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4724B -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4724B
CN111624724B CN201911186799.7A CN201911186799A CN111624724B CN 111624724 B CN111624724 B CN 111624724B CN 201911186799 A CN201911186799 A CN 201911186799A CN 111624724 B CN111624724 B CN 111624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object end
camera module
optical axis
minimum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67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4724A (zh
Inventor
蔡谆桦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01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0033A/zh
Priority to CN202310548348.3A priority patent/CN116719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4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4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Abstract

一种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相机模块包含成像镜头与影像感测器,其中影像感测器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塑胶镜筒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内。塑胶镜筒包含物端外表面、镜筒最小开孔、物端外斜面以及反斜面,物端外表面为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由物端外表面往镜筒最小开孔渐缩。反斜面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与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塑胶镜筒的结构配置,可维持制造品质并消除杂散光。

Description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相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相机模块,通常在成像镜头与被摄物之间设置有保护玻璃,由于保护玻璃与成像镜头间设置有一空气距离,当被摄物的强光源引起杂光现象时,可通过成像镜头内设置降低反射的手段以减轻杂光的影响。
但,当相机模块设置于现今常见具有摄影机能的电子装置中,成像镜头与被摄物之间设置的是透光材质的显示屏幕,而显示屏幕具有背光源板,其发光位置比被摄物的强光源更靠近成像镜头,不但更容易影响成像品质,也无法透过于成像镜头内设置降低反射的手段来消除杂光的影响。
因此,发展一种有效消除杂光、具有良好成像品质,且应用于电子装置中极小化的相机模块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通过其中塑胶镜筒的结构配置,可维持制造品质并消除杂散光。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其中影像感测器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塑胶镜筒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内。塑胶镜筒包含一物端外表面、一镜筒最小开孔、一物端外斜面以及一反斜面。物端外表面为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由物端外表面往镜筒最小开孔渐缩。反斜面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与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4≤N≤10;0.8mm<ψD≤3.4mm;0.01mm<h<0.15mm;以及CRA 1.0F>25.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遮光片,设置于塑胶镜筒内,且位于镜筒最小开孔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镜筒最小开孔与遮光片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10mm<d<0.4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镜筒最小开孔与遮光片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1.0<d/h<15.0。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1.0mm<ψD<2.8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反斜面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光轴的方向延伸。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镜筒最小开孔的直径为ψED,遮光片的开孔直径为ψs1,其满足下列条件:0.8≤ψED/ψs1≤1.05。另外,可满足下列条件:0.8≤ψED/ψs1≤1.0。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物端外斜面为一第一圆锥面,反斜面为一第二圆锥面,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120度。
依据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以及一表面平板,其中表面平板设置于相机模块的物侧。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3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其中表面平板为一具有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
依据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其中影像感测器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塑胶镜筒、多个塑胶透镜以及一遮光片,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内。塑胶镜筒包含一物端外表面、一镜筒最小开孔、一物端外斜面以及一反斜面。物端外表面为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镜筒最小开孔由物端外表面环绕。物端外斜面由物端外表面往镜筒最小开孔渐缩。反斜面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遮光片设置于塑胶镜筒内,且位于镜筒最小开孔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4≤N≤10;0.8mm<ψD≤3.4mm;以及CRA 1.0F>25.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镜筒最小开孔与遮光片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12mm<d<0.4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1.0mm<ψD<2.8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反斜面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光轴的方向延伸。
依据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以及一表面平板,其中表面平板设置于相机模块的物侧,表面平板为一具有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其中反斜面与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其中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0.01mm<h<0.15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其中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3mm。另外,其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26mm。
依据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相机模块以及一表面平板,表面平板为一具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相机模块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影像感测器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表面平板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塑胶镜筒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内。塑胶镜筒包含物端外表面、镜筒最小开孔、一物端外斜面以及反斜面。物端外表面为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镜筒最小开孔由物端外表面环绕。物端外斜面由物端外表面往镜筒最小开孔渐缩。反斜面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4≤N≤10;0.8mm<ψD≤3.4mm;以及CRA 1.0F>25.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反斜面与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0.01mm<h<0.15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遮光片,设置于塑胶镜筒内,且位于镜筒最小开孔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3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26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1.0mm<ψD<2.8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其中反斜面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光轴的方向延伸。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表面平板的示意图;
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示意图;
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示意图;
图1H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图1I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以及ψs1的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又一示意图;
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示意图;
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以及ψs1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示意图;
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以及ψs1的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表面平板与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爆炸图;
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4D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及d的示意图;
图4E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以及
图4F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参数h以及ψs1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
相机模块:11、21、31、41
表面平板:12、22、32、42
表面玻璃:121、221、321、421
背光源板:122、222、322、422
开孔:1221
塑胶镜筒:111、211、311、411
物端外表面:1111、2111、3111、4111
物端外斜面:1112、2112、3112、4112
镜筒最小开孔:1113、2113、3113、4113
反斜面:1114、2114、3114、4114
第一塑胶透镜:1121、2121、3121、4121
第二塑胶透镜:1122、2122、3122、4122
第三塑胶透镜:1123、2123、3123、4123
第四塑胶透镜:1124、2124、3124、4124
第五塑胶透镜:1125、2125、3125、4125
遮光片:1131、1132、1133、2131、2132、2133、3131、3132、3133、4131、4132、4133
间隔环:1134、1135、2134、2135、3134、3135、4134、4135
固定环:1136、2136、3136、4136
成像面:113、213、313、413
影像感测器:114、214、314、414
光轴:X
h: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d:镜筒最小开孔与遮光片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θ: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的一剖面线的夹角
ψD: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
ψED:镜筒最小开孔的直径
ψs1:遮光片的开孔直径
g: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其中影像感测器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塑胶镜筒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内。塑胶镜筒包含一物端外表面、一镜筒最小开孔、一物端外斜面以及一反斜面。物端外表面为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由物端外表面往镜筒最小开孔渐缩。反斜面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与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4≤N≤10;0.8mm<ψD≤3.4mm;0.01mm<h<0.15mm;以及CRA 1.0F>25.0度。通过控制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ψD在一合适范围内,可使镜筒最小开孔的构型可以更往物端外表面靠近,减少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可能产生的多余反射;另一方面,使h保持在特定范围内,可维持射出成型的尺寸安定性与镜筒最小开孔的制造品质。再者,物端外斜面与反斜面的配置使镜筒最小开孔不容易造成额外的非预期光线反射情形,可有效消除CRA大于特定角度的相机模块中容易发生的杂光现象,较大的CRA使得靠近镜筒最小开孔的杂散光线路径更趋向一致,使反斜面与h的设计构型用来消除杂光的效率更佳。
另外,较大的CRA可使成像镜头具有较靠近影像感测器的出瞳位置与主点,有效使成像镜头缩短其后焦距,更有助于在透镜数量增加的趋势下保持其小型化的开发可行性。反观现有技术中,如内视镜的CRA较为偏小,透镜数量也维持较少的数量,较无法充分利用大CRA的特点;另一方面,较大CRA的成像镜头多数因其体积与成像面面积过大,而难以满足微型化,因此较难以在可携式型的电子装置上实现。
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遮光片,设置于塑胶镜筒内,且位于镜筒最小开孔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反斜面的设计使镜筒最小开孔较反斜面靠近物侧,使得来自较大入射角度的非成像光线更容易进入反斜面,使非成像光线的路径更容易控制,以进一步设计有合适的遮光片发挥最大的遮蔽效率。
镜筒最小开孔与遮光片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10mm<d<0.4mm。借此,使遮光片配合反斜面的遮光效率更好,可应付杂散光强度更高的环境。另外,可满足下列条件:0.12mm<d<0.4mm。
镜筒最小开孔与遮光片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镜筒最小开孔与物端外表面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1.0<d/h<15.0。借此,使反斜面与遮光片可以捕获更多杂散光。
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1.0mm<ψD<2.8mm。借此,可维持射出成型的制造性,使镜筒最小开孔往物端外表面外推时,镜筒成型品质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
反斜面可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光轴的方向延伸。详细来说,直条状结构可设置于反斜面的表面,其可增加反斜面消除高强度非成像光线的效率,适用于小型化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消除遮光片自身表面承接大量杂散光而额外发生的反射情形。
镜筒最小开孔的直径为ψED,遮光片的开孔直径为ψs1,其满足下列条件:0.8≤ψED/ψs1≤1.05。借此,使遮光片遮光范围增加,但不会影响成像镜头的解像力品质与光学规格的表现。另外,可满足下列条件:0.8≤ψED/ψs1≤1.0。借此,可进一步减少遮光片自身开孔发生面反射的情形。
物端外斜面可为一第一圆锥面,反斜面可为一第二圆锥面,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120度。借此,可减少物端外斜面与反斜面发生表面反射的机率,并维持其加工可行性。详细来说,加工可行性可以是表面雾化、切削加工等加工手段应用于所述部位对应的成型模具上,使成型后的上述两部位具有更佳的消除杂散光能力。
上述本揭示内容相机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是可为具有摄影机能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以及表面平板,其中表面平板设置于相机模块的物侧。物端外表面与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3mm。借此,避免杂散光线以预期以外的路径进入成像镜头,可使镜筒最小开孔的h技术特征提早遮蔽高强度光源,使后续衰减后的杂散光线可被镜头内部的其他遮蔽杂光的手段轻易地完成任务。另外,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g<0.26mm。
另外,表面平板可为一具有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详细来说,表面平板可为显示屏幕,其可包含表面玻璃及背光源板,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实施例>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由图1A可知,电子装置10为手机,并为全萤幕手机,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10包含相机模块11以及表面平板12,其中表面平板12设置于相机模块11的物侧。
详细来说,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表面平板12的示意图,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表面平板12与相机模块11的示意图,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表面平板12与相机模块11的另一示意图。由第1B、1C以及1D图可知,表面平板12可为具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其可包含表面玻璃121及背光源板122,其中背光源板122连接于表面玻璃121的像侧表面,表面玻璃121可为玻璃基板,背光源板122则可为LED作为阵列的发光源,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相机模块11包含成像镜头(未另标号)与影像感测器114,其中影像感测器114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即成像面113上),表面平板12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
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111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111内,且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第一塑胶透镜1121、第二塑胶透镜1122、第三塑胶透镜1123、第四塑胶透镜1124以及第五塑胶透镜1125。具体而言,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且N=5。再者,成像镜头还包含多个遮光片1131、1132、1133、多个间隔环1134、1135以及固定环1136,其中遮光片1131、1132、1133、间隔环1134、1135以及固定环1136皆设置于塑胶镜筒111内。
配合参照图1E以及图1F,其中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111的示意图,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111的立体示意图。由图1E以及图1F可知,塑胶镜筒111包含物端外表面1111、物端外斜面1112、镜筒最小开孔1113以及反斜面1114。物端外表面1111为塑胶镜筒111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1112由物端外表面1111往镜筒最小开孔1113渐缩。反斜面1114由镜筒最小开孔1113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1114与物端外斜面1112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1113。另外,遮光片1131位于镜筒最小开孔1113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即第一塑胶透镜1121)的物侧周边部之间。
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示意图。由图1G可知,镜筒最小开孔1113与物端外表面111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镜筒最小开孔1113与遮光片113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且h=0.04mm,d=0.2155mm,d/h=5.3875。
图1H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由图1H可知,物端外斜面1112为第一圆锥面(未另标号),反斜面1114为第二圆锥面(未另标号),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X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且θ=112.63度。
图1I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以及ψs1的示意图。由图1I可知,物端外表面1111的最大外径为ψD,镜筒最小开孔1113的直径为ψED,遮光片1131的开孔直径为ψs1,且ψD=2.6mm,ψED=1.59mm,ψs1=1.7mm,ψED/ψs1=0.935。
配合图1C以及图1D可知,物端外表面1111与表面平板1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且g=0.13mm。必须说明的是,表面平板12的背光源板122对应成像镜头具有一开孔1221,表面玻璃121对应开孔1221的区域即为取像视窗,是与成像镜头同轴,以利成像镜头撷取影像,而物端外表面1111与表面平板1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即为物端外表面1111与表面玻璃121的像侧表面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另外,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114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且CRA 1.0F=33.73度。
<第二实施例>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表面平板22与相机模块21的示意图。由图2A可知,电子装置(未另标号)包含相机模块21以及表面平板22,其中表面平板22设置于相机模块21的物侧。
详细来说,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表面平板22与相机模块21的另一示意图,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表面平板12与相机模块11的又一示意图。由第2B以及2C图可知,表面平板22可为具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其可包含表面玻璃221及背光源板222,背光源板222可进一步包含电路板或是背光源板相关的辅助元件,其中背光源板222连接于表面玻璃221的像侧表面,表面玻璃221可为玻璃基板,背光源板222则可为LED作为阵列的发光源,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相机模块21包含成像镜头(未另标号)与影像感测器214,其中影像感测器214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即成像面213上),表面平板22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
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211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211内,且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第一塑胶透镜2121、第二塑胶透镜2122、第三塑胶透镜2123、第四塑胶透镜2124以及第五塑胶透镜2125。具体而言,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且N=5。再者,成像镜头还包含多个遮光片2131、2132、2133、多个间隔环2134、2135以及固定环2136,其中遮光片2131、2132、2133、间隔环2134、2135以及固定环2136皆设置于塑胶镜筒211内。
塑胶镜筒211包含物端外表面2111、物端外斜面2112、镜筒最小开孔2113以及反斜面2114。物端外表面2111为塑胶镜筒211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2112由物端外表面2111往镜筒最小开孔2113渐缩。反斜面2114由镜筒最小开孔2113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2114与物端外斜面2112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2113。另外,遮光片2131位于镜筒最小开孔2113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即第一塑胶透镜2121)的物侧周边部之间。
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示意图。由图2D可知,镜筒最小开孔2113与物端外表面211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镜筒最小开孔2113与遮光片213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且h=0.1155mm,d=0.14mm,d/h=1.2121。
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由图2E可知,物端外斜面2112为第一圆锥面(未另标号),反斜面2114为第二圆锥面(未另标号),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X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且θ=93.95度。
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以及ψs1的示意图。由图2F可知,物端外表面2111的最大外径为ψD,镜筒最小开孔2113的直径为ψED,遮光片2131的开孔直径为ψs1,且ψD=2.6mm,ψED=1.66mm,ψs1=1.7mm,ψED/ψs1=0.976。
配合图2A以及图2C可知,物端外表面2111与表面平板2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且g=0.2mm。必须说明的是,表面平板22的背光源板222对应成像镜头具有一开孔2221,表面玻璃221对应开孔2221的区域即为取像视窗,是与成像镜头同轴,以利成像镜头撷取影像,而物端外表面2111与表面平板2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即为物端外表面2111与表面玻璃221的像侧表面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另外,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214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且CRA 1.0F=33.73度。
<第三实施例>
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表面平板32与相机模块31的示意图。由图3A可知,电子装置(未另标号)包含相机模块31以及表面平板32,其中表面平板32设置于相机模块31的物侧。表面平板32可为具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其可包含表面玻璃321及背光源板322,其中背光源板322连接于表面玻璃321的像侧表面,表面玻璃321可为玻璃基板,背光源板322则可为LED作为阵列的发光源,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相机模块31包含成像镜头(未另标号)与影像感测器314,其中影像感测器314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即成像面313上),表面平板32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
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311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311内,且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第一塑胶透镜3121、第二塑胶透镜3122、第三塑胶透镜3123、第四塑胶透镜3124以及第五塑胶透镜3125。具体而言,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且N=5。再者,成像镜头还包含多个遮光片3131、3132、3133、多个间隔环3134、3135以及固定环3136,其中遮光片3131、3132、3133、间隔环3134、3135以及固定环3136皆设置于塑胶镜筒311内。
塑胶镜筒311包含物端外表面3111、物端外斜面3112、镜筒最小开孔3113以及反斜面3114。物端外表面3111为塑胶镜筒311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3112由物端外表面3111往镜筒最小开孔3113渐缩。反斜面3114由镜筒最小开孔3113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3114与物端外斜面3112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3113。另外,遮光片3131位于镜筒最小开孔3113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即第一塑胶透镜3121)的物侧周边部之间。
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示意图。由图3B可知,镜筒最小开孔3113与物端外表面311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镜筒最小开孔3113与遮光片313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且h=0.05mm,d=0.215mm,d/h=4.3。
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由图3C可知,物端外斜面3112为第一圆锥面(未另标号),反斜面3114为第二圆锥面(未另标号),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X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且θ=100度。
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以及ψs1的示意图。由图3D可知,物端外表面3111的最大外径为ψD,镜筒最小开孔3113的直径为ψED,遮光片3131的开孔直径为ψs1,且ψD=2.1mm,ψED=1.68mm,ψs1=1.7mm,ψED/ψs1=0.988。
由图3A可知,物端外表面3111与表面平板3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且g=0.25mm。必须说明的是,表面平板32的背光源板322对应成像镜头具有一开孔3221,表面玻璃321对应开孔3221的区域即为取像视窗,是与成像镜头同轴,以利成像镜头撷取影像,而物端外表面3111与表面平板3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即为物端外表面3111与表面玻璃321的像侧表面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另外,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314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1.0F,且CRA 1.0F=33.73度。
<第四实施例>
图4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表面平板42与相机模块41的示意图。由图4A可知,电子装置(未另标号)包含相机模块41以及表面平板42,其中表面平板42设置于相机模块41的物侧。表面平板42可为具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其可包含表面玻璃421及背光源板422,其中背光源板422连接于表面玻璃421的像侧表面,表面玻璃421可为玻璃基板,背光源板422则可为LED作为阵列的发光源,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相机模块41包含成像镜头(未另标号)与影像感测器414,其中影像感测器414位于成像镜头的像侧(即成像面413上),表面平板42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
配合参照图4B,是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爆炸图。由图4A以及图4B可知,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411以及多个塑胶透镜,其中塑胶透镜设置于塑胶镜筒411内,且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第一塑胶透镜4121、第二塑胶透镜4122、第三塑胶透镜4123、第四塑胶透镜4124以及第五塑胶透镜4125。具体而言,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且N=5。再者,成像镜头还包含多个遮光片4131、4132、4133、多个间隔环4134、4135以及固定环4136,其中遮光片4131、4132、4133、间隔环4134、4135以及固定环4136皆设置于塑胶镜筒411内。
配合参照图4C,是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镜筒411的立体示意图。由图4C可知,塑胶镜筒411包含物端外表面4111、物端外斜面4112、镜筒最小开孔4113以及反斜面4114。物端外表面4111为塑胶镜筒411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物端外斜面4112由物端外表面4111往镜筒最小开孔4113渐缩。反斜面4114由镜筒最小开孔4113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反斜面4114与物端外斜面4112的连接处环绕形成镜筒最小开孔4113。另外,遮光片4131位于镜筒最小开孔4113与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即第一塑胶透镜4121)的物侧周边部之间。
再者,反斜面4114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4115,由镜筒最小开孔4113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延伸。详细来说,第四实施例中,直条状结构4115为楔型结构,其数量为320个,并以线性的方式由反斜面4114往光轴X的方向渐缩。
图4D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参数ψD、ψED及d的示意图。图4E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图4F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参数h以及ψs1的示意图。由图4D、图4E以及图4F可知,镜筒最小开孔4113与物端外表面411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镜筒最小开孔4113与遮光片4131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且h=0.04mm,d=0.2155mm,d/h=5.3875。物端外斜面4112为第一圆锥面(未另标号),反斜面4114为第二圆锥面(未另标号),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光轴X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且θ=112.63度。物端外表面4111的最大外径为ψD,镜筒最小开孔4113的直径为ψED,遮光片4131的开孔直径为ψs1,且ψD=2.6mm,ψED=1.59mm,ψs1=1.7mm,ψED/ψs1=0.935。
由图4A可知,物端外表面4111与表面平板4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且g=0.2mm。必须说明的是,表面平板42的背光源板422对应成像镜头具有一开孔4221,表面玻璃421对应开孔4221的区域即为取像视窗,是与成像镜头同轴,以利成像镜头撷取影像,而物端外表面4111与表面平板42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即为物端外表面4111与表面玻璃421的像侧表面之间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的距离。另外,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影像感测器414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1.0F,且CRA 1.0F=33.73度。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其中该影像感测器位于该成像镜头的像侧,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
一塑胶镜筒,其包含:
一物端外表面,是为该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
一镜筒最小开孔;
一物端外斜面,由该物端外表面往该镜筒最小开孔渐缩;以及
一反斜面,由该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其中该反斜面与该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该镜筒最小开孔;以及
多个塑胶透镜,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
其中,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该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物端外表面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该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该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
4≤N≤10;
0.8mm<ψD≤3.4mm;
0.01mm<h<0.15mm;以及
CRA 1.0F>25.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
一遮光片,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且位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遮光片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mm<d<0.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遮光片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物端外表面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1.0<d/h<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
1.0mm<ψD<2.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斜面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该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镜筒最小开孔的直径为ψED,该遮光片的开孔直径为ψs1,其满足下列条件:
0.8≤ψED/ψs1≤1.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镜筒最小开孔的直径为ψED,该遮光片的开孔直径为ψs1,其满足下列条件:
0.8≤ψED/ψs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斜面为一第一圆锥面,该反斜面为一第二圆锥面,该第一圆锥面与该第二圆锥面分别通过该光轴的一剖面线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45度<θ<120度。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以及
一表面平板,设置于该相机模块的物侧;
其中,该物端外表面与该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g<0.3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表面平板为一具有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
12.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其中该影像感测器位于该成像镜头的像侧,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
一塑胶镜筒,其包含:
一物端外表面,是为该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
一镜筒最小开孔,由该物端外表面环绕;
一物端外斜面,由该物端外表面往该镜筒最小开孔渐缩;以及
一反斜面,由该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
多个塑胶透镜,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以及
一遮光片,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且位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该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该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该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
4≤N≤10;
0.8mm<ψD≤3.4mm;以及
CRA 1.0F>25.0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遮光片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12mm<d<0.4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
1.0mm<ψD<2.8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斜面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该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以及
一表面平板,设置于该相机模块的物侧,该表面平板为一具有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斜面与该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该镜筒最小开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物端外表面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h<0.1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与该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g<0.3mm。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与该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g<0.26mm。
2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相机模块以及一表面平板,该表面平板为一具显示功能模块的平板,该相机模块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该影像感测器位于该成像镜头的像侧,该表面平板位于该成像镜头的物侧,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
一塑胶镜筒,其包含:
一物端外表面,是为该塑胶镜筒朝向物侧且最靠近物侧的一表面,并呈环形;
一镜筒最小开孔,由该物端外表面环绕;
一物端外斜面,由该物端外表面往该镜筒最小开孔渐缩;以及
一反斜面,由该镜筒最小开孔朝像侧逐渐扩大;以及
多个塑胶透镜,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
其中,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该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该成像镜头对应1.0F像高的一主要成像光线与该影像感测器之间的主要光线角度为CRA 1.0F,其满足下列条件:
4≤N≤10;
0.8mm<ψD≤3.4mm;以及
CRA 1.0F>25.0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斜面与该物端外斜面的连接处环绕形成该镜筒最小开孔;
其中,该镜筒最小开孔与该物端外表面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h<0.15mm。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
一遮光片,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且位于该镜筒最小开孔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一者的一物侧周边部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与该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g<0.3mm。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与该表面平板之间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g,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g<0.26mm。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外表面的最大外径为ψD,其满足下列条件:
1.0mm<ψD<2.8mm。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斜面包含多个直条状结构,由该镜筒最小开孔朝垂直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CN201911186799.7A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1624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0191.8A CN116560033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48348.3A CN116719142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11062P 2019-02-27 2019-02-27
US62/811,062 2019-02-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8348.3A Division CN116719142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50191.8A Division CN116560033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724A CN111624724A (zh) 2020-09-04
CN111624724B true CN111624724B (zh) 2023-06-06

Family

ID=7164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6799.7A Active CN111624724B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922084040.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086732U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48348.3A Pending CN116719142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50191.8A Pending CN116560033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4040.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086732U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48348.3A Pending CN116719142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50191.8A Pending CN116560033A (zh) 2019-02-27 2019-11-28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131905B2 (zh)
CN (4) CN111624724B (zh)
TW (1) TWI7142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4247B (zh) * 2019-02-27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KR102657027B1 (ko) * 2019-05-02 2024-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22120272A (ja) * 2021-02-05 2022-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ユニット、光学系及び電子機器
TWI812062B (zh) * 2021-11-05 2023-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5887B2 (ja) * 2009-04-22 2013-08-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US8405737B2 (en) * 2009-04-06 2013-03-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unit
CN202057870U (zh) 2011-06-09 2011-11-30 惠州立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镜头
CN102902036A (zh) * 2011-07-26 2013-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3728705B (zh) * 2012-10-16 2017-03-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CN202916488U (zh) * 2012-10-20 2013-05-01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透镜结构的高像质微型非球面光学镜头
CN106324784B (zh) 2015-06-17 2018-11-0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背胶型遮光组件的镜头
CN205103485U (zh) * 2015-11-09 2016-03-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5507179U (zh) 2015-11-17 2016-08-2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493U (zh)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391U (zh)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385U (zh)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390U (zh)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492U (zh)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6329603B2 (ja) * 2016-07-15 2018-05-23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06331165U (zh) * 2016-08-30 2017-07-14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镜头的最后一枚镜片承靠部结构
CN206331166U (zh) 2016-08-30 2017-07-14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机构的手机镜头结构
CN206339821U (zh) * 2016-12-10 2017-07-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671650U (zh) * 2017-04-15 2017-11-2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镜头
CN206773266U (zh) * 2017-05-27 2017-12-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镜头
TWI625557B (zh) * 2017-07-11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8897122A (zh) * 2018-09-20 2018-11-27 大英彰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鱼眼500万像素镜头
TWI714247B (zh) * 2019-02-27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724A (zh) 2020-09-04
TW202032246A (zh) 2020-09-01
US20200272030A1 (en) 2020-08-27
US20210382376A1 (en) 2021-12-09
CN211086732U (zh) 2020-07-24
CN116719142A (zh) 2023-09-08
US11131905B2 (en) 2021-09-28
US11640102B2 (en) 2023-05-02
CN116560033A (zh) 2023-08-08
TWI714247B (zh) 2020-12-21
US20230229064A1 (en)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4724B (zh)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JP5671684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TWI701473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57281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3342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10333544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imaging lens
JP2010117584A (ja)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214011607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KR20170023504A (ko) 촬상 렌즈군,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디지털 기기
US9869923B2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5250089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13341541B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586080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KR100621306B1 (ko) 화상 픽업 장치
KR101268983B1 (ko) 경통 모듈
TWI775706B (zh) 相機模組、影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7238428U (zh) 相机模块、影像模块及电子装置
JP2019211682A (ja) レンズ組立体、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785506B1 (ko) 초광각렌즈 모듈
CN114706184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JP2009169147A (ja) レンズ、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