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621A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621A
CN111656621A CN201880088289.3A CN201880088289A CN111656621A CN 111656621 A CN111656621 A CN 111656621A CN 201880088289 A CN201880088289 A CN 201880088289A CN 111656621 A CN111656621 A CN 111656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upport
support member
insulating portion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82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621B (zh
Inventor
崔正训
李贤遇
朴修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America Cre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America Cre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America Cre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s America Cre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11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6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6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绝缘部,结合有多个触点;外壳,结合有绝缘部;外罩,结合有外壳;以及密封构件,结合于外壳,以密封电子设备和外壳之间。外壳包括:外壳主体,结合有外罩;支撑构件,结合有密封构件;以及凸出构件,形成于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以从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外罩,凸出构件以从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限制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的方式结合于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厚度想成大于外壳主体。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与插塞式连接器连接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插座连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为了与其相对应的插塞式连接器(Plug Connector)连接,结合于在各种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基板相结合。例如,插座连接器设置于便携式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并用于执行充电功能、数据传输功能等。
最近,手机等电子设备要求具备比生活防水更加强化了的防水功能,因此,正积极地开发着强化了防水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另外,即使强化了对各个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在插座连接器结合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以产生在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缝隙而存在有综合性防水性能低下的问题。
另外,最近,要求应用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实现高性能和小型化。作为其一环,根据应用电子设备而发生要求针对插座连接器的高速传输信号的情况。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插座连接器存在有如下问题:在传输信号时对信号发生辐射,由此不仅降低针对信号的传输性能,而且还降低设置于应用电子设备的其他装置的性能。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插座连接器在应用于手机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设置于手机的天线的性能。在现有技术中的插座连接器实现针对信号的高速传输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与电子设备之间所产生的缝隙而降低防水性能的插座连接器。
并且,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的插座连接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可以包括:多个触点(Contact),其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基板电连接;绝缘部,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外壳(shell),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密封构件,其结合于所述外壳,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所述外壳可以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支撑凸起,其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所述支撑构件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所述支撑凸起可以以所述支撑凸起从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限制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外壳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外壳主体的厚度相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实现为能够密封外壳的外表面和电子设备之间,来能够对与电子设备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实现防水功能,因此,能够强化针对电子设备的综合性防水性能。
根据本发明,通过实现为对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来能够防止因在插塞式连接器被插入的过程、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等所发生的振动、摇晃等而使密封构件脱离的现象,因此能够实现为牢固地保持密封构件密封外壳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通过实现为能够降低传输信号时对信号产生影响的辐射的发生,来不仅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而且还能降低因被辐射的信号而使设置于应用电子设备中的其他装置的性能低下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插座连接器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绝缘部,并且利用中间板(其由与防水部的粘合力更大的材质形成)来使多个绝缘部相连接,从而能够阻断水分从形成在中间板和防水部之间的缝隙渗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的I-I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的外壳的概略性立体图。
图5是存在接缝的外壳主体的概略性得部分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概略性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与图6不同的角度观察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摸样的概略性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用于成型外壳的工艺方法的概念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的I-I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部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的外壳的概略性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的背面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的后视图。
图13是将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2的Ⅱ-Ⅱ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剖视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2的Ⅲ-Ⅲ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触点和中间板相结合的绝缘部的概略性的俯视图。
图16和图17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用于说明防水部的形成过程的多个触点相结合的绝缘部的概略性的侧剖视图。
图18a和图18b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针对第一触点的一例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9a和图19b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针对对第二触点的一例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针对触点和防水部的概略性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限制构件和绝缘部的概略性的分解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为了与插塞式连接器(未图示)连接,与设置子啊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基板(未图示)相结合。所述基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多个触点2、外壳3、绝缘部4、外罩5以及密封构件6。
所述触点2用于将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和所述基板电连接。多个所述触点2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状态下,随着连接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来可以使所述基板和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外壳3与所述绝缘部4相结合。所述绝缘部4与多个所述触点2相结合。所述绝缘部4以在结合有多个所述触点2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外壳3内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3。所述外罩5与所述外壳3相结合。所述外罩5可以以所述外罩5位于结合有所述绝缘部4的外壳3外侧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3。
所述外壳3可以包括支撑构件31(图3中示出)。所述支撑构件31用于对用于实现防水功能的密封构件6(图3中示出)进行支撑。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31从所述外罩5朝向前方(FD箭头方向,图3中示出)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5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据此,所述支撑构件31可以以所述密封构件6在所述外罩5的外部对所述外壳3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密封的方式,对所述密封构件6进行支撑。
所述外壳3可以包括支撑凸起32(图3中示出)。所述支撑凸起32用于限制所述密封构件6的可移动距离。所述支撑凸起32从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外侧方向凸出,由此可以对所述密封构件6朝向后方(BD箭头方向,图3中示出)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据此,所述支撑凸起32在所述密封构件6的后方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从而可以对所述密封构件6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一、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密封构件6来能够实现为对所述外壳3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密封。据此,能够对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的缝隙实现防水功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强化针对电子设备的综合性防水性能。
第二、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支撑凸起32来可以实现为对所述密封构件6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的能够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防止:因在插入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过程、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等中所发生的振动、摇晃等而使结合于所述支撑凸起32的密封构件6脱离的现象。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实现为,牢固地保持结合于所述支撑凸起32的密封构件6密封所述外壳3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状态。
在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所述触点2、所述外壳3、所述绝缘部4、所述外罩5以及所述密封构件6。
多个所述触点2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状态下与插入到所述外壳3的插塞式连接器相连接,从而将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和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触点2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状态下与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电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和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触点2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所述插塞式连接器通过插入到设置于所述外壳3的插入槽30a(图1中示出)来可以与多个所述触点2连接。
所述触点2可以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所述触点2可以在所述绝缘部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触点2可以以沿着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图2中示出)彼此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
多个所述触点2分别可以包括接触构件21(图2中示出)和安装构件22(图2中示出)。
所述接触构件21与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相连接。所述触点2可以以所述接触构件21支撑于所述绝缘部4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
所述安装构件22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安装构件22安装于所述基板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据此,连接于所述接触构件21的插塞式连接器,可以经由所述安装构件22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触点2可以以所述安装构件22位于所述绝缘部4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所述触点2可以以所述安装构件22相对于所述基板平行地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
所述触点2可以包括连接构件23(图2中示出)。
所述连接构件23用于使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连接。所述连接构件23位于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之间。所述连接构件23的一侧与所述接触构件21结合,而其另一侧可以与所述安装构件22结合。所述连接构件23、所述安装构件22以及所述接触构件21可以形成为一体。
参照图2,多个所述触点2可以构成为:所述接触构件21位于所述绝缘部4的顶面的触点“以下,称作第一触点2a”;以及所述接触构件21位于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的触点“以下,称作第二触点2b”。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可以以多个所述接触构件21在所述绝缘部4的顶面沿着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彼此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以所述接触构件21在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沿着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彼此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据此,所述绝缘部4可以配置成,位于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的接触构件2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的接触构件21之间。因此,所述绝缘部4可以使所述第一触点2a的接触构件21和所述第二触点2b的接触构件21彼此不接触而实现绝缘。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通过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
所述第一触点2a的多个安装构件22和所述第二触点2b的多个安装构件22可以在沿着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图2中示出)彼此隔开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是与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据所述第一触点2a的多个安装构件22和所述第二触点2b的多个安装构件22在以所述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的相同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比较例,为了防止多个安装构件22之间发生短路,需要将多个安装构件22沿着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距离而配置,因此难以实现小型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将所述第一触点2a的安装构件22和所述第二触点2b的安装构件22在以所述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的彼此不同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基板,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
所述外壳3与所述绝缘部4相结合。所述外壳3可以提供用于使所述插塞式连接器连接于多个所述触点2的连接空间。所述插塞式连接器从所述外壳3的前方(FD箭头方向)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进行移动并插入到所述外壳3的内部,从而可以与多个所述触点2连接。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进行移动并从所述外壳3脱离,从而可以从多个所述触点2分离出。
所述外壳3可以支撑所述绝缘部4。所述绝缘部4在结合有多个所述触点2的状态下,可以从所述外壳3的后方(BD箭头方向)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进行移动,由此能够插入到所述外壳3的内部。
所述外壳3可以与所述外罩5相结合。所述外壳3可以以其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罩5内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所述外罩5可以结合于所述外壳3所具备的外壳主体30(图3中示出)。所述外壳主体30是,所述外壳3中的位于所述外罩5内部的部分。结合有多个所述触点2结合的绝缘部4,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30的内部。所述外壳主体30整体上可以形成为其内部为中空的椭圆形的长方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从外部保护所述触点2和所述绝缘部4的形状,就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参照图5至图8,所述外壳主体30以不存在有接缝34(图5中示出)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据此,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不存在有因接缝34而形成的缝隙。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首先,当经过切割板材后进行弯曲的弯曲工序和通过焊接等加工作业来使弯曲的板材两端相结合的接合工序而制造所述外壳3时,通过所述接合工序在所述外壳3形成接缝34。由于这种接缝34是缝隙,因此,在实现防水功能的方面上,需通过敲击(Tapping)等的另行的追加作业来封堵。由此,所述外壳3会存在有:由作业工时的增加而引起的制造成本增加和由制造时间的增加而引起的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另外,对于所述外壳3而言,即使通过追加作业来封堵所述接缝34,也会存在水分等经由所述接缝34而渗透的风险,因此存在有低防水性能的问题。
与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的插座连接器1中,所述外壳主体30以没有所述接缝34的方式形成一体,由此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不存在因所述接缝34而形成的缝隙。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即使在没有例如为封堵所述接缝34而进行敲击等的追加作业的情况下,也能使所述外壳3具备防水功能。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减少作业工时的同时具备防水功能,从而不仅能够减低制造成本,还通过缩短制造时间提高生产率。
另外,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中,所述外壳主体30以没有所述接缝34的方式形成一体,由此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不存在因接缝34而形成的缝隙,因此能够从根本上阻断水分等经由所述接缝34而渗透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强化防水性能。
所述外壳主体30通过深拉(Deep Drawing)工艺对板材进行加工,来能够以没有接缝34的方式形成一体。此时,所述外壳主体30通过如下工序来以没有接缝34的方式形成一体。
首先,如图8所示,在在加工装置200与板材100的一个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加工装置200下降至从所述板材100的另一个表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由此在所述板材100成型加工部300。所述加工装置200可以是设置于冲压设备的冲头。所述加工装置200形成为与所述外壳主体30相对应的形状。所述板材100可处于被冲压设备的模具支撑的状态。
然后,当所述加工部300通过所述加工装置200成型为其一端被封闭且其另一端开放的形状时,对所述加工部300的一侧的一部分进行切割加工。由此,所述加工部300成型为两端开放的形状,从而可以制造成所述外壳主体30。此时,还可以对所述加工部300的另一侧的一部分进行切割加工的工序。
如图6和图7所示,经过如上所述的工序,所述外壳主体30以没有所述接缝34的方式形成一体。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减少作业工时的同时具备防水功能,从而不仅能降低制造成本,还能通过缩短制造时间提高生产率。而且,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从根本上阻断水分等经由所述接缝34而渗透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强化防水性能。
虽然未图示,所述外壳主体30不仅可以利用如上所述的深拉工艺,也可以利用其他工艺形成为一体。例如,所述外壳主体30可以利用如管材成型(Tube Forming)、拉模铸造(Die Casting)、金属注射成型(MIM)等工艺进行加工而形成为一体。
所述插入槽30a贯通所述外壳主体30而形成。所述插入槽30a可以作为用于使所述插塞式连接器与多个所述触点2连接的连接空间而发挥功能。所述插塞式连接器从所述外壳3的前方(FD箭头方向)朝向后方(BD箭头方向)侧进行移动并插入到所述插入槽30a,从而可以与设置于所述插入槽30a的多个触点2连接。可以通过以深拉工艺对所述板材100进行加工的工序形成所述插入槽30a。
所述外壳3可以包括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支撑凸起32。
所述支撑构件31与所述密封构件6相结合。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31从所述外罩5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5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据此,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密封构件6可以在所述外罩5的外部与所述电子设备相接触,从而可以对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密封。因此,通过对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实现防水功能,来能够强化针对电子设备的综合性防水性能。例如,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密封构件6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框架(未图示)相接触,从而能够对所述外壳3的外面和所述框架之间进行密封。所述框架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所具有的壳体。
所述支撑构件31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31从所述外壳主体30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凸出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30。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31位于所述外罩5外部且所述外壳主体30位于所述外罩5内部的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结合有多个所述触点2的绝缘部4,可以以所述绝缘部4位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内部和所述外壳主体30的内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3。所述插入槽30a可以均贯通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外壳主体30而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1整体上可以形成为其内部为中空的椭圆形的长方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从外部保护所述触点2和所述绝缘部4,就可以形成其他形状。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外壳主体30可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支撑构件31的长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密封构件6,使得所述支撑构件31位于比所述密封构件6靠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的位置。例如,以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支撑构件31形成为比所述密封构件6更长。据此,所述支撑构件31的末端可以位于比所述密封构件6靠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防止:因在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插入和分离过程、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等中所产生的振动、摇晃等,使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密封构件6被脱离的现象。进一步具体说明这些效果如下。
在以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支撑构件31的长度形成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密封构件6,从而所述支撑构件31的末端与所述密封构件6一致,或者位于相对所述密封构件6更靠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的位置的比较例中,在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插入和分离过程等中,所述密封构件6可能会从所述支撑构件31脱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将所述支撑构件31形成为比所述密封构件6更长,从而可以实现为牢固地保持结合于所述支撑凸起32的密封构件6密封所述外壳3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状态。
所述支撑凸起32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31。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支撑凸起32从所述外罩5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5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所述支撑凸起32在相对于所述密封构件6的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据此,所述支撑凸起32在所述密封构件6的后方(BD箭头方向)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从而可以对所述密封构件6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的能够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防止,因在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插入和分离过程、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等中所述产生的振动、摇晃等而使所述密封构件6脱离的现象,从而可以实现牢固地保持所述外壳3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被密封构件6密封的状态。
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外表面。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从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外侧方向凸出而形成。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将所述密封构件6的截面厚度T形成为,与所述支撑凸起32从所述支撑构件31凸出的高度相当的长度。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从所述支撑构件31的外表面沿着所述支撑构件31的周围方向而形成。所述支撑凸起32整体上可以形成为椭圆形的环形状,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的形状,就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框架相接触,并从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而形成,使得所述支撑凸起32能够密封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和所述框架之间。在所述框架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支撑凸起32的插入孔的情况下,所述支撑凸起32的大小可以形成为与所述插入孔的大小相同。据此,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并紧贴于所述框架,从而可以密封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支撑凸起32的大小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插入孔的大小。此时,所述支撑凸起32以过盈配合(InterferenceFit)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针对所述外壳3的外面和所述框架之间的密封力。
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以所述支撑凸起32与所述密封构件6相比从所述支撑构件31更朝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31。即,所述支撑凸起32以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从所述支撑构件31凸出的长度32H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密封构件6的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31的长度6H相比更长。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在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插入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密封构件6从所述支撑凸起32脱离并朝向所述支撑凸起32的后方(BD箭头方向)侧进行移动。但是,由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因此,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以所述密封构件6的从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外侧凸出的长度,从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外侧凸出而形成。所述支撑凸起32、所述支撑构件31以及所述外壳主体30可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绝缘部4用于支撑多个所述触点2。所述绝缘部4可以以所述绝缘部4的正面4a(图1中示出)从所述插入槽30a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凸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3。图1中示出了所述绝缘部4的正面4a从所述插入槽30a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凸出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所述绝缘部4的正面4a也可以位于所述插入槽30a内。
所述绝缘部4可以以其位于所述外壳3的内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3。所述绝缘部4可以以所述正面4a从所述插入槽30a凸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3。所述绝缘部4可以以其背面4b从所述插入槽30a凸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3。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可以经由所述插入槽30a而插入到所述外壳3的内部,从而可以连接于在所述绝缘部4设置的多个接触构件21。所述第一触点2a的多个安装构件22和所述第二触点2b的多个安装构件22被从所述插入槽30a凸出的所述绝缘部4支撑,从而可以在所述插入槽30a的外侧安装于所述基板。
所述外罩5用于保护所述外壳3。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外壳3位于所述外罩5的内侧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所述外罩5可以固定结合于所述基板。所述外罩5利用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来安装于所述基板,从而可以固定结合于所述基板。所述外罩5和所述外壳3可以部分地实施焊接而相结合。
所述密封构件6用于实现防水功能。所述密封构件6可以设置于所述外壳3。在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密封构件6紧贴于电子设备的框架(未图示),从而可以阻断水分、灰尘等的渗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也可以实现为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防水功能,从而可以对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做贡献。所述密封构件6可以以所述密封构件6围绕所述外壳3的外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3。
参照图3和图4,所述支撑构件31的厚度与所述外壳主体30相比可以形成为更厚。即,所述支撑构件31的沿着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所形成的长度与所述外壳主体30相比形成为更长。此时,所述支撑构件3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构件31a(图3中示出)和第二支撑构件31b(图3中示出)。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可以从所述外壳主体30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可以从所述外壳主体30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的内侧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可以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的外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所述密封构件6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的外侧被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支撑。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可以以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密封构件6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之间。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来实现针对所述密封构件6的双重支撑结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强化针对所述密封构件6的支撑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强化利用所述密封构件6的防水性能。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可以彼此隔开而配置。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可以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的外侧隔开而配置。例如,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可以以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而配置。由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彼此隔开而配置,因此,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之间配置隔开槽31d(图3中示出)。通过所述隔开槽31d,能够确保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侧能够进行移动的空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在对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的密封构件6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d经由所述隔开槽31d而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侧进行移动,从而能够缓解因施加于所述密封构件6的外力所发生的碰撞等。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减少因施加于所述密封构件6的外力而使利用所述密封构件6的防水性能降低的程度。
所述支撑构件31可以包括连接支撑构件31c(图3中示出)。
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用于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沿着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形成,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连接。据此,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的外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以其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的未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的一端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
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可以形成为一体。此时,所述支撑构件31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折加工,来可以形成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据此,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的面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的表面形成为曲面。
另外,如上所述,所述外壳主体30、所述支撑构件31以及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形成为一体,此时,所述外壳3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折加工,来可以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1、所述外壳主体30以及所述支撑凸起32,其中,所述支撑构件31包括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简单地对将所述外壳主体30、所述支撑构件31以及所述支撑凸起32形成为一体的工艺进行说明如下。
如观看图5至图8,在形成构成为一体的所述外壳3(其外表面未形成有由所述接缝34所产生的缝隙)之后,通过对所述外壳3进行一次弯折加工,从而形成支撑构件31(其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主体30的第一支撑构件31a;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1a的连接支撑构件31c;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构件31c的第二支撑构件31b),之后,通过对所述外壳3进行二次弯折加工来可以形成支撑凸起32,所述支撑凸起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1b。
据此,与在所述外壳本体30单独地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支撑凸起32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减少作业工时的同时,可以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的结构,因此,不仅可以节省制造费用,而且通过缩短制造时间,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对板材的末端进行弯折加工来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支撑凸起32,由此能够防止所述外壳主体30的大小变大。据此,与通过增大所述外壳主体30的厚度来能够对所述密封构件6进行支撑,由此使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外壳主体30具有阶梯差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具有能够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在所述实施例中,通过对板材的末端进行弯折加工来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支撑凸起32,由此所述支撑构件31的厚度与所述外壳主体30相比形成为更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参照图9和图10,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形成为所述支撑构件31具有与所述外壳主体30相同的厚度。此时,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凸起32a(图9中示出)和第二支撑凸起32b(图9中示出)。
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可以从所述外壳本体30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可以从所述外壳本体30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的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支撑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
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的前方。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平行地配置,从而可以对所述密封构件6的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据此,与只利用第一支撑凸起32a或第二支撑凸起32b来限制所述密封构件6的移动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更稳定地限制所述密封构件6的移动。
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的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所述密封构件6可以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的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被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支撑。此时,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以所述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可以配置在所述密封构件6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之间。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来实现针对所述密封构件6的双重支撑结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强化针对所述密封构件6的支撑力,来能够进一步强化利用所述密封构件6的防水性能。
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可以彼此隔开而配置。此时,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可以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隔开配置。例如,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可以配置成以所述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由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彼此隔开配置,因此,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之间配置缓冲槽32d(图9中示出)。通过所述缓冲槽32d,可以确保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侧能够进行移动的空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在对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的密封构件6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通过所述缓冲槽32d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侧进行移动,从而能够缓解因施加于所述密封构件6而引起的冲击等。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降低,因施加于所述密封构件6的外力而所引起的所述密封构件6的防水性能的降低程度。
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包括连接支撑凸起32c(图9中示出)。
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用于使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连接。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可以沿着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而形成,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和第二支撑凸起32b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的外侧,使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相连接。所述支撑构件31可以以其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的未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的一端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
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可以形成为一体。此时,所述支撑凸起32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折加工来可以形成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据此,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的面向所述外侧方向侧的表面形成为曲面。
另外,如上所述,所述外壳本体30、所述支撑构件31以及所述支撑凸起32可以形成为一体,此时,所述外壳3通过对板材进行加压来可以形成所述支撑凸起32、所述支撑构件31以及所述外壳主体30,其中,所述支撑凸起32包括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所述第二支撑凸起32b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简单地对将所述支撑凸起32、所述支撑构件31以及所述外壳主体30形成为一体的工序进行说明如下。
如观看图5至图8,在形成构成为一体的所述外壳3(其外表面未形成有所述接缝34所产生的缝隙)之后,通过对所述外壳3进行加压来可以将支撑凸起32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外壳主体30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凸起32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主体30的第一支撑凸起32a;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32a的连接支撑凸起32c;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凸起32c的第二支撑凸起32b。例如,将所述外壳3的将要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1的一端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进行加压,同时将所述外壳3的将要形成所述外壳主体30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进行加压,从而可以形成所述支撑凸起32,所述支撑凸起32从所述外壳主体30和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而形成。
据此,与在所述外壳本体30单独地形成所述支撑凸起32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减少作业工时的同时,还能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的结构,因此,不仅节省制造费用,而且还能缩短制造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对板材进行加压来形成所述支撑凸起32,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外壳主体30的大小变大。据此,通过增大所述外壳主体30的厚度来能够支撑所述密封构件6,由此与将所述支撑构件31和所述外壳主体30形成为具有阶梯差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具有能够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参照图11和图12,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阻断部53(图11中示出),其设置成遮挡所述绝缘部4。
所述阻断部53是,用于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侧或背面4b侧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所述阻断部53可以以所述阻断部53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和背面4b中的至少一面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具体说明由所述阻断部53产生的效果如下。
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绝缘部4的正面4a侧和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开放的方式形成。此时,在所述外壳3中,由于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于所述绝缘部4的正面4a侧,因此,需要使所述绝缘部4的正面4a侧开放,但是,在所述外壳3中的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只要确保可以将多个所述触点2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空间即可。据此,在所述外壳3中,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可能会不必要地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并且,为了确保多个所述触点2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空间,所述绝缘部4的后面侧以从所述外壳3凸出的方式形成,从而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未被所述外壳3遮挡的底面侧来可能会不必要地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具有所述阻断部53来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一、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阻断部53来在传输信号时能够减少针对信号的辐射的发生。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提高针对信号的传输性能。
第二、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降低因被辐射的信号而对设置于应用电子设备的其他装置的性能低下的程度。例如,在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适用于手机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因被辐射的信号而对设置于手机的天线的性能低下的程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即使能够实现针对信号的高速传输,也能降低设置于应用电子设备的其他装置的低下程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使应用电子设备具有针对对信号的高速传输功能,从而能够对进一步提高应用电子设备的性能做出贡献。
参照图1至图12,所述外罩5可以包括上部外罩51和下部外罩52。
所述上部外罩51以位于所述绝缘部4的上侧的方式配置。所述上部外罩51可以配置成,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顶面的同时,可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两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所述下部外罩52以位于所述绝缘部4的下侧的方式配置。所述部外罩52可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的同时,可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两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所述绝缘部4的两侧面的整个表面可以被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下部外罩52遮挡。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所述外罩5未形成为一体型,实现为包括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下部外罩52。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与将所述外罩5形成为一体型并结合于所述外壳3的比较例相比,降低产品不良率,从而具有能够降低工序费用的优点。
例如,所述比较例中,将形成为一体型的所述外罩5以其位于所述外壳3的外侧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3,此时,若所述外罩5因制造公差等而无法形成为能够围绕所述外壳3外侧的准确的大小,则所述外罩5将会作为废品被丢弃。具体地,在所述外罩5形成为小于所述外壳3的外侧的情况下,所述外罩5无法覆盖所述外壳3的外侧,随着反映这种情况下的制造公差,当所述外罩5与所述外壳3的外侧相比大规定的大小时,所述外壳3因所述外罩5和所述外壳3之间的游隙而无法稳定地固定住,因此,在所述外罩5上将会发生不良。与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所述外罩5包括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下部外罩52,并且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下部外罩52分别在所述外壳3的上部和下部以紧贴于所述外壳3的方式与所述外壳3结合因此,与比较例相比,具有能够降低产品不良率而降低工序费用的优点。
所述下部外罩52可以包括下部外罩主体520(图12中示出)和下部安装构件521(图12中示出)。
所述下部外罩主体520在所述绝缘部4的下侧结合于所述绝缘部4。所述下部外罩主体520形成所述下部外罩52的整体外观。
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安装于所述基板。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利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安装力来可以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可以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安装槽(未图示)。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插入到所述安装槽,并且通过涂覆于所述基板的焊锡膏(Solder Paste)(未图示)来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可以配置成,朝向与所述基板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例如,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可以以与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
所述下部外罩52可以包括多个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此时,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可以配置于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的位置。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在多个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之间可以设置有所述绝缘部4。
所述上部外罩51可以包括上部外罩主体510(图12中示出)和上部安装构件511(图12中示出)。
所述上部外罩主体510在所述绝缘部4的上侧与所述绝缘部4相结合。所述上部外罩主体510形成所述上部外罩51的整体外观。
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安装于所述基板。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利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安装力来可以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可以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安装槽。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插入到所述安装槽,并且通过涂覆于所述基板的焊锡膏(Solder Paste)来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可以配置成,朝向与所述基板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例如,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可以以与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
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和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可以平行地配置,使得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和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板的一个安装槽。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利用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和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来增加安装于所述基板的安装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针对所述基板的固定力。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和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可以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平行地配置。
所述上部外罩51可以以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与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平行地配置的同时,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位于从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隔开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部4。即,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和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以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安装槽的方式平行地配置的同时,也可以彼此隔开而配置。据此,在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与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之间可以设置有容纳槽(未图示)。所述外罩5可以以焊锡膏容纳于所述容纳槽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所述容纳槽来增加用于将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和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焊锡膏的量,从而能够增加针对所述基板的固定力。
所述上部外罩51可以包括多个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此时,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可以配置于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的位置。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在多个所述上部安装构件511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所述下部安装构件521。
参照图1至图14,所述阻断部53包括第一阻断构件53a(图13中示出),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用于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图13中示出)。
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配置成,通过结合于所述外罩5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配置成,通过结合于所述下部外罩52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据此,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侧来降低产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所述下部外罩52和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形成为一体。此时,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配置成,将多个所述下部连接构件522(其沿着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彼此隔开而配置)相连接的同时,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以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位于所述外壳3的后方(BD箭头方向)侧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下部外罩52。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以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将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作为基准的所述外壳3和所述安装构件22之间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下部外罩52。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实现为,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位于以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的所述外壳3和所述安装构件22之间。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借助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在用于安装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的基板和所述外壳3之间的隔开空间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侧来能够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具体地,为了将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安装于基板,可以将所述安装构件22设置于所述外壳3的外侧,为了支撑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将所述绝缘部4以位于所述外壳3的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3。并且,在将结合有所述外壳3的所述外罩5固定于所述基板的情况下,在所述外壳3和所述基板之间存在有隔开空间,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的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侧经由该空间露出于外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来阻断所述外壳3和所述基板之间隔开了的空间,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侧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形成。此时,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接地(Ground)。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并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侧来增大用于阻断信号的辐射的阻断力,从而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底面4c侧来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例如,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由金属形成。
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以其经由所述基板进行接地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此时,所述下部外罩52可以以由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形成而能够接地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例如,所述下部外罩52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与所述下部外罩52形成为一体,从而也可以通过下部外罩52进行接地。
在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中,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可以包括接缝构件533a(图11中示出)。
所述接缝构件533a用于使阻断主体530a(图11中示出)和所述外壳3相连接。所述接缝构件533a的一端可以与所述阻断主体530a连接,而其另一端可以与所述外壳3连接。所述接缝构件533a以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可以配置于所述阻断主体530a和所述外壳3之间。所述接缝构件533a可以以其从所述阻断主体530a朝向下侧方向(DD箭头方向,图2中示出)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阻断主体530a。
在所述第一阻断构件53a包括所述接缝构件533a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第一焊接(Welding)构件36(图11中示出),以能够提高所述接缝构件533a针对对所述外壳3的固定力。所述第一焊接构件36是用于使所述外壳3和所述接缝构件533a固定的。通过对形成在所述外壳3和所述接缝构件533a之间的贯通孔(未图示)执行激光焊接,来可以形成所述第一焊接构件36。
参照图1至图14,所述阻断部53可以包括:用于遮挡所述绝缘部4背面4b的第二阻断构件53b(图11中示出)。
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配置成,通过结合于所述外罩5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配置成,通过结合于所述上部外罩51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据此,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形成。此时,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接地(Ground)。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并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增加用于阻断信号的辐射的阻断力,从而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例如,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由金属形成。
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可以以其经由所述基板进行接地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此时,所述上部外罩51可以以由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形成而能够接地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例如,所述上部外罩51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以与所述上部外罩51电连接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所述上部外罩51,从而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外罩51进行接地。
另外,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的长度形成为,与所述上部外罩51相结合的同时,能够安装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所述绝缘部4的未被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遮挡的背面4b随着插座连接器1安装于所述基板而可以被所述基板遮挡。因此,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的构成只记载了与所述上部外罩51相结合的第二阻断构件53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阻断部,所述阻断部用于与安装于所述基板的高度等相对应地对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全部进行遮挡,作为一例,在所述下部外罩52也可以设置有阻断部,所述阻断部用于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作为与所述上部外罩51不同的额外的构成,形成有第二阻断构件53b,由此能够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具体地,根据将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和所述上部外罩51形成为一体的比较例,通过将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相对于所述上部外罩51进行弯曲来遮挡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但是,因发生弯曲而在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和所述上部外罩51之间形成弯折了的区域,因此,可能会从该区域的缝隙中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作为与所述上部外罩51不同的额外的构成,包括第二阻断构件53b,并且将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结合于所述上部外罩51,从而能够降低针对信号发生辐射。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包括封闭构件54(图12中示出),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所述封闭构件54用于封堵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的除了结合于所述上部外罩51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例如,在除了使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和所述上部外罩51相连接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可以形成有缝隙。所述封闭构件54封堵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来阻断针对信号发生辐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和所述封闭构件54并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增大用于阻断信号辐射的阻断力,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进一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
所述封闭构件54分别与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相结合,从而可以封堵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通过对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执行激光焊接(Laser Welding),来可以实现所述封闭构件54。
所述外罩5还可以包括多个所述封闭构件54。多个所述封闭构件54在彼此隔开的位置上分别可以与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相结合。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多个所述封闭构件54来部分地封堵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减小各个缝隙的长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封闭构件54并通过所述绝缘部4的背面4b侧来可以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当与封堵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全部缝隙的情况相比,存在有不仅通过降低材料费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还能提高针对制造工序的容易性的优点。
图12中示出了四个封闭构件5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所述封闭构件54可以实现为封堵所述上部外罩51和所述第二阻断构件53b之间的全部缝隙。此时,多个所述封闭构件54可以形成为彼此之间的一部分重叠。
参照图1至图17,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的绝缘部4可以包括第一绝缘部41(图15中示出)和第二绝缘部42(图15中示出)。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可以配置成沿着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彼此隔开。所述第一绝缘部41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部42可以位于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
所述第一绝缘部41可以包括绝缘本体411(图15中示出)。
所述绝缘本体411用于支撑多个所述触点2。所述绝缘本体411构成所述第一绝缘部41的整体外观。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可以以多个所述接触构件21位于所述绝缘本体411的顶面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11。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以多个所述接触构件21位于所述绝缘本体411的底面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11。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连接构件23可以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11。所述绝缘本体411、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通过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实现彼此相结合。
所述第一绝缘部41可以包括凸出构件412(图15中示出)。
所述凸出构件412从所述绝缘本体411朝向外侧方向凸出。所述凸出构件412可以以其从所述绝缘本体411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11。所述凸出构件412和所述绝缘本体411也可以形成为一体。所述第一绝缘部41可以以所述凸出构件412与所述外壳3的内表面3a(图16中所述)接触的的方式插入结合于所述外壳3的内部。据此,所述凸出构件412可以对所述外壳3的内表面3a和所述第一绝缘部41的外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插入槽30a的大小可以小于所述凸出构件412。以由X轴和Z轴所形成的X-Z平面为基准,所述凸出构件412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部分可以具有大于所述插入槽30a的面积。据此,所述第一绝缘部41可以利用所述凸出构件412来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所述外壳主体30相结合。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阻断封装液经由所述外壳主体30和所述第一绝缘部41之间的缝隙而泄露,从而能够进一步强化防水性能。
所述第二绝缘部42用于支撑多个所述触点2。多个所述触点2可以以将所述安装构件22位于相同的高度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第二绝缘部42。所述安装构件22和所述连接构件23结合于所述第二绝缘部42。所述第二绝缘部42、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通过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实现彼此之间的结合。
参照图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可包括防水部9(在图17中示出)。所述防水部9用于实现防水功能。所述防水部9通过对所述绝缘部4的外表面和所述外壳3的内表面3a之间进行密封,来能够实现防水功能。所述防水部9以围绕所述多个触点2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来能够实现针对所述触点2的防水功能。所述防水部9可以在所述绝缘部4插入到所述外壳3的内侧的状态下,将封装液涂覆到所述外壳3的内侧之后对其进行固化而形成。
以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的所述防水部9在并不是所述第二绝缘部42背面42a(在图15中示出)的所述第一绝缘部41的正面41a(在图15中示出)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背面42a之间,对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而成的空间S(在图15中示出)的多个所述触点2实现防水功能,。即,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防水部9的位置变更到更靠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
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防止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的位置因在进行用于形成所述防水部9的封装液固化的过程中发生的体积等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改善对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的平整度,从而能够增加多个所述安装构件22和所述基板之间的接触力,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和所述基板之间的接触性能。
所述防水部9的位置通过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的空间S来朝向前方(FD箭头方向)侧变更,由此所述防水部9能够形成于从多个所述触点2的多个安装构件22朝向所述前方(FD箭头方向)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因此,所述防水部9可以以围绕多个触点2的多个连接构件23的方式形成,所述多个连接构件23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的空间S。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中间板8(图2中示出)。
所述中间板8用于使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连接。所述中间板8通过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结合,来能够使沿着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互相隔开间隔而配置的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连接。所述中间板8可以由针对所述防水部9的粘接力大于针对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粘接力的材料形成。例如,所述中间板8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
所述中间板8可以以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内部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绝缘本体411相结合。所述中间板8可以以设置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411的上表面的多个接触构件21、和位于所述绝缘本体411的下表面的多个接触构件21之间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11相结合。所述中间板8和多个所述触点2可通过嵌入成型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结合。
所述防水部9形成于,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而成的空间S。所述防水部9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而成的空间S中,以部分地围绕所述多个触点2和所述中间板8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实现针对所述触点2的防水功能。所述防水部9形成于外壳3的内表面3a(其围绕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了的空间S)的整个表面,从而可以完全密封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而成的空间S。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在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中,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非一体形成,而是由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分开的结构形成,并且利用所述中间板8使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连接。并且,所述防水部9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而成的空间S,以围绕所述触点2和所述中间板8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提高针对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和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的缝隙的防水性能。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形成由与这些相同的材料的合成树脂而成的连接构件,由此形成在内部具有贯通区域的一体式绝缘部4,在该情况下,由于所述防水部9无法牢固地粘接于由合成树脂而成的连接构件,因此,水分可能会渗透到所述防水部9和连接构件之间产生的缝隙。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4作为分开的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并且利用由金属而成的所述中间板8来使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连接,而且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间隔而成的空间S形成所述防水部9,由此使所述防水部9牢固地粘接于所述中间板8并完全防止水分渗透,从而能够提高防水性能。
所述中间板8可以包括中间本体81(图2中示出)、接地构件83(图2中示出)以及结合构件84(图2中所示)。
所述中间本体81与所述绝缘本体411相结合。通过将所述中间本体81与所述绝缘本体411相结合,来能够增强所述绝缘本体411的强度。所述中间本体81可以以其位于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411顶面多个接触构件21和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411底面的多个接触构件21之间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11。所述中间本体81整体上可以形成为四边形板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所述中间本体81是能够增强所述绝缘本体411的强度的形状,就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所述中间本体81可以由强度大于所述绝缘本体411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中间本体81由金属形成,所述绝缘本体411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所述中间本体81还可以分别与所述绝缘本体411和所述凸出构件412相结合。此时,所述中间本体81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绝缘本体411相结合的同时,其另一部分可以与所述凸出构件412相结合。
所述接地构件83用于接地(Ground)。所述接地构件83安装于所述基板,由此可以经由所述基板进行接地。此时,所述接地构件83可以以其与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接地端子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中间板8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结合,使得所述接地构件8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外部。所述接地构件83可以与所述中间本体81相结合。所述接地构件83可以以所述接地构件83从所述中间本体81朝向所述下侧方向(DD箭头方向)侧凸出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中间本体81。所述接地构件83和所述中间本体81可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结合构件84用于使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连接。由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配置成沿着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彼此隔开,因此,所述结合构件84可以沿着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形成以能够使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相连接。所述结合构件84可以位于所述限制构件7和所述接地构件83之间。
在所述结合构件84可以形成有所述接地构件83。所述接地构件83可以以所述接地构件83从所述结合构件84朝向所述下侧方向(DD箭头方向)侧凸出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结合构件84。所述结合构件84和所述接地构件83可以形成为一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中,所述中间板8可以包括多个所述接地构件83和多个所述结合构件84。在所述中间板8包括多个接地构件83的情况下,多个所述触点2可以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多个所述接地构件83之间。在所述中间板8包括多个所述结合构件84的情况下,多个所述触点2可以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多个所述结合构件84之间。多个所述触点2在所述隔开了的空间S中,可以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分别包括在所述中间板8的多个结合构件84之间。
所述防水部9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隔开了的空间S中,以部分地围绕多个所述触点2和多个所述结合构件84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实现针对所述触点2的防水功能。
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防水部9可以形成于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第二绝缘部42之间隔开而成的空间S。所述防水部9可以通过如下工序来形成于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隔开而成的空间S。
首先,如图16所示,在结合有多个所述触点2的所述绝缘本体411插入到所述外壳3的状态下,将用于形成所述防水部9的封装液涂覆于所述外壳3的内侧。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以图16为基准,通过将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彼此隔开而配置,来均能在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上侧和下侧将封装液涂覆于所述外壳3的内侧,因此,与只有在上侧和下侧中的任一方向上涂敷封装液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均匀地填充封装液。
接着,涂覆于所述外壳3内侧的封装液,随着在所述外壳3的内侧流动而能够填充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隔开而成的空间S中。此时,所述外壳3处于所述外壳3的用于涂敷密封液体的部分以朝向上侧的方式立起的状态。因此,封装液可以因重力进行流动,以能够填充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隔开而成的空间S中。
然后,如图17所示,如果封装液填充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隔开而成的空间S中,则可以使密封液体进行固化。据此,封装液实现为所述防水部9。
经过如上所述的工序,所述防水部9可以以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隔开而成的空间S中的方式形成。
参照图1至图19b,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的连接构件23可以使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相连接,使得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以所述第三轴构件(Z轴方向)为基准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此时,所述连接构件23可以包括弯折构件231。所述弯折构件231可以以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弯折形成。
所述第二触点2b的连接构件23可以使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相连接,使得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此时,所述连接构件23可以包括倾斜构件232。所述倾斜构件232配置成,朝向以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向。
根据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分别可以包括倾斜构件232,所述倾斜构件232朝向以彼此不同的角度倾斜的方向。
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的连接构件23也可以使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相连接,使得所述接触构件21和所述安装构件22以所述第三轴构件(Z轴方向)为基准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此时,所述连接构件23可以包括弯折构件231。所述弯折构件231可以以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弯折而形成。
参照图18a和图19a,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形成为,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固定的的长度。所述第一触点2a的多个连接构件23和所述第二触点2b的多个连接构件23可以形成为,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固定的的长度。
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多个所述连接构件23的长度23A(其为结合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区域的长度)形成为大于长度23B(其为被所述防水部9包围的区域的长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一、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将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所述第二绝缘部42的接触构件21和连接构件23的长度23A形成为更长,来增加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连接时的面积和安装于所述基板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和所述基板之间的连接性能。
第二、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将被所述防水部9包围的区域的长度23B形成更短,来增加由所述防水部9所形成的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对所述触点2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1至图20,在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设置有隔开而成的空间S的情况下,所述防水部9以如下方式实现。
所述防水部9可以以其围绕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空间S的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的四个表面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2之间的空间S。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使所述防水部9以围绕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各自的四个表面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实现针对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的完全防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提高针对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的防水性能。
所述防水部9可以以围绕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各自所具有的连接构件23的四个表面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中间板8包括多个所述结合构件84的情况下,各个结合构件84a、84b配置于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一触点2a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2b可以位于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多个所述结合构件84a、84b之间。
参照图1至图22,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限制构件7(图2中示出)。
所述限制构件7是用于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到所述外壳3内部的距离进行限制的构件。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以其位于所述凸出构件412的前方(FD箭头方向)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凸出构件412。据此,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在沿着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进行移动并插入到所述外壳3内部的过程中,随着与所述限制构件7接触而可以停止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移动。即,所述限制构件7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起到挡止件(Stopper)的功能。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所述限位构件7,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移动并插入到所述外壳3内部的距离进行限位。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限位构件7来能够防止因所述插塞式连接器以过多的距离插入到所述外壳3内部所引起的损坏或破损,或者防水性能的低下。
第二、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与所述绝缘部4不同的额外形成的限制构件7来实现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挡止件的功能。据此,与利用所述绝缘部4的一部分来实现针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挡止件的功能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能够减小传递到所述绝缘部4的冲击。例如,随着重复执行用于将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1并拔出的过程,将会发生碰撞,在利用所述绝缘部4的一部分来实现针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挡止件的功能的情况下,所述碰撞将会全部传递到在所述绝缘部4设置的多个所述触点2,因此,能够使所述基板和所述触点2的安装状态变得恶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利用所述限制构件7来实现针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挡止件的功能,从而能够分散传递到所述绝缘部4的碰撞,进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第三、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在不执行针对所述外壳3的加工的情况下,利用额外的限制构件7来实现针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挡止件的功能。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与将所述外壳3的一部分加工成向所述外壳3内侧凸出而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起到限位器功能的比较例相比,无需对所述外壳3进行加工也能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起到限位器的功能。因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与防水性能随着将所述外壳3的一部分加工成向所述外壳3内侧凸出而降低的比较例相比,具有维持所述外壳3的防水性能,同时能够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实现限位器功能的优点。另一方面,所述比较例中,在随着所述外壳3的一部分加工成向所述外壳3内侧凸出而在所述外壳3形成孔(Hole)的情况下,需要对所述外壳3进行额外的作业以封堵所形成的孔。与此不同地,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无需对所述外壳3进行额外的作业也能维持所述外壳3的防水性能,同时能够对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实现限位器的功能,因此,与比较例相比,能够减少工序成本,从而具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在以所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的位置上,分别与所述凸出构件412相结合。
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包括限制本体70(图21中示出)。
所述限制本体70与所述凸出构件412接触。所述限制本体70可以形成所述限制构件7的整体外观。通过将所述限制本体70配置于所述凸出构件412的前方(FD箭头方向)侧的位置,来能够限制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到所述外壳3内部的距离。
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包括固定构件71(图22中示出)和固定凸起72(图22中示出)。
所述固定构件71用于将所述限制本体70固定于所述凸出构件412。所述固定构件71形成为从所述限制本体70凸出。所述固定构件71可以形成为具有四边形的截面。所述固定构件71形成为从所述限制本体70朝向所述后方(BD箭头方向)侧凸出。
所述固定凸起72形成为从所述固定构件71凸出。所述固定凸起72可以其从所述固定构件71沿着面向所述凸出构件412的内侧方向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凸出构件412。以所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固定凸起72的长度形成为小于所述固定构件71。通过对所述固定构件71的一部分进行弯曲(Bending)加工,来可以将所述固定凸起72形成为朝向内侧方向凸出。
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包括多个所述固定凸起72。此时,多个所述固定凸起72可以配置于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的位置。
在所述限制构件7包括所述固定凸起72的情况下,所述凸出构件412可以包括固定槽412a(图22中示出)。所述固定槽412a可以从所述凸出构件412凹陷规定深度而形成。所述固定槽412a可以形成为具有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的长方形的直方体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以所述固定凸起72插入到所述固定槽412a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凸出构件412。据此,如果所述限制构件7结合到所述凸出构件412,则所述固定凸起72通过所述固定槽412a牢固地支撑,从而能够被固定。
在所述限制构件7包括多个所述固定凸起72的情况下,所述凸出构件412可以包括多个所述固定槽412a。所述固定槽412a形成于以所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的位置上。
所述限制本体70、所述固定构件71以及所述固定凸起72可以形成为一体。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由强度更大于所述绝缘部4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限制构件7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绝缘部4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
因此,与由金属形成的外壳3和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绝缘部4彼此直接相结合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将由彼此相同的物质所形成的所述限制构件7和所述外壳3相结合,来能够使所述绝缘部4更加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外壳3。
在所述外壳3和所述限制构件7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第二焊接构件37(图11中示出),以能够提高所述绝缘部4针对所述外壳3的固定力。所述第二焊接构件37用于使所述外壳3和所述限制构件7进行固定。通过对贯通形成于所述外壳3的贯通孔(未图示)执行激光焊接,来可以形成所述第二焊接构件37。
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1,通过将结合于所述绝缘部4的限制构件7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外壳3,来能够提高所述绝缘部4和所述外壳3之间的固定力,并且,即使在随着将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1并拔出而产生冲击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固定力。
以上进行说明的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和附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替换、变形及变更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明显的。

Claims (20)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
绝缘部,多个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
外壳,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
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
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外壳结合,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包括:
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
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
支撑凸起,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
所述支撑构件以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对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外壳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第一支撑构件,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前方侧延伸形成;
第二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以及
连接支撑构件,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外侧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连接,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未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构件的一端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撑构件的朝向所述前方侧的表面形成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第一支撑构件,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前方侧延伸形成;以及
第二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所述密封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外侧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外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一同实现针对所述密封构件的双重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配置成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外侧隔开,
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之间配置有隔开槽,所述第二支撑构件通过所述隔开槽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进行移动。
6.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
绝缘部,多个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
外壳,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
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
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外壳,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包括:
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
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
支撑凸起,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
所述支撑构件以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对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外壳主体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凸起包括:
第一支撑凸起,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形成;
第二支撑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的前方;以及
连接支撑凸起,在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的外侧使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连接,
所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的未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凸起的一端朝向所述前方侧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撑凸起的朝向最外侧凸出的区域形成为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凸起包括:
第一支撑凸起,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形成;以及
第二支撑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的前方,
所述密封构件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的所述前方侧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
所述第二支撑凸起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的所述前方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凸起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一同实现针对所述密封构件的双重支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凸起配置成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朝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的所述前方侧隔开,
在所述第二支撑凸起和所述第一支撑凸起之间配置有缓冲槽,所述第二支撑凸起通过所述缓冲槽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凸起侧进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支撑构件比所述密封构件更靠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的长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密封构件,使得所述支撑构件的一端位于相对于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前方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阻断部,所述阻断部结合于所述外罩,
所述外壳包括插入槽,所述插入槽贯通形成于所述外壳主体,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于所述插入槽,
所述绝缘部以所述绝缘部的背面从所述插入槽凸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
所述阻断部包括第一阻断构件,所述第一阻断构件以遮挡所述绝缘部的从所述插入槽凸出的底面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断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形成并接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包括:
上部外罩,在所述外壳的上部结合于所述外壳;以及
下部外罩,在所述外壳的下部结合于所述外壳,
所述第一阻断构件结合于所述下部外罩而遮挡所述绝缘部的底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断部还包括第二阻断构件,所述第二阻断构件以遮挡所述绝缘部的背面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包括:
上部外罩,在所述外壳的上部结合于所述外壳;以及
下部外罩,在所述外壳的下部结合于所述外壳,
所述第二阻断构件结合于所述上部外罩而遮挡所述绝缘部的背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结合于所述绝缘部的中间板,
多个所述触点配置成沿着第一轴方向彼此隔开,
所述绝缘部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配置成沿着与所述第一轴方向垂直的第二轴方向彼此隔开,
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由所述中间板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防水部,所述防水部用于密封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和所述绝缘部的外表面之间,
所述防水部以围绕多个所述触点和所述中间板的四个表面的方式形成,多个所述触点和所述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隔开而形成的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板由针对所述防水部的粘合力更大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的材质形成。
CN201880088289.3A 2018-11-28 2018-11-28 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111656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1195.8A CN115036743B (zh) 2018-11-28 2018-11-28 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8/014791 WO2020111304A1 (ko) 2018-11-28 2018-11-28 리셉터클 커넥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1195.8A Division CN115036743B (zh) 2018-11-28 2018-11-28 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621A true CN111656621A (zh) 2020-09-11
CN111656621B CN111656621B (zh) 2022-09-13

Family

ID=708528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1195.8A Active CN115036743B (zh) 2018-11-28 2018-11-28 插座连接器
CN201880088289.3A Active CN111656621B (zh) 2018-11-28 2018-11-28 插座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1195.8A Active CN115036743B (zh) 2018-11-28 2018-11-28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5191B2 (zh)
JP (1) JP7175392B2 (zh)
CN (2) CN115036743B (zh)
WO (1) WO20201113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09701S (zh) * 2018-01-25 2018-07-23
JP1609835S (zh) * 2018-01-25 2018-07-23
JP1609834S (zh) * 2018-01-25 2018-07-23
JP1609702S (zh) * 2018-01-25 2018-07-23
CN215418828U (zh) * 2021-01-06 2022-01-04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插座连接器
KR20220147369A (ko) * 2021-04-27 2022-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04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Ls美创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8475878A (zh) * 2016-02-25 2018-08-31 Ls美创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WO2018174422A1 (ko) * 2017-03-23 2018-09-27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2758B2 (ja) 1998-09-14 2002-03-0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フランジ付コネクタ
US7351105B2 (en) * 2005-11-09 2008-04-01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 moun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2009357A (ja) 2010-06-25 2012-01-12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5696695B2 (ja) * 2012-08-02 2015-04-08 Smk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257182B2 (ja) * 2013-06-20 2018-01-10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防水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215125B2 (ja) 2014-04-21 2017-10-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6575837B (zh) * 2014-06-24 2020-02-14 捷利知产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20160042752A (ko) 2014-10-10 2016-04-20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05016762U (zh) * 2015-08-28 2016-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004057U (zh) 2016-07-27 2017-03-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102654771B1 (ko) * 2017-02-08 2024-04-04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543956B1 (ko) * 2017-03-23 2023-06-19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6230012B1 (ja) * 2017-03-28 2017-11-15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235004B1 (ko) * 2017-04-24 2021-03-31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09149215B (zh) * 2017-06-19 2021-08-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063383B2 (en) * 2019-02-20 2021-07-13 Ls Mtron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2531372B (zh) * 2019-09-17 2022-07-29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
KR20210046549A (ko) * 2019-10-18 2021-04-28 미쓰미덴기가부시기가이샤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878A (zh) * 2016-02-25 2018-08-31 Ls美创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766604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Ls美创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WO2018174422A1 (ko) * 2017-03-23 2018-09-27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10118A (ja) 2022-01-26
US11165191B2 (en) 2021-11-02
CN111656621B (zh) 2022-09-13
CN115036743B (zh) 2023-12-29
WO2020111304A1 (ko) 2020-06-04
US20200388951A1 (en) 2020-12-10
CN115036743A (zh) 2022-09-09
JP7175392B2 (ja)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6621B (zh) 插座连接器
CN211238649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94787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239612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KR101927931B1 (ko) 방수형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CN108475878B (zh) 插座连接器
KR102158267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654772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446231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654771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20180000084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552927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491486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제조방법
KR102235004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566674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20230104947A1 (en) Board connector
KR102502421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의 제조방법
KR102308129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266624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07666042B (zh) 插座连接器
CN114938692A (zh) 基板连接器
CN114080735B (zh) 插座连接器
CN211629407U (zh) 插座连接器
KR102337132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20220138827A (ko) 기판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