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1254A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51254A CN111651254A CN202010479855.2A CN202010479855A CN111651254A CN 111651254 A CN111651254 A CN 111651254A CN 202010479855 A CN202010479855 A CN 202010479855A CN 111651254 A CN111651254 A CN 111651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ecution
- characteristic
- mode
- execution domain
-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186 photoplethys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86 athl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16 au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9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9 marb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48
- G06F2209/482—Appl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应用的类别,根据应用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第一执行域中执行应用。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将硬件划分为不同执行域,并将不同类别的应用分配到对应的执行域上,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穿戴类产品中,较好的用户体验和较为完备的功能意味着更短的续航时间。以某品牌的设备A为例,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只提供18个小时的续航时间。例如,在续航时间内看时间90次,看90次通知,使用应用(application,APP)45分钟,以及在60分钟运动中使用蓝牙播放音乐。另一方面,更长的续航时间意味着用户体验打折以及功能不完备。以某品牌的设备B为例,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续航时间为2周。而设备B的许多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特效无法支持,例如,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表盘、UI过渡、矢量绘制等。
由上可知,系统无法在提供丰富炫酷的用户体验和/或完备功能的同时维持高续航时间,因此,如何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应用的类别;根据所述应用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所述第一执行域中执行所述应用;所述多个执行域为对硬件划分得到的不同执行域,所述多个执行域包括高功耗执行域和低功耗执行域。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将硬件划分为不同执行域,并将不同类别的应用分配到对应的执行域上,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相较于全部应用在高功耗执行域中执行的场景,一些应用被分配到低功耗执行域中执行。由于低功耗执行域的功耗水平显著低于高功耗执行域的功耗水平,因此可以实现降低总体功耗水平。一些应用被分配到高功耗执行域中执行,可以确保用户体验,因此,能够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多个执行域中除所述第一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节能状态包括待机状态、睡眠状态、深度睡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确定所述应用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所述第一执行域独占,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在所述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的所述全局性独占标识。
采用上述设计,通过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其它执行域将无法获得该外设的控制权,保证当前执行域对该外设的独占访问,避免数据或状态错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用于触发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应用包括的所述多个特性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所述应用包括多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所述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所述第一特性为所述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所述应用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特性从所述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二执行域执行,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执行域,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第二执行域。
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固定的执行域的分配方式,根据检测到的预设事件,应用中的特性可以动态切换到对应的执行域,进而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所述第一特性为一个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所述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根据所述第一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所述第一执行域中执行所述第一特性;所述多个执行域为对硬件划分得到的不同执行域,所述多个执行域包括高功耗执行域和低功耗执行域。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将硬件划分为不同执行域,并将不同类别的特性分配到对应的执行域上,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且能够实现较细力度的功耗控制,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获取第二特性的类别,所述第二特性为所述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所述第二特性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根据所述第二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二执行域,在所述第二执行域中执行所述第二特性,所述第二执行域与所述第一执行域不同,且所述第一特性与所述第二特性通过IPC设备或管道进行通信。
采用上述设计,不同类别的特性分配到对应的执行域上,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同时,在不同执行域中执行的特性可以通过IPC设备或管道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多个执行域中除所述第一执行域和所述第二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节能状态包括待机状态、睡眠状态、深度睡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特性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所述第一执行域独占,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在所述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的所述全局性独占标识。
采用上述设计,通过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其它执行域将无法获得该外设的控制权,保证当前执行域对该外设的独占访问,避免数据或状态错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用于触发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特性从所述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三执行域执行,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执行域,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第三执行域。
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固定的执行域的分配方式,根据检测到的预设事件,应用中的特性可以动态切换到对应的执行域,进而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模块;或者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实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
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实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实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执行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举例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分类与执行域分类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应用的具体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应用的具体流程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特性分类与执行域分类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应用的具体流程图之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应用的具体流程图之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100,例如手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穿戴设备等。
如图2(a)所示为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终端设备100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终端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终端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终端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终端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终端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终端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终端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终端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终端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终端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终端设备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终端设备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100是翻盖机时,终端设备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终端设备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终端设备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终端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终端设备100可以确定终端设备100附近没有物体。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终端设备1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终端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终端设备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终端设备1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终端设备10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终端设备1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终端设备10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100中,不能和终端设备100分离。
如图2(b)所示为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二。终端设备100拥有处理器211,和内存205,以及加载在内存中的各种软件,包括操作系统201,桌面程序202,合成器203,以及服务程序204等。同时,终端设备100还拥有各种外设,包括通信设备206(如蓝牙低能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WiFi、调制解调器(Modem)等),传感器207(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输入设备208(如键盘、触摸屏等),存储器209(如内置不可拆卸存储器,可拆卸存库卡等),输出设备210(如打印机等),处理器211(如ARM、X86、MIPS等),震动设备212(如线性马达、偏心马达等),显示设备213(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幕、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幕、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屏幕等),相机设备214(如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
一般而言,高体验意味着更高频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以及更复杂的运算和图形图像处理。在终端设备上,尤其是例如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设备上,由于电池容量有限,追求高体验的终端设备必然导致续航时间的下降。而追求长续航的终端设备可能会使用特定的硬件,如墨水屏(不主动刷新,背光可选)、低功耗内存(工作电压较低)、静态存储器(不主动刷新)、低功耗CPU(也可能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低功耗GPU(也可能取消GPU)来满足硬件层面的低功耗,同时配合软件层面更严格的电源管理策略(例如,全局待机、休眠、默认杀后台进程等),来达成续航目标。而上述这些硬件和软件设计策略,一般而言都会导致用户体验的下降,例如,墨水屏会导致严重的刷新延迟、也不支持彩色。低功耗逻辑器件(内存、CPU、GPU)会导致系统响应变慢。而软件激进待机或默认杀进程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响应性变差,任务切换对用户也不太友好(例如放入后台的应用再恢复到前台后,应用原来的状态无法恢复)。
为了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系统配置一种“低功耗模式”,在系统进入该“低功耗模式”之后,所有功能都运行在“低功耗模式”下,此时系统尽量关闭“多余”的功能和特效,与此同时这些功能所依赖的硬件和传感器也都进入休眠或断电状态,主CPU和主内存动态降低运行频率,屏幕工作在较低的亮度和色深下,尽量减少屏幕的刷新次数和内容的刷新。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一定程度延长续航时间,但由于“低功耗模式”下硬件性能非常有限,功能也比正常模式少很多,导致用户体验也显著下降。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系统配置一种“独占硬件模式”。系统在“独占硬件模式”下只提供给用户部分的功能,这些功能依赖的所有底层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文件系统等)都运行在一个独占的极低功耗处理器上。主CPU则完全断电。外设和传感器在该模式下所提供的功能按需开启。采用上述方案,首先,由于该方案使用了独占的硬件,因此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同时由于独占硬件的性能非常低下,所以该模式下的功能是受限的,只包含一些基本的功能,用户体验也不如正常模式。同时,为了当系统切换到正常模式,由于主CPU完全断电,因此切换耗时较长。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概念进行简要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由应用、应用加载器和执行域构成。
其中,执行域是指一种硬件的组合或范围,在特定的执行域中只能访问属于该执行域的硬件。系统可以将硬件划分为多个执行域。其中,上述执行域的划分可以是事先划分好的(即是静态划分的),也可以是动态划分的。上述执行域的划分可以是通过物理方式划分,也可以是通过逻辑方式划分。其中,所谓物理方式划分是指有硬件实体对应到特定的执行域,;所谓逻辑方式划分是指通过动态配置和控制的方式确定执行域。
示例性地,系统可以将硬件划分为第一执行域和第二执行域,其中,第一执行域用于执行功耗需求较低的应用或性能,或者续航要求较高的应用或性能,或者体验要求较低的应用或性能。第二执行域用于功耗需求较高的应用或性能,或者续航要求较低的应用或性能,或者体验要求较高的应用或性能。
示例性地,执行域构建在双CPU(MCU+AP)的硬件架构上。其中,MCU是性能较弱功耗很低,是一种非全功能低速CPU。应用处理器(applicaiton processor,AP)是一种全功能高速CPU,大部分也会集成GPU、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高速动态内存控制器等,比如AP可以作为手机的主CPU,性能很强功耗较高。
系统将硬件划分为2个执行域,包括MCU域和AP域。其中,在AP域中,AP及AP侧的GPU用于为用户提供较高的用户体验,功耗较高。AP为AP域的主CPU。MCU域用于为用户提供基本的功能和较低的用户体验,功耗较低。MCU为MCU域的主CPU。执行域的数量也可以大于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每个执行域既可以访问共享外设,又可称为公共外设,也可以访问各自独占外设,又可称为专用外设。作为外设的一种,屏幕可以是共享的,也可以是独占的。其中,典型的共享外设包括触摸屏、线性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PPG传感器、外部存储器(如固定或可拔插的存储器)、相机和图像传感器等。典型的独占外设包括GPU,示例性地,GPU被高功耗执行域独占。应理解的是,上述针对共享外设和独占外设的划分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其中,在物理连接关系上,外设是固定连接在某个特定的处理器的外部总线上的。示例性地,MCU有2个角色:其一为低功耗域的主CPU,其二为公共的IO集线器(IO Hub)。其中,由于MCU功耗很低可以一直保持工作状态,因此,MCU可以作为公共的IO Hub。例如,蓝牙控制器连接在MCU的外部总线上。AP如果需要通过蓝牙传输数据,则需要先通过MCU中转。在软件和/或逻辑层面,外设可以认为在不同的执行域中工作。
应用加载器用于加载可执行镜像,以及相应的数据、符号等附加信息到内存,等待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调度CPU执行。典型的应用加载器的实现包括Javaruntime中的class loader,或linux中的execve,windows中的ntdll.dll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特性是指应用或软件的功能片段。一个应用可以包括多个特性。例如,Home应用包含了表盘、天气、海拔、电池电量、蓝牙状态等特性。其中,表盘特性负责提供表盘的显示,天气特性负责在表盘之上显示指定地区的天气信息,海拔特性负责在表盘之上显示指定地区的海拔信息,电池电量和蓝牙状态负责提供系统状态的显示。
表盘特性还可分为视频表盘、3D表盘、相册表盘、待机表盘等子特性,其中视频表盘、3D表盘、相册表盘,这些特性提供了复杂的屏幕效果。相册表盘还需要从系统相册中读取图像文件。而待机表盘则只提供了简单的时间显示功能,无需复杂的屏幕效果,也不需要获取其它系统数据。
又例如,各种运动应用(例如跑步、游泳、户外等)还可能包括心率监测、手腕姿势检测(例如,抬腕亮屏)、压力监测等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用以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例如手机或智能手表等设备,或也可以为系统中的应用加载器。以下以应用加载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应用加载器获取应用的类别。
示例性地,系统提供了通知机制让外部获知加载状态和事件,例如,回调,应用加载器可以通过回调获取应用的信息。
应用的信息包括应用的类别。在本实施例中,应用被划分为多个类别。示例性地,应用被划分为第一类别应用和第二类别应用,应用的划分依据可以包括续航、功耗和体验等因素。例如,应用可以被分为长续航类应用(又可称为低体验类应用)和高体验类应用(又可称为短续航类应用)。或者,按照应用的续航特点,应用可以被分为长续航类应用和短续航类应用。或者,按照应用的体验特点,应用可以被分为低体验类应用和高体验类应用。或者,按照应用的功耗特点,应用可以被分为低功耗类应用和高功耗类应用。可以理解的是,应用的分类数量也可以大于2,上述举例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其中,典型的长续航类应用有各种运动APP(跑步、游泳、户外等)。典型的高体验类应用包括酷炫表盘,交互式表盘,视频游戏、音乐播放等。
可以理解的是,执行域的数量和应用的分类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应用的分类数量可以大于执行域的数量,或者执行域的数量可以大于应用的分类数量。例如,系统还可以把低功耗执行域进一步划分成更多的子域。
S302:应用加载器根据应用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第一执行域中执行应用。
示例性地,当应用加载器拉起应用时,根据获取到的该应用的类别,查询该应用的类别对应的执行域,即确定第一执行域,其中,应用的类别与执行域的对应关系可以提前配置。在确定第一执行域后,应用加载器将应用其分配到第一执行域执行。
例如,应用为酷炫表盘,酷炫表盘的类别为高体验类应用,应用加载器根据酷炫表盘的类别为高体验类应用确定AP域(即高功耗执行域)。又例如,应用为某运动应用,该运动应用的类别为长续航类应用,应用加载器根据该运动应用的类别为长续航类应用确定MCU域(即低功耗执行域)。
同时,应用加载器控制除第一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其中,节能状态包括待机状态、睡眠状态、深度睡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地,空闲执行域优先选择进入待机状态。
以linux系统为例,上述几个节能状态的含义具体如下:
待机状态是指CPU上电、内存上电。此时CPU工作在非常低的频率,如果是多核CPU,也会关闭其中的一部分核心。由于CPU一直在工作状态,因此无需恢复状态,只需调高CPU工作频率唤醒其它核心即可全速工作。
睡眠状态是指CPU下电,内存上电。此时如果要恢复CPU运行,则需要先唤醒CPU,再由CPU将保存在内存中的状态恢复到自己的寄存器中。
深度睡眠状态是指CPU和内存都下电。此时如果要CPU恢复运行,需要重新boot,即从外存加载CPU的状态和/或数据。
应理解的是,节能状态还可能包括其他状态,上述举例所示的各种状态在不同系统中含义可能不完全相同。
此外,当系统检测到预设操作时,应用加载器可以控制第一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以下以示例1~示例4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1:当系统检测到用户关闭屏幕,当前应用的执行域为高功耗执行域,则应用控制器可以控制高功耗执行域进入待机状态。
示例2:当系统检测到用户超过一段时间(可配置,默认5s)不操作,当前应用的执行域为高功耗执行域,则应用加载器可以控制高功耗执行域进入待机状态。
示例3:当系统检测到当前应用被用户切换到后台,同时启动了另一个应用,当前应用的执行域为高功耗执行域,新启动的应用的类别为长续航类应用,则新启动的应用被加载到低功耗执行域,而此时高功耗执行域又没有其它前台应用,则应用加载器可以控制高功耗执行域进入待机状态。
示例4:当系统检测到当前应用正在运行一个低功耗特性,当前应用的执行域为高功耗执行域,则应用加载器可以控制高功耗执行域进入待机状态。例如,应用Home包含了表盘、天气、海拔、电池电量、蓝牙状态等特性。进一步的,表盘特性可分为视频表盘、3D表盘、相册表盘、待机表盘等子特性,其中,视频表盘、3D表盘、相册表盘属于高体验的特性,这些特性提供了复杂的屏幕效果。相册表盘还需要从系统相册中读取图像文件。而待机表盘则只提供了简单的时间显示功能,无需复杂的屏幕效果,也不需要获取其它系统数据,它属于低功耗的特性。因此,当表盘特性为待机表盘时,应用加载器可以控制高功耗执行域进入待机状态。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示例1~示例4,在高功耗执行域处于待机状态超过一段时间仍未退出时,则高功耗执行域进入睡眠状态。一般地,深度睡眠状态需要用户进行显式切换,从深度睡眠状态恢复需要重新boot。
应理解的是,当系统检测到示例1~示例4的反向操作时,应用加载器控制高功耗执行域从待机状态退出。
此外,应用加载器确定应用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第一执行域独占,为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在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共享外设设置的全局性独占标识。因此,通过该标识,其它执行域将无法获得该外设的控制权,保证当前执行域对该外设的独占访问,避免数据或状态错误。应理解的是,对于CPU或Hub而言,外设一般是系统上的子节点,只支持单一的父节点,因此无论是否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外设一般都是被独占的。同时,外设可被分时复用或分地址复用。一次复用期间只能被一个CPU访问。
进一步地,当系统检测到预设事件时,查询该预设事件对应的模式,即确定第二模式,第二模式为预设事件对应的第一特性的模式,控制应用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应用包括多个特性,第一特性为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模式可以是指特性的某种状态,可以表现在外观、行为等方面,其中,一个特性可拥有多个模式。
示例性地,以智能手表为例,预设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件:“智能手表从手腕摘下”,“用户抬起手腕”,“进入夜间时间段”。
示例性地,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中的至少两种。此外,第一特性的模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特性的模式与执行域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则高体验模式对应高功耗执行域,低功耗模式对应低功耗执行域。
又例如,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则高体验模式对应高功耗执行域,低功耗模式对应低功耗执行域,关闭模式不对应任何执行域。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特性所具备的模式的数量与执行域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控制应用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可以是指控制第一特性从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二执行域执行,其中,第一模式对应第一执行域,第二模式对应第二执行域。示例性地,当第一特性的模式从高体验模式切换至低功耗模式时,控制第一特性的执行域从高功耗执行域切换至低功耗执行域。又或者,控制应用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可以是指控制第一特性停止在第一执行域执行,即关闭第一特性。示例性地,当第一特性的模式从高体验模式切换至关闭模式时,控制第一特性关闭。
以下以酷炫表盘中的表盘特性为例说明表盘特性的模式切换。假设系统包括2个执行域,分别为低功耗执行域和高功耗执行域。表盘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表盘特性初始的执行域为低功耗执行域,表盘特性初始的模式为低功耗模式。
场景1:用户抬起手腕。在系统检测到用户抬起手腕时,将表盘特性从低功耗模式切换到高体验模式,相应的,表盘特性从低功耗执行域切换到高功耗执行域执行。示例性地,此时高功耗执行域中的AP及AP侧的GPU负责表盘上的3D模型、光照、交互的计算和绘制。用户获得一个全功能全特效的酷炫表盘体验,如弹珠游戏或光影劳力士。
场景2:用户放下手腕。在系统检测到用户放下手腕3s(具体时间间隔可设置)后,系统确定用户放下手腕超过指定时间间隔,则表盘特性从高体验模式切换到低功耗模式,相应的,表盘特性从高功耗执行域切换到低功耗执行域执行。由于低功耗执行域的硬件能力限制,3D模型、光照皆不可用,用户得到一个能查看时间的基本表盘。
场景3:用户将智能手表从手腕摘下。场景3与场景2类似,表盘特性从高体验模式切换到低功耗模式,相应的,表盘特性从高功耗执行域切换到低功耗执行域执行。
场景4:进入夜间时间段。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在夜间时段用户已入睡,表盘特性在低功耗执行域执行也显得没有必要。因此,表盘特性切换到关闭模式,表盘特性不再任何执行域执行。示例性地,此时可直接关闭表盘乃至整个屏幕。
以下以图4和图5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501:获取应用的类别,确定第一执行域。
示例性地,应用加载器启动应用时,获取该应用的类别,根据该应用的类别,查询该应用的类别对应的执行域,确定第一执行域。
步骤502:唤醒第一执行域。
示例性地,为保证用户体验,建议唤醒第一执行域的时间不超过300ms。
步骤503:判断其他执行域是否空闲,即除第一执行域之外的执行域是否空闲,若是,则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05。
应理解的是,第一执行域之外的执行域可能不止1个。
步骤504:控制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应理解的是,节能状态数目也可能不止1个。示例性地,针对除第一执行域之外的每个执行域执行判断该执行域是否空闲,若空闲,则控制该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例如待机状态。
步骤505:在第一执行域执行该应用。
示例性地,由于第一执行域已唤醒,第一执行域包括的硬件单元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在第一执行域中建立该应用的上下文,装入该应用的代码,并立即执行该应用。其中,上下文包括各个寄存器的初始化,运行时内存的分配域初始化等。
步骤506:判断该应用是否需要访问外设。
若需要访问外设,则执行步骤507,若不需要访问外设,则流程结束。
步骤507:若该应用需要访问外设,则进一步判断该外设是否为共享外设,即判断该共享外设是否为被第一执行域独占的,若是,则执行步骤508,否则执行步骤509。
步骤508: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标识,其它执行域将无法获得该外设的控制权,保证当前执行域对该外设的独占访问,避免数据或状态错误。
步骤509:执行正常的外设读写和控制。
具体的,若该应用需要访问共享外设,则执行正常的共享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共享外设访问完成。若该应用需要访问独占外设,则执行正常的独占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独占外设访问完成。若该应用需要访问共享外设和独占外设,则执行正常的共享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共享外设访问完成,以及执行正常的共享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独占外设访问完成。
步骤510:在共享外设访问完成后清除全局性独占标识。
在清除全局性独占标识后,该共享外设的状态恢复为可用就绪。
可以理解的是,当应用不访问共享外设,只访问为独占外设时,此时该步骤可以不执行。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将硬件划分为不同执行域,并将不同类别的应用分配到对应的执行域上,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相较于全部应用在高功耗执行域中执行的场景,一些应用被分配到低功耗执行域中执行。由于低功耗执行域的功耗水平显著低于高功耗执行域的功耗水平,因此可以实现降低总体功耗水平。一些应用被分配到高功耗执行域中执行,可以确保用户体验,因此,能够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
以下以图6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601:获取应用的类别,将应用分配到第一执行域执行。
示例性地,应用加载器启动应用时,获取该应用的类别,根据该应用的类别,查询该应用的类别对应的执行域,确定第一执行域。
其中,应用包括多个特性,第一特性为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第一模式为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与第一执行域相关联。
步骤602:检测预设事件。若检测到预设事件,执行步骤603,否则流程结束。
若未检测到预设事件,则可参考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步骤603:查询预设事件对应的第一特性的模式,确定第二模式,将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步骤604:根据第二模式对应的执行域,将第一特性从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二模式对应的执行域。
步骤605:在第二模式对应的执行域恢复执行第一特性。
步骤606:判断应用是否结束,若完成执行则结束流程,否则持续检测预设事件,返回步骤602。
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固定的执行域的分配方式,根据检测到的预设事件,应用中的特性可以动态切换到对应的执行域,进而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用以解决续航时间和用户体验以及功能之间的矛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可以为系统中的应用加载器。以下以应用加载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应用加载器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第一特性为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包括多个特性,不同特性之间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设备或管道进行通信。示例性地,特性被划分为第一类别特性和第二类别特性,特性的划分依据可以包括续航、功耗和体验等因素。可以理解的是,应用的分类数量也可以大于2,上述举例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示例性地,可以将特性划分为高体验特性和低功耗特性,如图4所示。
一般地,可以将应用中属于后台计算类的特性、或用户交互体验要求不高的特性,例如,心率监测、手腕姿势检测(例如,抬腕亮屏)、压力监测等特性等,作为第一类别特性,又成为低功耗类特性,可以将应用中属于用户体验要求较高的特性,作为第二类别特性,又可称为高体验特性。例如,UI界面切换过渡,各种微动效、过渡动画等。其中,微动效是指内置在UI元素内的小范围内的动画效果。
此外,一些特性还可以包括子特性,应用加载器还可以获取这些子特性的类别,例如,表盘特性还可分为视频表盘、3D表盘、相册表盘、待机表盘等子特性,其中视频表盘、3D表盘、相册表盘属于高体验的特性,这些特性提供了复杂的屏幕效果。而待机表盘则只提供了简单的时间显示功能,无需复杂的屏幕效果,也不需要获取其它系统数据,它属于低功耗的特性。
可以理解的是,执行域的数量和特性的分类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特性的分类的数量可以大于执行域的数量,或者执行域的数量可以大于特性的分类的数量。
S702:应用加载器根据第一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第一执行域中执行第一特性。
示例性地,当应用加载器拉起应用时,根据获取到第一特性的类别,查询第一特性的类别对应的执行域,即确定第一执行域,其中,特性的类别与执行域的对应关系可以提前配置。在确定第一执行域后,应用加载器将第一特性分配到第一执行域执行。
同时,应用加载器还可以获取第二特性的类别,根据第二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二执行域,在第二执行域中执行第二特性。其中,第二执行域与第一执行域不同,且第一特性与第二特性通过IPC设备或管道进行通信。第二特性为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第二特性与第一特性不同。示例性地,应用加载器将低功耗类特性分配至MCU域执行,将高体验类特性分配至AP域执行。
进一步地,应用加载器可以控制除第一执行域和第二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其中,节能状态包括待机状态、睡眠状态、深度睡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关于节能状态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S302部分的相关内容,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应用加载器确定第一特性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第一执行域独占,为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在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共享外设设置的全局性独占标识。应理解的是,对于CPU或Hub而言,外设一般是系统上的子节点,只支持单一的父节点,因此无论是否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外设一般都是被独占的。同时,外设可被分时复用或分地址复用。一次复用期间只能被一个CPU访问。
进一步地,当系统检测到预设事件时,查询该预设事件对应的模式,即确定第二模式,第二模式为预设事件对应的第一特性的模式,控制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示例性地,以智能手表为例,预设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件:“智能手表从手腕摘下”,“用户抬起手腕”,“进入夜间时间段”。
示例性地,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中的至少两种。此外,第一特性的模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特性的模式与执行域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则高体验模式对应高功耗执行域,低功耗模式对应低功耗执行域。
又例如,第一特性的模式包括高体验模式、低功耗模式和关闭模式,则高体验模式对应高功耗执行域,低功耗模式对应低功耗执行域,关闭模式不对应任何执行域。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特性所具备的模式的数量与执行域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控制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可以是指控制第一特性从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三执行域执行,其中,第一模式对应第一执行域,第二模式对应第三执行域。这里的第三执行域可以为第二执行域或其他执行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当第一特性的模式从高体验模式切换至低功耗模式时,控制第一特性的执行域从高功耗执行域切换至低功耗执行域。又或者,控制应用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可以是指控制第一特性停止在第一执行域执行,即关闭第一特性。示例性地,当第一特性的模式从高体验模式切换至关闭模式时,控制第一特性关闭。具体举例可以参考以酷炫表盘中的表盘特性为例说明表盘特性的模式切换的过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以图8和图9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901: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确定第一执行域。
示例性地,应用加载器启动应用时,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例如,第一特性可以为心率检测,或者某种微动效。当第一特性为心率检测时,第一特性的类别为低功耗特性,当第一特性为某种微动效时,第一特性的类别为高体验特性。
示例性地,应用加载器根据第一特性的类别,查询第一特性的类别对应的执行域,确定第一执行域。例如,第一特性为心率检测,第一特性的类别为低功耗特性,应用加载器根据低功耗特性确定MCU域(即低功耗执行域)。例如,第一特性为某种微动效时,第一特性的类别为高体验特性,应用加载器根据高体验特性确定AP域(即低功耗执行域)。
步骤902:唤醒第一执行域。
步骤903:判断其他执行域是否空闲,即除第一执行域之外的执行域是否空闲,若是,则执行步骤904,否则执行步骤905。
应理解的是,第一执行域之外的执行域可能不止1个。
步骤904:控制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应理解的是,节能状态数目也可能不止1个。示例性地,针对除第一执行域之外的每个执行域执行判断该执行域是否空闲,若空闲,则控制该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例如待机状态。
步骤905:在第一执行域执行第一特性。
步骤906:判断第一特性是否需要访问外设。
若需要访问外设,则执行步骤907,若不需要访问外设,则流程结束。
步骤907:若第一特性需要访问外设,则进一步判断该外设是否为共享外设,即判断该共享外设是否为被第一执行域独占的,若是,则执行步骤908,否则执行步骤909。
步骤908: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标识,其它执行域将无法获得该外设的控制权,保证当前执行域对该外设的独占访问,避免数据或状态错误。
步骤909:执行正常的外设读写和控制。
具体的,若该应用需要访问共享外设,则执行正常的共享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共享外设访问完成。若该应用需要访问独占外设,则执行正常的独占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独占外设访问完成。若该应用需要访问共享外设和独占外设,则执行正常的共享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共享外设访问完成,以及执行正常的共享外设读写和控制,直至独占外设访问完成。
步骤910:在共享外设访问完成后清除全局性独占标识。
在清除全局性独占标识后,该共享外设的状态恢复为可用就绪。
可以理解的是,当应用不访问共享外设,只访问为独占外设时,此时该步骤可以不执行。
步骤911:判断是否与其他特性进行通信。若是第一特性需要与其他特性进行通信执行步骤912,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912:打开IPC设备。第一特性通过IPC设备与其他特性进行通信。
步骤913:读写IPC设备。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将硬件划分为不同执行域,并将不同类别的特性分配到对应的执行域上,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且能够实现较细力度的功耗控制,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以下以图1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01: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将第一特性分配到第一执行域执行。
示例性地,应用加载器启动应用时,获取该应用中第一特性的类别,根据第一特性的类别,查询第一特性的类别对应的执行域,确定第一执行域。
其中,应用包括第一特性,第一模式为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与第一执行域相关联。
步骤1002~步骤1006可以参考图6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固定的执行域分配方式,根据检测到的预设事件,应用中的特性可以动态切换到对应的执行域,进而可以提升系统功耗控制的灵活性,可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水平。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终端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获取应用的类别;处理单元1110用于根据应用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第一执行域中执行应用。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第一特性为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处理单元1110用于根据第一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第一执行域中执行第一特性。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3和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包括处理器1210和接口电路1220。处理器1210和接口电路12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2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处理器12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2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2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此外,通信装置的具体结构还可为图2所示。
当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图12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2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1110的功能,接口电路12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11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25)
1.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应用的类别;
根据所述应用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所述第一执行域中执行所述应用;所述多个执行域为对硬件划分得到的不同执行域,所述多个执行域包括高功耗执行域和低功耗执行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多个执行域中除所述第一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应用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所述第一执行域独占,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
在所述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的所述全局性独占标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多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所述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
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用于触发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应用包括的所述多个特性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应用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特性从所述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二执行域执行,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执行域,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第二执行域。
6.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所述第一特性为一个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所述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
根据所述第一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所述第一执行域中执行所述第一特性;所述多个执行域为对硬件划分得到的不同执行域,所述多个执行域包括高功耗执行域和低功耗执行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二特性的类别,所述第二特性为所述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所述第二特性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
根据所述第二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二执行域,在所述第二执行域中执行所述第二特性,所述第二执行域与所述第一执行域不同,且所述第一特性与所述第二特性通过进程间通信IPC设备或管道进行通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多个执行域中除所述第一执行域和所述第二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特性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所述第一执行域独占,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
在所述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的所述全局性独占标识。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用于触发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特性从所述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三执行域执行,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执行域,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第三执行域。
12.一种执行应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应用的类别;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所述第一执行域中执行所述应用;所述多个执行域为对硬件划分得到的不同执行域,所述多个执行域包括高功耗执行域和低功耗执行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控制所述多个执行域中除所述第一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应用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所述第一执行域独占,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
在所述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的所述全局性独占标识。
15.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用于触发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应用包括多个特性中的第一特性的模式,所述应用包括多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所述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
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特性从所述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二执行域执行,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执行域,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第二执行域。
17.一种执行应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特性的类别,所述第一特性为一个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每个特性对应所述应用的一个功能片段;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一执行域,在所述第一执行域中执行所述第一特性;所述多个执行域为对硬件划分得到的不同执行域,所述多个执行域包括高功耗执行域和低功耗执行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特性的类别,所述第二特性为所述应用包括的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所述第二特性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性的类别从多个执行域中确定第二执行域,在所述第二执行域中执行所述第二特性,所述第二执行域与所述第一执行域不同,且所述第一特性与所述第二特性通过进程间通信IPC设备或管道进行通信。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多个执行域中除所述第一执行域和所述第二执行域外的空闲执行域进入节能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特性需要访问的共享外设被所述第一执行域独占,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全局性独占标识;
在所述共享外设被访问完成后,清除为所述共享外设设置的所述全局性独占标识。
21.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用于触发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特性的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特性的初始模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特性从所述第一执行域切换至第三执行域执行,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执行域,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第三执行域。
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9855.2A CN111651254A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1/083899 WO2021238387A1 (zh) | 2020-05-29 | 2021-03-30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9855.2A CN111651254A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51254A true CN111651254A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4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79855.2A Pending CN111651254A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51254A (zh) |
WO (1) | WO202123838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31146A (zh) * | 2020-11-18 | 2021-02-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及控制方法、显示面板 |
WO2021238387A1 (zh) * | 2020-05-29 | 2021-12-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995094A (zh) * | 2022-06-08 | 2022-09-02 | 深圳市万如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抬手亮屏的智能手表及抬手亮屏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6559A (zh) * | 2012-02-10 | 2013-08-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应用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3646006A (zh) * | 2013-11-26 | 2014-03-19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器的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3645954A (zh) * | 2013-11-21 | 2014-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异构多核体系的cpu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204931A (zh) * | 2014-06-11 | 2015-12-30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及其多操作系统切换、通信及管理方法 |
US9442758B1 (en) * | 2008-01-21 | 2016-09-1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Dynamic processor core switch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7659B (zh) * | 2012-01-16 | 2019-12-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
US9419647B2 (en) * | 2014-12-16 | 2016-08-16 | Intel Corporation | Partitioned data compression using accelerator |
CN111651254A (zh) * | 2020-05-29 | 2020-09-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10479855.2A patent/CN11165125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3-30 WO PCT/CN2021/083899 patent/WO202123838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42758B1 (en) * | 2008-01-21 | 2016-09-1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Dynamic processor core switching |
CN103246559A (zh) * | 2012-02-10 | 2013-08-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应用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3645954A (zh) * | 2013-11-21 | 2014-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异构多核体系的cpu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3646006A (zh) * | 2013-11-26 | 2014-03-19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器的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204931A (zh) * | 2014-06-11 | 2015-12-30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及其多操作系统切换、通信及管理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8387A1 (zh) * | 2020-05-29 | 2021-12-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331146A (zh) * | 2020-11-18 | 2021-02-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及控制方法、显示面板 |
CN114995094A (zh) * | 2022-06-08 | 2022-09-02 | 深圳市万如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抬手亮屏的智能手表及抬手亮屏方法 |
CN114995094B (zh) * | 2022-06-08 | 2023-07-11 | 深圳市万如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抬手亮屏的智能手表及抬手亮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38387A1 (zh) | 2021-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62783B (zh) | 刷新率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 |
WO2021169337A1 (zh) | 屏下指纹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956939B (zh) | 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1147396A1 (zh) | 图标管理方法及智能终端 | |
CN111913750B (zh) |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0073288A1 (zh) | 一种触发电子设备执行功能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1238387A1 (zh)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20056778A1 (zh) | 一种屏蔽触摸事件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684969B (zh) | 始终显示方法及移动设备 | |
CN110572866B (zh) | 一种唤醒锁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1052170A1 (zh) | 马达振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687998A (zh) | 一种应用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691271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2740152A (zh) | 手写笔检测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
CN111522425A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5798390A (zh) | 屏幕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4494547A (zh) | 一种绘制命令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
CN113641271A (zh) | 应用窗口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589051B (zh) | 充电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4461057A (zh) | Vr显示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964900A (zh) | 动态调节电源适配器的供电电压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5206308A (zh) | 一种人机交互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6048772B (zh) | 中央处理单元频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CN114375027A (zh) | 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3207715A1 (zh) | 亮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30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