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2196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2196B
CN111652196B CN202010694313.7A CN202010694313A CN111652196B CN 111652196 B CN111652196 B CN 111652196B CN 202010694313 A CN202010694313 A CN 202010694313A CN 111652196 B CN111652196 B CN 111652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substrate
colo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4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2196A (zh
Inventor
李静
黄其
吴继耀
张振铖
詹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43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2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2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2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2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2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色阻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第一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和/或绿色色阻,第二色阻层至少包括蓝色色阻,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不交叠,还包括光感单元和准直孔单元,准直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部分遮光部位于彩膜基板上,遮光部还包括多个开口,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开口与光感单元至少部分重叠。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改善了平坦化层黄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指纹识别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目前的显示面板中,通常将指纹识别技术与显示技术相结合,以使显示面板不仅具有显示功能,还能够进行指纹识别,提高了显示装置内信息的安全性能。
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过程通常为手指在接触玻璃表面时,指纹脊与玻璃接触,指纹谷悬空。当光束从玻璃表面出射并经手指反射时,指纹脊和指纹谷分别与玻璃的界面反射率存在差异,采用光感元件可以探测由指纹脊和指纹谷反射回来的光强差别,从而进行指纹的识别。目前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准直孔结构,以避免光感元件受其他杂散光的干扰。为实现准直孔结构,一般制备多层平坦化层,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引起多层平坦化层黄化的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平坦化层黄化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色阻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
所述第一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和/或绿色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层至少包括蓝色色阻;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色阻层和所述第二色阻层不交叠;
还包括光感单元和准直孔单元,所述准直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上;
所述遮光部还包括多个开口,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开口与所述光感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一侧依次设置第一色阻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一侧先制备第一色阻层,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避免第一平坦化层受到制备第一色阻层时的热制程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第一平坦化层的受热次数,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黄化的问题。由于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的耐热性远优于蓝色色阻,通过将红色色阻和/或绿色色阻设置在第一色阻层,将蓝色色阻设置在第二色阻层,减少第一平坦化层的受热次数的同时,避免增加蓝色色阻的受热次数,从而降低蓝色色阻受热制程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平坦化层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0、阵列基板11,以及位于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11之间的液晶层12,在阵列基板11上设置有光感单元13。光感单元13工作时,手指14接触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手指上发生反射,部分反射光投射至光感单元13上,由于手指指纹谷和指纹脊的反射角度及反射的光照强度不同,光感单元13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线识别出手指指纹的指纹谷和指纹脊,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继续参考图1,为了确保光感单元13的收光范围,通常会在光感单元13上方设置准直孔单元15,以保证每个光感单元13只接收它上方的指纹信息,不会受到其他方向杂散光的影响。准直孔单元15可以由多个层叠设置的遮光部151上形成的透光孔重合形成。
一般准直孔单元15的高度需要达到20μm以上,因此需要制备多层遮光部151和多层平坦化层16来满足准直孔单元15的高度要求,如图1所示,在制备过程中,先制备一层平坦化层161,再在平坦化层161上依次制备一层遮光部151、色阻17、平坦化层162和另一层遮光部151等,使得平坦化层161经过较多次热制程,容易引起平坦化层161黄化的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供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色阻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第一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和/或绿色色阻,第二色阻层至少包括蓝色色阻,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不交叠;还包括光感单元和准直孔单元,准直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部分遮光部位于彩膜基板上,遮光部还包括多个开口,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开口与光感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一侧依次设置第一色阻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一侧先制备第一色阻层,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避免第一平坦化层受到制备第一色阻层时的热制程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第一平坦化层的受热次数,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黄化的问题。由于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的耐热性远优于蓝色色阻,通过将红色色阻和/或绿色色阻设置在第一色阻层,将蓝色色阻设置在第二色阻层,减少第一平坦化层的受热次数的同时,避免增加蓝色色阻的受热次数,从而降低蓝色色阻受热制程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20,彩膜基板20包括衬底基板201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201一侧的第一色阻层202、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第一色阻层202包括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第二色阻层204至少包括蓝色色阻33,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阻层202和第二色阻层204不交叠,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光感单元40和准直孔单元41,准直孔单元41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411,至少部分遮光部411位于彩膜基板20上,遮光部411还包括多个开口5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开口50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重叠。
具体的,如图2所示,彩膜基板20的衬底基板201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色阻层202、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201一侧先制备第一色阻层202,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从而避免第一平坦化层203受到制备第一色阻层202时的热制程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第一平坦化层203的受热次数,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203黄化的问题。
其中,第一色阻层202包括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第二色阻层204至少包括蓝色色阻33,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201一侧先制备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203和蓝色色阻33,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第一平坦化层203承受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的热制程,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203黄化的问题。由于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耐热性远优于蓝色色阻33,因此,将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设置在第一色阻层202,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增加了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的受热次数,但对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的影响并不大,将蓝色色阻33设置在第二色阻层204,避免增加蓝色色阻33的受热次数,降低蓝色色阻33受热制程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阻层202和第二色阻层204不交叠,从而避免第一色阻层遮挡第二色阻层204,影响显示面板显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光感单元40和准直孔单元41,准直孔单元41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411,遮光部411用于遮挡光感单元40上方的杂散光,至少部分遮光部411位于彩膜基板20上,遮光部411还包括多个开口5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开口50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重叠,从而保证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指纹的反射光线来进行指纹识别。
如图3所示,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开口50和光感单元40设置在色阻之间,从而避免开口50和光感单元40影响显示面板显示。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开口50的形状为圆形,而实际的开口50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光感单元40的形状进行设计,例如,设计为矩形或三角形等。并且,如图3所示的色阻及开口50的排列方式仅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像素、开口50和光感单元40的排布方式,此处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基板20的衬底基板201一侧依次设置第一色阻层202、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201一侧先制备第一色阻层202,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避免第一平坦化层203受到制备第一色阻层202时的热制程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第一平坦化层203的受热次数,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203黄化的问题。由于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耐热性远优于蓝色色阻33,通过将红色色阻31和/或绿色色阻32设置在第一色阻层202,将蓝色色阻33设置在第二色阻层204,减少第一平坦化层203的受热次数的同时,避免增加蓝色色阻33的受热次数,降低蓝色色阻33受热制程的影响,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两层遮光层和第二平坦化层205,至少两层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51和第二遮光层52,第一遮光层51设置于衬底基板201和第一色阻层202之间,第二遮光层52和第二平坦化层205均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203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
具体的,在衬底基板201和第一色阻层202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层51,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遮光层51设置于第一色阻层202的色阻之间,避免第一色阻层202中的色阻之间混色的同时,还遮挡了显示面板内部的金属层的反射光线,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第二遮光层52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203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可将第二遮光层52设置在第一色阻层202和第二色阻层204之间,避免第一色阻层202的色阻和第二色阻层204的色阻之间混色。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红色色阻31与第一遮光层51至少部分不交叠,绿色色阻32与第一遮光层51至少部分不交叠,蓝色色阻33与第一遮光层51至少部分不交叠。
其中,通过设置红色色阻31、绿色色阻32和蓝色色阻33均与第一遮光层51至少部分不交叠,避免第一遮光层51遮挡红色色阻31、绿色色阻32和蓝色色阻33,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至少一个遮光部411包括第一遮光部61和第二遮光部62,第一遮光层51至少部分复用为第一遮光部61,第二遮光层52至少部分复用为第二遮光部62,第一遮光部61包括第一开口501,第二遮光部62包括第二开口502,第一开口501和第二开口502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重叠区域,第一重叠区域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遮光部411包括第一遮光部61和第二遮光部62,第一遮光层51至少部分复用为第一遮光部61,第二遮光层52至少部分复用为第二遮光部62,通过将第一遮光层51和第二遮光层52复用为遮光部41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杂散光的遮挡,同时能够减少工艺步骤,使得显示面板结构简单,更易制备。
第一遮光部61包括第一开口501,第二遮光部62包括第二开口502,第一开口501和第二开口502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重叠区域,第一重叠区域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从而保证遮光部411遮挡杂散光的同时,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指纹的反射光线。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开口501、第二开口502与光感单元40重叠,遮挡杂散光的同时,使得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更多指纹的反射光线,从而有助于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选的,至少一个遮光部411还包括第三遮光部63,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平坦化层206,第三遮光部63和第三平坦化层206均设置于第二平坦化层205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第三遮光部63包括第三开口503,第一开口501、第二开口502和第三开口503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二重叠区域,第二重叠区域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第三遮光部63和第三平坦化层206,在保证准直孔单元41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了一层遮光部411,从而使得每层遮光部411的间距减小,能够更加有效的遮挡从准直孔单元41侧方入射的杂散光,确保光感单元40的收光范围。
第三遮光部63包括第三开口503,第一开口501、第二开口502和第三开口503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二重叠区域,第二重叠区域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从而保证遮光部411遮挡杂散光的同时,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指纹的反射光线。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开口501、第二开口502、第三开口503与光感单元40重叠,遮挡杂散光的同时,使得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更多指纹的反射光线,从而有助于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准直孔单元41的遮光效果,设置遮光部411的数量及位置,此处不做限制。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第二遮光层52、第二色阻层204、第二平坦化层205、第三遮光部63和第三平坦化层206依次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203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
其中,如图4所示,将第二色阻层204设置在第二遮光层52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使得第二平坦化层205免受第二色阻层204的热制程影响,从而改善第二平坦化层205受热制程影响发生黄化的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第二遮光层52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开口521,第四开口521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色阻层202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为了保证平坦化层的厚度,通常平坦化层会包括多层子平坦化层,如图4所示,通过在第二遮光层5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开口521,第四开口521位于第一色阻层202下方,从而不会影响显示面板发光,在第二遮光层52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制备第二平坦化层205时,第二平坦化层205中临近第二遮光层52的子平坦化层在第四开口521处会向第四开口521凹陷,从而在第四开口521处形成凹面结构,凹面结构能够促进第二平坦化层205中的气体在热制程过程中溢出,从而避免第二平坦化层205中形成气泡,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遮光层52可与第一遮光层51采用相同的结构,从而在制备第二遮光层52可与第一遮光层51时,可采用相同的掩膜版进行制备,无需再设计其他样式的掩膜版,有助于显示面板的制备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开口521的数量和大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最佳的溢气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选的,第二遮光层52、第二平坦化层205、第三遮光部63、第二色阻层204和第三平坦化层206依次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203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
其中,如图5所示,将第二色阻层204设置在第三遮光部63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使得第二色阻层204免受第一平坦化层203、第二遮光层52、第二平坦化层205和第三遮光部63的热制程,进一步降低第二色阻层204中的蓝色色阻33所受到的热制程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5,可选的,第二遮光层52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开口522,第五开口522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色阻层202在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色阻层204与第二遮光层52至少部分不交叠。
具体的,如图5所示,通过在第二遮光层5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开口522,第五开口522位于第一色阻层202下方,从而不会影响显示面板发光,在第二遮光层52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制备第二平坦化层205时,第二平坦化层205中临近第二遮光层52的子平坦化层在第五开口522处会向第五开口522凹陷,从而在第五开口522处形成凹面结构,凹面结构能够促进第二平坦化层205中的气体在热制程过程中溢出,从而避免第二平坦化层205中形成气泡,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通过设置第二色阻层204与第二遮光层52至少部分不交叠,避免第二遮光层52遮挡第二色阻层204,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图4和图5,可选的,第一平坦化层203包括至少两层第一子平坦化层,第二平坦化层205包括至少两层第二子平坦化层,且第一子平坦化层的数量与第二子平坦化层的数量相同。
其中,在准直孔单元41的高度和遮光部411的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置第一子平坦化层的数量与第二子平坦化层的数量相同,使得相邻层遮光部411之间的距离更加均匀,从而避免出现两层遮光部411之间的距离较大的情况,进而避免准直孔单元41侧方的光从间距较大的两层遮光部411射入光感单元40,有助于更好的遮挡杂散光,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平坦化层203包括两层第一子平坦化层,分别为第一甲子平坦化层64和第一乙子平坦化层65,第二平坦化层205包括两层第二子平坦化层,分别为第二甲子平坦化层66和第二乙子平坦化层67,使得第一遮光部61和第二遮光部62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遮光部62和第三遮光部63之间的间距更加均匀,从而避免第一遮光部61和第二遮光部62之间或者第二遮光部62和第三遮光部63之间的间距较大,进而避免准直孔单元41侧方的光从第一遮光部61和第二遮光部62之间或者第二遮光部62和第三遮光部63之间射入光感单元40,有助于更好的遮挡杂散光,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图4和图5中,第三平坦化层206为单层结构,减少第三平坦化层206的凹面结构,从而对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平坦化层205的溢气起到阻挡作用,防止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平坦化层205溢出的气体进入液晶层22。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第一平坦化层203的厚度d1满足5μm≤d1≤9μm,第二平坦化层205的厚度d2满足1.2μm≤d2≤6μm,第三平坦化层206的厚度d3满足1.2μm≤d3≤6μm。
其中,准直孔单元41的宽长比与光感单元40的尺寸有关,例如,一般光感单元40的尺寸为5um左右,为保证光感单元40接收到较多的指纹反射光线,准直孔单元41的宽度一般与光感单元40的尺寸相同,手指指纹的脊和谷的距离范围大概为500μm,为了确保光感单元40的收光范围在500μm,准直孔单元41的高度需要达到20μm以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平坦化层203、第二平坦化层205和第三平坦化层206的厚度,在保证准直孔单元41的宽长比的条件下,较为均匀的分布第一平坦化层203、第二平坦化层205和第三平坦化层206的厚度,使得相邻层的遮光部411之间的距离较为均匀,避免出现相邻层的遮光部411之间的距离较大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更好的遮挡杂散光,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图6为图5中第二平坦化层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可选的,第二平坦化层205为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中设置有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2051。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附图仅为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中可设置多个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20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2051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设置。
其中,在第二平坦化层205上制备第三遮光部63时,先在第二平坦化层205上制备一整层遮光层,再对整层遮光层进行图形化形成第三遮光部63,现有技术中的平坦化层通常采用热敏感性有机材料层,由于无法在热敏感性有机材料层刻蚀对位标记,因此,在热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上制备一整层遮光层后,无法进行对位,从而无法对整层遮光层进行图形化,为解决该问题,通常在热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上制备一半面积的遮光层,根据另一半的图形进行对位,从而对一半面积的遮光层进行图形化,形成一半面积的第三遮光部63,然后在热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上制备另一半面积的遮光层,根据已制备好的一半面积的第三遮光部63进行对位,完成另一半面积的遮光层的图形化,最终完成整层第三遮光部63的制备,因此,制备第三遮光部63需要两次热制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平坦化层205采用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可在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刻蚀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2051,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2051可以为一个凹陷结构,然后在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上制备一整层遮光层,根据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2051进行对位后,对整层遮光层进行图形化形成第三遮光部63,因此,制备第三遮光部63仅需一次热制程,进一步减少了第三遮光部63靠近衬底基板201一侧的膜层所受的热制程,从而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黄化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平坦化层203也可采用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从而在第一平坦化层203上设置第二遮光部对位标记,以减少第二遮光部62的热制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继续参考图2、图4和图5,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与彩膜基板20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1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21之间的液晶层22,光感单元40设置于阵列基板背离彩膜基板20的一侧,或者,光感单元40设置于阵列基板21内。
其中,阵列基板21通常包括驱动电路和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阵列基板21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图中未示出),显示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平行电场驱动液晶层22中的液晶旋转以实现显示功能。光感单元40设置于阵列基板背离彩膜基板20的一侧,或者,光感单元40设置于阵列基板21内,图2、图4和图5仅示出了光感单元40设置于阵列基板2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光感单元40的位置进行设置。
继续参考图2、图4和图5,可选的,阵列基板21还包括第四平坦化层207,至少一个遮光部411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第四遮光部68,第四遮光部68位于第四平坦化层207靠近彩膜基板20的一侧表面,第四遮光部68中设置有第六开口504,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的方向,第六开口504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通过在阵列基板21设置第四遮光部68,遮挡阵列基板21处从准直孔单元41侧方入射的杂散光,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第四遮光部68中设置有第六开口504,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的方向,第六开口504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从而保证遮光部411遮挡杂散光的同时,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指纹的反射光线。示例性的,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六开口504与光感单元40重叠,遮挡杂散光的同时,使得光感单元40能够接收到更多指纹的反射光线,从而有助于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选的,阵列基板21还包括驱动电路211和像素电极212,第四平坦化207设置有第七开口2071和第八开口2072,驱动电路211和像素电极212通过第七开口2071电连接,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的方向,第八开口2072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211包括薄膜晶体管2111,薄膜晶体管2111包括有源层70、源极71、栅极72和漏极73,第四平坦化207设置有第七开口2071,驱动电路211通过第七开口2071和像素电极212电连接,从而为像素电极212提供驱动电压。第四平坦化207还设置有第八开口207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1的方向,第八开口2072与光感单元40至少部分交叠,从而提高光感单元40上方膜层的透光率,有助于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并且,在第四平坦化207的第八开口2072处,液晶层22的厚度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液晶层22的透光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在制备显示面板时,第七开口2071和第八开口2072可在同一工艺中形成,从而简化制备过程。
可选的,第一色阻层202包括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第二色阻层204包括蓝色色阻33。
其中,在红色色阻31、绿色色阻32和蓝色色阻33的配合下,实现全彩色画面显示。其中,第一色阻层202包括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第二色阻层204包括蓝色色阻33,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201一侧先制备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203和蓝色色阻33,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第一平坦化层203承受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热制程,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203黄化的问题。由于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耐热性远优于蓝色色阻33,因此,将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设置在第一色阻层202,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增加了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受热次数,但对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影响并不大,将蓝色色阻33设置在第二色阻层204,避免增加蓝色色阻33的受热次数,降低蓝色色阻33受热制程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在光感单元40背离彩膜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金属遮光部42,以防止光感单元40背离彩膜基板20一侧的光线入射至光感单元40,干扰光感单元40的指纹识别。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第四遮光部68远离光感单元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43,以避免阵列基板21中的杂质混入液晶层22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7,若第四平坦化207设置有第八开口2072,在光感单元40靠近液晶层22的一侧设置第二缓冲层46,以避免光感单元40中的杂质混入液晶层22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衬底基板201远离光感单元4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偏光片44和玻璃盖板45,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功能膜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基板20的衬底基板201一侧依次设置第一色阻层202、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在衬底基板201一侧先制备第一色阻层202,再依次制备第一平坦化层203和第二色阻层204,避免第一平坦化层203受到制备第一色阻层202时的热制程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第一平坦化层203的受热次数,从而改善第一平坦化层203黄化的问题。由于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的耐热性远优于蓝色色阻33,通过将红色色阻31和绿色色阻32设置在第一色阻层202,将蓝色色阻33设置在第二色阻层204,减少第一平坦化层203的受热次数的同时,避免增加蓝色色阻33的受热次数,降低蓝色色阻33受热制程的影响,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通过将第二色阻层204设置在第三遮光部63远离衬底基板201的一侧,进一步降低第二色阻层204中的蓝色色阻33所受到的热制程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通过在第二遮光层52中设置开口,使得临近第二遮光层52的子平坦化层在开口处形成凹面结构,从而促进第二平坦化层205中的气体在热制程过程中溢出,避免第二平坦化层205中形成气泡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通过使相邻层遮光部411之间的距离更加均匀,避免出现两层遮光部411之间的距离较大的情况,从而避免准直孔单元41侧方的光线从间距较大的两层遮光部411射入光感单元40,有助于更好的遮挡杂散光,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8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81,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8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80可以为图8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色阻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色阻层;
所述第一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和/或绿色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层至少包括蓝色色阻;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色阻层和所述第二色阻层不交叠;
还包括光感单元和准直孔单元,所述准直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上;
所述遮光部还包括多个开口,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开口与所述光感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子平坦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两层遮光层和第二平坦化层,至少两层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
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色阻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和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红色色阻与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部分不交叠,所述绿色色阻与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部分不交叠,所述蓝色色阻与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部分不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部分复用为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部分复用为第二遮光部;
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重叠区域,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与所述光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遮光部还包括第三遮光部,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平坦化层,所述第三遮光部和所述第三平坦化层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三遮光部包括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二重叠区域,所述第二重叠区域与所述光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色阻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三遮光部和所述第三平坦化层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色阻层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三遮光部、所述第二色阻层和所述第三平坦化层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色阻层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二色阻层与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部分不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二子平坦化层,且所述第一子平坦化层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化层的数量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厚度d1满足5μm≤d1≤9μm,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厚度d2满足1.2μm≤d2≤6μm,所述第三平坦化层的厚度d3满足1.2μm≤d3≤6μm。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为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所述光敏感性有机材料层中设置有所述第三遮光部对位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光感单元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光感单元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四平坦化层,所述至少一个遮光部还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第四遮光部;
所述第四遮光部位于所述第四平坦化层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四遮光部中设置有第六开口,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第六开口与所述光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和像素电极;
所述第四平坦化层设置有第七开口和第八开口;
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七开口电连接;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第八开口与所述光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层包括蓝色色阻。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94313.7A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52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4313.7A CN111652196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4313.7A CN111652196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2196A CN111652196A (zh) 2020-09-11
CN111652196B true CN111652196B (zh) 2022-12-09

Family

ID=7234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4313.7A Active CN111652196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21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5949A (zh) 2021-05-18 2022-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CN114093265B (zh) * 2021-11-25 2024-03-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505A (zh) * 2006-09-22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88691A (ja) * 2011-10-20 2013-05-13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60707A (zh) * 2014-01-09 2014-04-3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47006A (zh) * 2017-02-16 2017-05-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73215A (zh) * 2017-01-0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505A (zh) * 2006-09-22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88691A (ja) * 2011-10-20 2013-05-13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60707A (zh) * 2014-01-09 2014-04-3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73215A (zh) * 2017-01-0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CN106647006A (zh) * 2017-02-16 2017-05-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2196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9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617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45461A1 (zh) 显示装置
CN11075002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8153065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32663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236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41842B (zh) 显示面板
CN107390926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US20150277186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US20190056818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65219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94464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74755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40065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919056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1031711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85063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79901A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38138A1 (zh) 传感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1074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608882B2 (ja) 露光用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29451B (zh) 基板結構與顯示面板
CN116548086A (zh) 终端设备、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14723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