e和第二夹板3f朝向活动模块2f移动,第二夹板3f推动活动模块2f使其克服复位弹簧2f3的回弹力朝向远离引导模块2e、限位模块2g的方向滑动,活动模块2f与引导模块2e、限位模块2g分离,接线柱1依然停留在原处,第一夹板3e和第二夹板3f分别位于接线柱1的上方和下方,夹持驱动器3d驱动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相互靠近从而夹紧接线柱1,第一直线驱动器3b驱动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带动接线柱1竖直向上移动使其脱离定位槽,随后第一旋转驱动器3a驱动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转动使其移动至第一弯折机构4的入料端。
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一弯折机构4包括有第一模架4a、第三直线驱动器4b、第一动模、第一定模,第一模架4a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三直线驱动器4b固定安装在第一模架4a的顶部,第一定模固定安装在第一模架4a的底部,第三直线驱动器4b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模架4a并且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动模固定安装在第三直线驱动器4b的输出端,第一动模具有竖直向下设置的凸出部,第一定模具有竖直向上设置的定位部和凹陷部。
第一模架4a为标准模架,第三直线驱动器4b为液压缸,第一移料机构3将接线柱1从上料机构2的输出端移动至定位部的输入端,接线柱1停留在定位部上,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第一动模竖直向下移动,使得凸出部推挤着接线柱1向下移动并最终契合到凹陷部的内部,接线柱1从第一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二成型状态,随后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第一动模复位,第二移料机构5将经过一次弯折后的接线柱1挪走。
具体的,如图11、12所示,定位部包括有第二支架4f,第二支架4f的底部安装有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彼此平行的第一转轴4f1、第二转轴4f2,第二支架4f的顶部设置有可供接线柱1保持水平姿态并且竖直出入的第三引导槽4f3;凹陷部包括有第一弯折模块4g、第二弯折模块4h,第一弯折模块4g与第一转轴4f1转动连接,第二弯折模块4h与第二转轴4f2转动连接;以第一转轴4f1和第二转轴4f2的对称面为基准面,第一弯折模块4g和第二弯折模块4h相对于基准面的结构对称;第一弯折模块4g包括有第一活动块4g1和第二活动块4g2,第一活动块4g1与第二活动块4g2固定连接并且为一体件,第一活动块4g1和第二活动块4g2组合成夹角为锐角的L形状,第一活动块4g1与第二活动块4g2的连接部位与第一转轴4f1转动连接,第二活动块4g2设置于靠近第二弯折模块4h的一侧;第一弯折机构4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弯折模块4g和第二弯折模块4h的锐角端朝下设置。
第一移料机构3将第一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以水平姿态竖直向下插入到第三引导槽4f3内部,接线柱1的底面抵靠在第一弯折模块4g和第二弯折模块4h的最高处,接线柱1保持水平姿态停留在第二支架4f内部,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凸出部竖直向下移动,凸出部抵靠在接线柱1的顶面并且将其向下推挤,接线柱1自其中部向内弯折。
接线柱1形变时接触到第二活动块4g2并且将其向下推挤,第二活动块4g2环绕第一转轴4f1向下旋转,第一活动块4g1环绕第一转轴4f1向上旋转,从而将接线柱1的一端向内弯折并且使其与接线柱1中端的夹角为锐角;通过与第一弯折模块4g相同的工作原理,第二弯折模块4h将接线柱1的另一端向内弯折并且使其与接线柱1中端的夹角为锐角,最终接线柱1从平直长条状态弯折成U形长条状态。
具体的,如图11、12所示,第一活动块4g1远离第二活动块4g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重块4g3,第一活动块4g1与第二活动块4g2宽度相同,第一活动块4g1的两侧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定位凸起4g4,第一定位凸起4g4的横截面与第一活动块4g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一活动块4g1与第一定位凸起4g4为一体件,第二支架4f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定位凸起4g4正下方的定位面4f4;以第一转轴4f1的轴线所处的竖直面为基准面,第一弯折机构4非工作状态下,第一活动块4g1和第二活动块4g2位于基准面的两侧,第一活动块4g1和第一配重块4g3位于基准面的同一侧,第一定位凸起4g4抵靠在定位面4f4上。
第一配重块4g3用于通过自身的重力驱使第一活动块4g1始终朝向远离第二弯折模块4h的方向移动,定位面4f4作为第一定位凸起4g4移动的终点,使得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弯折模块4g和第二弯折模块4h的锐角端始终朝下设置,并且在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凸出部复位之后,第一弯折模块4g和第二弯折模块4h能够自动复位。
具体的,如图11、12所示,第二支架4f具有水平设置于凹陷部两侧的第一止动面4f5;第一弯折机构4工作状态下,第二活动块4g2的顶端与第一止动面4f5平齐,第二活动块4g2宽度小于接线柱1的宽度。
第一止动面4f5的宽度加上第二活动块4g2的宽度等同于接线柱1的宽度,第一活动块4g1的宽度加上第一定位凸起4g4的宽度等同于接线柱1的宽度,第一弯折机构4工作状态下,第二活动块4g2与第一止动面4f5共同工作贴合于接线柱1的中端,第一活动块4g1和第一定位凸起4g4共同工作贴合于接线柱1的一端;第一止动面4f5作为凸起部移动的终点,确保第二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其中端为平板状态,同时使得第一转轴4f1和第二转轴4f2免于承受第三直线驱动器4b的冲击力,避免凸起部将第一转轴4f1和第二转轴4f2压坏。
具体的,如图9、10所示,第一动模包括有弹性安装座4e,弹性安装座4e具有可竖直向上回弹的工作端,凸出部包括有第一卡合块4c和第二卡合块4d,第一卡合块4c与第三直线驱动器4b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卡合块4d与弹性安装座4e的工作端固定连接,第二卡合块4d位于第一卡合块4c的正下方,第一卡合块4c和第二卡合块4d均为下底朝下设置的梯形形状,第一卡合块4c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卡合凸起4c1,第二卡合块4d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卡合凹槽4d1,卡合凸起4c1与卡合凹槽4d1形状吻合,第二卡合块4d上底与第一卡合块4c下底的形状和面积相同,弹性安装座4e固定安装在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
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第一卡合块4c向下移动,第一卡合块4c通过卡合凸起4c1和卡合凹槽4d1与第二卡合块4d卡合,第一卡合块4c和第二卡合块4d卡合后形成完整的凸出部,凸出部为梯形形状,凸出部克服弹性安装座4e的回弹力继续向下移动,凹陷部将接线柱1从第一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二成型状态并且使其卡在凸出部上。
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第一卡合块4c复位的同时,第二卡合块4d通过弹性安装座4e复位,第一卡合块4c和第二卡合块4d均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一卡合块4c与第二卡合块4d分离,接线柱1卡在第二卡合块4d上,此时第二卡合块4d即为用于临时固定接线柱1的机械手,由于弹性安装座4e固定安装在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第二移料机构5可以通过移动弹性安装座4e带动第二卡合块4d从而实现移动接线柱1的目的。
具体的,如图9所示,弹性安装座4e包括有第一滑台4e1、第一滑块4e2、弹簧4e3,第一滑台4e1与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4e2与第一滑台4e1滑动连接,第一滑块4e2的滑动方向竖直设置,弹簧4e3安装在第一滑台4e1上,弹簧4e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台4e1、第一滑块4e2抵靠。
第一滑块4e2即为弹性安装座4e的工作端,第一滑台4e1为安装有两根导柱的支架,第一滑块4e2滑动安装在导柱上,弹簧4e3套装在导柱上,弹簧4e3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和第一滑块4e2的底端抵靠,第二卡合块4d与第一滑块4e2固定连接,第一卡合块4c驱动第二卡合块4d竖直向下移动时,第二卡合块4d带动第一滑块4e2克服弹簧4e3的回弹力竖直向下移动。
具体的,如图12所示,第二卡合块4d底部的两侧设置有彼此平行的两个夹持镶块4d2,夹持镶块4d2为自第二卡合块4d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板形状,夹持镶块4d2之间的间距等于接线柱1的宽度。
凸出部与接线柱1接触时,接线柱1的两侧位于夹持镶块4d2之间,夹持镶块4d2用于约束接线柱1使其不能相对于第二卡合块4d滑动,使得接线柱1弯折的过程中与第三引导槽4f3脱离后不会滑动,避免产生不合格品。
具体的,如图9、10所示,第二移料机构5包括有第二旋转驱动器5a、第四直线驱动器5b、第五直线驱动器5c,第二旋转驱动器5a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旋转驱动器5a的输出轴竖直设置,第四直线驱动器5b与第二旋转驱动器5a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四直线驱动器5b的输出端竖直设置,第五直线驱动器5c与第四直线驱动器5b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五直线驱动器5c的输出端水平设置,弹性安装座4e与第五直线驱动器5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第二旋转驱动器5a为摇摆气缸,第四直线驱动器5b和第五直线驱动器5c均为双轴双杆气缸滑台,第四直线驱动器5b用于驱动第二卡合块4d竖直上下移动,第五直线驱动器5c用于驱动第二卡合块4d水平移动,第二旋转驱动器5a驱动第六直线驱动器5d环绕自身的转轴摇摆移动。
具体的,如图13所示,第二移料机构5还包括有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七直线驱动器5e、第三支架5f、卸料顶针5g,第六直线驱动器5d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水平设置,第七直线驱动器5e与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七直线驱动器5e的输出端竖直设置,第三支架5f与第七直线驱动器5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卸料顶针5g与第三支架5f固定连接,卸料顶针5g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状,第二卡合块4d上设置有竖直贯穿第二卡合块4d的第二通孔4d3,第二通孔4d3位于夹持镶块4d2之间,第二通孔4d3与卸料顶针5g间隙配合。
第六直线驱动器5d为磁耦合无杆气缸滑台,第七直线驱动器5e为双轴双杆气缸滑台,第三支架5f用于连接第七直线驱动器5e的输出端和卸料顶针5g,接线柱1弯折成第二成型状态后,第二旋转驱动器5a、第四直线驱动器5b、第五直线驱动器5c共同工作将接线柱1移动至第三移料机构6的输入端,随后第六直线驱动器5d驱动卸料顶针5g移动至第二卡合块4d的正上方,第七直线驱动器5e驱动卸料顶针5g竖直向下穿过第二通孔4d3将卡在第二卡合块4d上接线柱1顶出,接线柱1脱离第二卡合块4d进入到第三移料机构6的输入端,随后第七直线驱动器5e、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五直线驱动器5c、第四直线驱动器5b、第二旋转驱动器5a顺序复位。
具体的,第二移料机构5还包括有夹持机构5h,第三支架5f为水平设置的长杆形状,第三支架5f的中端与第七直线驱动器5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夹持机构5h的工作端竖直向下设置,卸料顶针5g和夹持机构5h分别安装于第三支架5f的两端;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位于行程起点时,夹持机构5h位于第三移料机构6输入端的正上方;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位于行程终点时,卸料顶针5g位于第三移料机构6输入端的正上方,夹持机构5h位于集料机构8输入端的正上方。
第三移料机构6用于将第二弯折状态的接线柱1移动至第二弯折机构7的工作端,然后将第三弯折状态的接线柱1移动到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夹持机构5h为安装有夹爪的手指气缸,夹爪用于夹持第三弯折状态的接线柱1;第二移料机构5工作时,首先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七直线驱动器5e、夹持机构5h共同工作,将第三移料机构6输入端的第三弯折状态的接线柱1移动至集料机构8的输入端,然后第二旋转驱动器5a、第四直线驱动器5b、第五直线驱动器5c、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七直线驱动器5e、卸料顶针5g共同工作,将第二卡合块4d上的第二弯折状态的接线柱1移动至第三移料机构6的输入端。
具体的,如图5所示,集料机构8包括有槽型滑轨8a和集料箱8b,槽型滑轨8a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槽型滑轨8a倾斜设置,集料箱8b位于槽型滑轨8a底端的正下方;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位于行程终点时,夹持机构5h位于槽型滑轨8a顶端的正上方。
第三移料机构6将接线柱1移动至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夹持机构5h用于夹持第三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然后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七直线驱动器5e驱动夹持机构5h移动至槽型滑轨8a顶端的正上方,夹持机构5h放下接线柱1,接线柱1顺着槽型滑轨8a滑动至集料箱8b内部。
具体的,如图14所示,第三移料机构6包括有第二滑台6a、第二滑块6b、第八直线驱动器6c,第二滑块6b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6b1,第二滑台6a水平设置并且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滑块6b与第二滑台6a滑动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6b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二滑块6b的滑动方向。
第二滑块6b通过凹槽6b1容纳并且定位第二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第八直线驱动器6c为气缸,第八直线驱动器6c用于驱动第二滑块6b移动至第二移料机构5或者第二弯折机构7的工作端。
具体的,如图15所示,第二弯折机构7包括有第二定模7a、第三动模7b、第四动模7c、第五动模7d、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第二定模7a、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均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定模7a具有水平朝向第二滑块6b延伸的芯部,第八直线驱动器6c位于行程的起点时,第二滑块6b位于芯部的正下方,芯部的内壁与第三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外壁吻合,第十直线驱动器7e和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的分别设置于芯部的两侧,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设置于芯部的正上方,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的输出端均朝向芯部,第三动模7b与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四动模7c与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五动模7d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结构相同,如图17所示,第十直线驱动器7e为安装有导向机构的液压缸,导向机构包括有棱形柱7e1以及具有棱形孔的支架7e2,液压缸与支架7e2固定连接,棱形柱7e1与棱形孔滑动连接,棱形柱7e1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动模7b与棱形柱7e1固定连接,液压缸用于驱动棱形柱7e1带动第三动模7b移动,棱形柱7e1和棱形孔用于阻止第三动模7b转动。
第三移料机构6将接线柱1移动至第二弯折机构7的工作端,处于第二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夹持在芯部与凹槽6b1之间,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分别驱动第三动模7b、第四动模7c、第五动模7d依次从三个方向靠近芯部,第十直线驱动器7e和第三动模7b将接线柱1的一端二次弯折后复位,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和第四动模7c将接线柱1的另一端二次弯折后复位,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和第五动模7d再次弯折接线柱1经过二次弯折的一端,使得接线柱1最终包裹着芯部成为矩形筒状。
具体的,如图17所示,第三动模7b、第四动模7c、第五动模7d结构相同,第三动模7b包括有安装座7b1、第三转轴7b3、第三弯折模块,安装座7b1与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7b3水平安装在安装座7b1远离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一端,第三弯折模块包括有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第三活动块7b4与第四活动块7b5固定连接并且为一体件,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组合成夹角为直角的L形状,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的连接部位与第三转轴7b3转动连接,第二弯折机构7非工作状态下,第三弯折模块的直角端朝向第十直线驱动器7e设置。
第十直线驱动器7e驱动第三动模7b朝向芯部移动,第四活动块7b5与接线柱1的一端抵靠后,第四活动块7b5环绕第三转轴7b3朝向靠近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方向转动,第三活动块7b4环绕第三转轴7b3朝向远离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方向转动,接线柱1位于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之间的部位贴合于芯部的表面向内弯折,进而使得接线柱1经过一次弯折的一端再次向内弯折出直角;通过与第三动模7b相同的工作原理,第四动模7c和第五动模7d最终将接线柱1从U形长条状态弯折成矩形筒状。
具体的,如图17所示,第三弯折模块还包括有第二配重块7b6,第二配重块7b6设置于第三活动块7b4远离第四活动块7b5的一侧,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宽度相同,第三活动块7b4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定位凸起7b7,第三活动块7b4与第二定位凸起7b7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第三活动块7b4和第二定位凸起7b7为一体件,安装座7b1上设置有止动面7b2;第二弯折机构7非工作状态下,以第三转轴7b3的轴线和第十直线驱动器7e输出端的轴线共处的面为基准面,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分别位于基准面的两侧,第四活动块7b5和第二配重块7b6位于基准面的同一侧,第二定位凸起7b7与止动面7b2抵靠。
第二配重块7b6通过自身的重力驱使第三活动块7b4始终朝向远离芯部的方向转动,止动面7b2作为第二定位凸起7b7行程的终点,用于约束第三活动块7b4朝向远离芯部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使得第二弯折机构7非工作状态下,第三弯折模块的直角端始终朝向第十直线驱动器7e设置,并且在第二弯折机构7工作结束后,第三弯折模块能够自动复位。
具体的,如图14、16、19、20、21所示,第二定模7a包括有第三滑块7a4、第九直线驱动器7a5,芯部包括有锥形滑轨7a1、内撑件7a2、活动件7a3,第三滑块7a4与第二滑台6a滑动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7a5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7a5的输出端与第三滑块7a4固定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7a5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三滑块7a4的滑动方向,第三滑块7a4与活动件7a3固定连接,锥形滑轨7a1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内撑件7a2具有多个并且内撑件7a2环绕锥形滑轨7a1设置,活动件7a3套装在内撑件7a2的外侧,锥形滑轨7a1与内撑件7a2滑动连接,内撑件7a2与活动件7a3滑动连接,内撑件7a2可沿着锥形滑轨7a1的锥面滑动,内撑件7a2可沿着活动件7a3的径向线滑动。
第九直线驱动器7a5为气缸,第九直线驱动器7a5驱动第三滑块7a4带动活动件7a3沿着平行于锥形滑轨7a1轴线的方向移动,内撑件7a2在活动件7a3的驱动下沿着锥形滑轨7a1的锥面滑动,使得内撑件7a2水平移动的同时向外撑开或者向内收缩;第二弯折机构7工作状态下,第九直线驱动器7a5驱动内撑件7a2向外撑开,使得内撑件7a2形成一个不完整但四角俱全的矩形块状的芯部;第二弯折机构7非工作状态下,第九直线驱动器7a5驱动内撑件7a2向内收缩,使得接线柱1与芯部脱离,便于第三移料机构6移动接线柱1。
具体的,如图23、24所示,锥形滑轨7a1包括有连接轴7a11、十字轴7a12,连接轴7a11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十字轴7a12与连接轴7a11同轴并且为一体件,十字轴7a12的横截面为X字形状,十字轴7a12远离连接轴7a11一端的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的直径;内撑件7a2具有四个,内撑件7a2为立体矩形形状,内撑件7a2靠近十字轴7a12的一侧设置有与十字轴7a12滑动配合的滑槽7a21,内撑件7a2靠近连接轴7a11的一端设置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扇环7a22;活动件7a3包括有同轴并且顺序连接的套圈7a31、套筒7a32、卡圈7a33,套圈7a31具有与扇环7a22滑动连接的环状滑槽,套筒7a32与连接轴7a11滑动连接,卡圈7a33为沿着套筒7a32的端部边缘径向朝外延伸的环状凸缘,套圈7a31和卡圈7a33分别夹设于第二滑块6b的两侧。
四个内撑件7a2组合成沿着纵向对称面断开的立体矩形形状,内撑件7a2通过滑槽7a21在十字轴7a12上滑动连接,十字轴7a12的外表面为锥面,活动件7a3通过套圈7a31和卡圈7a33与第二滑块6b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驱动第二滑块6b带动活动件7a3在连接轴7a11上滑动,活动件7a3通过套圈7a31带动扇环7a22沿着连接轴7a11的轴线移动,内撑件7a2沿着连接轴7a11滑动的同时扇环7a22径向朝外或者朝内滑动,从而使得内撑件7a2组合成的立体矩形的尺寸能够伴随着自身的移动增大或者缩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将若干第一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倒入振动盘2a内部,振动电机2c反复振动导轨2b,振动盘2a通过导轨2b将接线柱1传输至限位模块2g;
步骤二、传感器2h探测到接线柱1后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号给第一移料机构3,第一旋转驱动器3a、第一直线驱动器3b、第二直线驱动器3c共同工作通过第二夹板3f将活动模块2f水平推开,夹持驱动器3d通过第一夹板3e、第二夹板3f夹持接线柱1后将接线柱1竖直向上取出,活动模块2f在复位弹簧2f3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步骤三、第一旋转驱动器3a、第一直线驱动器3b、第二直线驱动器3c、夹持驱动器3d共同工作将接线柱1竖直向下放入到第三引导槽4f3内部,接线柱1的底面抵靠在第一弯折模块4g和第二弯折模块4h的顶端;
步骤四、第二移料机构5驱动弹性安装座4e朝向第二支架4f,使得第二卡合块4d位于第一卡合块4c的正下方;
步骤五、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第一卡合块4c竖直向下移动,第一卡合块4c与第二卡合块4d卡接后形成凸出部继续向下移动,凸出部克服弹性安装座4e的回弹力挤压在接线柱1的顶面,接线柱1向内弯折形变时与第一弯折模块4g、第二弯折模块4h接触,第一弯折模块4g、第二弯折模块4h在凸出部的作用下旋转,进而将接线柱1从平直长条弯折成U形长条;
步骤六、第三直线驱动器4b驱动第一卡合块4c复位,同时弹性安装座4e驱动第二卡合块4d复位,第一卡合块4c与第二卡合块4d抵达复位的终点时,第一卡合块4c和第二卡合块4d分离,接线柱1卡在第二卡合块4d上;
步骤七、第二旋转驱动器5a、第四直线驱动器5b、第五直线驱动器5c共同工作驱动第二卡合块4d带动接线柱1移动至第二滑块6b的上方,夹持镶块4d2与第二滑块6b的顶面贴合,接线柱1正好位于凹槽6b1的正上方,第六直线驱动器5d驱动卸料顶针5g移动至第二卡合块4d的正上方,第七直线驱动器5e驱动卸料顶针5g穿过第二通孔4d3将接线柱1从第二卡合块4d上顶出,接线柱1落在凹槽6b1内部,随后第七直线驱动器5e、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五直线驱动器5c、第四直线驱动器5b、第二旋转驱动器5a顺序复位;
步骤八、第八直线驱动器6c驱动第二滑块6b移动至内撑件7a2的正下方,第九直线驱动器7a5驱动第三滑块7a4带动活动件7a3沿着第二滑台6a向外滑动,活动件7a3带动内撑件7a2沿着锥形滑轨7a1向外滑动,内撑件7a2向外撑开从而将U形长条形状的接线柱1卡紧在内撑件7a2和第二滑块6b之间;
步骤九、第十直线驱动器7e驱动第三动模7b再次向内弯折接线柱1经过一次弯折的一端,然后第十直线驱动器7e驱动第三动模7b复位;
步骤十、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驱动第四动模7c再次向内弯折接线柱1经过一次弯折的另一端,然后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驱动第四动模7c复位;
步骤十一、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驱动第五动模7d再次弯折接线柱1经过二次弯折的一端,然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驱动第五动模7d复位,此时接线柱1被弯折成矩形筒状;
步骤十二、第九直线驱动器7a5驱动第三滑块7a4带动活动件7a3沿着第二滑台6a向内滑动,活动件7a3带动内撑件7a2沿着锥形滑轨7a1向内滑动,内撑件7a2向内收缩从而与接线柱1脱离,第八直线驱动器6c驱动第二滑块6b带动接线柱1移动至第二移料机构5的工作端;
步骤十三、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七直线驱动器5e、夹持机构5h共同工作,将第二滑块6b上第三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取出后投入到槽型滑轨8a顶端的上方,接线柱1顺着槽型滑轨8a滑入到集料箱8b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应用于弯折加工接线柱(1),使得接线柱(1)从第二成型状态弯折成第三成型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工作台、集料机构(8)、控制器以及顺序排列的第二移料机构(5)、第三移料机构(6)、第二弯折机构(7),集料机构(8)设置在第三移料机构(6)的旁侧,第二移料机构(5)、第三移料机构(6)、第二弯折机构(7)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移料机构(5)还包括有第六直线驱动器(5d)、第七直线驱动器(5e)、第三支架(5f)、夹持机构(5h),第六直线驱动器(5d)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水平设置,第七直线驱动器(5e)与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七直线驱动器(5e)的输出端竖直设置,第三支架(5f)与第七直线驱动器(5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夹持机构(5h)的工作端竖直向下设置,夹持机构(5h)与第三支架(5f)固定连接;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位于行程起点时,夹持机构(5h)位于第三移料机构(6)输入端的正上方;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位于行程终点时,夹持机构(5h)位于集料机构(8)输入端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集料机构(8)包括有槽型滑轨(8a)和集料箱(8b),槽型滑轨(8a)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槽型滑轨(8a)倾斜设置,集料箱(8b)位于槽型滑轨(8a)底端的正下方;第六直线驱动器(5d)的输出端位于行程终点时,夹持机构(5h)位于槽型滑轨(8a)顶端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移料机构(6)包括有第二滑台(6a)、第二滑块(6b)、第八直线驱动器(6c),第二滑块(6b)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6b1),第二滑台(6a)水平设置并且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滑块(6b)与第二滑台(6a)滑动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6b)固定连接,第八直线驱动器(6c)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二滑块(6b)的滑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弯折机构(7)包括有第二定模(7a)、第三动模(7b)、第四动模(7c)、第五动模(7d)、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第二定模(7a)、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均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定模(7a)具有水平朝向第二滑块(6b)延伸的芯部,第八直线驱动器(6c)位于行程的起点时,第二滑块(6b)位于芯部的正下方,芯部的内壁与第三成型状态的接线柱(1)外壁吻合,第十直线驱动器(7e)和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的分别设置于芯部的两侧,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设置于芯部的正上方,第十直线驱动器(7e)、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的输出端均朝向芯部,第三动模(7b)与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四动模(7c)与第十一直线驱动器(7f)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五动模(7d)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7g)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动模(7b)、第四动模(7c)、第五动模(7d)结构相同,第三动模(7b)包括有安装座(7b1)、第三转轴(7b3)、第三弯折模块,安装座(7b1)与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7b3)水平安装在安装座(7b1)远离第十直线驱动器(7e)的一端,第三弯折模块包括有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第三活动块(7b4)与第四活动块(7b5)固定连接并且为一体件,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组合成夹角为直角的L形状,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的连接部位与第三转轴(7b3)转动连接,第二弯折机构(7)非工作状态下,第三弯折模块的直角端朝向第十直线驱动器(7e)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弯折模块还包括有第二配重块(7b6),第二配重块(7b6)设置于第三活动块(7b4)远离第四活动块(7b5)的一侧,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宽度相同,第三活动块(7b4)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定位凸起(7b7),第三活动块(7b4)与第二定位凸起(7b7)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第三活动块(7b4)和第二定位凸起(7b7)为一体件,安装座(7b1)上设置有止动面(7b2);第二弯折机构(7)非工作状态下,以第三转轴(7b3)的轴线和第十直线驱动器(7e)输出端的轴线共处的面为基准面,第三活动块(7b4)和第四活动块(7b5)分别位于基准面的两侧,第四活动块(7b5)和第二配重块(7b6)位于基准面的同一侧,第二定位凸起(7b7)与止动面(7b2)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定模(7a)包括有第三滑块(7a4)、第九直线驱动器(7a5),芯部包括有锥形滑轨(7a1)、内撑件(7a2)、活动件(7a3),第三滑块(7a4)与第二滑台(6a)滑动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7a5)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7a5)的输出端与第三滑块(7a4)固定连接,第九直线驱动器(7a5)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三滑块(7a4)的滑动方向,第三滑块(7a4)与活动件(7a3)固定连接,锥形滑轨(7a1)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内撑件(7a2)具有多个并且内撑件(7a2)环绕锥形滑轨(7a1)设置,活动件(7a3)套装在内撑件(7a2)的外侧,锥形滑轨(7a1)与内撑件(7a2)滑动连接,内撑件(7a2)与活动件(7a3)滑动连接,内撑件(7a2)可沿着锥形滑轨(7a1)的锥面滑动,内撑件(7a2)可沿着活动件(7a3)的径向线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锥形滑轨(7a1)包括有连接轴(7a11)、十字轴(7a12),连接轴(7a11)与第二滑台(6a)固定连接,十字轴(7a12)与连接轴(7a11)同轴并且为一体件,十字轴(7a12)的横截面为X字形状,十字轴(7a12)远离连接轴(7a11)一端的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的直径;内撑件(7a2)具有四个,内撑件(7a2)为立体矩形形状,内撑件(7a2)靠近十字轴(7a12)的一侧设置有与十字轴(7a12)滑动配合的滑槽(7a21),内撑件(7a2)靠近连接轴(7a11)的一端设置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扇环(7a22);活动件(7a3)包括有同轴并且顺序连接的套圈(7a31)、套筒(7a32)、卡圈(7a33),套圈(7a31)具有与扇环(7a22)滑动连接的环状滑槽,套筒(7a32)与连接轴(7a11)滑动连接,卡圈(7a33)为沿着套筒(7a32)的端部边缘径向朝外延伸的环状凸缘,套圈(7a31)和卡圈(7a33)分别夹设于第二滑块(6b)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6710.4A CN111697410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6710.4A CN111697410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97410A true CN111697410A (zh) | 2020-09-22 |
Family
ID=7248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06710.4A Withdrawn CN111697410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9741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81624A (zh) * | 2023-07-13 | 2023-08-11 | 中北大学 | 一种航空插头对接专用机械手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7175A (zh) * | 2008-04-23 | 2008-09-03 | 金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精密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
CN109065387A (zh) * | 2018-07-04 | 2018-12-21 | 嘉兴凯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开关端子装配弯折装置 |
CN109560443A (zh) * | 2018-11-24 | 2019-04-02 | 乐清市嘉得电子有限公司 | 全自动端子插针系统 |
CN110380309A (zh) * | 2019-07-08 | 2019-10-25 |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线多线并打机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10606710.4A patent/CN11169741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7175A (zh) * | 2008-04-23 | 2008-09-03 | 金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精密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
CN109065387A (zh) * | 2018-07-04 | 2018-12-21 | 嘉兴凯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开关端子装配弯折装置 |
CN109560443A (zh) * | 2018-11-24 | 2019-04-02 | 乐清市嘉得电子有限公司 | 全自动端子插针系统 |
CN110380309A (zh) * | 2019-07-08 | 2019-10-25 |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线多线并打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81624A (zh) * | 2023-07-13 | 2023-08-11 | 中北大学 | 一种航空插头对接专用机械手 |
CN116581624B (zh) * | 2023-07-13 | 2023-09-22 | 中北大学 | 一种航空插头对接专用机械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60027B (zh) | 一种容错率高的l型金属片自动焊接装置 | |
CN111697410A (zh)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二次弯折自动卸料设备 | |
CN111702041A (zh)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自动上料一次弯折设备 | |
CN111697409A (zh) | 一种接线柱半成品一次弯折自动移料设备 | |
CN105479144A (zh) | 双工位自动压装机构 | |
CN111761773B (zh) | 一种隧道支护防水板的生产设备 | |
CN213830465U (zh) | 一种压片机 | |
CN102179844A (zh) | 一种自动螺钉压入设备 | |
CN217512780U (zh) | 一种自动连续钢筋加工机 | |
CN211192827U (zh) | 钥匙挂坠组装机 | |
CN210735787U (zh) | 片材加工设备 | |
CN211219577U (zh) | 一种文具夹自动组装设备 | |
CN109516283B (zh) | 异型多规格卷烟产品商标拾取、输送、喷胶、压钢印装置 | |
CN209939142U (zh) | 药剂瓶计数装置 | |
CN213036831U (zh) | 台式螺母计数装置 | |
CN110549097A (zh) | 应用于压装注射器保护帽的自动压装设备 | |
CN115318931A (zh) | 一种工业自动控制冲压成型设备 | |
CN213943758U (zh) | 一种射频连接器加工用接头点胶装置 | |
JP2548248Y2 (ja) | 試験管立て供給装置 | |
CN216120212U (zh) | 二极管套圈机 | |
CN209256267U (zh) | 一种搁板销销钉批量压入装置 | |
CN219055461U (zh) | 一种用于蚊香制备的定型装置 | |
CN218800318U (zh) | 一种凸轮轴信号盘装配设备 | |
CN215969771U (zh) | 一种集成化螺母自动装料设备 | |
CN216990801U (zh) | 一种装壳机构及装壳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