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6713A - 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36713A CN111636713A CN202010475870.XA CN202010475870A CN111636713A CN 111636713 A CN111636713 A CN 111636713A CN 202010475870 A CN202010475870 A CN 202010475870A CN 111636713 A CN111636713 A CN 1116367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moved
- underpinning
- chassis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6—Separating, lifting, removing of buildings; Making a new sub-struct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6—Separating, lifting, removing of buildings; Making a new sub-structure
- E04G23/065—Lifting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和系统,所述建筑物移动方法包括步骤: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每个所述子工作区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切断待移动的建筑物的桩基;依次动作每个所述子工作区底部的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或纠偏至所需位置,每个所述子工作区一次顶升或纠偏预设距离。本发明采用局部微调的理念,从局部逐一推向整体,由局部到最终整体的顶升或纠偏。由于局部微调只需要对子工作区内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进行操作,故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每次施工作业都是在局部进行微小调整,其容错率高,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对险情做出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楼房移动是指将建筑物以整体的形式在同一水平面上迁移到不同的位置。楼房移动技术特别适用于道路拓宽,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地块老建筑保护等。房屋平移技术具有节省资金的效果,根据现在已经移动的楼房调查来看,建筑物整体移动费用仅为拆除重建费用的1/2~1/4,甚至达到1/6。而且采用移动技术对楼房的使用人员的生活影响小。因为移动时速度很慢,非常平稳,在室内如果不知道大楼在移动,根本感觉不到有震动,所以在施工期间,二楼以上可以照常使用。此外,拆除建筑物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非常多的粉尘还要清理废弃的混凝土碎块和钢筋,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较大;而大楼移动,仅需要处理地基部分,其他部分保持原样可以继续使用,有利的保护了环境。
现有的筑物移动方法采用的是整体的形式进行作业,尤其是在对建筑物进行顶升或纠偏时,需要大量人工同时作用千斤顶,其人力成本是十分庞大的,而且稍有不慎甚至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包括步骤:
S1.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S2.每个所述子工作区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S3.切断待移动的建筑物的桩基;
S4.依次动作每个所述子工作区底部的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或纠偏至所需位置,每个所述子工作区一次顶升或纠偏预设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包括托换底盘、顶升装置和纠偏装置;
所述托换底盘用于固定于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
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至少一个所述顶升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的每一个子工作区的底部,并用于在顶升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的顶升装置一次顶升第一预设距离;
至少一个所述纠偏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的每一个子工作区的底部,并用于在纠偏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纠偏至第二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的纠偏装置一次顶升第二预设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和系统,在建筑物移动的顶升步骤或纠偏步骤中,采用局部微调的理念,从局部逐一推向整体,通过将托换底盘划分成多个子工作区,每个子工作区底部至少设置一个顶升或纠偏装置,每次顶升时只对一个子工作区进行作业,由局部到最终整体的顶升或纠偏。由于局部微调只需要对子工作区内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进行操作,故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每次施工作业都是在局部进行微小调整,其容错率高,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对险情做出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的顶升或纠偏步骤流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的总体步骤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的顶升或纠偏的主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的顶升或纠偏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的平移的主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的平移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托换底盘;2、待移动的建筑物;3、千斤顶;4、导轨;5、滚柱;6、混凝土挡墙;7、拉筋;8、子工作区;9、液压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包括步骤:
S1.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S2.每个所述子工作区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S3.切断待移动的建筑物的桩基;
S4.依次动作每个所述子工作区底部的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或纠偏至所需位置,每个所述子工作区一次顶升或纠偏预设距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和系统,在建筑物移动的顶升步骤或纠偏步骤中,采用局部微调的理念,从局部逐一推向整体,通过将托换底盘划分成多个子工作区,每个子工作区底部至少设置一个顶升或纠偏装置,每次顶升时只对一个子工作区进行作业,由局部到最终整体的顶升或纠偏。由于局部微调只需要对子工作区内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进行操作,故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每次施工作业都是在局部进行微小调整,其容错率高,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对险情做出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在所述S4之后还包括步骤:
S5.撤出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S6.在所述托换底盘下铺设导轨,对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施加多个沿其移动方向的驱动力以控制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到预设位置;
在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导轨的一侧施加一与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以抵消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
所述导轨下方设置一拉筋,所述拉筋与所述作用力的施加端固定连接,用于减少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过程对所述作用力的施加端的反作用力;
S7将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固定所述托换底盘,并撤出所述导轨和拉筋。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待移动的建筑物在推动过程中会产生等同的反作用力,故就需要作用一个力去抵消反作用力,拉筋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待移动的建筑物的重量,使得拉筋产生极大摩擦力去抵消大部分的反作用力,以此减轻作用力的施加端所受的反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包括:
S11.在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钻设固定孔;
S12.将钢筋依次穿设于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
S13.将由干建筑胶和水泥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分别填充至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内以实现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和托换底盘之间的固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建筑胶和水泥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能够直接代替植筋胶使用,其抗拉拔强度能够满足于建筑施工要求,而且制作成本远远低于植筋胶的成本。由于建筑物移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水泥胶泥,故节约的成本是十分可观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
设置度量标尺用于检测每个子工作区的顶升量或纠偏量,避免顶升量或纠偏量超出待移动的建筑物的许用挠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度量标尺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每次建筑物的微调量,使得建筑在微调过程中不会超出建筑物自身的扰度,保证施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均匀布于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能够使得每个子工作区操作是相同的,降低施工的难度。
请参照图3至图6,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包括托换底盘、顶升装置和纠偏装置;
所述托换底盘用于固定于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
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至少一个所述顶升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的每一个子工作区的底部,并用于在顶升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的顶升装置一次顶升第一预设距离;
至少一个所述纠偏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的每一个子工作区的底部,并用于在纠偏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纠偏至第二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的纠偏装置一次顶升第二预设距离。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建筑物移动的顶升步骤或纠偏步骤中,采用局部微调的理念,从局部逐一推向整体,通过将托换底盘划分成多个子工作区,每个子工作区底部至少设置一个顶升或纠偏装置,每次顶升时只对一个子工作区进行作业,由局部到最终整体的顶升或纠偏。由于局部微调只需要对子工作区内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进行操作,故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每次施工作业都是在局部进行微小调整,其容错率高,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对险情做出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轨、混凝土挡墙、液压千斤顶和拉筋;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下方,在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和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之间设置多个滚柱;
所述滚柱分别与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和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可滚动连接;
所述混凝土挡墙设置于所述导轨上远离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方向的一端;多个所述液压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挡墙上;
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活动端与所述托换底盘靠近所述混凝土挡墙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筋设置于所述导轨下方;
所述拉筋的一端穿设所述混凝土挡墙并与所述混凝土挡墙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混凝土挡墙用于支撑液压千斤顶,以承受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过程中的反作用力。拉筋的设置能够大大减轻混凝土挡墙所承受的反作用力,故与未设置拉筋的情况下相比,能够大大减少混凝土挡墙的尺寸,从而达到节省施工用料的目的。
进一步的,还包括钢筋;
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固定孔;
所述钢筋依次穿设于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
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内填充有由建筑胶和水泥干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建筑胶和水泥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能够直接代替植筋胶使用,其抗拉拔强度能够满足于建筑施工要求,而且制作成本远远低于植筋胶的成本。由于建筑物移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水泥胶泥,故节约的成本是十分可观的。通过钢筋和水泥胶泥的共同作用能够保证待移动的建筑物与托换底盘固定牢靠。
进一步的,还包括度量标尺;
所述度量标尺设置在所述托换底盘的侧边,所述度量标尺的刻度排列方向朝向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的方向。
由上述描述可知,度量标尺的设置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每次建筑物的微调量,使得建筑在微调过程中不会超出建筑物自身的扰度,保证施工的可靠性。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2,移动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将建筑物和基础分离,放到移动系统上,移动系统安放到导轨上,在建筑物一侧施加推力或抗力,移动系统和建筑物就会在导轨上移动,到达预定新位置后,将建筑物和新基础连接。本申请是在顶升步骤或纠偏步骤的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局部微调的理念,从局部逐一推向整体的施工方案。其中,当待移动的建筑物在顶升过程中未发生歪斜时,就不需要纠偏这个步骤。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S1.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其中,在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钻设固定孔;
将钢筋依次穿设于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
将由干建筑胶和水泥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分别填充至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内以实现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和托换底盘之间的固定;
S2.在每个所述子工作区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
S3.切断待移动的建筑物的桩基;
其中,切断采用人工切割方案,以减小对建筑物结构的振动;
S4.依次动作每个所述子工作区底部的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或纠偏至所需位置,每个所述子工作区一次顶升或纠偏预设距离;
每次每个所述子工作区的上升量由度量标尺进行测量,避免微调量过大而超出建筑自身的许用挠度造成建筑物出现结构开裂。对每个子工作区底部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作用时需统一号令,按比例加荷。
具体的,可将所述托换底盘划分为5个依次排列的子工作区,并在每个子工作去下方等间隔排布10个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先对最右边的子工作区进行顶升或者纠偏操作;具体的,将子工作区底部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做统一号令,同时动作,将该子工作区顶升或纠偏5mm(5mm小于建筑物许用挠度),然后依次向相邻的子工作区进行顶升或纠偏操作;当所有子工作区完成一轮顶升或纠偏操作后,再重新完成下一轮的顶升或纠偏操作,过程和前一样;经过多轮顶升或纠偏直至待移动的建筑物达到预设高度或姿态。如需将待移动的建筑物整体顶升5cm,预设每次微调量在5mm,经过所有子工作区一轮的顶升,待移动的建筑物整体将顶升5mm,经过10轮的顶升作业后待移动的建筑物完成整体顶升5cm的预设距离。
S5.撤出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在顶升步骤完成后,撤出顶升装置;
在纠偏步骤完成后,撤出纠偏装置;
S6.待顶升或纠偏都完成后,执行移动步骤,具体的:在所述托换底盘下铺设导轨,对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施加多个沿其移动方向的驱动力以控制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到预设位置;
在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导轨的一侧施加一与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以抵消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
所述导轨下方设置一拉筋,所述拉筋与所述作用力的施加端固定连接,用于减少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过程对所述作用力的施加端的反作用力。
S7将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固定所述托换底盘,并撤出所述导轨和拉筋。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至图6,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包括托换底盘1、顶升装置和纠偏装置;
所述托换底盘1用于固定于待移动的建筑物2底部;
所述托换底盘包1包括多个子工作区8;
至少一个所述顶升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1的每一个子工作区8的底部,并用于在顶升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2顶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8的顶升装置一次顶升第一预设距离;
至少一个所述纠偏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1的每一个子工作区8的底部,并用于在纠偏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2纠偏至第二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8的纠偏装置一次顶升第二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顶升装置和纠偏装置为千斤顶3;具体的,所述千斤顶3采用液压千斤顶。
请参照图5和图6,具体的,还包括导轨4、混凝土挡墙6、液压千斤顶9和拉筋7;
所述导轨4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1下方,在所述托换底盘1的底部和所述导轨4的上表面之间设置多个滚柱5;
具体的,所述滚柱5采用钢管混凝土制成。
所述滚柱5分别与所述托换底盘1的底部和所述导轨4的上表面可滚动连接;
所述混凝土挡墙6设置于所述导轨4上远离待移动的建筑物2移动方向的一端;
多个所述液压千斤顶9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挡墙6上;
所述液压千斤顶9的活动端与所述托换底盘1靠近所述混凝土挡墙6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筋7设置于所述导轨4下方;
所述拉筋7的一端穿设所述混凝土挡墙6并与所述混凝土挡墙6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3和4,具体的,还包括钢筋;
所述托换底盘1和待移动的建筑物2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固定孔;
所述钢筋依次穿设于所述托换底盘1和待移动的建筑物2上的固定孔;
所述托换底盘1和待移动的建筑物2上的固定孔内填充有由建筑胶和水泥干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
具体的,还包括度量标尺;
所述度量标尺设置在所述托换底盘1的侧边,所述度量标尺的刻度排列方向朝向待移动的建筑物2顶升的方向。
其中,度量标尺可设置在与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2的相对移动的参考面上,如靠近待移动的建筑物2旁的地面上;优选的,所述度量标尺可采用激光测距仪,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每次子工作区8的顶升量,保证微调量不超过待移动的建筑物2的许用挠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和系统,在建筑物移动的顶升步骤或纠偏步骤中,采用局部微调的理念,从局部逐一推向整体,通过将托换底盘划分成多个子工作区,每个子工作区底部至少设置一个顶升或纠偏装置,每次顶升时只对一个子工作区进行作业,由局部到最终整体的顶升或纠偏。由于局部微调只需要对子工作区内的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进行操作,故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每次施工作业都是在局部进行微小调整,其容错率高,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对险情做出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的,由于待移动的建筑物在推动过程中会产生等同的反作用力,故就需要作用一个力去抵消反作用力,拉筋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待移动的建筑物的重量,使得拉筋产生极大摩擦力去抵消大部分的反作用力,以此减轻作用力的施加端即混凝土挡墙所受的反作用力。拉筋的设置能够大大减轻混凝土挡墙所承受的反作用力,故与未设置拉筋的情况下相比,能够大大减少混凝土挡墙的尺寸,从而达到节省施工用料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S2.每个所述子工作区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S3.切断待移动的建筑物的桩基;
S4.依次动作每个所述子工作区底部的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或纠偏至所需位置,每个所述子工作区一次顶升或纠偏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之后还包括步骤:
S5.撤出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
S6.在所述托换底盘下铺设导轨,对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施加多个沿其移动方向的驱动力以控制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到预设位置;
在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导轨的一侧施加一与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以抵消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
所述导轨下方设置一拉筋,所述拉筋与所述作用力的施加端固定连接,用于减少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过程对所述作用力的施加端的反作用力;
S7将所述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固定所述托换底盘,并撤出所述导轨和拉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在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固定托换底盘包括:
S11.在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钻设固定孔;
S12.将钢筋依次穿设于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
S13.将由干建筑胶和水泥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分别填充至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内以实现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和托换底盘之间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
设置度量标尺,用于检测每个子工作区的顶升量或纠偏量,避免顶升量或纠偏量超出待移动的建筑物的许用挠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或纠偏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
6.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换底盘、顶升装置和纠偏装置;
所述托换底盘用于固定于待移动的建筑物底部;
所述托换底盘包括多个子工作区;
至少一个所述顶升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的每一个子工作区的底部,并用于在顶升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的顶升装置一次顶升第一预设距离;
至少一个所述纠偏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的每一个子工作区的底部,并用于在纠偏步骤中被依次动作直至将待移动的建筑物纠偏至第二预设位置,每一个所述子工作区的纠偏装置一次顶升第二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混凝土挡墙、液压千斤顶和拉筋;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托换底盘下方,在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和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之间设置多个滚柱;
所述滚柱分别与所述托换底盘的底部和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可滚动连接;
所述混凝土挡墙设置于所述导轨上远离待移动的建筑物移动方向的一端;
多个所述液压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挡墙上;
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活动端与所述托换底盘靠近所述混凝土挡墙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筋设置于所述导轨下方;
所述拉筋的一端穿设所述混凝土挡墙并与所述混凝土挡墙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
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固定孔;
所述钢筋依次穿设于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
所述托换底盘和待移动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孔内填充有由建筑胶和水泥干粉配制成的水泥胶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度量标尺;
所述度量标尺设置在所述托换底盘的侧边,所述度量标尺的刻度排列方向朝向待移动的建筑物顶升的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5870.XA CN111636713A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75870.XA CN111636713A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36713A true CN111636713A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32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75870.XA Pending CN111636713A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36713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05997A1 (de) * | 1969-02-07 | 1970-08-20 | Eberspaecher Emil | Hydraulik-Verschiebeeinrichtung fuer schwere Lasten |
CN103233588A (zh) * | 2013-04-18 | 2013-08-07 | 叶长青 | 带筏板基础建筑物的平移方法 |
CN109322243A (zh) * | 2017-07-31 | 2019-02-1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倾覆支座 |
CN109610879A (zh) * | 2018-12-06 | 2019-04-12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防侧向位移方法 |
CN110158982A (zh) * | 2019-05-10 | 2019-08-23 | 铜陵有色建安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螺栓定位结构的混凝土梁改装结构及方法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10475870.XA patent/CN1116367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05997A1 (de) * | 1969-02-07 | 1970-08-20 | Eberspaecher Emil | Hydraulik-Verschiebeeinrichtung fuer schwere Lasten |
CN103233588A (zh) * | 2013-04-18 | 2013-08-07 | 叶长青 | 带筏板基础建筑物的平移方法 |
CN109322243A (zh) * | 2017-07-31 | 2019-02-1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倾覆支座 |
CN109610879A (zh) * | 2018-12-06 | 2019-04-12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防侧向位移方法 |
CN110158982A (zh) * | 2019-05-10 | 2019-08-23 | 铜陵有色建安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螺栓定位结构的混凝土梁改装结构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白云等: "《建(构)筑物移位技术》", 30 June 200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金豪杰: "温州杨宅迁移工程技术浅析", 《古建园林技术》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21549B1 (en) | Method of raising a building | |
CN109356210B (zh) | 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US7784231B2 (en) | Multi-story building | |
CN108265618B (zh) | 一种高架桥柱墩基础地下逆向增层施工方法 | |
CN108999225B (zh) | 旋转移位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
CN112854813A (zh) | 一种古建筑平移用型钢托盘结构及托换方法 | |
CN114561881B (zh) |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桥梁的纵向纠偏复位方法 | |
CN110409624A (zh) | 一种大型设备安装与主体结构逆作计算与施工方法 | |
CN110468873B (zh) | 一种小空间下桥台桩基托换结构及使用方法 | |
CN213510645U (zh) | 一种pba暗挖车站边跨初支扣拱的台车支撑模板体系 | |
Gromysz | Moving and straightening the building segment | |
CN111636713A (zh) | 一种建筑物移动方法及系统 | |
CN111119260B (zh) | 一种运用动态监测及动态加固的纠偏方法 | |
CN114032914B (zh) | 钢支撑与地下连续墙连接节点及其校正模具和施工方法 | |
CN107419902A (zh) | 钢结构厂房吊车梁施工屋面的方法 | |
CN217419647U (zh) | 一种预应力施加结构及基坑张弦梁钢拉杆预应力施加节点 | |
CN115788060A (zh) | 一种橡胶隔震支座搬运安装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4263368A (zh) | 既有建筑的悬挂平移体系及方法 | |
CN108951684B (zh) | 周转型型钢混凝土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 | |
CN206352308U (zh) | 一种型钢件施工结构 | |
CN212270914U (zh) | 一种超大断面非圆形人工挖孔桩护壁模板支护结构 | |
TWI852562B (zh) | 預鑄柱定位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975120U (zh) | 预制双肢式剪刀梯结构 | |
CN113216288B (zh) | 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施工方法 | |
KR102409261B1 (ko) | 이동된 구조체의 앵커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