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8407B -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8407B
CN111668407B CN201910176681.XA CN201910176681A CN111668407B CN 111668407 B CN111668407 B CN 111668407B CN 201910176681 A CN201910176681 A CN 201910176681A CN 111668407 B CN111668407 B CN 111668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attery
side wall
wall surface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66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8407A (zh
Inventor
江文锋
袁万颂
王信月
朱燕
谭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66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8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8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8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第二引出端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每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具有两个第一电极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电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三个第二电极,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且该所述第二电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方便了连接,同时避免使用过长的铜排,零部件减少,且安全性能较高。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每个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的极柱放在同侧,当多个电池单元电连接形成模组时,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都是同侧引出,但车上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空间及位置有限,在此有限的空间内,在电池单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期望能实现电池模组的多方向引出。当安装需求总正极和总负极在电池模组的不同侧引出时,本领域惯用一电连接铜排与电池模组的总正极或总负极相连并从电池模组的相对侧引出,也即在模组中设置一条长的电连接铜排,如图8和图9所示,以改变模组的电导出方向。但电连接铜排过长会增加电池模组零部件,增加设计和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较高。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设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第二引出端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的极性相反,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具有两个第一电极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三个第二电极,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且该所述第二电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引出端,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二引出端,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分别设于不同的电池单元上,电池模组具有引出方向不同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方便了连接,同时避免使用过长的铜排,零部件减少,且安全性能较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为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引出端的极性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相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相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含有导电连接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连接;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相邻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相连并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串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为一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串联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串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沿从左到右的方向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2、3、4到N,编号为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编号为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编号为2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相连,编号为N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上的负极相连,编号为N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编号为N-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相连,编号在(1,N)区间内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中,编号为M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编号为M+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相连,编号为M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编号为M-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上的正极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相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为第一极、第二极和第三极,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三极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壳体;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以构造成所述第三极;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以构造成所述第二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导电部,所述第一极、所述第三极与所述导电部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极和第三极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二极与所述壳体绝缘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以封闭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设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部分结构、所述主体部的部分结构和所述第二端盖的部分结构电导通并被构造成所述导电部,第三极设于所述第二端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连接方便,安全性能较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右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左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电池单元的剖视图;
图8是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9是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电池模组100,第一侧壁面101,第二侧壁面102,第一引出端103,第二引出端104,
第二电池单元10,第一极11,第二极12,第二极柱121,第二极耳122,第三极13,第一极柱131,第一极耳132,壳体14,主体部141,第一端盖142,第二端盖143,电芯15,连接片107,第一电池单元20,导电连接件30。
电池组2,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第三侧壁203,第一电池单元20,第一电极21,第一正极211,第一负极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车辆的空间有限,在满足人们舒适的座椅空间以及必要的组成装置以外,留给现有电池模组的安装空间及位置有限,为满足电池模组的一致性常采用同种型号的电池单元,而在电池模组中电池单元的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又进一步限定了电池模组中总正极(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中的一个)和总负极(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中的另一个)的引出方向,而在实际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与其它电路元件连接,需要期望能实现电池模组的多方向引出。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8和图9所示,增加一体积较大的电连接铜排与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中的一个相连并从电池模组的相应方向引出,以改变电池模组的电极引出方向;本申请发明人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因电池模组系统中的空间有限,电连接铜排的设置增大了设计排布难度;电连接铜排的表面覆盖有防漏电保护结构,但该防漏电保护结构在长期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磨损或震动脱落,增加漏电及安全风险,从而导致电池模组的安全系数下降,并且,由于该电连接铜排设置于电池单元的表面,大电流通过电连接铜排后,会增大电池单元内部温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对此进行改进,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具体而言,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和图6所示,电池模组100包括第一侧壁面101和第二侧壁面102,第一侧壁面101与第二侧壁面102设于不同的平面上,电池模组100包括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第一引出端103设于第一侧壁面101,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第二侧壁面102,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的极性相反。
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对应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用于连接其它电路元件,例如,第一引出端对应电池模组的总正极,第二引出端对应电池模组的总负极;或者,第一引出端对应电池模组的总负极,第二引出端对应电池模组的总正极。
也即第一侧壁面101和第二侧壁面102相对,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分别设于相对的第一侧壁面101和第二侧壁面102上,其中,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中的一个为电池模组100的正极引出端,另一个为电池模组100的负极引出端。换言之,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与其它电路元件电连接。由此,本申请的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不同侧壁面,避免电池模组100的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同侧引出,使得本申请的电池模组100可以满足不同的连接需求。
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引出端103为正极时,第二引出端104为负极,或第一引出端103为负极时,第二引出端104为正极。其中,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不同侧壁面上。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用于与其它电路元件连接,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引出端103与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壁面,在特定需求下不方便电池模组100与其它电路元件电连接时,导线均设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壁面,导线之间容易发生混淆,也可能发生短路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本申请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不同侧壁面,使得线路规整,安全性能较高。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100包括第一电池单元20和第二电池单元10,第一电池单元20为多个,每个第一电池单元20具有两个第一电极21且两个第一电极21均设于第一侧壁面101,多个第一电极21中的一个被构造成第一引出端103。
也即电池模组100由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和一个第二电池单元10组成,举例而言,第一电池单元20的数目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优选,第二电池单元10的数目为一个。
如图2-图6所示,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和一个第二电池单元10层叠布置且依次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20的两个第一电极21设于同一侧壁面,也即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设于第一电池单元20的同一端,相邻两个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相连,且相邻两个第一电池单元20并排连接,也即第一电池单元20的具有电极的一端设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壁面,例如,所有的电极均设于电池模组100的第一侧壁面101,或者所有的电极均设于电池模组100的第二侧壁面102,由此,将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串联时,用于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电池单元20的正极和另一个第一电池单元20的负极的连接件的长度最短,节约材料,降低生产难度,避免电池模组100的温度过高,提高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性能。
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电池单元10包括三个第二电极(图中未示出),其中,三个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中两个为相同的极性,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与其极性相反,且两相同极性的所述述第二电极设于不同的侧壁面,与其具有相反极性的另一所述第二电极可以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相同侧壁面或者不同侧壁面。举例而言,其中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为正极,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两个正极分别设于第二电池单元10的一端,负极可以设于第二电池单元10的另一端,负极还可设于第二单体的侧边。当然,还可以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为正极。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图4所示,多个第一电极21中的一个被构造成第一引出端103,三个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第二引出端104。也即可以是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负极211为第一引出端103,也可以是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212为第一引出端103,三个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为第二引出端104。当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负极211为第一引出端103时,第二电池单元10的正极或其中一个正极为第二引出端104,当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212为第一引出端103时,第二电池单元10的负极或其中一个负极为第二引出端104。
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不同侧壁面上,且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的极性相反。无论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负极211还是第一正极212作为第一引出端103,第一引出端103均设于第一侧壁面101,也即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负极211和第一正极212均设于第一侧壁面101上。
第一引出端与一个连接片107,第二引出端与另一个连接片107连接,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片107,可以方便将导线与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电连接。
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相邻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相连并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串联。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和一个第二电池单元10层叠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池单元20并排布置,每个第一电池单元20中的一个第一电极21为第一正极,另一个第一电极21为第一负极;具体的,设于电池模组100最外侧的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为第一引出端103,第二电池单元10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第二电池单元10的同一侧壁面且极性相反,进一步地,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在第一侧壁面101,上述第二电池单元10中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设于电池模组100的第二侧壁面102,所述第三极13设于第一侧壁面101,该负极为第二引出端104,由此,可以实现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在电池模组的的不同方向引出。
正如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电池模组100用于安装在车辆上,安装电池模组100的空间有限,也即电池模组100的体积有限,而电池单元的体积是确定的,在此有限的体积内,可能只能容纳一定数目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的总正极和总负极设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壁面,不便于安装,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需要电池模组100的总正极和总负极设于电池模组100的不同方向引出。
为满足电池单元的一致性和满足客户需要总正或总负不同侧引出的需求下,本领域惯用一电连接铜排从电池模组的另一侧引出,电连接铜排过长会增加电池模组100零部件,增加设计、使用成本;且电池系统中的空间有限,设计排布难度增大;电池中导电结构件增加,增加漏电及安全风险;大电流通过电连接铜排,而该电连接铜排又设置在电池单元表面,会增大电池内部温度,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和一个第二电池单元10,可以避免使用较长的电连接铜排,电池模组100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用的空间较少,也不会使得电池单元内部温度升高,安全性能也得到了保障。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可以实现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在电池模组的不同方向引出,方便了安装,且避免使用过长的电连接铜排,零部件减少,且安全性能提高。
在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通常由多个第一电池单元组成,无法实现电极的双侧引出,给电路的安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空间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此安装空间只能安装奇数个单体电池,本申请只需要将原来的多个第一电池单元中的一个替换为第二电池单元即可,这样,电池模组的组装和成型工序与差别不大,保证了与原来的电池模组的一致性,有利于降低成本。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也可以是并联连接的,例如,其中一个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和另一个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相连,由此,将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并联连接,可以提高电池模组100的电量,也即提高电池模组100的蓄电量。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电池单元10的数目并不限于一个,例如,第二电池单元10也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只要不影响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均可实现在电池模组的不同侧壁面引出即可。
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还含有导电连接件30,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3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相邻的第一电池单元通过导电连接件30电连接。换言之,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通过导电连接件30电连接,导电连接件30与其中一个电池单元的正极、另一个电池单元的负极均电连接。由此,可以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提高电池模组100的输出电压。优选地,导电连接件30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由此,使得导电连接件30的长度较短,方便连接,也使得电池单元的结构清楚。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第一侧壁面101且该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引出端104的极性相反。
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第一侧壁面101且该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引出端104的极性相反。
其中,设于第二侧壁面102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为正极和负极,设于第一侧壁面101上的所述第二电极可以为正极也可以为负极,设于第二侧壁面102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为第二引出端104,也即第二引出端104可以为正极也可以为负极,当第二引出端104为正极时,设于第二侧壁面102上的另一个第二电极为负极,当第二引出端104为负极时,设于第二侧壁面102的另一个第二电极为正极。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层叠布置,导电连接件30分别连接第一电极21和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电池单元10相邻并连接的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电极21的极性与第二引出端104的极性相同,与设于第二侧壁面102上的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这样,第一电极21和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就近连接,有利于缩短导电连接件30的长度,提高安全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101与第二侧壁面102相邻。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101与第二侧壁面102相对。
也即,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可以设于电池模组100的相对两侧,第一引出端103也可设于电池模组100的相邻两侧。换言之,根据实际需要,本申请可以任意设置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的位置以方便连接电路。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池单元为一个,多个第一电池单元串联后与第二电池单元串联,其中一个第二电极为负极且设于第一侧壁面,多个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沿从左到右(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方向排布,且多个第一电池单元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2、3、4到N,编号为1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构造成第一引出端,编号为1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编号为2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相连,编号为N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设于第一侧壁面上的负极相连,编号为N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编号为N-1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相连,编号在(1,N)区间内的第一电池单元中,编号为M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编号为M+1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相连,其中,1<M<N,编号为M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编号为M-1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池单元的设于第二侧壁面上的正极构造成第二引出端,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相对。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7所示,三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为第一极11、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设于第二侧壁面102,第二极12被构造成第二引出端104,第三极13设于第一侧壁面101,第二电池单元10包括壳体14、电芯15、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电芯15设于壳体14内,电芯15具有第一极耳132和第二极耳122,第一极柱131贯穿壳体14,第一极柱131与第一极耳132电连接以构造成第一极11或第三极13,第二极柱121贯穿壳体14,第二极柱121与第二极耳122电连接以构造成第二极1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第一极11、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仅是相对而言,并非特指某一部件。其中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设于第二侧壁面102,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极11为正极,第二极12为负极,或者,第一极11为负极,第二极12为正极,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的其中一个为第二引出端104。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第二电池单元10包括电芯15、第一极柱131、第二极柱121和壳体14,电芯15设于壳体14内,第一极柱131贯穿壳体14,第二极柱121贯穿壳体14,电芯15上设有第一极耳132和第二极耳122,第一极耳132与第一极柱131连接,第二极耳122与第二极柱121连接。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构成为第二电池单元10的正极或者负极,其中,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可以同时设于第一侧壁面101,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也可以是第一极柱131设于第一侧壁面101、第二极柱121设于第二侧壁面102,第一极耳132和第二极耳122与电芯15连接,可以将电流导出。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4包括导电部(图中未示出),第一极11和第三极13与导电部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极和第三极的极性相同(当第一极和第三极都为正极时,所述第二极为负极;当第一极和第三极都为负极时,所述第二极为正极;);第二极12与壳体14绝缘连接。由此,第一极柱131与第一极耳132构造成第一极11或者第三极13,第三极13通过导电部与第一极11电连接。第二极12与壳体14绝缘连接,可以避免发生短路的情况。
无论第二极柱121如何安装在壳体14上,只要能够实现第二极柱121与壳体14之间的绝缘即可,同时,又不影响第一极柱131通过外壳与第一极耳132电连接。
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均可装设在第二侧壁面102上,即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均设于壳体14的同一端,由此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第二电池单元10的有限的尺寸条件下使得容纳电芯15的空间尽量大,提高了电芯15的容量,使得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化以及更加轻量化。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极和第三极为负极,第二极为正极,第一极耳132与壳体14电连接,第一极耳132通过壳体14与与第一极柱131电连接,第二极耳122与第二极柱121电连接。第一极柱131和从电芯15引出的第一极耳132均与外壳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极耳132通过壳体14与第一极柱131电连接,在放电时,第二电池单元10中的电流流向为:第一极柱131—壳体14—第一极耳132—电芯15—第二极耳122—
第二极柱121;在充电时,电流的流向与放电时的流向相反。由此使得第二电池单元10中的电流均匀,而且使得第二电池单元10的发热均匀。此外,由于电流由第一极柱131通过壳体14流向第一极耳132,从而能够通过壳体14将第二电池单元10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了散热面积,相应的提高了第二电池单元1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第一极柱131与壳体14电连接,例如第一极柱131可直接焊接在壳体14上,因此整体来讲,极柱装设于壳体14的安装结构较为简单,这样降低了第二电池单元10的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极柱121可通过绝缘密封件密封绝缘装设在第二电池单元10上。其中,第二电池单元10可为长方体,电芯15可为呈扁平的卷绕电芯15或叠片电芯15等。此外,第一极柱131为正极柱,第二极柱121为负极柱,相应的,第一极耳132可为正极耳,第二极耳122可为负极耳,这样,可使得壳体14不易带负电,减少了壳体14被腐蚀的风险,提高了第二电池单元10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第一极耳132为正极耳的情况下,壳体14选用铝壳,如此可以减少壳体14被腐蚀的风险,提高第二电池单元1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理,若第一极耳132为负极耳,则壳体14选用铜壳,以减少腐蚀、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壳体14包括主体部141、第一端盖142和第二端盖143,主体部141的两端均敞开,第一端盖142设于主体部141的一端以封闭主体部141的一端,第二端盖143设于主体部141的另一端以封闭主体部141的另一端。将电芯15设置在方形电池壳体14中,再用第一端盖142和第二端盖143密封相应的开口端,两个盖板分别设置在电池相对的两个端面,且两个盖板上都设置有电极柱,在本设计中,第二电池单元10其中一个极性的电极柱可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实现引出。第二电池单元10的第一极柱131和第二极柱121设置在第一端盖142上,均向上方实现同一方向引出;在第二端盖143上设置有第一极11、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该第一极11和第三极13都为负极,同时在电池模组的不同方向引出。同时,所述第二电极也可设置在电池的其余侧壁面,实现多方向引出。
具体实施中,为了方便第二电池单元10电极的多方向引出,可将电池需要实施多方引出的第一极耳132与壳体14导通,通过壳体14可以更方便的实现不同方向的引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设于第一端盖142,第一端盖142、主体部141和第二端盖143电导通并被构造成导电部,第一极11和第三极13与第一端盖142电连接,第二极12与第一端盖142绝缘连接,第三极13设于第二端盖143。由此,第一端盖142和第二端盖143既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又起到了导电的作用,有利于减少电池模组100的零部件,降低成本。
其中,第一端盖142的至少部分结构、第二端盖143的至少部分结构和主体部141的至少部分结构电导通并被构造成导电部。上述至少部分意为可以是一部分也可以是全部,也即第一端盖142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端盖143的部分或者全部和主体部141的部分或者全部电导通并被构造成导电部。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极11设于第二端盖143,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设于第一端盖142。第一极柱131和第一极耳132连接构造成第一极11,第二极柱121与第二极耳122构造成第二极12,第一极11与第三极13和壳体14电导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如图1所示,包括电池组2和第二电池单元1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电池组2包括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和第三侧壁203,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相对,电池组2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设于起始位置的第一电池单元20具有第一正极211和第一负极212,第一正极211和第一负极212均设于第一侧壁201,第一正极211为电池模组100的正极。
电池组2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池单元20,每个第一电池单元20均具有第一正极211和第一负极212,第一正极211和第一负极212设于第一侧壁201。
换言之,电池组2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池单元20组成,第一电池单元20的第一正极211和第一负极212设于同侧的第一侧壁201,也即第一引出端103设于第一侧壁201,第一引出端103为第一正极211和第一负极212中的其中一个。
如图1所示,第二电池单元10设于第三侧壁203,第二电池单元10包括第一极11、第二极12和第三极13,第二极12为电池模组100的负极,第二极12设于第二侧壁202所在的平面或者第二极12设于与第二侧壁202垂直的平面,第一极11和第二极12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二电池单元10的正极。
换言之,第二极12设于与第一侧壁201相对的第二侧壁202或者设于与第二侧壁202垂直的平面,也即第二极12可以设于第二电池单元10侧面,第二极12为负极,第一极11和第三极13中的至少一个为正极,例如,第一极11为正极,第三极13为负极,或者第一极11和第三极13均为正极,或者第三极13为负极,第一极11为正极。由此,电流可以从第一侧壁201或第二侧壁202或与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垂直的侧壁面引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对应的引出端,方便了与其他元件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引出端103与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壁面,电池模组100与其它电路元件电连接时,导线均设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壁面,导线之间容易发生混淆,也可能发生短路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本申请的第一引出端103和第二引出端104设于电池模组100的不同侧,使得线路规整,安全性能较高。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可以实现电池模组100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在电池模组的不同方向引出,其零部件较少,且安全性能较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100。该车辆的零部件较少,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能有所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的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以及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均是为了方便理解而设置的虚拟的平面,并非实体面,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设于不同的平面上,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第二引出端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的极性相反,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具有两个第一电极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
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为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三个第二电极,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且该所述第二电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
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串联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串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沿从左到右的方向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2、3、4到N,编号为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编号为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编号为2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相连,编号为N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上的负极相连,编号为N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编号为N-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相连,编号在(1,N)区间内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中,编号为M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编号为M+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相连,编号为M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编号为M-1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上的正极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相对;
所述电池模组还含有导电连接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引出端的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相邻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相连并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为第一极、第二极和第三极,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三极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
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
壳体;
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以构造成所述第三极;
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以构造成所述第二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导电部,
所述第一极、所述第三极与所述导电部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极和第三极的极性相同;
所述第二极与所述壳体绝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以封闭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设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部分结构、所述主体部的部分结构和所述第二端盖的部分结构电导通并被构造成所述导电部,
第三极设于所述第二端盖。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1910176681.XA 2019-03-08 2019-03-08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11668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6681.XA CN111668407B (zh) 2019-03-08 2019-03-08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6681.XA CN111668407B (zh) 2019-03-08 2019-03-08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407A CN111668407A (zh) 2020-09-15
CN111668407B true CN111668407B (zh) 2022-04-15

Family

ID=72382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6681.XA Active CN111668407B (zh) 2019-03-08 2019-03-08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8407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2988A (zh) * 1999-07-22 2001-0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694294A (zh) * 2004-05-04 2005-11-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件
JP2005340016A (ja) * 2004-05-27 2005-12-08 Nec Lamilion Energy Ltd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電池システム
CN1707829A (zh) * 2004-05-19 2005-12-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电池和使用其的电池组件
CN101212032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201266633Y (zh) * 2008-08-15 2009-07-01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
CN201364917Y (zh) * 2008-12-04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组
CN101685873A (zh) * 2008-09-27 2010-03-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CN201781017U (zh) * 2010-09-16 2011-03-30 南京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池组模块
CN102024976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的电连接结构
CN102498533A (zh) * 2009-09-16 2012-06-13 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模块
CN102763239A (zh) * 2010-02-17 2012-10-31 百乐仕株式会社 模块端子
CN10418380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模块
CN104377320A (zh) * 2013-12-31 2015-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容纳组件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04752657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株式会社东芝 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及蓄电池装置
CN104795521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JP6162459B2 (ja) * 2013-04-11 2017-07-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206650127U (zh) * 2017-02-28 2017-11-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双电池组及电池模组
CN10863087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108987645A (zh) * 2018-09-03 2018-12-11 十堰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33682A (ja) * 2005-03-14 2008-08-21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チウム電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2988A (zh) * 1999-07-22 2001-0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694294A (zh) * 2004-05-04 2005-11-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件
CN1707829A (zh) * 2004-05-19 2005-12-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电池和使用其的电池组件
JP2005340016A (ja) * 2004-05-27 2005-12-08 Nec Lamilion Energy Ltd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電池システム
CN101212032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201266633Y (zh) * 2008-08-15 2009-07-01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
CN101685873A (zh) * 2008-09-27 2010-03-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CN201364917Y (zh) * 2008-12-04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组
CN102024976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的电连接结构
CN102498533A (zh) * 2009-09-16 2012-06-13 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模块
CN102763239A (zh) * 2010-02-17 2012-10-31 百乐仕株式会社 模块端子
CN201781017U (zh) * 2010-09-16 2011-03-30 南京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池组模块
JP6162459B2 (ja) * 2013-04-11 2017-07-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0418380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模块
CN104752657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株式会社东芝 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及蓄电池装置
CN104377320A (zh) * 2013-12-31 2015-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容纳组件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04795521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206650127U (zh) * 2017-02-28 2017-11-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双电池组及电池模组
CN10863087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108987645A (zh) * 2018-09-03 2018-12-11 十堰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407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12276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WO2020181704A1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265616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0265618A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0364675A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08127289U (zh) 电池包、托架
EP374871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13764799A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EP2797138A1 (en) Battery pack
CN111668435A (zh) 车载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668434B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117426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US10818958B2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system
CN111668407B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834666U (zh) 动力电池模组
CN216213802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US10461305B2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system
CN113363649B (zh) 固态电池簇和电池模组
CN112117399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09822760U (zh) 车载电池以及车辆
CN107278339B (zh) 电池单池和电池系统
CN105576299A (zh) 铅酸电池
CN113839102B (zh) 铅蓄电池
CN21888746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组件及电池包
CN219457940U (zh) 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大容量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