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0666A - 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0666A
CN111630666A CN201880087532.XA CN201880087532A CN111630666A CN 111630666 A CN111630666 A CN 111630666A CN 201880087532 A CN201880087532 A CN 201880087532A CN 111630666 A CN111630666 A CN 111630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olar cell
solar battery
solar
conn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75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0666B (zh
Inventor
小岛广平
寺下彻
小泉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30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0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0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0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6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20Opt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6Electrical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two or more PV modules, e.g. electrical module-to-module 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Abstract

连接部件组(50)包括与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件(51)以及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相连的第二连接部件(52)。第一连接部件(51)具有第一面状部(513),第二连接部件(52)具有第二面状部(523),并且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重合而连接起来。在第一面状部(513)形成有缺口(513a)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以使得当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重合在一起时,第二面状部(523)在第一面状部(513)侧露出。

Description

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 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块包含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起来而连成的太阳能电池串。利用金属制成的连接部件将该太阳能电池串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之间电连接起来的技术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公表专利公报特表2015-5342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77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部件组,其用于将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起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在一侧的主面布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一者即第一电极、以及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另一者即第二电极;所述连接部件组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具有第一面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具有第二面状部,且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面状部重合而电连接起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面状部形成有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以使得当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面状部重合起来时,所述第二面状部在所述第一面状部侧露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串是利用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组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起来而连成的,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别在一侧的主面布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一者即第一电极、以及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另一者即第二电极,就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而言,在所述连接部件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面状部重合而电连接起来,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面状部由粘接剂粘接起来,该粘接剂从所述第一面状部的所述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所述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向所述第一面状部侧露出的所述第二面状部。
本发明为包含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连接部件组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使用了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的第一说明图;
图3B是示出使用了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的第二说明图;
图3C是示出使用了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的第三说明图;
图4是使用多个连接部件组将太阳能电池单元连接起来的这一结构的背面的主视图;
图5是连接部件组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A是连接部件组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B是连接部件组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7是连接部件组的第四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主视图;
图9是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主视图;
图10是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的主视图;
图11A是由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突条在宽度方向上相连而构成的反射部的剖视图;
图11B是由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截面呈半圆形的突条构成的反射部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变形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包含:太阳能电池串10、封装材料层20、层叠在该封装材料层20的受光面侧的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以及层叠在封装材料层20的背面侧的背面侧保护部件40。其中,将该太阳能电池串10埋入所述封装材料层20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
太阳能电池串10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采用机械连接方式电连接起来而连成的。换言之,如果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在外观上形成一连串状并被电连接起来,就将其称为太阳能电池串10。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分别包含作为单元主体的半导体基板111。在半导体基板111的两个主面中的一个主面上层叠有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将半导体基板111的两个主面中积极地进行受光的一侧(受光侧)的主面(也称为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主面)称为受光面,将相对于该受光面而言位于相反一侧(背面侧)的主面称为背面。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分别在两个主面中的一侧主面即背面布置有与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n型电极和与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p型电极中的一者即第一电极121、以及与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n型电极和与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p型电极中的另一者即第二电极122。这样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被称为背面电极型(背面接触(back contact)型),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收集空穴或电子这样的载流子。
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优选为金属电极。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与它们的下层即半导体层之间布置金属氧化物等透明导电层。作为金属电极的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是通过印刷或镀覆等公知的方法形成的。具体而言,例如Ag电极是通过丝网印刷Ag糊料而形成的,镀铜电极是通过电镀而形成的。
从吸收大量光并提高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转换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分别在受光面形成有凹凸构造。凹凸构造优选是由四棱锥形状(金字塔形状)的集合体构成的。金字塔形状的凹凸构造例如能够通过对半导体基板111的表面实施各向异性刻蚀处理而形成。凹凸构造的凹凸高度差例如在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优选在1μm以上且5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背面形成凹凸构造。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分别具有以平行延伸的方式布置的一端部11a和另一端部11b。就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中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11而言,以与这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11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一端部11a的受光面侧重叠的方式布置有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另一端部11b,并且它们以机械连接的方式电连接起来。这样一来,由于以像在屋顶上铺瓦的方式布置并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11,因此这种连接被称为搭迭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一端部11a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另一端部11b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例如在0.5mm以上且3.0mm以下。
这些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11A、11B是使用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连接部件组50电连接起来的。图2示出用于该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连接部件组50的一个例子。
该连接部件组50包含金属制的第一连接部件51和第二连接部件52。能够例举出的形成第一连接部件51和第二连接部件52的金属材料例如有:铜、铝、银、金、以及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等。第一连接部件51和第二连接部件52例如也可以是用金、银、锡或焊锡等导电层覆盖由铜、铝、银、金或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所形成的部件主体的表面而构成的。
第一连接部件51例如为对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金属箔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弯曲加工品。从实现低成本化的观点出发,形成该金属箔的金属材料优选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合金、或者铝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铝合金。形成第一连接部件51的金属箔可以用焊锡、锡或银进行镀覆,或者也可以用导电性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进行覆盖。
第一连接部件51具有分别形成为面状的一端侧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中间的第一连结部512以及另一端侧的第一面状部513。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与布置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背面上的第一电极121电连接,并且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背面观察时,第一连结部512和第一面状部513布置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件51被设计成第一连结部512和第一面状部513不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重叠。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例举出的导电性粘接剂例如有:焊锡、含有焊锡粒子的焊锡膏、含有金属粒子的导电性糊料等(以下相同)。
布置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外侧的第一连结部512与电连接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第一电极121上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相连,并且第一连结部512形成为朝着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受光面侧折弯后向斜向外侧延伸至单元厚度的大约一半左右的位置。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一连结部512相连,并且第一面状部513形成为朝着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背面侧折弯后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和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平行地延伸。因此,第一连接部件51形成为:第一面状部513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电极连接部511而言具有相应的高度差。在第一面状部513形成有多个呈“コ”字形的缺口513a,这些缺口513a分别沿着与第一连结部512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形成,并且分别在边缘处开口。由于第一面状部513是由金属箔形成为面状而制成的,因此能够容易地经加工形成上述缺口513a。
第二连接部件52例如为对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金属箔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弯曲加工品。形成该金属箔的金属材料可以由与第一连接部件51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被镀覆或者覆盖。
第二连接部件52具有分别形成为面状的一端侧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中间的第二连结部522以及另一端侧的第二面状部523。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与布置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背面上的第二电极122电连接,并且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背面观察时,第二连结部522和第二面状部523布置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二连接部件52被设计成第二连结部522和第二面状部523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重叠。
布置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内侧的第二连结部522与电连接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第二电极122上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相连,并且第二连结部522形成为朝着远离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一侧折弯后向斜向内侧延伸至远离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距离为单元厚度的大约一半左右的位置。第二面状部523与第二连结部522相连,并且第二面状部523形成为朝着接近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一侧折弯后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和第二电极连接部521平行地延伸。因此,第二连接部件52形成为:第二面状部523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电极连接部521而言具有相应的高度差。在第二面状部523未形成有像在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上所形成的那样的缺口513a。因此,第一连接部件51和第二连接部件52形成为不同的形状,从而容易将它们区分开。
如图3A所示,连接部件组50的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第一电极121电连接,并且连接部件组50的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第二电极122电连接。如图3B所示,当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和第二连接部件52不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接触的情况下,以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一端部11a的受光面侧重叠的方式布置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另一端部11b时,连接部件组50的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和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面状部523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重叠。连接部件组50的第一面状部513布置在相对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较远的一侧,连接部件组50的第二面状部523布置在相对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较近的一侧,且第一面状部513及第二面状部523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重叠,由此,第一连接部件51与第二连接部件52之间被电连接起来,进而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之间被电连接起来。如图3C所示,连接部件组50通过从第一面状部513的缺口513a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该缺口513a向第一面状部513侧露出的第二面状部523的导电性粘接剂等粘接剂60,将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粘接起来,由此,第一连接部件51与第二连接部件52之间被机械连接起来,进而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之间也被机械连接起来。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粘接剂60从缺口513a的缘部一直涂布到第二面状部523即可,无需让从缺口513a向第一面状部513侧露出的第二面状部523的整个面都被粘接剂60覆盖住。
根据该连接部件组50,将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第一电极121电连接起来,并且将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第二电极122电连接起来。根据连接部件组50,让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面状部523重合且电连接,并且通过从第一面状部513的缺口513a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该缺口513a向第一面状部513侧露出的第二面状部523的粘接剂60,将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粘接起来。由于能够简单地实施上述工序,因此如果使用连接部件组50,就能够容易地制造太阳能电池串10。并且,由于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背面侧的远离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位置将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粘接起来,因此从受光面侧看不到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之间的连接构造。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连接部件组50,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具有较高外观设计性的太阳能电池串10。
如果连接部件由单一部件构成,则既需要通过连接部件将电极之间连接起来,又需要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对齐,但根据该连接部件组50,分别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上安装第一连接部件51,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上安装第二连接部件52,将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位置对齐之后,再将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粘接起来即可。而且,由于能够从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背面侧正面观察与第二面状部523重合的第一面状部513,因此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之间的连接作业性良好,由此位置对齐不良的情况减少,从而能够获得高成品率。
进而,根据该连接部件组50,由于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和第一面状部513形成为面状,并且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和第二面状部523形成为面状,因此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第一电极121之间的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第二电极122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之间的电连接均能够以面接触的方式进行,从这一点来看,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之间的连接作业性也良好,而且也能够抑制出现连接不良。
而且,根据该连接部件组50,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形成为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电极连接部511而言具有相应的高度差。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面状部523形成为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电极连接部521而言具有相应的高度差。因此,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的连接是在远离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背面的位置进行的,因此不需要考虑太阳能电池单元11。在这一点上,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之间的连接操作性也良好,而且在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连接时,太阳能电池单元11所负荷的应力低,因此能够抑制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1产生裂纹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就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11A、11B的电连接而言,从抑制太阳能电池单元11翘曲的观点出发,如图4所示,优选布置有多个连接部件组50。还优选的是,上述多个连接部件组50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件组50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部件组,如图5所示,例如也可以在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上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形成多个圆形的开孔513b。在该情况下,在要将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电连接起来时,只要让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重合,将粘接剂从第一面状部513的开孔513b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该开孔513b向第一面状部513侧露出的第二面状部523,再将它们粘接起来即可。
如图6A和图6B所示,连接部件组50除了在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形成缺口513a或开孔513b之外,还可以在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形成缺口511a,同样地,也可以在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形成缺口521a。在该情况下,与第一面状部513和第二面状部523的电连接作业相同,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第一电极121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第二电极122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作业均能够良好地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开孔以代替缺口,或者在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中的至少一者既形成缺口又形成开孔。
如图7所示,连接部件组50也可以以沿着边缘的形成位置相互错开的方式在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和第一面状部513形成缺口511a、513a,并且按照如下方式形成第二连接部件52,即:改变第一连接部件51的朝向,将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作为第二面状部523,将第一面状部513作为第二电极连接部521。在该情况下,即便使第一面状部513与第二面状部523重合,这些缺口513a、511a也不会重叠,将粘接剂从第一面状部513的缺口513a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该缺口513a向第一面状部513侧露出的第二面状部523,再将它们粘接起来即可。就该连接部件组50而言,由于第一连接部件51和第二连接部件52为相同的部件,因此能够由一种部件构成连接部件组50。
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串1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为背面电极型。因此,由于采用了这个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太阳能电池串10和太阳能电池模块M在受光面侧不会出现电极,因此整体上容易被识别为同类色,从而具有高外观设计性。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1搭迭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串10以及包含该太阳能电池串10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中,由于难以识别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之间的连接点,因此整体上更容易识别为同类色,从而具有更高的外观设计性。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受光面侧层叠防反射层或光学调节层。通过适当地选择防反射层或光学调节层的厚度、材质,而能够控制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表面上的反射光,由此能够对太阳能电池模块M的受光面侧的色调进行调节。
能够例举出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例如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化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也可以是通过分割图8所示的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而得到的分割片。图9示出该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一个示例。
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形成为一边的长度例如大约在20mm以上且200mm以下,且在四个角形成有缺口部13的半方形类型的正方形。太阳能电池单元11是通过将该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沿图8中央的分割线C1-C2分割为两个部分而得到的。因此,太阳能电池单元11形成为长边14的长度例如大约在20mm以上且200mm以下,短边15的长度为其长边的一半,例如大约在1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长方形,而且在一条长边14的两端的角上形成有缺口部13。在将上述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分割后得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M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安装面积中,该分割后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比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安装得更多。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模块M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安装量(发电面积)变大。因此,与安装了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相比,安装了分割后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能够提高发电量。
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将作为其背面的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的表面划分为用于制作各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两个成为半导体基板111的区域,分别在这两个成为半导体基板111的区域中利用半导体层叠方法布置n型区域和p型区域中的一者即第一导电型区域以及n型区域和p型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二导电型区域。然后,根据公知的方法,分别在第一导电型区域上布置第一电极121,在第二导电型区域上布置第二电极122。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例如使用单晶或多晶的结晶硅基板。为了形成第一导电型区域和第二导电型区域,采用在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上形成掺杂区域的技术、在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上形成非晶硅薄膜等半导体薄膜的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上布置有n型或p型导电型半导体薄膜的情况下,通过在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与导电型半导体薄膜之间布置本征非晶硅薄膜等本征半导体薄膜,就能够得到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的表面钝化的效果。
优选的是,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分别呈梳子形状,并且以梳齿彼此啮合的方式图案化排列。具体而言,第一电极121形成为具有多根第一电极指部分121a和一根第一电极母线部分121b的梳子形状。多根第一电极指部分121a分别与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短边15平行地延伸,并且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长边14的延伸方向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布置。第一电极母线部分121b是以将多根第一电极指部分121a的未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缺口部13的长边14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方式,沿着其长边14即一端部11a延伸着布置而成的。第二电极122也形成为具有多根第二电极指部分122a和一根第二电极母线部分122b的梳子形状。多根第二电极指部分122a分别与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短边15平行地延伸,并且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长边14的延伸方向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布置。第二电极母线部分122b是以将多根第二电极指部分122a的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缺口部13的长边14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方式,沿着其长边14即另一端部11b延伸着布置而成的。
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布置为:第一电极指部分121a和第二电极指部分122a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长边14的延伸方向上交替地啮合。在该情况下,第一电极指部分121a和第二电极指部分122a的长度大约为第一电极母线部分121b和第二电极母线部分122b的长度的一半,因此降低了由第一指部分121a和第二电极指部分122a的线电阻引起的载流子收集损耗。连接部件组50的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11优选与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一端部11a延伸的第一电极121的第一电极母线部分121b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21优选与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另一端部11b延伸的第二电极122的第二电极母线部分122b电连接。
优选的是,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被设计成通过分割而能够得到两个相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因此,优选的是,在大尺寸半导体基板111X上进行图案化而形成有第一导电型区域和第二导电型区域,并且第一导电型区域和第二导电型区域以基板中心为轴成180°旋转对称。这样一来,如果能够由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得到相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则通过将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分割端作为线索,而使得分割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处理变得容易,例如在形成太阳能电池串10时的作业性变得良好。特别是,如果将如图8所示的形成为半方形类型的正方形的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分割成两部分而得到如图9所示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就能够容易地识别出沿着未形成有缺口部13的那侧长边14延伸的部分是第一电极母线部分121b,沿着形成有缺口部13的那侧长边14延伸的部分是第二电极母线部分122b,因此分割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能够例举出的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分割方法例如有激光加工。在该情况下,通过沿着分割线对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照射激光而在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上形成槽,将该槽作为脆弱部而将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折断,由此就将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分割成两部分。可以在受光面侧和背面侧中的任一侧形成该槽。
在制作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时,半导体薄膜的膜厚在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变得不均匀的可能性较高。此外,在制作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时的处理等中,在其表面产生擦伤或损伤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就由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得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而言,和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中央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相比,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相对应的部分因载流子复合等引起的发电损耗较大,而存在发电效率低的倾向。
由此,如图10所示,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也可以在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相对应的受光面侧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反射部16。如图10所示,反射部16也可以在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相对应的受光面侧部分中仅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长边14布置。而且,既可以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长边14和短边15这两边布置,也可以仅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短边15布置。
如果像这样在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相对应的受光面侧部分布置有反射部16,则照射到反射部16的区域的光就被反射部16反射,而不会直接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元11。被反射部16反射的光通过其他部件等再次反射,从未布置有反射部16的区域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元11,从而有助于发电。供该光入射的部分不一定必须是通过反射部16让光产生了反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也可以是太阳能电池串10所包含的其他太阳能电池单元11。由此,可降低由于光入射到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11X的外周缘相对应的发电效率低的部分而引起的发电损耗,使由反射部16反射出的光入射到发电效率高的区域(单元的面内中央部的正常区域),从而能够得到高发电输出。
反射部16的形成材料只要是能够反射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获得高反射率的观点出发,优选铜、铝、银、金、锡或它们的合金这样的金属。反射部16只要是其受光面侧具有光反射性即可,反射部16也可以是由在树脂材料的表面具有金属等的反射层的反射部件形成的。反射部16既可以通过印刷金属层等来加以布置,又可以通过接合反射部件来加以布置。
反射部16使光沿倾斜方向反射,从增大让该反射光朝其他部分入射的入射量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在受光面侧的表面形成凹凸。从相同的观点出发,反射部16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受光面倾斜的面,例如,如图11A所示,反射部16也可以形成为截面呈三角形的突条在宽度方向上相连并沿长度方向(短边15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将反射部16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突条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而使得由反射部16反射出的光朝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入射的入射角变大,并且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与空气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率随之变高,由反射部16反射出的光被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反射而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单元11,其光量增大,发电效率提高。反射部16的受光面侧的表面也可以形成为曲面,例如,如图11B所示,也可以由截面呈半圆形的突条形成。
优选的是,封装材料层20的材料的透光性高,并且对紫外光的耐性高。还优选的是,封装材料层20的材料与太阳能电池串10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以及背面侧保护部件40的粘接性高。能够例举出的上述封装材料层20的形成材料例如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EVAT)、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等透光性树脂。封装材料层20既可以由单一材料形成,又可以是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0的受光面侧的部分和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0的背面侧的部分由不同的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封装材料层20的材料中也可以含有有机过氧化物、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波长转换添加剂、交联助剂、耐热稳定剂、耐光稳定剂等添加剂。
优选的是,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的材料的透光性高,并且对紫外光的耐性高。能够例举出的上述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的材料例如有:玻璃、丙烯酸树脂以及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等。也可以在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的受光面侧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的受光面侧的表面也可以被防反射涂层覆盖。如果布置这样的防反射涂层,则能够抑制光的反射而将更多的光引入太阳能电池单元11。
优选的是,背面侧保护部件40的材料的防水性高,以限制水等的渗入。能够例举出的上述背面侧保护部件40的形成材料例如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等烯烃类树脂、含氟树脂、含硅酮树脂等。背面侧保护部件40也可以具有光反射性。优选的是,具有光反射性的背面侧保护部件40呈现金属色或白色等,例如,也可以由白色树脂膜或者树脂膜之间夹持铝等金属箔而成的层叠体等形成。背面侧保护部件40也可以具有光吸收性。优选的是,具有光吸收性的背面侧保护部件40由黑色树脂层等外观为黑色的材料形成。如果背面侧保护部件40使用黑色的材料,则外观颜色就接近于包含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的太阳能电池串10,因此会成为整个面被统一成黑色的具有较高外观设计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需要说明的是,背面侧保护部件40也可以具有透光性。
在通过使用连接部件组50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连接起来而制造出太阳能电池串10之后,将形成受光面侧保护部件30的片材、形成封装材料层20的受光面侧部分的片材、太阳能电池串10、形成封装材料层20的背面侧部分的片材、以及背面侧保护部件40依次层叠而形成层叠体,使用进行真空排气的层合机等以规定的温度和压力对该层叠体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来制造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M。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串10是用连接部件组50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搭迭连接而成的,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太阳能电池串也可以是用连接部件组将彼此之间留出间隔或对接地布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连接起来而构成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与安装有第一连接部件51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一端部11a的受光面侧重叠的方式,布置了安装有第二连接部件52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另一端部11b,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如图12所示,安装有第一连接部件51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的一端部11a也可以布置为与安装有第二连接部件52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的另一端部11b的受光面侧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形成有缺口513a和开孔513b中的一者,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面状部513形成缺口和开孔这两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相对于第一电极连接部511具有高度差,而且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面状部523相对于第二电极连接部521具有高度差,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高度差的平板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件51的第一面状部513不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A重叠,且第二连接部件52的第二面状部523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B重叠,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也可以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重叠,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面状部也可以不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多个连接组来连接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11A、11B,但是并不特别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单个长条连接组来连接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
实施例
(太阳能电池模块)
制作了下述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1>
通过将第一电极为n型电极且第二电极为p型电极的与图8所示相同的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割成两部分,由此准备了与图9所示相同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使用与图6A所示相同的连接部件组,如图1A和图1B所示,就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而言,以与上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端部的受光面侧重叠的方式布置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端部,来将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搭迭连接起来,由此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连接部件组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由厚度为35μm的铜箔形成。为了连接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布置了四个连接部件组。粘接剂使用了焊锡膏。
将形成受光面侧保护部件的片材、形成封装材料层的受光面侧部分的片材、制作出的太阳能电池串、形成封装材料层的背面侧部分的片材以及背面侧保护部件依次层叠起来而形成层叠体,使用进行真空排气的层合机,将温度设定为140℃,对该层叠体进行加压,由此制作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形成受光面侧保护部件的片材使用了由厚度为3mm的非钢化玻璃形成的高透射太阳能电池用防护玻璃;形成封装材料层的受光面侧部分以及背面侧部分的片材使用了不含紫外线吸收剂的EVA片;形成背面侧保护部件的片材使用了黑色PET/铝箔/透明PET这三层结构的片材。
<实施例2>
除了在与图6B所示相同的连接部件组中使用了由厚度为18μm的铜箔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以外,其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3>
除了将由镀银的宽度为2mm的铜箔形成的与图10所示相同的反射部用粘接剂粘接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端部的受光面侧以外,其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实施例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布置有反射部的部分是与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外周缘相对应的部分。
<比较例1>
形成了由单一部件构成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是将没有缺口和开孔的厚度为35μm的铜箔片折弯成截面呈V字形而制成的。除了将该连接部件以覆盖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端部的方式彼此之间留出间隔地布置四个,由此将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n型电极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p型电极连接起来以外,其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比较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比较例2>
除了使用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未形成有缺口的连接部件组以外,其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比较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试验评价方法)
<连接作业性>
关于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2各自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作业性,将在作业时未观察到故障的情况评价为A,将在作业时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难以对齐的情况评价为B。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
关于模块化前的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2各自的连接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通过目视,将翘曲较小或未观察到翘曲的情况评价为A,将观察到较大翘曲的情况评价为B。
(试验评价结果)
将试验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连接作业性 A A A B A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 A A A A B
根据表1可知:与使用了由单一部件构成的连接部件的比较例1相比,使用了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形成有缺口的连接部件组的实施例1~3的连接作业性优异。
在实施例1~3中,未观察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相对于此,在使用了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未形成有缺口的连接部件组的比较例2中观察到了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实施例1~3中,将粘接剂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的缺口或开孔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缺口或开孔向第一面状部侧露出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面状部,用较短的加热时间就能够将它们粘接起来;而在比较例2中,当将焊锡膏夹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面状部之间而将它们粘接起来时,则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之故。
-符号说明-
M 太阳能电池模块
10 太阳能电池串
11、11A、11B 太阳能电池单元
11a 一端部
11b 另一端部
11X 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
111 半导体基板
111X 大尺寸半导体基板
121 第一电极
121a 第一电极指部分
121b 第一电极母线部分
122 第二电极
122a 第二电极指部分
122b 第二电极母线部分
13 缺口部
14 长边
15 短边
16 反射部
20 封装材料层
30 受光面侧保护部件
40 背面侧保护部件
50 连接部件组
51 第一连接部件
511 第一电极连接部
511a 缺口
512 第一连结部
513 第一面状部
513a 缺口
513b 开孔
52 第二连接部件
521 第二电极连接部
521a 缺口
522 第二连结部
523 第二面状部
60 粘接剂

Claims (13)

1.一种连接部件组,其用于将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起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在一侧的主面布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一者即第一电极、以及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另一者即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组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具有第一面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具有第二面状部,且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面状部重合而电连接起来,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面状部形成有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以使得当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面状部重合起来时,所述第二面状部在所述第一面状部侧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形成为不同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形成为:所述第一面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而言在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应的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形成为:所述第二面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而言在所述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应的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布置为所述第一面状部不与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重叠,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布置为所述第二面状部与所述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是对金属箔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弯曲加工品。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形成有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
8.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电池串是利用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部件组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起来而连成的,
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别在一侧的主面布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一者即第一电极、以及n型电极和p型电极中的另一者即第二电极,
就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而言,在所述连接部件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面状部重合而电连接起来,
所述第一面状部与所述第二面状部由粘接剂粘接起来,该粘接剂从所述第一面状部的所述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的缘部一直涂布到从所述缺口和开孔中的至少一者向所述第一面状部侧露出的所述第二面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别具有以平行延伸的方式布置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就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而言,以与所述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端部的受光面侧重叠的方式布置有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端部,或者,以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端部的受光面侧重叠的方式布置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彼此相邻的任意一对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连接构造中,布置有多个所述连接部件组。
11.根据权利要求8到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别为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分割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侧的主面侧的、与所述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外周缘相对应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有反射部。
13.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包含权利要求8到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
CN201880087532.XA 2018-01-24 2018-12-27 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Active CN111630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9997 2018-01-24
JP2018-009997 2018-01-24
PCT/JP2018/048032 WO2019146365A1 (ja) 2018-01-24 2018-12-27 太陽電池セル用の接続部材セッ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0666A true CN111630666A (zh) 2020-09-04
CN111630666B CN111630666B (zh) 2023-11-07

Family

ID=6739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7532.XA Active CN111630666B (zh) 2018-01-24 2018-12-27 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2225B2 (zh)
JP (1) JP7179779B2 (zh)
CN (1) CN111630666B (zh)
WO (1) WO20191463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33340B2 (ja) * 2019-12-11 2024-02-19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24013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Cogenra Solar, Inc. High efficiency configuration for solar cell string
US20140190546A1 (en) * 2011-08-31 2014-07-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module and solar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60141435A1 (en) * 2013-07-05 2016-05-19 Rec Solar Pte. Ltd. Solar cell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0221A (ja) * 1997-07-18 1999-02-12 Yazaki Corp プリント基板用接続端子
JP5306352B2 (ja) 2008-08-22 2013-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430326B2 (ja) 2009-09-29 2014-02-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49390A (ja) 2010-08-27 2012-03-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14755B2 (ja) 2011-03-03 2013-06-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サブ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90130B2 (ja) * 2011-05-06 2015-10-0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435456B (zh) * 2011-08-18 2014-04-21 Au Optronics Corp 電極焊接結構、背電極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太陽能電池模組製作方法
GB2508792A (en) * 2012-09-11 2014-06-18 Rec Modules Pte Lt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cell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US20140124014A1 (en) 2012-11-08 2014-05-08 Cogenra Solar, Inc. High efficiency configuration for solar cell string
US9559233B2 (en) * 2014-09-25 2017-01-31 Sunpower Corporation Solar cell interconnection
US20160268466A1 (en) * 2015-03-13 2016-09-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CN105590980B (zh) * 2016-02-18 2017-03-22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16164B1 (ko) * 2016-09-22 2018-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모듈
JP6986357B2 (ja) * 2017-03-24 2021-12-22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0546A1 (en) * 2011-08-31 2014-07-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module and solar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40124013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Cogenra Solar, Inc. High efficiency configuration for solar cell string
US20160141435A1 (en) * 2013-07-05 2016-05-19 Rec Solar Pte. Ltd. Solar cell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0666B (zh) 2023-11-07
US11362225B2 (en) 2022-06-14
JPWO2019146365A1 (ja) 2021-01-07
JP7179779B2 (ja) 2022-11-29
US20200350450A1 (en) 2020-11-05
WO2019146365A1 (ja)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5752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847570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US10014426B2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543680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2640135B (zh) 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1816398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10014913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90379321A1 (en) Solar roof tile connectors
CN111630666B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部件组、以及使用该连接部件组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12640134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JP670097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装置
JP7270607B2 (ja) 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20003584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8780822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1886705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玻璃建材、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US20230163222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748338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2030471A1 (ja) 太陽電池セ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製造方法
WO2023176408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1117740A1 (ja)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806985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JP202312789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