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089B - 有源以太网电缆 - Google Patents

有源以太网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089B
CN111641089B CN201910155535.9A CN201910155535A CN111641089B CN 111641089 B CN111641089 B CN 111641089B CN 201910155535 A CN201910155535 A CN 201910155535A CN 111641089 B CN111641089 B CN 111641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data stream
transceiver
transmission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55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089A (zh
Inventor
Y·拉姆
B·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do Technology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do Technology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do Technology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Credo Technology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55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089B/zh
Priority to US16/539,910 priority patent/US1101225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641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1Broadband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78Line equalisers; line build-out devices
    • H04L25/03885Line equalisers; line build-out devices adapti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17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multilevel codes

Abstract

相应地,本文公开了架构和通信方法,其使得大规模制造的电缆能够以高达56GBd及更高的每通道PAM4码元率稳健地执行。一个说明性电缆实施例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导体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各自适于适配到相应主机设备的以太网端口中,以从该主机设备接收将入站数据流传送到电缆的输入电信号,并向该主机设备提供传输来自电缆的出站数据流的输出电信号。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各自包括相应的收发器,其对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入站数据流,以作为传送传输数据流的相应电传输信号经由导体对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有源以太网电缆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协会出版了以太网IEEE标准IEEE Std 802.3-2015,这对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该以太网标准为通过同轴电缆、双轴电缆、双绞线电缆、光纤电缆和电子背板以各种信道信号星座在1Mb/s至100Gb/s的选定速度下的局域网(LAN)操作提供通用介质访问控制规范。随着对更高数据率的持续需求,正在扩展该标准。即使均衡器被迫以更快的码元率操作,对标准的这种扩展也必须考虑增加的信道衰减和色散。随着所提出的每通道比特率利用PAM4或更大的信号星座上升超过50Gbps,提供确保始终如一的稳健性能的可负担且大规模制造的网络硬件变得越来越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文公开了架构和通信方法,其使得大规模制造的电缆能够以高达26.5625GBd及更高的每通道PAM4码元率稳健地执行。一个说明性电缆实施例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导电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各自适于适配到相应主机设备的以太网端口中,以从该主机设备接收将入站数据流传送到电缆的输入电信号,并向该主机设备提供传送来自电缆的出站数据流的输出电信号。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包括相应的收发器,其对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入站数据流,以作为传送传输数据流的相应电传输信号经由导电体进行传输。
一种说明性通信方法实施例包括:在具有将第一连接器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导体对的网络电缆中:利用第一连接器接收传送来自第一主机设备的第一入站数据流的第一输入电信号;利用第一连接器中的第一收发器对第一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第一入站数据流;将第一入站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一电传输信号在第一导体对上传送的第一传输数据流;利用第二连接器接收传送来自第二主机设备的第二入站数据流的第二输入电信号;利用第二连接器中的第二收发器对第二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第二入站数据流;以及将第二入站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二电传输信号在第二导体对上传送的第二传输数据流。
一种说明性电缆制造方法包括:将一组导体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用于将第一电传输信号从第一收发器传输到第二收发器,并将第二电传输信号从第二收发器传输到第一收发器;将第一收发器封装到第一连接器中,该第一连接器被配置为将来自第一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的第一输入电信号耦合到第一收发器,并且将来自第一收发器的第一输出电信号耦合到第一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以及将第二收发器封装到第二连接器中,该第二连接器被配置为将来自第二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的第二输入电信号耦合到第二收发器,并且将来自第二收发器的第二输出电信号耦合到第二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被配置为对第一输入电信号和第二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分别提取和重新调制第一入站数据流和第二入站数据流,来作为传送第一传输数据流和第二传输数据流的第一电传输信号和第二电传输信号。
前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实现,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适的组合来用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1.用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每一个的相应收发器对相应的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传输数据流作为来自电缆的出站数据流。2.各个收发器均采用固定的、与电缆无关的均衡参数,用于以下各项中的每一项:重新调制传输数据流作为出站数据流;以及对输入电信号执行的时钟和数据恢复。3.各个收发器均采用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用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重新调制入站数据流用于传输、以及对电传输信号执行的时钟和数据恢复。4.在使用电缆期间适配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5.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在电缆的正常使用期间是固定的。6.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在电缆的制造商测试期间确定。7.入站数据流和出站数据流均具有50Gbps或更高的每通道比特率。8.利用第二收发器对第一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第一传输数据流;利用第一收发器对第二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第二传输数据流。9.将第一传输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二输出电信号传送到第二主机设备的第二出站数据流;并且将第二传输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一输出电信号传送到第一主机设备的第一出站数据流。10.所述重新调制第一传输数据流、所述重新调制第二传输数据流、所述对第一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及所述对第二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均采用固定的、与电缆无关的均衡参数。11.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用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重新调制第一入站数据流、重新调制第二入站数据流、所述对第一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及所述对第二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12.在网络电缆的制造商测试期间确定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13.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被配置为对第二电传输信号和第一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第二传输数据流和第一传输数据流,来作为由来自电缆的第一输出电信号和第二输出电信号传送的第一出站数据流和第二出站数据流。14.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采用固定的、与电缆无关的均衡参数,用于对相应的输入电信号的时钟和数据恢复,并用于产生相应的输出电信号。15.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采用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来产生第一电传输信号和第二电传输信号,并用于对第二电传输信号和第一电传输信号的时钟和数据恢复。16.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在操作期间适配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17.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在操作期间使用预设的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18.测试经组装的电缆以确定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性有源以太网电缆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性电缆的功能框图。
图3是包括说明性电缆的通信链路的架构图。
图4是说明性多通道收发器中的接收器的框图。
图5是说明性多通道收发器中的发射器的框图。
图6是说明性电缆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性有源1:4分支电缆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性1:4分支电缆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给出了特定实施例,但是请记住它们不限制本公开。相反,它们为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用于辨别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替代形式、等效物和修改的基础。
图1是说明性电缆的立体图,该电缆可用于在路由网络中的设备之间提供高带宽通信链路。路由网络可以是或者包括例如互联网、广域网或局域网。被链接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电缆包括经由电线106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02和第二连接器104。电线106包括通常成对形式的导电线,诸如具有双轴导体。双轴导体可以比作同轴导体,但其具有两个内导体而不是一个。内导体可以用差分信号驱动,并且它们的共用屏蔽操作用于减少与电缆中的其他双轴导体的串扰。根据性能标准,可以采用其他成对或单端的导体实现。
根据以太网标准,每个导体对可以提供差分信号的单向传输。为了在甚至扩展的电缆长度(大于,例如,3米、6米或9米)上实现稳健的性能,每个连接器102、104可以包括在每个方向上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CDR)以及数据流的重新调制的有源收发器。值得注意的是,收发器不仅会在出站数据流离开电缆时对其执行CDR和重新调制,还会在入站数据流进入电缆时对其进行CDR和重新调制。
这里认识到,可以预期入站数据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可以预期入站数据流遍历网络接口端口的插座引脚和电缆组件的连接器插头引脚,基本上没有经历劣化。然而,传送网络接口的电子制造商采用的调制质量和均衡策略通常是未知的,并且标准的最低要求可能不足以在扩展的电缆长度上传输,特别是如果接收网络接口的电子制造商与传送网络接口的电子制造商不同。与传送网络接口一样,接收网络接口的电子制造商采用的均衡和解调策略通常是未知的,并且可能无法应对由扩展的电缆长度上的信号传输引起的衰减和干扰。通过执行入站数据流和出站数据流两者的CDR和重新调制,可以在不考虑网络接口的电子制造商的情况下确保说明性电缆能够在扩展电缆长度上的一致稳健的数据传输。
图2是图1的说明性电缆的功能框图。连接器102包括插头202,其适于适配第一主机设备302(图3)中的符合标准的以太网端口,以接收入站数据流作为来自主机设备的输入电信号并提供出站数据流作为到主机设备的输出电信号。类似地,连接器104包括适配第二主机设备304的以太网端口的插头204。连接器102包括第一收发器206,用于对在连接器102处进入和离开电缆的数据流执行CDR和重新调制,并且连接器104包括第二收发器208,用于对在连接器104处进入和离开电缆的数据流执行CDR和重新调制。收发器206、208可以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经由电路板迹线连接到插头引脚的集成电路。电线106的线可以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焊盘。
每个收发机206、208包括用于与主机设备通信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210以及用于经由沿电缆长度的导体对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212。所图示的电缆支持四个双向通信通道LN0-LN3,每个双向通道由两个单向连接形成,每个单向连接具有差动驱动的双轴导体对(这里未示出屏蔽导体)。收发器可选地包括存储器214,用于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组210、212之间提供先进先出(FIFO)缓冲。控制器216通过例如设置初始均衡参数并确保在使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能进入数据传输阶段之前跨所有通道和链路完成训练阶段来协调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操作。
在至少一些预期的实施例中,面向主机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210采用与电缆无关的固定均衡参数,即,它们不是在逐个电缆的基础上定制的。面向中心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212优选采用在逐个电缆的基础上定制的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可以是自适应或固定的,并且可以在电缆的制造商测试期间确定这些参数的初始值。均衡参数可以包括用于发射器中的预均衡器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值、以及用于接收器的增益和滤波器系数值。
图2的说明性电缆可以是两个主机设备302、304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路的一部分,如图3的架构图所示。图3示出了使用用于开放系统互连的ISO/IEC模型(参见ISO/IEC7498-1:1994.1)的架构,以用于通过诸如由信道306表示的双轴导体对的物理介质上的通信。互连参考模型采用具有定义的功能和接口的层的层次结构,以促进由不同团队或供应商对兼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虽然这不是要求,但预期分层结构中的较高层主要由在可编程处理器上操作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而较低层可以实现为专用硬件。
应用层308是模型中的最上层,并且它表示在不同系统上操作的用户应用或其他软件,这些用户应用或其他软件需要用于传递消息或数据的设施。表示层310向这样的应用提供一组应用编程接口(API)(其提供形式语法以及用于数据转换(例如,压缩)的服务),建立通信会话,无连接通信模式以及协商以使应用软件能够识别可用的服务选项并从中选择。会话层312提供协调数据交换的服务,包括:会话同步、令牌管理、全双工或半双工模式实现以及建立、管理和释放会话连接。在无连接模式下,会话层可以仅仅在会话地址和传输地址之间映射。
传输层314为多路复用、端到端序列控制、错误检测、分段、分块(blocking)、级联、各个连接上的流控制(包括挂起/恢复)、以及实现端到端服务质量规范提供服务。传输层314的重点是端到端性能/行为。网络层316提供路由服务,确定用于进行端到端连接的链路,并在必要时充当中继服务以将这些链路耦合在一起。数据链路层318用作到物理连接的接口,提供跨物理连接的定界、同步、序列和流控制。它也可以检测并可选地校正跨物理连接发生的错误。物理层322提供机械、电、功能和程序手段来激活、维持和去激活信道306,并使用信道306用于在物理介质上的比特传输。
数据链路层318和物理层322被IEEE标准802.3-2015稍微细分和修改,IEEE标准802.3-2015在数据链路层318中提供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320以定义与物理层322的接口,包括帧结构和传输语法。在物理层322内,该标准提供了各种可能的细分,诸如图3中所示的细分,其包括可选的调解子层324、物理编码子层(PCS)326、前向纠错(FEC)子层328、物理媒体附件(PMA)子层330、物理媒体从属(PMD)子层332和自动协商(AN)子层334。
可选的调解子层324仅在为MAC子层320和PCS子层326定义的接口之间映射。PCS子层326提供加扰/解扰、数据编码/解码(具有能够实现时钟恢复和比特错误检测的传输码)、块和码元重新分配、PCS对准标记插入/移除以及块级别通道同步和抗扭斜(deskew)。为了通过物理层322的部件实现比特误码率估计,PCS对准标记通常包括从通道中的直到并包括先前PCS对准标记的先前比特导出的比特交叉奇偶校验(BIP)值。
FEC子层328提供例如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编码/解码,其跨通道分布具有受控冗余性的数据块以实现纠错。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根据IEEE Std 802.3的第91条或提议的第134条),FEC子层328修改通道的数量(第91条提供20到4通道转换)。
PMA子层330提供通道重新映射、码元编码/解码、成帧和八比特/码元同步。PMD子层332指定发射/接收的信道信号与对应的比特(或数字码元)流之间的收发器转换。可选的AN子层334被示为PMD子层332的内部元件,并且其实现通信信道的初始启动,以在进入正常操作阶段之前进行自动协商阶段和链路训练阶段。自动协商阶段使端节点能够交换关于其能力的信息,并且训练阶段使得端节点能够以对抗信道非理想性的方式适配发射侧和接收侧均衡滤波器两者。插座336还被示为PMD子层332的一部分以表示物理网络接口端口。
连接器102、104具有插头202、204,插头202、204与两个主机设备302、304的插座336配合。在每个连接器内,收发器可以实现面向主机的物理层322A、面向中心的物理层322B、以及将两个物理层桥接在一起的数据链路层340。关于子层的操作的更多信息以及节点和通信介质之间的连接的电气和物理规范(例如,引脚布局、线路阻抗、信号电压和时序)、以及通信介质本身的电气和物理规范(例如,铜缆中的导体布置、衰减限制、传播延迟、信号偏斜)可以在当前的以太网标准中找到,并且任何这样的细节都应该被认为是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MAC、调解、PCS、FEC、PMA和PMD子层可以作为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以实现高速率处理和数据传输。接收器和发射器组210、212可以实现PMA和PMD子层。图4和图5是说明性接收器和说明性发射器的框图,其可以是组210、212的一部分。
在图4中,接收器400接收模拟电信号(CH_IN)并将其提供给低噪声放大器(LNA)402。LNA 402提供高输入阻抗以最小化信道负载并放大接收的电信号以驱动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TLE)滤波器404的输入。CTLE 404提供连续时间滤波以对信号频谱进行整形,以减小信道脉冲响应的长度,同时最小化前导码元间干扰(ISI)。决策反馈均衡器(DFE)406对经滤波的信号进行操作以校正尾随ISI并检测每个被传送的信道比特或码元,由此产生经解调的数字数据流。一些实施例采用过采样。时钟和数据恢复(CDR)电路408从经滤波的信号和/或数字数据流中提取时钟信号,并将其提供给DFE 406以控制样本和码元检测定时。串并转换电路410将数字数据流比特或码元分组为块,以使得能够使用较低的时钟速率用于随后的芯片上操作。码元或数据块放置在数字接收总线(RXD)上,以便由发射器重新发送到远程端节点。
虽然某些预期的电缆实施例不支持自动协商,但是其他预期的实施例确实支持根据以太网标准的自动协商。当得到支持时,自动协商可以如由发明人Yifei Dai,HaoliQian和Jeff Twombly于2017年3月8日提交的题为“以太网链路扩展方法和设备”的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7/075961中所描述的那样实现。检测器或包信息提取器442监视接收信号以检测自动协商阶段的结束和/或训练阶段帧的开始。
在训练阶段,滤波器适配电路440测量DFE 406中的决策元件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误差,根据关于自适应滤波的文献中的公知技术采用该误差,以确定对CTLE滤波器404、DFE406和发送滤波器506中的系数的调整(下面进一步讨论),并确定是否已实现收敛。包括发送滤波器系数调整和收敛状态的本地生成的信息(LOCAL_INFO)被提供给在数据通道上以反向通信的本地发射器500。如下文中讨论的,本地发射器通过反向信道将发送滤波器调整和收敛状态传送到CH_IN信号的源。在那种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包括来自CH_IN信号的源的反向信道信息。分组信息提取器442检测反向信道信息(BACK_INFO)并将其传递给本地发射器。一旦实现收敛,接收器400就准备好开始正常操作。
在图5中,发射机500接收信道比特或码元的块,以便传输到CH_IN信号的源(图4)。在正常操作期间,多路复用器502将来自远程源(在TXD总线上接收)的信道比特或码元的块提供给并行到串行(P2S)电路504。P2S电路将块转换为数字数据流。发送滤波器506,也称为预加强滤波器,将数字数据流转换为具有频谱整形的模拟电信号,以对抗信道劣化。驱动器508放大模拟电信号以驱动信道输出(CH_OUT)节点。
如果支持,则自动协商阶段可以如Y.Dai等人所阐述的那样实现。在训练阶段期间,多路复用器502阻挡来自TXD总线的信息,取而代之向P2S电路504提供来自训练控制器540的训练帧。训练控制器540基于从本地接收器400接收的收敛状态和发送滤波器系数调整(LOCAL_INFO)来生成训练帧。也就是说,除了训练模式之外,训练帧还包括要由信道的远程端使用的反向信道信息。应注意,即使在本地接收器指示已经发生滤波器收敛之后,训练控制器540也可以延长训练阶段以协调跨通道和沿着信道的每个链路的训练阶段定时。训练帧包括由当前以太网标准(IEEE Std 802.3)的相关部分指定的训练序列。
训练控制器540还接收由本地接收器从所接收的由本地端节点发送的训练帧中提取的反向信道信息(BACK_INFO)。训练控制器将相应的调整应用于发送滤波器506的系数。在训练阶段结束时,多路复用器502开始将TXD块转发到P2S电路504。
图6是说明性电缆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它开始于框602,通常通过将导线端部焊接到安装有收发器的电路板的焊盘上,来将导体对的端部连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该步骤和随后的步骤可以由自动化制造/测试设备执行。在框604中,设备将每个收发器封装到用于网络电缆的相应端部连接器中。连接器适于与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配合,并包括与端口中的匹配插座电连接的插头。
在框606中,设备测试电缆以验证是否符合性能规范并确定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以供面向中心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212使用。在框608中,设备使收发器将均衡参数(包括依赖于电缆的参数和与电缆无关的参数)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可以将电缆封装并销售给期望在由一系列不同制造商制造的主机设备之间具有稳健性能的客户。
尽管在前面的描述中使用了双端电缆,但是所公开的原理也适用于其他电缆设计,包括图7和图8的1:4分支电缆设计。图7是具有第一连接器102的分支电缆的立体图,该分支电缆可以被设计用于发送和接收200Gbps以太网数据流,例如,以50Gbps的4个通道的形式,每个通道使用26.5625GBd下的PAM4。四根电线906每个可以携带1个50Gbps的通道或2个25Gbps的通道,每个通道使用26.5625GBd下的PAM4或26.5625GBd下的不归零(NRZ)信令。连接器802-808中的每一个可以被设计用于发送和接收50Gbps以太网数据流。这种分支电缆可用于链接设计用于不同代的以太网标准的主机设备。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连接器可以被设计用于发送和接收400Gbps(8个50Gbps PAM4的通道),而其余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可以被设计用于发送和接收100Gbps(4个25Gbps NRZ的通道)。
图8示出了1:4分支电缆的框图。在图8的示例中,连接器102支持4个通道,而其他连接器802-808中的每一个支持一个通道。因此,连接器802-808包括收发器905,每个收发器905具有由面向主机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910以及面向中心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912支持的单个面向主机的通道和单个面向中心的通道。虽然这里没有明确示出,但是面向主机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910可以包括“变速箱”功能,其将1个PAM4码元通道转换成2个NRZ码元通道,反之亦然。FIFO缓冲器914将面向主机和面向中心的组桥接在一起,并且发射器和接收器组的操作由控制器916协调。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一旦完全了解以上公开内容,则众多其替代形式、等效物和修改方案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将权利要求书解释为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代形式、等效物和修改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有源以太网电缆,包括:
连接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导电体,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每一个适于适配到相应主机设备的以太网端口中,以从该主机设备接收将入站数据流传送到所述电缆的输入电信号,并向该主机设备提供传输来自所述电缆的出站数据流的输出电信号,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应的收发器,该收发器对所述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所述入站数据流,以作为传送传输数据流的相应电传输信号经由所述导电体进行传输,
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相应的收发器对所述相应的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所述传输数据流作为来自所述电缆的所述出站数据流,并且
所述相应的收发器均采用固定的、与电缆无关的均衡参数,以用于以下各项中的每一项:重新调制所述传输数据流作为所述出站数据流;以及对所述输入电信号执行的时钟和数据恢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收发器均采用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以用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重新调制所述入站数据流用于传输、以及对所述电传输信号执行的时钟和数据恢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在使用所述以太网电缆期间进行适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在所述以太网电缆的正常使用期间是固定的,并且其中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是在所述以太网电缆的制造商测试期间确定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源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站数据流和所述出站数据流均具有50GBd的每通道码元率。
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在具有将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导体对的网络电缆中:
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器接收第一输入电信号,该第一输入电信号传送来自第一主机设备的第一入站数据流;
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第一收发器对所述第一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所述第一入站数据流;
将所述第一入站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一电传输信号在所述导体对中的第一导体对上传送的第一传输数据流;
利用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第二输入电信号,该第二输入电信号传送来自第二主机设备的第二入站数据流;
利用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第二收发器对所述第二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所述第二入站数据流;
将所述第二入站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二电传输信号在所述导体对中的第二导体对上传送的第二传输数据流;
利用所述第二收发器对所述第一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所述第一传输数据流;
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二输出电信号传送到所述第二主机设备的第二出站数据流;
利用所述第一收发器对所述第二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所述第二传输数据流;以及
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流重新调制为由第一输出电信号传送到所述第一主机设备的第一出站数据流,
其中所述重新调制第一传输数据流、所述重新调制第二传输数据流、所述对第一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及所述对第二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均都采用固定的、与电缆无关的均衡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用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重新调制所述第一入站数据流、重新调制所述第二入站数据流、所述对第一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及所述对第二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被自适应地更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在正常使用期间是固定的,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网络电缆的制造商测试期间确定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站数据流具有超过50GBd的每通道码元率。
11.一种电缆制造方法,包括:
将一组导体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以用于将第一电传输信号从所述第一收发器传输到所述第二收发器,并将第二电传输信号从所述第二收发器传输到所述第一收发器;
将所述第一收发器封装到第一连接器中,该第一连接器被配置为将来自第一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的第一输入电信号耦合到所述第一收发器,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输出电信号耦合到所述第一主机设备的所述网络接口端口;以及
将所述第二收发器封装到第二连接器中,该第二连接器被配置为将来自第二主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端口的第二输入电信号耦合到所述第二收发器,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输出电信号耦合到所述第二主机设备的所述网络接口端口,
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输入电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电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分别提取和重新调制第一入站数据流和第二入站数据流,来作为传送第一传输数据流和第二传输数据流的所述第一电传输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传输信号,
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电传输信号和所述第一电传输信号执行时钟和数据恢复,以提取和重新调制所述第二传输数据流和所述第一传输数据流,来作为由来自所述电缆的所述第一输出电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出电信号传送的第一出站数据流和第二出站数据流,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采用固定的、与电缆无关的均衡参数,用于对相应的输入电信号上进行时钟和数据恢复,并用于产生相应的输出电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采用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来产生所述第一电传输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传输信号,并用于对第所述二电传输信号和所述第一电传输信号进行的时钟和数据恢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在操作期间适配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均被配置为在操作期间使用预设的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测试经组装的电缆以确定所述依赖于电缆的均衡参数。
CN201910155535.9A 2019-03-01 2019-03-01 有源以太网电缆 Active CN111641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5535.9A CN111641089B (zh) 2019-03-01 2019-03-01 有源以太网电缆
US16/539,910 US11012252B2 (en) 2019-03-01 2019-08-13 Active ethernet cab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5535.9A CN111641089B (zh) 2019-03-01 2019-03-01 有源以太网电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089A CN111641089A (zh) 2020-09-08
CN111641089B true CN111641089B (zh) 2021-12-28

Family

ID=7223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5535.9A Active CN111641089B (zh) 2019-03-01 2019-03-01 有源以太网电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2252B2 (zh)
CN (1) CN111641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089B (zh) 2019-03-01 2021-12-28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有源以太网电缆
CN111641090B (zh) 2019-03-01 2022-05-03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有源1:n分支电缆
CN112117572B (zh) 2019-06-21 2022-03-25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有源以太网电缆的调试布置
JP7273670B2 (ja) * 2019-09-18 2023-05-1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受信装置、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の制御方法
US11424905B1 (en) * 2019-09-20 2022-08-23 Astera Labs, Inc. Retimer with mesochronous intra-lane path controllers
US10877233B1 (en) * 2019-11-27 2020-12-29 Credo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Active ethernet cable with preset pre-equalization
TWI773966B (zh) * 2020-02-20 2022-08-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運作方法以及接收裝置
CN113346925B (zh) 2020-03-01 2022-11-18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有源以太网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TWI737516B (zh) * 2020-10-15 2021-08-21 嘉雨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向訊號傳輸連接線
USD935420S1 (en) 2020-12-22 2021-11-09 Shenzhen Hetaisheng Electronic Wire Co., Ltd. Ethernet cable
CN115037287B (zh) 2021-03-05 2023-07-28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扩频时钟转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97544U (zh) * 2010-06-30 2013-03-13 苹果公司 有源电缆、电缆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4838636A (zh) * 2012-10-29 2015-08-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全双工差分对的usb接口上的以太网
US9337993B1 (en) * 2013-12-27 2016-05-10 Clariphy Communications, Inc. Timing recovery in a high speed link
CN109075992A (zh) * 2017-03-08 2018-12-21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扩展方法和设备
CN109286416A (zh) * 2017-07-19 2019-01-29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的反向信道协议的SerDes架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9937B1 (en) * 2002-06-11 2006-05-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elf-identifying cable for interconnect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7401985B2 (en) 2006-04-10 2008-07-22 Finis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optical active optical cable
US9252968B2 (en) 2012-06-22 2016-02-02 Intel Corporation Link training and training frame for 100GBPS ethernet
US9230416B2 (en) * 2012-08-06 2016-01-05 Finisa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configured to detect physical input
US9338261B2 (en) 2012-09-24 2016-05-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apid PMA alignment in 100GBASE-KP4
US9112722B2 (en) 2012-11-29 2015-08-18 Intel Corporation PMA-size training frame for 100GBASE-KP4
US9322704B1 (en) 2013-10-18 2016-04-26 Superior Essex International LP Composite active optical cables
US20150334186A1 (en) 2014-05-15 2015-11-19 Safeciety LLC Coax Adaptor for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Transceiver
US9941623B2 (en) * 2015-01-05 2018-04-10 Echostar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at ethernet cabl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9973343B2 (en) * 2015-04-09 2018-05-15 Sercomm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and ethernet Y cable
CN111641090B (zh) 2019-03-01 2022-05-03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有源1:n分支电缆
CN111641089B (zh) 2019-03-01 2021-12-28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有源以太网电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97544U (zh) * 2010-06-30 2013-03-13 苹果公司 有源电缆、电缆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4838636A (zh) * 2012-10-29 2015-08-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全双工差分对的usb接口上的以太网
US9337993B1 (en) * 2013-12-27 2016-05-10 Clariphy Communications, Inc. Timing recovery in a high speed link
CN109075992A (zh) * 2017-03-08 2018-12-21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扩展方法和设备
CN109286416A (zh) * 2017-07-19 2019-01-29 默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的反向信道协议的SerDes架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2252B2 (en) 2021-05-18
US20200280458A1 (en) 2020-09-03
CN111641089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1089B (zh) 有源以太网电缆
CN112653490B (zh) 有源以太网电缆、通信方法和电缆制造方法
US11581913B2 (en) Active 1:N breakout cable
CN109286416B (zh)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及收发器
CN108737024B (zh) 多通道通信方法和通信收发器
US11032111B2 (en) Serdes pre-equalizer having adaptable preset coefficient registers
US20210243050A1 (en) Ethernet link exten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137550B2 (en) Bypass switch for managing active ethernet cable
KR102372931B1 (ko) 고속 통신 시스템
US8659986B1 (en) Crosstalk cancellation for a multiport ethernet system
US10877233B1 (en) Active ethernet cable with preset pre-equalization
CN113225279B (zh) SerDes的片上抖动评估
CN112117572B (zh) 用于有源以太网电缆的调试布置
CN112217755B (zh) 用于增强的纠错的并行信道偏斜
CN113965533A (zh) 用于数据路径冗余的具有广播和多路复用的有源以太网线缆
CN113346925B (zh) 有源以太网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17606A (zh) 具有预设预均衡的有源以太网电缆
WO2019139592A1 (en) Serdes systems and methods having an indirect backcha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