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4334A -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4334A
CN111654334A CN202010469646.XA CN202010469646A CN111654334A CN 111654334 A CN111654334 A CN 111654334A CN 202010469646 A CN202010469646 A CN 202010469646A CN 111654334 A CN111654334 A CN 111654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nnection state
sig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96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4334B (zh
Inventor
陈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96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4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4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电路板,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通过电子设备现有的结构而不需要额外设置耦合板、检测电路等外部检测设备就可以判断天线与电路板的连接状态,降低了检测的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其工作的可靠性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耦合板测试方案或者电路在位检测方案来检测天线的连接性。
耦合板测试方案中需要通过耦合板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无线通信,但是在耦合板测试方案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天线与耦合板之间的最佳位置,一旦需要测试其他天线的连接性,则需要重新寻找耦合板与该天线的最佳位置,使得耦合板测试方案的灵活性差。而电路在位检测方案是通过在天线连接处另接一直流电路,由于射频信号大多是高频信号,在直流电路中高频的射频信号未必可以通过,从而会导致误判而影响电路在位检测方案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不需要依赖外部检测设备即可实现对天线的检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电路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电路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发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及
连接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电路板用于提供第一测试信号;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电路板用于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一方面,通过电子设备现有的结构而不需要额外设置耦合板、检测电路等外部检测设备就可以判断天线的连接状态,降低了检测的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可以提高天线连接状态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第一种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第二种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第三种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或者集成了该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该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设备。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至少可以包括电路板110、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电路板110上可以设有射频电路,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分别与电路板110上的射频电路电性连接,在射频电路的控制下,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均可以接收和发射测试信号。其中,电路板110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馈电点、接地点,对应的,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上分别可以设置有馈电端和接地端,当馈电端与对应的馈电点电性连接、接地端与对应的接地点电性连接时,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可以与电路板110上的射频电路电性连接而实现测试信号的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110与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之间,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导线、弹片、连接器等导电件实现电连接。例如,电路板110上可以设置一与射频电路电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上设有多个母扣,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可以分别通过一电缆线与连接器电连接,该电缆线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天线120或第二天线130电性连接并固定连接在一起;该电缆线的另一端设有扣头,当该扣头卡扣在连接器的母扣内时,可以实现电缆线与连接器的电性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上的射频电路的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的电性连接的方式并不局限与上述举例,例如还可以直接将导线的一端焊接第一天线120或第二天线130,将导线的另一端焊接电路板110。凡是通过导电件实现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电性连接的方式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当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性连接状态正常时,电路板110上的射频电路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正常传输测试信号;当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性连接状态异常时,例如导电件的一端或两端断开连接,使得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不能正常的收发测试信号,或者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收发测试信号的能力变差等。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对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的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
基于以上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100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电路板110、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在101中,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电路板用于提供第一测试信号。
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正常情况下会与基站之间进行双向的无线通信,基站可以通过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向电子设备100传输信号,以使电子设备100接收基站的信号;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在电路板110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向基站传输信号,以实现与基站的交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检测电子设备100内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第二电连接状态,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暂时断开与基站之间的连接。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20作为发射天线,控制电路板110向第一天线120提供第一测试信号,使得第一天线120可以向外发射特定频段的第一测试信号。
在102中,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电路板用于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当第一天线120作为发射天线时,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第二天线130作为接收天线,第二天线130可以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电路板可以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可以是同频天线,在电路板110的射频电路的控制下,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传输的测试信号的频段可以相同或者重叠。第一测试信号可以是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传输的测试信号中重叠的频段信号。此时,当第一天线120发射特定频段的第一测试信号时,第二天线130可以接收该特定频段的第一测试信号,从而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可以建立一无线通信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第二天线130接收第一测试信号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时,电子设备100可以处于非信令模式。非信令模式是指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在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过程中不需要完成基站的注册、寻呼等步骤进而绕过通信的上层协议栈。此时,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20仅发射第一测试信号而不接收测试信号,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控制第二天线130可以仅接收第一测试信号而不发射测试信号。
在103中,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当第二天线130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得到第一接收信号后,可以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130和电路板110的第二电连接状态。其中,电连接状态可以包括电接状态正常和电连接状态异常。
当第一电连接状态正常时,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可以正常电连接,第一天线120可以将电路板110提供的第一测试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当第二电连接状态正常时,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之间也可以正常电连接,电路板110可以对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电路板之间可以建立一个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
当第一电连接状态异常时,第一天线120无法发射测试信号或者发射的测试信号很弱;当第二电连接状态异常时,第二天线130与第一天线120之间的隔离度较大,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差。因而,当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时,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电路板110之间建立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较差,无法形成正常的通信网络。因此,通过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一方面,通过电子设备100现有的结构而不需要额外设置耦合板、检测电路等外部检测设备就可以判断天线的连接状态,降低了检测的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可以提高天线连接状态的检测效率。
其中,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的方法可以是:判断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若是,则确定述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若否,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可以根据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之间的距离而调整,例如,当第二天线130与第一天线120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较小;当第二天线130与第一天线120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判断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外,还可以直接判断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而确定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的连接状态。
其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天线140,在上述步骤中判断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电路板110用于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判断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若是,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140与电路板110的第三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异常;若否,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可以根据第一天线120、第三天线140之间的距离而调整,再次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可以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相同,例如,当第二天线130与第一天线120的距离与第三天线140与第一天线120的距离近似时,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可以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相同。当然,第二预设信号强度也可以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不相同,例如当第二天线130与第一天线120的距离与第三天线140与第一天线120的距离相差较大时,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可以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预设信号强度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定。
其中,当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三天线140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控制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电路板110用于提供目标测试信号;控制每一目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测试信号,以得到多个目标接收信号,电路板110用于对每一目标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一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与电路板110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之间选择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前述步骤中的第一电连接连接状态。当检测出第一电连接连接状态后,也可以判断出第二电连接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测试信号的频段可以与第一测试信号的频段相同,也即,第一天线120作为发射天线、以及目标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发射的测试信号均是同一频段的测试信号,此时,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均是该频段的同频天线。当然,目标测试信号的频段也可以与第一测试信号的频段不同。也即,第一天线120作为发射天线时发射一种频段A的第一测试信号,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发射另一种频段B的目标测试信号,此时,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均是频段A和频段B的同频天线。
其中,当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三天线140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电路板110用于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述第三天线140与电路板110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当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时,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均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由于此时由多个天线接收信号,从而便于判断出第一天线120的第一电连接状态,当判断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后,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也便于判断。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在控制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检测电子设备100的当前模式,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控制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
当电子设备100接收到用户的特定触摸指令、按键指令、声控指令等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进入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当检测到电子设备100处于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第三天线140与基站之间断开连接,也即,电子设备100内用于进行连接性检测的天线与基站之间不进行无线通信。然后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控制第二天线130、第三天线140等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只有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才会进行天线连接状态的,可以避免基站的无线信号对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的连接性检测造成干扰,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在201中,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
在202中,在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
在203中,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
在204中,判断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在205中,若是,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
在206中,若否,则控制第三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
当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时,表示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比较优良,第二天线130、第一天线120和电路板110之间建立了一个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进而可以判断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均是正常的。
当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二天线130、第一天线120和电路板110之间没有建立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此时,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异常,也有可能是第二电连接状态异常,或者也有可能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均异常。
此时,需要进一步对第一电连接状态与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可以控制控制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从而根据第三天线140接收的第二接收信号的情况来进行后续检测。
在207中,判断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在208中,若是,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为正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异常;
在209中,若否,则在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
当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时,表示第三天线140接收的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比较优良,第三天线140、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建立了一个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进而可以判断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均是正常的。而此时,由于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二天线130、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没有建立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之间至少有一个为异常,但是由于第一电连接状态是正常的,由此可以确定出第二电连接状态为异常。
当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时,则表示,第三天线140、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没有建立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结合前述第二天线130、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也没有建立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的结论,则此时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正常;也有可能是第二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一电连接状态正常;也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三电连接状态正常;也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正常;还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均异常。
此时,需要进一步对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可以在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
在210中,控制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
在211中,控制每一目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测试信号,以得到多个目标接收信号;
在212中,根据每一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电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通过将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中的一个确定为目标发射天线,将剩余的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相较于步骤202和203,相当于电子设备100更换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并重新进行了发射-接收步骤,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若更换了发射信号的天线后,其他的天线接收的测试信号的强度存在符合要求的情况,那么可以说明此时的目标发射天线的电连接状态正常,从而结合前述的检测结果即可得到所有天线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
例如,若前述步骤中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不符合要求,则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之间未建立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出现异常。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换成第三天线140发射目标测试信号,而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接收第三天线140发射的目标测试信号,若第一天线120接收的目标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符合要求则可以判断出第一天线120、第三天线140与电路板110之间建立了较优的测试信号通信网络,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是正常的,进而可以判断出第二电连接状态是异常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通过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第二天线130、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及通过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目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接收信号,电子设备100运行上述检测方法,即可逐步判断所有天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不需要依赖外部检测设备,既节约了硬件成本,又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再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在301中,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
在302中,在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
在303中,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
在304中,控制第三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
在305中,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当电子设备100控制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测试信号后,可以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的关系、以及第二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的关系来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电连接状态。电子设备100内可以预设存储一映射表,当检测出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后,可以根据映射表来查询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电连接状态。例如下表1所示,下表1为信号强度-天线连接状态第一查询表。
表1:信号强度-天线连接状态第一查询表
Figure BDA000251385316000012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和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可以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内。当第一信号强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均正常;当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同理,当第二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均正常;当第二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如表1所示,若第一信号强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且第二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均正常。若第一信号强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二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正常而第三电连接状态为异常。若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二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为正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异常。
若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且第二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此时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正常;也有可能是第二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一电连接状态正常;也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三电连接状态正常;也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正常;还有可能是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均异常。
此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控制除第一天线120以外的其他天线发射测试信号来接着检测天线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也可以控制除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第三天线140的第四天线也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从而根据第四天线接收的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来判断第一电连接状态,进而可以检测出每一天线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电子设备100内部预存一信号强度-天线连接状态映射表,通过该表格可以判断出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的连接状态,提高了天线连接状态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控制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均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通过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大概率地可以确定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当第一电连接状态确定后,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随之也可以被确定,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电子设备100通过运行上述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地确定出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大幅度提高了天线连接状态的检测效率。
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再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在401中,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
在402中,在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
在403中,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天线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控制第三天线接收第一天线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
在404中,在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
在405中,控制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
在406中,控制每一目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测试信号,以得到多个目标接收信号。
在407中,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一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
当电子设备100控制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控制目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的目标测试信号后,可以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一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
例如,当目标发射天线为第三天线140、目标接收天线为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时,可以根据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第一测试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的关系、第三天线140接收的第一测试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的范围、第一天线120接收的目标测试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的范围以及第二天线130接收的目标测试信号的第四信号强度与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来确定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的连接状态。电子设备100内可以预设存储一映射表,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该映射表并根据上述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第三信号强度和第四信号强度来确定每一天线与电路板110的电连接状态。示例性的,如下图2所示,下表2为信号强度与天线连接状态第二查询表。
表2:信号强度-天线连接状态第二查询表
Figure BDA000251385316000015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的关系、第二信号强度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的关系可见前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当第三信号强度在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为正常;反之,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同理,当第四信号强度在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三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正常;反之,则表示第三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如表2所示,当第一信号强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且第二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和第三电连接状态均正常。此时第三信号强度会在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且第四信号强度也会在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当第一信号强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二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正常而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此时第三信号强度会不在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四信号强度也会不在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当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二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正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异常,此时第三信号强度会在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四信号强度不在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当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且第二信号强度也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及第三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此时,根据第三信号强度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的关系不同、以及第四信号强度与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的关系不同,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及第三电连接状态也会不同。
例如,当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第二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当第三信号强度不在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而第四信号强度在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表示第二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正常而第一电连接状态异常。
当第一信号强度不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第二信号强度不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当第三信号强度不在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且第四信号强度也不在第四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则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三电连接状态为正常/异常;第二种: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正常/异常;第三种:第二电连接状态、第三电连接状态异常而第一电连接状态为正常/异常。
此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控制除第一天线120、第三天线140以外的其他天线发射测试信号来接着检测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的状态。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也可以控制除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第三天线140以外的第四天线也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或者第三天线140发射的第二测试信号,从而根据第四天线接收的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或者接收的第二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来判断第一天线120的连接状态,进而可以检测出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的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通过将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中的一个确定为目标发射天线,将剩余的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相当于电子设备100更换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并重新进行了发射-接收步骤,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若更换了发射信号的天线后,其他的天线接收的测试信号的强度存在符合要求的情况,那么可以说明此时的目标发射天线的连接状态正常,从而由该结论结合前述的检测结果即可得到所有的天线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数量越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天线140的数量包括多个,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对多个天线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会更高。示例性的,请参考图6至图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的第一种检测结果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的第二种检测结果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的第三种检测结果示意图。在图6至图8中第三天线140的数量示例性的可以为四个也即,第三天线140包括第三天线141、第三天线142、第三天线143和第三天线144。
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有一个第三天线140或者第二天线130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测试信号符合要求时,就可以判断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第一电连接状态正常。如图6所示,第二天线120、第三天线143接收的第一天线发射的探测信号均符合要求,则可以确定出: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143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均正常,而第三天线141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第三天线142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第三天线144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均为异常。
因此,当第三天线140的数量越多时,通过每一第三天线140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大概率可以判断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只有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二天线130接收第一天线发射的探测信号、以及有的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天线发射的探测信号均不符合要求时,此时,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141、第三天线142、第三天线143和第三天线144分别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状态待定。这个时候就需要判断是所有的第二天线130、第三天线140的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状态均异常(小概率),还是由于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状态异常(大概率)而导致出现上面的检测结果。
当出现如图7的检测结果后,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可以选择一除第一天线120以外的其他天线(例如第三天线142)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如图8所述,通过更换发射天线后,可以根据其他的天线接收的第二测试信号强度来判断出更换后的发射天线的连接状态。例如,更换发射天线后,剩余的其他天线中只要有一个天线接收的目标测试信号强度符合要求,则说明更换的这一个发射天线(例如第三天线142)与电路板110的连接状态是正常的,从而可以判断出其他天线的连接状态。
例如结合图7和图8,当选择第三天线142重新作为发射天线后,第三天线141以及第三天线144接收第三天线142发射的目标测试符合要求时,则可以确定第三天线142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第三天线141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144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均正常,而第二天线120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第三天线143与电路板11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均为异常。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更换发射天线后,剩余的天线中接收的目标测试信号强度都不符合要求,则可以再次选择一除第一天线120、前述步骤的目标发射天线(例如第三天线142)之外的其他天线(例如第三天线144)作为第二目标发射天线,通过再次更换发射天线后来排除是否因为发射天线的连接状态异常而导致的前述测量结果,以此类推,逐一排除后即可确定出所有的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的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本申请不受所描述的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限制,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些步骤还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个别具体应用场景,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120和第二天线130,基于上述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包括第一发射模块310、第一接收模块320和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30。第一发射模块310用于控制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电路板110用于提供第一测试信号;第一接收模块320用于控制第二天线130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电路板110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处理;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120与电路板110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130与电路板110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30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若是,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若否,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三天线140,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30在确定出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后,还可以用于:控制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电路板110用于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判断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若是,则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而第二电连接状态为异常;若否,则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的第一发射模块310还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00的当前模式;在电子设备100的当前模式为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控制第一天线120发射第一测试信号。
其中,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三天线140,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还包括:目标天线确定模块340、目标信号发射模块350和目标信号接收模块360,目标天线确定模块340用于在第二天线130和第三天线140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作为目标接收天线。目标信号发射模块350用于控制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电路板110用于提供目标测试信号;目标信号接收模块360用于控制每一目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测试信号,以得到多个目标接收信号,电路板110用于对每一目标接收信号进行处理。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30还用于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一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其中,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370。第二接收模块370用于控制第三天线140接收第一天线120发射的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电路板用于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30还用于: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电连接状态、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与上文实施例中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上可以运行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300,一方面,通过电子设备100现有的结构而不需要额外设置耦合板、检测电路等外部检测设备就可以判断天线的连接状态,降低了检测的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也可以提高天线连接状态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500包括至少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处理器510是电子设备5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5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500进行整体监控。存储器520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器5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包含有可在处理器510中执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10通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中的处理器510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520中,并由处理器510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控制第二天线接收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电路板用于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根据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二天线与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其中,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530、显示屏540、控制电路550、输入单元560、传感器570以及电源580。其中,处理器510分别与射频电路530、显示屏540、控制电路550、输入单元560、传感器570以及电源580电性连接。
射频电路530用于收发测试信号,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显示屏5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像、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控制电路550与显示屏5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显示屏540显示信息。输入单元56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传感器570用于采集电子设备500自身的信息或者用户的信息或者外部环境信息。例如传感器570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指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陀螺仪等多个传感器。电源580用于给电子设备500的各个部件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图12中未示出,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0,一方面,通过电子设备500现有的结构而不需要额外设置耦合板、检测电路等外部检测设备就可以判断天线的连接状态,降低了检测的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第一电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也可以提高天线连接状态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510上运行时,处理器510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实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510的功能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器510,在此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电路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
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天线,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的步骤之后,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判断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在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均为正常、而确定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为异常;
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电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为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天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所述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确定为目标接收天线;
控制所述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测试信号;
控制每一所述目标接收天线接收所述目标测试信号,以得到多个目标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每一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一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天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天线连接性检测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
7.一种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电路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发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一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及
连接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连接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天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还包括:
目标天线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之间确定一个天线作为目标发射天线,将除所述目标发射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确定为目标接收天线;
目标信号发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发射天线发射目标测试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测试信号;及
目标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控制每一所述目标接收天线接收所述目标测试信号,以得到多个目标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每一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一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天线,所述天线连接状态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以得到第二接收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电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三电连接状态。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
CN202010469646.XA 2020-05-28 2020-05-28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654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9646.XA CN111654334B (zh) 2020-05-28 2020-05-28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9646.XA CN111654334B (zh) 2020-05-28 2020-05-28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334A true CN111654334A (zh) 2020-09-11
CN111654334B CN111654334B (zh) 2022-07-15

Family

ID=7234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9646.XA Active CN111654334B (zh) 2020-05-28 2020-05-28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433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5439A (zh) * 2020-10-21 2021-01-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05583A (zh) * 2020-11-24 2021-03-16 深圳市广联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有源gps天线状态的电路及方法
CN113078961A (zh) * 2021-03-12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测试状态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3765533A (zh) * 2021-07-19 2021-12-0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10132A (zh) * 2021-09-24 2021-12-1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53332A (zh) * 2020-11-25 2022-05-2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芯片及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
CN114640407A (zh) * 2022-03-22 2022-06-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14429A (zh) * 2021-06-22 2022-12-23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1550B1 (en) * 1999-04-05 2004-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er
US20150078488A1 (en) * 2013-09-14 2015-03-19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antenna module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US20180203127A1 (en) * 2015-06-08 2018-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receiver capable of detecting failure in rf receiver unit including receiving antenna
CN108494957A (zh) * 2018-03-13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521012A (zh) * 2018-03-01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US20180375556A1 (en) * 2017-06-26 2018-12-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ble beam failure event desig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1550B1 (en) * 1999-04-05 2004-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er
US20150078488A1 (en) * 2013-09-14 2015-03-19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antenna module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US20180203127A1 (en) * 2015-06-08 2018-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receiver capable of detecting failure in rf receiver unit including receiving antenna
US20180375556A1 (en) * 2017-06-26 2018-12-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ble beam failure event design
CN108521012A (zh) * 2018-03-01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8494957A (zh) * 2018-03-13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5439A (zh) * 2020-10-21 2021-01-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05583A (zh) * 2020-11-24 2021-03-16 深圳市广联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有源gps天线状态的电路及方法
CN114553332A (zh) * 2020-11-25 2022-05-2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芯片及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
CN114553332B (zh) * 2020-11-25 2024-05-1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芯片及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
CN113078961A (zh) * 2021-03-12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测试状态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3078961B (zh) * 2021-03-12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测试状态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5514429A (zh) * 2021-06-22 2022-12-23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514429B (zh) * 2021-06-22 2024-05-2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65533A (zh) * 2021-07-19 2021-12-0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10132A (zh) * 2021-09-24 2021-12-1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40407A (zh) * 2022-03-22 2022-06-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334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334B (zh)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50327B (zh) 一种天线检测方法、天线检测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372187B1 (ko) 센싱 전극을 포함하는 통신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00073478A (ko) 커넥터와 전기적 경로 사이의 연결 상태를 식별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KR20210034270A (ko) LoS 경로를 확인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EP3633880B1 (en)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348504B (zh) 功率检测方法、移动终端及功率检测电路
KR20200117203A (ko) 사운딩 기준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585305B1 (ko)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712175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8365881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24908B (zh) WiFi扫描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KR20210002822A (ko) 레인징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1651387B (zh) 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11148182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200141702A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검색 리스트를 표시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CN111313986B (zh) 一种测试电路结构及天线测试方法
CN110797985B (zh) 线圈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10245B (zh)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210033758A (ko) 전력 공급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0849407B (zh) 传感器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27424A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CN108365882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66841A (zh) 距离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33771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