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9515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9515B
CN111679515B CN202010469800.3A CN202010469800A CN111679515B CN 111679515 B CN111679515 B CN 111679515B CN 202010469800 A CN202010469800 A CN 202010469800A CN 111679515 B CN111679515 B CN 111679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pixel electrode
pixel
color
color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98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9515A (zh
Inventor
王奕筑
赖呈暐
郑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79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9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4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having more than one switching element per pix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基板与设置于基板上的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含第一像素结构与第二像素结构。第一像素结构包含第一色阻以及设置于第一色阻上的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结构包含第二色阻以及设置于第二色阻上的第二像素电极。第二色阻的第一侧边重叠于第一色阻的第二侧边上,其中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邻近于第一像素电极,且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小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于家用电器设备的各式电子产品之中,应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液晶显示器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薄膜晶体管式的液晶显示器主要是由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层和液晶层所构成,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个以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薄膜晶体管对应配置的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
于一些液晶显示器的架构中,彩色滤光层会制作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colorfilter on array,COA)。由于彩色滤光层中的色阻容易因为其下层的线路或是色阻之间的重叠的现象而出现不平整的表面。这些不平整的表面容易与液晶层产生交互作用,例如,影响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排列,使得液晶显示器出现亮暗不均的问题,影响画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基板与设置于基板上的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含第一像素结构与第二像素结构。第一像素结构包含第一色阻、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一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一色阻上且与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配向区两侧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二像素结构包含第二色阻、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二像素电极。第二色阻的第一侧边重叠于第一色阻的第二侧边上。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二色阻上且与第二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第二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配向区两侧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小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等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色阻的第一侧边相邻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
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更包含数据线,其中第二色阻与第一色阻重叠的部分于基板的垂直投影与数据线于基板的垂直投影重叠。
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更包含遮蔽电极,其中第二色阻与第一色阻重叠的部分于基板的垂直投影与遮蔽电极于基板的垂直投影重叠。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的比值约为50%-80%。
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阵列更包含第三像素结构,第三像素结构包含第三色阻、第三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像素电极。第三色阻的第一侧边重叠于第二色阻的第二侧边上。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三色阻上且与第三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第三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配向区两侧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其中第三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小于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色阻的第一侧边相邻于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大于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小于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
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阵列更包含第四像素结构,第四像素结构包含第四色阻、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四像素电极。第三色阻的第二侧边重叠于第四色阻的第一侧边上。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第四色阻上且与第四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第四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配向区两侧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其中第三像素电极的第二侧壁的线宽小于第四像素电极的第一侧壁的线宽。
通过调整色阻重叠处的像素电极的侧壁的线宽,便可以有效解决因色阻重叠导致地形起伏而影响电场分布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A为图2中的区域R的局部放大图。
图3B为沿图3A的线段3-3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又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的区域R1的放大图。
图5B沿为图5A中的线段5-5的剖面图。
图6A为图4中的区域R2的放大图。
图6B沿为图6A中的线段6-6的剖面图。
图7A为图4中的区域R3的放大图。
图7B沿为图7A中的线段7-7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9A为图8中的区域R1’的放大图。
图9B沿为图9A中的线段9-9的剖面图。
图10A为图8中的区域R2’的放大图。
图10B沿为图10A中的线段10-10的剖面图。
图11A为图8中的区域R3’的放大图。
图11B沿为图11A中的线段11-11的剖面图。
附图说明
100、200、300、400:显示面板
110、210、310、410:第一基板
112:线路层
114、240:色阻层
114’、114”、114”'、242、244、342、344、346、442、444、446:色阻
120、220、320、420:第二基板
122、222、322、422:共享电极层
130、230、330、430:液晶层
2411、2441、3421、3441、3461、4421、4441、4461:第一侧边
2422、3422、3442、3462、4422、4442、4462:第二侧边
250、350、450:开关元件
260A、260B、360A、360B、360C、460A、460B、460C:像素电极
262、362、462:条状电极
264A1、264B1、364A1、364B1、364C1、464A1、464B1、464C1:第一侧壁
264A2、264B2、364A2、364B2、364C2、464A2、464B2、464C2:第二侧壁
370、470:遮蔽电极
372、472:主干遮蔽电极
374、474:横向遮蔽电极
O:栅状开口
P1、P2、P1A、P1A’、P2A、P2A’、P3A、P3A’、P1B、P1B’、P2B、P2B’、P3B、P3B’:像素结构
GL:扫描线
DL:数据线
DL1:第一数据线
DL2:第二数据线
W1、W2、W3、W11、W11'、W12、W12'、W21、W21’、W22、W22’、W31、W31’、W32、W32’:线宽
R、R1、R1’、R2、R2’、R3、R3’:区域
3-3、5-5、6-6、7-7、9-9、10-10、11-11:线段
S1:顶面
S2: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含有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第一基板110上设置有线路层112,线路层112包含有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以及分别与数据线及扫描线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其中数据线与扫描线交错排列以定义出多个子像素区。第二基板120上则设置有共享电极层122。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上更设置有色阻层114,并且色阻层114具有相对的顶面S1与底面S2,其中色阻层114的顶面S1远离第一基板110,色阻层114的顶面S1为朝向第二基板120。此外,色阻层114可包含多个不同颜色的色阻,如色阻114’、114”、114”',其中色阻114’、114”、114”'分别对应于相应的子像素区。亦即,不同颜色的色阻114’、114”、114”'会分别位于相邻的子像素区内。例如,色阻114’可为蓝色色阻,色阻114”可为绿色色阻、色阻114”'可为红色色阻,或是其它颜色的色阻组合,使得子像素区分别通过色阻114’、114”、114”'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
于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制程顺序的差异,再加上不同颜色的色阻114’、114”、114”'材料特性不同,又,色阻层114下方的线路层112亦因金属走线而具有起伏的表面,因此,容易在像素之间,尤其是子像素区之间出现色阻114’、114”、114”'重叠的现象,尤其是在省略黑色矩阵的遮光层的设计架构下,色阻114’、114”、114”'重叠的现象便成为一个问题。
举例而言,像素电极会跨在色阻114’、114”、114”'的重叠处,而使得像素电极产生的电场受到地形影响,进而影响液晶的倒向。
因此,本发明便提出一种解决方式,通过根据不同的地形调整像素电极的边框,以降低基板上的色阻的地形对液晶导向的影响。
参照图2、图3A与图3B,其中图2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且液晶层与第二基板未绘示于图2中,且图中所有元件皆以实线绘制。图3A为图2中的区域R的局部放大图,图3B为沿图3A的线段3-3的剖面图。显示面板200包含有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20以及液晶层230。第一基板210上设置多个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含有多个像素结构,本实施例以两像素结构P1、P2为范例进行说明,第二基板220设置有共享电极层222,第二基板220与第一基板210相对设置,且液晶层230夹设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
像素结构P1、P2分别对应于子像素,各像素结构P1、P2包含至少一扫描线GL、至少一与扫描线GL交错的数据线DL以及至少一开关元件(switch device)250。每一个像素结构P1、P2(或子像素)可提供单一颜色的子像素。例如,像素结构P1可提供蓝色子像素,而与像素结构P1相邻的像素结构P2可提供绿色子像素或红色子像素。必需说明的是,子像素是指有像素电极存在区域以及控制像素电极所需要线路的存在区域。
色阻层240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上,且色阻层240可包含多个不同颜色的色阻,每一像素结构P1、P2包含对应的色阻,如色阻242与色阻244,其中色阻242与色阻244分别位于对应的子像素区域内。于一些实施例中,不同颜色的色阻242与色阻244会分别位于相邻的子像素区域内,使得像素结构P1、P2可分别通过色阻242及色阻244,而提供蓝色子像素及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或其它颜色子像素,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
开关元件250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于开关元件250为薄膜晶体管的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250包含栅极电极、半导体通道层、源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且其栅极电极连接至扫描线,源极电极连接至数据线。本实施例的晶体管除了以底栅型晶体管为范例之外,也可运用其它晶体管,例如:顶栅型晶体管、底栅型晶体管的变形、顶栅型晶体管的变形或其它合适的晶体管。
每一像素结构P1、P2更包含有像素电极,如像素电极260A、260B,其中像素电极260A、260B设置于色阻层240的顶面上,并位于各子像素区域中。像素电极260A、260B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开关元件250。举例而言,开关元件250可通过其漏极电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260A、260B,以控制像素电极260A、260B的电位,进而通过电场线(电场)控制其上的液晶分子的倒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60A包含有多个条状电极262、设置在条状电极262之间的栅状开口O,条状电极262连接至第一侧壁264A1与第二侧壁264A2。像素电极260B包含有多个条状电极262、设置在条状电极262之间的栅状开口O,条状电极262连接至第一侧壁264B1与第二侧壁264B2,该些条状电极262定义至少两个配向区(domain)。于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像素电极260A、260B的配向区数量为偶数个,如两个、四个、八个。
然而,由于制程顺序的关系,色阻层240在制作时会依照不同颜色分次制作,例如可先制作色阻242,而后制作色阻244,并且色阻244的第一侧边2441会重叠于色阻242的第二侧边2422。因此,配置于色阻242与色阻244上的像素电极260A、260B亦分别具有不同的边框设计,以解决因地形不平整所导致的液晶倒向难以控制的问题。
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色阻244与色阻242重叠的部分于第一基板210的垂直投影与数据线DL于第一基板210的垂直投影重叠。在色阻242上的像素电极260A包含有位在配向区两侧的第一侧壁264A1以及第二侧壁264A2,其中相较于第一侧壁264A1,像素电极260A的第二侧壁264A2更邻近于第一色阻242与第二色阻244重叠的部分,即第二色阻244的第一侧边2441相邻于像素电极260A的第二侧壁264A2。在第二色阻244上的像素电极260B包含有位在配向区两侧的第一侧壁264B1以及第二侧壁264B2,其中相较于第二侧壁264B2,像素电极260B的第一侧壁264B1更邻近于第一色阻242与第二色阻244重叠的部分。像素电极260B的第一侧壁264B1的线宽W2会小于像素电极260A的第二侧壁264A2的线宽W1。
像素电极260B的第一侧壁264B1的线宽W2与像素电极260A的第二侧壁264A2的线宽W1的比值约为50%-80%。像素电极260A的第一侧壁264A1的线宽W3同于第二侧壁264A2的线宽W1。举例而言,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60B的第一侧壁264B1的线宽W2约为2nm至3nm,而像素电极260A的第一侧壁264A1的线宽W3与第二侧壁264A2的线宽W1分别约为4nm。通过改变数据线DL两侧的像素电极260A、260B的侧壁的线宽,便可以改善像素边界的液晶导向,提升液晶效率。
参照图4,其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又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液晶层与第二基板未绘示于图4中,且图中所有元件皆以实线绘制,并只在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与遮蔽电极370上加上网点,合先叙明。显示面板300包含有第一基板310、第二基板320(见图5B)、液晶层330(见图5B)、设置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像素阵列,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320上的共享电极层322(见图5B)。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的像素阵列中包含有周期性排列的像素结构P1A、P2A、P3A、P1B、P2B、P3B,其中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1B的开关元件350为共享栅极电极,其漏极电极则是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360A。像素结构P2A与像素结构P2B的开关元件350为共享栅极电极,其漏极电极则是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360B。像素结构P3A与像素结构P3B的开关元件350为共享栅极电极,其漏极电极则是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360C。为便于说明,以下先以像素结构P1A、P2A、P3A为例进行说明。
像素结构P1A、P2A、P3A由扫描线GL以及第一数据线DL1所定义,每一像素结构P1A、P2A、P3A可更包含有第二数据线DL2贯穿其中。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结构P1A、P2A、P3A的第二数据线DL2大致上与其所对应的像素电极360A、360B、360C的主干部重叠。
像素结构P1A、P2A、P3A分别配置有不同的色阻342、344、346,以提供滤光的功能,使得像素结构P1A、P2A、P3A得以提供不同颜色的色光。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结构P1A、P2A、P3A的色阻342、344、346分别为红色、蓝色、绿色三种颜色的色阻。于其他实施例中,可更选择性地加入白色、黄色等色阻。
像素结构P1A、P2A、P3A更包含有遮蔽电极370,遮蔽电极370位于像素电极360A、360B、360C以及第一基板310之间。每一遮蔽电极370包含有两主干遮蔽电极372以及连接两主干遮蔽电极372的横向遮蔽电极374,其中主干遮蔽电极37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数据线DL1的延伸方向相同。于一些实施例中,主干遮蔽电极372配置在第一数据线DL1的两侧,并且主干遮蔽电极372与第一数据线DL1位于相邻两色阻342、344、346之间的交界处,以降低相邻像素混光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由于不同的色阻材料以及制程顺序续的关系,色阻342、344、346彼此之间会在交界处出现堆栈的现象。举例而言,可能会在第一道制程时先批量地将色阻342制作在像素结构P1A上,而后在第二道制程中批量地将色阻344制作在像素结构P2A上,此时在色阻342与色阻344交界处会是后制作的色阻344的边缘部分重叠于制作在先的色阻342的边缘上。而后,在进行第三道制程时,则是批次地将色阻346制作在像素结构P3A上,由于色阻346是三个色阻中最后制作的,因此,在色阻342与色阻346交界处以及在色阻344与色阻346的交界处,都会是色阻346的边缘部分重叠于色阻342和色阻344的边缘上。
参照图5A以及图5B,其中图5A为图4中的区域R1的放大图,图5B为沿图5A中的线段5-5的剖面图,其中区域R1包含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的交界处。色阻344晚于色阻342制作,因此,色阻344的边缘会部分覆盖于色阻342的边缘上,并且色阻344与色阻342重叠的部分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垂直投影会与第一数据线DL1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先制作的色阻342的第二侧边3422会位在第一数据线DL1上,并且色阻342在第一数据线DL1上的该部分的厚度会小于色阻342其他部分的厚度,使得色阻342大致具有齐平的顶面。
像素电极360A为制作在色阻342上,由于色阻342大致具有齐平的顶面,像素电极360A亦大致上为平坦的结构。像素电极360A具有条状电极362以及位在条状电极362之间的栅状开口O,像素电极360A定义有至少两配向区,像素电极360A的两侧壁分别位在配向区两侧,侧壁条状电极362的外缘连接至像素电极360A的侧壁,如第二侧壁364A2,其中像素电极360A的第二侧壁364A2相邻于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的交界,并且像素电极360A的第二侧壁364A2部分重叠于主干遮蔽电极372。
较后制作的色阻344则是部分重叠于色阻342,并且色阻344的第一侧边3441会相邻于像素电极360A的第二侧壁364A2。色阻344位在第一数据线DL1上的该部分相较于其他部分为隆起的,因此相较于色阻342,色阻344的表面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而设置在其上的像素电极360B亦随着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像素电极360B具有条状电极362以及位在条状电极362之间的栅状开口O,像素电极360B定义有至少两配向区,条状电极362的外缘连接至像素电极360B的侧壁,如第一侧壁364B1,其中像素电极360B的第一侧壁364B1相邻于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的交界,并且像素电极360B的第一侧壁364B1部分重叠于主干遮蔽电极372。
由于色阻342与色阻344在重叠处具有表面起伏的地形,连带影响其上方的像素电极的相对位置,例如改变了像素电极与第一基板310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像素电极无法实质上位在相同的平面上。以本实施例为例,像素电极360B的第一侧壁364B1相较于像素电极360A的第二侧壁364A2具有较高的地势(与第一基板310之间的相对高度较高),因而改变色阻342与色阻344重叠处的电场分布。为避免液晶层330中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受到影响,将像素电极360B的第一侧壁364B1的线宽W21设计为小于像素电极360A的第二侧壁364A2的线宽W12,便可有效改善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之间的液晶倾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60B的第一侧壁364B1的线宽W21约为像素电极360A的第二侧壁364A2的线宽W12的50%-80%。
接着参照图6A与图6B,其中图6A为图4中的区域R2的放大图,图6B为沿图6A中的线段6-6的剖面图,其中区域R2包含像素结构P2A与像素结构P3A的交界处。色阻346晚于色阻344制作,因此,色阻346的边缘会覆盖于色阻344的第二侧边3442上且隆起于色阻346的其他部分,并且色阻344与色阻346重叠的部分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垂直投影会与第一数据线DL1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垂直投影重叠。像素电极360B的第二侧壁364B2相邻于色阻346的第一侧边3461。
如前所述,通过将像素电极360C的第一侧壁364C1的线宽W31设计为小于像素电极360B的第二侧壁364B2的线宽W22,便可以有效改善像素结构P2A与像素结构P3A之间的液晶倾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60C的第一侧壁364C1的线宽W31约为像素电极360B的第二侧壁364B2的线宽W22的50%-80%。
请同时参照图5B以及图6B,以像素结构P2A为例,其中色阻344的第一侧边3441位在色阻342上,而色阻344的第二侧边3442位在色阻346下方,因此,位在色阻344上的像素电极360B的第一侧壁364B1与第二侧壁364B2亦分别具有不同的线宽W21、W22,例如第二侧壁364B2的线宽W22会大于第一侧壁364B1的线宽W21。
接着参照图7A与图7B,其中图7A为图4中的区域R3的放大图,图7B为沿图7A中的线段7-7的剖面图,其中区域R3包含像素结构P3A与像素结构P1A的交界处。色阻346晚于色阻342制作,因此,色阻346的边缘会覆盖于色阻342的第一侧边3421上且隆起于色阻346的其他部分,并且色阻342与色阻346重叠的部分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垂直投影会与第一数据线DL1在第一基板310上的垂直投影重叠。像素电极360A的第一侧壁364A1相邻于色阻346的第二侧边3462。
如前所述,通过将像素电极360C的第二侧壁364C2的线宽W32设计为小于像素电极360A的第一侧壁364A1的线宽W11,便可以有效改善像素结构P3A与像素结构P1A之间的液晶倾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60C的第二侧壁364C2的线宽W32约为像素电极360A的第一侧壁364A1的线宽W11的50%-80%。
请同时参照图6B以及图7B,以像素结构P3A为例,其中色阻346的第一侧边3461位在色阻344上,而色阻346的第二侧边3462也位在色阻342上,因此,位在色阻346上的像素电极360C的第一侧壁364C1与第二侧壁364C2的线宽W31、W32会具有较小的宽度。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60C的第一侧壁364C1的线宽W31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于第二侧壁364C2的线宽W32。
请同时参照图5B以及图7B,以像素结构P1A为例,其中色阻342的第一侧边3421位在色阻346下,而色阻342的第二侧边3422也位在色阻344下,因此,位在色阻342上的像素电极360A的第一侧壁364A1与第二侧壁364A2的线宽W11、W12会具有较大的宽度。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60A的第一侧壁364A1的线宽W11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于第二侧壁364A2的线宽W12。
回到图4,由于像素结构P1B、P2B、P3B的设计原理可以参考前述像素结构P1A、P2A、P3A的设计原理,故不再重复说明。
接请参照图8,其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液晶层与第二基板未绘示于图8中,且图中所有元件皆以实线绘制,并只在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与遮蔽电极470上加上网点,合先叙明。显示面板400包含有第一基板410、第二基板420(见图9B)、液晶层430(见图9B)、设置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像素阵列,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420上的共享电极层422(见图9B)。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00中的像素阵列包含有周期性排列的像素结构P1A’、P2A’、P3A’、P1B’、P2B’、P3B’,其中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1B’的开关元件450为共享栅极电极,其漏极电极则是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460A。像素结构P2A’与像素结构P2B’的开关元件450为共享栅极电极,其漏极电极则是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460B。像素结构P3A’与像素结构P3B’的开关元件450为共享栅极电极,其漏极电极则是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460C。为便于说明,以下先以像素结构P1A’、P2A’、P3A’为例进行说明。
像素结构P1A’、P2A’、P3A’由扫描线GL以及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二数据线DL2所共同定义,每一像素结构P1A’、P2A’、P3A’中的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分别设置在像素电极460A、460B、460C的两侧。换言之,每一像素电极460A、460B、460C包含有至少两配向区,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分别位于配向区的两侧。
像素结构P1A’、P2A’、P3A’分别配置有不同的色阻442、444、446,以提供滤光的功能,使得像素结构P1A’、P2A’、P3A’得以提供不同颜色的色光。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结构P1A’、P2A’、P3A’的色阻442、444、446分别为红色、蓝色、绿色三种颜色的色阻。于其他实施例中,可更选择性地加入白色、黄色等色阻。
显示面板400更包含有遮蔽电极470,遮蔽电极470位于像素电极460A、460B、460C以及第一基板410之间。遮蔽电极470包含有多个主干遮蔽电极472以及连接主干遮蔽电极472的横向遮蔽电极474,其中主干遮蔽电极47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二数据线DL2的延伸方向相同。于一些实施例中,主干遮蔽电极472配置在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之间,并且主干遮蔽电极472位于相邻两色阻442、444、446之间的交界处,以降低相邻像素混光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为解决色阻442、444、446交界处表面地形起伏的问题,像素电极460A、460B、460C的侧壁的线宽为不完全相同的设计,以解决液晶分子在色阻442、444、446交界处的倾倒方向难以控制的问题。
参照图9A以及图9B,其中图9A为图8中的区域R1’的放大图,图9B为沿图9A中的线段9-9的剖面图,其中区域R1’包含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的交界处。色阻444晚于色阻442制作,因此,色阻444的边缘会部分覆盖于色阻442的边缘上,并且色阻444与色阻442重叠的部分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垂直投影会与主干遮蔽电极472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像素电极460A为制作在色阻442上,由于色阻442大致具有齐平的顶面,像素电极460A亦大致上为平坦的结构。像素电极460A具有条状电极462以及位在条状电极462之间的栅状开口O,像素电极460A定义有至少两配向区,像素电极460A的第一侧壁464A1与第二侧壁464A2分别位在配向区两侧。像素电极460A的第二侧壁464A2相邻于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的交界,并且像素电极460A的第二侧壁464A2部分重叠于主干遮蔽电极472。
较后制作的色阻444则是部分重叠于色阻442,并且色阻444的第一侧边4441会相邻于像素电极460A的第二侧壁464A2。色阻444位在第一数据线DL1上的该部分相较于其他部分为隆起的,因此相较于色阻442,色阻444的表面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而设置在其上的像素电极460B亦随着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像素电极460B具有条状电极462以及位在条状电极462之间的栅状开口O,像素电极460B定义有至少两配向区,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与第二侧壁464B2分别位于配向区的两侧。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相邻于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的交界,并且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部分重叠于主干遮蔽电极472。由于色阻442与色阻444在重叠处具有表面起伏的地形,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相较于像素电极460A的第二侧壁464A2具有较高的地势。
为避免液晶层430中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受到影响,将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的线宽W21’设计为小于像素电极460A的第二侧壁464A2的线宽W12’,便可有效改善像素结构P1A’与像素结构P2A’之间的液晶倾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的线宽W21’约为像素电极460A的第二侧壁464A2的线宽W12’的50%-80%。
接着参照图10A与图10B,其中图10A为图8中的区域R2’的放大图,图10B沿为图10A中的线段10-10的剖面图,其中区域R2包含像素结构P2A’与像素结构P3A’的交界处。色阻446晚于色阻444制作,因此,色阻446的边缘会覆盖于色阻444的第二侧边4442上且隆起于色阻446的其他部分,并且色阻444与色阻446重叠的部分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垂直投影会与主干遮蔽电极472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垂直投影重叠。像素电极460B的第二侧壁464B2相邻于色阻446的第一侧边4461。
如前所述,通过将像素电极460C的第一侧壁464C1的线宽W31’设计为小于像素电极460B的第二侧壁464B2的线宽W22’,便可以有效改善像素结构P2A’与像素结构P3A’之间的液晶倾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60C的第一侧壁464C1的线宽W31’约为像素电极460B的第二侧壁464B2的线宽W22’的50%-80%。
请同时参照图9B以及图10B,以像素结构P2A’为例,其中色阻444的第一侧边4441位在色阻442上,而色阻444的第二侧边4442位在色阻446下方,因此,位在色阻444上的像素电极460B的第一侧壁464B1与第二侧壁464B2亦分别具有不同的线宽W21’、W22’,例如第二侧壁464B2的线宽W22’会大于第一侧壁464B1的线宽W21’。
接着参照图11A与图11B,其中图11A为图8中的区域R3的放大图,图11B为沿图11A中的线段11-11的剖面图,其中区域R3包含像素结构P3A’与像素结构P1A’的交界处。色阻446晚于色阻442制作,因此,色阻446的边缘会覆盖于色阻442的第一侧边4421上且隆起于色阻446的其他部分,并且色阻442与色阻446重叠的部分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垂直投影会与主干遮蔽电极472在第一基板410上的垂直投影重叠。像素电极460A的第一侧壁464A1相邻于色阻446的第二侧边4462。
如前所述,通过将像素电极460C的第二侧壁464C2的线宽W32’设计为小于像素电极460A的第一侧壁464A1的线宽W11’,便可以有效改善像素结构P3A’与像素结构P1A’之间的液晶倾向。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60C的第二侧壁464C2的线宽W32’约为像素电极460A的第一侧壁464A1的线宽W11’的50%-80%。
请同时参照图10B以及图11B,以像素结构P3A’为例,其中色阻446的第一侧边4461位在色阻444上,而色阻446的第二侧边4462也位在色阻442上,因此,位在色阻446上的像素电极460C的第一侧壁464C1与第二侧壁464C2的线宽W31’、W32’会具有较小的宽度。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60C的第一侧壁464C1的线宽W31’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于第二侧壁464C2的线宽W32’。
请同时参照图9B以及图11B,以像素结构P1A’为例,其中色阻442的第一侧边4421位在色阻446下,而色阻442的第二侧边4422也位在色阻444下,因此,位在色阻442上的像素电极460A的第一侧壁464A1与第二侧壁464A2的线宽W11’、W12’会具有较大的宽度。于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60A的第一侧壁464A1的线宽W11’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于第二侧壁464A2的线宽W12’。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色阻重叠处的像素电极的侧壁的线宽,便可以有效解决因色阻重叠导致地形起伏而影响电场分布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与设置于该基板上的一像素阵列,该像素阵列包含:
一第一像素结构,该第一像素结构包含:
一第一色阻;
一第一开关元件;以及
一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色阻上且与该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各该配向区两侧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
以及
一第二像素结构,该第二像素结构包含:
一第二色阻,该第二色阻的一第一侧边重叠于该第一色阻的一第二侧边上;
一第二开关元件;以及
一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色阻上且与该第二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各该配向区两侧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邻近于该第一像素电极,且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的线宽小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该第二色阻的该第一侧边相邻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的线宽等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数据线,其中该第二色阻与该第一色阻重叠的部分于该基板的垂直投影与该数据线于该基板的垂直投影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遮蔽电极,其中该第二色阻与该第一色阻重叠的部分于该基板的垂直投影与该遮蔽电极于该基板的垂直投影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的线宽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的比值为50%-8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像素阵列更包含一第三像素结构,该第三像素结构包含:
一第三色阻,该第三色阻的一第一侧边重叠于该第二色阻的一第二侧边上;
一第三开关元件;以及
一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色阻上且与该第三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各该配向区两侧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的线宽小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该第三色阻的该第一侧边相邻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大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的线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小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像素阵列更包含一第四像素结构,该第四像素结构包含:
一第四色阻,该第三色阻的一第二侧边重叠于该第四色阻的一第一侧边上;
一第四开关元件;以及
一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色阻上且与该第四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中该第四像素电极包含至少两配向区以及分别设置于各该配向区两侧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的线宽小于该第四像素电极的该第一侧壁的线宽,该第四色阻的该第一侧边相邻于该第三像素电极的该第二侧壁。
CN202010469800.3A 2020-01-31 2020-05-28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1679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2989 2020-01-31
TW109102989A TWI707184B (zh) 2020-01-31 2020-01-31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9515A CN111679515A (zh) 2020-09-18
CN111679515B true CN111679515B (zh) 2023-02-03

Family

ID=72453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9800.3A Active CN111679515B (zh) 2020-01-31 2020-05-28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9515B (zh)
TW (1) TWI70718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588A (zh) * 2006-03-30 2011-02-0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滤色器基板
CN205656410U (zh) * 2016-05-24 2016-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8196406A (zh) * 2018-02-13 2018-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1714B1 (ko) * 2013-08-28 2020-10-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648800B (zh) * 2017-08-03 2019-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588A (zh) * 2006-03-30 2011-02-0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滤色器基板
CN205656410U (zh) * 2016-05-24 2016-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8196406A (zh) * 2018-02-13 2018-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072A (zh) 2021-08-16
CN111679515A (zh) 2020-09-18
TWI707184B (zh) 2020-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273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アレー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94863B1 (ko) 횡전계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US20230341978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KR100830025B1 (ko) 액정 패널
KR10229785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9980024279A (ko) 액티브매트릭스패널
KR10096196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박막 다이오드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10309B1 (ko) 표시패널
CN101581846B (zh) 液晶显示器
KR100271706B1 (ko)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679515B (zh) 显示面板
KR102367955B1 (ko) 표시 장치
JP386403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1426914B1 (en) Electro-optic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t
US2016021654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60320647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WO2006059693A1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20050074708A1 (e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n active matrix, corresponding electro-optical display devices and mask
CN11239456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7012605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264649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 having surface grooves and alignment film with improved thickness uniformity
CN114545694B (zh) 显示装置
KR101941997B1 (ko)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490486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208685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