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8034B -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8034B
CN111668034B CN202010532814.5A CN202010532814A CN111668034B CN 111668034 B CN111668034 B CN 111668034B CN 202010532814 A CN202010532814 A CN 202010532814A CN 111668034 B CN111668034 B CN 1116680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apparatus
layer structure
conducti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2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8034A (zh
Inventor
曹伟
王钰鸣
朱君亮
李德胜
郑隽一
张育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Wanbang Digital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28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80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8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8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01H1/2041Rotating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0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in either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0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friction, toothed, or screw-and-nut g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能够提高电源分配的效率、灵活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并能够降低成本,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环形,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间隔的小室,多个小室包括一个零位小室、一个与零位小室相对的空位小室和多个端子小室,其中,每个端子小室内设置有一个导电端子,下层结构设置有环形导电件;电桥,电桥的两端分别对应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设置;运动机构,运动机构与电桥相连接,运动机构通过旋转和伸缩带动电桥作旋转和直线运动,以使电桥到达零位、接通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内的导电端子和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或者断开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内的导电端子和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

Description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和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大,电动汽车的普及量也日益增长,作为电动汽车充补电设施的充电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有的充电设备主要分为交流桩和直流桩,其中直流桩由于功率较大,因而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紧急补电的迫切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场站使用场景中,很少有充电桩都需要满负荷运载的情况出现,同时短时的大功率起伏会对供电网络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由此充电桩能够智能地根据场站充电车辆不同的SOC状态等,对充电功率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也变得稀缺,尽可能的减少充电桩对场站大小的硬性要求,也是一条必然的设计发展之路,在此环境下,大功率的一机多枪的整流柜,应运而生。如何实现大功率一机多枪整流柜的电源分配,软件是一部分,电气方面也是关键的环节,解决电气件之间的连接,对实现功率的智能分配不可或缺。
目前充电桩实现电源分配基本上是选用的直流接触器或者IGBT单元之类的电子开关来实现电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或电源转换模块,如AC/DC等,能够提供一路电源输出)与充电枪之间电路的通断,进行功率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技术较为成熟,但是由于本身线路设计的原因,需要有大量的电子开关来根据复杂的需求进行反复的通断,稳定性也会因此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的电子开关也直接地提高了设备的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易于控制,能够提高电源分配的效率、灵活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环形,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间隔的小室,多个所述小室包括一个零位小室、一个与所述零位小室相对的空位小室和多个端子小室,其中,每个所述端子小室内设置有一个导电端子,所述下层结构设置有环形导电件;电桥,所述电桥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设置;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与所述电桥相连接,所述运动机构通过旋转和伸缩带动所述电桥作旋转和直线运动,以使所述电桥到达零位、接通所述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内的导电端子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或者断开所述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内的导电端子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
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中心;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内支架上;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上;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固定于所述下盖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被动齿轮为一对间歇齿轮,所述被动齿轮的齿数为所述小室数量的N倍,其中,N为整数,且N为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
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前后驱动器,所述前后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内支架上;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于前后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内支架上;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连接于所述丝杆上,包含两个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内支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导杆固定绝缘柔性材料,所述电桥固定于所述绝缘柔性材料上。
所述导电端子为铜柱插接式结构。
所述导电端子为平面接触式结构。
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包括:电控部分,所述电控部分用于实现旋转运动控制、直线运动控制、旋转位置检测、直线位置检测、温度检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所述电控部分包括零位传感器,所述零位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空位小室与所述运动机构上的接近开关。
所述电控部分包括旋转计数器,所述旋转计数器对应所述主动齿轮或所述被动齿轮设置。
所述电控部分包括位置编码系统,所述位置编码系统包括反射式传感器和反射标记点,所述反射式传感器为多个,线性排列于所述内支架上,所述反射标记点为多组,设置于所述上盖内壁上,每组反射标记点与一个所述小室相对应,每组中的多个反射标记点与所述多个反射式传感器相对应。
所述电控部分包括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设置于直线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所述电控部分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设置于直线运动的总行程两端。
所述电控部分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包括: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的固定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环的旋转端与所述内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包括:控制线接口,所述控制线接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侧壁。
一种充电设备,包括上述电源分配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在环形壳体上层的多个小室内设置导电端子,并在环形壳体下层设置环形导电件,通过运动机构带动电桥作旋转和直线运动,实现壳体上下层导电端子与环形导电件的接通和断开,由此,能够选择性地实现一个供电装置与多个受电装置,或者多个供电装置与一个受电装置之间的接通,从而实现功率的分配,相对于通过继电器组实现电源分配而言,能够替代多个继电器,并减少外部走线,实现强弱电的分离,由此,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易于控制,能够提高电源分配的效率、灵活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铜柱结构导电端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平面结构导电端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斜下方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斜上方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顶部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的分配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
壳体1、电桥2、零位小室3、空位小室4、端子小室5、导电端子6、环形导电件7、上盖8、下盖9、内支架10、旋转驱动器11、主动齿轮12、被动齿轮13、前后驱动器14、丝杆15、丝杆螺母16、绝缘柔性材料17、导电滑环18、控制线接口19、零位光电开关20、零位挡片21、反射式传感器22、反射标记点23、前后位置光电开关24、前后位置挡片25、安装孔26、主控板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适用于充电桩领域的电源模块给充电枪供电,尤其适用于充电功率在30kw以上的情况。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1、电桥2和运动机构。其中,壳体1为环形,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间隔的小室,多个小室包括一个零位小室3、一个与零位小室3相对的空位小室4和多个端子小室5,其中,每个端子小室5内设置有一个导电端子6,下层结构设置有环形导电件7;电桥2的两端分别对应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设置;运动机构与电桥2相连接,运动机构通过旋转和伸缩带动电桥2作旋转和直线运动,以使电桥2到达零位、接通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5内的导电端子6和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7或者断开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5内的导电端子6和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7。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包括上盖8和下盖9,上盖8和下盖9均固定于壳体1上,与壳体1形成封闭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电端子6可为铜柱插接式结构,对应地,电桥2的一端也为铜柱插接式结构,二者的连接方式为插接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电端子6可为平面接触式结构,对应地,电桥2的一端也为平面接触式结构,二者的连接方式为接触式。
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小室的数量为14,端子小室和导电端子的数量为12。由此,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可在12个导电端子中选择一个与环形导电件相接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小室的数量还可为4、6、8、12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的下层结构可以为图4所示的整体腔室,也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分为多个小室,即设置成与上层结构相对称的结构,而设置于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7均为一体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运动机构包括内支架10、旋转驱动器11、主动齿轮12和被动齿轮13。内支架10可转动地连接在上盖8与下盖9的中心,从而内支架10可在封闭空间内转动;旋转驱动器11固定于内支架10上;主动齿轮12固定于旋转驱动器11的旋转轴上,使旋转驱动器11在通电时带动主动齿轮12旋转;被动齿轮13固定于下盖9上,并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使主动齿轮12可以带动被动齿轮13转动。
其中,主动齿轮12和被动齿轮13为一对间歇齿轮,被动齿轮13的齿数为小室数量的N倍,其中,N为整数,且N为主动齿轮12的齿数。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N取1,即被动齿轮13的齿数为14,主动齿轮12的齿数为1,从而实现旋转驱动器11带主动齿轮12转动一圈时,内支架10转动一格。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运动机构还包括前后驱动器14、丝杆15和丝杆螺母16。前后驱动器14固定于内支架10上,丝杆15的一端固定于前后驱动器14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内支架10上,使前后驱动器14在通电时带动丝杆15旋转;丝杆螺母16连接于丝杆15上,包含两个导杆,导杆与内支架10可滑动地连接,丝杆15转动时带动丝杆螺母16做前后直线运动,导杆固定有绝缘柔性材料17,例如橡胶,电桥2固定于绝缘柔性材料17上,实现丝杆螺母16直线运动时带动电桥2直线运动,插入或移出小室。电桥2与导电端子6、环形导电件7的接触面可具有弹性触指,由此,电桥2在向前运动插入小室时相应的导电端子6与环形导电件7通过弹性触指实现电连接,电桥在向后运动到内支架的内部时断开导电端子6与环形导电件7之间的电连接。
也就是说,内支架10、旋转驱动器11、主动齿轮12和被动齿轮13可构成旋转运动机构,带动电桥2以环形壳体的中心为旋转中心作旋转运动,从而使电桥2依次达到每个小室的位置;前后驱动器14、丝杆15和丝杆螺母16可构成直线运动机构,带动电桥2沿丝杆的长度方向作直线伸缩运动,从而使电桥2插入或移出小室。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可包括导电滑环18,导电滑环18的固定端与上盖8固定连接,导电滑环18的旋转端与内支架10固定连接,使装置内部控制线缆可通过导电滑环18与外部控制线缆相接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可包括控制线接口19,控制线接口19开设于壳体1侧壁,外部控制线缆可通过控制线接口19导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线接口19可为多PIN电连接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还可包括电控部分,电控部分用于实现旋转运动控制、直线运动控制、旋转位置检测、直线位置检测、温度检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为通过旋转位置检测实现旋转运动控制,电控部分设置有零位传感器、旋转计数器和位置编码系统。
其中,零位传感器包括设置于空位小室与运动机构上的接近开关,可用于判断运动机构是否位于初始的旋转位置。其中,接近开关可以包括光电开关、微动开关、霍尔开关等。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由零位光电开关20和设置于零位小室3或空位小室4处的零位挡片21组成一个零位传感器。若零位光电开关20为单开关,则在零位时零位传感器仅能感知到位,非零位时能感知到非零位;若其为双开关,则其可以判断旋转方向。若要判断旋转方向,如图5所示,还可以将零位挡片21设计为U型挡片,零位光电开关20采用单开关,则可通过运动机构旋转时零位光电开关20的状态变化得到旋转方向。
旋转计数器对应主动齿轮或被动齿轮设置,旋转计数器可用于计数间歇齿轮旋转的格数,其结果为运动机构旋转运动所停在的位置,其实现方式多样,可由光电开关、霍尔传感器、旋转编码器等任意一个实现。以光电开关为例,与图5所示的零位传感器的原理相同,可以采用光电开关和挡片方式构成,圆周有几个间歇齿,则设置几个挡片。对于图4所示的齿数为1的主动齿轮12,只需要设置1个挡片。当状态从挡片遮挡光电开关,变为不遮挡,再次变为遮挡,则可确定齿轮旋转了一圈,间歇齿轮走了一格。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会对启动-不遮挡-再次遮挡这三个点记录时间,通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若不符合要求,则认为运动机构异常。
位置编码系统通过一组到位后才能读取到的编码信息,来直接获取当前旋转到的位置。位置编码系统的实现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至少一组光电开关,每个位置上光电开关的通断不一致,从而得到编码;同样原理,可以通过弹片接触,旋转部分伸出弹片,固定部分通过短路哪几个弹片,使旋转部分得到01的编码信息;还可以直接使用旋转编码器;还可使用光栅感应器,直接读取每个位置的编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位置编码系统包括反射式传感器22和反射标记点23,反射式传感器22为多个,线性排列于内支架10上,反射标记点23为多组,设置于上盖8内壁上,每组反射标记点23与一个小室相对应,每组中的多个反射标记点23与多个反射式传感器22相对应,上盖8内壁表面未设置反射标记点23的位置经过处理使反射式传感器22在工作时检测不到。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反射式传感器22和反射标记点23分别为反射式光电开关和反光片,二者可组合成一个5bit的编码,通过其中每个位置反光片存在或不存在,实现0~31的编码。在旋转过程中,会出现短暂读取到全0(无反光)的状态,可记录其时间,若与间歇齿轮计数的时间不匹配,或者时间长度不符合预设值范围,则认为系统出错。
对于上述通过旋转位置检测实现旋转运动控制的电控部分,零位开关与旋转计数可构成一套系统,位置编码系统作为另一套系统,通过两套定位系统的组合,要求两套系统的数据一致,且均不独立出现,则当任何一套系统出错时,即可发现异常,从而断开电路连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通过两套系统互相检错,可提高可靠性。
为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实现直线运动控制,电控部分设置有到位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
其中,到位传感器设置于直线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用于检测直线运动是否达到起点或终点位置,限位传感器设置于直线运动的总行程两端,用于防止运动机构直线运动超出行程。到位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均可采用接近开关,例如光电开关、微动开关、霍尔传感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区别在于设置位置不同。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由前后位置光电开关24和前后位置挡片25组成一个到位传感器,其中,前后位置挡片25固定在丝杆螺母16上。
对于上述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实现直线运动控制的电控部分,若到位传感器失效,则前后驱动器继续运转会触发限位传感器,可在丝杆上设置弹性机构,使得到达限位传感器后电机不会马上堵转。若无法检测到到位传感器,则会先后退,直到触碰到限位传感器,保证不产生电连接。该部分在过程中自检,在启动前,可以先后退,触发限位传感器,然后推进进行连接。当设计确定后,推进进行连接的时间是确定的,所以可以通过时间来判断驱动器与传感器是否有问题。驱动器动作时,都可以进行计时,要求驱动器的动作时间必须在设定范围内,否则认为驱动器或传感器异常。由此,当到位传感器失效时,可通过限位传感器保护运动机构不受损伤。同时,会记录运动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来判断运动过程是否出现异常。通过这两套传感器系统,当任何一套系统出错时,即可发现异常,不会产生误动作,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温度检测,电控部分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其中,温度传感器包括触点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触点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电桥2与导电端子6、环形导电件7的接触位置附近,例如如图1所示,电桥2上可开设有安装孔26,触点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安装孔26内,触点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出触点附近的温度,主要用于保证触点接触的可靠与接触电阻正常,当两者任意出现异常时,触点温度传感器温度会超过限制值。环境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装置密封空间内,主要是感知装置内部温度,保证装置内温度符合所有零部件的温度范围。触点温度传感器可使用热电阻,热电偶等。环境温度传感器可以使用热敏电阻,或者用温湿度传感器替换,如果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则可以根据湿度值判断外壳是否有漏气情况。
对于上述实现温度检测的电控部分,两个触点端的触点温度传感器,理论上温升应当是基本一致的,若偏差过大,则要么触点出现问题,要么传感器出现问题,属于异常,需要报警并停止工作;装置长时间不工作时,触点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应当与环境传感器温度基本一致,否则就是三个传感器中有出现问题的,属于异常,需要报警并停止工作。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双备份系统,充分保证了触点温度感知的可靠性,避免可能引起事故的异常发生。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应电控部分设置有主控板,如图5所示,主控板27可固定于内支架10上,部分传感器和线路可设置于主控板上,例如上述的反射式传感器22、前后位置光电开关24、环境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主控板27上,零位光电开关20可设置于主控板27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端子6与环形导电件7可均为铜排结构,其中一个作为输入铜排,连接到供电装置,另一个作为输出铜排,连接到受电装置。举例而言,导电端子6可包括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的伸出的耳状结构,使用时,当导电端子6作为输入铜排、环形导电件7作为输出铜排时,每个耳状结构可用于连接一个电源模块,环形导电件7可用于连接到多个充电枪,通过运动机构带动电桥2的旋转和直线运动,实现输出铜排与所选择的一个输入铜排的接通,进而实现所选择的一个电源模块对多个充电枪的供电;或者,当导电端子6作为输出铜排、环形导电件7作为输入铜排时,每个耳状结构可用于连接一个充电枪,环形导电件7可用于连接到多个电源模块,通过运动机构带动电桥2的旋转和直线运动,实现输入铜排与所选择的一个输出铜排的接通,进而实现多个电源模块对所选择的一个充电枪的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源分配装置在使用时的控制流程如下:
S1,确认装置当前状态是否正常。装置在初始状态下旋转位置处于零位,即电桥处于零位小室位置;在旋转动作前,直线运动机构位于起点,如果符合,则执行步骤S2。如果不符合,且无法检测到起点的到位传感器,则可控制直线运动机构向后收缩,直到到位传感器触发或限位传感器触发;如果不符合,且能够检测到到位传感器,则可先控制直线运动机构向后收缩,检测限位传感器是否正常,然后控制直线运动机构向前推进,使起点到位传感器产生通-断-通的时序。
S2,进行旋转运动,旋转至指令要求的工作位,并反馈至主控系统。指令要求的工作位为电桥达到主控指令所要求的导电端子所处的小室位置。
S3,调整电气设备,以确保可以进行安全连接。此处的调整可以是闭合充电桩开关并插枪。
S4,进行直线推进运动,实现触点连接,并反馈至主控系统。
S5,进行充电。
S6,充电完成,调整电气设备,以确保可以进行安全脱离。此处的调整可以是断开充电桩开关并拔枪。
S7,进行直线收缩运动,实现触点分离,并反馈至主控系统。
S8,根据主控系统指令旋转至下一个工作位或者返回零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在环形壳体上层的多个小室内设置导电端子,并在环形壳体下层设置环形导电件,通过运动机构带动电桥作旋转和直线运动,实现壳体上下层导电端子与环形导电件的接通和断开,由此,能够选择性地实现一个供电装置与多个受电装置,或者多个供电装置与一个受电装置之间的接通,从而实现功率的分配,相对于通过继电器组实现电源分配而言,能够替代多个继电器,并减少外部走线,实现强弱电的分离,由此,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易于控制,能够提高电源分配的效率、灵活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充电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及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相连的电源模块、充电枪等,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其电源分配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易于控制,能够提高电源分配的效率、灵活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环形,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多个间隔的小室,多个所述小室包括一个零位小室、一个与所述零位小室相对的空位小室和多个端子小室,其中,每个所述端子小室内设置有一个导电端子,所述下层结构设置有环形导电件;
电桥,所述电桥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设置;
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与所述电桥相连接,所述运动机构通过旋转和伸缩带动所述电桥作旋转和直线运动,以使所述电桥到达零位、接通所述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内的导电端子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或者断开所述上层结构任意一个端子小室内的导电端子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环形导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形成封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包括:
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中心;
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内支架上;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上;
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固定于所述下盖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被动齿轮为一对间歇齿轮,所述被动齿轮的齿数为所述小室数量的N倍,其中,N为整数,且N为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
前后驱动器,所述前后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内支架上;
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于前后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内支架上;
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连接于所述丝杆上,包含两个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内支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导杆固定绝缘柔性材料,所述电桥固定于所述绝缘柔性材料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铜柱插接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平面接触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控部分,所述电控部分用于实现旋转运动控制、直线运动控制、旋转位置检测、直线位置检测、温度检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零位传感器,所述零位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空位小室与所述运动机构上的接近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旋转计数器,所述旋转计数器对应所述主动齿轮或所述被动齿轮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位置编码系统,所述位置编码系统包括反射式传感器和反射标记点,所述反射式传感器为多个,线性排列于所述内支架上,所述反射标记点为多组,设置于所述上盖内壁上,每组反射标记点与一个所述小室相对应,每组中的多个反射标记点与所述多个反射式传感器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设置于直线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设置于直线运动的总行程两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温度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的固定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环的旋转端与所述内支架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线接口,所述控制线接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侧壁。
17.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
CN202010532814.5A 2020-06-12 2020-06-12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Active CN1116680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2814.5A CN111668034B (zh) 2020-06-12 2020-06-12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2814.5A CN111668034B (zh) 2020-06-12 2020-06-12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034A CN111668034A (zh) 2020-09-15
CN111668034B true CN111668034B (zh) 2022-09-06

Family

ID=7238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2814.5A Active CN111668034B (zh) 2020-06-12 2020-06-12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803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947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CN202839350U (zh) * 2012-09-21 2013-03-27 北京市京能电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可避免开关机冲击电流的电力开关
CN208256551U (zh) * 2018-06-01 2018-12-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维护开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947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CN202839350U (zh) * 2012-09-21 2013-03-27 北京市京能电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可避免开关机冲击电流的电力开关
CN208256551U (zh) * 2018-06-01 2018-12-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维护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034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53741A1 (en) Widely deployable charging system for vehicles.
EP2495766A1 (en) Safety system to reduce risk of electrocution at photovoltaic panels level
CN102103946B (zh) 大电能系统用断路器及该电源系统
US20040183002A1 (en) Measuring system for recording angular and linear absolute values
JP2012065541A5 (zh)
CN111668034B (zh) 电源分配装置和充电设备
CN1722331B (zh) 接地开关
CN213481579U (zh) 一种配电柜故障检测装置
KR20230150862A (ko) 차량 제어기 및 이를 갖는 차량
CN112701512A (zh) 一种通道连接器及pdu系统
CN113410782B (zh) 一种智能直流配电开关及其工作方法
CN114056156B (zh) 一种滑触充电装置及立体车库
CN215866904U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afci智能电弧防护检测装置
AU2021100183A4 (en) A multifunctional circuit breaker
CN215184614U (zh) 一种通道连接器及pdu系统
CN209282871U (zh) 一种交流电桩充电接口转换装置
CN103903908B (zh) 霍尔开关
CN211101939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设备的防护装置
JP2017199620A (ja) 電源自動切替装置
CN111009449A (zh) 一种新型电开关
CN111998970A (zh)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温度测量装置
CN213197604U (zh) 一种舵机及机器人
CN210722888U (zh) 一种采用拨码开关设置参数的三相电压继电器
CN215771259U (zh) 新能源电池主动保护装置
CN209859899U (zh) 一种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3000 5-a201, chuangyangang,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No. 18, Changwu Middle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54, No. 18, Xinya Road, Wuji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tional innovation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nergy equipment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8

Address after: 213000 No.39 longhui Road, Wujin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bang Digital Ener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5-a201, chuangyangang,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No. 18, Changwu Middle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