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8353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8353A
CN111688353A CN202010169447.7A CN202010169447A CN111688353A CN 111688353 A CN111688353 A CN 111688353A CN 202010169447 A CN202010169447 A CN 202010169447A CN 111688353 A CN111688353 A CN 111688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aste liquid
carriage
holding portion
liquid ej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94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8353B (zh
Inventor
宫川哲也
小室新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8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41J25/006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for oscillating, e.g. page-width print heads provided with counter-balancing means or shock absor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005Cable or belt constructions for driving print, type or paper-carriages, e.g. attachment, tensio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6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waste ink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最大程度抑制大型化并提高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输送机构(40),输送介质;滑架(51),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搭载于滑架(51);液体收容容器;管(61),与滑架(51)连接,供从液体收容容器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保持部(73),对将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的废液收容体进行保持。管(61)具有:可动部(61D),形成朝向输送方向下游弯曲的弯曲部(62),使弯曲部(62)的形成位置伴随着滑架(51)的移动而移动;不可动的固定部(61C)。保持部(73)配置在输送方向上固定部(61C)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向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将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的废液收容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具有液体喷射头的记录部的多功能一体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多功能一体机具备输送记录纸等介质的输送机构,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向输送的介质喷出墨水等液体在介质上进行印刷。在多功能一体机配置有废液吸收部件,该废液吸收部件在由维护装置进行维护作业时在记录部的后方吸收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喷出的墨水废液。换句话说,在该多功能一体机中,在壳体内的背面侧配设有废液吸收部件。此外,为了防止废液泄漏,有时将废液吸收部件配置为收容于容器的废液收容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66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多功能一体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在壳体的后部配置废液收容体,存在废液收容体的更换作业的可操作性较差这样的课题。例如,液体喷射装置当以其背面成为壁的状态设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更换废液收容体的作业空间,需要改变液体喷射装置的朝向或使液体喷射装置移动,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差。因此,希望废液收容体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良好。此外,另一方面还希望最大程度地避免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机构,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滑架,能够在与上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搭载于上述滑架,向上述介质喷射液体;液体收容容器,能够收容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设置于与上述滑架不同的位置;管,与上述滑架连接,供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以及保持部,保持废液收容体,上述废液收容体能够将从上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上述管具有:可动部,形成朝向上述输送方向下游弯曲的弯曲部,并且使上述弯曲部的形成位置伴随着上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以及不可动的固定部,上述保持部配置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上述固定部与上述滑架的扫描区域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处于打开读取单元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处于取下壳体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扫描区域的周边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处于取下壳体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周边的从起始位置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液体喷射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周边的从起始相反位置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液体喷射装置的前部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周边的从起始相反位置侧观察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处于从保持部件取下废液盒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保持部件以及管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废液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废液单元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使废液盒倾斜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壳体;12A…开口;13…盖;15…排出口;16…支承台;17…第一导向部件;18…第二导向部件;20…印刷单元;21…盒;22…排出托盘;23…前部件;23A…开口;24…操作面板;25…操作部;26…显示部;27…液体供给单元;28…液体收容容器;29…安装部;30…读取单元;32…自动原稿进给装置;33…原稿托盘;40…输送机构;41…馈送部;42…输送部;43…排出部;44…中间辊;45…输送辊对;46…构成一对辊的一个例子的第一排出辊对;47…构成一对辊的一个例子并作为一方的辊的一个例子的第二排出辊对;49…翻转辊对;50…滑架单元;50A…作为滑架的上端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51…滑架;52…液体喷射头;53…滑架电动机;55…喷嘴;56…液体贮存体;60…管束;61…管;61A…第一直线状部;61B…第二直线状部;61C…固定部;61D…可动部;62…弯曲部;63…支承部件;71…废液盒;71A…作为上端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73…保持部;73A…开口;73B…作为下端的一个例子的底面;74…底板部;75…侧板部;76…引导槽;78…隔壁部;81…维护机构;82…间隙调整机构;83…帽;84…吸引泵;85…电动马达;86…废液管;87…馈送机构;90…拆装机构;91…供给机构;92…作为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针;93…第一卡止机构;95…作为被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口部;96…第二卡止机构;97…存储元件;100…控制部;D…原稿;M…介质;HP…起始位置;AH…起始相反位置;K1…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一输送路径;K2…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二输送路径;R1…第一输送通路;R2…第二输送通路;SA…扫描区域;TA…弯曲部的移动区域;X1…第一扫描方向;X2…第二扫描方向;Y1…第一输送方向(输送方向);Y2…第二输送方向;Z1…铅垂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液体喷射装置11放置在水平面上,将相互正交的三个假想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X轴是与后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扫描方向平行的假想轴,Y轴是与印刷时的介质的输送方向平行的假想轴。另外,Z轴是与铅垂方向Z1平行的假想轴。与Y轴平行的一个方向是印刷时介质的输送方向Y1。此外,将Y轴上壳体12的配置有后述的操作面板的一侧的面称为前面,将与前面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图1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是串行印刷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长方体状的壳体12和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壳体12的上部的开口12A的盖13。盖13设置为能够以位于其背面侧的未图示的转动轴为中心而开闭为覆盖壳体12的开口12A(参照图2)的关闭状态和敞开壳体12的开口12A的打开状态。作为一个例子,液体喷射装置11为多功能一体机,具有占壳体12的大部分的印刷单元20、和由壳体12的上端部以及盖13构成的读取单元30。
收纳纸张等记录介质M(以下也仅称为“介质M”)的盒2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插接于在壳体12的正面下部设置的凹部14。在盒21收容有多个介质M。在各盒21的正面中央部,设置有用户用手指拉住而能够拆装的被操作部21A。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盒21在铅垂方向Z1上并列设置有两层。盒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
在壳体12的盒21的上方位置,开设有将印刷后的介质M排出的排出口15。在排出口15与盒21之间设置有以伸缩式的多层构成的排出托盘22。排出托盘22以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伸长的状态使用,从排出口15排出后的印刷后的介质M积载在排出托盘22上。另外,在壳体12中在排出口15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操作面板24。操作面板24具备:由用户对液体喷射装置11给予指示时操作的多个开关构成的操作部25、和显示菜单、各种消息等的显示部26。操作部25包括电源开关25A以及选择开关等。此处,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显示部26,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显示部26的操作功能兼作操作部25的一部分。此外,附图中,将与X轴平行的一方向设为第一扫描方向X1,将与第一扫描方向X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扫描方向X2。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例中,盖13由读取单元30构成。读取单元30具备原稿台盖31。在原稿台盖31的上部装备有具备能够载置多张原稿的原稿托盘33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32(Auto Document Feeder)。读取单元30具备:片材供给型扫描仪功能,通过边缘导向件33A将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后的原稿D从原稿托盘33逐张馈送并读取;以及平板台面型的扫描仪功能,读取载置于打开原稿台盖31时露出的原稿台的原稿D。通过片材供给型扫描仪功能逐张由读取单元30读取后的原稿D积载于原稿台盖31上的排出托盘31A。
这样的多功能一体机亦即液体喷射装置11除了具备通过喷墨方式在介质M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功能之外,还具备读取单元30读取原稿D的扫描仪功能和将读取单元30读取到的原稿D的图像向介质M印刷的复印印刷功能。
如图1所示,在壳体12的前部一端部设置有液体供给单元27。在液体供给单元27内收容有分别收容墨水等液体的多个液体收容容器28(也参照图2)。多个液体收容容器28收容例如黑色、青色、品红以及黄色颜色不同的墨水。液体收容容器28所收容的液体为了液体喷射装置11向介质M喷射印刷而使用。液体供给单元27在前面具有能够视认每个液体收容容器28的液量的多个窗部27A。液体收容容器28例如是墨罐。
液体供给单元27在上部具有能够开闭的盖部27B。例如,若从窗部27A观察液量变少,则用户打开盖部27B,通过从例如墨水瓶(均省略图示)向液体收容容器28的供给口注入墨水等液体而进行补给。此外,液体收容容器28不限定于能够注入液体的注入式,也可以是更换式的墨盒或者墨水包。
在壳体12内设置有能够沿着X轴往复移动的滑架单元50。滑架单元50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沿着X轴往复移动的滑架51、和搭载于滑架51并向介质M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52。滑架单元50是从配置于与滑架51不同位置的液体收容容器28接受液体的供给的所谓的离架式。另外,在壳体12内,在与操作面板24的背面相当的位置配置有废液单元70。废液单元70将从液体喷射头52以除印刷以外的目的喷射或者排出的墨水等液体作为废液回收。作为废液收容体的一个例子,废液单元70具备拆装式的废液盒71。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印刷单元20以及读取单元30进行控制的图1所示的控制部1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沿着壳体12内的X轴的方向上的图1所示的滑架单元50的待机位置附近的端部位置配置,但也可以在与待机位置相反侧的端部位置配置。
图2、图3是示出打开读取单元30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11。图3中,示出取下壳体12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内部构造。
如图2所示,在打开读取单元30的状态下,滑架单元50、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废液单元70等露出。另外,支承台16穿过扫描区域SA的空间而在其深处的底部露出。在壳体12内与操作面板24的背面对置的位置配置有沿着X轴延伸的长条状的前部件23。废液单元70具有拆装式的废液盒71。废液盒71能够将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废液盒71在其上端面71A从前部件23的开口23A露出的状态下安装。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成为关闭盖13时承受读取单元30的承受面。
如图2、图3所示,壳体12内的宽度中央区域成为输送从盒21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区域FA。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输送机构40,上述输送机构40负责来自盒21的介质M的馈送、馈送的介质M的向输送方向Y1的输送、以及印刷后的介质M的排出。输送机构40具有:从盒21向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后部逐张馈送介质M的馈送部41、向输送方向Y1输送介质M的输送部42、以及将被喷射有液体的印刷后的介质M排出的排出部43。输送部42将由馈送部41馈送的介质M输送至比与扫描中的液体喷射头52对置的印刷区域PA靠输送方向Y1的上游位置。排出部43在比与扫描中的液体喷射头52对置的印刷区域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处排出印刷后的介质M。
馈送部41具有:将收容于各盒21的介质M中的最上面的一张送出的拾取辊41A、和通过使送出的介质M沿着外周输送而翻转的中间辊44(均参照图7)。馈送部41将通过拾取辊41A的旋转从盒21向后方送出的介质M在沿着中间辊44的外周翻转后向输送方向Y1输送。在输送区域FA配置有对滑架单元50实施印刷的对象的介质M进行支承的前述的支承台16。输送部42具备:沿着输送路径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Y1输送的输送辊对45。
如图2所示,滑架单元50被支承为通过由第一导向部件17和第二导向部件18分别引导而能够沿着X轴移动。滑架单元50沿着各导向部件17、18在扫描方向X1、X2上往复移动。
如图3所示,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滑架单元50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后方配设有成为滑架单元50的驱动源的滑架电动机53。滑架电动机53的驱动力经由环状的正时皮带54向滑架单元50传递。正时皮带54以卷绕于未图示的一对带轮并沿着X轴延伸的方式沿着第一导向部件17张紧设置。一个带轮与滑架电动机53的输出轴连结。若滑架电动机53正转驱动,则滑架单元50向第一扫描方向X1前进移动,若滑架电动机53反转驱动,则滑架单元50向第二扫描方向X2返回移动。滑架51能够在与输送方向Y1交叉的扫描方向X1、X2上往复移动。
在图2、图3中,滑架单元50位于未对介质M进行印刷的非印刷时待机的待机位置亦即起始位置HP(Home position,起始点)。如图2所示,在本例中,滑架单元50处于与液体供给单元27的配置位置相反侧的端部时的第二扫描方向X2的端部成为起始位置HP。成为X轴上与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端部的位置为滑架51的起始相反位置AH(也参照图7)。滑架51在向介质M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在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之间的可移动范围内的与介质M的宽度对应的印刷区域往复移动。
如图2、图3所示,液体收容容器28能够收容向液体喷射头52(参照图3)供给的液体,并配置于与滑架51不同的位置。在本例中,向滑架单元50供给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28在滑架单元50的与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起始相反位置AH侧的端部配置。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与滑架51连接并供从液体收容容器28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通过的管61。管61例如由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液体供给单元27具备安装部29,上述安装部29具有插接有液体收容容器28的供给管(省略图示)。一端部连接于安装部29的管61在比滑架单元50的移动路径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域处沿着X轴被牵引,并使其另一端部连接于滑架单元50。这样多个液体收容容器28和滑架51通过分别对应的多个管61而连接。多个管61作为被保持为沿铅垂方向Z1一列排列的状态的管束60而被牵引。此外,安装部29也可以具备从液体收容容器28将液体向滑架单元50供给的泵。
此处,将滑架单元50往复运动时从起始位置HP朝向起始相反位置AH的方向设为第一扫描方向X1,将从起始相反位置AH朝向起始位置HP的方向设为第二扫描方向X2。管61在从安装有液体收容容器28的安装部29朝向第二扫描方向X2延伸后,形成伴随着向朝向介质M的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方向亦即第二输送方向Y2的位移而弯曲的弯曲部62并向第一扫描方向X1折回而与滑架单元50连接。管61从安装部29以规定路径延伸后,沿着壳体12的前部内表面并沿着X轴被笔直地牵引后,在其全长的中途的部分具有U字形的弯曲部62,上述弯曲部62伴随着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位移而弯曲并折回。这样管61伴随着向输送方向Y1位移而形成水平弯曲的弯曲部62。
将在管61内液体沿着管61的路径流动的方向作为液体供给方向。管61具有:比弯曲部62靠液体供给方向的上游部分沿着X轴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一直线状部61A、和比弯曲部62靠液体供给方向的下游部分沿着X轴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二直线状部61B。由于弯曲部62的形成位置伴随着滑架单元50的移动而变化,从而第一直线状部61A和第二直线状部61B各自的长度变化。构成管束60的多个管61以在铅垂方向Z1上重叠的方式以一列排列。
如图4所示,管61具有:即便滑架51移动也不可动的固定部61C、和形成伴随着滑架51的移动而移动的弯曲部62的可动部61D。管61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中的未由于滑架单元50的移动而位移的固定部61C固定于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件72。保持部件72具有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管61的固定部61C在保持部73与操作面板24之间沿着X轴通过的路径上被牵引。
管束60通过形成在其长边方向上比固定部61C靠液体供给方向下游的下游部分的能够位移的可动部61D由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膜或者片材构成的支承部件63支承,从而抑制由于自重而引起的下垂。支承部件63安装为对可动部61D的成为弯曲部62的外周面的一侧的面进行覆盖。支承部件63经由相对于管束60的可动部61D沿着其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安装的多个安装部件64而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61的另一端部与输送方向Y1上成为滑架单元50下游端部的前端部连接。因此,管61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与滑架单元50在输送方向Y1上隔开弯曲部62的曲率半径的约1.5倍~2倍的范围内的规定距离而存在。由此,在比滑架单元50的移动路径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区域,确保有供弯曲部62能够沿着X轴移动的移动区域TA。
图4所示的滑架单元50通过将从液体收容容器28通过管61供给的液体在沿着X轴往复运动的中途从液体喷射头52朝向介质M喷射而在介质M印刷图像或者文字。详细而言,通过交替重复在滑架单元50沿着X轴移动的过程中液体喷射头52喷出液体而在介质M实施一次扫描的量的印刷的记录动作、和输送部42以及排出部43将介质M输送至下一个印刷位置的输送动作,从而在介质M进行印刷。印刷完毕的介质M通过排出部43从排出口15排出,积载在排出托盘22(参照图1)上。
另外,如图3、图5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在滑架51处于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处对液体喷射头52(参照图6)进行维护的维护装置81。本例的维护装置81将起始位置HP作为维护位置。维护装置81在位于起始位置HP时的滑架单元50的正下方配置。维护装置81通过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参照图6)强制排出与印刷无关的墨水等液体来清洁喷嘴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维护装置81的配置位置作为起始位置HP,但不局限于起始位置HP,也可以是从起始位置HP偏离的位置或者起始相反位置AH或从起始相反位置AH偏离的位置。
对于印刷期间未喷出液体的喷嘴55而言,喷嘴55内的墨水增粘的增粘墨水引起喷嘴堵塞。另外,有时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开口面52A(参照图6)所附着的纸粉等异物引起喷嘴堵塞。另外,若在喷嘴55内的墨水存在气泡,则液体喷射头52发生液体的喷出错误。因此,当从前次的清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相对于位于起始位置HP的状态的液体喷射头52驱动维护装置81而实施喷嘴55的清洁。另外,在具备喷嘴不良检查装置(省略图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当检测出喷嘴不良时维护装置81实施喷嘴55的清洁。通过清洁来预防或者消除喷嘴堵塞等。
如图4所示,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换句话说,保持部73在沿着壳体12的宽度的方向上接近成为与作为维护位置的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一侧。另外,保持部73在打开了盖13时将废液盒71保持为露出的状态。
另外,如图3、图5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间隙调整机构82,上述间隙调整机构82对液体喷射头52相对于支承台16的高度位置进行变更而对液体喷射头52与介质M的间隙进行调整。间隙调整机构82通过使支承液体喷射头52的部分相对于滑架51中的被导向部件18支承的部分沿着Z轴移动,从而对液体喷射头52与支承台16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通过驱动间隙调整机构82,从而将液体喷射头52与介质M的间隙调整为与介质M的种类对应的适当的值。此外,间隙调整机构82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轴状的导向部件17偏心转动而对液体喷射头52与支承台16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
另外,如图5所示,作为馈送部41的一部分,具备从多层的盒21馈送介质M的馈送机构87。馈送机构87具备:作为使拾取辊41A驱动的动力源的馈送电动机88、及将该动力向拾取辊41A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配置于壳体12的前部而在壳体12内的后方形成的空出的空间配置馈送机构87。
另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12的背面部,设置有开闭式的维护盖12B和手动式的馈送机构89,上述开闭式的维护盖12B在进行将馈送部41的馈送路径中产生的介质M的卡纸消除的作业时打开,上述手动式的馈送机构89用于通过用户手动来馈送介质M。
如图5所示,废液单元70具备:将从液体喷射头52喷出或者排出且未用于印刷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的前述的废液盒71。此处,废液包括:液体喷射头52为了更新喷嘴55内的液体而将与印刷无关的液体从喷嘴55喷射的冲洗时喷射的液体、以及清洁时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参照图6)强制排出的液体。废液单元70具备保持废液盒71的前述的保持部73。保持部73作为保持部件72的一部分而一体形成。
如图4所示,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液体供给用的管61中的固定部61C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配置。详细而言,保持部73在当滑架单元50处于起始相反位置AH时输送方向Y1上液体供给用的管61中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与第二直线状部61B之间配置。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设定为起始位置HP的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换言之,废液盒71在壳体12内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配置在与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位置、即接近起始相反位置AH的位置。另外,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配置液体收容容器28侧相同侧的一侧而存在。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位于与液体收容容器28所处的一侧相同侧。
如图4所示,当滑架51处于起始位置HP时管61的弯曲部62位于滑架51的移动路径中的图4中实线所示的端部。当滑架51处于起始相反位置AH时,弯曲部62位于滑架51的移动路径中的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中央附近的位置。换句话说,当滑架51在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之间往复移动时,弯曲部62在图4中实线所示的端部位置与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中央位置之间移动。在壳体12内,弯曲部62在输送方向Y1上管束60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形成的空间在移动区域TA的范围内移动。而且,该空间中的除移动区域TA以外的空间部分成为未用于弯曲部62的移动的无效空间DS。
如图4所示,保持部件72在与废液盒71的配置区域相当的部分具有上方敞开的方形箱状的保持部73。保持部73位于输送方向Y1上液体供给用的管61的固定部61C与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之间。保持部73配置于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详细而言,管61的固定部61C所存在的部分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的空间中的除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的空间成为在滑架单元50的移动过程中管61的哪个部分均不存在的无效空间DS。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无效空间DS配置保持部73以及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
如图6所示,维护装置81在当滑架单元50处于起始位置HP时与液体喷射头52对置的位置具备帽83。帽83构成为能够沿着Z轴升降。帽83如图6中实线所示那样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开口的喷嘴开口面52A接触,在喷嘴开口面52A与帽83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的压盖位置、和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开口面52A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维护装置81具备吸引泵84和驱动吸引泵84的电动马达85。以一端部连接于帽83的下部的状态延伸的废液管86经由吸引泵84而在壳体12内以规定路径被牵引,其另一端部与固定于保持部73的供给机构91连接。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经由供给机构91与废液管86连接。
在图6所示的压盖状态下,通过利用电动马达85的动力驱动吸引泵84,从而从帽83内的空间吸引排出空气,帽83与喷嘴开口面52A之间的封闭空间成为负压,从而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强制地吸引排出液体。通过从喷嘴55强制排出液体的清洁将喷嘴55内的增粘墨水、气泡与墨水一起向帽83内吸引排出。向帽83内排出的液体从维护装置81作为废液穿过废液管86经由供给机构91而向废液盒71回收。
另外,在印刷期间,滑架单元50定期地移动至起始位置HP并从液体喷射头52的所有喷嘴55喷射与印刷无关的液滴,从而进行更新喷嘴55内的液体的冲洗。若由于冲洗而在帽83内存留规定量以上的液体,则吸引泵84驱动将帽83内的废液向废液盒71回收。
如图7所示,输送机构40在馈送盒21的介质M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具备包含拾取辊41A的馈送部41。另外,输送机构40具备:接受并输送从馈送部41馈送的介质M的中间辊44。经由中间辊44的外周的一部分而输送的介质M由输送部42接受。
如图7、图8所示,输送部42对成为液体喷射头52喷射液体的对象的介质M进行输送。输送部42在输送方向Y1上比液体喷射头52的扫描区域靠上游的位置处输送介质M。输送机构40具备:当印刷时将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输送的第一输送路径K1、和当双面印刷时将结束了第一面的印刷的介质M向与第一输送方向Y1相反方向亦即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输送机构40在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下方具有将喷射有液体的印刷后的介质M向与输送方向Y1相反方向亦即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保持部73位于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下游且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的位置。
如图7、图8所示,排出部43具备在输送方向Y1的不同的位置配置的两个辊对46、47。详细而言,排出部43具有沿着第一输送路径K1从第一输送方向Y1的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第一排出辊对46以及第二排出辊对47。即,排出部43具有:配置于输送方向Y1上比液体喷射头52靠下游位置的第一排出辊对46和配置于比第一排出辊对46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的第二排出辊对47。保持部73在两个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的一方的辊对47的上方位置配置。
如图8所示,输送辊对45配置于输送方向Y1上比液体喷射头52的扫描区域靠上游位置。第一排出辊对46和第二排出辊对47配置于比液体喷射头52的扫描区域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位置。与第一排出辊对46相比,第二排出辊对47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位置。各辊对45~47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输送电动机(省略图示)的动力而驱动。两个排出辊对46、47与输送辊对45一起被驱动,进行结束了印刷中的介质M的输送以及印刷后的介质M的排出。另外,在沿着第一输送路径K1的位置设置有将介质M沿着第一输送路径K1引导的一个以上浮动辊48。管束60以使弯曲部62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的状态被牵引。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输送路径K1与第二输送路径K2的连接位置设置于第一排出辊对46与第二排出辊对47之间。详细而言,第一输送路径K1与第二输送路径K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输送方向Y1上比第二排出辊对47的辊隙位置稍微靠上游的位置。该连接位置成为向第二输送路径K2被引导的介质M的入口。进行双面印刷时印刷了第一面的介质M通过排出辊对46、47排出至第一输送方向Y1上中途,若该介质M的后端经过第二输送路径K2的入口,则使第二排出辊对47的旋转翻转,将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从而进行转向输送。作为转向输送的结果,介质M向第二输送路径K2被引导,沿着第二输送路径K2向第二输送方向Y2被输送。在沿着第二输送路径K2的位置设置有翻转辊对49。通过翻转辊对49使介质M经过第二输送路径K2而向上游侧反向输送后,经由中间辊44(参照图7)的外周而翻转。而且,将翻转后的介质M以使与印刷完毕的第一面相反的面亦即第二面成为能够与液体喷射头52对置的朝向而向印刷位置再馈送。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比液体喷射头52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配置第一排出辊对46和第二排出辊对47这两对。因此,与仅配置一个排出辊对的结构相比,在比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靠下游域,确保在输送方向Y1上较大的空间。而且,将该较大的空间用为管61的牵引空间。而且,以使弯曲部62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的方式牵引管61。将管61的液体供给方向的下游端部亦即前端部与滑架51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部连接。多个管61的另一端部在连接于滑架51后,与在滑架51的上部搭载的多个液体贮存体56分别连通。而且,通过多个管61输送的液体临时存积于多个液体贮存体56后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从喷嘴55喷射。
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将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的空间中的未作为弯曲部62的移动区域TA使用的无效空间DS(参照图4)利用为保持部73的配置空间。而且,如图7、图9所示,保持部73位于输送方向Y1上比滑架51靠下游的位置且排出部43的上方的位置。在本例中,保持部73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保持部73在比输送机构40输送介质M的输送路径K1、K2(参照图8)靠上方(参照图7)且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参照图4)配置。这样,在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配置有包含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的废液单元70。保持部73与液体喷射头52等一起收容于壳体12。另外,保持部73在壳体12上比为了排出介质M而形成的排出口15靠上方的位置配置。
此处,如图8所示,在壳体12内,通过沿着第一输送路径K1而存在的中间辊44、辊对45~47以及介质导向部件等构成第一输送通路R1。沿着第一输送通路R1输送介质M时的路径是第一输送路径K1。第一输送通路R1是存在中间辊44以及辊对45~47的范围的输送通路,第二排出辊对位于第一输送通路R1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另外,在壳体12内,通过沿着第二输送路径K2存在的辊对47、49以及介质M引导部件等构成第二输送通路R2。沿着第二输送通路R2输送介质M时的路径是第二输送路径K2。第二输送通路R2是存在辊对47、49的范围的输送通路,第二排出辊对位于第二输送通路R2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而且,第一输送通路R1和第二输送通路R2在第二排出辊对的辊隙位置处连接。保持部73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是指位于第二输送通路R2的上方。保持部73位于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上方的区域与保持部73位于第二输送通路R2的上方的区域相比,在输送方向Y1的下游域更大。
接下来,参照图4,对滑架单元50的移动过程中的管61的位移的状况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管61伴随着滑架单元50向第一扫描方向X1或者第二扫描方向X2移动,弯曲部62以滑架单元50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向与滑架单元50相同的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滑架单元50当未向介质M喷射液体时在移动路径上的一端部亦即起始位置HP待机,当处于起始位置HP时最接近弯曲部62。另外,如图4所示,滑架单元50向远离起始位置HP的第一扫描方向X1移动,当滑架51处于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起始相反位置AH时,最远离弯曲部62。
在管61的固定部61C与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之间配置有废液盒71。在滑架单元50的移动过程中,在弯曲部62位于滑架单元50处于起始位置HP时的图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时、和在弯曲部62位于滑架单元50处于起始相反位置AH时的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壳体12内的宽度中央附近时,弯曲部62均不与保持部73接触。
接下来,参照图6~图12,对保持部件72以及废液盒71进行说明。如图11、图12所示,保持部件72具有:底板部74、相对于底板部74从其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垂立的侧板部75、以及在底板部74上的一部分与侧板部在输送方向Y1上隔开规定缝隙而配置的前述的箱状的保持部73。保持部73在底板部74上靠向沿着X轴的方向的一侧的位置配置。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之间成为将构成管束60的多个管61以沿铅垂方向Z1排列的竖立的状态保持的保持空间。另外,侧板部75的与保持部73相反侧的面成为操作面板24以能够转动的状态组装的被组装面。
接下来,参照图6、图7、图9、图10,针对保持部件72以及废液盒71,对与管束60之间的高度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6、图7、图9、图10所示,保持部73的下端位于比管61靠下方的位置。即,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的下端亦即底面73B位于比管束60的下端靠铅垂方向Z1的下方的位置。另外,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从前部件23的开口23A露出,位于与上表面23B几乎相同的高度。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位于比管束60的上端靠铅垂方向Z1的上方。另外,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在比位于比管束60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的滑架单元50的上端面50A进一步靠上方的位置存在。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能够收容于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
并且,如图9所示,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成为平坦面,与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几乎共面而露出。在关闭了读取单元30的盖13时,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成为承受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的承受面。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具有:在关闭了盖13的状态下与废液盒71的露出面以及上表面23B对应的部分向上方凹陷的阶梯部30B。能够以该阶梯部30B的高度的量较长地确保能够收容于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这使得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增加。此外,也可以取代阶梯部30B而在盖13的底面30A设置凹部。
如图11、图12所示,在保持部73的一端部安装有供给机构91。保持部73具有:作为将废液盒71连接于废液管86的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针92。换句话说,保持部73具有:在从维护装置81延伸的废液管86的一端设置的供给针92。供给机构91具备:在废液管86(参照图11)的另一端部设置的供给针92。供给针92在从底板部74的上表面向上方隔开比管束60的高度尺寸长的规定距离的高度位置配置。另外,在保持部73的内侧且在与供给机构91相同侧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止机构93。
如图11、图12所示,保持部73具备拆装机构90,上述拆装机构90通过使废液盒71沿滑架51的移动方向亦即扫描方向X1、X2滑动,从而能够实现相对于供给针92的连接和分离,将废液盒71相对于保持部73拆装。在保持部73的底面形成有引导槽76,上述引导槽76与废液盒71的底部的未图示的引导部卡合而将废液盒71以能够沿着X轴滑动的方式引导。
在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的对置的两个面沿着X轴设置有多对肋77。多个管61的固定部61C通过在多个位置利用肋77来夹持,从而在经过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之间的路径被保持部件72保持。另外,管束60以比底板部74稍微靠上方的高度被牵引。在管束60垂下的情况下,通过管束60的下端与底板部74接触,从而抑制进一步的下垂。从构成供给机构91的供给针92引出的废液管86在管束60的可动部61D的上方位置沿着管61被牵引。
如图10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将从液体收容容器28供给液体的管61与废液管86分开的隔壁部78。详细而言,如图10、图12所示,在侧板部75,且在保持部件72的长边方向上成为与保持部73所存在的一侧相反侧的一端部,突设有上下划分管束60与废液管86的隔壁部78。隔壁部78位于与组装于保持部73的供给针92大致相同的高度。废液管86通过被牵引为载置于隔壁部78上,从而位于管束60的上方。
废液盒71具有长方体形状,在其上部一端,与上端面71A平行地延出有板状的手持部71B。废液盒71具有:作为与保持部73侧的供给针92连接的被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口部95。详细而言,在废液盒71的长边方向上成为与手持部71B相反侧的一方的端面设置有供给针92穿刺的供给口部95。废液盒71通过在供给口部95穿刺有供给针92而与废液管86连接。因此,经过废液管86而输送至废液盒71的废液不会在连接位置处泄漏。另外,在废液盒71的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卡止机构96。若使废液盒71沿着X轴滑动,则通过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卡止,从而废液盒71被位置限制于供给针92穿刺于供给口部95的连接位置。因此,不会由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振动等而使废液盒71与供给针92的连接断开。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拆装机构90由第一卡止机构93、第二卡止机构96以及引导槽76等构成。通过用户使废液盒71向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与弯曲部62所存在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亦即取下方向滑动而取下拆装机构90。若用户将废液盒71向取下方向水平地拉动,则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的卡止解除,废液盒71沿着引导槽76被水平地引导直至供给针92与供给口部95脱离为止。
另外,在第一卡止机构93设置有未图示的第一端子,在第二卡止机构96设置有未图示的第二端子。而且,若废液盒71设置于保持部73而使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卡止,则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在废液盒71,且在第二卡止机构96的附近设置有存储元件97。在废液盒71设置于保持部73的状态下,控制部100能够访问存储元件97进行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在存储元件97写入有与回收至废液盒71的废液量相关的数据。
液体喷射装置11内置的图1所示的控制部100对滑架电动机53、液体喷射头52以及输送电动机等进行控制。液体喷射装置11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主装置(省略图示)连接。控制部100基于从主装置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控制。此外,主装置例如由个人计算机、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平板PC、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中的任一个构成。控制部100基于印刷数据对以维护为目的而从液体喷射头52喷射或者排出的液体的量进行计测,通过在从存储元件97读出的液量加上计测出的液量,获取废液盒71的废液量。控制部100通过将废液盒71的最新的液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写入存储元件97来更新。如果废液盒71的废液量到达上限值,则控制部100通过使显示部26或主装置的显示部显示更换时期和催促更换的消息来通知用户。
接下来,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液体喷射装置11接受印刷的指示,则馈送部41驱动而从盒21馈送的介质M在输送区域FA向输送方向Y1被输送。而且,通过交替进行在滑架单元50向第一扫描方向X1或者第二扫描方向X2移动的中途液体喷射头52朝向介质M喷射液体而进行一次扫描的量的印刷的印刷动作、和通过辊对45~47将介质M输送至下一个印刷位置为止的输送动作来推进向介质M的印刷。
如图4所示,伴随着滑架单元50的向第一扫描方向X1或者第二扫描方向X2的移动,管61的弯曲部62以滑架单元50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向与滑架单元50相同的方向移动。另外,在印刷期间,滑架单元50定期地移动至起始位置HP进行从液体喷射头52的所有喷嘴55喷出与印刷无关的液体的冲洗,对喷嘴55内的液体进行更新。这样每次冲洗时液体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朝向帽83喷射。通过每当进行规定次数冲洗时利用电动马达85的动力驱动吸引泵84,从而将存留于帽83的废液通过废液管86向废液盒71回收。
另外,若到了从前次的清洁时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清洁时期,则如图6所示,在滑架单元50处于起始位置HP的状态下,在帽83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开口面52A接触的压盖状态下驱动电动马达85。通过利用该电动马达85的动力驱动吸引泵84进行清洁。通过利用吸引泵84的驱动使由喷嘴开口面52A和帽83围起的封闭空间成为负压,从而将液体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强制排出。排出的液体存积于帽83,并且从帽83经过废液管86向废液盒71内回收。
废液管86和废液盒71通过供给针92穿刺于供给口部95而连接,因此经过废液管86而输送至废液盒71的废液不会在连接位置处泄漏。回收至废液盒71内的废液被液体吸收部件79吸收。
控制部100对冲洗时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喷射的液量以及清洁时从喷嘴55排出的液量等被废液盒71回收的液量进行计测。计测出的液量在规定时刻写入废液盒71的存储元件97。因此,即便更换废液盒71,控制部100也能够通过读入存储于存储元件97的数据来掌握回收至废液盒71内的废液量。
若废液盒71内的废液量超过上限值,则控制部100在操作面板24的显示部26或者主装置的显示部显示为废液盒71更换时期的消息。看到消息的用户更换废液盒71。
首先,用户打开读取单元30的盖13。若打开盖13,则如图2、图3所示,在壳体12的近前上部,废液盒71露出。若用户将盖80如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打开,则图14所示的手持部71B露出,因此把持该手持部71B并使废液盒71向图14中空心箭头A所示的取下方向亦即第一扫描方向X1滑动规定距离(参照图14)。通过废液盒71的滑动将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的卡止解除,并且从供给口部95拔出供给针92。此时,废液盒71被引导槽76引导而水平地滑动,直至供给针92从供给口部95拔出为止。因此,不用担心在该拔出过程中对供给针92施加过度的负荷。此时,通过将未图示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连接断开,从而将控制部100与存储元件97的电连接切断。
废液盒71若结束规定距离的滑动,则与引导槽76之间的卡合解除。因此,废液盒71能够向除水平以外的方向移动。如图15所示,用户提起手持部71B而使废液盒71倾斜。而且,如图11所示,用户将废液盒71从保持部73取下。这样把持废液盒71的手持部71B使其水平滑动后将手持部71B向上提起而使废液盒71倾斜,从保持部73取下。
接下来,用户将新的废液盒71以与刚才的取下过程相反的顺序设置于保持部73。即,使废液盒71成为供给口部95侧的端部成为前端而向保持部73倾斜的状态,并使其底部卡合于引导槽76。其后,使废液盒71从倾斜姿势成为水平姿势,在水平姿势的状态下向图14中双点划线箭头B所示的安装方向亦即第二扫描方向X2滑动,最后压入。在该压入过程中,供给针92刺入供给口部95,并且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卡止。这样废液盒71经由供给针92相对于废液管86以不漏液的状态连结。
另外,如图4所示,在壳体12内,且在输送方向Y1上管束60的固定部61C与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之间形成的空间中的除弯曲部62沿着X轴移动的移动区域TA外的区域,形成未用于弯曲部62的移动的无效空间DS。在本例中,在该无效空间DS配置有保持部73以及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单元70。因此,在滑架单元50且在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之间沿着X轴移动的所有移动范围内,弯曲部62不与保持部73以及废液单元70接触。即,无论滑架单元50处于该移动路径上的哪个位置,管61的弯曲部62均不与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接触。
另外,如图7、图9所示,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的上端位于比管束60靠上方的位置,废液盒71的下端位于比管束60靠下方的位置。另外,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位于比滑架单元50的上端面50A高的位置。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能够收容于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这使得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增加。
并且,如图8所示,当关闭读取单元30的盖13时,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露出的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成为承受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的承受面。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具有:在关闭了盖13的状态下与废液盒71的露出面以及上表面23B对应的部分向上方凹陷的阶梯部30B。能够以该阶梯部30B的高度的量较长地确保能够收容于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这使得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进一步增加。
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位于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输送方向Y1下游的位置,且配置于排出部43的上方的位置。保持部73位于排出部43中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部分的上方。保持部73在构成排出部43的两个排出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一侧的一方的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存在。另外,保持部73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内,且在排出部43延伸至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域的部分的上方形成空间。利用在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输送方向Y1下游的区域且排出部43的上方的区域形成的空间,配置有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因此,能够避免设置配置保持部73的专用的空间时成为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使结束了第一面的印刷的介质M翻转,在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下方设置用于将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而且,排出部43除了在输送方向Y1上液体喷射头52的下游位置处进行介质M的输送以及排出的第一排出辊对46之外,还在比第一排出辊对46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设置进行介质M的排出或者转向输送的第二排出辊对47。在双面印刷时,印刷了第一面后的介质M由两个排出辊对46、47排出至中途后使第二排出辊对47翻转,从而将介质M从第一输送方向Y1向第二输送方向Y2转向输送。将转向输送后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路径K2引导。经由第二输送路径K2而通过翻转辊对49被反向输送后的介质M经由中间辊44的外周而翻转,以能够使第二面与液体喷射头52对置的朝向通过输送辊对45朝向印刷区域输送。而且,印刷至第二面的介质M由两个排出辊对46、47从排出口15排出,积载在排出托盘22上。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比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域具备第二排出辊对47。即,在比第一排出辊对46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设置有将介质M转向输送并向第二输送路径K2引导的第二排出辊对47。因此,在壳体12内,且在比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域、即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产生比较大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空间在形成伴随着输送方向Y1的位移而水平弯曲的弯曲部62的牵引路径上牵引管束60。
管61的弯曲部62为了防止管的流路被压溃而需要规定以上的曲率半径。另外,当滑架单元50在所有扫描范围移动时,弯曲部62在壳体12内的上方空间中的扫描方向X1、X2上接近起始位置HP的大约一半的范围移动。因此,空间中的除弯曲部62的移动区域TA以外的空间部分成为无效空间DS。利用该无效空间DS,配置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另外,通过将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配置于壳体12内的前部从而能够在壳体12的后部形成的空间配置其他机构。在本例中,在壳体12的后部形成的空间配置图5所示的馈送机构87。因此,即便将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配置于壳体12内的前部,也不会引起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
另外,对于一体形成有在壳体12内的前部组装的图12所示的保持部73的保持部件72而言,除了在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之间形成管束60的牵引路径之外,还具有隔着该牵引的管束60而保持的多对肋77。另外,该牵引的管束60的第一直线状部61A假设下垂与底板部74接触也可防止进一步的下垂。例如,能够避免朝向排出口15输送的介质M与下垂的管束60接触的情况及以该接触为原因产生的卡纸。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输送机构40,其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Y1输送;滑架51,其能够沿与输送方向Y1交叉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液体喷射头52,其搭载于滑架51,并向介质M喷射液体。另外,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液体收容容器28,其能够收容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并设置于与滑架51不同的位置;和管61,其与滑架51连接,并供从液体收容容器28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通过。并且,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保持部73,上述保持部73对能够将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的废液盒71进行保持。管61具有:可动部,其形成朝向输送方向Y1弯曲的弯曲部62并且使弯曲部62的形成位置伴随着滑架51的移动而移动;和不可动的固定部。保持部73配置于输送方向Y1上固定部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伴随着滑架51的移动,管61的弯曲部62以滑架51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移动。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在除弯曲部62的移动区域TA以外的剩余大约一半的区域换句话说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与管61的固定部61C之间形成的未用于弯曲部62的移动的无效空间DS配置。因此,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不妨碍滑架51的移动以及管61的移动。另外,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与固定部61C之间的位置同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后部相比,对于用户而言可接触性更好。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废液盒71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2)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配置。因此,能够不妨碍管61的移动而利用不用作管61的移动区域TA的无效空间DS来配置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并且废液盒71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变好。
(3)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输送方向Y1上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下游且由输送机构40输送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K1、K2的上方的位置配置。因此,能够利用输送路径K1、K2的上方的空间中的避开了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的其下游域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保持部73的配置区域亦即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下游的区域是壳体12的前部,废液盒71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变好。
(4)保持部73在比壳体12具有的排出口15靠上方的位置配置。因此,能够避免朝向排出口15输送的介质M与保持部73的接触,并且较多地确保收容于废液盒71的废液的收容容积。
(5)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壳体12,其在上部具有开口12A;和盖13,其覆盖壳体12的开口12A并能够开闭。在打开盖13时保持部73将废液盒71保持为露出的状态。因此,当打开盖13时,废液盒71在壳体12内露出,因此更换废液盒71的可操作性提高。
(6)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维护装置81,在滑架51位于滑架51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亦即维护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维护装置81对液体喷射头52进行维护。保持部73具有在从维护装置81延伸的废液管86的一端设置的供给针92。废液盒71具有与供给针92连接的供给口部95。因此,若将废液盒71安装于保持部73,则供给针92与供给口部95连接。因此,维护装置81能够使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经过废液管86而向废液盒71回收。此时,废液通过供给针92与供给口部95的连接而向废液盒71回收,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位置处的废液泄漏。
(7)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因此,以能够形成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配置保持部73的无效空间DS的方式设定管61的移动区域TA并牵引管61。在这种情况下,当滑架51处于起始位置HP时,弯曲部62位于滑架51附近,因此弯曲部62难以下垂。
(8)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配置有液体收容容器28的一侧相同侧而存在。因此,能够将从液体收容容器28延伸的管61牵引为在与液体收容容器28相反侧形成弯曲部62。能够将保持部73配置于除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的无效空间DS。
(9)保持部73具备拆装机构90,上述拆装机构90能够通过使废液盒71沿滑架51的移动方向滑动而实现供给针92与供给口部95的连接和分离,从而相对于保持部73拆装废液盒71。因此,通过利用拆装机构90将废液盒71连接于供给针92,从而能够防止废液盒71与废液管86之间的废液的泄漏。通过使废液盒71滑动,能够进行废液盒71相对于供给针92的拆装。拆装时的滑动方向与滑架51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即便废液盒71滑动,废液盒71也难以与管61接触。
(10)拆装机构90通过使废液盒71向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与弯曲部62存在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滑动,从而将废液盒71取下。因此,废液盒71在取下时难以与管61的弯曲部62接触。另外,若构成为向弯曲部62侧滑动而取下,则需要在无效空间DS内确保向弯曲部62侧滑动时的行程的量的空间。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不需要在无效空间DS内确保废液盒71的滑动行程的量的空间,因此能够在无效空间DS内确保保持部73以及废液盒71的更大的占有体积,能够较多地确保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
(11)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废液管86,其供从维护装置81向废液盒71输送的废液通过;和隔壁部78,其将从液体收容容器28供给液体的管61和废液管86分开。因此,通过隔壁部78将从液体收容容器28供给液体的管61和废液管86以不交叉的方式分开,因此能够避免液体供给用的管61移动时与废液管86缠住等不良状况。
(12)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而言,处于保持部73的下端的底面73B位于比管61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能够较多地确保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
(13)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位于比滑架51的上端面50A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能够较多地确保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
(14)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输送部42,其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Y1输送;滑架51,其对液体喷射头52进行支承;排出部43,其将被喷射有液体的介质M排出;以及保持部73,其对能够将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的废液盒71进行保持。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比滑架51靠下游的位置且排出部43的上方的位置配置。因此,能够利用排出部43的上方的空间中的避开了头支承部的空间来配置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排出部43的上方中的避开了头支承部的位置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后部相比,是用户容易接触到的位置。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废液盒71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15)排出部43具备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于不同位置的两个辊对46、47。保持部73在该两个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的一方的辊对47的上方位置配置。因此,保持部73在构成排出部43的两个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的一方的辊对47的上方存在。能够利用一方的辊对47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
(16)液体喷射装置11在输送路径K1的下方具有第二输送路径K2,上述第二输送路径K2将喷射了液体后的介质M向与输送方向Y1相反的方向亦即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排出部43通过将介质M排出至输送方向Y1上中途后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从而将介质M向第二输送路径K2输送。保持部73位于比滑架51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位置且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的位置。因此,具备将喷射了液体后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因此,与仅将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排出的结构相比,需要将介质M暂时排出至第一输送方向上中途,直至能够将介质M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向第二输送路径K2的入口引导的位置为止,因此排出部43的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变长,容易在第二输送路径K2的第一输送方向Y1的下游域部分的上方形成空间。能够利用该空间配置保持部73。
(17)滑架51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K1、K2的上方的位置能够沿与输送方向Y1交叉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52与滑架51一起移动。保持部73配置于比滑架51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位置且排出部43的上方位置。因此,能够不妨碍滑架51的移动而利用排出部43的上方的空间配置保持部73。因此,废液盒71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为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的形式。并且,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适当地组合的方式作为其他的变更例,也能够将以下所示的变更例彼此适当地组合的方式作为其他的变更例。
·也可以采用将管61的弯曲部62相对于滑架单元50而配置于起始相反位置AH侧的管61的牵引路径。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收容容器28配置于起始位置HP侧,并且管61的牵引路径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经过壳体12的宽度中心的垂线以线对称布局。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相反地位置设定。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废液盒71配置于无效空间DS。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管61的牵引路径上,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相反地位置设定。此外,液体收容容器28也可以是注入式,也可以是压缩形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辊对也可以为一个。另外,排出辊对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的多个。
·也可以是,使废液盒71在从保持部73取下时向朝向弯曲部62的方向滑动。
·也可以是,使保持部73接近起始位置HP侧的一侧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以管61的弯曲部62位于起始相反位置AH侧的位置的方式使管61的牵引路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
·也可以没有第二输送路径K2。若在输送方向Y1上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下游域,第一输送路径K1遍及规定长度以上延伸,则在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上方的位置配置保持部73即可。
·构成排出部43的辊对只要是比滑架51等的头支承部靠下游的位置则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利用该一个辊对的上方的空间配置保持部73。
·也可以是,排出部43取代辊输送方式而为带输送方式。也可以是,构成排出部43的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不同的两个辊为卷绕有输送带的辊。
·也可以是,废液盒71的拆装机构90取代使废液盒71沿水平方向滑动而拆装的结构,而成为沿铅垂方向Z1滑动而拆装的方式。
·也可以是,拆装机构90构成为使废液盒71前后滑动而拆装。也可以构成为,在这种情况下,取下时使废液盒71向前方滑动后沿铅垂方向Z1拔出。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壳体的前面相当于保持部73的位置设置盖,在打开了盖后,使废液盒71向前方滑动而取出。
·也可以是,拆装机构90构成为从壳体12的侧面使废液盒71向与弯曲部62侧相反侧水平地滑动而拔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在壳体12的侧面设置盖,也可以是,废液盒71的端面在壳体12的侧面露出。另外,也可以是,保持部73是以与壳体12的侧面对置的朝向具有开口73A的箱体。
·也可以是,在比滑架51靠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空间牵引管61。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部61C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配置保持部73即可。在该结构中,能够打开盖13而拆装废液盒71。
·也可以构成为,在打开盖13时废液盒71未露出。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当打开盖时由内盖覆盖废液盒71,打开内盖来拆装废液盒71。此外,在打开盖13时使废液盒71露出能够更增大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因此能够增大废液收容容积。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废液盒71被前部件23覆盖而被保持于其下方,取下前部件23来拆装废液盒71。
·也可以取消供给机构91。换句话说,也可以是,废液盒71与废液管86未通过供给针92等而连接,而使废液从废液管86向废液盒71内的液体吸收部件79滴下。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废液的泄漏防止机构、回收泄漏的废液的机构。
·废液单元70和管束60存在在铅垂方向Z1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的部分即可。换句话说,不需要管束60全部处于在铅垂方向Z1上与废液单元70相同的高度。例如,也可以是,废液盒71的上端位于低于或等于管束60的上端的位置。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成为保持部73的下端的底面73B位于高于或等于管束60的下端的位置。
·弯曲部62弯曲的朝向、即管61伴随着在输送方向Y1位移而弯曲的朝向不限定于水平。管61弯曲的朝向只要是与介质M的输送面平行的朝向即可。例如,在液体喷射头52所对置的部分的输送面为相对于水平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的情况下,弯曲部62也可以以相对于水平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朝向使管61弯曲。
·管61不局限于将多根管捆束的管束的结构,也可以是仅一根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以黑色这一种颜色印刷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具备一根管61的结构中应用。另外,也可以是,在构成管束的情况下,为除四根以外的多根。
·液体喷射装置11不限定于在作为介质的纸张或者膜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也可以是在布上进行印刷的印染装置。
·液体喷射装置不限定于滑架单元50在扫描方向X1、X2上往复移动的串行打印机,也可以是滑架单元50能够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移动的横向打印机。另外,液体喷射装置不限定于多功能一体机,也可以是具有未搭载读取单元30的盖13的打印机。
·介质M不局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可挠性的塑料膜、布、无纺布等。
·液体喷射装置不限定于印刷用的打印机。例如,也可以对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者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进行喷射、并在作为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基板形成电布线图案,或者制造液晶、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以及面发光等各种方式的显示器的像素。而且也可以是喷射未固化的树脂液而形成立体物的三维造形用的液体喷射装置。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而掌握的技术思想以及作用效果。
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机构,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滑架,能够在与上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搭载于上述滑架,向上述介质喷射液体;液体收容容器,能够收容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设置于与上述滑架不同的位置;管,与上述滑架连接,供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以及保持部,保持废液收容体,所述废液收容体能够将从上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上述管具有:可动部,形成朝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弯曲的弯曲部,并且使所述弯曲部的形成位置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和不可动的固定部,上述保持部配置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上述固定部与上述滑架的扫描区域之间。
根据该结构,管的弯曲部伴随着滑架的移动而以滑架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移动。保持部以及废液收容体能够在除弯曲部的移动区域以外的剩余大约一半的区域换句话说形成于滑架的扫描区域与管的固定部之间的未用作弯曲部的移动区域的无效空间配置。因此,能够在不妨碍滑架的移动以及管的移动的位置配置保持部以及废液收容体。另外,滑架的扫描区域与管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与液体喷射装置的后部相比,对于用户而言可接触性更好。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废液收容体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具备收容上述液体喷射头以及上述保持部的壳体,上述保持部配置在上述壳体内上述管的移动区域外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由于保持部配置于除管的移动区域外的区域,所以能够不妨碍管的移动而利用未用作管的移动区域的无效空间来配置保持部。因此,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废液收容体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变好。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保持部配置在上述壳体内上述输送方向上比上述滑架的扫描区域靠下游且上述输送机构输送上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输送路径的上方的空间中的避开了滑架的扫描区域的其下游域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以及废液收容体。比作为保持部的配置区域的滑架的扫描区域靠下游的区域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前部,因此废液收容体的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变好。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壳体具有排出上述介质的排出口,上述保持部配置在比上述排出口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朝向排出口输送的介质与保持部的接触、并且较多地确保收容于废液收容体的废液的收容容积。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壳体在上部具有开口,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覆盖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并能够开闭的盖,上述保持部在打开上述盖时将上述废液收容体保持为露出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当打开壳体的盖时,废液收容体露出,因此更换废液收容体的可操作性提高。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具备维护装置,所述维护装置在上述滑架位于作为上述滑架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上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上述保持部具有在从上述维护装置延伸的废液管的一端设置的连接部,上述废液收容体具有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被连接部。
根据该结构,当将废液收容体安装于保持部时,连接部与被连接部连接。因此,维护装置能够使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穿过废液管而向废液收容体回收。此时,通过连接部与被连接部的连接而将废液向废液收容体回收,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位置处的废液泄漏。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保持部在上述壳体内且在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
根据该结构,以在能够朝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配置保持部的区域形成有无效空间的方式设定管的移动区域而牵引废液管。在这种情况下,当滑架处于维护位置亦即起始位置时,弯曲部位于滑架的附近,因此弯曲部难以下垂。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保持部在上述壳体内在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配置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侧相同侧的一侧而存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液体收容容器延伸的管牵引为在与液体收容容器相反侧形成弯曲部。能够将保持部配置于除管的移动区域外的无效空间。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保持部具备拆装机构,上述拆装机构通过使上述废液收容体沿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滑动而能够进行上述连接部与上述被连接部的连接和取下,从而相对于上述保持部拆装上述废液收容体。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拆装机构将废液收容体连接于连接部,能够防止废液收容体与废液管之间的废液的泄漏。通过使废液收容体滑动,能够进行废液收容体相对于连接部的拆装。由于拆装时的滑动方向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即便使废液收容体滑动,废液收容体也难以与管接触。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拆装机构通过上述废液收容体向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与上述弯曲部所存在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滑动,从而取下该废液收容体。
根据该结构,废液收容体在取下时难以与弯曲部接触。另外,与将废液收容体以不与弯曲部接触的方式确保滑动行程的大小的空间而向弯曲部侧滑动而取下的结构相比,能够更多地确保废液收容体的废液收容容积。
也可以是,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废液管,供从上述维护装置向上述废液收容体输送的废液通过;和隔壁部,将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供给液体的上述管与上述废液管分开。
根据该结构,通过隔壁部将从液体收容容器供给液体的管与废液管以不交叉的方式分开,因此能够避免液体供给用的管移动时与废液管缠绕等不良状况。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保持部的下端位于比上述管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废液收容体的高度尺寸,能够较多地确保废液收容体的收容容积。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被上述保持部保持的上述废液收容体的上端位于比上述滑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废液收容体的高度尺寸,能够较多地确保废液收容体的收容容积。

Claims (13)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机构,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滑架,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液体喷射头,搭载于所述滑架,向所述介质喷射液体;
液体收容容器,能够收容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设置于与所述滑架不同的位置;
管,与所述滑架连接,供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以及
保持部,保持废液收容体,所述废液收容体能够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
所述管具有:可动部,形成朝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弯曲的弯曲部,并且使所述弯曲部的形成位置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以及不可动的固定部,
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滑架的扫描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收容所述液体喷射头以及所述保持部的壳体,
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管的移动区域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输送方向上比所述滑架的扫描区域靠下游且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排出所述介质的排出口,
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比所述排出口靠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上部具有开口,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并能够开闭的盖,
所述保持部在打开所述盖时将所述废液收容体保持为露出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维护装置,所述维护装置在所述滑架位于作为所述滑架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
所述保持部具有在从所述维护装置延伸的废液管的一端设置的连接部,
所述废液收容体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被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配置有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侧相同侧的一侧而存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备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通过使所述废液收容体沿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滑动而能够进行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和取下,从而相对于所述保持部拆装所述废液收容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拆装机构通过所述废液收容体向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弯曲部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滑动,从而取下所述废液收容体。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
废液管,供从所述维护装置向所述废液收容体输送的废液通过;和
隔壁部,将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供给液体的所述管与所述废液管分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管靠下方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废液收容体的上端位于比所述滑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CN202010169447.7A 2019-03-13 2020-03-12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11688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6386A JP7256446B2 (ja) 2019-03-13 2019-03-13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046386 2019-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8353A true CN111688353A (zh) 2020-09-22
CN111688353B CN111688353B (zh) 2021-10-22

Family

ID=7242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9447.7A Active CN111688353B (zh) 2019-03-13 2020-03-12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9156B2 (zh)
JP (2) JP7256446B2 (zh)
CN (1) CN111688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42675A (ja) 2020-03-11 2021-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2794A1 (en) * 2002-06-11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trea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299113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US20130135401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Takeyuki Kobayash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267493A1 (en) * 2006-05-09 2014-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aste ink retaining device
CN104339852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20150336386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8859421A (zh) * 2017-05-11 2018-1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5843A (ja) * 1998-06-30 2000-01-18 Brother Ind Ltd 印刷装置
JP2003205635A (ja) * 2002-01-15 2003-07-2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95425B2 (ja) 2004-07-28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7712891B2 (en) 2003-12-26 2010-05-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JP4135751B2 (ja) * 2006-06-08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322510B2 (ja) * 2008-06-19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タンク
US10696058B2 (en) * 2016-02-29 2020-06-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liquid jetting system, and liquid je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2794A1 (en) * 2002-06-11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trea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40267493A1 (en) * 2006-05-09 2014-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aste ink retaining device
CN10299113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US20130135401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Takeyuki Kobayash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339852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20150336386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8859421A (zh) * 2017-05-11 2018-1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6921A (ja) 2020-09-17
JP7256446B2 (ja) 2023-04-12
CN111688353B (zh) 2021-10-22
US20200290380A1 (en) 2020-09-17
US11279156B2 (en) 2022-03-22
JP2023073374A (ja)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7598B2 (ja) プリンタ
CN11168835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47261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354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03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27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11131A1 (en) Image print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
CN107031187B (zh) 记录装置
JP2007091445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1818788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2967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45525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457702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91429A (ja) 給紙装置
CN11168835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WO2013128924A1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10384452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728697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40051312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240051301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20240001676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2315217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056499A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114312019A (zh) 记录装置及保持容器
KR20020050102A (ko)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