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2564A -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2564A
CN111692564A CN202010174377.4A CN202010174377A CN111692564A CN 111692564 A CN111692564 A CN 111692564A CN 202010174377 A CN202010174377 A CN 202010174377A CN 111692564 A CN111692564 A CN 111692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ght
heat sink
lamp unit
moun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43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2564B (zh
Inventor
安田雄治
户高信一
清水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2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2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2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该灯具单元具备相对于不同的照射区域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光学系统,并且能够消减零件数量,光轴调整容易,且能够提高散热性。灯具单元具备:在第一搭载面搭载有第一发光元件(82)的第一基板(81)、在第二搭载面搭载有第二发光元件(72)且与第一搭载面对置配置有第二搭载面的第二基板(71)、与第一基板(81)的背面侧接触地设置的第一散热部(45)、与第二基板(71)的背面侧接触地设置的第二散热部(52)、具有反射来自第一发光元件(82)的光的第一反射面(64)和反射来自第二发光元件(72)的光的第二反射面(62)且配置于第一搭载面和第二搭载面之间的反射部件。

Description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车辆用灯具的光源被实用化。另外,还提出有将多个LED配置成阵列状,并使用反射镜和投影透镜控制配光图案的形式。
另外,近年来,作为朝向比水平线靠上侧的远光,提出有对沿左右方向分割的多个照射区域照射光的配光可变远光(ADB:Adaptive Driving Beam)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使用这种ADB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中,通过检测先行车或对向车等前行车,并以将与之位置对应的区域个别地设为非照射的方式控制LED阵列,而不给前行车的驾驶员带来眩光。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中,构成有将近光用的LED阵列和ADB用的LED阵列搭载于共用的散热器上并具备对从近光用的LED阵列和ADB用的LED阵列分别照射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和投影透镜的灯具单元。如上所述,在ADB技术中,将LED排列成对多个照射区域照射光,因此在对照射区域进行细分化的情况下,所搭载的LED的个数增加,发热量增加。另外,即使是不使用ADB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当增加光量时,发热量也有增加的倾向。
通常,已知LED的发光根据温度而发光效率或射出光的波长受到影响,为了在适当的温度范围使LED发光,需要提高灯具单元的散热性。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散热性,需要使散热片大型化,因此难以同时实现灯具单元的小型化和散热性的提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在近光用的LED阵列和ADB用的LED阵列中单独使用反射镜,存在不仅零件数量变多,而且各自的光学系统的光轴调整变得复杂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8-018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该灯具单元具备对不同的照射区域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光学系统,能够消减零件数量,光轴调整容易,且能够提高散热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灯具单元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其第一搭载面搭载有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基板,其第二搭载面搭载有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搭载面对置地配置有所述第二搭载面;第一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侧接触地设置;第二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面侧接触地设置;反射部件,其具有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光的第一反射面和反射来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的第二反射面,配置于所述第一搭载面和所述第二搭载面之间。
在这种本发明的灯具单元中,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配置反射部件,在第一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散热部,在第二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散热部,由此,具备相对于不同的照射区域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光学系统,并且能够消减零件数量,光轴调整容易,且能够提高散热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以光照射方向上的后方离开的方式倾斜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有向比所述第一基板靠光的照射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有向比所述第二基板靠光的照射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前方设置有将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向前方照射的透镜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间隔朝向所述透镜部侧扩大。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第二散热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是散热片的一部分,在两者间连通空间而构成气流的流路。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具有搭载所述第一基板的下侧基板抵接部,所述第二散热部具有搭载所述第二基板的上侧基板抵接部,所述下侧基板抵接部和所述上侧基板抵接部分别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且间隔在前方狭窄。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单元。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该灯具单元具备相对于不同的照射区域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光学系统,并且能够消减零件数量,光轴调整容易,且能够提高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灯具单元100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延长部1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b)是表示投影透镜2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c)是表示透镜保持架3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下侧散热部40的结构的图,图3(a)是示意性立体图,图3(b)是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上侧散热部50的结构的图,图4(a)是示意性立体图,图4(b)是俯视图。
图5(a)是示意性表示反射部件60的结构的图,图5(a)是俯视立体图,图5(b)是仰视立体图。
图6(a)是示意性表示下侧基板70的结构的上视图,图6(b)是示意性表示上侧基板80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灯具单元100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灯具单元100的截面的图,图8(a)表示图7中的A-A位置处的截面,图8(b)表示图7中的B-B位置处的截面。
图9是示意性表示灯具单元100的搭载的图,图9(a)表示来自发光元件72、82的光照射,图9(b)表示空气的对流。
附图标记说明
100…灯具单元
10…延长部
20…投影透镜
30…透镜保持架
40…下侧散热部
50…上侧散热部
60…反射部件
70…下侧基板
80…上侧基板
11…主体部
12…开口部
13…安装部
21…凸缘部
22…透镜部
23...定位部
31…保持部
32…开口部
33…定位部
41…光学部件保持部
42…开口部
43…光学部件固定部
44…下侧基板抵接部
45…下侧散热片
45a…下侧延伸部
46…下侧流路部
47…反射部件固定部
48…上侧散热部固定部
51…上侧基板抵接部
52…上侧散热片
52a…上侧延伸部
53…上侧流路部
54…定位部
55…固定部
61…上侧基板搭载部
62…上侧反射面
63…下侧基板搭载部
64…下侧反射面
65…固定部
66…定位销
71...元件搭载面
72…发光元件
73…定位孔
81…元件搭载面
82…发光元件
83…定位孔
90…光路空间
C1、C2…对流
L1、L2…反射光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部件、处理标注相同的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100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附图的上下方向设为灯具单元100的上下方向,将灯具单元100照射光的方向设为前方,将与前后方向平行的面内方向设为水平方向。
如图1所示,灯具单元100具备延长部10、投影透镜20、透镜保持架30、下侧散热部40、上侧散热部50、反射部件60、下侧基板70以及上侧基板80。使用图2~图6详细说明构成灯具单元100的各部。
延长部10是防止从灯具单元100内部向前方漏出光,并且用于从车辆用灯具的外部隐藏灯具单元100的各部分的部件。另外,延长部10固定于透镜保持架30,将投影透镜20夹持延长部10与透镜保持架30之间。
投影透镜20是用于从灯具单元100向前方以所希望的配光图案照射光的光学部件。投影透镜20被定位于透镜保持架30的整个面,由延长部10和透镜保持架30夹持。构成投影透镜20的材料没有限定,但优选使用例如透光性良好且轻量的亚克力。
透镜保持架30是以使其光轴成为规定的位置的方式保持投影透镜20的部件。通过将投影透镜20定位于透镜保持架30,并固定延长部10,而在延长部10与透镜保持架30之间夹持投影透镜20。另外,通过透镜保持架30定位于下侧散热部40的前方并固定,由此使下侧散热部40和投影透镜20对位。构成透镜保持架30的材料没有限定,但优选使用例如轻量且机械强度优异的聚碳酸酯。
下侧散热部40是被配置为其上部与下侧基板70的背面侧接触,用于将由搭载于下侧基板70的发光元件产生的热散热的部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散热部。另外,反射部件60、上侧基板80和上侧散热部50也被定位搭载于下侧散热部40。另外,透镜保持架30被定位固定于下侧散热部40的前方。下侧散热部40优选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铝压铸。
上侧散热部50是被配置为其下部与上侧基板80的背面侧接触,用于将由搭载于上侧基板80的发光元件产生的热散热的部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散热部。另外,上侧散热部50固定于下侧散热部40,在与下侧散热部40之间保持下侧基板70、反射部件60和上侧基板80。上侧散热部50优选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铝压铸。
反射部件60是配置于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之间,将来自搭载于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的发光元件的光向投影透镜20侧反射的光学部件。另外,下侧散热部40和上侧散热部50隔着反射部件60相对于反射部件60定位固定。构成反射部件60的材料没有限定,但优选使用轻量且机械强度优异的聚碳酸酯。
下侧基板70是在表面侧搭载发光元件,背面侧与下侧散热部40接触地配置的电路基板,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基板。上侧基板80是在表面侧搭载发光元件,背面侧与上侧散热部50接触地配置的电路基板,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基板。在下侧基板70及上侧基板80上设置有未图示的配线图案、电路部、连接器部,从电连接的灯具单元100的外部向电路部和发光元件供给电力和信号。构成下侧基板70及上侧基板80的材料没有限定,可以使用在金属基板上形成有绝缘层的材料、陶瓷基板、树脂基板等,优选使用轻量且热传导性优异的铝基板。
另外,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分别相对于反射部件60定位固定,反射部件60、下侧散热部40、透镜保持架30及投影透镜20被相互定位固定。因此,搭载于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的发光元件被配置于相对于反射部件60和投影透镜20进行了光轴调整的位置。
图2(a)是表示延长部1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b)是表示投影透镜2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c)是表示透镜保持架3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2(a)所示,延长部10具备主体部11、开口部12和安装部13。主体部11是从透镜保持架30的前表面覆盖至下侧散热部40和上侧散热部50的侧面的盖,在其局部形成有开口部12和安装部13。开口部12是设于主体部11中与投影透镜20对应的位置的开口。安装部13是设于主体部11的后表面侧,用于相对于透镜保持架30进行定位和固定的部分。
如图2(b)所示,投影透镜20具备凸缘部21、透镜部22和定位部23。凸缘部21是沿着透镜部22的外周一体形成的平板状的部分。透镜部22是具有从凸缘部21向前方突出地形成的曲面形状的部分,是决定向前方照射的光的取向分布的光学要素。定位部23是设置于凸缘部21的贯通孔,用于与透镜保持架30定位。
如图2(c)所示,透镜保持架30具备保持部31、开口部32和定位部33。保持部31是保持投影透镜20和延长部10,并且固定于下侧散热部40的部分。开口部32是形成于与投影透镜20的后表面对应的位置的开口,其周缘为与凸缘部21对应的形状。定位部33是设置于保持部31的贯通孔,用于与下侧散热部40定位及固定。
图3是示意性表示下侧散热部40的结构的图,图3(a)是示意性立体图,图3(b)是俯视图。如图3(a)(b)所示,下侧散热部40具有光学部件保持部41、开口部42、光学部件固定部43、下侧基板抵接部44、下侧散热片45、下侧流路部46、反射部件固定部47和上侧散热部固定部48。
光学部件保持部41是立设于下侧散热部40前方的板状的部分,是在其前侧进行透镜保持架30的固定的部分。另外,在光学部件保持部41,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部42,在前表面形成有光学部件固定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光学部件保持部41与下侧散热部40形成为一体的例子,但也可以与上侧散热部50一体地形成光学部件保持部41。
开口部42是设置于光学部件保持部41的开口,构成光从光学部件保持部41的后方经由透镜保持架30的开口部32直到透镜部22的光路空间。开口部42的下端形成至比下侧散热片45的前端低的位置,下侧散热片45的前端上部部分地从开口部42露出。
光学部件固定部43形成于与定位部33对应的位置,是使用螺丝等固定部件来紧固透镜保持架30的部分。图3中示出在开口部42的上下设有三处作为光学部件固定部43的形成位置的例子,但位置和数量没有限定。
下侧基板抵接部44是设置于下侧散热部40的后方的部分,是上表面与下侧基板70的背面侧抵接的平面区域。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下侧基板70背面之间经由虽省略图示但涂布散热油脂等的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热介质)而接触。下侧基板抵接部44的上表面是高度从前方朝向后方减少的倾斜面,在下表面上朝向下方立设有多个下侧散热片45。另外,在下侧基板抵接部44形成有反射部件固定部47。
下侧散热片45是立设于下侧基板抵接部44的下表面侧的多个板状部分。下侧散热片45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在各板之间构成有空气流动的空间即下侧流路部46。另外,下侧散热片45向比下侧基板抵接部44靠前方延伸形成,其前端接近光学部件保持部41的后表面地配置。下侧散热片45中的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光学部件保持部41之间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延伸部。
下侧流路部46是设置于多个下侧散热片45之间的空间。由于空气在下侧流路部46内流动,所以在下侧基板抵接部44的下表面侧构成前后方向的流路,在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光学部件保持部41之间构成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流路。
反射部件固定部47是插入固定下侧基板70的螺丝等的孔。上侧散热部固定部48具备设置于开口部42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台座和形成于台座上的孔,是固定上侧散热部50的部分。
图4是示意性表示上侧散热部50的结构的图,图4(a)是示意性立体图,图4(b)是俯视图。如图4(a)(b)所示,上侧散热部50具有上侧基板抵接部51、上侧散热片52、上侧流路部53、定位部54和固定部55。
上侧基板抵接部51是设置于上侧散热部50的后方的部分,是下表面与上侧基板80的背面侧抵接的平面区域。上侧基板抵接部51和上侧基板80的背面之间经由省略图示但涂布散热油脂等的TIM接触。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下表面是高度从前方朝向后方增加的倾斜面,在上表面上,朝向上方立设有多个上侧散热片52。另外,在上侧基板抵接部51形成有固定部55。
上侧散热片52是立设于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上表面侧的多个板状部分。上侧散热片52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各板之间构成有供空气流动的空间即上侧流路部53。另外,上侧散热片52形成为向比上侧基板抵接部51靠前方延伸,其前端接近光学部件保持部41的后表面。上侧散热片52中的上侧基板抵接部51和光学部件保持部41之间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延伸部。
上侧流路部53是设置于多个上侧散热片52之间的空间。由于空气在上侧流路部53内流动,所以在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上表面侧构成前后方向的流路,在上侧基板抵接部51和光学部件保持部41之间构成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流路。
定位部54是形成于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下表面的突起,是插入设置于反射部件60的定位孔内,进行反射部件60的定位的部分。固定部55是设置于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贯通孔,是插入螺丝等固定部件来固定反射部件60和下侧散热部40的部分。
图5是示意性表示反射部件60的结构的图,图5(a)是俯视立体图,图5B是仰视立体图。如图5(a)(b)所示,反射部件60具备上侧基板搭载部61、上侧反射面62、下侧基板搭载部63、下侧反射面64、固定部65和定位销66、67。在反射部件60由聚碳酸酯等树脂成型的情况下,在上侧反射面62和下侧反射面64的表面通过蒸镀银等形成反射膜。在此,下侧反射面6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面,上侧反射面6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反射面。
上侧基板搭载部61是构成反射部件60的上表面并搭载上侧基板80的面,形成为后方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中心面离开的倾斜面。上侧反射面62是形成于上侧基板搭载部61的前方端部的曲面,如后述,将来自搭载于上侧基板80的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反射。上侧反射面62形成各发光元件配置于焦点附近的旋转椭圆形状。
下侧基板搭载部63是构成反射部件60的下表面并搭载下侧基板70的面,形成为后方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中心面离开的倾斜面。下侧反射面64是形成于下侧基板搭载部63的前方端部的曲面,如后述,将来自搭载于下侧基板70的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反射。下侧反射面64形成各发光元件配置于焦点附近的旋转椭圆形状。
固定部65是与设置于上侧散热部50上的螺丝孔(省略图示)和上侧散热部固定部48的位置对应地形成的贯通孔。定位销66、67分别是在与形成于上侧基板80和下侧基板70的定位孔73、83对应的位置处所形成的突起。
图6(a)是示意性表示下侧基板7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b)是示意性表示上侧基板80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6(a)所示,下侧基板70具有元件搭载面71、多个发光元件72和定位孔73。如图6(b)所示,上侧基板80具有元件搭载面81、多个发光元件82和定位孔83。在图6中省略了图示,但在元件搭载面71、81上形成有配线图案,并且搭载有各种电子零件。
如图1所示,元件搭载面71是下侧基板70的上表面,构成搭载发光元件72的表面,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搭载面。发光元件72是搭载于元件搭载面71的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发光元件。定位孔73是形成于元件搭载面71的预定位置的贯通孔。
元件搭载面81如图1所示是上侧基板80的下表面,构成搭载发光元件82的表面,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搭载面。发光元件82是搭载于元件搭载面81的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发光元件。定位孔83是形成于元件搭载面81的规定位置的贯通孔。
图7是表示组装状态下的灯具单元100的俯视图。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100通过在开口部32前配置凸缘部21,且将设置于开口部32附近的突起插入到定位部23,而将投影透镜20定位于透镜保持架30。另外,通过将透镜部22插入开口部12,将安装部13与保持部31的突起部分卡合,凸缘部21由主体部11和保持部31夹持。另外,透镜保持架30通过使定位部33和光学部件固定部43对位并用螺丝等紧固,而相对于下侧散热部40定位及固定。
另外,上侧基板80和下侧基板70分别在定位孔83、73中插入定位销66、67而相对于反射部件60定位,并通过螺丝等固定部件固定。因此,在反射部件60上,元件搭载面71与下侧基板搭载部63对置,元件搭载面81与上侧基板搭载部61对置。
另外,下侧基板70的背面侧与下侧基板抵接部44接触地配置,上侧基板抵接部51与上侧基板80的背面侧接触配置。因此,在下侧散热部40上依次配置有下侧基板70、反射部件60、上侧基板80及上侧散热部50。在此,上侧散热部固定部48和固定部65与设置于上侧散热部50的螺丝孔(未图示)对位,并用螺丝等进行紧固。另外,螺丝被插入反射部件固定部47和固定部55,分别与搭载于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的螺丝孔对位并紧固。
如上所述,在灯具单元100中,将延长部10、投影透镜20、透镜保持架30、下侧散热部40、上侧散热部50、反射部件60、下侧基板70及上侧基板80各部件定位固定。反射部件60因为一体形成有上侧反射面62和下侧反射面64,所以能够一并进行搭载于上侧基板80的发光元件82和搭载于下侧基板70的发光元件72的光轴对准。由此,在削减灯具单元100的零件数量的同时,光轴调整变得容易。
图8是示意性表示灯具单元100的截面的图,图8(a)表示图7中的A-A位置处的截面,图8(b)表示图7中的B-B位置处的截面。如图8(a)(b)所示,下侧基板抵接部44以后方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的方式倾斜,上侧基板抵接部51以后方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的方式倾斜。因此,与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上侧基板抵接部51接触配置的下侧基板70及上侧基板80以光的照射方向上的后方离开的方式倾斜配置。
另外,下侧散热片45中的延伸至比下侧基板抵接部44靠前方的部分是下侧延伸部45a,上侧散热片52中的延伸至比上侧基板抵接部51靠前方的部分是上侧延伸部52a。在比下侧基板抵接部44及上侧基板抵接部51靠前方,直至透镜部22为止,构成供光通过的光路空间90。
如图8(a)所示,下侧延伸部45a的上端边以前方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的方式倾斜,上侧延伸部52a的上端边以前方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的方式倾斜。因此,下侧延伸部45a和上侧延伸部52a的间隔朝向透镜部22侧扩大。另外,如图8(b)所示,下侧流路部46和上侧流路部53经由光路空间90连通空气流动的空间。
图9是示意性表示灯具单元100的动作的图,图9(a)表示来自发光元件72、82的光照射,图9(b)表示空气的对流。如图9(a)所示,在灯具单元100中,发光元件72、82发出的光分别由下侧反射面64及上侧反射面62在透镜部22方向上作为反射光L1、L2被反射,从透镜部22以规定的配光图案向前方照射。如上所述,下侧反射面64及上侧反射面62分别形成为旋转椭圆面,发光元件72、82被配置于焦点的一方。因此,反射光L1、L2在成像到另一个焦点位置之后,放大行进至透镜部22。
由发光元件72、82产生的热分别经由下侧基板70、上侧基板80、下侧散热部40和上侧散热部50散热。因此,能够增加立设于灯具单元100的上下表面的上侧散热片52及下侧散热片45的面积,提高散热性。另外,由于在上侧散热片52和下侧散热片45分别设置有上侧延伸部52a和下侧延伸部45a,所以能够有效利用从发光元件72、82到透镜部22所需的光路长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如上所述,开口部42的下端形成至比下侧散热片45的前端低的位置,下侧延伸部45a的前端上部部分地从开口部42露出。由此,容易产生空气从下侧流路部46向光路空间90及上侧流路部53的对流,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另外,在从灯具单元100的前方经由透镜部22看到内部的情况下,因为能够看到上侧延伸部52a和下侧延伸部45a,所以能够提高灯具单元100的设计性。
如上所述,在灯具单元100中,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被配置成间隔朝向后方扩大。由此,能够降低在焦点位置成像后的反射光L1、L2的扩散角度,能够减小到达透镜部22的区域的面积。因此,能够实现透镜部22、投影透镜20及灯具单元10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另外,反射光L1、L2的成像位置为下侧基板抵接部44及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前端附近。由此,能够将下侧基板抵接部44、上侧基板抵接部51、下侧延伸部45a及上侧延伸部52a形成至反射光L1、L2的光路附近,能够扩大下侧散热片45和上侧散热片52的面积。此时,下侧延伸部45a和上侧延伸部52a因为间隔朝向前方扩大,所以能够不遮挡反射光L1、L2地扩大面积。
如图9(b)所示,下侧流路部46和上侧流路部53的空间连通,从下侧流路部46朝向上侧流路部53产生空气的对流C1、C2。这是由于由发光元件72、82产生的热通过下侧散热片45和上侧散热片52向空气中散热,而温暖的空气上升所致。在设有下侧延伸部45a和上侧延伸部52a的区域,由于空间从灯具单元100的下方连通至上方,所以对流C1向正上方向流动。因此,在下侧延伸部45a和上侧延伸部52a,能够高效地取入冷的空气,进行良好的散热。
另一方面,在设有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区域,由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上侧基板抵接部51阻挡气流。因此,对流C2沿着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倾斜流动。在此,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上侧基板抵接部51分别相对水平方向倾斜,间隔在前方变窄。由此,沿着下侧基板抵接部44的下表面上升的气流能够高效地流入上侧基板抵接部51的上部,进行良好的散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100及车辆用灯具中,在反射部件60上一并形成有上侧反射面62和下侧反射面64,因此,能够一并进行发光元件82和发光元件72的光轴对准,削减零件数量,并且光轴调整变得容易。另外,因为下侧基板抵接部44和上侧基板抵接部51与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各自的背面侧接触设置,所以能够增加上侧散热片52及下侧散热片45的面积,提高散热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下侧基板70和上侧基板80双方相对水平方向倾斜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其中一方水平配置,另一方倾斜配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可适当组合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基板,其第一搭载面搭载有第一发光元件;
第二基板,其第二搭载面搭载有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搭载面对置地配置有所述第二搭载面;
第一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侧接触地设置;
第二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面侧接触地设置;
反射部件,其具有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光的第一反射面和反射来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的第二反射面,配置于所述第一搭载面和所述第二搭载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以光照射方向上的后方离开的方式倾斜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有向比所述第一基板靠光的照射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有向比所述第二基板靠光的照射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前方设置有将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向前方照射的透镜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间隔朝向所述透镜部侧扩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上方,
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是散热片的一部分,在两者间连通空间而构成气流的流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部具有搭载所述第一基板的下侧基板抵接部,
所述第二散热部具有搭载所述第二基板的上侧基板抵接部,
所述下侧基板抵接部和所述上侧基板抵接部分别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且间隔在前方狭窄。
7.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单元。
CN202010174377.4A 2019-03-14 2020-03-13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111692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6921 2019-03-14
JP2019046921A JP6949069B2 (ja) 2019-03-14 2019-03-14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2564A true CN111692564A (zh) 2020-09-22
CN111692564B CN111692564B (zh) 2022-07-01

Family

ID=72429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4377.4A Active CN111692564B (zh) 2019-03-14 2020-03-13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49069B2 (zh)
CN (1) CN111692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97739A (ja) * 2021-12-28 2023-07-1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515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JP2008153124A (ja) * 2006-12-19 2008-07-03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JP2011222232A (ja) * 2010-04-07 2011-11-04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灯具
CN103216777A (zh) * 2012-01-24 2013-07-2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JP2014056797A (ja) * 2012-09-14 2014-03-27 Koito Mfg Co Ltd 灯具ユニット
CN108027127A (zh) * 2015-09-14 2018-05-1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8224352A (zh) * 2016-12-15 2018-06-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
CN108368923A (zh) * 2015-12-25 2018-08-0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8851A (en) * 2006-01-20 2007-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JP4704327B2 (ja) * 2006-12-19 2011-06-1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照明灯具
JP6980377B2 (ja) * 2016-12-15 2021-12-1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CN108730795A (zh) * 2017-04-13 2018-11-02 诚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投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515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JP2008153124A (ja) * 2006-12-19 2008-07-03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JP2011222232A (ja) * 2010-04-07 2011-11-04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灯具
CN103216777A (zh) * 2012-01-24 2013-07-2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JP2014056797A (ja) * 2012-09-14 2014-03-27 Koito Mfg Co Ltd 灯具ユニット
CN108027127A (zh) * 2015-09-14 2018-05-1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8368923A (zh) * 2015-12-25 2018-08-0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CN108224352A (zh) * 2016-12-15 2018-06-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9877A (ja) 2020-09-17
CN111692564B (zh) 2022-07-01
JP6949069B2 (ja)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4837B2 (en) Headlamp for vehicle
JP4343720B2 (ja) 灯具
US9108563B2 (en) Head lamp for vehicle including plural light source units
JP5570331B2 (ja) 車両用灯具
US7165871B2 (en) Lamp
US9347636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JP4497073B2 (ja) 車両用灯具
JP4595781B2 (ja) 車両用灯具
JP5666977B2 (ja) 車両用灯具
US10794561B2 (en) Vehicle lamp
JP2005044699A (ja) 車両用灯具及び光源モジュール
JP2007194172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
JP6619054B2 (ja) 光投射装置及びその放熱モジュール
KR101533709B1 (ko) 차량용 led 램프 모듈
JP2008288221A (ja) 車両用灯具
JP4295126B2 (ja) 灯具
CN111692564B (zh)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JP2014165150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7212169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0165537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4179282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05209537A (ja) 灯具
WO2023068153A1 (ja) 灯具及び車両用前照灯
CN211146362U (zh) 车辆用灯具
WO2023063147A1 (ja) 車輌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