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2020A - 过滤罐 - Google Patents

过滤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2020A
CN111692020A CN202010165224.3A CN202010165224A CN111692020A CN 111692020 A CN111692020 A CN 111692020A CN 202010165224 A CN202010165224 A CN 202010165224A CN 111692020 A CN111692020 A CN 111692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hamber
adsorption layer
specific
activat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52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卓也
加藤诚
细井雅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2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2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9Layout of the fuel vapour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54Details of the absorption cani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4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for transferring fuels, lubricants or mixed fuels and lubricants
    • B67D7/0476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67D7/0478Vapour recovery system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60K2015/0351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with vapor recovery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过滤罐,其具有设置有充注口以及吹扫口的主室、以及至少一个副室。大气口设置在任意的副室。此外,至少一个副室包含至少一个特定副室,至少一个特定副室配置有含特定活性炭的特定吸附层。特定吸附层的L/D为2.0以上且7.0以下。其中,L是吸附层的长度,D是吸附层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当量直径。此外,特定活性炭的BWC为8.0g/dL以上且10.5g/dL以下。

Description

过滤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过滤罐。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安装有过滤罐,过滤罐用于抑制在燃料箱蒸发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过滤罐从燃料箱经由充注口而导入蒸发燃料,并使导入的蒸发燃料吸附于活性炭。此外,吸附于过滤罐中的活性炭上的蒸发燃料通过吹扫而朝发动机排放。具体而言,过滤罐利用发动机的进气负压从大气口导入大气,以使吸附于活性炭的蒸发燃料解吸,并将已解吸的蒸发燃料经由吹扫口提供给发动机。
过滤罐具备设置有充注口以及吹扫口的主室、以及与主室连接的至少一个副室,在任意一个副室设置有大气口。此外,在各室配置有用于吸附蒸发燃料的活性炭。并且,为了调整对燃料的吸附/解吸能力,而适当地确定各室的于气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L与各室的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的截面的当量直径D的比(L/D)(参照日本特开2012-7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在动力混合车辆等低排气量的车辆中,通过吹扫导入的大气的量有所减少。在如上所述的车辆(以下称为低吹扫车辆)中,利用吹扫实施的燃料的解吸并不充分,其结果导致残留在过滤罐内的蒸发燃料的量增加,从而存在蒸发燃料容易从大气口排放到大气中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期望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过滤罐,其构造成对车辆的燃料箱中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贮存,过滤罐具有充注口、吹扫口、大气口、主室、以及至少一个副室。充注口构造成导入蒸发燃料。吹扫口构造成排出蒸发燃料。大气口向大气开放。主室设置有充注口以及吹扫口,并配置有含活性炭的主吸附层。至少一个副室配置有含活性炭的副吸附层,并且至少一个副室在长边方向上从第1侧的端部朝第2侧的端部延伸。至少一个副室构造成,位于第1侧的端部与主室连通,或者与该至少一个副室所包含的其他副室的位于第2侧的端部连通,至少一个副室包含如下副室:该副室在位于第2侧的端部设置有大气口。至少一个副室包含至少一个特定副室,在该特定副室配置有被构造成特定吸附层的副吸附层。特定吸附层的L/D为2.0以上且7.0以下。L/D是指,配置在至少一个特定副室中的特定吸附层的于长边方向上的长度L与特定吸附层的正交于长边方向的截面的当量直径的比率。特定吸附层所含的活性炭为特定活性炭,该特定活性炭的按照ASTM标准的D5228测量出的BWC为8.0g/dL以上且10.5g/dL以下。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特定副室中的特定吸附层含有特定活性炭,因此,吸附燃料的能力提高。并且,通过使特定吸附层的L/D为2.0以上且7.0以下,而使流经特定副室的气体以良好的效率与特定吸附层接触,从而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因此,能够在特定吸附层中通过吹扫有效地去除被吸附的燃料,从而能够抑制燃料的残留。所以,能够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可以在特定吸附层配置有含特定活性炭的蜂窝式吸附体。蜂窝式吸附体呈筒状,并以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状态配置在至少一个特定副室中,并且蜂窝式吸附体具有在长边方向上贯穿该蜂窝式吸附体的多条流路。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可以在特定吸附层配置有多个开孔活性炭,多个开孔活性炭是含有特定活性炭的呈粒状的部件。开孔活性炭可以具有贯穿该开孔活性炭的至少一个孔。
根据上述构造,能够进一步减少气体在经过特定副室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通过吹扫更有效地去除贮存在过滤罐内的燃料,从而能够抑制燃料残留在过滤罐内。因此,能够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可以在特定吸附层中配置有至少一个部件,至少一个部件含有特定活性炭,并且,至少一个部件构造成,通过设置多个细长的通气孔来提高对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吸附于该部件的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
根据上述构造,提高了特定吸附层对燃料的吸附能力,并且提高了特定吸附层对所吸附的燃料的解吸性能。因此,能够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主室的主吸附层的体积与特定吸附层的体积的比可以为5.5以上且10以下。
根据如上构造,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升高,且能够减少吹扫后残留在特定副室的燃料的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大气口排放燃料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主室的主吸附层的体积与所有的至少一个副室的副吸附层的体积总和的比可以为5.5以上且10以下。
根据如上构造,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升高,且能够减少吹扫后残留在副室的燃料的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大气口排放燃料的情况。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过滤罐还可以具有壳体和副壳体,壳体具有主室,副壳体与壳体分离。此外,至少一个副室可以是多个副室。并且,多个副室中的一个副室可以设置于副壳体,其余副室可以设置于壳体。此外,设置于副壳体的副室的位于第1侧的端部可以经由管与设置于壳体的其余副室中的一个副室的位于第2侧的端部连通,并且可以在设置于副壳体的副室的位于第2侧的端部设置有大气口。
根据如上构造,设置有大气口的副室与设置有主室以及至少一个副室的壳体分离。因此,能够以各种方式将过滤罐安装到车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第1副室构造成特定副室的第1实施方式的过滤罐的透视说明图。
图2是示出将第2副室构造成特定副室的第1实施方式的过滤罐的透视说明图。
图3是示出将第1副室以及第2副室构造成特定副室的第1实施方式的过滤罐透视说明图。
图4是蜂窝式吸附体的立体图。
图5是形成在蜂窝式吸附体的多个通气孔的说明图。
图6是开孔活性炭的立体图。
图7是粒状活性炭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过滤罐的透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只要在本公开所属技术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第1实施方式]
[1.概要]
图1~图3示出的第1实施方式的过滤罐1安装在车辆中,并构造成对车辆的燃料箱中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贮存。过滤罐1具有壳体10、主室2、第1副室3、第2副室4、充注口27、吹扫口28、大气口45、以及含活性炭的吸附层20、30、40。
壳体10由合成树脂等制成,并且壳体10在内部具有主室2、第1副室3、以及第2副室4。下文将各室中的在长边方向11(换言之即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一侧称为第1侧12,将在长边方向11上的另一侧称为第2侧13。
充注口27通过管与车辆的燃料箱连接。充注口27将在燃料箱中产生的蒸发燃料导入壳体10的内部。
吹扫口28经由吹扫阀与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管连接。吹扫口28排出在壳体10内贮存的蒸发燃料,并将所排出的蒸发燃料提供给发动机。
大气口45经由管与车辆的供油口连接,并向大气开放。大气口45将已去除了蒸发燃料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此外,大气口45通过导入大气(换言之即吹扫空气),而使贮存在壳体10内的蒸发燃料解吸(以下称为吹扫)。已解吸的蒸发燃料从吹扫口28排出。
主室2配置有主吸附层20。主吸附层20填充有包含活性炭的吸附部件。此外,在主吸附层20的第1侧12层叠有具备透气性的树脂板22以及过滤器21,在主吸附层20的第2侧13层叠有过滤器25。并且,在主室2的位于第2侧13的端部设置有充注口27以及吹扫口28,在这些端口与过滤器25之间设置有空间26。此外,在主室2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设置有与第1副室3连通的空间23。在空间23中设置有弹簧24,弹簧24向第2侧13按压树脂板22以及过滤器21。
第1副室3以及第2副室4以与主室2相邻且在长边方向11上排列的方式而配置。第1副室3配置有第1副吸附层30,第2副室4配置有第2副吸附层40,并且第1副室3以及第2副室4构造成使得气体可在第1副室3、第2副室4以及主室2之间流通。第1副吸附层30和第2副吸附层40填充有含活性炭的吸附部件。
在第1副吸附层30的第1侧12层叠有树脂板32以及过滤器31,在第1副吸附层30的第2侧13层叠有过滤器35。此外,在第1副室3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设置有与主室2连通的空间33。即,第1副室3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与主室2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连通。并且,在空间33设置有弹簧34,弹簧34向第2侧13按压树脂板32以及过滤器31。
此外,在第2副吸附层40的第1侧12层叠有过滤器41,在第2副吸附层40的第2侧13层叠有过滤器42。此外,在第2副室4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设置有与第1副室3连通的空间43。即,第2副室4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与第1副室3的位于第2侧13的端部连通。并且,在第2副室4的位于第2侧13的端部设置有大气口45,在大气口45与过滤器42之间设置有空间44。
从充注口27导入的蒸发燃料流入主室2,并吸附于主吸附层20。未由主吸附层20吸附尽的蒸发燃料经由空间23而流入第1副室3,并吸附于第1副吸附层30。并且,未由第1副吸附层30吸附尽的蒸发燃料流入第2副室4,并吸附于第2副吸附层40。然后,蒸发燃料已被去除的气体从大气口45排放。
此外,利用发动机的进气负压从大气口45导入吹扫空气。吹扫空气依次流入第2副室4、第1副室3、主室2,并去除被各室的吸附层吸附的燃料。然后,燃料与吹扫空气一起从吹扫口28排出,并被提供给发动机。
[2.关于特定副室]
过滤罐1中的第1副室3和第2副室4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成特定副室(参照图1~3)。配置在特定副室中的副吸附层的L/D为2.0以上且7.0以下。此外,L是副吸附层的于长边方向11上的长度,D是副吸附层的与长边方向11正交的截面的当量直径。当量直径是面积S与垂直于长边方向11的截面相同的正圆的直径(D=(S/π)1/2×2)在长边方向11上的平均值。
此外,特定副室的副吸附层(以下称为特定吸附层)所含的活性炭是按照ASTM标准的D5228所测量的BWC(丁烷工作容量)为8.0g/dL以上且10.5g/dL以下的特定活性炭。
如图1所示,可以将第1副室3构造成特定副室。不过,也可以将第2副室4构造成特定副室(参照图2),还可以将所有的副室(换言之,即第1副室3以及第2副室4)构造成特定副室(参照图3)。
并且,在特定吸附层可以配置有含特定活性炭的蜂窝式吸附体6(参照图4)。蜂窝式吸附体6具有圆筒状的侧壁60,并以沿着长边方向11延伸的状态配置在特定副室中。此外,作为其中一例,侧壁60的与长边方向11正交的截面的直径可以是29~45mm。此外,在侧壁60的内侧呈格子状地配置有多个壁部,由这些壁部的间隙形成在长边方向11上贯穿蜂窝式吸附体6的多条流路61。各流路61沿着长边方向11呈直线状延伸。蜂窝式吸附体6通过利用粘合剂使特定活性炭固结而形成。
此外,在蜂窝式吸附体6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细长的通气孔62,由此来提升对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已被吸附的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参照图5)。多个通气孔62至少包括:从蜂窝式吸附体6的表面延伸的多个主通气孔620、从主通气孔620分支出的多个第1分支孔621、以及从第1分支孔621分支出的多个第2分支孔622。当然,还可以设置从第2分支孔622进一步分支出的多个通气孔。此外,这些通气孔62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即,由加入了添加剂的粘合剂和特定活性炭形成蜂窝式吸附体6,然后利用药剂等去除添加剂,由此形成通气孔62。关于通气孔的细节可参照日本特开2010-1862号公报。
此外,也可以由含特定活性炭的多个粒状的开孔活性炭7填充特定吸附层(参照图6)。开孔活性炭7具有贯穿该开孔活性炭7的孔73~75。具体而言,开孔活性炭7具有圆筒状的外壁70。此外,该外壁70的截面直径可以为例如3~5mm。此外,开孔活性炭7在外壁70的内侧具有两个内壁71、72。内壁71、72横切外壁70的内侧空间且隔着圆筒状的外壁70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配置。此外,内壁71、72的缘部与外壁70的内周面连接。并且,由内壁71、72与外壁70之间的间隙形成孔73~75。此外,开孔活性炭7的形状、以及贯穿开孔活性炭7的孔的数量不限于此,可适当加以规定。
此外,也可以由多个粒状活性炭8填充特定吸附层(参照图7)。粒状活性炭8形成为圆柱状。此外,粒状活性炭8的截面直径可以是例如3~5mm。
与蜂窝式吸附体6相同,开孔活性炭7以及粒状活性炭8也通过利用粘合剂使特定活性炭固结而形成。此外,开孔活性炭7以及粒状活性炭8也形成有与蜂窝式吸附体6相同的多个通气孔62,由此来提高对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和对已吸附的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
此外,不调整开孔活性炭7以及粒状活性炭8的朝向从而使开孔活性炭7以及粒状活性炭8以朝向不整齐的状态填充特定吸附层。而且,开孔活性炭7以及粒状活性炭8的形状等不限于上述形状,可适当加以规定。
此外,配置在特定吸附层的蜂窝式吸附体6、开孔活性炭7、或粒状活性炭8也可以不设置上述通气孔62。
[3.关于体积比]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主室2的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特定吸附层的体积(X0)的比为5.5以上10且以下(参照图1、图2)。在此,将主吸附层20的体积设为M。换言之,该体积比表示为M/X0。此外,过滤罐1中,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副室3、4中的第1副吸附层30、第2副吸附层40的体积总和(X1)的比可以为5.5以上且10以下(参照图3)。换言之,该体积比表示为M/X1。此外,当存在多个特定副室时,主室2的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所有的特定副室的特定吸附层的体积总和(X2)的比可以为5.5以上且10以下。换言之,该体积比表示为M/X2。不过,上述这些体积比也可以是不同的数值。
[第2实施方式]
[4.概要]
图8示出的第2实施方式的过滤罐10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不过在具有副壳体14等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下文以该不同点为中心对过滤罐100进行说明。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成元素,可参照上文的说明。
过滤罐10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壳体10、主室2、第1副室3、第2副室4、充注口27、吹扫口28、大气口55、以及含有活性炭的吸附层20、30、40。此外,过滤罐100还具有副壳体14、分离副室5、管15、以及第3副吸附层50。
副壳体14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并在内部具有分离副室5。此外,副壳体14与壳体10分离。在副壳体14设置有大气口55。
分离副室5配置有构造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副吸附层相同的第3副吸附层50。在第3副吸附层50的第1侧12层叠有过滤器51,在第3副吸附层50的第2侧13层叠有过滤器53。并且,在分离副室5的位于第1侧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口56,在连接口56与过滤器51之间设置有空间52。此外,在分离副室5的位于第2侧13的端部设置有大气口55,在大气口55与过滤器53之间设置有空间54。
另外,在第2副室4取代大气口45而设置有连接口46。连接口46通过由树脂等形成的管15而与副壳体14的连接口56连接。并且,气体经由管15而在第2副室4与分离副室5之间流通。即,第2副室4的第2侧13与分离副室5的第1侧12连通。
在过滤罐100中,从充注口27导入的蒸发燃料依次流入主室2、第1副室3、以及第2副室4。然后,未由上述这些室的吸附层吸附尽的蒸发燃料经由管15而流入分离副室5,并吸附于第3副吸附层50。之后,已去除了蒸发燃料的气体从设置在分离副室5(换言之即副壳体14)的大气口55排放。
此外,利用发动机的进气负压从大气口55导入吹扫空气。吹扫空气依次流入分离副室5、第2副室4、第1副室3、以及主室2,并去除被各室的吸附层吸附的燃料。然后,燃料与吹扫空气一起从吹扫口28排出,并被提供给发动机。
[5.关于特定副室]
过滤罐100的第1副室3和第2副室4、以及分离副室5中的至少1者被构造成特定副室。此外,特定副室的特定吸附层被构造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图8示出的过滤罐100中,将分离副室5构造成特定副室。不过,也可以将第1副室3构造成特定副室,或可以将第2副室4构造成特定副室,还可以将第1副室3以及第2副室4构造成特定副室。此外,还可以将所有的副室3~5构造成特定副室。
[6.关于体积比]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室2的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分离副室5的特定吸附层(换言之即第3副吸附层50)的体积(Y0)的比也可以为5.5以上且10以下(参照图8)。换言之,该体积比表示为M/Y0。不过,当第1副室3或第2副室4为特定副室时,也可以使主室2的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这些特定副室的特定吸附层的体积总和(Y1)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换言之,该体积比表示为M/Y1。此外,也可以使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所有的副室3~5的副吸附层30、40、50的体积总和(Y2)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换言之,该体积比表示为M/Y2。不过,上述体积比也可以是不同的数值。
[7.效果]
(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特定副室的特定吸附层含有特定活性炭,因此吸附燃料的能力提高。并且,通过使特定吸附层的L/D为2.0以上且7.0以下,而能够使流经特定副室的气体以良好的效率与特定吸附层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因此,能够在特定吸附层通过吹扫有效地去除被吸附的燃料,从而能够抑制燃料的残留。所以,能够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2)此外,在特定吸附层配置有蜂窝式吸附体6,或者配置有多个开孔活性炭7。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气体在经过特定副室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通过吹扫更有效地去除贮存在过滤罐内的燃料,从而能够抑制燃料残留在过滤罐内。所以,能够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3)此外,配置在特定吸附层的蜂窝式吸附体6、多个开孔活性炭7、以及多个粒状活性炭8具有通气孔62,由此,提高了对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已吸附的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因此,能够抑制低吹扫车辆中的燃料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4)此外,若使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特定吸附层的体积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则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升高,且能够减少吹扫后残留在特定副室的燃料的量。并且,在使主吸附层20的体积与所有的副吸附层的体积总和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升高,且能够减少吹扫后残留在各副室的燃料的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大气口排放燃料的情况。
(5)此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过滤罐100,设置有大气口55的分离副室5与壳体10分离。因此,能够以各种方式将过滤罐100安装到车辆中。
[8.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1实施方式中,过滤罐1中可以设置有一个副室,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副室。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中可以设置有一个副室,也可以设置有3个以上的副室。
(2)可以由多个构成元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也可以由多个构成元素实现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一个功能。此外,可以由一个构成元素实现多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还可以由一个构成元素实现通过多个构成元素实现的一个功能。并且,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还可以将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添加到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或将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置换。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罐,其构造成对车辆的燃料箱中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贮存,所述过滤罐的特征在于,具有:
充注口,所述充注口构造成导入所述蒸发燃料;
吹扫口,所述吹扫口构造成排出所述蒸发燃料;
大气口,所述大气口向大气开放;
主室,所述主室设置有所述充注口以及所述吹扫口,并配置有含活性炭的主吸附层;以及
至少一个副室,所述至少一个副室配置有含活性炭的副吸附层,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副室在长边方向上从第1侧的端部朝第2侧的端部延伸,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副室构造成,位于所述第1侧的端部与所述主室连通,或者与所述至少一个副室所包含的其他副室的位于所述第2侧的端部连通,
所述至少一个副室包含如下副室:该副室在位于所述第2侧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大气口,
所述至少一个副室包含至少一个特定副室,在该特定副室配置有被构造成特定吸附层的所述副吸附层,
所述特定吸附层的L/D为2.0以上且7.0以下,L/D是指,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副室中的所述特定吸附层的于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长度L与所述特定吸附层的正交于所述长边方向的截面的当量直径的比率,
所述特定吸附层所含的活性炭是特定活性炭,所述特定活性炭的按照ASTM标准的D5228测量出的BWC为8.0g/dL以上且10.5g/dL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定吸附层配置有含所述特定活性炭的蜂窝式吸附体,
所述蜂窝式吸附体呈筒状,并以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定副室中,并且所述蜂窝式吸附体具有在所述长边方向上贯穿该蜂窝式吸附体的多条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定吸附层配置有多个开孔活性炭,所述多个开孔活性炭是含有所述特定活性炭的呈粒状的部件,
所述开孔活性炭具有贯穿该开孔活性炭的至少一个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定吸附层配置有至少一个部件,所述至少一个部件含有所述特定活性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部件构造成,通过设置多个细长的通气孔来提高对所述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吸附于该部件的所述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定吸附层配置有至少一个部件,所述至少一个部件含有所述特定活性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部件构造成,通过设置多个细长的通气孔来提高对所述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吸附于该部件的所述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定吸附层配置有至少一个部件,所述至少一个部件含有所述特定活性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部件构造成,通过设置多个细长的通气孔来提高对所述蒸发燃料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吸附于该部件的所述蒸发燃料的解吸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室的所述主吸附层的体积与所述特定吸附层的体积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室的所述主吸附层的体积与所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副室的所述副吸附层的体积总和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室的所述主吸附层的体积与所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副室的所述副吸附层的体积总和的比为5.5以上且1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壳体和副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主室,
所述副壳体与所述壳体分离,
所述至少一个副室是多个副室,
所述多个副室中的一个副室设置于所述副壳体,其余副室设置于所述壳体,
设置于所述副壳体的所述副室的位于所述第1侧的端部经由管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其余副室中的一个副室的位于所述第2侧的端部连通,并且,在设置于所述副壳体的所述副室的位于所述第2侧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大气口。
CN202010165224.3A 2019-03-15 2020-03-11 过滤罐 Pending CN1116920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8511A JP2020148174A (ja) 2019-03-15 2019-03-15 キャニスタ
JP2019-048511 2019-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2020A true CN111692020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2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5224.3A Pending CN111692020A (zh) 2019-03-15 2020-03-11 过滤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91903A1 (zh)
JP (1) JP2020148174A (zh)
CN (1) CN11169202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3914A (ja) * 2001-06-26 2003-01-08 Nissan Motor Co Ltd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20110315126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Carbon canister
JP2013177889A (ja) * 2012-02-10 2013-09-09 Kuraray Chemical Co Ltd 蒸散燃料エミッションの低減方法、キャニスタ並びにその吸着剤
CN105422322A (zh) * 2014-09-16 2016-03-2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7407232A (zh) * 2015-03-18 2017-11-28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过滤罐
CN107461283A (zh) * 2016-06-03 2017-12-12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17603A (ja) * 2013-12-17 2015-06-25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6507092B2 (ja) * 2015-12-17 2019-04-24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EP3530930B1 (en) * 2016-10-24 2021-06-30 Osaka Gas Chemicals Co., Ltd. Canis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3914A (ja) * 2001-06-26 2003-01-08 Nissan Motor Co Ltd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20110315126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Carbon canister
JP2013177889A (ja) * 2012-02-10 2013-09-09 Kuraray Chemical Co Ltd 蒸散燃料エミッションの低減方法、キャニスタ並びにその吸着剤
CN105422322A (zh) * 2014-09-16 2016-03-2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7407232A (zh) * 2015-03-18 2017-11-28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过滤罐
CN107461283A (zh) * 2016-06-03 2017-12-12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91903A1 (en) 2020-09-17
JP2020148174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5974B2 (en) Activated carbon and evaporative fuel treatment apparatus using the activated carbon
US8992673B2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apparatus
US9328700B2 (en) Fuel vapor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10315126A1 (en) Carbon canister
KR101633981B1 (ko) 증발 연료 처리 장치
US10508620B2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device
JP2013151875A (ja) トラップキャニスタ
US9422894B2 (en) Evaporation fuel processing device
WO2015093105A1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9334836B2 (en) Evaporation fuel processing device
JP6628992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6762689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12412666B (zh) 过滤罐
US20230149846A1 (en) Canister
JP6908755B2 (ja) キャニスタ
CN111692020A (zh) 过滤罐
JP7181254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6949889B2 (ja) キャニスタ
JP2018115578A (ja) キャニスタ
JP2006214403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20230149847A1 (en) Canister
JP2017089499A (ja) キャニスタ
JP2018188985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