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4804B - 便携用信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用信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4804B
CN111614804B CN201911308171.XA CN201911308171A CN111614804B CN 111614804 B CN111614804 B CN 111614804B CN 201911308171 A CN201911308171 A CN 201911308171A CN 111614804 B CN111614804 B CN 111614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
floating
fram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81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4804A (zh
Inventor
渡村宪司
沟口文武
山内武仁
田角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14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4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8Construction of rack or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稳定地支承显示器的便携用信息设备。便携用信息设备(10)具备:第一框体部件(12A);第二框体部件(12B);铰链机构(19);显示器(16),由第一支承板(18A)以及第二支承板(18B)的表面(18Ac)、(18Bc)支承该显示器的背面(16a);定位部(24),在平板形态下,在第一支承板(18A)及第二支承板(18B)的相互相邻的一边缘部(18Aa)、(18Ba)间对表面彼此进行定位;第一支承部(40A),将第一支承板18A支承于第一框体部件(12A);及第二支承部(40B),将第二支承板(18B)支承于第二框体部件(12BA)。第一支承部(40A)及第二支承部(40B)的至少一方具有浮动部,该浮动部相对于框体部件(12A)、(12B)以浮置状态支承支承板(18A)、(18B)。

Description

便携用信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折叠的一对框体部件的便携用信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而不具有物理的键盘的平板型PC、智能手机等便携用信息设备迅速普及。期望这种便携用信息设备的显示器在使用时较大,但是在携带时小型化。因此,也提出通过使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柔性显示器,从而构成为不仅框体甚至显示器也可折叠的便携用信息设备。
本申请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具备由两个框体部件的内面侧支承显示器的两张支承板,并在这些支承板间设置以梳齿状啮合的卡止片,从而能够抑制板间的高低差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53413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各支承板间的相邻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分能够通过上述的卡止片的作用抑制高低差。另一方面,各支承板的相邻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将支承板和铰链框体坚固地固定。因此,在由于各部件的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各框体部件间或各铰链框体间产生高低差的情况下,担忧该高低差的影响也波及到各支承板间,显示器产生波动、弯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支承显示器的便携用信息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便携用信息设备是便携用信息设备,其具备:第一框体部件;
第二框体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相邻;
铰链机构,通过将所述第一框体部件和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相互相邻的边缘部彼此能转动地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之间变化为排列配置各框体部件的平板形态、和重叠配置为各框体部件的内面彼此对置的层叠形态;
第一支承板,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的内面侧,相对于该第一框体部件安装;
第二支承板,在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侧与所述第一支承板相邻配置,相对于该第二框体部件安装;
显示器,由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表面支承所述显示器的背面;
定位部,在所述平板形态下,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相互相邻的一边缘部间对所述表面彼此进行定位;
第一支承部,将所述第一支承板支承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以及
第二支承部,将所述第二支承板支承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
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对于框体部件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定位部对支承板间的表面彼此进行定位。并且,各支承板的至少一方在对框体部件的支承部具备浮动部。由此,即使在由于各框体部件等中的制造误差、组装误差而在各支承板间的各安装部间产生高低差的情况下,该高低差的影响被浮动部吸收。其结果该便携用信息设备能够在一直保持由定位部定位的支承板间的平面度的状态下,利用各框体部件可靠地支承各支承板。因此,该便携用信息设备能够更稳定地支承显示器。
上述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也可以具有上述浮动部。那样的话,由于各支承板间的高低差被与各支承板的每个对应的各浮动部吸收,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高低差的产生。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支承板借助多个第一安装部被安装于上述第一框体部件,并由上述第一支承部至少构成距上述一边缘部最近的第一安装部,上述第二支承板借助多个第二安装部被安装于上述第二框体部件,并由上述第二支承部至少构成距上述一边缘部最近的第二安装部。那样的话,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各支承板的一边缘部间的高低差的产生。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多个第一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将上述第一支承板和上述第一框体部件之间坚固地固定,上述多个第二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将上述第二支承板与上述第二框体部件之间坚固地固定。那样的话,支承板以及显示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支承部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上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两端部,上述第二支承部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上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两端部,上述定位部被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承板以及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上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成为两端部之间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支承板以及上述第二支承板在上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成为上述两端部之间的位置具有处于从上述第一框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浮起的状态的浮动部。那样的话,各支承板通过浮动部对表面彼此进行定位,从而进一步没有高低差地配置表面彼此。而且,浮动部的两端部经由浮动部支承于框体部件。因此,各框体部件等的制造误差、组装误差所造成的高低差不会给浮动部中的定位带来影响。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铰链机构具有被固定在上述第一框体部件的内面的第一铰链框体、被固定在上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的第二铰链框体、以及将上述第一铰链框体与上述第二铰链框体之间能转动地连接的铰链轴,上述第一支承部将上述第一支承板支承于上述第一铰链框体,上述第二支承部将上述第二支承板支承于上述第二铰链框体。
上述浮动部也可以具有形成在上述支承板的孔部、能够相对于该孔部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地插入到该孔部的轴部件、设置于该轴部件的一端部并防止上述支承板从上述一端部脱落的第一限位器、以及设置于该轴部件的另一端部并防止上述第一支承板从上述另一端部脱落的第二限位器,上述第一限位器与上述第二限位器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大于上述孔部的轴向长度。
上述显示器也可以从上述第一支承板延伸到上述第二支承板,并是一张板的能够折叠的片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能够稳定地支承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用信息设备闭合而成为收纳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而成为使用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形态下的支承板以及铰链机构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4B是从图4A所示的状态将框体部件间闭合而成为收纳形态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将图3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的一个铰链机构以及其周边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的VI-VI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7是将变形例所涉及的具有浮动部的便携用信息设备的主要部分放大的示意性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便携用信息设备;12A…第一框体部件;12B…第二框体部件;16…显示器;18A…第一支承板;18B…第二支承板;19…铰链机构;24…定位部;25、26…安装部;28A…第一铰链框体;28B…第二铰链框体;29a…头部;29b…台阶部;40A、54A…第一支承部;40B、54B…第二支承部;41A、41B、55A、55B…浮动部;42…孔部;44…轴部件;46…第一限位器;47…第二限位器;48…缝隙;52…浮动部;56…突起部;60N、60S…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用信息设备进行说明。
1.便携用信息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闭合而成为收纳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而成为使用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便携用信息设备10具有第一框体部件12A以及第二框体部件12B、脊部件14和显示器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用信息设备10,例示如书那样能够对折折叠的平板型PC。便携用信息设备10也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电子记事本等。
各框体部件12A、12B分别是在与脊部件14对应的边以外的3个边立起形成有侧壁的矩形的板状部件。各框体部件12A、12B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板、含有碳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树脂板构成。在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侧借助第一支承板18A以及第二支承板18B安装显示器16。框体部件12A、12B间经由设置在脊部件14的两端部的一对铰链机构19、19连接。铰链机构19连接为能够将框体部件12A、12B间折叠成图1所示的收纳形态(层叠形态)和图2所示的使用形态(平板形态)。在图3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线C表示成为框体部件12A、12B的折叠动作的中心的弯折中心C。
在各框体部件12A、12B中,脊部件14侧的一边缘部(内端部)12Aa、12Ba成为铰链侧,与脊部件14侧相反侧的另一边缘部(外端部)12Ab、12Bb成为开放端部侧。
以下,如图1~图3所示,对于便携用信息设备10,将从中央的脊部件14朝向另一边缘部12Ab、12Bb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沿着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称为Y方向来进行说明。对于X方向,也有时将从脊部件14朝向一方的另一边缘部12Ab的方向称为X1方向,将朝向另一方的另一边缘部12Bb的方向称为X2方向。同样地,对于Y方向,也有时将在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上朝向一侧(图3中上侧)的方向称为Y1方向,将朝向另一侧(图3中下侧)的方向称为Y2方向。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第一框体部件12A的内面12Ac安装有第一支承板18A,在第二框体部件12B的内面12Bc安装有第二支承板18B。在各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上且在成为支承板18A、18B的背面侧的位置安装固定有基板、通信模块、蓄电池装置、冷却装置等各种部件。
显示器16例如是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器16是在折叠框体部件12A、12B时能够一起折叠的构造。显示器16借助支承板18A、18B被设置于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侧。显示器16例如是具有柔软性高的纸式构造的有机EL等柔性显示器,并伴随着框体部件12A、12B的开闭动作而进行开闭。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16是从第一支承板18A延伸到第二支承板18B的一张板的可折叠的片形状。
脊部件14由具有挠性的较薄的板状部件形成,成为将便携用信息设备10折叠时的脊。脊部件14遍及框体部件12A、12B间而设置,以使得从内侧覆盖一边缘部12Aa、12Ba间。如图1所示,便携用信息设备10在收纳形态下,框体部件12A、12B的一边缘部12Aa、12Ba间分离较大,产生缝隙。通过脊部件14覆盖该一边缘部12Aa、12Ba间的缝隙,从而防止内部的显示器16、各种部件露出。
2.支承板的说明
对支承显示器16的支承板18A、18B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形态下的支承板18A、18B以及铰链机构19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4B是从图4A所示的状态将框体部件12A、12B间闭合而成为收纳形态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将图3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的一方的铰链机构19以及其周边部放大的俯视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支承板18A、18B是由其表面18Ac、18Bc支承显示器16的背面16a的板部件。各支承板18A、18B分别支承在各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上,以弯折中心C为中心如本那样进行开闭。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承板18A、18B借助片状部件20支承显示器16。
各支承板18A、18B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板,或使由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基体树脂浸入于碳纤维等强化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板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8A、18B由将碳纤维作为强化树脂的碳纤维强化树脂板(CFRP)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18A、18B在使用形态下相邻的一边缘部(内端部)18Aa、18Ba彼此抵接(参照图4A)。支承板18A、18B在收纳形态下一边缘部18Aa、18Ba彼此分离(参照图4B)。
片状部件20是由薄的树脂膜、金属箔那样的具有挠性的材质构成的薄膜。片状部件20遍及左右的支承板18A、18B间被配置在其表面18Ac、18Bc的整个区域。片状部件20的背面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等粘贴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表面。片状部件20的在X方向上横跨一边缘部18Aa、18Ba的一部分(X方向为短边,Y方向为长边的带状部分)成为未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表面18Ac、18Bc的非粘接部(参照图4B)。片状部件20该非粘接部作为支承板18A、18B间的弯折部(柔性铰链)发挥作用。
显示器16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将其背面16a的大致整个区域粘贴固定于片状部件20的表面。如图2所示,显示器16在其表面的外周边部配设边框构件21。边框构件21被设置为覆盖显示器16的表面的除了显示区域(激活区域)R1之外的外周边部的非显示区域(非激活区域)R2。显示器16也可以不使用片状部件20而直接粘贴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表面18Ac、18Bc。在该结构的情况下,显示器16的在X方向上横跨一边缘部18Aa、18Ba的一部分成为未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非粘接部。显示器16例如可以由具有被第一支承板18A支承的第一显示器、和被第二支承板18B支承的第二显示器的2画面的双显示器构成。
如图3所示,在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间设置有具有多个第一卡止片22以及第二卡止片23的定位部24。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卡止片22是固定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的板片状部件。第一卡止片22沿着第一支承板18A的一边缘部18Aa以规定间隔排列多枚(在图3中为5枚)。各第一卡止片22经由基端侧部分沿Y方向延伸的连接部22b被一体化成梳齿状。第一卡止片22其基端侧部分的背面以及连接部22b的背面使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相对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粘接固定。第一卡止片22的前端侧横跨一边缘部18Aa、18Ba并向X2方向突出,且延伸到能够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抵接的位置。
第二卡止片23是被固定在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的板片状部件。第二卡止片23被配置为沿着第二支承板18B的一边缘部18Ba以规定间隔排列多枚(在图3中为4枚),并夹设在相邻的第一卡止片22、22间。各第二卡止片23的基端侧部分经由连接部23b被一体化成梳齿状,并相对于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粘接固定。第二卡止片23的前端侧横跨一边缘部18Ba、18Aa并向X1方向突出,且延伸到能够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抵接的位置。
这样,卡止片22、23在Y方向上分别相互错开排列并在X方向上向对置方向突出,由此构建隔着一边缘部18Aa、18Ba使梳齿相互啮合的构造。而且,卡止片22、23伴随着框体部件12A、12B的开闭动作,各卡止片的表面22a、23a与对象侧的支承板18A、18B的背面18Ab、18Bb接离。第一卡止片22和第二卡止片23的组设置至少1组即可。
如图3所示,支承板18A、18B借助从其外周边部突出的多个安装部25、26安装于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安装部25、26是从支承板18A、18B的外周端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各安装部25被配置在距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最近的位置,并设置在与铰链机构19重叠的位置。各安装部26在支承板18A、18B的外周边部的适当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安装部25、26在中央形成螺钉固定用的贯通孔。
支承板18A、18B利用通过各安装部26的贯通孔的安装螺钉27相对于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被坚固地固定。另一方面,各安装部25利用通过贯通孔(后述的孔部42)的安装螺钉29相对于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以浮置状态安装。基于安装部25的浮置支承构造的具体的说明后述。
3.铰链机构的说明
对连接框体部件12A、12B间的铰链机构19的构成例进行说明。铰链机构19也可以由1轴或2轴铰链构成,而不是以下那样的多轴铰链。
如图3所示,铰链机构19以横跨框体部件12A、12B间的方式分别配设在Y方向两端部,即,Y1侧端部以及Y两侧端部。各铰链机构19是被设置于成为显示器16的外形的外侧的位置,以通过Y方向中心的X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相互线对称构造。各铰链机构19具有第一铰链框体28A、第二铰链框体28B、一链接部件30以及第二链接部件31。
各铰链框体28A、28B是由树脂、金属等形成的薄型块状的部件。第一铰链框体28A使用固定螺钉32固定于第一框体部件12A的内面12Ac上。第二铰链框体28B使用固定螺钉32固定于第二框体部件12B的内面12Bc上。
第一链接部件30的一端部借助第一铰链轴36a以能够相对于第一铰链框体28A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铰链框体28A连接,另一端部借助第二铰链轴36b以能够相对于第二铰链框体28B转动的方式与第二铰链框体28B连接(参照图4A)。第二链接部件31的一端部借助第三铰链轴36c以能够相对于第一铰链框体28A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铰链框体28A连接,另一端部借助第四铰链轴36d以能够相对于第二铰链框体28B转动的方式与第二铰链框体28B连接(参照图4A)。第一链接部件30和第二链接部件31在Y方向上并列。第一链接部件30的第二铰链轴36b处于夹在第二链接部件31的第三铰链轴36c与第四铰链轴36d之间的位置。第二链接部件31的第三铰链轴36c处于夹在第一链接部件30的第一铰链轴36a与第二铰链轴36b之间的位置。由此,第一链接部件30和第二链接部件31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错位地相互错开排列。
对于各铰链机构19而言,若框体部件12A、12B间以弯折中心C为中心折叠,则各链接部件30、31借助各铰链轴36a~36d转动(参照图4A以及图4B)。由此,铰链机构19将框体部件12A、12B间连接成能够从打开成平板状的状态开闭到对折折叠的状态。
4.支承板的浮置支承构造的说明
对支承板18A、18B的浮置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沿着图5中的VI-VI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在第一支承板18A与第一框体部件12A之间具有第一支承部40A,在第二支承板18B与第二框体部件12B之间具有第二支承部40B。支承部40A、40B分别被设置在一边缘部18Aa、18Ba的Y方向两端部(参照图3)。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支承部40A具有相对于第一框体部件12A以浮置状态支承第一支承板18A的浮动部41A。第一支承部40A被设置在第一支承板18A的安装部25、26中距一边缘部18Aa最近的安装部25。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部25通过安装螺钉29被紧固于第一铰链框体28A的表面28Aa。换句话说,第一支承部40A的浮动部41A以浮置状态支承第一支承板18A与第一铰链框体28A之间。此外,第一铰链框体28A螺钉固定于第一框体部件12A。因此,第一支承板18A也借助第一铰链框体28A以浮置状态支承于第一框体部件12A。
如图6所示,浮动部41A具有孔部42、轴部件44、第一限位器46以及第二限位器47和缝隙48。孔部42是形成在第一支承板18A的安装部25中的板厚方向的贯通孔。
轴部件44是在能够相对于孔部42在轴向(图6中,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状态下插入的圆柱状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铰链框体28A的表面28Aa形成有能够收容安装部25的凹状部50。轴部件44是从作为凹状部50的底面的第二限位器47突出的突起部,在轴心形成有能够螺合安装螺钉29的内螺纹44a。换句话说,安装部25被收纳于凹状部50,同时孔部42以能够相对于轴部件44相对移动的状态外插。此外,安装螺钉29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构成例那样是台阶螺钉。该情况下,也可以代替轴部件44而使安装螺钉29的台阶部29b与作为凹状部50的底面的第二限位器47抵接,并使该台阶部29b作为轴部件发挥作用。
第一限位器46是防止第一支承板18A的安装部25从轴部件44向上方脱落的止脱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位器46由在安装螺钉29的头部29a与轴部件44的顶面之间夹持的垫片构成。在将安装螺钉29无垫片地紧固于轴部件44的情况下,安装螺钉29的头部29a作为第一限位器发挥作用。
第二限位器47是防止安装部25从轴部件44向下方脱落的止脱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限位器47由第一铰链框体28A的凹状部50的底面构成。
缝隙48是支承板18A的安装部25能够在第一限位器46与第二限位器47之间沿着轴部件44的轴向移动的空隙。换句话说,在浮动部41A中,第一限位器46与第二限位器47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大于安装部25的孔部42的轴向长度(安装部25或第一支承板18A的板厚),其差量成为缝隙48。浮动部41A通过经由该缝隙48支承支承板18A,能够使第一支承板18A浮置缝隙48的量。
第二支承部40B具有相对于第二框体部件12B以浮置状态支承第二支承板18B的浮动部41B。第二支承部40B被设置在第二支承板18B的安装部25、26中距一边缘部18Ba最近的安装部25。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部25通过安装螺钉29紧固于第二铰链框体28B的表面28Ba。换句话说,第二支承部40B的浮动部41B以浮置状态支承第二支承板18B与第二铰链框体28B之间,换言之,以浮置状态支承第二支承板18B与第二框体部件12B之间。
此外,由于浮动部41B可以是与上述的第一支承部40A的浮动部41相同的构造,所以详细的说明省略。换句话说,如图6中括号的参照附图标记所示,第二支承部40B的浮动部41B也具有孔部42、轴部件44、第一限位器46以及第二限位器47、和缝隙48,并能够使第二支承板18B浮置缝隙48的量。
5.便携用信息设备的开闭动作以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与各形态时的支承板18A、18B状态一起对便携用信息设备10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而言,如图4A所示,在将框体部件12A、12B间打开为平板状的使用形态下,铰链轴36a~36d的轴中心被配置于同一平面上,显示器16的表面与该位置一致。若从该使用形态使框体部件12A、12B间进行折叠动作,则各链接部件30、31以各铰链轴36a~36d为中心转动,框体部件12A、12B间逐渐折叠,显示器16也弯折。最终,如图4B所示,各框体部件12A、12B间被对折折叠为相互的内面12Ac、12Bc彼此对置,显示器16也成为以描绘规定曲率的圆弧的对折的方式折叠的收纳形式。
在该开闭动作时,首先,在图4A所示的使用形态下,定位部24的第一卡止片22的表面22a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抵接。同时,第二卡止片23的表面23a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抵接。换句话说,定位部24成为从各支承板18A、18B突出的各卡止片22、23与对象侧的背面18Bb、18Ab抵接而相互限制而平衡的状态。由此,在使用形态下,能够抑制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间的高低差的产生,稳定地支承显示器16。其结果能够抑制在使用形态下显示器16弯曲或波动,产生视觉确认不良、显示不良等。
此时,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以及其周边部形成从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浮动的状态的浮动部52。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24通过该浮动部52对支承板18A、18B间进行定位。因此,定位部24能够更可靠且顺利地防止支承板18A、18B间的高低差的产生。
另一方面,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经由安装部25支承于框体部件12A、12B。因此,如果假设在安装部25是不具有上述的浮动部41A、41B的结构的情况下,框体部件12A、12B间或铰链框体28A、28B间产生高低差,则该高低差经由安装部25传递至支承板18A、18B。其结果支承板18A、18B间消除浮动部52中的定位部24所引起的高低差抑制效果,担忧产生高低差、挠曲。
对于这一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5的支承部40A、40B经由浮动部41A、41B支承支承板18A、18B。因此,即使在框体部件12A、12B间或铰链框体28A、28B间产生高低差的情况下,安装部25也能够通过浮动部41A、41B吸收该高低差。其结果该便携用信息设备10能够在一直保持由定位部24定位的支承板18A、18B间的平面度的状态下由安装部25支承,能够更稳定地支承显示器。特别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18A、18B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板(CFRP)形成,所以其平面度以及刚性极高。因此,支承板18A、18B即使两端部被浮置支承也能够维持较高的平面度。
浮动部41A、41B搭载在多个安装部25、26中构成距一边缘部18Aa、18Ba最近的安装部25的支承部40A、40B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吸收一边缘部18Aa、18Ba中的高低差的产生。此外,浮动部41A、41B也可以与安装部25一起搭载在其它安装部26上。但是,优选安装部26中的至少一部分是坚固地将支承板18A、18B固定于框体部件12A、12B的结构。那样的话,支承板18A、18B以及显示器16的稳定性提高。
此外,第一支承部40A以及第二支承部40B只要至少一方具备浮动部即可。例如可以由第一支承部40A具有浮动部41A、第二支承部40B不具有浮动部41B的坚固支承构造构成。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第一支承板18A通过浮动部41A浮置,从而可以吸收与对象侧的第二支承板18B之间的高低差。当然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支承部40A不具有浮动部41A,而第二支承部40B具有浮动部41B的结构。
接下来,在从图4A所示的使用形态闭合为图4B所示的收纳形态的情况下,由于各卡止片22、23从对象侧的背面18Bb、18Ab分离,所以定位部24不会阻碍框体部件12A、12B以及支承板18A、18B的圆滑的闭合动作。而且,在图4B所示的收纳形态下,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以及其附近由于来自显示器16的弯折部的反作用力F而受到与弯折方向相反方向的力。那样的话,支承板18A、18B能够向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侧移动安装部25的浮动部41A、41B的浮置量亦即缝隙48的距离。因此,如图4B所示,显示器16的弯折部的曲率半径变大支承板18A、18B向外侧膨胀的量。其结果减少显示器16的弯折负荷,并能够抑制显示器16的随时间的老化。
图7是将具有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部54A、54B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A的主要部分放大的示意性的侧面剖视图。如图7所示,该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支承部54A具有将图6所示的第一支承部40A的轴部件44以及第一限位器46变更成台阶部29b以及头部29a的结构的浮动部55A。换句话说,便携用信息设备10A的安装螺钉29是在头部29a与螺钉部之间具有比头部29a小径且比螺钉部大径的台阶部29b的台阶螺钉。
在该便携用信息设备10A中,构成为不是由铰链框体28A(28B)支承支承板18A(18B),而由从框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突出的突起部56支承。换句话说,便携用信息设备10A的铰链框体28A、28B具有板厚方向的贯通孔58,在该贯通孔58中插入突起部56。安装螺钉29在台阶部29b的下面抵接到突起部56的顶面56a的状态下,被紧固于在突起部56形成的内螺纹44a。
在第一支承部54A的浮动部55A中,安装螺钉29的台阶部29b作为通过能够相对于安装部25的孔部42相对移动地插入到安装部25的孔部42从而引导安装部25的浮置的轴部件发挥作用。并且,在浮动部55A中,安装螺钉29的头部29a作为用于防止安装部25向上方脱落的第一限位器发挥作用。此外,由于第二支承部54B可以是与第一支承部54A相同构造,所以详细的说明省略。换句话说,如图7中括号的参照附图标记所示,第二支承部54B具备孔部42、作为轴部件发挥作用的突起部56、作为第一限位器发挥作用的头部29a、第二限位器47以及具有缝隙48的浮动部55B。
因此,在该便携用信息设备10A中,由于支承板18A、18B也能够浮置浮动部55A、55B的缝隙48的量,所以能够抑制安装部25中的高低差的产生。在该便携用信息设备10A的情况下,第一支承部54A以及第二支承部54B只要至少一方具备浮动部即可。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自由地变更。
在上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中,例示出由铰链框体28A、28B支承支承板18A、18B的安装部25的结构。然而,该便携用信息设备10也可以与图7所示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A同样地构成为由框体部件12A、12B(的突起部56)直接地支承安装部25。该情况下,突起部56构成为比图7所示的结构长,可以设定为从贯通孔58插入到孔部42的长度。
在上述,例示出使用卡止片22、23作为定位部24的结构,但如果定位部24能够在使用形态下抑制支承板18A、18B间的高低差,则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使用在第一支承板18A的一边缘部18Aa排列配置朝向第二支承板18B侧配置N极的磁铁60N,在第二支承板18B的一边缘部18Ba排列配置朝向第一支承板18A侧配置S极的磁铁60S的结构的定位部。在该定位部中,在使用形态下,磁铁60N、60S间吸附,能够抑制支承板18A、18B间的高低差。
在上述,例示浮动部41A、41B、55A、55B利用缝隙48中的气垫浮置支承支承板18A、18B的结构,但也可以在缝隙48中设置柔软性高的橡胶、海绵等缓冲材料。
在上述,例示出在支承板18A、18B的一边缘部18Aa、18Ba的两端部设置支承部40A、40B等的结构,但支承部40A、40B等也可以设置于一边缘部18Aa、18Ba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以及其附近。换句话说,支承板18A、18B只要构成为一边缘部18Aa、18Ba至少一部分被定位部24等定位,另外的一部分被支承部40A、40B等浮置支承即可。另外,铰链机构19也可以设置于一边缘部18Aa、18Ba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以及其附近。
在上述例示出如书那样能够对折折叠的便携用信息设备10、10A,本发明除了将同形的框体部件彼此对折折叠的结构以外,也能够应用于例如在大形的框体部件的左右边缘部分别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接小形的框体部件的对开的结构、在一个框体部件的左右边缘部分别连接折叠方向不同的框体部件的S型的折叠结构、在大形的框体部件的左右一方的边缘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接小形的框体部件的J型折叠结构等各种结构,框体部件的连接数可以设为4以上。

Claims (12)

1.一种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框体部件;
第二框体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相邻;
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的内面的第一铰链框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的第二铰链框体、以及将所述第一铰链框体与所述第二铰链框体之间能转动地连接的铰链轴、铰链机构,通过将所述第一框体部件和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相互相邻的边缘部彼此能转动地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之间变化为排列配置各框体部件的平板形态、和重叠配置为各框体部件的内面彼此对置的层叠形态;
第一支承板,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的内面侧,相对于该第一框体部件安装;
第二支承板,在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侧与所述第一支承板相邻配置,相对于该第二框体部件安装;
显示器,由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表面支承所述显示器的背面;
定位部,在所述平板形态下,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相互相邻的一边缘部间对所述表面彼此进行定位;
第一支承部,将所述第一支承板支承于所述第一铰链框体;以及
第二支承部,将所述第二支承板支承于所述第二铰链框体,
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或者
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铰链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或者
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且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铰链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板经由多个第一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并由所述第一支承部至少构成距所述一边缘部最近的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二支承板经由多个第二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并由所述第二支承部至少构成距所述一边缘部最近的第二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之间坚固地固定,
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第二支承板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之间坚固地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别在所述第一支承板的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被设置于两端部,
所述第二支承部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承板的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被设置于两端部,
所述定位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的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成为两端部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在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且在成为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位置具有处于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浮置的状态的浮置部,在该浮置部设置所述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部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承板的孔部、能相对于该孔部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地插入到该孔部的轴部件、设置于该轴部件的一端部并防止所述支承板从所述一端部脱落的第一限位器、以及设置于该轴部件的另一端部并防止所述第一支承板从所述另一端部脱落的第二限位器,所述第一限位器与所述第二限位器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大于所述孔部的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是从所述第一支承板向所述第二支承板延伸且能折叠的一张板的片形状。
8.一种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框体部件;
第二框体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相邻;
铰链机构,通过将所述第一框体部件和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相互相邻的边缘部彼此能转动地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之间变化为排列配置各框体部件的平板形态、和重叠配置为各框体部件的内面彼此对置的层叠形态;
第一支承板,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部件的内面侧,相对于该第一框体部件安装;
第二支承板,在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侧与所述第一支承板相邻配置,相对于该第二框体部件安装;
显示器是从所述第一支承板向所述第二支承板延伸且能折叠的一张板的片形状,由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表面支承所述显示器的背面;
定位部,在所述平板形态下,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相互相邻的一边缘部间对所述表面彼此进行定位;
第一支承部,将所述第一支承板支承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以及
第二支承部,将所述第二支承板支承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
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或者
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或者
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相对于第一框框体部件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且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框体以浮动状态支承支承板的浮动部;
所述第一支承板经由多个第一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并由所述第一支承部至少构成距所述一边缘部最近的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二支承板经由多个第二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并由所述第二支承部至少构成距所述一边缘部最近的第二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之间坚固地固定,
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第二支承板与所述第二框体部件之间坚固地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别在所述第一支承板的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被设置于两端部,
所述第二支承部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承板的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被设置于两端部,
所述定位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的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成为两端部之间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在所述一边缘部的长边方向上且在成为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位置具有处于从所述第一框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框体部件的内面浮置的状态的浮置部,在该浮置部设置所述定位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便携用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部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承板的孔部、能相对于该孔部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地插入到该孔部的轴部件、设置于该轴部件的一端部并防止所述支承板从所述一端部脱落的第一限位器、以及设置于该轴部件的另一端部并防止所述第一支承板从所述另一端部脱落的第二限位器,所述第一限位器与所述第二限位器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大于所述孔部的轴向长度。
CN201911308171.XA 2019-02-26 2019-12-18 便携用信息设备 Active CN1116148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2373A JP6758442B2 (ja) 2019-02-26 2019-02-26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19-032373 2019-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804A CN111614804A (zh) 2020-09-01
CN111614804B true CN111614804B (zh) 2022-03-01

Family

ID=7214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8171.XA Active CN111614804B (zh) 2019-02-26 2019-12-18 便携用信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635B2 (zh)
JP (1) JP6758442B2 (zh)
CN (1) CN1116148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6648B (zh) * 2017-12-18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及折叠终端
US11337321B2 (en) * 2019-02-28 2022-05-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KR20200130574A (ko) * 2019-05-10 2020-1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697629B (zh) * 2019-06-14 2020-07-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對開鉸鏈
JP2022067198A (ja) * 2020-10-20 2022-05-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
JP2022074877A (ja) 2020-11-05 2022-05-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両面粘着テープ
JP7170086B2 (ja) * 2021-04-22 2022-11-1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7360491B2 (ja) 2022-03-11 2023-10-1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688A (zh) * 2015-01-19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JP2016081387A (ja) * 2014-10-20 2016-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の機能拡張装置
CN106255935A (zh) * 2015-04-09 2016-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折叠式设备
CN106444974A (zh) * 2015-08-05 2017-02-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CN108776508A (zh) * 2011-07-11 2018-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系统
JP6453413B1 (ja) * 2017-10-04 2019-01-1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8012B1 (ko) * 2002-11-11 2005-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시스템
KR20110029089A (ko) * 2009-09-14 2011-03-22 유상규 표시영역 가변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342106B2 (en) * 2013-06-05 2016-05-17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components in a folded device
US9798359B2 (en) * 2014-02-21 2017-10-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WO2015128778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851365B (zh) * 2015-05-28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04916230B (zh) * 2015-06-02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KR102404670B1 (ko) * 2015-06-18 2022-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366516B1 (ko) * 2015-08-31 2022-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549689B (zh) * 2015-12-29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终端
KR102493385B1 (ko) * 2016-03-29 2023-0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288991B (zh) * 2016-03-31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及其转轴机构
US10274996B2 (en) * 2017-01-26 2019-04-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upl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513732B2 (ja) * 2017-04-27 2019-05-1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9964995B1 (en) * 2017-06-21 2018-05-08 Dell Products L.P. Dynamic antenna orientation with a flexi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US10082839B1 (en) * 2017-06-21 2018-09-25 Dell Products L.P. Flexi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hinge and ramp support structure
US10234899B1 (en) * 2018-05-14 2019-03-19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ith thin flex hin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6508A (zh) * 2011-07-11 2018-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系统
JP2016081387A (ja) * 2014-10-20 2016-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の機能拡張装置
CN104506688A (zh) * 2015-01-19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106255935A (zh) * 2015-04-09 2016-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折叠式设备
CN106444974A (zh) * 2015-08-05 2017-02-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JP6453413B1 (ja) * 2017-10-04 2019-01-1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58442B2 (ja) 2020-09-23
JP2020135790A (ja) 2020-08-31
CN111614804A (zh) 2020-09-01
US20200275563A1 (en) 2020-08-27
US10863635B2 (en)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4804B (zh) 便携用信息设备
US10185355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US10386886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2019067279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0928363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EP3657297B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190196544A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CN111522397A (zh) 便携用信息设备以及该便携用信息设备的制造方法
GB2587693A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ssembly
JP2021185444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0908639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6837106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184162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532972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0831241B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WO2017209194A1 (ja) 電子機器用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JP6884189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91722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0091723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18112836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支持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928153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033777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2748764B (zh) 便携用信息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4

Address after: 23 / F, Lincoln building, 979 King's road, Quarry Bay,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befor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