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4727B -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4727B
CN111684727B CN201980011643.7A CN201980011643A CN111684727B CN 111684727 B CN111684727 B CN 111684727B CN 201980011643 A CN201980011643 A CN 201980011643A CN 111684727 B CN111684727 B CN 111684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nd
transmission
reception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1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4727A (zh
Inventor
津田基嗣
中村隆之
大罗克·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4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4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 H04B1/007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using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d for the different bands
    • H04B1/0078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using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d for the different bands with a commo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mplifier for the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s, e.g. when using switch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04B1/126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having multiple inputs, e.g. auxiliary antenna for receiving interfer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频前端模块(2A),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第一多路复用器和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开关电路(20),第一多路复用器具有频带A的发送滤波器(31T)和频带A的接收滤波器(31R),不具有频带B的发送滤波器,第二多路复用器具有频带B的发送滤波器(32T)和频带B的接收滤波器(32R),不具有频带A的发送滤波器,开关电路(20)排他地切换主天线(11)与第一多路复用器的连接以及主天线(11)与第二多路复用器的连接,并排他地切换副天线(12)与第一多路复用器的连接以及副天线(12)与第二多路复用器的连接。

Description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高频信号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需要将同时使用不同的频带的载波聚合(CA)方式应用于应对多频带化以及多模式化的高频前端模块。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2个天线,同时发送(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2个下行链路)不同的频带的信号的天线接口电路。更具体而言,天线接口电路具备与第一天线耦合的第一天线接口电路、以及与第二天线耦合的第二天线接口电路。第一天线接口电路包含用于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第一四工器。另外,第二天线接口电路包含用于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第二四工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01467号公报
在应用于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系统中,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天线接口电路那样,为了抑制同时发送的2个信号的相互干扰而配置2个天线,将第一天线分配给在天线性能等的点优先使用的主天线,将第二天线分配给副天线。在这样的系统中,为了通过1个上行链路也使信号品质最佳化,而需要使用主天线分别发送以及接收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因此,在第一天线接口电路以及第二天线接口电路的每一个,需要将第一频带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以及将第二频带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这4个滤波器。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天线接口电路中,需要共计8个滤波器,而存在随着频带数量的增加而电路笨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是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的信号和与上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的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上述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的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的高频前端模块,具备:主天线和副天线;第一多路复用器和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一开关电路,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具有:第一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一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第一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且不具有将上述第二发送频带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具有:第二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二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第二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二接收频带设为通带,且不具有将上述第一发送频带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主天线连接,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副天线连接,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以及上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以及上述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
以往,在包含同时使用2个不同的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高频信号的CA模式的系统中,为了确保同时收发的2个高频信号的隔离等信号品质,而配置优先使用的主天线以及次级使用的副天线这样的2个天线元件。在该情况下,从能够通过任意一个天线收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高频信号的必要性考虑,向主天线配置连接第一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第二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并向副天线连接配置第一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第二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各信号路径上,配置用于使所希望的频带选择性通过的滤波器,但以往的结构中,第一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以及第二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这4个滤波器必须与主天线以及副天线的每一个连接,而电路笨重。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配置第一开关电路,将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以及副天线,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2个发送滤波器中的一方。同样地,在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2个发送滤波器中的另一方。换句话说,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2个以上。在本结构中,附加一个2输入2输出型的开关电路,但该开关电路与滤波器相比充分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在上述第一开关电路中,也可以排他地切换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且排他地切换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以及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
由此,通过切换第一开关电路的连接状态,将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以及副天线,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2个发送滤波器中的一方。同样地,在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2个发送滤波器中的另一方。
另外,也可以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上述第二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滤波器,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滤波器。
由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一方的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另外,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另一方的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换句话说,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4个以上。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更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也可以当在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进行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以及进行仅发送上述第一发送频带的信号以及上述第二发送频带的信号中的任意一个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在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进行上述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一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二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由此,例如,在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为了通过主天线进行收发能够任意地选择频带。另外,例如,在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不管是发送哪个频带的高频信号的模式,都能够将传送发送以及接收的频带的信号的信号路径连接于主天线,并能够将传送仅接收的频带的信号的信号路径连接于副天线。
另外,也可以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将上述第二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由此,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具有对应于第一频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以及对应于第二频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所以例如,在发送第一频带的高频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仅使用主天线或者副天线中的任意一方即可。另外,由于第二多路复用器具有对应于第一频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以及对应于第二频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所以例如,在发送第二频带的高频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仅使用主天线或者副天线中的任意一方即可。因此,能够简化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动作。
另外,也可以当在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进行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一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二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在发送上述第一频带并同时接收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三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四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在发送上述第二频带并同时接收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五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六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由此,在进行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仅使用主天线或者副天线中的任意一方即可。因此,能够简化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动作。
另外,还具备:第二开关电路,具有第五端子、第六端子、第七端子以及第八端子;第一放大器,输出端子与上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以及第二放大器,输出端子与上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上述第五端子与上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子连接,上述第六端子与上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子连接,向上述第七端子输入上述主天线用的信号,向上述第八端子输入上述副天线用的信号,在上述第二开关电路中,在选择了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七端子与上述第五端子的导通,在选择了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八端子与上述第五端子的导通,在选择了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七端子与上述第六端子的导通,在选择了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八端子与上述第六端子的导通。
由此,由于第二开关电路实现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连接状态对应的连接状态,所以例如,不用变更向高频前端模块输出高频信号,另外,输入来自高频前端模块的高频信号的高频信号处理电路(RFIC)的端子配置,就能够输出或者输入主天线用的信号以及副天线用的信号。因此,能够简化高频前端电路以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另外,在以往,需要切换发送放大器与多路复用器所具有的多个发送滤波器的连接的开关,但在本结构中,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分别仅具有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任意一个发送滤波器,所以不需要以往所需的开关。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并且简化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也可以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与上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中的2个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上述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以及上述第三频带所包含的第三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中的2个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第五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三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第五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第六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三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第六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以往,在包含同时使用3个不同的第一频带、第二频带以及第三频带的高频信号中的2个高频信号的CA模式的系统中,为了确保同时收发的2个高频信号的隔离等信号品质,而配置优先使用的主天线、以及次级使用的副天线这样的2个天线元件。在该情况下,从能够通过任意一个天线收发第一频带、第二频带以及第三频带的高频信号中的每一个的必要性考虑,向主天线配置连接第一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第二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第三频带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向副天线配置连接同样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换句话说,在以往的结构中,第一频带、第二频带以及第三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共计6个滤波器)必须与主天线以及副天线的每一个连接,而电路笨重。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切换第一开关电路的连接状态,将第一频带、第二频带以及第三频带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以及副天线,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例如能够减少第二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同样地,在第二多路复用器中,例如能够减少第一频带的发送滤波器。换句话说,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2个以上。在本结构中,附加一个2输入2输出型的开关电路,但该开关电路与滤波器相比充分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也可以执行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与上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中的、(1)上述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和上述第二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2)上述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和上述第三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并执行上述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上述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以及包含于上述第三频带且包含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第三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中的、(3)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和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以及(4)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和上述第三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将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第三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以及第六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三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上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将包含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第二频带的接收滤波器,且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第一频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第二频带专用的接收滤波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包含处于重复关系的2个频带的3个频带中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也可以上述高频前端模块能够执行(1)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并且能够执行(2)同时发送以及同时接收与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四频带的高频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上述第二频带以及上述第四频带不同的第五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上述第一频带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频带66,上述第二频带为LTE的频带25,上述第四频带为LTE的频带1,上述第五频带为LTE的频带3。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应用LTE的频带66、25、1、3,并能够进行频带66和频带25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频带1和频带3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也可以上述高频前端模块能够执行(1)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并且能够执行(2)同时发送以及同时接收与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四频带的高频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上述第二频带以及上述第四频带不同的第五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上述第一频带为LTE的频带1,上述第二频带为LTE的频带3,上述第四频带为LTE的频带66,上述第五频带为LTE的频带25。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应用LTE的频带66、25、1、3,并能够进行频带66和频带25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频带1和频带3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装置具备:上述任意一个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RF信号处理电路,对由上述高频前端模块收发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CA中的电路状态图。
图3是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4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4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7A是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7B是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8是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0B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BandA)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B66/B25)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2B是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B1/B3)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2C是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B66)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3是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5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B66/B25)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5B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B1/B3)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6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17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B1)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7B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B3)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7C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B25)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7D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1个上行链路(B66)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7E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B1/B3)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图17F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2个上行链路(B66/B25)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概括性或者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主旨。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另外,附图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并不是精确的。
(实施方式1)
[1.1高频前端模块2A以及通信装置1A的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A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A、RF信号处理电路(RFIC)3、以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BBIC)4。
RFIC3是对由高频前端模块2A的天线收发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的RF信号处理电路。具体而言,RFIC3通过下变频等对经由高频前端模块2A输入的高频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将通过该信号处理生成的接收信号输出至BBIC4。另外,RFIC3通过上变频等对从BBIC4输入的发送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将通过该信号处理生成的高频发送信号输出至高频前端模块2A的发送侧信号路径。
BBIC4是使用比在高频前端模块2A中传播的高频信号低频的中间频带进行信号处理的电路。被BBIC4处理后的信号例如作为用于图像显示的图像信号来使用、或者为了经由扬声器的通话而作为声音信号来使用。
另外,RFIC3也具有作为控制部的功能,基于所使用的频带(band),来控制高频前端模块2A所具有的开关电路(后述)的连接。具体而言,RFIC3根据控制信号(未图示),来切换高频前端模块2A所具有的开关电路的连接。此外,控制部也可以设置于RFIC3的外部,例如,也可以设置于高频前端模块2A或者BBIC4。
接下来,对高频前端模块2A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A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和50、发送滤波器31T和32T、接收滤波器31R和32R、以及发送放大器41和42。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A能够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A)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A-Tx)的信号和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BandB)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Tx)的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A)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A-Rx)的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B)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Rx)的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主天线11是在天线性能等的点比副天线12优先使用的天线,是能够发送以及接收BandA和BandB的信号的天线元件。另外,副天线12是能够发送以及接收BandA和BandB的信号的天线元件。
发送滤波器31T是输入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1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第一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是输入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2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以及接收滤波器31R构成选择性地发送以及接收BandA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进一步,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Rx设为通带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以及接收滤波器32R构成选择性地发送以及接收BandB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进一步,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A-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定义为包含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通过开关电路20共同连接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的双工器。
开关电路20是具有端子20a(第三端子)、端子20b(第四端子)、端子20c(第一端子)、以及端子20d(第二端子)的第一开关电路。
端子20c与主天线11连接,端子20d与副天线12连接。另外,端子20a与发送滤波器31T的输出端子以及接收滤波器31R的输入端子连接,端子20b与发送滤波器32T的输出端子以及接收滤波器32R的输入端子连接。
在开关电路20中,排他地切换端子20a与端子20c的导通、以及端子20a与端子20d的导通,并排他地切换端子20b与端子20c的导通、以及端子20b与端子20d的导通。
此外,在开关电路中,所谓的“排他地切换端子A与端子B的导通、以及端子C与端子D的导通”意味着(1)在端子A和端子B导通的状态下,端子C和端子D成为非导通,(2)在端子C和端子D导通的状态下,端子A和端子B成为非导通。
开关电路20例如是具有端子20a和20b、以及端子20c和20d的DPDT(Double PoleDouble Throw:双刀双掷)型的开关电路。此外,开关电路20可以是DP3T以及DP4T等开关电路,在该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频带数量使用所需的端子即可。
高频前端模块2A具备上述的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从而通过切换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将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1以及副天线12,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在这里,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B的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A的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A。
此外,高频前端模块2A通过上述结构也能够执行仅发送BandA的高频信号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并同时接收BandA的高频信号和BandB的高频信号的所谓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
发送放大器41是输出端子与发送滤波器31T的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一放大器,例如,是由晶体管等构成的功率放大器。另外,发送放大器42是输出端子与发送滤波器32T的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二放大器,例如,是由晶体管等构成的功率放大器。
开关电路50是具有端子50a(第七端子)、端子50b(第八端子)、端子50c(第五端子)、以及端子50d(第六端子)的第二开关电路。
端子50c与发送放大器41的输入端子连接,端子50d与发送放大器42的输入端子连接。另外,端子50a与RFIC3的输出端子3a连接,并输入主天线11用的发送信号。另外,端子50b与RFIC3的输出端子3b连接,并输入副天线12用的发送信号。
在开关电路50中,在选择了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a与端子20c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端子50a与端子50c的导通,在选择了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a与端子20d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端子50b与端子50c的导通。另外,在选择了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b与端子20c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端子50a与端子50d的导通,在选择了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b与端子20d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端子50b与端子50d的导通。
开关电路50例如是具有端子50a和50b、以及端子50c和50d的DPDT型的开关电路。此外,开关电路50可以是DP3T以及DP4T等开关电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频带数量使用所需的端子。
由此,由于开关电路50实现与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对应的连接状态,所以不用变更RFIC3的端子配置,就能够输出或者输入主天线11用的信号以及副天线12用的信号。因此,能够简化高频前端模块2A以及通信装置1A的电路结构。
此外,RFIC3可以由2个RF信号处理电路构成,例如,可以由对BandA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以及对BandB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构成,另外,也可以由对主天线11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以及对副天线12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构成。
[1.2高频前端模块2A的连接状态]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的CA时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1)BandA和BandB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以及(2)BandA或BandB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以及模式2双方,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以及BandB中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中另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2发送。另外,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模式2下,在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的情况下,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以及模式2双方,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2发送。另外,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模式2下,在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的情况下,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1.3实施方式1以及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的比较]
图3是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的电路结构图。此外,在该图中,也示出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连接的RFIC3。如该图所示,高频前端模块502具备主电路502a和副电路502b。主电路502a具备主天线11、开关电路561、发送滤波器31T1和32T1、接收滤波器31R1和32R1、以及发送放大器41。发送滤波器31T1和32T1、以及接收滤波器31R1和32R1构成第一多路复用器。副电路502b具备副天线12、开关电路562、发送滤波器31T2和32T2、接收滤波器31R2和32R2、以及发送放大器42。发送滤波器31T2和32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和32R2构成第二多路复用器。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相比较,第一多路复用器、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开关电路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以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开关电路561具有共用端子561a、以及选择端子561c和561d,是SPDT型(SinglePole Double Throw:单刀双掷)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561a与发送放大器41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电路562是具有共用端子562a、以及选择端子562c和562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562a与发送放大器42的输出端子连接。
发送滤波器31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1c连接,输出端子与主天线11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1d连接,输出端子与主天线11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是输入端子与主天线11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主天线11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2c连接,输出端子与副天线12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2d连接,输出端子与副天线12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副天线12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2是输入端子与副天线12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502能够执行同时发送BandA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A-Tx)的信号和BandB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Tx)的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BandA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A-Rx)的信号和BandB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Rx)的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例如,在连接共用端子561a和561c,并连接共用端子562a和562d的状态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主天线11发送,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副天线12发送。另外,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连接共用端子561a和561d,并连接共用端子562a和562c的状态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主天线11发送,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副天线12来发送。另外,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在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中,为了确保同时收发的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的隔离等信号品质,而配置优先使用的主天线11、以及次级使用的副天线12这样的2个天线元件。在该情况下,从通过任何一个天线都能够收发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中的每一个的必要性考虑,在主天线11连接BandA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BandB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副天线12也连接BandA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BandB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各信号路径上,配置用于使所希望的频带选择性通过的滤波器,但在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的结构中,在主天线11连接发送滤波器31T1和32T1以及接收滤波器31R1和32R1这4个滤波器。另外,在副天线12连接发送滤波器31T2和32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和32R2这4个滤波器。换句话说,在应用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的前端模块中,为了实现BandA以及BandB这2个频带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需要共计8个滤波器,而电路会笨重。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A通过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通过切换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将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1以及副天线12,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B的发送滤波器。同样地,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A的发送滤波器。换句话说,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2个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A的结构中,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相比,附加一个2输入2输出型的开关电路20,但开关电路20与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相比充分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A。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A中,通过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在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主天线11以及副天线12双方,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也能够减少BandB的接收滤波器。另外,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A的接收滤波器。换句话说,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共计4个以上的滤波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更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
[1.4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以及通信装置1B的结构]
图4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1B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B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B、RFIC3、以及BBIC4。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B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B,以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B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和50、发送滤波器31T1和32T2、接收滤波器31R1、31R2、32R1和32R2、以及发送放大器41和42。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B能够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A)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A-Tx)的信号和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BandB)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Tx)的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A)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A-Rx)的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B)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Rx)的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相比,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以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发送滤波器31T1为输入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1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第一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为输入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2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为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1为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2为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为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1、接收滤波器31R1以及32R1构成能够发送BandA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接收滤波器32R2以及31R2构成能够发送BandB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1.5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的连接状态]
图4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A以及BandB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4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2发送。另外,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4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2发送。另外,BandA以及BandB中的一个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以及BandB中的另一个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4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A或者BandB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4C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第三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2下,如图4C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1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1、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下,均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1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可以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2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第四连接状态或者第六连接状态)。
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通过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切换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从而将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1以及副天线12,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B的发送滤波器。同样地,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A的发送滤波器。换句话说,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2个。
在本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的结构中,与比较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502相比,附加一个2输入2输出型的开关电路20,但开关电路20与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相比充分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B。
另外,由于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B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相比,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与BandB对应的接收滤波器32R1,所以在发送BandA的高频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仅使用主天线11或者副天线12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另外,由于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与BandA对应的接收滤波器31R2,所以在发送BandB的高频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仅使用主天线11或者副天线12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因此,能够简化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动作。
[1.6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H以及通信装置1H的结构]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装置1H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H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H、RFIC3以及BBIC4。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H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H,以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H具备主天线11和副天线12、开关电路20、50、67、68、69和73、发送滤波器31T和32T、接收滤波器31R和32R、收发滤波器38TR、发送放大器41和42、以及接收放大器51。
另外,副天线12、开关电路67、68、69和73、发送滤波器32T、接收滤波器32R、收发滤波器38TR、发送放大器42以及接收放大器51构成子模块5H。
收发滤波器38TR为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73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69连接,并将C-Rx设为通带的滤波器。
接收放大器5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68的共用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RFIC3连接的放大器。
开关电路67的共用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2的输出端子连接,一个选择端子与发送滤波器32T的输入端子连接,另一个选择端子与开关电路69的一个选择端子连接。
开关电路68的共用端子与接收放大器51的输入端子连接,一个选择端子与接收滤波器32R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选择端子与开关电路69的另一个选择端子连接。
开关电路69的共用端子与收发滤波器38TR连接。
开关电路73的共用端子与端子20b连接,一个选择端子与发送滤波器32T的输出端子以及接收滤波器32R的输入端子连接,另一个选择端子与收发滤波器38TR连接。
以往的子模块为全部只有接收系统的电路结构,但在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H中,通过子模块5H包含发送系电路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CA。换句话说,子模块5H具有用于频分双工(FDD)的情况的发送滤波器32T和接收滤波器32R(双工器)、以及用于时分双工(TDD)的情况的收发滤波器38TR。
此外,在开关电路73,代替以往发送滤波器32T以及接收滤波器32R(双工器),而连接接收频带B-Rx用的接收滤波器,且代替收发滤波器38TR而连接接收频带C-Rx用的接收滤波器,然而通过配置发送滤波器32T和接收滤波器32R(双工器)以及收发滤波器38TR,也可以不将重复的接收滤波器连接于开关电路73。由此,实现子模块5H以及高频前端模块2H的小型化。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H能够执行同时发送BandA所包含的发送频带(A-Tx)的信号、和BandB所包含的发送频带(B-Tx)的信号或者BandC所包含的发送频带(C-Tx)的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BandA所包含的接收频带(A-Rx)的信号和BandB所包含的接收频带(B-Rx)的信号或者BandC所包含的接收频带(C-Rx)的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实施方式2)
[2.1高频前端模块2C以及通信装置1C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2个频带中执行CA的通信装置以及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执行3个频带中的2个频带的CA的通信装置以及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
图6是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C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C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C、RFIC3以及BBIC4。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C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C,以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A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C具备主天线13和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50、61和62、发送滤波器31T1、32T1、32T2和33T2、接收滤波器31R1、32R1、33R1、31R2、32R2和33R2、以及发送放大器43和44。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C能够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A)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A-Tx)的信号、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在本实施方式中BandC)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C-Tx)的信号、以及与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BandB)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B-Tx)的信号中的2个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A)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A-Rx)的信号、第二频带(BandC)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C-Rx)的信号、以及与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BandB)所包含的第三接收频带(B-Rx)的信号中的2个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C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相比,具有用于收发3个频带的信号的结构的点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C,以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前端模块2A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主天线13是在天线性能等的点比副天线14优先使用的天线,且是能够发送以及接收BandA、BandB以及BandC的信号的天线元件。副天线14是能够发送以及接收BandA、BandB以及BandC的信号的天线元件。
开关电路61是具有共用端子61a、以及选择端子61c和61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1a与发送放大器43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电路62是具有共用端子62a、以及选择端子62c和62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2a与发送放大器44的输出端子连接。
发送滤波器31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1c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第一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1d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第五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第五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3R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C-Rx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2c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第六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3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2d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C-Tx设为通带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第六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3R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C-Rx设为通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1、32T1、接收滤波器31R1、32R1以及33R1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C-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33T2、接收滤波器31R2、32R2以及33R2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上述高频前端模块2C通过具备上述的主天线13和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61和62、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切换开关电路20、61以及62的连接状态,从而将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3以及副天线14,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在这里,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C的发送滤波器,且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A的发送滤波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C。
[2.2高频前端模块2C的连接状态]
图7A是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7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c,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7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c,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虽然在图7A中未图示,但在BandB以及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为以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d,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d,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B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虽然在图7A中未图示,但BandA以及BandB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为以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c,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c。
在该连接状态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c,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c。
在该连接状态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7B是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A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7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2下,能够进行BandC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下,均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3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4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另外,虽然在图7B中未图示,但BandB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B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为以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7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B以及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2下,能够进行BandC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B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B以及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下,均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3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4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另外,虽然在图7B中未图示,但BandA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为以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7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2下,能够进行BandB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2下,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1中连接共用端子61a和选择端子61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开关电路61、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在上述连接方式下,均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3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4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2.3实施方式2以及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的比较]
图8是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的电路结构图。此外,在该图中,也例示出与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连接的RFIC3。如该图所示,高频前端模块503具备主电路503a、以及副电路503b。主电路503a具备主天线13、开关电路563、发送滤波器31T1、32T1和33T1、接收滤波器31R1、32R1和33R1、以及发送放大器43。发送滤波器31T1、32T1和33T1、以及接收滤波器31R1、32R1和33R1构成第一多路复用器。副电路503b具备副天线14、开关电路564、发送滤波器31T2、32T2和33T2、接收滤波器31R2、32R2和33R2、以及发送放大器44。发送滤波器31T2、32T2和33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32R2和33R2构成第二多路复用器。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相比,第一多路复用器、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开关电路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以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开关电路563是具有共用端子563a、以及选择端子563c、563d和563e的SP3T型(Single Pole 3Throw:单刀三掷)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563a与发送放大器43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电路564是具有共用端子564a、以及选择端子564c、564d和564e的SP3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564a与发送放大器44的输出端子连接。
发送滤波器31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3c连接,输出端子与主天线13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2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3d连接,输出端子与主天线13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3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3e连接,输出端子与主天线13连接,并将C-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是输入端子与主天线13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主天线13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3R1是输入端子与主天线13连接,并将C-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4c连接,输出端子与副天线14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4d连接,输出端子与副天线14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3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564e连接,输出端子与副天线14连接,并将C-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副天线14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2R2是输入端子与副天线14连接,并将B-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3R2是输入端子与副天线14连接,并将C-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503能够执行同时发送BandA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A-Tx)的信号、BandC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C-Tx)的信号、以及BandB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B-Tx)的信号中的2个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BandA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A-Rx)的信号、BandC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C-Rx)的信号、以及BandB所包含的第三接收频带(B-Rx)的信号中的2个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例如,在连接共用端子563a和563c,并连接共用端子564a和564e的状态下,能够执行BandA和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发送放大器44、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另外,在连接共用端子563a和563e,并连接共用端子564a和564c的状态下,能够执行BandA和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另外,在连接共用端子563a和563c,并连接共用端子564a和564d的状态,或者在连接共用端子563a和563d,并连接共用端子564a和564c的状态下,能够执行BandA和BandB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另外,在连接共用端子563a和563d,并连接共用端子564a和564e的状态下,或者连接共用端子563a和563e,并连接共用端子564a和564d的状态下,能够执行BandB和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在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中,为了确保同时收发的BandA、BandB以及BandC中的2个频带的高频信号的隔离等信号品质,而配置优先使用的主天线13、以及次级使用的副天线14这样的2个天线元件。在该情况下,从能够通过任意一个天线收发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的每一个的必要性考虑,向主天线13配置连接BandA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BandB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BandC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向副天线14配置连接BandA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BandB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以及BandC的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各信号路径上,配置用于使所希望的频带选择性通过的滤波器,但在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的结构中,必须6个滤波器与主天线13连接,同样地6个滤波器与副天线14连接。换句话说,在应用主天线13以及副天线14的前端模块中,为了实现BandA、BandB以及BandC中的任意的2个频带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需要共计12个滤波器,而电路笨重。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C,通过切换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将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3以及副天线14,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例如,能够减少BandC的发送滤波器。同样地,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例如,能够减少BandA的发送滤波器。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C中,配置有共计10个滤波器,与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2个。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C的结构中,与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相比,附加一个2输入2输出型的开关电路20,但开关电路20与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相比充分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C。
[2.4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以及通信装置1D的结构]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D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D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D、RFIC3、以及BBIC4。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D与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C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D,以与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C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D具备主天线13和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62和50、发送滤波器31T1、32T2和33T2、接收滤波器31R1、32R1、31R2和35R2、以及发送放大器43和44。
此外,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D应用于在BandA、BandB以及BandC中具有以下的频率关系的情况。即,处于BandA与BandB以及BandC中的任意一个没有频带的重复,BandB的接收频带内含BandC的接收频带的关系。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D能够执行(1)BandA和BandB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2)BandA和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此外,由于BandB包含BandC,所以不执行BandB和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相比,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以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开关电路62是具有共用端子62a、以及选择端子62c和62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2a与发送放大器44的输出端子连接。
发送滤波器31T1是输入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3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Tx设为通带的第一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Rx以及C-Rx设为通带的第五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2c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B-Tx设为通带的第六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3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2d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C-Tx设为通带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A-Rx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5R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20连接,并将包含B-Rx以及C-Rx的频带设为通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1、接收滤波器31R1以及32R1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A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C-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33T2、接收滤波器31R2以及35R2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A-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将C-Rx设为通带且不将B-Rx的一部分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上述高频前端模块2D通过具备上述的主天线13和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和62、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切换开关电路20以及62的连接状态,从而将BandA、BandB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3以及副天线14,而能够执行BandA和BandB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C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在这里,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B的发送滤波器、BandC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C的接收滤波器,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A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C专用的接收滤波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包含处于重复关系的2个频带的3个频带中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D。
[2.5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的连接状态]
图10A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0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接收滤波器35R2)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0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接收滤波器35R2)被RFIC3接收,且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高频前端模块2D中,能够执行BandA以及BandB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经由选择端子62c)、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接收滤波器35R2)被RFIC3接收。
或者,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经由选择端子62c)、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4发送。另外,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接收滤波器35R2)被RFIC3接收,BandA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10B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A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10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第三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上述连接状态下,也能够实现BandA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即,BandA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高频前端模块2D中,能够实现BandB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B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B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经由选择端子62c)、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B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另外,在上述连接状态下,也能够实现BandC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A以及BandC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2中连接共用端子62a和选择端子62d。
即,BandC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4、开关电路62、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3发送,且BandA以及BandC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3、开关电路20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下,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3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实现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4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通过具备主天线13和副天线14、开关电路20、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切换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从而能够执行BandA和BandB这2个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BandA和BandC这2个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通过将BandA以及BandB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3以及副天线14、或者将BandA以及BandC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3以及副天线14,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B以及BandC的发送滤波器。同样地,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能够减少BandA的发送滤波器。换句话说,比较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503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3个以上。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D的结构中,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作为构成第一多路复用器的滤波器的BandB的发送滤波器和BandC专用的接收滤波器、以及作为第二多路复用器的BandC专用的接收滤波器这3个滤波器。另外,在为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用主天线13或者副天线14中的任意一方。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且将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动作简化的更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D。
(实施方式3)
[3.1高频前端模块2E以及通信装置1E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在2个频带中执行CA的通信装置以及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以及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在3个频带中的2个频带中执行CA的通信装置以及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执行4个频带中的2个频带的CA的通信装置以及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1E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E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E、RFIC3以及BBIC4。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E与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C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E,以与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C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E具备主天线15和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50、63、64、71和72、发送滤波器31T1、34T1、32T2和33T2、接收滤波器31R1、32R1、33R1、34R1、31R2、32R2、33R2和34R2、以及发送放大器45和46。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E能够执行(1)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66)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B66-Tx)的发送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25-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66)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B66-Rx)的接收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25-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3)同时发送第三频带(Band1)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B1-Tx)的发送信号和第四频带(Band3)所包含的第四发送频带(B3-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4)同时接收第三频带(Band1)所包含的第三接收频带(B1-Rx)的接收信号和第四频带(Band3)所包含的第四接收频带(B3-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4个频带分别分配给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具体的频带的实施例。此外,Band66是发送频带(1710-1780MHz)以及接收频带(2110-2200MHz)。Band25是发送频带(1850-1915MHz)以及接收频带(1930-1995MHz)。Band1是发送频带(1920-1980MHz)以及接收频带(2110-2170MHz)。Band3是发送频带(1710-1785MHz)以及接收频带(1805-1880MHz)。
在上述的频率分配中,Band3的发送频带成为包含Band66的发送频带的关系,Band66的接收频带成为包含Band1的接收频带的关系。另外,在4个频带中,没有重复以及包含的关系。
根据上述频带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E中,成为不执行Band66和Band3的2个上行链路,另外,不执行Band66和Band1的2个下行链路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E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相比,具有用于收发4个频带的信号的结构的点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E,以与实施方式2的高频前端模块2C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主天线15是在天线性能等的点比副天线16优先使用的天线,且是能够发送以及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信号的天线元件。副天线16是能够发送以及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信号的天线元件。
开关电路63是具有共用端子63a、以及选择端子63c和63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3a与发送放大器45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电路64是具有共用端子64a、以及选择端子64c和64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4a与发送放大器46的输出端子连接。
开关电路71是具有共用端子71c、以及选择端子71a和71b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71c与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a连接。开关电路72是具有共用端子72c、以及选择端子72a和72b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72c与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b连接。
发送滤波器31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3c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并将B66-Tx设为通带的第一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4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3d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3-Tx设为通带的第七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并将B66-Rx设为通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并将B25-Rx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3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1-Rx设为通带的第五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4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3-Rx设为通带的第七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4c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25-Tx设为通带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3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4d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1-Tx设为通带的第六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66-Rx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25-Rx设为通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3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1-Rx设为通带的第六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4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3-Rx设为通带的第八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1、34T1、接收滤波器31R1、32R1、33R1以及34R1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66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25-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1-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33T2、接收滤波器31R2、32R2、33R2以及34R2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25以及Band1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上述高频前端模块2E通过具备上述的主天线15和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63、64、71和72、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切换开关电路20、63、64、71以及72的连接状态,从而将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5以及副天线16,而能够执行在上述(1)-(4)中举出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在这里,由于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25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1的发送滤波器,且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66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3的发送滤波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E。
[3.2高频前端模块2E的连接状态]
图12A是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2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3中连接共用端子63a和选择端子63c,在开关电路64中连接共用端子64a和选择端子64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5、开关电路6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1、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6、开关电路64、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66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2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3中连接共用端子63a和选择端子63c,在开关电路64中连接共用端子64a和选择端子64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6、开关电路64、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5、开关电路6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1、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66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12B是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2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3中连接共用端子63a和选择端子63d,在开关电路64中连接共用端子64a和选择端子64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5、开关电路6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1、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6、开关电路64、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1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2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3中连接共用端子63a和选择端子63d,在开关电路64中连接共用端子64a和选择端子64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6、开关电路64、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5、开关电路6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1、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1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12C是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66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12C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第三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3中连接共用端子63a和选择端子63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5、开关电路6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1、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以及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连接方式下,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或者,在模式2下,能够进行Band25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4中连接共用端子64a和选择端子64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6、开关电路64、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以及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下,均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实现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另外,虽然在图12C中未示出,但在Band3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成为以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第三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3中连接共用端子63a和选择端子63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5、开关电路63、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1、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以及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1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2下,能够进行Band1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4中连接共用端子64a和选择端子64d。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6、开关电路64、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以及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下,均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实现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3.3实施方式3以及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的比较]
图13是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的电路结构图。此外,在该图中,也示出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连接的RFIC3。如该图所示,高频前端模块504具备主电路504a和副电路504b。主电路504a具备主天线15、开关电路565和71、发送滤波器31T1、32T1、33T1和34T1、接收滤波器31R1、32R1、33R1和34R1、以及发送放大器45。发送滤波器31T1、32T1、33T1和34T1以及接收滤波器31R1、32R1、33R1和34R1构成第一多路复用器。副电路504b具备副天线16、开关电路566和72、发送滤波器31T2、32T2、33T2和34T2、接收滤波器31R2、32R2、33R2和34R2、以及发送放大器46。发送滤波器31T2、32T2、33T2和34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32R2、33R2和34R2构成第二多路复用器。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与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相比,第一多路复用器、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开关电路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以与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开关电路565具有1个共用端子和4个选择端子,是SP4T型(Single Pole 4Throw)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5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电路566具有1个共用端子和4个选择端子,是SP4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6的输出端子连接。
开关电路71是具有共用端子71c以及选择端子71a和71b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71c与主天线15连接。开关电路72是具有共用端子72c、以及选择端子72a和72b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72c与副天线16连接。
发送滤波器31T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5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并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2T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5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并将B25-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3T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5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1-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4T1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5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并将B66-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a连接,将B25-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3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1-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4R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1b连接,并将B3-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6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6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25-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3T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6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1-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34T2是输入端子与开关电路566的选择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66-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2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25-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3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1-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34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3-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504能够执行(1)同时发送Band66所包含的B66-Tx的发送信号和Band25所包含的B25-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同时接收Band66所包含的B66-Rx的接收信号和Band25所包含的B25-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3)同时发送Band1所包含的B1-Tx的发送信号和Band3所包含的B3-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4)同时接收Band1所包含的B1-Rx的接收信号和Band3所包含的B3-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在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中,为了确保同时收发的Band66和Band25的高频信号的隔离等信号品质、以及同时收发的Band1和Band3的高频信号的隔离等信号品质,配置优先使用的主天线15、以及次级使用的副天线16这样的2个天线元件。在该情况下,从能够通过任何一个天线来收发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每一个的必要性考虑,向主天线15配置连接所有频带的发送路径以及接收路径,并向副天线16配置连接所有频带的发送路径以及接收路径。在各信号路径上,配置用于使所希望的频带选择性通过的滤波器,但在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的结构中,必须8个滤波器与主天线15连接,同样地8个滤波器与副天线16连接。换句话说,在应用主天线15以及副天线16的前端模块中,为了实现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中的任意2个频带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而需要共计16个滤波器,电路会笨重。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E,通过切换开关电路20的连接状态,将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5以及副天线16,而能够执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因此,在与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一多路复用器中,例如,能够减少Band25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1的发送滤波器。同样地,在与另一个天线连接的第二多路复用器中,例如,能够减少Band66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3的发送滤波器。换句话说,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4个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2E的结构中,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相比,附加一个2输入2输出型的开关电路20,但开关电路20与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相比充分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E。
[3.4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以及通信装置1F的结构]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1F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F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F、RFIC3、以及BBIC4。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F与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1E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F,以与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1E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F具备主天线15和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50、65、66和72、发送滤波器37T1、31T2、32T2、33T2和34T2、接收滤波器36R1、34R1、32R1、31R2、32R2、33R2和34R2、以及发送放大器47和48。
此外,在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F中,在频带的分配中,Band3的发送频带成为包含Band66的发送频带的关系,Band66的接收频带成为包含Band1的接收频带的关系。另外,在4个频带中,没有重复以及包含的关系。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F能够执行(1)同时发送Band66所包含的B66-Tx的发送信号和Band25所包含的B25-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同时接收Band66所包含的B66-Rx的接收信号和Band25所包含的B25-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3)同时发送Band1所包含的B1-Tx的发送信号和Band3所包含的B3-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4)同时接收Band1所包含的B1-Rx的接收信号和Band3所包含的B3-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此外,不执行Band66和Band3这2个上行链路,另外,不执行Band66和Band1这2个上行链路。
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F与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相比,第一多路复用器、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开关电路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F,以与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开关电路65是具有共用端子65a、以及选择端子65c、65d和65e的SP3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5a与发送放大器47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电路66是具有共用端子66a、以及选择端子66c、66d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66a与发送放大器48的输出端子连接。
开关电路72是具有共用端子72c、以及选择端子72a和72b的SPDT型的开关电路。共用端子72c与开关电路20的端子20b连接。
发送滤波器37T1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5c连接,输出端子与端子20a连接,并将包含B66-Tx的B3-Tx设为通带的第一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6R1是输入端子与端子20a连接,并将包含B1-Rx的B66-Rx设为通带的第一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4R1是输入端子与端子20a连接,并将B3-Rx设为通带的第七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1是输入端子与端子20a连接,并将B25-Rx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1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5d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6c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25-Tx设为通带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3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6d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1-Tx设为通带的第六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4T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65e连接,输出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3-Tx设为通带的第八发送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1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66-Rx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2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a连接,并将B25-Rx设为通带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3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1-Rx设为通带的第六接收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34R2是输入端子与选择端子72b连接,并将B3-Rx设为通带的第八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7T1、31T2、以及接收滤波器36R1、34R1和32R1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3以及Band66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25-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1-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进一步,使将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作为一个发送滤波器,并使将B1-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以及将B66-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作为一个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33T2、34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32R2、33R2和34R2构成选择性地发送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发送滤波器31T2、32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32R2构成Band66以及Band25的第一四工器,发送滤波器33T2、34T2以及接收滤波器33R2、34R2构成Band1以及Band3的第二四工器。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F能够执行(1)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66)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B66-Tx)的发送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25-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66)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B66-Rx)的接收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25-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3)同时发送Band1所包含的B1-Tx的发送信号和Band3所包含的B3-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4)同时接收Band1所包含的B1-Rx的接收信号和Band3所包含的B3-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上述高频前端模块2F通过具备上述的主天线15和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65、66和72、第一多路复用器、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切换开关电路20、65、66以及72的连接状态,从而将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任意地分配给主天线15以及副天线16,而能够执行Band66和Band25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Band1和Band3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在这里,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25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1的发送滤波器。进一步,代替单独地具有Band66的发送滤波器,而将Band3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66的发送滤波器作为一个发送滤波器,并将Band1的接收滤波器以及Band66的接收滤波器作为一个接收滤波器。另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Band66的发送滤波器。因此,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4个。因此,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相比,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包含处于重复关系的3个频带的4个频带中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F。
此外,在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F中,第一四工器和第二四工器、开关电路65、66、72、20和50、以及发送放大器47和48构成能够应对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多频带的前端模块100A。前端模块100A是通过开关电路65、66以及72的切换,能够选择上述4个频带中的1个频带的基本电路。
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F通过对上述的基本的前端模块100A附加由发送滤波器37T1、以及接收滤波器36R1、34R1和32R1构成的多路复用器100B,能够应对Band66和Band25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以及Band1和Band3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3.5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的连接状态]
图15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5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5中连接共用端子65a和选择端子65c,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c,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a。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开关电路65、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66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5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5中连接共用端子65a和选择端子65c,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c,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a。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开关电路65、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66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15B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5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5中连接共用端子65a和选择端子65c,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d,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b。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开关电路65、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1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5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5中连接共用端子65a和选择端子65c,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d,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b。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开关电路65、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1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换句话说,在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中,除了能够执行(1)第一频带(Band66)的高频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也能够执行Band1的高频信号和Band3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另外,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F与实施方式3的高频前端模块2E相同,也能够应用于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即,通过切换开关电路20、50、65、66以及72能够实现(1)Band66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和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2)Band25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和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3)Band1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和Band3的2个下行链路、(4)Band3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和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3.6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以及通信装置1G的结构]
图16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通信装置1G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1G具备高频前端模块2G、RFIC3、以及BBIC4。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G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1F相比,高频前端模块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G,以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1F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高频前端模块2G具备主天线15和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50、66和72、发送滤波器37T1、32T2和33T2、接收滤波器36R1、34R1、32R1、31R2、32R2、33R2和34R2、以及发送放大器47和48。
此外,本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G在频带的分配中,Band3的发送频带成为包含Band66的发送频带的关系,Band66的接收频带成为包含Band1的接收频带的关系。另外,在4个频带中,没有重复以及包含的关系。
通过上述结构,高频前端模块2G能够执行(1)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66)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B66-Tx)的发送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25-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66)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B66-Rx)的接收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25)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25-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另外,也可以将Band1设为第一频带并将Band3设为第二频带,而能够执行(3)同时发送第一频带(Band1)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B1-Tx)的发送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3)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B3-Tx)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4)同时接收第一频带(Band1)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B1-Rx)的接收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3)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B3-Rx)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此外,不执行Band66和Band3的2个上行链路,另外,不执行Band66和Band1的2个下行链路。
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G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相比,删除了第二多路复用器的结构、以及开关电路65的点不同。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G,以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发送滤波器37T1为输入端子与发送放大器47连接,输出端子与端子20a连接,并将包含B66-Tx的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7T1、以及接收滤波器36R1、34R1和32R1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3以及Band66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25-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1-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进一步,使将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作为一个发送滤波器,并使将B1-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以及将B66-Rx设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作为一个接收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32T2、33T2、以及接收滤波器31R2、32R2、33R2和34R2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发送Band1以及Band25的高频信号,并接收Band66、Band25、Band1以及Band3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多路复用器。此外,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B66-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以及将B3-Tx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因此,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滤波器减少6个。
本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2G与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相比,成为不确保基本的前端模块100A的功能,而重视电路的简化以及小型化的结构。因此,与比较例3的高频前端模块504以及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高频前端模块2F相比,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包含处于重复关系的3个频带的4个频带中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CA的小型的高频前端模块2G。
[3.7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连接状态]
图17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1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17A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d,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b。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以及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连接方式下,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可以为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图17B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3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17B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第三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以及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连接方式下,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可以为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图17C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25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17C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五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c,且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a。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以及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连接方式下,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能够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图17D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66的1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2: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2下,如图17D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第三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2下,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以及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此外,在上述连接方式下,例示出经由输出端子3a以及主天线15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但也可以进行经由输出端子3b以及副天线16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图17E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1以及Band3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7E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d,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b。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Band1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7E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d,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b。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1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3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1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3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图17F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高频前端模块2G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图。在该图中,示出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上行链路、并且Band66以及Band25的2个下行链路(模式1: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模式1下,如图17F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c,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d(第一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c,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d。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c,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a。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66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或者,在模式1下,如图17F所示,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20中连接端子20a和端子20d,并且,连接端子20b和端子20c(第二连接状态)。另外,在开关电路50中连接端子50a和端子50d,并且,连接端子50b和端子50c。
另外,通过控制部,在开关电路66中连接共用端子66a和选择端子66c,在开关电路72中连接共用端子72c和选择端子72a。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模式1下,Band25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a、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8、开关电路66、第二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72、开关电路20以及主天线15发送,且Band66的发送信号经由输出端子3b、开关电路50、发送放大器47、第一多路复用器、开关电路20以及副天线16发送。另外,Band25的接收信号经由主天线15、开关电路20、开关电路72以及第二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且Band66的接收信号经由副天线16、开关电路20以及第一多路复用器被RFIC3接收。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于实施方式的高频前端模块和通信装置,举出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通过对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的任意的构成要素来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获得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公开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的各种设备也包含于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例示出同时使用第一频带的高频信号和第二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结构,但本发明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同时使用3个以上的不同的频带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例如3个上行链路3个下行链路)的结构。换句话说,执行同时使用3个以上的不同的频带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结构,且包含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或者通信装置的结构的高频前端模块或者通信装置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中,也可以在附图中公开的连接各电路元件以及信号路径的路径之间插入其它的高频电路元件以及布线等。
本发明作为应对采用载波聚合方式的多频带/多模式的前端模块,能够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等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1E、1F、1G、1H…通信装置;2A、2B、2C、2D、2E、2F、2G、2H、502、503、504…高频前端模块;3…RF信号处理电路(RFIC);3a、3b…输出端子;4…基带信号处理电路(BBIC);5H…子模块;11、13、15…主天线;12、14、16…副天线;20、50、61、62、63、64、65、66、67、68、69、71、72、73、561、562、563、564、565、566…开关电路;20a、20b、20c、20d、50a、50b、50c、50d…端子;31R、31R1、31R2、32R、32R1、32R2、33R1、33R2、34R1、34R2、35R2、36R1…接收滤波器;31T、31T1、31T2、32T、32T1、32T2、33T1、33T2、34T1、34T2、37T1…发送滤波器;38TR…收发滤波器;41、42、43、44、45、46、47、48…发送放大器;51…接收放大器;61a、62a、63a、64a、65a、66a、71c、72c、561a、562a、563a、564a…共用端子;61c、61d、62c、62d、63c、63d、64c、64d、65c、65d、65e、66c、66d、71a、71b、72a、72b、561c、561d、562c、562d、563c、563d、563e、564c、564d、564e…选择端子;100A…前端模块;100B…多路复用器;502a、503a、504a…主电路;502b、503b、504b…副电路。

Claims (11)

1.一种高频前端模块,是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的信号和与上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的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上述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的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的高频前端模块,具备:
主天线端子和副天线端子;
第一多路复用器和第二多路复用器;以及
第一开关电路,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
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具有:
第一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一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
第一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且不具有将上述第二发送频带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具有:
第二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二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
第二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二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且不具有将上述第一发送频带设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主天线端子连接,
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副天线端子连接,
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以及上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
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以及上述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
第二开关电路,具有第五端子、第六端子、第七端子以及第八端子;
第一放大器,输出端子与上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以及
第二放大器,输出端子与上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
上述第五端子与上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子连接,
上述第六端子与上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子连接,
向上述第七端子输入上述主天线用的信号,
向上述第八端子输入上述副天线用的信号,
在上述第二开关电路中,
在选择了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七端子与上述第五端子的导通,
在选择了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八端子与上述第五端子的导通,
在选择了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七端子与上述第六端子的导通,
在选择了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八端子与上述第六端子的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在上述第一开关电路中,
排他地切换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
排他地切换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的导通、以及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上述第二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滤波器,
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不具有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在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进行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以及进行仅发送上述第一发送频带的信号以及上述第二发送频带的信号中的任意一个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以及在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进行上述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
选择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一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二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将上述第二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
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在上述第一频带以及上述第二频带进行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
选择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一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并且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二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在发送上述第一频带并同时接收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三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三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四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在发送上述第二频带并同时接收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信号的1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一端子导通的第五连接状态、以及上述第四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导通的第六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执行:同时发送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与上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中的2个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同时接收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上述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以及上述第三频带所包含的第三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中的2个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
第五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三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
第五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
第六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三发送频带设为通带;以及
第六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执行: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与上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所包含的第三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中的、(1)上述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和上述第二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以及(2)上述第一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和上述第三发送频带的发送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
执行:上述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上述第二频带所包含的第二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以及包含于上述第三频带且包含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第三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中的、(3)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和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以及(4)上述第一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和上述第三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的2个下行链路,
上述第一多路复用器还具有将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的第四接收滤波器,
上述第二多路复用器还具有:
第三接收滤波器,将上述第一接收频带设为通带;以及
第六发送滤波器,将上述第三发送频带设为通带,
上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将包含上述第二接收频带的上述第三接收频带设为通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上述高频前端模块能够执行(1)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并且能够执行(2)同时发送以及同时接收与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四频带的高频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上述第二频带以及上述第四频带不同的第五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上述第一频带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频带66,
上述第二频带为LTE的频带25,
上述第四频带为LTE的频带1,
上述第五频带为LTE的频带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其中,
上述高频前端模块能够执行(1)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上述2个上行链路以及上述2个下行链路,并且能够执行(2)同时发送以及同时接收与上述第一频带和上述第二频带不同的第四频带的高频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频带、上述第二频带以及上述第四频带不同的第五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上行链路2个下行链路,
上述第一频带为LTE的频带1,
上述第二频带为LTE的频带3,
上述第四频带为LTE的频带66,
上述第五频带为LTE的频带25。
11.一种通信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频前端模块;以及
RF信号处理电路,对由上述高频前端模块收发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
CN201980011643.7A 2018-02-05 2019-02-05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684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8138 2018-02-05
JP2018018138 2018-02-05
PCT/JP2019/003988 WO2019151528A1 (ja) 2018-02-05 2019-02-05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4727A CN111684727A (zh) 2020-09-18
CN111684727B true CN111684727B (zh) 2022-08-09

Family

ID=6747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1643.7A Active CN111684727B (zh) 2018-02-05 2019-02-05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10998924B2 (zh)
CN (1) CN111684727B (zh)
WO (1) WO20191515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727B (zh) 2018-02-05 2022-08-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KR20220005461A (ko) * 2019-05-09 2022-01-13 소니 세미컨덕터 솔루션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도체 칩 및 수신 장치
JP2020188337A (ja) * 2019-05-13 2020-11-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ダイバーシティ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0504982B (zh) * 2019-08-16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移动终端
US11863216B2 (en) * 2020-01-15 2024-01-02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new radio systems
JP2021180357A (ja) * 2020-05-11 2021-11-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6615868A (zh) * 2020-12-28 2023-08-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WO2023120188A1 (ja) * 2021-12-22 2023-06-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29A (zh) * 2010-09-21 2011-01-12 南京大学 支持线分双工的xDSL宽带接入方法与系统
JP2015139005A (ja) * 2014-01-20 2015-07-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回路および無線端末
CN105991157A (zh) * 2015-03-05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除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信号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WO2017013910A1 (ja) * 2015-07-17 2017-0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CN106487394A (zh) * 2015-07-22 2017-03-08 天工方案公司 具有开关以减少谐波泄露的无线收发机
CN107113050A (zh) * 2015-06-01 2017-08-29 天工方案公司 与分集接收机相关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7210776A (zh) * 2015-02-03 2017-09-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频率信道设定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7615669A (zh) * 2015-06-03 2018-01-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置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3956B2 (en) * 2004-06-30 2010-08-10 Hitachi Metals, Ltd. Multi-band high frequency circuit, multi-b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and multi-b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5615324B2 (ja) * 2012-06-28 2014-10-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端末
US9312888B2 (en) 2012-06-29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interface circuit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on multiple antennas
US9467191B2 (en) 2012-11-12 2016-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interface circuits with quadplexers
US10659121B2 (en) * 2017-03-15 2020-05-1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CN111684727B (zh) * 2018-02-05 2022-08-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29A (zh) * 2010-09-21 2011-01-12 南京大学 支持线分双工的xDSL宽带接入方法与系统
JP2015139005A (ja) * 2014-01-20 2015-07-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回路および無線端末
CN107210776A (zh) * 2015-02-03 2017-09-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频率信道设定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5991157A (zh) * 2015-03-05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除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信号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7113050A (zh) * 2015-06-01 2017-08-29 天工方案公司 与分集接收机相关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7615669A (zh) * 2015-06-03 2018-01-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置电路
WO2017013910A1 (ja) * 2015-07-17 2017-0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CN106487394A (zh) * 2015-07-22 2017-03-08 天工方案公司 具有开关以减少谐波泄露的无线收发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82081A1 (en) 2022-06-09
WO2019151528A1 (ja) 2019-08-08
US10998924B2 (en) 2021-05-04
US11863215B2 (en) 2024-01-02
US20230208452A1 (en) 2023-06-29
US20200366323A1 (en) 2020-11-19
US20210226651A1 (en) 2021-07-22
CN111684727A (zh) 2020-09-18
US11621732B2 (en) 2023-04-04
US11290135B2 (en)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4727B (zh) 高频前端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US9444609B2 (en) RF front en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haring first and second antennas by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EP1972066B1 (en) Multiband antenna switch
US20070223615A1 (en) Transceiver interface architecture
US10608677B2 (en) High-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23193B2 (en) Filter circuit and radio-frequency module
US20210006274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349510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050456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381446B1 (en) Controllable filter
EP3852277B1 (en) Rf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67981B2 (en) Diversity receiver product architectures for high band, ultra-high band and E-UTRAN new radio
WO2022145128A1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GB252718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ban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routing
US11901920B2 (en) Front-end circuit, diversit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102559A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3196675B (zh) 高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US1040397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9153959A (ja) フィルタ装置、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22244543A1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23238482A1 (ja) 高周波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US20220209811A1 (en) Wireles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