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7424A -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7424A
CN114527424A CN202210142598.2A CN202210142598A CN114527424A CN 114527424 A CN114527424 A CN 114527424A CN 202210142598 A CN202210142598 A CN 202210142598A CN 114527424 A CN114527424 A CN 114527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accessory
accessory
antenna
directiona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25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栢暐
梁天平
赵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25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7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7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74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8077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56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0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定位方法包括: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确定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当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的位置。基于此,本申请的定位方法,可以更精确、更快速地实现对待测物的定位。

Description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往往利用红外线、光学反射等探测方案来实现定位、探物功能,但是,红外线、光学反射等方案的定位、探测范围较小,定位、探物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其对待测物的定位效果较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所述终端配件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当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握持控制模块,用于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所述终端配件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射频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定位模块,用于当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配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定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配件,所述终端配件用于与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的终端本体连接,所述终端配件包括定向天线,所述终端配件用于:
在所述终端配件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所述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以使得当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终端本体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配件和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与所述终端配件连接,所述终端配件为上述终端配件。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配件和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与所述终端配件连接,所述终端配件包括定向天线,所述终端本体用于:
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所述终端配件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当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和终端配件,所述终端配件与所述终端本体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定位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和终端配件,所述终端配件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或电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定位方法。
本申请的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定位方法包括: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确定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当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的位置。基于此,本申请的定位方法,利用方向性能较好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较优的辐射能力来接收待测物传输的定位信号,终端配件可以更灵敏地检测定位信号;并且,终端配件确定的握持模式使得用户握持终端配件的局部区域后,定向天线更加具有方向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配件对定位信号的灵敏度,终端配件及电子设备可以更精确、更快速地实现对待测物的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定向天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定向天线的一种辐射方向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定向天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定向天线的一种辐射方向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定向天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定向天线的一种辐射方向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定向天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定向天线的一种辐射方向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定向天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定向天线的一种辐射方向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握持模式集合的一种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配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一种控制流程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配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定位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定位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图24,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100、移动终端200及电子设备10,该定位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500,或者集成了该定位装置500的终端配件100、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该定位装置500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电子设备10可以是包括终端配件100和移动终端200的通信系统。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终端配件100和移动终端200,移动终端200可以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或者视频播放装置等设备。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终端配件100可以是独立于移动终端200的电子终端或终端配饰。例如,终端配件100可以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游戏设备、AR设备;再例如,终端配件100可以但不限于是装配于移动终端200外壳上的保护壳、能夹持移动终端200的自拍杆、可放置移动终端200的终端支架、可插接于移动终端200接口的挂饰等等。
如图1所示,该终端配件100可与移动终端200无线通信连接,以传输数据或者传输电能。示例性的,终端配件100可以包括第一无线模块110,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第二无线模块210,该第一无线模块110和第二无线模块210可以无线通信连接,以使得终端配件100可与移动终端200无线通信连接并传输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无线模块110可以是蓝牙(Bluetooth,简称BT)模块例如第一蓝牙模块,相应的,第二无线模块210可以是第二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可以通过蓝牙信号实现无线通信连接。当然,该第一无线模块110、第二无线模块210也可以但不限于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模块、超宽带通信(Ultra WideBand,简称UWB)模块。当然,第一无线模块110、第二无线模块210也可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模块,第一无线模块110还可以与第二无线模块210无线电连接,以使得终端配件100可与移动终端200无线电连接并传输电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无线模块110、第二无线模块21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如图2所示,该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实现物理的电性连接,以传输数据或者传输电能。例如,终端配件10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USB数据线、USB充电线等USB连接器,弹簧针(pogo pin)连接器等电连接件300实现与移动终端200的电性连接,终端配件100可以通过该电连接件300向移动终端200传输数据或者传输电能。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该电连接件300,也可以不包括该电连接件30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以将终端配件100通过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与移动终端200连接在一起或者将二者放置在一起区域范围内,以通过终端配件100实现对待测物400的定位、通过移动终端200向用户输出定位过程中的各种操作信号。当然,用户也可以单独通过终端配件100来实现对待测物400的定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其中,终端配件100也可以是移动终端200上的一个部件,例如,终端配件100可以是移动终端200的框体、外壳等部件。示例性的,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200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终端本体220和终端配件100,该终端配件100可与终端本体220物理的直接或间接连接,以使得终端配件100可形成移动终端200的一个部件。当然,该终端配件100可与终端本体220无线通信连接或物理的电性连接,以使得终端配件100上的部件例如定向天线120可以与终端本体220上的模块例如控制模块传输数据或电能。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配件100成为移动终端200上的一个部件时,电子设备10可以是该移动终端200。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本体22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显示屏221、中框222、电路板223和电池224。显示屏221可以设置在中框222上以形成移动终端2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22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1(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221。中框222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222用于为移动终端200中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移动终端200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例如,中框222上可以设置凹槽、凸起、通孔等结构,以便于安装移动终端200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电路板223设置在中框222上,电路板223可以与中框222连接以实现固定。其中,电路板223可以为移动终端200的主板。电路板223上可以集成有第一处理器140,此外还可以集成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马达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221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223,以通过电路板223上的第一处理器140对显示屏221的显示进行控制。电池224设置在中框222上,电池224可以与中框222连接以实现固定,终端本体220可以将电池224密封在移动终端200的内部。同时,电池224电连接至电路板223,以实现电池224为移动终端200供电。其中,电路板223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224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移动终端20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也可以分配至终端配件100上的各个电子器件。
其中,请再次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可以包括定向天线120,终端配件100可以通过定向天线120实现无线通信功能,例如,定向天线120可以传输Wi-Fi信号、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信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简称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简称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信号、蓝牙信号等。
可以理解的是,定向天线120可以包括天线单元和馈电网络,该馈电网络可与天线单元电连接,在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后,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可以朝向某一特定方向范围(例如后文中的目标辐射方向),以使得天线单元可以形成辐射方向集中于某一方向的具有定向特性的天线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定向天线120也可以是阵列天线(例如后文中的图5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阵列天线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单元121和馈电网络122,馈电网络122可与每一天线单元121电连接,每一天线单元121的主辐射方向可以朝向某一特定方向范围(例如后文中的目标辐射方向)。其中,多个天线单元121可以工作在同一频率,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馈电和空间排列构成。例如,当定向天线120包括多个天线单元121时,多个天线单元121可以但不限于按照1×N、M×N、N×N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再例如,多个天线单元121也可以围绕定向天线120的中心均匀地排列。本申请实施例对定向天线12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其中,按照电磁波叠加远离,多个天线单元121构成的阵列天线在某一方向上的辐射性能远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性能,从而相较于单一的天线而言,阵列天线产生的辐射场的方向性更强。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对阵列天线的多个天线单元121的位置及馈电方式进行布置,以使得定向天线120的辐射方向不同。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天线12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定向天线120的一种辐射方向图。定向天线120可以包括四个天线单元121,四个天线单元121可呈2×2的矩阵式排列并由同一馈电网络122进行馈电并形成阵列天线。四个天线单元121可以设置于阵列基板123的同一面,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可以设有接地平面124,该接地平面124可以覆盖整个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如图6所示,当终端配件100沿XOY平面放置时,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集中于+Z方向。当终端配件100为移动的保护壳时,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垂直于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的背盖面。
再示例性的,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天线12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定向天线120的一种辐射方向图。阵列基板123的一面上可以铺设导体材料并可以在导体材料上蚀刻形成两个开槽125,以使阵列基板123的该面上可以形成两个天线单元121,定向天线120可以包括两个天线单元121。两个天线单元121可以由同一馈电网络122进行馈电。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可以设有接地平面124,该接地平面124可以覆盖整个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如图8所示,当终端配件100沿XOY平面放置时,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集中于+Z方向,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垂直于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的背盖面。
又示例性的,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天线120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定向天线120的一种辐射方向图。阵列基板123的一面上可以设有两个天线单元121,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上可以设有馈电网络122而不设置接地平面124。如图10所示,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集中于+Y方向,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平行于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的背盖面。
还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天线120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定向天线120的一种辐射方向图。阵列基板123的一面上可以设有三个天线单元121,三个天线单元121可以围绕定向天线120的中心均匀设置。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上可以设有馈电网络122而不设置接地平面124。如图12所示,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集中于XOY平面的三个方向,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平行于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的背盖面。
再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3和图14,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天线120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定向天线120的一种辐射方向图。阵列基板123的一面上可以设有三组天线单元121,每一组天线单元121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辐射体,三组天线单元121可以围绕定向天线120的中心均匀设置。阵列基板123的另一面上可以设有馈电网络122并设有部分接地平面124,该接地平面124没有覆盖三组天线单元121。如图14所示,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集中于XOY平面的多个方向(图14中显示了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集中于XOY平面的四个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并不局限于该四个方向,还可以为XOY平面的其他方向,例如,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集中于六个方向,该六个方向可以与三组天线单元121的六个辐射体的方向对应),终端配件100的辐射方向可以平行于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的背盖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终端配件100及定向天线120的辐射方向的示例性举例,还可以通过调整多个天线单元121的排列及其馈电方式使得终端配件100及定向天线120可以具有其他的辐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定向天线120的示例性举例,定向天线120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例如,上述定向天线120中,还可以设置多个馈电网络122,以为每一天线单元121进行馈电。再例如,上述定向天线12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天线单元121,以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辐射方向的定向天线120。本申请实施例对定向天线120及终端配件1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终端配件100、移动终端200及电子设备10的结构,请结合图1至图14并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终端配件100,终端配件10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定向天线120。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包括:
在101中,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以使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可以是如图3、图4所示的包括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也可以是如图1、图2所示的与终端配件100电连接或通信连接且通过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与终端配件100连接的移动终端200)在对待测物400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探测的准确性,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可以确定其握持模式,使得定向天线120可以具有一个目标辐射方向。用户采用该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后,定向天线120在该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可以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可以通过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的信号强度来判断待测物40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辐射能力可以是指定向天线120接收信号的能力,也可以是指定向天线120发射信号的能力。目标辐射方向可以是定向天线120传输某一频率信号时的辐射场型的方向,定向天线120在该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大于其他方向上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使得定向天线120在该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可以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可以与其未被握持时的辐射方向有关。示例性的,当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未被握持时,定向天线120(例如阵列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最优,则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可以选择一握持模式,例如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为不遮挡阵列天线的主辐射方向,以保证阵列天线在该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再例如,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为遮挡阵列天线朝向目标辐射方向之外的辐射方向,以削弱定向天线120在其他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而加强定向天线120在该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再示例性的,当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未被握持时,定向天线120的天线单元为全向性能或者定向性能不佳的结构时,则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可以选择一握持模式,例如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为遮挡天线单元的部分辐射方向以使被遮挡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目标辐射方向,从而可以削弱天线单元在其他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而加强天线单元在该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并使得天线单元形成具有定向性能的天线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采用该握持模式进行握持后,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性能更强,定向天线120的方向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其中,终端配件100可以设有第一存储器150,以存储终端配件100的定向天线120的目标辐射方向。根据该目标辐射方向,终端配件100可以自行确定其握持模式,并可以将该握持模式通过无线通信或电连接的方式传输至移动终端200,以使得移动终端200可以输出指示握持模式的指示信号,以指示用户按照该指示信号来握持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当然,根据该目标辐射方向,终端配件100也可以将其目标辐射方向通过无线通信或电连接的方式传输至移动终端200,移动终端200根据接收的目标辐射方向确定握持模式并输出指示握持模式的指示信号,以指示用户按照该指示信号来握持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又或者,当终端配件100独立于移动终端200工作时,终端配件100还可以自行确定其握持模式并输出指示握持模式的指示信号,以指示用户按照该指示信号来握持终端配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内部可以设有预设握持模式集合,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根据定向天线120的目标辐射方向,从预设握持模式集合中选取一个握持模式,以将其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电子设备10内部可以在确定出握持模式后,输出指示用户采用该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的指示信号,以使得在用户根据该指示信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后,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内部的预设握持模式集合内可以预先存储有多种握持模式及每一握持模式下的目标辐射方向。例如,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握持模式集合的一种示意图,握持模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单手握持长边模式a(例如握持左侧或右侧长边区域)、单手握持一底边模式b(例如握持一底部短边区域)、单手C型握持三边模式c(例如握持一短边及两长边的部分区域)、单手L型握持两边模式d(例如握持一短边及一长边的部分区域)、单手握持两侧边模式e(例如握持两长边的部分区域但不握持短边)、双手握持三侧边模式f(例如双手将终端配件100的整个下部覆盖)……。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握持模式并不局限于图16中的示例,例如,握持模式还可以包括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正向竖立用户单手C型握持底部短边及两长边部分区域的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向天线120为阵列天线或者定向性能较好的天线结构时,基于定向天线120良好的方向性,此时,用户可以握持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并使得终端配件100的定向天线120的辐射方向可以朝向待检测空间的方向(例如图5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握持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以使得终端配件100未被握持的地方可以朝向+Z方向;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握持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以使得终端配件100未被握持的地方可以朝向+Y方向;在图11和图12中,用户可以握持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以使得终端配件100未被握持的地方可以朝向水平面的任意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握持模式集合内的握持模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凡是通过该握持模式可使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的握持模式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件例如显示屏221。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在显示器件上显示握持模式的图像以输出指示信号,以便于用户可以参照该图像来握持终端配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输出指示信号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显示屏221输出,还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扬声器等发声装置传输语音、振动马达、闪光灯等模块以输出指示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输出指示信号的具体方式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的内部还可以设有能够检测终端配件100姿态的姿态检测模块(图未示),该姿态检测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运动传感器等。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通过姿态检测模块来检测用户是否执行指示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的指示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检测到用户执行指示信号之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还可以控制定向天线120传输信号,以验证该定向天线120在握持状态下目标辐射方向上的接收信号的能力是否强于其他辐射方向上接收信号的能力,从而验证该定向天线120在握持状态下辐射场型的方向是否为目标辐射方向。如果验证成功,则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利用该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接收信号的能力来对待测物400进行探测和定位;如果验证不成功,则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重新从预设握持模式集中更换另一握持模式作为握持模式,直至终端配件10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在102中,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控制定向天线120处于工作状态,定向天线120可以接收特定频率的信号,该信号与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的频率可以相同或处于同一频段内,以使得定向天线120可以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信号可以是待测物400发射的任意类型、携带任意信息的无线信号,其并不局限于为携带位置信息的GPS信号。例如,考虑到大部分的待测物400与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连接同一局域网络,该定位信号可以是Wi-Fi形式的信号,定向天线120和待测物400均可以传输Wi-Fi信号。
在103中,当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终端配件100接收到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后,终端配件100可以自行将该定位信号的强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终端配件100也可以将接收到的定位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或电连接的方式传输至移动终端200,以使得移动终端200来比较该定位信号的强度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又或者,终端配件100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或电连接的方式传输至电子设备10的相关模块,以使得电子设备10来比较该定位信号的强度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当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确定定向天线120接收的定位信号的信号强度符合信号强度阈值时,则表示终端配件100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非常强烈,待测物400可能位于终端配件100附近,此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输出指示待测物400位置的提示信号,以提醒用户待测物400在当前位置的附近。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配件100可以单独通过显示屏221、扬声器等发声装置等方式输出提示信号,以提醒用户待测物40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配件100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该提示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或者,终端配件100也可以通过电连接件300以电连接的方式将该提示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此时,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或者通过电连接的方式接收终端配件100传输的提示信号,并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显示屏221、扬声器等发声装置等方式输出与该指示信号相对应的提示信息,以指示用户待测物400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输出指示信号的具体方式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通过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以使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一方面,利用方向性能较好的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较优的辐射能力来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终端配件100可以更灵敏地检测定位信号;另一方面,终端配件100确定的握持模式使得用户握持终端配件100的局部区域后,定向天线120可以更加具有方向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配件100对定位信号的灵敏度,终端配件100可以更精确、更快速地实现对待测物400的定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用户还可以移动终端配件100以使得定向天线120可以更好地接收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此时,步骤102还可以包括:在用户移动终端200配件100后,确定终端配件10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从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选取移动模式,并输出指示用户采用移动模式移动终端200配件100的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内部可以预先存储有预设移动模式集合。该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可以预先存储有多个预设的移动模式,例如但不限于包括:朝正前方移动、朝左前方移动、朝右前方移动、朝上移动、朝下移动等移动方式。终端配件100可以从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的多个移动模式中选取一个移动模式作为终端配件100的移动模式,以控制用户移动终端配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从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随机选取一个移动模式作为移动模式;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也可以按照预设的移动规则(例如方位优先顺序规则)从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选取移动模式。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7,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预设移动模式集合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移动模式和多个第二移动模式,多个第一移动模式可为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上的移动模式(例如为XOY平面内的朝正前方移动模式、朝左前方移动模式、朝右前方移动模式),多个第一移动模式可以指示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沿第一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多个第二移动模式为另一平面内不同方向上的移动模式(例如XOZ平面内的朝上移动模式、朝下移动模式),多个第二移动模式可以指示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沿第二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该第二平面可以不同于(例如垂直于)第一平面。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随机从多个第一移动模式中选取一个移动模式例如朝正前方移动作为移动模式,在用户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可以自行在显示屏221上输出指示用户采用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的控制信号,终端配件100也可以通过扬声器等发声装置输出该控制信号,终端配件100还可以既在显示屏221上显示移动模式的动画图像也可以通过扬声器等发声装置输出移动模式的具体指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也可以将选取的移动模式通过无线通信或电连接传输至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可以根据接收的移动模式通过显示屏221、扬声器等发声装置输出该移动模式。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或电子设备10可以根据自身确定的移动模式而通过自身的显示屏221、扬声器等发声装置输出该移动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控制信号的具体输出方式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用户更容易理解移动模式,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但不限于在显示屏221上通过指南针、罗盘、方向箭头及距离等容易理解的图标实时显示移动模式。同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内部的姿态检测模块还可以实时监测终端配件100的姿态并实时通知用户当前的移动是否正确、下一步移动的方式等指示信息。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在步骤103之后,若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则可以再次确定一个不同于前述选择的移动模式作为终端配件100新的移动模式,在用户根据新选择的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可以继续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直至定位信号的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后,输出指示待测物400位置的提示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配件100的定向天线120接收的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则表示终端配件100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不太强烈,待测物400与终端配件100之间的距离较远,此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再次从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选取另一不同于前述选择的新的移动模式(例如从第一移动模式、第二移动模式中选取另一移动模式),并再次输出指示用户采用新的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的新的控制信号;在用户采用新的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再次控制定向天线120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并再次确定该定位信号强度是否符合预设阈值,如果符合,则表示采用新的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的当前位置与待测物400较近,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输出指示待测物400位置的提示信号;如果不符合,则表示采用新的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的当前位置与待测物400依然较远,此时,可以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采用新的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的当前位置下,终端配件100的定向天线120获取的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然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输出指示待测物400位置的提示信号,以提醒用户待测物400在当前位置的附近。
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当定向天线120接收的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在选取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后再从第二移动模式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移动模式,以控制用户移动终端配件100。在用户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和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先将第一平面内的多个第一移动模式选取完毕后,再从第二平面内的多个第二移动模式选取移动模式,移动模式的选取更有规律性,终端配件100可以按照XOY平面至XOZ平面的顺序逐步排出和靠近待测物400,待测物400的探测更有规律性,即不易遗漏未探测空间,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探测物的位置。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终端配件100也可以先从多个第二移动模式中选取移动模式,然后再在多个第一移动模式中选取移动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向天线120接收的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改变位置而多次选取第一移动模式、第二移动模式。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8,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图。当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在位置A点选取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后,或者在选择每一第二移动模式后,或者在选择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及每一第二移动模式后,定向天线120接收的定位信号强度仍然不符合预设阈值,此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提示用户改变终端配件100的位置,例如但不限于将终端配件100向上移动/向下移动/向左移动/向右移动预设距离至位置B点。在用户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且在终端配件100的位置改变后用户重新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模式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逐步更换探测点来探测待测物400的位置,待测物400的探测更有规律性,更容易找到待测物400。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位置A点、B点时可以如图18所示以第一移动模式、第二移动模式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模式来移动终端配件100,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例如但不限于随机移动模式、环形移动模式等移动方式来移动终端配件10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还可以再次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例如从预设握持模式中选取另一不同于前述选择的握持模式作为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直至定位信号的强度符合预设阈值后,生成指示待测物400位置的提示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信号的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既可以再次从预设移动模式集合中选取另一移动模式并再次输出控制信号外,还可以再次从预设握持模式集合中选取握持模式并再次输出指示信号。
其中,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在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之前,还可以输出移动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移动信号,并在移动过程中控制定向天线12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该移动信号可以但不限于指示用户在某一位置点三百六十度环形移动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或者,指示用户沿着该区域的边缘例如房间边缘移动(例如绕着房间边缘环绕一圈移动)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本申请实施例对移动信号指示的具体的移动方式不进行限定。当定向天线12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后,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对该天线信号的种类、信号强度进行分析并确定该天线信号是否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如果该天线信号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则可以从预设握持模式集合中选取握持模式。
其中,请参考图19,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配件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当终端配件100还设有全向性能较好的天线模块130(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无线模块110)时,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包括:控制天线模块13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在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可以理解的是,该天线模块130可以但不限于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可以理解的是,该天线模块130可以但不限于是多个天线组成的模块集合,例如天线模块130可以包括两个辐射方向互补的两个天线,该两个天线形成的天线模块130的辐射方向具有全向性。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模块13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终端配件100在对待测物400进行探测定位时,可以先通过定向天线120或天线模块130接收的信号来预先判断待测物400是否在终端配件100的信号所覆盖的范围区域内,如果不在,则终端配件100可以不在该区域内进行后续的探测定位;如果在,则终端配件100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的定位方法来探测待测物400的具体位置。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在定位前通过探测是否存在定位信号来进行待测物400的预判,可以提高待测物400定位的效率。
基于上述说明,请参考图20,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一种控制流程图,下面将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一种控制步骤:
控制定向天线12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判断定向天线120接收的天线信号是否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在该天线信号不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电子设备10、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可以输出指示用户该空间没有待测物400存在的信号,并结束本流程;在该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检测用户是否按照该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在用户握持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后,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移动模式;检测用户是否按照移动模式移动终端200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在用户移动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后,确定终端配件10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判断该定位信号强度是否符合预设阈值,若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则再次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另一移动模式(和/或另一握持模式),直至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若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则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流程图仅为本申请实施例定位方法的一种示例性举例,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还可以从再次确定终端配件100的另一握持模式的步骤循环上述步骤。本申请实施例对定位方法的具体控制流程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本申请不受所描述的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限制,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些步骤还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定位方法的个别具体应用场景,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定位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对定位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定。
其中,基于上述定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配件100。请参阅图21,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配件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终端配件100至少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处理器140和第一存储器150,第一处理器140是终端配件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配件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调用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50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5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配件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配件100进行整体监控。第一存储器150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第一存储器15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包含有可在第一处理器140中执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第一处理器140通过调用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50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可以独立的完成上述定位方法中的所有步骤。示例性的,终端配件100中的第一处理器140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第一存储器150中,并由第一处理器140来运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50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以使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当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还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控制电路、输入输出电路、显示器件、传感器件、声电转换器件、电源等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参见相关技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配件100中的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中的定位方法的步骤,实现定位方法的各种功能。其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还可以完成上述定位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示例性的,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可以用于: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以使得当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终端本体220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用于: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且在用户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用于: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且在用户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用于: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且在用户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和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用于: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且在用户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且在终端配件100的位置改变后用户重新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模式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用于:在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且在终端配件100的位置改变后,继续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直至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还包括天线模块130,天线模块130可以与第一处理器140电连接;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用于:控制天线模块13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在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且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还可以用于: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根据移动信号移动时,控制定向天线120在移动过程中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在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且在终端配件100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处理的步骤中,也可以由定向天线120处理。也即,终端配件10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处理器140、第一存储器150。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配件1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说明。
其中,基于上述定位方法及终端配件100的结构,请参考图22,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当移动终端200包括终端配件100和终端本体220时,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定位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200,定位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流程的实施主体可以为终端配件100,另一个或多个步骤流程的实施主体还可以为终端本体220。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能够实施上述实施例中定位方法的终端配件100。
其中,终端本体220至少包括电连接的第二处理器225和第二存储器226,第二处理器225是终端本体22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本体22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26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26内的数据,执行终端本体22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本体220进行整体监控。第二存储器226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第二存储器226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包含有可在第二处理器225中执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第二处理器225通过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26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处理器225和第二存储器226也可以是移动终端200的主处理器和主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本体220或第二处理器225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以使终端配件100的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当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本体220或第二处理器225用于:定向天线120为阵列天线时,终端本体220还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为不遮挡阵列天线120的主辐射方向。当然,该步骤中的定向天线120并不局限为阵列天线,还可以为其他的定向性能较优的天线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本体220或第二处理器225用于:定向天线120包括天线单元时,终端本体220还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为遮挡天线单元的部分辐射方向以使被遮挡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目标辐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中的天线单元,可以是定向性能较优的天线结构,也可以是定向性能较弱但通过握持模式的握持后可以具有较优性能的天线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本体220或第二处理器225用于:根据定向天线120的目标辐射方向,从预设握持模式集合中选取握持模式,预设握持模式集中存储于多个握持模式;输出指示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20的指示信号。
基于上述终端配件100和终端本体22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0在进入定位模式后,终端本体220可以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并将其通过显示屏、扬声器等部件输出,以便于用户获取该握持模式;然后,终端本体220可以在检测到用户采用该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或终端配件100后,通过电连接的方式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向终端配件100传输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终端配件100可以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终端配件100可以将接收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的参数信息发送至终端本体220,终端本体220可以分析该参数信息,并在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步骤中,终端本体220或第二处理器225也可以不检测用户是否采用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或终端配件100而直接向终端配件100传输第一通知信号。上述步骤中,终端配件100或第一处理器140也可以自行对定位信号的参数信息进行分析,并在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向终端本体220发送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终端本体220可以生产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配件100和终端本体220的具体的交互方式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定位方法以及终端配件100、终端本体220及移动终端200的结构,当终端配件100和移动终端200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且电子设备10包括终端配件100和移动终端200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10中,定位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流程的实施主体可以为终端配件100,另一个或多个步骤流程的实施主体还可以为移动终端200或移动终端200的终端本体220。其中,终端配件100可以实施的流程步骤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配件100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移动终端200或终端本体220可以实施的流程步骤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200或终端本体220的说明,在此也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第一处理器140或第二处理器225上运行时,第一处理器140或第二处理器225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处理器140或第二处理器225的功能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器140或第二处理器225,在此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只读第一存储器150(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第一存储器150(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基于上述定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500,请参考图23,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定位装置5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定位装置500应用于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包括终端配件100,终端配件100包括定向天线120。定位装置500包括握持控制模块510、射频控制模块520和定位模块530。
握持控制模块510,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握持模式,以使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射频控制模块520,用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定位模块530,用于当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待测物400的位置。
其中,握持控制模块510还用于:根据定向天线120的目标辐射方向,从预设握持模式集合中选取握持模式,预设握持模式集中存储于多个握持模式。
其中,定向天线120可为阵列天线,阵列天线包括多个天线单元和馈电网络,馈电网络与每一天线单元电连接,每一天线单元的主辐射方向朝向目标辐射方向。此时,握持控制模块510还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为不遮挡阵列天线的主辐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定向天线120为其他的天线结构时,握持控制模块510也可以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为不遮挡定向天线的主辐射方向。本申请实施例对握持控制模块510的具体工作模式不进行限定。
其中,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单元和馈电网络,馈电网络与天线单元电连接,在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终端配件100后,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目标辐射方向。此时,握持控制模块510还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为遮挡天线单元的部分辐射方向以使被遮挡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目标辐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定向天线为其他的天线结构时,握持控制模块510也可以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为遮挡天线单元的部分辐射方向以使被遮挡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目标辐射方向。本申请实施例对握持控制模块510的具体工作模式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参考图24,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定位装置5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定位装置500还可以包括移动控制模块540。
移动控制模块540,用于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移动模式。此时,射频控制模块520还用于在用户根据移动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后,确定终端配件10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其中,终端配件100或移动终端200内设有预设移动模式集合,预设移动模式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移动模式和多个第二移动模式,多个第一移动模式用于指示终端配件100沿第一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多个第二移动模式用于指示终端配件100沿第二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第二平面不同于第一平面。移动控制模块540还用于:从多个第一移动模式中选取移动模式;此时,射频控制模块520还用于在用户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控制模块540还用于:在选取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后,从多个第二移动模式中选取另一移动模式;此时,射频控制模块520还用于:在用户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和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控制模块540还用于: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和/或每一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控制用户改变终端配件的位置并从多个第一移动模式或第二移动模式中选择另一移动模式;此时,射频控制模块520还用于:在用户根据每一第一移动模式(和/或每一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且在终端配件100的位置改变后,用户重新根据至少一个所第一移动模式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其中,射频控制模块520还用于:在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在用户再次移动终端配件100后,继续确定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400的定位信号,直至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后,定位模块530用于生产提示信号。
其中,移动控制模块540还用于:在定位信号的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再次确定终端配件100或装配有终端配件100的移动终端200的移动模式,直至定位信号的强度符合预设阈值后,定位模块530用于生成提示信号。
其中,握持控制模块510还用于:在定位信号的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时,再次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直至定位信号的强度符合预设阈值后,定位模块530用于生成提示信号。
其中,握持控制模块510还用于:输出指示用户移动终端配件100的移动信号,并在移动过程中控制定向天线12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在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
其中,终端配件100还可以包括天线模块130;握持控制模块510还用于:控制天线模块130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在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
其中,如图24所示,定位装置500还可以包括传输控制模块550,当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通信连接时,传输控制模块550还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指示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200。当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电连接时,传输控制模块550还用于:通过电连接方式,将指示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200。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500与上文实施例中的定位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定位装置500上可以运行定位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定位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装置500,握持控制模块510通过确定终端配件100的握持模式,当用户握持终端配件100后,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可以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一方面,利用方向性能较好的定向天线120在目标辐射方向上较优的辐射能力来接收待测物400传输的定位信号,终端配件100可以更灵敏地检测定位信号;另一方面,终端配件100确定的握持模式使得用户握持终端配件100的局部区域后,定向天线120可以更加具有方向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配件100对定位信号的灵敏度,终端配件100可以更精确、更快速地实现对待测物400的定位。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8)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所述终端配件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当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天线为阵列天线,所述阵列天线包括多个天线单元和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与每一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每一所述天线单元的主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目标辐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为不遮挡所述阵列天线的主辐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单元和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与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在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所述终端配件后,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目标辐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为遮挡所述天线单元的部分辐射方向,以使被遮挡后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目标辐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定向天线的目标辐射方向,从预设握持模式集合中选取握持模式,所述预设握持模式集中存储于多个握持模式;
输出指示用户采用所述握持模式握持所述终端配件的指示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包括:
在用户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内预先设有多个第一移动模式,多个所述第一移动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配件沿第一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所述在用户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包括:
在用户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动模式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内还预先设有多个第二移动模式,多个所述第二移动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配件沿第二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在用户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动模式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包括:
在用户根据每一所述第一移动模式和至少一个第二移动模式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内还预先设有多个第二移动模式,多个所述第二移动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配件沿第二平面内的不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在用户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动模式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包括:
在用户根据每一所述第一移动模式移动所述终端配件、且在所述终端配件的位置改变后用户重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动模式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移动模式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位信号强度不符合预设阈值、且在所述终端配件的位置改变后,继续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直至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后,生成所述提示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还包括天线模块;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天线模块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
在所述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包括:
输出指示移动所述终端配件的移动信号,并在移动过程中控制所述定向天线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
在所述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传输的定位信号时,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
14.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握持控制模块,用于确定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所述终端配件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射频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定位模块,用于当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用户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16.一种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
17.一种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用于与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的终端本体连接,所述终端配件包括定向天线,所述终端配件用于:
在所述终端配件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所述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以使得当所述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终端本体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还用于:在所述终端配件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所述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且在用户移动所述终端配件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还包括天线模块;所述终端配件还用于:
控制所述天线模块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
在所述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传输的定位信号、且在所述终端配件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所述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配件被用户根据移动信号移动时,控制所述定向天线在移动过程中接收自由空间内的天线信号;
在所述天线信号可能为待测物传输的定位信号、且在所述终端配件被用户采用握持模式握持而使得所述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后,确定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
2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配件和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与所述终端配件连接,所述终端配件为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配件。
2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配件和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与所述终端配件连接,所述终端配件包括定向天线,所述终端本体用于:
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以使所述终端配件的定向天线在目标辐射方向上的辐射能力优于其他方向上的辐射能力;
当所述定向天线在所述目标辐射方向上接收到的待测物的定位信号强度符合预设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以指示所述待测物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天线为阵列天线时,所述终端本体还用于: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为不遮挡所述阵列天线的主辐射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单元时,所述终端本体还用于:确定所述终端配件的握持模式为遮挡所述天线单元的部分辐射方向,以使被遮挡后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朝向所述目标辐射方向。
2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本体和终端配件,所述终端配件与所述终端本体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终端配件,所述终端配件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或电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配件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时,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终端配件包括第二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配件与所述移动终端电连接时,所述终端配件用于通过弹簧针连接器或USB连接器与所述移动终端电连接。
CN202210142598.2A 2022-02-16 2022-02-16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527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2598.2A CN114527424A (zh) 2022-02-16 2022-02-16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38077 WO2023155560A1 (zh) 2022-02-16 2022-12-09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2598.2A CN114527424A (zh) 2022-02-16 2022-02-16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7424A true CN114527424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2598.2A Pending CN114527424A (zh) 2022-02-16 2022-02-16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7424A (zh)
WO (1) WO20231555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560A1 (zh) * 2022-02-16 2023-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8790A (ko) * 2008-10-06 2010-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092728B (zh) * 2016-01-06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向指示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959464B (zh) * 2016-04-22 2018-12-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信号强度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8521499B (zh) * 2018-03-12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040065A (zh) * 2020-09-29 2020-12-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握持状态提示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521015B (zh) * 2022-02-16 2023-09-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27424A (zh) * 2022-02-16 2022-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560A1 (zh) * 2022-02-16 2023-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5560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21182B1 (ko) 어레이 안테나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1654334B (zh) 天线连接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37121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지오펜스 관리 방법
KR20210034270A (ko) LoS 경로를 확인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102585305B1 (ko)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177556B2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1177013B (zh) 日志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00103411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101844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eam index of antenna array
CN112448749B (zh) 天线辐射体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6008668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WO2023155560A1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配件、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KR20160088152A (ko) 이동 단말기의 rf성능 불량 테스트 회로 및 그 방법
CN108614263B (zh) 移动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521015B (zh)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302693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shar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61054A1 (zh) 一种家居设备的位置标记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00082947A (ko)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967843A (zh) 终端配件、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KR20220168380A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8365882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7079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controlling multiple antennas in designated frequency bands
EP425465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antenna
EP370010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552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modu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