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9385A -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9385A
CN111629385A CN201910152630.3A CN201910152630A CN111629385A CN 111629385 A CN111629385 A CN 111629385A CN 201910152630 A CN201910152630 A CN 201910152630A CN 111629385 A CN111629385 A CN 11162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base station
terminal
uplink reference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26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9385B (zh
Inventor
张公正
孔垂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26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93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4296 priority patent/WO2020173286A1/zh
Priority to EP20763359.5A priority patent/EP3913957A4/en
Publication of CN11162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9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配置信息,并基于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其中,配置信息为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后向终端发送的;以及,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本申请实现了对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动态调整,以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影响,从而提升终端对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双工或混合双工系统中,终端侧存在自干扰与互干扰,因此,终端需要对干扰信道进行估计,并基于估计结果进行干扰消除,以提升信号质量。但是,由于终端侧的干扰信号(指上行信号)与有用信号(指下行信号)异步,导致上参考信号与下行数据存在重叠,即,下行数据将会对上行参考信号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进而降低干扰抑制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方法包括:终端接收配置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其中,配置信息为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后向终端发送的;以及,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对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动态调整,以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影响,从而提升终端对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k个上行参考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q个下行参考信号,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举例说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可以包括2个上行参考信号,并且,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可包括3个下行参考信号,从而通过次增加参考信号的个数以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避免下行数据与上行参考信号的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k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举例说明:预设规则预先配置在基站中,基站可根据预设规则的规定,即,根据基站的小区半径与k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对应的k值。从而实现接入小区内的终端可配置有相同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使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不再受下行数据的干扰影响,从而提升小区边缘的终端的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k值。举例说明:预设规则预先配置在基站中,基站可在获取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参数之后,基于距离参数与k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对应的k值。从而实现接入小区并处于不同位置的终端,可配置有不同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保证小区内的终端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不受下行数据的干扰影响的情况下,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q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从而实现接入小区内的终端可配置有相同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使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不再受下行数据的干扰影响,从而提升小区边缘的终端的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q值。从而实现接入小区并处于不同位置的终端,可配置有不同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保证小区内的终端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不受下行数据的干扰影响的情况下,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k个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q个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例如: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可包括三个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从而进一步提升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正交。举例说明:正交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ZC序列或PN序列(也可以称为m序列)。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对干扰信道(上行信号)与有用信道(下行信号)的同时估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值与q值满足下述条件:
r≤Tcp+(A-2)*Tdata*c/2,其中,k+q=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者基站的小区半径与k值及q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k值与q值的具体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还可以包括:上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上行参考信号以及m个空白符号,以及,下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以及n个空白符号;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空白符号可位于上行参考信号之前,n个空白符号可位于下行参考信号之后。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空白符号可位于上行参考信号之后,n个空白符号可位于下行参考信号之前。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通过添加空白符号调整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以及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位置和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参考信号之后的位置,从而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影响,有效提升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还可以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m值与n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还可以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m值与n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还可以包括:m个空白符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n个空白符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空白符号也可以存在部分不连续,例如,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3个空白符号,其中,2个空白符号可位于上行参考信号之前,1个空白符号位于上行参考信号之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值满足下述条件:
n≥2*r/(c*(Tcp+Tdat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基站基于预设规则,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随后,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基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其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k个上行参考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q个下行参考信号,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k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k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q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q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k个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q个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至少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正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值与q值满足下述条件:
r≤Tcp+(A-2)*Tdata*c/2,其中,k+q=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上行参考信号以及m个空白符号,以及,下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以及n个空白符号;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m值与n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m值与n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空白符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n个空白符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值满足下述条件:
n≥2*r/(c*(Tcp+Tdat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接收模块、配置模块。其中,接收模块可用于接收配置信息,配置模块可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其中,配置信息为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后向终端发送的;以及,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k个上行参考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q个下行参考信号,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k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k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q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q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k个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q个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至少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正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值与q值满足下述条件:
r≤Tcp+(A-2)*Tdata*c/2,其中,k+q=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上行参考信号以及m个空白符号,以及,下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以及n个空白符号;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m值与n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m值与n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空白符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n个空白符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值满足下述条件:
n≥2*r/(c*(Tcp+Tdat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确定模块、配置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配置模块用于基于预设规则,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基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配置上行参考信号;其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k个上行参考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q个下行参考信号,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k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k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q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q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k个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q个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至少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正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值与q值满足下述条件:
r≤Tcp+(A-2)*Tdata*c/2,其中,k+q=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上行参考信号以及m个空白符号,以及,下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以及n个空白符号;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m值与n值;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基站的小区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m值与n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空白符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n个空白符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值满足下述条件:
n≥2*r/(c*(Tcp+Tdata))
其中,r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收发管脚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其中,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发送或者接收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收发器/收发管脚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其中,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发送或者接收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涉及的基站和终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模式示意图;
图4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通信方式之一;
图5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通信方式之一;
图6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示意图;
图7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干扰情况的示意图之一;
图8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干扰情况的示意图之一;
图9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示例性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8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包括基站、终端1、终端2。在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终端可以为电脑、智能手机、电话机、有线电视机顶盒、数字用户线路路由器等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与终端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所示通信系统的基站与终端的数量仅为适应性举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支持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接入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系统也可以支持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接入技术,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支持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3G)接入技术,例如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接入技术;或者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支持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2G)接入技术,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系统还可以用于支持多种无线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支持LTE技术和NR技术。另外,该通信系统也可以适用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以及,图1中的基站可用于支持终端接入,例如,可以是2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3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节点B(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4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或基站。
图1中的终端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等。终端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台,平板电脑(pad)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系统、可以与通信系统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通信系统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与基站,例如图1中的基站进行通信。多个终端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终端可以是静态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图2a是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a中:
基站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至少一个存储器102、至少一个收发器103、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4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05。处理器101、存储器102、收发器103和网络接口104相连,例如通过总线相连。天线105与收发器103相连。网络接口104用于使得基站通过通信链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可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01,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用于实现逻辑运算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可以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或位于多个不同的芯片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02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10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102也可以和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102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10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选的,存储器102还可以在芯片之外,通过接口与处理器101相连。
收发器103可以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103可以与天线105相连。收发器103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105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103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101,以便处理器10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103中的发射机Tx还用于从处理器10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05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
图2b是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b中:
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至少一个收发器20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203。处理器201、存储器203和收发器202相连。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4、输入设备20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206。天线206与收发器202相连,输出设备204、输入设备205与处理器201相连。
收发器202、存储器203以及天线206可以参考图2a中的相关描述,实现类似功能。
处理器201可以是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CPU,基带处理器和CPU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分开。
处理器201可以用于为终端实现各种功能,例如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或者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或者用于协助完成计算处理任务,例如对图形图像处理或者音频处理等等;或者处理器201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输出设备204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05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存储器202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20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202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202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20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选的,存储器202还可以在芯片之外,通过接口与处理器201相连。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就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已有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目前,根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时频资源上不同的划分方式,半双工方式可划分为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其中,TDD是指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加以区分,比如LTE系统中,将一个帧分为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分别用于上下行传输。一般为了避免上下行之间的干扰,TDD在下行子帧转上行子帧时需要加入保护子帧(上行子帧转下行子帧可以不加入保护子帧,因为基站可以控制转换的时间),以及保持全网的相对同步。频分双工指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谱进行区分,一般为了避免上下行之间的干扰,频分双工系统的上行频谱和下行频谱之间会留有保护频带。
全双工技术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实现上下行的同时传输,它的频谱效率是半双工的两倍。在全双工系统中,设备同时同频进行收发,接收天线会接收到来自本设备的发送信号,即自干扰。由于同一设备收发天线相距很近甚至是同天线,自干扰信号强度远高于有用信号,这会导致接收机中器件饱和,造成有用信号丢失。因此,接收机在解调有用信号之前,必须消除自干扰。自干扰消除的关键是估计发送信号到接收天线的信道,精确重建自干扰信号,并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即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如图3所示,即为全双工模式示意图,在图3中,发送端通过发送天线向接收端发送发射信号,同时,发送端可通过接收天线接收有用信号(有用信号可来自其他未示出的设备或图中的接收端),则,对于全双工模式的发送端,发射信号将对有用信号造成自干扰。
将全双工技术应用到无线通信系统中,主要包括下述两种方式:
1)如图4所示为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中,基站工作于全双工模式,终端工作于半双工模式。
2)如图5所示为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通信方式,其中,基站和终端均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具体的,在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式中,基站接收到来自基站发射机的自干扰信号;而下行用户(图4中的终端1)除了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有用信号外(即下行信号),还会接收到来自上行用户(图4中的终端2)的信号(即终端2发送的上行信号),即互干扰信号。
而在如图5所示的通信方式中,基站与终端均为全双工模式,因此,基站与终端均会受到自干扰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4和图5所示的通信方式,还可以存在混合双工的通信系统,例如:图4中的终端1与终端2也可以为全双工模式的终端,或者,终端1为全双工模式的终端且终端2为半双工模式的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1与终端2为全双工模式或其中至少一个终端为全双工模式时,由于功能限制,基站在同一时隙资源上仅能接收一个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并且向一个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可以为不相同的终端,即如图4所示,也可以为与上行信号对应的终端,即如图5所示),因此,无论终端工作在何种状态(指全双工或半双工),在存在多个终端时,对于终端侧,仅存在自干扰或互干扰,而不会存在自干扰与互干扰共存的场景。
为了获得全双工的增益,系统需要通过干扰消除或者干扰抑制技术来处理这两种干扰(包括自干扰与互干扰),而这些技术均需要准确估计干扰信号经历的信道。
在已有技术中,同步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需求,特别是在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为基础的LTE和5GNR系统中:不同步会引起严重的符号间和载波间干扰。在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传输时,小区内终端的下行信号均由基站发出,因此,下行信号可实现同步。在上行传输过程中,基站接收到来自不同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由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可能不同,并且基于信号的传播时间的差异,上行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可能不同。为了实现上行同步(即同一时隙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相同),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定时提前机制,即不同终端根据其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以一定量的时间提前发送,保证各终端到达基站的时间一致,如图6所示,在图6中,终端1的上行信号1提前TA1发送,终端2与基站距离较之终端1与基站的距离更远,因此,终端2的上行信号2提前TA2发送,TA2大于TA1,则,上行信号1与上行信号2到达基站的时间相同,实现上行传输同步。图6中还显示出下行信号的传输时延,在图6中,基站发送下行信号,其中,发送给终端1的下行信号1延时TP1到达终端1(即从发送时刻到终端接收到之间相差TP1),发送给终端2的下行信号2延时TP2到达终端2。
此外,为了对抗复杂的无线传播环境带来的多径效应,OFDM符号前添加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保证了OFDM的正交性,CP的长度(指CP所占的符号长度)通常与多径的最大传输时延相关。
将全双工应用于现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宏蜂窝时,由于小区内上下行同时传输,自干扰/互干扰与有用信号不再同步。
具体到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式中的干扰情况,如图7所示,在图7中,终端1发送的上行信号1经过TP1后到达基站,以保证上行传输的同步,即,终端1发送的上行信号1到达基站时与基站定时对齐。以及,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1并经过TP2后到达终端2。此时,基站接收到的自干扰信号,即基站的发送信号与有用信号是同步的。以及,如上文所述,在该场景中,还可能存在互干扰,即,上行信号1经过TP3到达终端2。但是由于上行传播时延(即TP3)和下行传播时延(即TP2)可能不同,终端2接收到的来自终端1的互干扰信号(即上行信号1)与来自基站的有用信号(即下行信号1)相差Δt。该时延差与基站和终端的地理位置相关:
Δt=TP1+TP2–TP3=(d1+d2-d3)/c
其中,d1为基站与终端1之间的距离,d2为基站与终端2之间的距离,d3为终端1与终端2的距离,以及,c为光速,c=3*108m/s。根据三角形的关系可以确定Δt≥0,其中,如果Δt>0,则互干扰与有用信号是异步的。
具体到如图5所示的通信方式中的干扰情况,如图8所示,在图8中,终端提前TA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保证上行传输的同步,上行信号到达基站时与基站定时对齐。此时,基站接收到的自干扰信号,即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与有用信号仍然是同步的;但是,由于基站到终端的下行传播时延(即TP)和终端的提前发送(即TA),终端接收到的自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相差TA,即自干扰与有用信号是异步的。
全双工系统中接收信号的这些异步特征会影响信道估计和后续的干扰消除/抑制,对传统的参考信号设计提出挑战。
为了同时估计自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的信道,现有技术方案给上下行传输分配了正交的参考信号(时频域、码域)。如图9所示,该方案是现有LTE或者5G NR中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中的参考信号的扩展,参考信号可以根据上下行在频域交叉放置,也可以根据上下行采用正交的参考序列,如ZC(Zadoff-Chu)或者伪随机(Pseudo-Noise Code,PN)序列。
现有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上下行正交,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步的前提设计的,只有在同步的条件下,上述设计的正交性才能得到满足。如上文中对全双工系统的分析可知,对于终端侧,干扰信号(包括自干扰信号或互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可能是异步的,如图10所示。此时,下行数据会对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产生干扰(图中虚线框内),从而影响终端自干扰信号的信道估计。这种上下行参考信号的正交性遭到破坏,无法进行准确的信号估计,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干扰消除或者抑制和数据解调。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1中的终端1而言,图10中上行信号可以是终端1发送给基站的上行信号,下行信号则是基站发送给终端1的信号,即,图10中的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有用信号)而言为自干扰信号。或者,图10中的上行信号还可以是终端2发送给基站,并同时对终端1造成影响的上行信号,下行信号则是基站发送给终端1的信号,即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有用信号)而言为互干扰信号。以及,在图10中所示出的时隙n上的上行参考信号与时隙n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时延差Δt仅为示意性举例,如上文所述,由于终端与基站,或者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导致终端侧接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异步,因此,实际上,Δt的大小取决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即,与基站的距离或者终端之间距离越大,则Δt越大,也就是说,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其上行参考信号(包括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或者是接收到的来自其他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Δt最大。
因此,如何提高终端侧的干扰信道进行估计的准确度称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通过优化参考信号的结构,调整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和数据(包括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的相对位置,避免重叠,消除干扰,提升干扰信道估计的精确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包括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是指如图10所示的信号中对应的载波上除参考信号部分以外的数据部分,也可以称为数据符号。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通过配置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解决图10中存在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数据之间存在重叠的问题。
结合上述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示意图,下面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基站为全双工模式,终端可以全部为全双工模式,或者全部为半双工模式,或者混合双工模式(例如:终端1为全双工模式,终端2为半双工模式),其中,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时,按照如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一
结合图1,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1中:
步骤101,终端接入基站。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接入基站。可选地,本申请中,基站可基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或者时延,为终端确定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终端接入基站的过程中,基站可获取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时延)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获取与终端之间的距离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终端发送参考信号,基站可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时延等信息,获取到距离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获取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方式还可以为终端上报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基站可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获取到距离值。基站可通过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值,本申请不做限定。
以及,终端接入基站的其它具体细节,例如终端与基站在接入时的交互过程或配置过程,可参照已有技术中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不再赘述。
步骤102,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可通过调整上行参考信号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结构的长度,以避免终端侧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数据之间的重叠(其中,数据与参考信号重叠时,则数据会对参考信号造成干扰),同时保证基站侧的下行参考信号与上行数据之间不出现重叠。可选地,在本申请中,预设规则可设置于基站侧,基站则可根据预设规则中记录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参数(参数可以为距离参数也可以为小区半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随后,基站可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并通过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对按照确定后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对上行参考信号进行配置(即步骤103)。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中规定的调整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长度的方式可以为:在参考信号的结构(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中配置多个连续的参考信号,具体细节将在下面的场景中进行详细阐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中规定的调整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长度的方式可以为:在参考信号的结构(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中配置多个连续的空白符号,具体细节将在下面的场景中进行详细阐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中规定的调整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长度的方式还可以为:在参考信号的结构(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中配置至少一个参考信号与至少一个空白符号,具体细节将在下面的场景中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时,可根据基站的小区半径的长度,确定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参考信号的个数或空白符号的个数。即,基站下属所有终端均可配置相同的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克服时延差导致的终端侧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异步问题所造成的自干扰或互干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参考信号结构的长度时,还可以根据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即步骤101中基站获取到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参考信号的个数或空白符号的个数。即,接入基站的多个终端可配置有不同的参考信号的结构,具体配置方式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阐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指定区域内的所有基站及基站所属小区均可配置有相同的预设规则,即,预设规则中可直接规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即,接入指定区域内的小区的所有终端可配置有相同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基站为每个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具有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其中,在该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中的参考信号的结构的可以是基于指定区域内的最大的小区的半径所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是指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上行参考信号,或者,还可以是其它终端发送给基站并对终端造成互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对于图1中的终端1与终端2,若终端1与终端2的通信方式如图4所示,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基于基站的指示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即为终端2发送给基站,并且终端1也会接收到的来自于终端2的上行信号,即,基站指示终端2对上行参考信号进行配置,从而使终端1侧接收到的来自终端2的上行参考信号不与终端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重叠。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图1中的终端1或终端2的通信方式如图5所示,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基于基站的指示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即为终端1向基站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即,基站指示终端1对上行参考信号进行配置,从而使终端1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不与终端1接收到的下行数据重叠。
步骤103,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可通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指示终端根据配置信息指示的内容对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进行配置。
可选地,配置信息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息,即,在基站与终端进行RRC连接时,基站即可完成对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配置过程,并通过RRC信息向终端发布对应于该终端的上行信号的结构。或者,配置信息还可以为协议信息,例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息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步骤104,终端基于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基于配置信息的指示,对上行参考信号进行配置。
随后,基站与终端可基于已配置好的上行参考信号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结构进行通信,即,基站向终端发送包含已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结构的下行信号,以及,终端向基站发送包含已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结构的上行信号,从而实现终端侧的上行参考信号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在通信过程中,由于终端侧存在至少一个不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即,存在至少一个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则,终端可基于该不被干扰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对自干扰信道或互干扰信道进行估计,并在确定自干扰信道或互干扰信道后,对自干扰信号或互干扰信号进行消除,其中,干扰消除的相关技术内容可参照已有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本申请不再赘述。接着,终端可进行有用信道进行估计,此时,有用信号(即下行信号)将不会受到自干扰或互干扰的影响,进而提升有用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场景二
结合图1,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2中:
步骤201,终端接入基站。
步骤202,基站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基站基于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和下行参考信号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其中,若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行参考信号,则多个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同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下行参考信号,则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可选地,基站的配置参数可以为基站的小区半径,其中,小区半径是指终端接入的小区的对应的小区半径。例如:图1中的终端1与终端2接入基站中的小区后,基站可基于小区半径的大小,为终端1与终端2确定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终端1与终端2接入同一小区,则,终端1与终端2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基站可根据下述公式计算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k,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q:
r≤Tcp+(A-2)*Tdata*c/2,其中,k+q=A (1)
其中,r表示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3*108m/s),以及,k与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如公式(1)中所述,k+q=A,其中,k与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并且,在本申请中,当k等于1时,q必然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当A等于3时,若k等于1,则q等于2。反之,当q等于1时,k必然为大于1的整数。
参照上述公式(1)可知,k与q之和为A,假设A为3,则k可以为1,q为2,或者,q可以为1,k为2。
具体的,以子载波间隔为30kHz、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FFT)尺寸为2048的帧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CP所占的符号长度为Tcp约为2.34us(144个采样点),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可以理解为已有技术中实施例中的上行参考信号中的数据符号)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约为33.33us(2048个采样点),总符号长度(即CP与参考信号的长度)TSymbol约为35.68us(四舍五入的结果)。假设小区半径为5km,则根据公式(1)可计算出A大于等于3。
基于上述结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在A的取值区间内任意选取一值作为A的值,可选地,基站也可以在取值区间内选取最小值作为A的值。以A的取值区间为[3,+∞)为例,则,基站可确定A的值为10,或者,也可以确定A的值为3,本申请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确定A值为3为例,则,k+q=3。在本实施例中,若k为2,q为1,则基于该配置确定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2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1个下行参考信号。即,基站可通过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配置多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实现存在至少一个与下行参考信号正交,并且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的结构如图1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文所述,由于终端与基站或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距离所产生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异步,并且异步的情况如图10所示,即,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延差为Δt,则,为实现配置后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至少存在一个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则,在本实施例中(即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多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只包括1个下行参考信号),重复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位置配置于原上行参考信号(即时隙n上的上行参考信号)之后。以及,在本申请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末尾可添加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
具体的,在图13中,估计区间(即图中虚线框)内的上行参考信号即为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估计区间为终端在对自干扰信道或互干扰信道进行估计时所使用的方式,即,终端可通过对估计区间内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自干扰或互干扰信道的估计,并基于确定后的信道结果,进行干扰抑制。其中,估计区间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33.33us),以及,估计区间的起始位置根据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不同而改变,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2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1个下行参考信号,则,如图13所示,估计区间的起始位置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起始位置相同,并且估计区间的长度等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33.33us)与CP所占的符号长度(2.34us)之和。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配置k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仍以A取值为3为例,基站可确定k为1,q为2,即,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1个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2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即,基站可通过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配置多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实现存在至少一个与下行参考信号正交,并且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的结构如图1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文所述,由于终端与基站或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距离所产生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异步,并且异步的情况如图10所示,即,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延差为Δt,则,为实现配置后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至少存在一个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则,在本实施例中(即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1个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包括多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重复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位置配置于原下行参考信号(即时隙n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前,即时隙n-1上的下行信号中。具体的,在图14中,估计区间(即图中虚线框)内的上行参考信号即为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1个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2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则,如图14所示,估计区间的起始位置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起始位置相同,并且估计区间的长度等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33.33us)CP所占的符号长度(2.34us)之和。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配置q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以A取值为5为例,基站可确定k为2,q为3,即,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2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3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即,基站可通过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配置多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以及,通过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配置多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实现存在至少一个(如图15所示,估计区间内存在2个)与下行参考信号正交,并且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的结构如图1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文所述,由于终端与基站或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距离所产生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异步,并且异步的情况如图10所示,即,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延差为Δt,则,为实现配置后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至少存在一个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则,在本实施例中(即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多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包括多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重复的上行参考信号可设置与原上行参考信号(即时隙n上的上行参考信号)之后,重复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位置配置于原下行参考信号(即时隙n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前,即时隙n-1上的下行信号中。具体的,在图15中,估计区间(即图中虚线框)内的上行参考信号即为不被下行数据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2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3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则,如图15所示,估计区间的起始位置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起始位置相同,并且估计区间的长度等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33.33us)与CP所占的符号长度CP所占的符号长度(2.34us)之和。可选地,如图16为k为2,q为3时的另一种配置方式,在图16中,重复的上行参考信号配置于原上行参考信号之后,重复的下行参考信号分别位于原下行参考信号之前与之后,显然,如图16所示,估计区间内存在2个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终端侧在对干扰信道进行估计时,可有效提升干扰信道估计的精确性。因此,当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含多个连续的参考信号时,连续的参考信号的位置可基于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时延差Δt进行设置,即,在保证至少存在一个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连续重复的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的位置以增加不与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从而提升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配置k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上行参考信号的长度,以及配置q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增加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避免下行数据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k与q的计算结果可以在小区初始化过程中进行确定,即,基站在确定A的取值范围后,可在满足区间内确定A的值,并基于确定后的A值,随机选定k与q的值。或者,还可以由基站基于当前资源的负载情况,例如:若下行资源调度负载过大,则可将k值适应性调高,q值调低,以实现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动态调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设置于基站侧,即,基站基于终端接入的小区对应的小区半径,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后,进入步骤203,即,由基站通知终端为其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可选地,预设规则还可以设置于基站侧与终端侧,即,基站侧可基于小区半径确定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而终端侧同样可在接入过程中获取到基站的小区半径,并确定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则,在该实施例中,无需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基站与终端可按照约定,配置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仅包括1个CP及1个GP(其中,GP可不存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仅包括1个CP及1个GP。
步骤203,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具体细节可参照步骤103,此处不赘述。
步骤204,终端基于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具体细节可参照步骤104,此处不赘述。
场景三
结合图1,如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7中:
步骤301,终端接入基站。
步骤302,基站根据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基站基于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含的空白符号的个数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结构中包含的空白符号的个数。可选地,若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空白符号,则多个空白符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同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空白符号,则多个空白符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可选地,基站的配置参数可以为基站的小区半径,其中,小区半径是指终端接入的小区的对应的小区半径。例如:图1中的终端1与终端2接入基站中的小区后,基站可基于小区半径的大小,为终端1与终端2确定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终端1与终端2接入同一小区,则,终端1与终端2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采用空白符号时,与场景二中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正交不同,预设规则中还规定有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至少一个不与下行数据重叠,并且不与下行参考信号重叠,即,仅与空白符号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由于加入空白符号将会导致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在时域资源上的位置改变,因此,预设规则的制定原则还需考虑到基站侧的下行参考信号不与上行数据重叠,并且不与上行参考信号重叠,即,下行参考信号仅与空白符号重叠。举例说明:若终端侧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如图18a所示,则基站侧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如图18b所示,显然,虽然对于终端侧,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含1个不受干扰的上行参考信号,但是,对于基站侧,下行参考信号将会与上行数据重叠,进而影响基站对自干扰信道(即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造成的干扰)的估计。因此,如前所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加入空白符号的个数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加入空白符号的位置,以保证终端侧存在至少一个不被干扰影响的上行参考信号的同时,基站侧存在至少一个不被干扰影响的下行参考信号。
下面对空白符号的不同配置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基站可根据下述公式计算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n:
n≥2*r/(c*(Tcp+Tdata)) (2)
其中,r表示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3*108m/s),以及,n为大于1的整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空白符号的个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可配置有m个连续的空白符号,并且m个连续的空白符号位于上行参考信号之后,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以及,m个连续的空白符号的设置用于保证基站侧的下行参考信号不被干扰。相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可配置有n个连续的空白符号,n值可根据公式(2)确定,例如,n值可以为取值范围内的最小值,或者,n值可以为取值范围内的任意值,n值可根据实际需求,例如:资源的利用率等因素进行确定,本申请不做限定。如图19所示,其中,在图19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1个空白符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3个连续的空白符号,其中,3个连续的空白符号位于下行参考信号之前,并且其中1个空白符号位于时隙n,另外2个空白符号位于时隙n-1。其中,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位于时隙n的空白符号的作用如图20所示,在图20中,对于基站侧,如上文所述,时隙n对应的上行参考信号与下行参考信号之间同步,即定时对齐。因此,时隙n上的空白符号用于将下行参考信号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空白符号对齐(或可理解为重叠),从而避免上行数据或部分上行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若部分上行参考信号与部分空白符号均与下行参考信号重叠,同样会影响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下行参考信号的干扰影响。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空白符号的添加方式还可以采用如图21所示的方式,即,在图21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空白符号位于上行参考信号之前,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空白符号位于下行参考信号之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空白符号的设置方式(包括空白符号在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位置以及数量)均为示意性举例,例如,在上行参考信号之前与之后均可设置空白符号,以调整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位置及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并且基于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调整,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可对应添加相应的空白符号,以调整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以及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位置。即,在保证终端侧的上行参考信号不与下行数据或部分下行参考信号(即,也可以通过添加空白符号使整个上行参考信号(包括33.33us)完全与下行参考信号正交)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例如时延差的大小,或资源利用率等因素)进行设置。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景二中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式,即,通过配置重复的参考信号,以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的方式,与场景三中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式,即通过配置空白符号,以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的方式可结合使用。如图22a所示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图22a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多个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相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及至少一个空白符号(其中,空白符号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如图22b所示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图22b中,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空白符号(其中,空白符号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多个连续的下行参考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图22a与图22b所示出的参考信号的结构同样为示意性举例,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空白符号与重复参考信号的方式结合的方法,可以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采用重复的上行参考信号和/或空白符号,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采用空白符号和/或重复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方式,其配置原则为在保证终端侧的上行参考信号不被干扰影响(不与下行数据重叠)以及基站侧的下行参考信号不被干扰影响(不与上行数据重叠)。
步骤303,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具体细节可参照步骤103,此处不赘述。
步骤304,终端基于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具体细节可参照步骤104,此处不赘述。
场景四
结合图1,如图2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3中:
步骤401,终端接入基站。
步骤402,基站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基站基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和下行参考信号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其中,若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行参考信号,则多个上行参考信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同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下行参考信号,则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可选地,在如图5所示的通信方式中,基站与终端均工作于全双工模式,终端与基站均受到自干扰的影响。在该种通信方式中,基站可基于下述公式计算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k,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q:
d≤Tcp+(A-2)*Tdata*c/2,其中,k+q=A (3)
其中,d表示图5中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3*108m/s),以及,k与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站根据公式确定k与q的方式可参照场景二,此处不赘述。
可选地,在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式中,基站工作于全双工方式,终端工作于半双工方式,或者,还可以终端为全双工终端,但是与基站通信时,采用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式。在该种通信方式中,基站可基于下述公式计算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k,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q:
D≤Tcp+(A-2)*Tdata*c/2,其中,k+q=A (4)
其中,D=d1+d2-d3,d1为基站与终端1之间的距离,d2为基站与终端2之间的距离,d3为终端1与终端2的距离,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3*108m/s),以及,k与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站根据公式确定k与q的方式可参照场景二,此处不赘述。
步骤403,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404,终端基于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综上,在本申请中,基站可根据终端对应的延时差情况(例如距离基站越远的终端,对应的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之间的延时差越大),通过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参考信号的重复个数,以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从而在提升干扰信道估计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场景五
结合图1,如图2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4中:
步骤501,终端接入基站。
步骤502,基站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基站基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含的空白符号的个数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结构中包含的空白符号的个数。可选地,若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空白符号,则多个空白符号在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同样,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空白符号,则多个空白符号在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可选地,在如图5所示的通信方式中,基站与终端均工作于全双工模式,终端与基站均受到自干扰的影响。在该种通信方式中,基站可基于下述公式计算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k,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q:
n≥2*d/(c*(Tcp+Tdata)) (5)
其中,d表示图5中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3*108m/s),以及,k与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站根据公式确定k与q的方式可参照场景二,此处不赘述。
可选地,在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式中,基站工作于全双工方式,终端工作于半双工方式,或者,还可以终端为全双工终端,但是与基站通信时,采用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式。在该种通信方式中,基站可基于下述公式计算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个数k,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个数q:
n≥2*D/(c*(Tcp+Tdata)) (5)
其中,D=d1+d2-d3,d1为基站与终端1之间的距离,d2为基站与终端2之间的距离,d3为终端1与终端2的距离,Tcp表示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3*108m/s),以及k与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站根据公式确定k与q的方式可参照场景二,此处不赘述。
步骤503,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504,终端基于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综上,在本申请中,基站可根据终端对应的延时差情况(例如距离基站越远的终端,对应的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之间的延时差越大),通过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空白符号的个数与位置,以调整参考信号的结构的长度以及参考信号在参考信号结构中的位置,从而在提升干扰信道估计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场景四与场景五中的配置方式同样可做结合,具体细节可参照场景三中图22a与图22b的相应描述,此处不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基站或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基站或终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2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3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终端3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01、配置模块302。其中,接收模块301可用于“接收配置信息”的步骤,例如,该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4、步骤204、步骤304、步骤404、步骤504的相关步骤。配置模块302可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的步骤,例如,该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4、步骤204、步骤304、步骤404、步骤504的相关步骤。
图2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4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基站可以包括:确定模块401、配置模块402、发送模块403。其中,确定模块401可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步骤,例如,该模块可以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的相关步骤。配置模块402可用于“基于预设规则,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的步骤,例如,该模块可以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2、步骤202、步骤302、步骤402、步骤502的相关步骤。发送模块403可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的步骤,例如,该模块可以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3、步骤203、步骤303、步骤403、步骤503的相关步骤。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如图27所示:
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501和通信模块502。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503。处理模块501、通信模块502和存储模块503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通信模块502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或者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存储模块503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模块5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模块501相连。存储模块也可以与处理模块501集成在一起。
装置500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例如终端1或终端2。终端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b所示。可选的,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可以包括终端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2b中的天线104和收发机102。可选的,通信模块502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例如图2b中的输出设备1214和输入设备1215。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中的芯片。通信模块502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处理电路等。可选的,存储模块可以存储终端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5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侧的方法。存储模块5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模块503可以和处理模块501集成在一起;存储模块5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模块503可以与处理模块5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装置500上,例如通信模块502集成了收发机202。
当装置50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时,装置500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基站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a所示。可选的,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可以包括基站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2a中的天线105和收发机103。通信模块502还可以包括基站的网络接口,例如图2a中的网络接口104。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中的芯片。通信模块502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处理电路等。可选的,存储模块可以存储基站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5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基站侧的方法。存储模块5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模块503可以和处理模块501集成在一起;存储模块5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模块503可以与处理模块5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装置500上,例如通信模块502集成了收发机103,网络接口104。
当装置50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或者基站中的芯片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用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7)

1.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为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与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后向所述终端发送的;
以及,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k个上行参考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和/或,
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q个下行参考信号,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k值;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所述k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q值;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所述q值。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k个上行参考信号在所述上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
所述q个下行参考信号在所述下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正交。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值与所述q值满足下述公式:
r≤Tcp+(A-2)*Tdata*c/2,其中,k+q=A;
其中,r表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或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上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所述上行参考信号以及m个空白符号,以及,所述下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以及n个空白符号;
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m值与所述n值;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所述m值与所述n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空白符号在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
所述n个空白符号在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值满足下述条件:
n≥2*r/(c*(Tcp+Tdata))
其中,r表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或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15.一种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规则,确定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以及,
基于所述预设规则,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
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不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叠的上行参考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k个上行参考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和/或,
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包括q个下行参考信号,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k值;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所述k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q值;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所述q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k个上行参考信号在所述上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
所述q个下行参考信号在所述下行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下行参考信号正交。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值与所述q值满足下述条件:
r≤Tcp+(A-2)*Tdata*c/2,其中,k+q=A;
其中,r表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或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上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所述上行参考信号以及m个空白符号,以及,所述下行信号的结构中包括下行参考信号以及n个空白符号;
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m值与所述n值;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参数,确定所述m值与所述n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空白符号在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以及,
所述n个空白符号在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连续。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值满足下述条件:
n≥2*r/(c*(Tcp+Tdata))
其中,r表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或所述基站的小区半径,Tcp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结构和/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中的循环前缀所占的符号长度,Tdata表示所述上行参考信号或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的符号长度,c表示光速。
2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其中,所述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其中,所述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5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至少一段代码,所述至少一段代码可由终端执行,以控制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至少一段代码,所述至少一段代码可由基站执行,以控制所述基站执行权利要求15-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终端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基站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电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电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所述终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基站,所述基站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52630.3A 2019-02-28 2019-02-28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11629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630.3A CN111629385B (zh) 2019-02-28 2019-02-28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PCT/CN2020/074296 WO2020173286A1 (zh) 2019-02-28 2020-02-04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EP20763359.5A EP3913957A4 (en) 2019-02-28 2020-02-04 PROCEDURE FOR CONFIGURING A FULL DUPLEX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630.3A CN111629385B (zh) 2019-02-28 2019-02-28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9385A true CN111629385A (zh) 2020-09-04
CN111629385B CN111629385B (zh) 2022-04-22

Family

ID=7223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2630.3A Active CN111629385B (zh) 2019-02-28 2019-02-28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13957A4 (zh)
CN (1) CN111629385B (zh)
WO (1) WO2020173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53353A1 (en) * 2020-08-14 2022-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multi-beam operations
US20220141852A1 (en) * 2020-11-04 2022-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nnel state acquisition with self-interference in full duplex systems
WO2023092577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4665A (zh) * 2013-05-22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4735789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55066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诺基亚公司 在灵活时分双工系统中支持基站间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56A (zh) * 2015-01-29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控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063178A (zh) * 2013-12-18 2016-10-26 Idac控股公司 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系统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128428A1 (ko) * 2017-01-08 2018-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크로스-링크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201B (zh) * 2013-06-25 2018-01-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全双工无线电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估计自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59738A1 (ko) * 2015-04-03 2016-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565382B (zh) * 2016-03-30 2021-10-29 苹果公司 用于全双工蜂窝系统中联合调度器的参考信号和干扰测量
KR102514446B1 (ko) * 2017-01-09 2023-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측정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US20220159580A1 (en) * 2019-03-21 2022-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 configuring, power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4665A (zh) * 2013-05-22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6063178A (zh) * 2013-12-18 2016-10-26 Idac控股公司 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系统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5789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55066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诺基亚公司 在灵活时分双工系统中支持基站间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56A (zh) * 2015-01-29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控制、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128428A1 (ko) * 2017-01-08 2018-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크로스-링크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3957A4 (en) 2022-04-20
WO2020173286A1 (zh) 2020-09-03
CN111629385B (zh) 2022-04-22
EP3913957A1 (en) 202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1747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200853B (zh) 一种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552693B2 (en) Dynamic inter-beam-interference indication, configu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AU2019296415B2 (en)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11629385B (zh) 全双工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EP3562222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30216711A1 (en) New Radio Coverage Limit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CN113711556B (zh) 生成参考信号的方法、检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030254A1 (en)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WO2022135587A1 (zh) 导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78726A1 (en) CSI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71084A1 (zh) 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30212A (zh)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1062689A1 (zh) 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61635A1 (en) Base station signaling for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new radio coverage
CN11083020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9150770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586874B (zh) 一种特殊子帧的配置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3302867A (zh) 用于多种参数集的公共信号结构
EP281167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23030205A1 (zh) 资源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231034A1 (en) Adaptive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WO2023109734A1 (zh) 干扰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83195A1 (zh) 资源大小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09860A1 (zh) 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基站、协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