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2689A -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2689A
CN111662689A CN202010554085.3A CN202010554085A CN111662689A CN 111662689 A CN111662689 A CN 111662689A CN 202010554085 A CN202010554085 A CN 202010554085A CN 111662689 A CN111662689 A CN 111662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ixed solution
saving environment
liquid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40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跃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 Hang 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ong Hang 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ong Hang 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ong Hang 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40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2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2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2689A/zh
Priority to CN202110285511.2A priority patent/CN1127600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20Antifreeze additives therefor, e.g. for radiator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aterials Applied To Surfaces To Minimize Adherence Of Mist Or Water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第一部分混合液、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2‑7%;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三乙醇胺和去离子纯净水;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氯化金和去离子纯净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迅速降温、散热,当温度低的时候会迅速升温,使发动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均恒、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发动机能够更加充分燃烧,真正的达到节油、增加动力、减少排放的目的。

Description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冷却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可用于汽车防冻系统。
背景技术
工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发动机有以下影响,低温运行,发动机:
1、低温运行对发动机的损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润滑油粘度增加,发动机曲轴旋转阻力增大,导致发动机启动转速降低,由此引起汽油机的燃料气化质量变差,着火困难;
2)低温环境下,汽油的粘度和密度均变大,流动性变差,表面张力增加,从而难以雾化;
3)低温环境下,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增大,向机板的渗透能力下降,内阻增加。同时,启动时启动电流大,因内阻增大而引起的电压降增大,从而使蓄电池的端电压明显下降,蓄电池工作能力大为降低,影响起动机的起动转矩和火花塞的火花强度;
4)车辆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各主要总成磨损都会相应增大,尤其发动机的磨损更为明显,低温条件下的起动磨损量约占总起动磨损量的60%~70,由于低温环境下汽油在燃烧室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微小的炭颗粒,从而形成了常说的“积炭”。随着关闭发动机后整个发动机的温度下降,这些杂质便会更加顽固地固定在节气门上,节气门和周围进气道的积炭污垢过多,空气通道截面积发生变化,使得控制单元无法精确控制怠速进气量,造成混合气过浓或过稀使燃烧不正常。节气门的灵活性变差,还会导致节气门在转动时便会出现卡滞的现象,造成的车辆怠速不稳和油耗增加。
2、高温运行低温运行对发动机的损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温环境下,进气管道温度过高,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因受热而过度膨胀,使充气量下降,充气效率下降、发动机功率自然也就会下降,造成燃油浪费,尾气排放增加。同时,机油也因温度过高,粘度也会下降,影响润滑效能,机件磨损加剧,各机件因高温而膨胀,破坏了正常的配合间隙,使磨损加剧,甚至造成拉缸、烧瓦、爆缸等严重故障;
2)发动机燃烧不正常高温环境下,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体温度增高,发动机整个工作循环的温度也高,如果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不高,使发动机处于过热状态,燃烧室内末端混合气接受热量过多,加剧焰前反应,这就容易产生爆燃;
3)过热的发动机使积存于活塞顶部、燃烧室壁、气门顶部及火花塞上的积碳形成炽热点,易造成可燃混合气的早燃。
如申请号为2016100196336,名称为水系统发动机节能环保防冻液的专利,其提供了一种防冻液,克服了易堵水道的问题,但其仍存在聚、散热不够快速的问题。
故现在急需一种防冻冷却液,针对传统防冻液仅能实现防冻功能,功能单一且温度不稳定的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2-7%;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三乙醇胺和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和氯化金。
优选地是,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丙二醇防冻液包括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3-1份蔗糖,0.08-0.7份苯甲酸钠,0.1-0.7份氯化钙,0.08-0.5份苯丙三氮唑, 0.03-0.1份钼酸钠,0.03-0.09份三乙醇胺和5.5-13份去离子纯净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5-0.8份蔗糖,0.1-0.5份苯甲酸钠,0.3-0.5份氯化钙,0.1-0.3份苯丙三氮唑, 0.05-0.08份钼酸钠,0.05-0.07份三乙醇胺和7.5-11份去离子纯净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01-0.07份N-甲基吡咯烷酮,0.01-0.08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1-0.07份羚甲基纤维素,0.003-0.009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1-0.007份硝酸盐,0.001-0.005份氯化金。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02-0.05份N-甲基吡咯烷酮,0.02-0.06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1-0.05份羚甲基纤维素,0.005-0.007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2-0.005份硝酸盐,0.001-0.003份氯化金。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一种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和三乙醇胺混合,加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N-甲基吡咯烷酮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及硝酸盐与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羚甲基纤维素,形成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度,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优选的是,还包括向所述第五步得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内加入调色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以清洁水道阻止水垢的产生;
升温快、保温好、散热快,能将发动机控制在最佳的工作温度,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发动机由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所造成的不便;
可加入调色剂,无毒五害无异味,不会影响环境。
本发明迅速降温、散热,当温度低的时候会迅速升温,使发动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均恒、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发动机能够更加充分燃烧,真正的达到节油、增加动力、减少排放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2-7%,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和三乙醇胺混合制备而成;该第一部分混合液对发动机起到了保护作用,防腐蚀效果好,其中:
蔗糖起到了金属保护的作用;
苯甲酸钠为防腐剂;
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三乙醇胺为除阻剂,用于清除发动机里有水垢。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N-甲基吡咯烷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和氯化金混合制备而成。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N-甲基吡咯烷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和氯化金混合制备而成。该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化学反应,金属聚热:
羚甲基纤维素为润滑剂和清洁剂,与氯化钙联用,清洁水道、阻止水垢的产生;
在氯化钙中加入了N-甲基吡咯烷酮、稀丙基缩水甘油醚和蔗糖,产生饱和状的化学反应,在发动机水泵的搅拌下迅速升温,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热启动时间;
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其散热快、加快循环速度,瞬间带走热量;
硝酸盐溶化氯化金,聚热快速;
去离子纯净水中的离子数量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它的电阻率、溶解度、腐蚀性、病毒细菌等物理、化学指标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由于本申请使用了去离子水,所以技术方案中的参数更接近于理想数据,得到的节能环保防冻液的质量更易于控制。
二、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和三乙醇胺混合,加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N-甲基吡咯烷酮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及硝酸盐和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羚甲基纤维素;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度,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自然温度为18-24℃,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进一步,还包括向所述第五步得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内加入调色剂。
实施例1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2%,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3份蔗糖,0.08份苯甲酸钠,0.1份氯化钙,0.08份苯丙三氮唑,0.03份钼酸钠,0.03份三乙醇胺和5.5 份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1份N-甲基吡咯烷酮,0.01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1份羚甲基纤维素,0.003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1份硝酸盐,0.001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0.3份蔗糖,0.08份苯甲酸钠,0.1份氯化钙,0.08份苯丙三氮唑,0.03份钼酸钠和0.03份三乙醇胺混合,加5.5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1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1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3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1份硝酸盐和0.001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1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进一步,还包括向所述第五步得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内加入调色剂。
实施例2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3%,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4份蔗糖,0.1份苯甲酸钠,0.2份氯化钙,0.1份苯丙三氮唑,0.04份钼酸钠,0.04份三乙醇胺和7.5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2份N-甲基吡咯烷酮, 0.02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2份羚甲基纤维素,0.004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2份硝酸盐,0.002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0.4份蔗糖,0.1份苯甲酸钠,0.2份氯化钙,0.1份苯丙三氮唑,0.04 份钼酸钠和0.04份三乙醇胺混合,加7.5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2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2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4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2份硝酸盐和0.002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2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实施例3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4%,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5份蔗糖,0.3份苯甲酸钠,0.3份氯化钙,0.2份苯丙三氮唑,0.05份钼酸钠,0.05份三乙醇胺和8.5份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3份N-甲基吡咯烷酮,0.03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3份羚甲基纤维素,0.005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3份硝酸盐,0.0025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0.5份蔗糖,0.3份苯甲酸钠,0.3份氯化钙,0.2份苯丙三氮唑,0.05 份钼酸钠和0.05份三乙醇胺混合,加8.5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3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3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5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3份硝酸盐和0.0025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3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进一步,还包括向所述第五步得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内加入调色剂。
实施例4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5%,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6份蔗糖,0.4份苯甲酸钠,0.4份氯化钙,0.3份苯丙三氮唑,0.06份钼酸钠,0.06份三乙醇胺和9份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4份N-甲基吡咯烷酮,0.04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4份羚甲基纤维素,0.006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4份硝酸盐,0.003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0.6份蔗糖,0.4份苯甲酸钠,0.4份氯化钙,0.3份苯丙三氮唑,0.06份钼酸钠和0.06份三乙醇胺混合,加9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4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4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6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4份硝酸盐和0.003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4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实施例5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6%,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7份蔗糖,0.5份苯甲酸钠,0.5份氯化钙,0.35份苯丙三氮唑,0.07份钼酸钠,0.07份三乙醇胺和10份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5份N-甲基吡咯烷酮,0.05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5份羚甲基纤维素,0.007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5份硝酸盐,0.004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0.7份蔗糖,0.5份苯甲酸钠,0.5份氯化钙,0.35份苯丙三氮唑,0.07 份钼酸钠和0.07份三乙醇胺混合,加10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5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5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7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5份硝酸盐和0.004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5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实施例6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6.5%,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8份蔗糖,0.6份苯甲酸钠,0.6份氯化钙,0.4份苯丙三氮唑,0.08份钼酸钠,0.08份三乙醇胺和11份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6份N-甲基吡咯烷酮,0.06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6份羚甲基纤维素,0.008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6份硝酸盐,0.0045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0.8份蔗糖,0.6份苯甲酸钠,0.6份氯化钙,0.4份苯丙三氮唑,0.08 份钼酸钠和0.08份三乙醇胺混合,加11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6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6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8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6份硝酸盐和0.0045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6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实施例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和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7%,所述丙二醇防冻液为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混合而成,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1份蔗糖,0.7份苯甲酸钠,0.7份氯化钙,0.5份苯丙三氮唑,0.1份钼酸钠,0.09份三乙醇胺和13份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混合制备而成:0.07份N-甲基吡咯烷酮,0.08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7份羚甲基纤维素,0.009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7份硝酸盐,0.005份氯化金。
制备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1份蔗糖,0.7份苯甲酸钠,0.7份氯化钙,0.5份苯丙三氮唑,0.1份钼酸钠和0.09份三乙醇胺混合,加13份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0.07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0.08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将0.009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7份硝酸盐和0.005份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0.07份羚甲基纤维素,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18-24 ℃,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得到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三、对比试验:
实验组1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0.05份蔗糖、0.001份苯甲酸钠、0.001份氯化钙、0.001份苯丙三氮唑、0.001份钼酸钠、0.001份三乙醇胺和4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0001份N-甲基吡咯烷酮、0.0001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001份羚甲基纤维素、0.001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01份硝酸盐和0.0001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0.2%。
实验组2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0.1份蔗糖、0.005份苯甲酸钠、0.005份氯化钙、0.005份苯丙三氮唑、0.005份钼酸钠、0.005份三乙醇胺和4.5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0005份N-甲基吡咯烷酮、0.0005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005份羚甲基纤维素、0.0015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03份硝酸盐和0.0003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0.8%。
实验组3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0.25份蔗糖、0.01份苯甲酸钠、0.01份氯化钙、0.01份苯丙三氮唑、0.01份钼酸钠、0.01份三乙醇胺和5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001份N-甲基吡咯烷酮、0.001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01份羚甲基纤维素、0.002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05份硝酸盐和0.0005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1.2%。
实验组4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0.028份蔗糖、0.07份苯甲酸钠、0.08份氯化钙、0.07份苯丙三氮唑、0.025份钼酸钠、0.025份三乙醇胺和5.4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008份N-甲基吡咯烷酮、0.008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08份羚甲基纤维素、0.0028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08份硝酸盐和0.0008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1.8%。
实验组5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1.08份蔗糖、0.75份苯甲酸钠、0.75份氯化钙、0.55份苯丙三氮唑、0.15份钼酸钠、0.1份三乙醇胺和13.3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075份N-甲基吡咯烷酮、0.085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75份羚甲基纤维素、0.0095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72份硝酸盐和0.0052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7.2%。
实验组6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1.5份蔗糖、0.9份苯甲酸钠、0.9份氯化钙、0.8份苯丙三氮唑、0.3份钼酸钠、0.2份三乙醇胺和14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09份N-甲基吡咯烷酮、0.1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9份羚甲基纤维素、0.01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9份硝酸盐和0.009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8%。
实验组7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2.5份蔗糖、1.5份苯甲酸钠、1.5份氯化钙、1.5份苯丙三氮唑、0.4份钼酸钠、0.4份三乙醇胺和14.5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1份N-甲基吡咯烷酮、0.2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1份羚甲基纤维素、0.05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1份硝酸盐和0.01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8.5%。
实验组8各组分的配比:
第一部分混合液:3份蔗糖、2.5份苯甲酸钠、2.5份氯化钙、3份苯丙三氮唑、0.5 份钼酸钠、0.5份三乙醇胺和15.5份去离子纯净水;
第二部分混合液:0.5份N-甲基吡咯烷酮、0.4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5份羚甲基纤维素、1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9份硝酸盐和0.09份氯化金;
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9%。
试验验证:
能够表征本实施例防冻液具有良好节能环保功效的指标包括“升温时间”、“散热时间”和“保温时间”。升温指标是指动态时发动机运转水泵搅动情况下冷却液的升温时间;散热指标是指在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超过最佳工作温度时,冷却液带走多余的热量,使发动机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保温指标是指在发动机停止工作状态下,冷却液从工作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所用的时间。
表1本实施例和对比试验的升温、散热、保温时间表
Figure BDA0002543610540000131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7中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组分数值范围最佳,具有升温快、散热快、保温好的效果,进而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功效。
针对升温快的测试结果,测试温度从环境温度升温到80度。实施例1-7中,发动机在工作情况下,冷却液从环境温度升温到80度的时间非常快,在2.1-2.7min范围内,即不超过3min。本申请的冷却液升温如此之快,是由于在氯化钙中加入了N-甲基吡咯烷酮、稀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氯化金,产生饱和状的化学反应,在发动机水泵的搅拌下迅速升温,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热启动时间。但是氯化钙的含量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稀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氯化金的含量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高于或低于本申请的范围,仍然达不到本申请所预期的效果,若组分含量不在本申请的数值范围内,则升温时间在 6.5-8.4min范围内,即不低于6min。
针对散热快的测试结果,测试温度从90度散热到85度。本申请中,发动机在工作情况下,冷却液从90度散热到85度的时间非常快,在7.9-8.8s范围内,即不超过10s。本申请的冷却液散热如此之快,是由于在氯化钙中加入了N-甲基吡咯烷酮、稀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氯化金,在氯化钙中加入了N-甲基吡咯烷酮、稀丙基缩水甘油醚和蔗糖,产生饱和状的化学反应,在发动机水泵的搅拌下迅速升温,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热启动时间;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其散热快、加快循环速度,瞬间带走热量;硝酸盐溶化氯化金,聚热快;而且各组分的含量范围必须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才能达到本申请所预期的效果,若组分含量不在本申请的数值范围内,则散热时间在2.8-4.1min范围内,即不低于2.5min。
针对保温好的测试结果,阶梯式测量,从90度到80度的保温时间、80度到70度的保温时间、70度到50度的保温时间、50度到30度的保温时间、30度到0度的保温时间。本申请中,发动机在静态、没有外在因素(比如停车,水泵不工作,没有搅动等)的干扰下,冷却液从90度到80度的保温时间、80度到70度的保温时间、70度到50度的保温时间、50度到30度的保温时间、30度到0度的保温时间共计不小于8h。本申请的冷却液保温效果非常好,即保温时间长,是由氯化钙防冻液和醇类防冻液结合带来的功效,因为在静态、没有外在因素(比如停车,水泵不工作,没有搅动等)的干扰下,N-甲基吡咯烷酮、稀丙基缩水甘油醚和蔗糖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一种保温膜,起到保温效果。而且各组分的含量范围必须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才能达到本申请所预期的效果,若组分含量不在本申请的数值范围内,则从90度到0度的保温时间不大于1h,保温时间非常短。
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试验所用各种化学试剂均购买于北京化学试剂公司,试验环境相同,测试环境和条件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但是在不加入本发明的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的情况下,单独使用丙二醇防冻液的升温时间比表1 中各组慢5%-10%,单独使用丙二醇防冻液的散热时间比表1中各组慢5%-8%,单独使用丙二醇防冻液的保温时间比表1中各组短6-1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七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混合液、第二部分混合液和丙二醇防冻液混合而成,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2-7%;
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三乙醇胺和去离子纯净水;
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羚甲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硝酸盐和氯化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醇防冻液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二者总量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醇防冻液包括丙二醇与去离子纯净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3-1份蔗糖,0.08-0.7份苯甲酸钠,0.1-0.7份氯化钙,0.08-0.5份苯丙三氮唑,0.03-0.1份钼酸钠,0.03-0.09份三乙醇胺和5.5-13份去离子纯净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5-0.8份蔗糖,0.1-0.5份苯甲酸钠,0.3-0.5份氯化钙,0.1-0.3份苯丙三氮唑,0.05-0.08份钼酸钠,0.05-0.07份三乙醇胺和7.5-11份去离子纯净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01-0.07份N-甲基吡咯烷酮,0.01-0.08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1-0.07份羚甲基纤维素,0.003-0.009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1-0.007份硝酸盐,0.001-0.005份氯化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0.02-0.05份N-甲基吡咯烷酮,0.02-0.06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01-0.05份羚甲基纤维素,0.005-0.007份氧化石墨烯分散液,0.002-0.005份硝酸盐,0.001-0.003份氯化金。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其特征在于: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PH值为7-8之间。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蔗糖、苯甲酸钠、氯化钙、苯丙三氮唑、钼酸钠和三乙醇胺混合,加去离子纯净水加热化开,形成第一部分混合液;
第二步,分别将N-甲基吡咯烷酮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混合、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及硝酸盐与氯化金混合,然后将以上两种混合物进行全部混合,再加入羚甲基纤维素,形成第二部分混合液;
第三步,对所述第二步中的混合物加温至80-100度,然后放置回温至自然温度,在48h内重复加温和回温3次;
第四步,将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混合液与所述第三步中得到的第二部分混合液进行混合,得到母液;
第五步,将丙二醇防冻液加入所述第四步中得到的母液中,得到该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第五步得到的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内加入调色剂。
CN202010554085.3A 2020-06-17 2020-06-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1662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085.3A CN111662689A (zh) 2020-06-17 2020-06-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0285511.2A CN112760083A (zh) 2020-06-17 2021-03-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085.3A CN111662689A (zh) 2020-06-17 2020-06-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2689A true CN111662689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4085.3A Withdrawn CN111662689A (zh) 2020-06-17 2020-06-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0285511.2A Pending CN112760083A (zh) 2020-06-17 2021-03-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5511.2A Pending CN112760083A (zh) 2020-06-17 2021-03-17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6626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083A (zh) * 2020-06-17 2021-05-07 北京龙轩行科技有限公司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9618A (zh) * 2014-04-29 2014-09-24 四川力森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氧化石墨烯无水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729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倪跃玉 水系统发动机节能环保防冻液
CN105838492A (zh) * 2016-05-04 2016-08-10 蚌埠隆华压铸机有限公司 一种耐低温专用润滑油
CN107118748A (zh) * 2017-07-06 2017-09-0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烯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CN107142092A (zh) * 2017-07-06 2017-09-08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烯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CN107353881A (zh) * 2017-08-04 2017-11-17 辽宁兰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防锈车用防冻液
CN107629765A (zh) * 2017-09-22 2018-01-26 绵阳市路恒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无水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9653A (zh) * 2017-10-18 2018-02-27 上海都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冷却液
CN10861105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合肥信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性提升的油冷散热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39757A1 (en) * 2015-09-16 2020-07-3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Nanofluid
CN111647390A (zh) * 2020-06-17 2020-09-11 北京龙轩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温冷却母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62689A (zh) * 2020-06-17 2020-09-15 北京龙轩行科技有限公司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9618A (zh) * 2014-04-29 2014-09-24 四川力森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氧化石墨烯无水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729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倪跃玉 水系统发动机节能环保防冻液
CN105838492A (zh) * 2016-05-04 2016-08-10 蚌埠隆华压铸机有限公司 一种耐低温专用润滑油
CN107118748A (zh) * 2017-07-06 2017-09-0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烯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CN107142092A (zh) * 2017-07-06 2017-09-08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烯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CN107353881A (zh) * 2017-08-04 2017-11-17 辽宁兰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防锈车用防冻液
CN107629765A (zh) * 2017-09-22 2018-01-26 绵阳市路恒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无水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9653A (zh) * 2017-10-18 2018-02-27 上海都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冷却液
CN10861105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合肥信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性提升的油冷散热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083A (zh) * 2020-06-17 2021-05-07 北京龙轩行科技有限公司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0083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0316826A (pt) Composição refrigerante anticongelamento, métodos para melhorar a estabilidade do glicol a alta temperatura de uma composição refrigerante anticongelamento, e para preparar uma composição refrigerante anticongelamento.
CN105179066A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11662689A (zh) 控温节能环保防冻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1457A (zh) 一种用于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积碳清洗剂
CN108949254A (zh) 一种具有保护效果的甲醇汽油
CN105179060A (zh) 一种双膨胀水箱双循环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5179063A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冷却系统
CN105257384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3923764A (zh) 免拆式发动机燃烧室积碳清洗剂及其清洗燃烧室的方法
CN106947555B (zh) 生物醇基燃油动力热值剂
CN110564461A (zh) 甲醇汽油
CN103184460B (zh) 一种全铝发动机的燃烧室高温积碳清洗剂的制备方法
CN105626187A (zh) 排气余热回收式加热装置
US3312204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permitting the use of faster burning fuelsthan are normally used in high-compression automotive gasoline engines
CN105351068A (zh) 一种发动机双膨胀水箱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12745810A (zh) 一种控温冷却母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57386A (zh) 一种采用延迟循环流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35107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9337723A (zh) 一种汽油清净剂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N205714547U (zh) 一种装载机冷却启动装置
CN108165301B (zh) 用于柴油的除水剂
CN105156196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201627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3898487B (zh) 一种大功率米勒循环柴油机的冷启动方法
CN105179061A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箱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