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208A -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9208A
CN111669208A CN202010477152.6A CN202010477152A CN111669208A CN 111669208 A CN111669208 A CN 111669208A CN 202010477152 A CN202010477152 A CN 202010477152A CN 111669208 A CN111669208 A CN 111669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antenna
information
relative position
position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71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9208B (zh
Inventor
王岩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71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9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3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subscriber speed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该天线选择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减少空间信号的干扰,提高天线选择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个天线。在无线通讯中,电子设备需要从多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参与通讯。天线的选择通常是根据电子设备测量得到的信号强度或重传率来判断的。然而,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或重传率容易受到环境中信号干扰,导致测量结果准确度低,进而使得通讯出现短时恶化或断流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
基于所述姿态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所述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基于相邻两次检测的所述姿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姿态调整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的辐射方向;
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且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中,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包括:超宽带定位模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选择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配置为基于所述姿态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配置为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所述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基于相邻两次检测的所述姿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信息;
更新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姿态调整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的辐射方向;
所述选择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选择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且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中,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包括:超宽带定位模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
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内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定位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再基于该相对位置选择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如此,本公开实施例选择天线是依靠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依靠容易被环境中信号干扰的方式来选择天线,能够减少被环境中信号干扰的情况,提高了天线选择的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相对位置选择天线,能够在不增加第一电子设备的辐射功率的情况下提高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进而能够减少第一电子设备的能量消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流程图一。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流程图二。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流程图三。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流程图四。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该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天线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S12、基于定位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S13、基于相对位置,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中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为移动终端或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笔记本或者平板电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模块为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定位模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模块还可为超声波模块或者红外光模块等各种地面定位的短距离定位模块,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两个天线为相同类型的天线。例如,该至少两个天线均为移动热点(Wi-Fi)天线;或者,该至少两个天线均为GPS天线;或者,该至少两个天线均为蓝牙天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为移动终端或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可为相同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均为移动终端中的手机;或者,均为移动终端中的平板电脑,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为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一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第二电子设备可具有至少一个天线。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天线类型与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天线类型相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各自的Wi-Fi天线进行通信;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各自的蓝牙天线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包括: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或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可通过自身的定位模块,获取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例如,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超声波模块获取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或者,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红外光模块模块获取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电子设备还可具有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的定位模块。第一电子设备还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定位模块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定位模块通信,获取自身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例如,基于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AOA)的定位算法;或者,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TOA)定位算法;或者,到达时间差(TimeDifference of Arriva,TDOA)定位算法;或者,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RSS)定位算法,获取自身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或角度,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中定位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中多个天线是间隔设置在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同位置。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该定位模块可设置在手机的顶部,至少两个天线可设置在手机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模块为UWB定位模块时,可设置定位模块远离天线,进而能够增加定位模块与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减少因定位模块和天线相互干扰导致影响天线收发效率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位置信息是预设的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为至少两个天线各自与定位模块之间的相对距离。例如,当天线个数为三个时,第二位置信息为该三个天线各自与定位模块之间的三个相对距离。当天线个数为五个时,第二位置信息为该五个天线各自与定位模块之间的五个相对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通过三角关系便可计算出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一电子设备内各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
上述在获得第一电子设备内各自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之后,便可基于相对位置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中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其中,基于相对位置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中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包括:从第一电子设备中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相对距离最短的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越短,天线辐射信号的衰减距离越短,从而达到接收设备的天线辐射信号的功率值越大,进而能够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
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设备具有三个天线,第二电子设备具有三个天线。在第一电子设备需要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时,可从第一电子设备中三个天线选择天线1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同样地,在第二电子设备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通信时,可从第二电子设备中三个天线选择天线2与第一电子设备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内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定位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再基于该相对位置选择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如此,本公开实施例选择天线是依靠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依靠容易被环境中信号干扰的因素来选择天线,能够减少被环境中信号干扰的情况,提高了天线选择的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相对位置选择天线,能够在不增加第一电子设备的辐射功率的情况下提高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进而能够减少第一电子设备的能量消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于定位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S14、检测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
S15、基于姿态信息、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包括旋转角度信息。该姿态信息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自带的惯性传感器来测量。该惯性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变化时,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是变化的。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结合姿态信息、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共同的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相对位置,进而在通过相对位置选择天线时能够提高天线选择的准确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相对于仅基于第一设备内天线与第二设备的相对位置选择天线,本公开实施例引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考虑到天线相对于第二设备的朝向,基于该天线相对于第二设备的朝向从而能够精确地选择出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其中,该天线相对于第二设备的朝向包括:天线朝向第二设备和天线背离第二设备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选择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姿态信息确定出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基于相邻两次检测的姿态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信息;
基于姿态调整信息,更新第一位置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是随时在变化的。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变化时,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天线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也会发生变化,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是变化的。
例如,在第一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变化为横屏状态时,位于第一电子设备屏幕两端的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或者,在第一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变化为向第二电子设备方向倾斜的倾斜状态时,位于第一电子设备上倾斜方向上的天线会靠近第二电子设备,位于第一电子设备上背离倾斜方向上的天线会远离第二电子设备,进而使得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天线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姿态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没有发生变化时,可直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相对位置。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姿态信息确定出第一电子设备姿态发生变化时,需要基于相邻两侧检测的姿态信息确定的姿态调整信息更新第一位置信息,再基于更新后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首次通信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从第一电子设备中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并记录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信息。在选择通信天线后,如果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则可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姿态信息,再基于第一姿态信息和第二姿态信息更新第一位置信息,进而能够基于更新后的相对位置,切换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上述该姿态调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旋转角度、旋转方向、倾斜角度或者倾斜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姿态调整信息,更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旋转角度以及旋转方向,更新第一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相邻两次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基于姿态调整信息更新第一位置信息,能够适应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变化,得到更加精确的相对位置,进而在通过相对位置选择天线时能够提高天线选择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于相对位置,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中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还包括:
S16、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的辐射方向;
S17、根据辐射方向和相对位置,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上不同天线的基于位置的不同可能辐射方向也不同。并且,天线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高于天线背离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除了根据相对位置选择天线以外,还可以根据天线的辐射方向一起选择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当天线的辐射方向朝向第二电子设备,且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小时,该天线的通信质量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天线的质量更好,进而基于该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能够提高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辐射方向和相对位置,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还包括:
S18、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内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
S19、根据信号强度、辐射方向和相对位置,在第一电子设备内辐射方向朝向第二电子设备,且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作为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不同天线的收发功率不同,该天线的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也不同。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过程中,信号强度、辐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三个不同因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结合信号强度、辐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综合来选择天线,从而能够精确地选择出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1,第二获取模块1002和选择模块1003,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001,配置为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1002,配置为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选择模块1003,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1004,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002,还配置为基于所述姿态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1005,配置为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所述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基于相邻两次检测的所述姿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信息;
更新模块1006,配置为基于所述姿态调整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1007,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的辐射方向;
所述选择模块1003,还配置为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1008,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选择模块1003,还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且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中,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包括:超宽带定位模块。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800可以是手机,电视等。
参照图7,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电子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电子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800或电子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800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电子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天线选择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天线选择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天线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
基于所述姿态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所述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基于相邻两次检测的所述姿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姿态调整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的辐射方向;
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且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中,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超宽带定位模块。
7.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和定位模块,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定位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之间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选择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配置为基于所述姿态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配置为在根据相邻两次检测所述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基于相邻两次检测的所述姿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信息;
更新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姿态调整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的辐射方向;
所述选择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选择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最小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选择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辐射方向和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所述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且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中,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作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超宽带定位模块。
13.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14.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
CN202010477152.6A 2020-05-29 2020-05-29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69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7152.6A CN111669208B (zh) 2020-05-29 2020-05-29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7152.6A CN111669208B (zh) 2020-05-29 2020-05-29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208A true CN111669208A (zh) 2020-09-15
CN111669208B CN11166920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38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7152.6A Active CN111669208B (zh) 2020-05-29 2020-05-29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920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711A (zh) * 2021-06-01 2021-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通信系统及天线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473358A (zh) * 2021-06-2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wb标签、测量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71700A (zh) * 2021-07-0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72927A (zh) * 2021-07-01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和电子设备
EP4262095A1 (en) * 2022-04-12 2023-10-18 Nxp B.V.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5019A1 (en) * 2013-07-11 2015-07-30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ing base station controlled optimization of adaptive antenna selection parameters, terminals with adaptiv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370450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rmining relative direction of remote rf signal source
CN107454997A (zh) * 2016-09-26 2017-12-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选择天线的方法、设备和视频眼镜
WO2018082342A1 (zh) * 2016-11-01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Gps天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475076A (zh) * 2017-04-21 2018-08-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对准方法和地面控制端
CN108886392A (zh) * 2017-10-12 2018-11-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347531A (zh) * 2018-11-19 2019-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状态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297211A (zh) * 2019-06-12 2019-10-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86320A (zh) * 2020-03-04 2020-05-22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引导定位系统及方法、车载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5019A1 (en) * 2013-07-11 2015-07-30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ing base station controlled optimization of adaptive antenna selection parameters, terminals with adaptiv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370450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rmining relative direction of remote rf signal source
CN107454997A (zh) * 2016-09-26 2017-12-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选择天线的方法、设备和视频眼镜
WO2018082342A1 (zh) * 2016-11-01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Gps天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475076A (zh) * 2017-04-21 2018-08-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对准方法和地面控制端
CN108886392A (zh) * 2017-10-12 2018-11-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347531A (zh) * 2018-11-19 2019-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状态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297211A (zh) * 2019-06-12 2019-10-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86320A (zh) * 2020-03-04 2020-05-22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引导定位系统及方法、车载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等: "R1-050794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Switching) in Evolved UTRA Uplink\"", 《3GPP TSG_RAN\\WG1_RL1》 *
宗显政等: "定位/通信双天线深腔共口径实验研究", 《电子与信息学报》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711A (zh) * 2021-06-01 2021-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通信系统及天线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473358A (zh) * 2021-06-2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wb标签、测量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71700A (zh) * 2021-07-0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72927A (zh) * 2021-07-01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71700B (zh) * 2021-07-01 2023-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72927B (zh) * 2021-07-01 2024-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和电子设备
EP4262095A1 (en) * 2022-04-12 2023-10-18 Nxp B.V.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208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9208B (zh) 天线选择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11516377B2 (en) Terminal, focu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610923B (zh) 定向操作方法、定向操作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027785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screen state of terminal, terminal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hereof
CN108337025B (zh) 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07308B (zh) 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定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3002607B1 (en) Objec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KR20170089653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570745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00187262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019895B (zh) 功能操作控制方法、功能操作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52214B (zh)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无线通信系统
KR101749393B1 (ko) 와치 타입의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CN112073800B (zh) 设备功能调用方法、设备功能调用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04955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objects
CN112055976A (zh) 定位测量方法、定位测量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170020158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08084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70062935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996047A (zh) 宠物追踪拍摄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89868A (zh) 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34992B (zh)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240137903A1 (en) R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118372B (zh) 图像采集组件的移动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KR20170016700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