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9438A -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9438A
CN111649438A CN202010351003.5A CN202010351003A CN111649438A CN 111649438 A CN111649438 A CN 111649438A CN 202010351003 A CN202010351003 A CN 202010351003A CN 111649438 A CN111649438 A CN 11164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ort
opened
psi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10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9438B (zh
Inventor
胡志文
孙义文
韩劼成
应必业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10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9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9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9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9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加湿装置包括吸水件、加热件、凝露传感器、蒸汽输送通道和气流驱动件;吸水件包覆在加热件上;凝露传感器与吸水件连接,用于检测吸水件的吸水量;蒸汽输送通道的进气端口通向室外,蒸汽输送通道的出气端口通向室内;吸水件位于蒸汽输送通道内;气流驱动件用于驱动蒸汽输送通道内的空气流至室内;加热件开启时,气流驱动件将吸水件脱附的水蒸气吹入室内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使室内空气湿度稳定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加湿装置也可以独立于空调器使用,空调器正常运行,加湿装置独立控制室内的空气湿度,可以适用于配合多种空调器使用,通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空调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对温度调节后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的现象,因此有些空调器通常还具有空气温度调节功能,但在空气湿度调节方面主要采用恒温加湿、无水加湿等技术来保证室内的空气湿度,现有技术中的湿度调节需要依赖于空调器内集成的控制系统,无法单独使用,也不能与其他空调器配合使用,通用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提供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功能无法独立于空调器、通用性低的问题。
因此,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吸水件、加热件、凝露传感器、蒸汽输送通道和气流驱动件;
所述吸水件包覆在所述加热件上;
所述凝露传感器与所述吸水件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吸水件的吸水量;
所述蒸汽输送通道的进气端口通向室外,所述蒸汽输送通道的出气端口通向室内;
所述吸水件位于所述蒸汽输送通道内;
所述气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蒸汽输送通道内的空气流至室内。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加湿装置,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中设定人体比较舒适的空气湿度范围为ψmin≤ψ0≤ψmax(ψmin取40%,ψmax取70%)。气流驱动件采用电风扇,先通过凝露传感器实时检测吸水件的吸水量H1,凝露传感器将H1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H1与预设吸水量H0的大小,H1≤H0时开启进风端口同时开启电风扇,电风扇将室外空气吹向吸水件,吸水件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使H1>H0。然后空调器的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的空气湿度ψ1,湿度传感器将ψ1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ψ1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的大小,ψ1<ψmin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使ψ1≥ψmin。从而自动调节使室内空气湿度能够保持在大于ψmin的范围,使室内空气湿度稳定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加湿装置也可以独立于空调器使用,空调器正常运行,加湿装置独立控制室内的空气湿度,可以适用于配合多种空调器使用,通用性高。
其中,凝露传感器检测吸水件吸水量H1的原理是,凝露传感器在吸水件吸水前后电容的电极表面生成电解液后形成原电池,通过将原电池的微小电流信号输出来、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来表征吸水件的吸水量,吸水量越大电流越大,通过判断检测电流I1与预设电流I0的大小,判断H1与H0的大小,当I1>I0时,说明H1>H0,当I1≤I0时,说明H1≤H0。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输送通道包括蒸汽输送导管和保护外壳;
所述保护外壳上设有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所述蒸汽输送导管与所述进风端口以及所述出风端口串连;
所述吸水件位于所述保护外壳内。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保护壳能够对吸水件进行防护,避免吸水件受到外界物体碰撞或挤压。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端口设有阀门组件。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吸水件需要吸水时,控制器控制阀门组件开启进风端口,吸水件所在空间与室外空间连通,吸水件从空气中吸附水蒸气。在吸水件不需要吸水时,控制器控制阀门组件关闭进风端口,避免吸水件吸水,延长吸水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挡风件和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上的驱动装置,所述挡风件与所述保护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挡风件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吸水件需要吸水时,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再驱动挡风件旋转开启进风端口,便于室外空气进入保护外壳内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端口位于所述出风端口下方,所述挡风件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所述进风端口。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首先水蒸气相对于空气分子总量更大,气流向上运动过程中,水蒸气与吸水件接触后被吸水件吸附,剩余的部分水蒸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延长掠过吸水件的时间,增大水蒸气与吸水件接触的概率。而在气流往下流动时,水蒸气未被吸水件吸附后在重力作用下很快向下掠过吸水件,吸附率降低。所以将进风端口设置在出风端口的下方,可以提高吸水件吸水效率。
另外,挡风件开启过程中,依靠重力自动开启,不需要电力驱动,能够节省一部分电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丝线,所述丝线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挡风件连接。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丝线优先采用钢丝线,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同时不容易被拉伸变形,能够更准确的关闭和开启进风端口。挡风件开启时,旋转电机反转释放丝线,挡风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进风端口,挡风件关闭时,旋转电机正转收卷丝线,丝线带动挡风件向上旋转关闭进风端口。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输送通道还包括支气管和气流换向件,所述蒸汽输送导管上设有支气口,所述支气口位于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保护外壳之间;
所述气流换向件分别与所述支气口连接,用于切换至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进气端口连通或切换至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支气管的出口连通。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气流驱动件包括电风扇,电风扇设于出风端口,支气管远离支气口的一端通向室外,在吸水件需要吸水时,开启进风端口,开启电风扇,同时切换至出气端口与进气端口断开,进气端口与支气管连通,风扇将室外空气吸入保护外壳内部,供吸水件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吸附的空气从支气管排出到室外。在对室内加湿时,切换至出气端口与进气端口连通,进气端口与支气管断开,电风扇将室外空气吸入保护外壳内部,同时电热式对吸水件加热,吸水件将所吸附的水脱附形成水蒸气,被吸入保护外壳内部的空气与水蒸气混合并一起被输送到室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换向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蒸汽输送通道上且位于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支气口之间,所述第二阀门安装在所述支气管上。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采用电磁阀,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基于吸水件的吸水量以及室内空气湿度等信号相应的控制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开启或关闭,当控制第一阀门开启且第二阀门关闭时,能够切换至出气端口与进气端口断开,进气端口与支气管的出口连通;当控制第一阀门关闭且第二阀门开启时,能够切换至出气端口与进气端口连通,进气端口与支气管的出口断开。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中的所述加湿装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的加湿装置后包含加湿装置的所有功能和效果,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端口和所述空调器的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和/或所述进气端口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机上。
通过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经过加湿的空气从出气端口吹出与空调器出入室内的空气混合,便于将加湿后的空气更均匀的吹入室内不同空间位置,使室内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湿度更加均匀。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应用本申请第二方面中的所述空调器,并包括如下步骤:
A100、开启所述空调器,检测所述吸水件的吸水量H1;
A110、当所述H1小于或等于预设吸水量H0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电风扇;
A120、当所述H1大于预设吸水量H0时,关闭所述进风端口,关闭所述电风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加湿方法,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中设定人体比较舒适的空气湿度范围为ψmin≤ψ0≤ψmax(ψmin取40%,ψmax取70%)。气流驱动件采用电风扇,先通过凝露传感器实时检测吸水件的吸水量H1,凝露传感器将H1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H1与预设吸水量H0的大小,H1≤H0时开启进风端口同时开启电风扇,电风扇将室外空气吹向吸水件,吸水件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使H1>H0。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A200、通过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湿度ψ1;
A210、当所述ψ1小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控制H1>H0后,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的空气湿度ψ1,湿度传感器将ψ1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ψ1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的大小,ψ1<ψmin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使ψ1≥ψmin。从而自动调节使室内空气湿度能够保持在大于ψmin的范围,使室内空气湿度稳定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210包括:A211、当所述ψ1大于所述ψmin的第一预设倍数时,关闭所述加湿功能。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预设倍数取1.5,加湿操作开始执行后,电热式持续对吸水件加热,电风扇持续将加湿后的空气吹入室内,直到ψ1>1.5ψmin,室内空气湿度在ψmin到1.5ψmin之间波动对人的体感不会产生影响,每次加湿操作持续加湿到1.5ψmin可以减少加湿次数,从而减少吸水件吸水和脱水的次数,延长吸水件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210包括:
A212、通过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
A213、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所述T1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室内温度T01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室内的空气湿度与室内的空气温度以及空调器运行模式有关,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空气的温度预设值设置为T01,第一预设室内温度T01具有一定的范围,即当T1≤
T01+dT01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dT01是室内温度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dT01设为1℃。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210包括:A214、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当所述T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室内温度T02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制热模式下,室内空气的温度预设值设置为T02,第二预设室内温度T02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设置为dT02,当T1≥T01-dT02时,开启进风端口,开启加热件,开启电风扇,对室内进行加湿,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dT02设为1℃。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200包括:A220、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所述ψ1大于所述ψ0的最大值ψmax且所述T1小于或等于所述T01时,开启除湿模式。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这时的预设室内温度T01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也设为dT01=1℃,当ψ1大于ψ0的最大值ψmax且T1小于或等于T01时,开启进风端口,开启加热件,开启除湿模式,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220包括:A221、当所述ψ1大于或等于所述ψmax的第二预设倍数且小于或等于ψmax时,关闭除湿模式。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预设倍数取0.75,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直到0.75ψmax≤ψ1≤ψmax,关闭除湿模式,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0.75ψmax≤ψ1≤ψmax。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A300、关闭所述空调器并记录关机时长t1;
A310、当所述t1大于或等于预设关机时长t0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开启所述加热件,开启所述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空调器的室外机、进风端口、加热件、电风扇全部关闭时开始计时t1。当t1≥t0时,开启进风端口,开启加热件,开启电风扇,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300包括:A320、当所述H1小于或等于所述H0时,关闭所述进风端口,关闭所述加热件,关闭所述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当t1≥t0时,开启进风端口,开启加热件,开启电风扇,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直到H1≤H0时,关闭进风端口,关闭加热件,关闭电风扇,停止对室内空气加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加湿装置与室内机以及室外机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保护外壳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挡风件开启进风端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制器与各模块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加湿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10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10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10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20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30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吸水件;
200、加热件;
300、凝露传感器;
400、气流驱动件;
500、控制器;
600、蒸汽输送通道;610、进气端口;620、出气端口;630、蒸汽输送导管;640、保护外壳;641、进风端口;642、出风端口;650、支气管;660、支气口;670、第一阀门;680、第二阀门;
700、阀门组件;710、挡风件;720、驱动装置;721、旋转电机;722、丝线;
800、室内机;810、温度传感器;820、湿度传感器;900、室外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加湿装置与室内机以及室外机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保护外壳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挡风件开启进风端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制器与各模块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加湿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10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10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10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20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30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对温度调节后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的现象,因此有些空调器通常还具有空气温度调节功能,但在空气湿度调节方面主要采用恒温加湿、无水加湿等技术来保证室内的空气湿度,但是还存在很多缺陷,难以使室内空气湿度稳定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加湿性能和效果还有待改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空调器加湿,包括吸水件100、加热件200、凝露传感器300、蒸汽输送通道600和气流驱动件400;吸水件100包覆在加热件200上;凝露传感器300与吸水件100连接,用于检测吸水件100的吸水量;蒸汽输送通道600的进气端口610通向室外,蒸汽输送通道600的出气端口620通向室内;吸水件100位于蒸汽输送通道600内;气流驱动件400用于驱动蒸汽输送通道600内的空气流至室内;湿度传感器820设于室内,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湿度;空调器的控制器500分别与凝露传感器300以及空调器的湿度传感器820电连接,控制器500基于湿度传感器820以及凝露传感器300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加热件200开启或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加湿装置,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中设定人体比较舒适的空气湿度范围为ψmin≤ψ0≤ψmax(ψmin取40%,ψmax取70%)。气流驱动件400采用电风扇,先通过凝露传感器300实时检测吸水件100的吸水量H1,凝露传感器300将H1发送给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判断H1与预设吸水量H0的大小,H1≤H0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同时开启电风扇,电风扇将室外空气吹向吸水件100,吸水件100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使H1>H0。然后湿度传感器820实时检测室内的空气湿度ψ1,湿度传感器820将ψ1发送给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判断ψ1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的大小,ψ1<ψmin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使ψ1≥ψmin。从而自动调节使室内空气湿度能够保持在大于ψmin的范围,使室内空气湿度稳定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加湿装置也可以独立于空调器使用,空调器正常运行,加湿装置独立控制室内的空气湿度,可以适用于配合多种空调器使用,通用性高。
其中,凝露传感器300检测吸水件100吸水量H1的原理是,凝露传感器300在吸水件100吸水前后电容的电极表面生成电解液后形成原电池,通过将原电池的微小电流信号输出来、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来表征吸水件100的吸水量,吸水量越大电流越大,通过判断检测电流I1与预设电流I0的大小,判断H1与H0的大小,当I1>I0时,说明H1>H0,当I1≤I0时,说明H1≤H0。
应当理解,湿度传感器820可以设置在加湿装置中,也可以采用空调器自带的湿度传感器8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所示,蒸汽输送通道600包括蒸汽输送导管630和保护外壳640;保护外壳640上设有进风端口641和出风端口642,蒸汽输送导管630与进风端口641以及出风端口642串连;吸水件100位于保护外壳640内。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保护壳能够对吸水件100进行防护,避免吸水件100受到外界物体碰撞或挤压。
保护外壳640可以是蒸汽输送导管63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单独的壳体结构,当保护外壳640是蒸汽输送导管630的一部分时,进气端口610与进风端口641为同一端口。保护外壳640也可以设置在进气端口610与支气口660之间,此时,进气端口610与进风端口641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气流驱动件400包括电风扇,电风扇设于出风端口642。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开启电风扇后,电风扇从进气端口610吸气,使气流沿蒸汽输送导管630流至室内,或使气流流经吸水件100,气流流经吸水件100时,吸水件100吸附气流中的水蒸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进风端口641设有阀门组件700,控制器500基于感应信号控制阀门组件700关闭或开启进风端口641。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吸水件100需要吸水时,控制器500控制阀门组件700开启进风端口641,吸水件100所在空间与室外空间连通,吸水件100从空气中吸附水蒸气。在吸水件100不需要吸水时,控制器500控制阀门组件700关闭进风端口641,避免吸水件100吸水,延长吸水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700包括挡风件710和安装在保护外壳640上的驱动装置720,挡风件710与保护外壳640转动连接,挡风件710与驱动装置720传动连接,驱动装置720与控制器500电连接。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吸水件100需要吸水时,控制器500将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装置720,驱动装置720再驱动挡风件710旋转开启进风端口641,便于室外空气进入保护外壳640内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进风端口641位于出风端口642下方,挡风件710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进风端口641。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首先水蒸气相对于空气分子总量更大,气流向上运动过程中,水蒸气与吸水件100接触后被吸水件100吸附,剩余的部分水蒸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延长掠过吸水件100的时间,增大水蒸气与吸水件100接触的概率。而在气流往下流动时,水蒸气未被吸水件100吸附后在重力作用下很快向下掠过吸水件100,吸附率降低。所以将进风端口641设置在出风端口642的下方,可以提高吸水件100吸水效率。
另外,挡风件710开启过程中,依靠重力自动开启,不需要电力驱动,能够节省一部分电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720包括旋转电机721和丝线722,丝线722的一端与旋转电机721的输出轴连接,丝线722的另一端与挡风件710连接。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丝线722优先采用钢丝线722,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同时不容易被拉伸变形,能够更准确的关闭和开启进风端口641。挡风件710开启时,旋转电机721反转释放丝线722,挡风件71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进风端口641,挡风件710关闭时,旋转电机721正转收卷丝线722,丝线722带动挡风件710向上旋转关闭进风端口64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00包括电热丝,电热丝与控制器500电连接。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电热丝阵列布置在吸水件100内部,增大电热丝与吸水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热丝与吸水件100之间的换热效率,便于电热丝对吸水件100加热,使吸水件100吸附的水能够快速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电热丝外表面涂覆绝缘层,避免电热丝通电时电流流至吸水件100中,以免对凝露传感器300对吸水件100的吸水量检测造成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吸水件100包括复合吸附材料。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复合吸附材料可采用例如MOFs复合材料,是一种将高吸湿性盐氯化锂封装在多孔MOFs材料中制备而成的复合吸附材料,能够解决吸湿性盐低吸附速率、高脱附温度以及弱循环稳定性问题。通过综合利用盐的多步三相吸附作用即固体盐化学吸附、固液潮解以及盐溶液吸收,实现复合吸附材料在低相对湿度下超高水蒸气吸附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蒸汽输送通道600还包括支气管650和气流换向件,蒸汽输送导管630上设有支气口660,支气口660位于出气端口620与保护外壳640之间;
气流换向件分别与支气口660连接,用于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连通或切换至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连通。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支气管650远离支气口660的一端通向室外,在吸水件100需要吸水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电风扇,同时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断开,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连通,风扇将室外空气吸入保护外壳640内部,供吸水件100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吸附的空气从支气管650排出到室外。在对室内加湿时,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连通,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断开,电风扇将室外空气吸入保护外壳640内部,同时电热式对吸水件100加热,吸水件100将所吸附的水脱附形成水蒸气,被吸入保护外壳640内部的空气与水蒸气混合并一起被输送到室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流换向件包括第一阀门670和第二阀门680,第一阀门670安装在蒸汽输送通道600上且位于出气端口620与支气口660之间,第二阀门680安装在支气管650上。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阀门670和第二阀门680采用电磁阀,并分别与控制器500电连接,控制器500基于吸水件100的吸水量以及室内空气湿度等信号相应的控制第一阀门670以及第二阀门680开启或关闭,当控制第一阀门670开启且第二阀门680关闭时,能够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断开,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连通;当控制第一阀门670关闭且第二阀门680开启时,能够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连通,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加湿装置可单独设置,用于对室内进行加湿,还可以集成在空调器上,与空调器协同工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二中,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加湿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加湿装置后包含加湿装置的所有功能和效果,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出气端口620和湿度传感器820安装在空调器的室内机800上,进气端口610安装在空调器的室外机900上。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经过加湿的空气从出气端口620吹出与空调器出入室内的空气混合,便于将加湿后的空气更均匀的吹入室内不同空间位置,使室内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湿度更加均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加湿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10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10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10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220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步骤A300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三中,提供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空调器,并包括如下步骤:
A100、开启空调器,检测吸水件100的吸水量H1;
A110、当H1小于或等于预设吸水量H0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电风扇;
A120、当H1大于预设吸水量H0时,关闭进风端口641,关闭电风扇;
A200、检测室内空气湿度ψ1;
A210、当ψ1小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加湿方法,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中设定人体比较舒适的空气湿度范围为ψmin≤ψ0≤ψmax(ψmin取40%,ψmax取70%)。气流驱动件400采用电风扇,先通过凝露传感器300实时检测吸水件100的吸水量H1,凝露传感器300将H1发送给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判断H1与预设吸水量H0的大小,H1≤H0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同时开启电风扇,电风扇将室外空气吹向吸水件100,吸水件100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使H1>H0。然后湿度传感器820实时检测室内的空气湿度ψ1,湿度传感器820将ψ1发送给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判断ψ1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的大小,ψ1<ψmin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使ψ1≥ψmin。从而自动调节使室内空气湿度能够保持在大于ψmin的范围,使室内空气湿度稳定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A210包括:A211、当ψ1大于ψmin的第一预设倍数时,关闭加湿功能。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预设倍数取1.5,加湿操作开始执行后,电热式持续对吸水件100加热,电风扇持续将加湿后的空气吹入室内,直到ψ1>1.5ψmin,室内空气湿度在ψmin到1.5ψmin之间波动对人的体感不会产生影响,每次加湿操作持续加湿到1.5ψmin可以减少加湿次数,从而减少吸水件100吸水和脱水的次数,延长吸水件100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210包括:
A212、检测室内温度T1;
A213、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T1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室内温度T01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室内的空气湿度与室内的空气温度以及空调器运行模式有关,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空气的温度预设值设置为T01,第一预设室内温度T01具有一定的范围,即当T1≤T01+dT01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dT01是室内温度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dT01设为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210包括:A214、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室内温度T02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制热模式下,室内空气的温度预设值设置为T02,第二预设室内温度T02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设置为dT02,当T1≥T01-dT02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对室内进行加湿,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dT02设为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200包括:A220、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ψ1大于ψ0的最大值ψmax且T1小于或等于T01时,开启除湿模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这时的预设室内温度T01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也设为dT01=1℃,当ψ1大于ψ0的最大值ψmax且T1小于或等于T01时,开启除湿模式,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220包括:A221、当ψ1大于或等于ψmax的第二预设倍数且小于或等于ψmax时,关闭除湿模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预设倍数取0.75,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直到0.75ψmax≤ψ1≤ψmax,关闭除湿模式,使室内空气的湿度保持在0.75ψmax≤ψ1≤ψmax。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A300、关闭空调器并记录关机时长t1;
A310、当t1大于或等于预设关机时长t0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空调器的室内机800、空调器的室外机900、进风端口641、加热件200、电风扇全部关闭时开始计时t1。当t1≥t0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A300包括:A320、当H1小于或等于H0时,关闭进风端口641,关闭加热件200,关闭电风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当t1≥t0时,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直到H1≤H0时,关闭进风端口641,关闭加热件200,关闭电风扇,停止对室内空气加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110包括:关闭第一阀门670,开启第二阀门680。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吸水件100吸水过程中,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同时,关闭第一阀门670,开启第二阀门680,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断开,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连通,室外空气流经吸水件100后从支气管650排出到室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A210包括:关闭第二阀门680,开启第一阀门670。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开启加湿功能后,开启风端口,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同时,关闭第二阀门680,开启第一阀门670,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连通,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断开,室外空气流经吸水件100后再吹入室内,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上文中的“开启”、“关闭”在用于通电元件上时分别是指通电和断电,在用于机械结构上时分别是指运动后撤除遮盖和遮盖。
上文中的步骤标记A100、A110、A200、A300等是为了便于理解各步骤之间的从属关系,但并不限于各步骤之间的执行先后顺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适当调整执行先后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湿控制方法如下:
1.在控制系统中设定人体比较舒适的室内空气湿度范围为:A~B,A取40%,B取70%;
2.空调器启动后,开启凝露传感器300,检测其输出电流I1的大小以对复合吸附材料的吸水量进行检查,若电流I1≤I01,驱动装置720驱动下放保护外壳640底部的挡风件71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挡风件710采用挡板结构),使得保护外壳640内部与外界空气流通,控制器500根据凝露传感器300检测的信号自动控制第二阀门680开启且自动控制第一阀门670关闭,电风扇运转带动外界气流流动经过复合吸附材料、捕集气流中的水分,剩余气体经第二阀门680重新逸散到空气中,当电流数值达到I1>I01(该电流数值与复合吸附材料的最大吸水能力对应)时,驱动装置720通过高强度的丝线722收起挡风件710、阻断保护外壳640内外气连通,同时控制器500依据室内空气的湿度判断是否开启加湿功能,开启加湿功能包括:开启进风端口641,开启加热件200,开启电风扇,同时,开启第一阀门670,关闭第二阀门680,切换至出气端口620与进气端口610连通,进气端口610与支气管650的出口断开;
2.1.若ψ1<ψmin,依据空调器所处的不同运行模式分别控制;
2.1.1.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假定用户设定目标温度T01,室内实际温度T1,若T1≤T01+dT01(dT01为室内温度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例如设置为1℃),即室内温度处在目标温度最大波动值以内,则控制器500发送信号控制开启加湿功能,提升室内湿度,当室内湿度升至ψ1≥1.5ψmin时,控制器500发送信号关闭加湿功能,关闭加湿功能包括:关闭进风端口641,关闭加热件200,关闭电风扇;若T1>T01+dT01,则保持制冷模式运行,直至室内实际温度达到T1≤T01+dT01后再跳转至上述操作;
2.1.2.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假定用户设定目标温度T02,室内实际温度T1,若T1≥T02-dT02(dT02为室内温度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例如设置为1℃),即室内温度处在目标温度最小波动值以上,则控制器500发送信号控制开启加湿功能,提升室内空气湿度,当室内湿度升至ψ1≥1.5ψmin时,控制器500发送信号控制关闭加湿功能;若T1<T02-dT02,则保持制热模式运行,直至室内实际温度达到T1≥T02-dT02后再跳转至上述操作;
2.2.若ψmin≤ψ1≤ψmax,控制器500不对室外模块(室外模块包括加热件200、电风扇、阀门组件700、凝露传感器300)发送控制信号,室外模块除凝露传感器300外均关闭;
2.3.若ψ1≥ψmax,依据空调器不同运行模式分别控制:
2.3.1.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若T1≤T01+dT01,则启动空调器除湿模式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当空气湿度降至0.75ψmax≤ψ1≤ψmax时,切换回制冷模式;若T1>T01+dT01,则保持制冷模式运行,直到T1>T01+dT01再跳转至上述操作;
2.3.2.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空调器不开启除湿模式,则控制器500和该室外模块对该湿度信号不响应;
3.当空调器接收到关机信号后,室内机800、室外机900及除凝露传感器300外的室外模块正常关闭;同时开始累计空调器的关机时长dt,若dt≥t0(t0是预设关机时长,例如大概设置为72h),则控制器500控制第二阀门680打开(此时第一阀门670仍处于关闭状态)、驱动装置720下放保护外壳640底部的挡风件710,再开启电风扇和加热件200,直到凝露传感器300输出电流达到I1≤I02(其中,I02<I01),则驱动装置720收起保护外壳640底部的挡风件710,再关闭第二阀门680、电风扇、加热件200和控制器500。
上述过程中,电流阈值I01、I02,关机时长dt均通过实验确定具体数值,作为预设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和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件(100)、加热件(200)、凝露传感器(300)、蒸汽输送通道(600)和气流驱动件(400);
所述吸水件(100)包覆在所述加热件(200)上;
所述凝露传感器(300)与所述吸水件(100)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吸水件(100)的吸水量;
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的进气端口(610)通向室外,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的出气端口(620)通向室内;
所述吸水件(100)位于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内;
所述气流驱动件(400)用于驱动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内的空气流至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包括蒸汽输送导管(630)和保护外壳(640);
所述保护外壳(640)上设有进风端口(641)和出风端口(642),所述蒸汽输送导管(630)与所述进风端口(641)以及所述出风端口(642)串连;
所述吸水件(100)位于所述保护外壳(64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口(641)设有阀门组件(7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700)包括挡风件(710)和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640)上的驱动装置(720),所述挡风件(710)与所述保护外壳(640)转动连接,所述挡风件(710)与所述驱动装置(720)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口(641)位于所述出风端口(642)下方,所述挡风件(710)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所述进风端口(6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20)包括旋转电机(721)和丝线(722),所述丝线(72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72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线(722)的另一端与所述挡风件(7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还包括支气管(650)和气流换向件,所述蒸汽输送导管(630)上设有支气口(660),所述支气口(660)位于所述出气端口(620)与所述保护外壳(640)之间;
所述气流换向件分别与所述支气口(660)连接,用于切换至所述出气端口(620)与所述进气端口(610)连通或切换至所述进气端口(610)与所述支气管(650)的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向件包括第一阀门(670)和第二阀门(680),所述第一阀门(670)安装在所述蒸汽输送通道(600)上且位于所述出气端口(620)与所述支气口(660)之间,所述第二阀门(680)安装在所述支气管(650)上。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的所述加湿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口(620)和所述空调器的湿度传感器(820)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800)上,和/或所述进气端口(610)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机(900)上。
11.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9或10中的所述空调器,并包括如下步骤:
A100、开启所述空调器,检测所述吸水件(100)的吸水量H1;
A110、当所述H1小于或等于预设吸水量H0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641),开启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A120、当所述H1大于预设吸水量H0时,关闭所述进风端口(641),关闭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A200、检测室内空气湿度ψ1;
A210、当所述ψ1小于预设室内空气湿度ψ0的最小值ψmin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641),开启所述加热件(200),开启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10包括:A211、当所述ψ1大于所述ψmin的第一预设倍数时,关闭所述加湿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10包括:
A212、通过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810)检测室内温度T1;
A213、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所述T1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室内温度T01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641),开启所述加热件(200),开启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10包括:A214、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当所述T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室内温度T02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641),开启所述加热件(200),开启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00包括:A220、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所述ψ1大于所述ψ0的最大值ψmax且所述T1小于或等于所述T01时,开启除湿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20包括:A221、当所述ψ1大于或等于所述ψmax的第二预设倍数且小于或等于ψmax时,关闭除湿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A300、关闭所述空调器并记录关机时长t1;
A310、当所述t1大于或等于预设关机时长t0时,开启所述进风端口(641),开启所述加热件(200),开启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00包括:A320、当所述H1小于或等于所述H0时,关闭所述进风端口(641),关闭所述加热件(200),关闭所述气流驱动件(400)。
CN202010351003.5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ctive CN111649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1003.5A CN111649438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1003.5A CN111649438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9438A true CN111649438A (zh) 2020-09-11
CN111649438B CN111649438B (zh) 2022-10-28

Family

ID=7234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1003.5A Active CN111649438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94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593A (zh) * 2021-09-13 2022-01-0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4992807A (zh) * 2022-06-14 2022-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新风设备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970A (ja) * 2001-04-17 2002-10-3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24943A (ja) * 2007-07-20 2009-02-05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424439A (zh) * 2008-11-03 2009-05-06 刘新虎 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进行空气湿度调节的方法
CN101726085A (zh) * 2008-10-13 2010-06-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处理装置
CN104764094A (zh) * 2015-03-26 2015-07-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空调器和加湿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4551948U (zh) * 2015-04-21 2015-08-12 周清 带湿度控制的护墙板
CN106123188A (zh) * 2016-07-21 2016-11-16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利用冷凝水加湿的自动调控加湿系统
CN106225115A (zh) * 2016-08-26 2016-12-1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8049A (zh) * 2016-10-31 2017-0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322537A (zh) * 2016-10-31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322538A (zh) * 2016-10-31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440049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440243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40053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空调器及加湿控制方法
CN106482222A (zh) * 2016-10-31 2017-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70531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中山市创思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无水加湿装置及无水加湿方法
CN206269243U (zh) * 2016-10-31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
CN206269297U (zh) * 2016-10-31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模块及加湿空调
CN107965857A (zh) * 2017-12-26 2018-04-27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壁挂式空调加湿器
CN108158725A (zh) * 2017-12-18 2018-06-15 季梅 一种纸尿裤浸水智能监控电路
KR20200099443A (ko) * 2019-02-14 2020-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970A (ja) * 2001-04-17 2002-10-3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24943A (ja) * 2007-07-20 2009-02-05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726085A (zh) * 2008-10-13 2010-06-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处理装置
CN101424439A (zh) * 2008-11-03 2009-05-06 刘新虎 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进行空气湿度调节的方法
CN104764094A (zh) * 2015-03-26 2015-07-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空调器和加湿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4551948U (zh) * 2015-04-21 2015-08-12 周清 带湿度控制的护墙板
CN106123188A (zh) * 2016-07-21 2016-11-16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利用冷凝水加湿的自动调控加湿系统
CN106225115A (zh) * 2016-08-26 2016-12-1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22538A (zh) * 2016-10-31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322537A (zh) * 2016-10-31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288049A (zh) * 2016-10-31 2017-0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40049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6440243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40053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空调器及加湿控制方法
CN106482222A (zh) * 2016-10-31 2017-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206269243U (zh) * 2016-10-31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
CN206269297U (zh) * 2016-10-31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加湿模块及加湿空调
CN10670531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中山市创思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无水加湿装置及无水加湿方法
CN108158725A (zh) * 2017-12-18 2018-06-15 季梅 一种纸尿裤浸水智能监控电路
CN107965857A (zh) * 2017-12-26 2018-04-27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壁挂式空调加湿器
KR20200099443A (ko) * 2019-02-14 2020-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593A (zh) * 2021-09-13 2022-01-0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4992807A (zh) * 2022-06-14 2022-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新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9438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85339A1 (ja) 除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1649438B (zh)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20220268460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748972A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EP2918927B1 (en) Humidity control and ventilation device
CN211046177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箱式变电站
CN11470492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217082836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202171289U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JP201004384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509158A (zh) 一种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智能空调
CN211400064U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
CN215412209U (zh) 一种连续制热和加湿的空调器
CN205560992U (zh) 一种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智能空调
CN113834311B (zh) 一种试验小烤房内除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304326A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06240302B (zh) 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电控控制区域的自动恒温装置
US20110263192A1 (en) Attic Ventilation System
CN204367820U (zh) 一种集成动力电池冷却功能的车用空调控制系统
CN113623758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295403U (zh) 节能空调
CN2124310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60725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H0712000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0718570B2 (ja) 空気浄化換気空調装置及び該装置の制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