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833B -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9833B
CN111669833B CN202010457113.XA CN202010457113A CN111669833B CN 111669833 B CN111669833 B CN 111669833B CN 202010457113 A CN202010457113 A CN 202010457113A CN 111669833 B CN111669833 B CN 111669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ata
terminal
base station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71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9833A (zh
Inventor
韩潇
李静
朱常波
李福昌
冯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71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9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9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9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终端传输上行数据的效率。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分流参数;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本发明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网络系统一般使用高频频段传输数据,因此,5G网络系统的覆盖能力较差。为解决5G网络系统覆盖能力差的问题,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拓展了长期演进-新空口(long termevolution-new radio,LTE-NR)双连接技术,使得5G网络在部署时能够借助现有的LTE网络提高其自身的覆盖能力。
LTE-NR双连接一般采用两个不同的频段传输数据,即LTE系统通过一个低频频段传输数据,NR系统通过一个高频频段传输数据。当终端的LTE-NR双连接在一个低频频段和一个高频频段同时传输数据时,LTE系统的低频频段在接收数据时会产生严重的交调干扰。为避免终端的交调干扰,5G网络系统定义了LTE-NR双连接下上行数据的分时传输方式,即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传输方式,TDM传输方式通过对产生交调干扰的频段进行组合,在终端处于LTE-NR双连接时允许终端通过LTE系统和NR系统分时对上行数据进行传输。
终端处于LTE-NR双连接时,可以通过下行分流和上行分流控制终端在LTE系统和NR系统传输的数据量,充分利用LTE系统和NR系统的可用频率资源,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频谱利用率。LTE-NR双连接的上行分流由终端根据LTE系统和NR系统的信号质量决定,但由于LTE系统和NR系统在实际中获得发送上行数据的几率是不同的,因此单纯依靠LTE系统和NR系统的信号质量确定上行分流策略较为片面,不能使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用于在终端双连接状态下的上行数据分流,提高终端传输上行数据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分流参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处理模块确定的数据分流参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分流参数;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使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对上行数据进行分流,考虑到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时域资源,提高了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网络设备01、网络设备02和终端03。
其中,网络设备01可以为终端03提供上行载波,如图1所示的上行载波1,上行载波1可以用于终端03与网络设备01之间的上行通信。网络设备02也可以为终端03提供上行载波,如图1所示的上行载波2,上行载波2可以用于终端03与网络设备01之间的上行通信。
网络设备01可以是主节点,网络设备02可以是辅节点,上行载波1可以称为主小区组上行载波(或者可以称为主节点上行载波),上行载波2可以称为辅小区组上行载波(或者可以称为辅节点上行载波);当然,也可以是网络设备02为主节点,网络设备01为辅节点,上行载波2可以称为主小区组上行载波(或者可以称为主节点上行载波),上行载波1可以称为辅小区组上行载波(或者可以称为辅节点上行载波)。下面本发明实施例将以网络设备01为主节点,网络设备02为辅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01和网络设备02可以是基站,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节点B(NodeB,NB),或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B(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 deB),或NR系统中的传输节点,如传输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的站点、无线回传节点、小站、微站等。下面本发明实施例将以网络设备01和网络设备02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03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5G网络中的终端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
根据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当图1中的网络设备01为LET系统中的eNB,网络设备02为NR系统中的gNB时,终端03可以与网络设备01和网络设备02之间建立LTE-NR双连接,即终端03与网络设备01的小区建立第一链路,与网络设备02建立第二链路。其中,网络设备01的小区工作于第一频段,网络设备02的小区工作于第二频段。
目前终端03可以基于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传输方式通过第一链路或第二链路进行数据通信,终端03基于TDM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考虑网络设备01的小区信号质量和网络设备02的小区信号质量,根据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传输数据所用的小区。例如,网络设备01向终端03发送配置参数:主通路(Primary Path)和上行数据分离门限(ul-Data Split Threshold),其中Primary Path参数用于指示上行数据传输的主要路径,即终端主要通过第一链路传输上行数据,还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ul-Data Split Threshold参数用于指示上行数据采用TDM传输方式时的门限值,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超过该门限值后触发TDM。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参数可以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配置PDCP-Config实现。这里的网络设备01为主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Primary Path参数可以根据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确定,若第一链路的RSRP较好,则将Primary Path参数设置为第一链路,若第二链路的RSRP较好,则将Primary Path参数设置为第二链路。TDM的传输方式仅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间的分时传输方式,并未对数据传输的效率产生有益效果。
为提高TDM传输方式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为终端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第二频段为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具体的,这里的第一基站可以为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01,第二基站可以为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02。终端在接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提供的网络后,可以向第一基站上报自身的能力,如终端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终端支持的频段、终端的功率等级、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以及终端支持哪些安全算法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中包括终端支持的RAT,如第一RAT和第二RAT,终端可以根据第一RAT在终端与作为主节点的第一基站之间建立第一链路,根据第二RAT在终端与作为辅节点的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当然,在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第一链路的工作的第一频段和第二链路工作的第二频段。这里的第一消息即终端向第一基站上报自身能力所用的消息。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主节点的第一基站可以为eNB基站,作为辅节点的第二基站可以为gNB基站,第一频段可以为1.8GHz-1.9GHz或2.3GHz-2.6GHz,第二频段可以为3.4GHz~3.6GHz或4.7GHz~4.9GHz。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消息可以是用户设备能力(UE capability)消息,终端可以通过UE capability消息主动向基站上报自身的能力,也可以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UEcapability请求消息后,向基站上报自身的能力。
S102、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具体的,第一基站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通过解析第一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RAT和第二RAT,以及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建立的第一链路工作的第一频段和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的第二链路工作的第二频段。
S103、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
其中,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上行时域资源是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的时域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时域资源。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第二链路的上行时与资源、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确定终端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即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数据分流参数,使终端可以根据数据分流参数对上行数据进按比例进行分流,并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如图3所示,步骤S103为:
S1031、根据基本分流参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目标系数确定数据分流参数。
其中,基本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与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之比。
具体的,在第一基站为eNB基站,第二基站为gNB基站时,第一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配置形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09628210000081
其中D表示该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数据,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该子帧用于传输下行数据。这里第一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即为上表1中上行-下行配置,虽然上下行时域资源具有多种不同的配置形式,但各个不同的上下行时域资源均为10ms,即上表1中的配置0-配置6的上行-下行配置均为10ms,且每个子帧为1ms。根据上下行时域资源中上行时域资源和下行时域资源的配比不同,终端传输上行数据时的效率也不相同。
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一般为半静态配置,其上下行时域资源的配置形式可以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发送给终端,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也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配置比,如DDSUSDDDUU、DDDSUDDSUU等。第二链路的各个上下行时域资源也为10ms,当第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其每个时隙为0.5ms。
示例性的,以第一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配置为DSUUDDSUUD,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配置为DDDSUDDSUU为例(第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第一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中上行时域资源占用4ms;由于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中每一个上下行时域资源块由两个时隙组成,如一个上行时域资源块U由两个时隙组成,即U占用的时域为1ms,因此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中上行时域资源占用3ms,因此基本分流参数X=4/3。
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数据分流参数:
Y=X*Z*N1/N2
其中,Y为数据分流参数,X为基本分流参数,Z为目标系数,N1为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N2为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Z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这里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为第一链路传输数据时信道的信道质量,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为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时信道的信道质量。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N1可以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测量获得,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N2可以通过CSI-RS或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测量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Z实际是一个基站侧配置的系数,用于对数据分流参数进行修正,可以通过设置Z的值来进一步控制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时的数据分流比例,如Z为大于0且小于1的自然数时,若Z的值减小,则数据分流参数Y也减小,此时第一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减少,而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增加;当Z为大于1的自然数时,若Z的值增大,则数据分流参数Y也增大,此时第一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增加,而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较少;当Z为1时,数据分流参数Y可以根据基本分流参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确定,基站不再进行调整。这里对Z进行配置的基站为第一基站。上述对数据分流参数确定的过程仅为示例性的,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的配置发生变化,则数据分流参数也随之变化,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104、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分流参数。
具体的,第一基站根据步骤S103确定数据分流参数后,可以将该数据分流参数发送给终端,数据分流参数的发送可以通过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实现,该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有PDCP-Config参数,PDCP-Config参数中包括Primary Path、ul-DataSplit Threshold和数据分流参数。
S105、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
其中,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
具体的,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后,通过解析该消息获得数据分流参数。当然,终端解析该消息时还可以获得Primary Path参数,当数据分流参数大于1时,Primary Path参数配置为第一链路,终端主要通过第一链路传输上行数据;当数据分流参数小于1时,Primary Path参数配置为第二链路,终端主要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实际中数据分流参数为1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对数据分流参数为1的情况进行说明。当然,数据分流参数为1时,Primary Path参数既可以配置为第一链路,也可以配置为第二链路。
S106、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
具体的,终端在解析第一基站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时,还可以获得ul-DataSplit Threshold参数,用于指示数据分流的门限值。当终端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时,可以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基站发送部分上行数据,并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二基站发送剩余部分的上行数据;若终端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该门限值,则终端可以根据Primary Path参数的配置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基站传输该上行数据或第二链路向第二基站传输该上行数据。
示例性的,若终端,ul-Data Split Threshold参数配置的门限值为200kb,则终端可以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基站发送部分该上行数据,并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二基站发送剩余部分的该上行数据;若数据分流参数Y的值为10,则终端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量为300*(10/11)≈273kb,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二基站发送的数据量则为27kb。当然,若终端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300kb,而ul-Data Split Threshold参数配置的门限值为400kb,则终端可以根据Primary Path参数确定传输该上行数据所用的链路,若Primary Path参数配置为第一链路,则通过第一链路传输该上行数据;若PrimaryPath参数配置为第二链路,则通过第二链路传输该上行数据。
可选的,若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传输数据时,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的差大于阈值,则终端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
具体的,这里的阈值可以是终端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一定百分比,也可以是设定的某一数值,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若终端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为300kb,阈值为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的90%,即此时的阈值为270kb。若数据分流参数Y的值为8,则终端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基站传输的数据量为300*(8/9)≈267kb,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二基站传输的数据量则为33kb。此时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和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的差值为234kb,小于阈值,因此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共同传输该上行数据。
若数据分流参数Y的值为20,则终端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量为300*(20/21)≈286kb,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二基站发送的数据量则为14kb。此时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和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的差值为272kb,大于阈值,因此终端可以仅通过第一链路传输该上行数据(此时Primary Path参数配置为第一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若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时,也可以根据上述的方法确定是否单独使用第二链路为终端传输上行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是指PDCP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参数用于对PDCP数据的上行分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终端处于双连接时,根据终端建立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上下行时域资源中上行时域资源的占比为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分配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能够提高终端传输上行数据的效率。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后,还包括:
S201、第一基站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存在干扰。
具体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干扰,可以通过第一链路工作的第一频段和第二链路工作的第二频段确定,具体如下:
IBW=|a|×CBW1+|b|×CBW2;
fIBW=a×f1+b×f2
|a|+|b|=k。
其中,IBW为干扰带宽,CBW1为第一频段的带宽,CBW2为第二频段的带宽,fIBW为干扰带宽的中心频率,f1为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f2为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a、b为正整数,k为2或3。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确定干扰带宽的频率范围为:[fIBW-IBW/2,fIBW+IBW/2]。
若第二频段的带宽在[fIBW-IBW/2,fIBW+IBW/2]的范围内,则可以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存在干扰,或,第一频段的带宽在[fIBW-IBW/2,fIBW+IBW/2]的范围内,则可以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存在干扰;否则,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不存在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k为2时是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为二阶交调干扰,k为3时是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的干扰为三阶交调干扰。且在上述步骤S103之前,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确定是否采用TDM模式的传输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分流发送,若终端的发射功率较小,则终端受到的交调干扰影响较小,此时终端可以通过上行双发模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传输,即不需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对上行数据进行分流;若终端的发射功率较大,则终端受到的交调干扰影响严重,此时终端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对上行数据进行分流。
本实施例在终端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存在干扰时采用数据分流的方法传输数据,能够在终端的传输质量较差时提升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减小干扰对终端数据传输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分流参数;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使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对上行数据进行分流,考虑到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时域资源,提高了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30,通信装置30可以为第一基站,包括:
处理模块301,用于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发送模块302,用于向终端发送处理模块301确定的数据分流参数。
可选的,如图6所示,通信装置30还包括接收模块303和干扰模块304。
接收模块303,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为终端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第二频段为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干扰模块304,用于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存在干扰。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
处理模块301具体用于根据基本分流参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目标系数确定数据分流参数;基本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与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之比。
可选的,数据分流参数根据下列公式确定:
Y=X*Z*N1/N2
其中,Y为数据分流参数,X为基本分流参数,Z为目标系数,N1为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N2为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Z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40,通信装置40可以为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发送模块40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401接收的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
可选的,发送模块402,还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为终端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第二频段为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基站或终端,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第一链路为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分流参数;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终端根据数据分流参数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使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对上行数据进行分流,考虑到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时域资源,提高了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51、处理器52、总线53和通信接口54;存储器51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52与存储器51通过总线53连接;当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52执行存储器5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52(52-1和5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52,例如图8中所示的处理器52-1和处理器52-2。这些处理器52中的每一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52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5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51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53与处理器52相连接。存储器51也可以和处理器52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51,用于存储本申请中的数据和执行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对应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5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1内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5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控制系统、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5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5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5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61、处理器62、总线63和通信接口64;存储器61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62与存储器61通过总线63连接;当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62执行存储器6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2(62-1和6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9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62,例如图9中所示的处理器62-1和处理器62-2。这些处理器62中的每一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62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6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61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63与处理器62相连接。存储器61也可以和处理器62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61,用于存储本申请中的数据和执行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对应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6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1内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6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控制系统、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6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6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6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所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所述第一链路为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分流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存在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和所述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包括:
根据基本分流参数、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目标系数确定所述数据分流参数;所述基本分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之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流参数根据下列公式确定:
Y=X*Z*N1/N2
其中,Y为所述数据分流参数,X为所述基本分流参数,Z为目标系数,N1为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N2为所述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Z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所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所述数据分流参数是根据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的;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参数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7.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为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数据分流参数;所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所述第一链路为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数据分流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模块和干扰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所述干扰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存在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和所述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基本分流参数、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目标系数确定所述数据分流参数;所述基本分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之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流参数根据下列公式确定:
Y=X*Z*N1/N2
其中,Y为所述数据分流参数,X为所述基本分流参数,Z为目标系数,N1为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质量,N2为所述第二链路的传输质量;Z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11.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分流参数;所述数据分流参数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量之比;所述数据分流参数是根据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链路的上行时域资源确定的;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终端和第二基站之间的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分流参数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频段。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457113.XA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669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7113.XA CN111669833B (zh)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7113.XA CN111669833B (zh)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833A CN111669833A (zh) 2020-09-15
CN111669833B true CN111669833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38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7113.XA Active CN111669833B (zh)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98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3275B (zh) * 2020-10-13 2022-08-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分流方法和系统
CN112866126B (zh) * 2020-12-29 2022-08-19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dcp分流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26251A (zh) * 2021-04-16 2022-10-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连接的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13194540B (zh) * 2021-04-27 2022-05-27 广东天域行城市更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城市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824634B (zh) * 2021-09-22 2023-09-12 北京博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779A (zh) * 2019-01-29 2019-04-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通信结构及其上行方法
CN110708721A (zh) * 2019-09-05 2020-01-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876201A (zh) * 2018-09-04 2020-03-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050360A (zh) * 2019-11-21 2020-04-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201A (zh) * 2018-09-04 2020-03-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587779A (zh) * 2019-01-29 2019-04-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通信结构及其上行方法
CN110708721A (zh) * 2019-09-05 2020-01-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050360A (zh) * 2019-11-21 2020-04-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833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98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343874B2 (en)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477307B2 (en)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9687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of asynchronous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1195665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2022303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017751A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100121A1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203275B (zh) 一种上行分流方法和系统
CN11584312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034242B (zh) 一种发送小区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2201325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duplicate data transmission
WO2022183341A1 (zh) 一种测量间隔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3498136B (zh) 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584412B (zh)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5473614A (zh) 一种csi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3950098B (zh) Ap设备组网方法、ap设备及系统
WO2023232026A1 (zh) 一种接入方法、通信装置及模组设备
CN111050329B (zh)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12771963B (zh) 一种信息通知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11180A1 (zh) 载波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131067A1 (zh) 一种频域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20240031092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4307739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130393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