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634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634B
CN113824634B CN202111106382.2A CN202111106382A CN113824634B CN 113824634 B CN113824634 B CN 113824634B CN 202111106382 A CN202111106382 A CN 202111106382A CN 113824634 B CN113824634 B CN 113824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ed
communication link
data
link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63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4634A (zh
Inventor
范雪鹏
张继文
林兆栋
周跃波
牟晋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y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y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y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y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63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4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各维度上的链路参数,确定各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并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按照各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为各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以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并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对通信链路进行择优选择,对数据进行拆分及分组后进行多链路并发传输,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缩短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通常仅与单个运营商建立通信连接,所有待传输数据都通过上述与单个运营商所建立的单个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虽然存在部分设备支持同时与多个运营商建立通信连接,但是在进行信息交互以及数据传输时,设备仅通过用户指定的单个运营商所对应的单个通信通道进行单线程数据传输。由于通信通道的传输性能可能会受到网络时延,网络丢包及信号强度的影响,所以在仅使用单个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很可能会由于当前该通道的传输性能较差,从而限制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增加了数据传输的耗费时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缩短数据传输的耗费时长,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及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与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差值;
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对于每个数据包组,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组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对于每个目标通信链路,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属于不同运营商。
可选地,所述目标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
可选地,在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所述链路得分之比进行分段,以得到待传输数据段;对于每个所述待传输数据段,将该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在进行等字节拆分时,对各所述待传输数据段进行并行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链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链路分配模块,用于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与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差值;
数据包分组模块,用于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数据包划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组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属于不同运营商。
可选地,所述目标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拆分模块,用于在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之前:
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所述链路得分之比进行分段,以得到待传输数据段;对于每个所述待传输数据段,将该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在进行等字节拆分时,对各所述待传输数据段进行并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并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从而可以在当下环境下择优选择出性能较好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然后按照各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从而使得性能更好的通信链路得以被优先进行分配;并以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并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并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从而使得通信链路的性能与所需进行传输的待传输数据包数量成正向关,即性能越好的通信链路对应更多数量的待传输数据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数据单链路传输,本申请通过对所有已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多维度择优选择,对数据进行拆分及分组,并将拆分后的数据进行多链路并发传输,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缩短数据传输需耗费的时长。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个具体的实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包分配方法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便于对本申请进行理解,下面结合图1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描述的内容对本申请实施例一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述,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6:
S101: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具体的,支持同时插入多张同一运营商或者不同运营商的SIM(英文全称为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中文全称为用户识别模块)卡,根据插入的SIM卡所属运营商,可以通过点对点协议拨号、网络驱动程序接口拨号、或者其他SIM卡注册方式分别将各SIM卡进行网络注册,当SIM卡在所属运营商注册成功后,即表明使用此SIM卡的设备与该SIM所属的运营商完成单通道通信链路的建立。
对上述每个单通道通信链路的目标维度分配计算链路得分的权重,并将上述通信链路在上述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预设的计算得分规则计算上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
例如,同时插入4张SIM卡:SIM卡1、SIM卡2、SIM卡3和SIM卡4,其中,SIM卡1属于运营商1,SIM卡2属于运营商2,SIM卡3和SIM卡4同时属于运营商3;将上述4张SIM卡与其所属运营商进行注册后建立起共4条单通道通信链路,即通信链路1,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其中,链路建立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为通信链路1、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通信链路4;对上述每个单通道通信链路的目标维度分配计算链路得分的权重,并将上述通信链路在上述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预设的计算得分规则计算上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可以分别得到通信链路1,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的链路得分。
需要说明的是,为上述SIM卡向所属运营商进行注册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上述通信链路在不同维度上分配的权重和预设的计算得分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S102: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具体的,可以直接选择链路得分高于、等于或者低于预设得分的通信链路作为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或者通过对上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进行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的排名,选择排名高于、等于或者低于预设值的通信链路作为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再或者将上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进行循环比较,选择经过预设循环次数中分数值大小达到预设标准的通信链路作为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
例如,经过计算后得到的通信链路1的链路得分为6,通信链路2的链路得分为4,通信链路3的链路得分为4,通信链路4的链路得分为2,以直接选择链路得分低于5分的通信链路作为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为原则,选择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为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选择目标通信链路的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具体说明是对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示意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一形成限定。
S103: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与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差值。
具体的,将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按照用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减去各链路得分之比得到的差值为所述链路占比为原则,计算出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其中,链路得分之比为每条通信链路按照预设算法计算后,所得到的分数数值的原始数值之比;并根据上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目标通信链路设置由先到后的分配顺序,即为占比大的链路优先进行分配,如果出现多条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相同的情况,则为上述占比相同的多条目标通信链路中建立时间在先的链路优先进行分配。
例如,通过计算后得到通信链路2的链路得分为4,通信链路3的链路得分4,通信链路4的链路得分为2,同时建立连接的先后顺序为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通信链路4;将上述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的得分之比进行相加后,即4+4+2得到和值10,再将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减去各链路得分之比,得到各链路的占比数值,即通信链路2的占比数值为10-4得到6,通信链路3的占比数值为10-4得到6,通信链路4的占比数值为10-2得到8,由此可以得到所述链路占比6:6:8;并根据上述对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大进行优先分配以及对占比相同的多条目标通信链路中建立时间在先的链路进行优先分配,可以得到各目标通信链路由先到后的分配顺序为通信链路4、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
S104: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例如,上述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为6:6:8,以占比的和值“20”为划分标准,将每20个待传输数据包按照发包正序进行分组,以得到包含数据包数量为20的多个数据包组,其中,若划分到剩余的数据包数量不足20个时,则将剩余的数据包划分为最后一个数据包组。
S105:对于每个数据包组,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组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例如,按照上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6:6:8将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将与通信链路4对应的每个数据包组中的最后8个数据包或者与该占比相对应的数量的数据包优先分配至通信链路4,接下来将与通信链路2对应的每个数据包组中的最前6个数据包或者与该占比相对应的数量的数据包分配至通信链路2,接下来再将与通信链路3对应的每个数据包组中的中间6个数据包或者与该占比相对应的数量的数据包最后分配至通信链路3,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数据包按照此划分和分配规则完成分配后,停止对数据包的分配。
S106:对于每个目标通信链路,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具体的,每个目标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传输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将待传输数据包分配至各单通道通信链路,以实现多链路并行传输。
并且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动态编码的方法,即根据链路的时延情况进行动态建立多通道的码流传输,以保证所有用于本次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能充分的使用。
同时,上述数据包在目标通信链路上的传输可以直接部署在业务云平台中,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平台,公有云将通过云服务器地址进行通信,私有云通过对外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地址进行通信,混合云则可以部分通过云服务地址直接通信,私有部分可通过虚拟专用通道建立专用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其中,上述虚拟专用通道可以进行加密处理,使得通过该加密通道传输的数据无法直接读取或者修改,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属于不同运营商。
具体的,上述通信链路可以为一条或者多条,如果上述通信链路为多条,那么其中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可以属于同一运营商,也可以分别属于不同运营商。
例如,所述建立的通信链路为4条,即通信链路1、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其中,通信链路1属于运营商1,通信链路2属于运营商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都属于运营商3。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目标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
具体的,网络时延是指数据包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网络掉包率是指数据包丢失部分与所传数据包总数的比值;信号强度是指电脑手机等设备使用的信号强弱;上述三个维度其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都可以用来衡量该通信链路的性能。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在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拆分:
方式一: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即在通常情况下,待传输数据包均为大小相同的数据包;如果按照预设字节大小拆分后,在数据末端出现不满足预设字节大小的数据,则将此部分数据单独划分为一个数据包。
例如,将待传输数据按照该通信链路的最大传输单元为一个数据包的字节大小,进行拆分。
方式二: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所述链路得分之比进行分段,以得到待传输数据段;对于每个所述待传输数据段,将该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在进行等字节拆分时,对各所述待传输数据段进行并行处理。
例如,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上述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链路得分之比4:4:2,将待传输数据按照4:4:2的比例分为三段,再同时将这三段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并行拆分处理,通过并行拆分,有利于缩短数据拆分所需的时长。
对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为多种设备采集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由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音频或视频数据,由GPS(英文全称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中文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仪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数据,由医疗检测设备采集到的生命体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待传输数据类型的说明是对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示意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一形成限定;将待传输数据进行等字节拆分的预设字节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图2示出的一个具体的实例的步骤示意图来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中同时插入4张SIM卡,其中SIM卡1属于运营商1,SIM卡2属于运营商2,SIM卡3和SIM卡4属于运营商3,车载边缘计算设备将各SIM卡通过网络注册协议在各所属运营商注册成功后,建立了四条单通道通信链路,即通信链路1、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其中,链路建立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为通信链路1、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通信链路4。
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分别获取到上述四条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的具体参数,同时按照分别为网络时延、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分配的预设权重以及预设计算规则计算得到各链路的链路得分,即通信链路1的链路得分为6,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为4,通信链路3的链路得分为4,通信链路4的链路得分为2。
步骤2,按照将链路得分低于5的通信链路选择为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目标链路的规则,车载边缘计算设备将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进行本次数据传输。
步骤3,按照将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与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进行相减计算后得到的差值之比,为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的预设算法,可以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即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4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为10,在进行上述计算后得到的各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为6:6:8;按照上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即为占比大的链路优先进行分配,若多条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相同,则为上述多条目标通信链路中建立时间在先的链路优先进行分配的原则,由于通信链路2建立时间先于通信链路3,则可以得到,各目标通信链路由先到后的分配顺序为通信链路4,通信链路2,通信链路3。
步骤4,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将待传输数据按照1512字节为一个数据包大小为标准进行拆分,以得到50个大小为1512字节的待传输数据包;对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为多种设备采集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由医疗检测设备210采集到的生命体征数据,由车载摄像头220采集到的图像、音频或视频数据,由北斗或GPS定位仪230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数据,由手持终端240或者其他传感器250采集到的其他数据。
步骤5,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按照以所述占比的和值即20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即传输数据包为50个时,则将前20个数据包划分为数据包组1,中间20个数据包划分为数据包组2,最后10个数据包划分为数据包组3。
步骤6,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将每个数据包组中的数据包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即将数据包组1中的20个数据包按照6:6:8的占比进行划分得到前6个数据包,中间6个数据包和后8个数据包,同样的,数据包组2中按照上述划分标准得到前6个数据包,中间6个数据包和后8个数据包,数据包组3中的10个数据包按照上述划分标准得到前3个数据包,中间3个数据包和后4个数据包。
按照目标通信链路的优先分配顺序,首先将数据包组1和数据包组2中的最后8个数据包以及数据包组3中的最后4个数据包分配至属于运营商3的通信链路4,接下来再将数据包组1和数据包组2中的前6个数据包以及数据包组3中的前3个数据包分配至属于运营商2的通信链路2,再将数据包组1和数据包组2中的中间6个数据包以及数据包组3中的中间4个数据包分配至属于运营商3的通信链路3;其中,为了保证后续数据包重组的准确性,可以将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标号后再分配,下面结合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包分配方法示意图进行说明,以数据包组1为例,将数据包组1中划分出来的前6个数据包依次标号1、2、3、4、5、6后分配至属于运营商2的通信链路2,中间6个数据包依次标号1、2、3、4、5、6后分配至属于运营商3的通信链路3,后8个数据包依次标号1、2、3、4、5、6、7、8后分配至属于运营商3的通信链路4。
步骤7,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即将数据包组1和数据包组2中的最后8个数据包以及数据包组3中的最后4个数据包通过通信链路4进行传输,将将数据包组1和数据包组2中的前6个数据包以及数据包组3中的前3个数据包通过通信链路2进行传输,将数据包组1和数据包组2中的中间6个数据包以及数据包组3中的中间4个数据包通过通信链路3进行传输。
其中,在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将待传输数据包通过各运营商的通信链路发送至业务服务器群260后,业务服务器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拆分逆过程,将数据包进行重组还原,以得到原始数据;同时将还原后的数据通过局域网或者其他方式传输至业务服务端,包括急救会诊设备270、急救管理端280、APP(英文全称为Application,中文全称为应用程序)管理端290,以进行数据处理,其中,业务服务端可实时查看车载边缘计算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实时带宽使用情况。
同时,业务服务器群260也可通过上述数据传输的方法,将所需传输的业务数据传输至车载边缘计算设备200。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还提供了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
链路计算模块410,用于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链路选择模块420,用于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链路分配模块430,用于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与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差值;
数据包分组模块450,用于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数据包划分模块460,用于按照所述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组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数据传输模块470,用于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属于不同运营商。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目标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拆分模块440,用于在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之前:
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所述链路得分之比进行分段,以得到待传输数据段;对于每个所述待传输数据段,将该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在进行等字节拆分时,对各所述待传输数据段进行并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二的详细原理可参考实施例一的原理说明。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参见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500包括:
处理器510、存储器520和总线530,所述存储器520存储有所述处理器510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500运行时,所述处理器510与所述存储器520之间通过所述总线530进行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510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510执行时可以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与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差值;
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对于每个数据包组,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组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对于每个目标通信链路,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并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从而可以在当下环境下择优选择出性能较好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然后按照各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从而使得性能更好的通信链路得以被优先进行分配;并以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并按照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对该组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并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从而使得通信链路的性能与所需进行传输的待传输数据包数量成正向关,即性能越好的通信链路对应更多数量的待传输数据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数据单链路传输,本申请通过对所有已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多维度择优选择,对数据进行拆分及分组,并将拆分后的数据进行多链路并发传输,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缩短数据传输需耗费的时长。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进行数据传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将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减去各链路得分之比所得到的差值,所述分配顺序为占比大的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优先分配,当多条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相同时,将占比相同的多条目标通信链路中建立时间在先的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优先分配;
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对于每个数据包组,按照该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对于每个目标通信链路,将该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属于不同运营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所述链路得分之比进行分段,以得到待传输数据段;对于每个所述待传输数据段,将该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在进行等字节拆分时,对各所述待传输数据段进行并行处理。
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已建立的通信链路在目标维度上的链路参数,按照为各所述目标维度分配的预设权重,确定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其中,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一条;
链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从所述通信链路中选择用于本次数据传输的至少一条目标通信链路;
链路分配模块,用于按照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设置分配顺序,其中,所述占比为在得到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得分之比后,将确定出来的各链路得分之比的和值减去各链路得分之比所得到的差值,所述分配顺序为占比大的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优先分配,当多条目标通信链路的占比相同时,将占比相同的多条目标通信链路中建立时间在先的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优先分配;
数据包分组模块,用于以所述占比的和值为划分标准,对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以得到数据包组;
数据包划分模块,用于对于每个数据包组,按照该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的发包顺序,使用所述占比对该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划分,以确定各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在该数据包组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组中待传输数据包,是按照所述分配顺序依次划分的;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通过该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条通信链路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属于不同运营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时延、所述通信链路的网络掉包率和信号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拆分模块,用于在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分组之前:
将待传输数据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所述链路得分之比进行分段,以得到待传输数据段;对于每个所述待传输数据段,将该待传输数据段按照预设字节大小进行等字节拆分,以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在进行等字节拆分时,对各所述待传输数据段进行并行处理。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06382.2A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24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6382.2A CN113824634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6382.2A CN113824634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634A CN113824634A (zh) 2021-12-21
CN113824634B true CN113824634B (zh) 2023-09-12

Family

ID=7891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6382.2A Active CN113824634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4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0512B (zh) * 2023-08-17 2023-11-17 上海朗力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Multi-Link的HARQ重传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4365A (zh) * 2011-12-07 2013-06-16 Ind Tech Res Inst 資源分配方法與資源仲裁器
JP2014187421A (ja) * 2013-03-21 2014-10-02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CN109547469A (zh) * 2018-12-20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69833A (zh) * 2020-05-26 2020-09-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141314A (zh) * 2021-04-20 2021-07-20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8332B2 (en) * 1999-10-05 2007-03-06 Borland Softwar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lating a data definition file and a data model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US8730817B2 (en) * 2010-12-07 2014-05-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network link weights
CN105656747A (zh) * 2015-11-11 2016-06-08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355667B (zh) * 2020-02-17 2022-08-30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5531A (zh) * 2020-03-26 2020-07-10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信质量的方法、介质、终端和装置
CN113242177B (zh) * 2021-05-07 2022-09-30 北京和峰科技有限公司 多路径并发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4365A (zh) * 2011-12-07 2013-06-16 Ind Tech Res Inst 資源分配方法與資源仲裁器
JP2014187421A (ja) * 2013-03-21 2014-10-02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CN109547469A (zh) * 2018-12-20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69833A (zh) * 2020-05-26 2020-09-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141314A (zh) * 2021-04-20 2021-07-20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力通信网络多链路同时传输技术研究;李凯;王辉;刘信;马斌;;电脑知识与技术(第33期);第219-2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634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14480A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965824B (zh) 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003785B (zh) 链路聚合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166570B (zh) 业务会话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739557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11787069A (zh) 业务接入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0412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039796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328108A (zh) 5g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分流设备
CN102665257A (zh) 一种带宽叠加的无线上网系统和方法
CN11382463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3812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15120B (zh) 视频切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87194A1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forwarding device, system,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345646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93996B (zh) 数据同步方法、主设备、备份设备和系统
US20180027525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10838967B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连接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和存储介质
KR20130090282A (ko) 무선 멀티미디어 센서 네트워크 및 데이터 압축 전송 방법
CN105052207B (zh) 一种信息查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822123A (zh)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7797764B (zh) 确定路径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4915610B (zh) 发送网络请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45402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716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1

Address after: Room 2104, No. 2101, Floor 21, No. 78, 80, Anl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Boy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room 2104a, 2101, floor 21, No. 78 and 80 Anl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Gongzh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