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2338A -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2338A
CN111612338A CN202010436612.0A CN202010436612A CN111612338A CN 111612338 A CN111612338 A CN 111612338A CN 202010436612 A CN202010436612 A CN 202010436612A CN 111612338 A CN111612338 A CN 111612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mily
evaluation
student
inform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66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诗倩
王跃辉
黄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66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2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2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2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包括:用户模块,用于获取并验证对象的身份信息;管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身份信息配置所述对象的权限并配置指标;业务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指标对发布的内容进行评价;数据模块,用于处理并保存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评价。其中,所述对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家长和学生构建成家庭组,老师通过学生可对该家庭组进行管理,而家长也能通过家庭组的形式,实时有效的关注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相关的情况,使得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同时多人物间进行全方面的互动,帮助及促进家长及老师对学生及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信息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教育信息系统下,学生、老师及家长之间的良性三方参与积极互动的管理系统本身是缺失的,其对于三者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多是以老师为主,家长被动接受老师的作业或者其他任务,而家长参与的方式多数为单方面接收短信,接收的内容既包括课堂表现,也会涵盖作业的完成状况,或者老师的评价及成绩等。这种方式仅构成对基本学习事务的参与,老师不能和家长进行双向互动,家长不能和学生在学习学校生活进行更多细节的关注或互动,学生不能通过生活及学习之间的举动的反馈来拉近与老师、家长的之间的距离。传统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还是立足于应试教育,仅能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以及信息管理的广泛性和及时性。但是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改变教育单方主动的问题上毫无本质性的建树,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系统除作业布置之外,家长无法进行其他更主动的行为以参与到学生任何其余活动中来,仅是被动消极作为一个第三方参与者,无法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更加积极主动作用。
现有技术无法帮助家长更专业简易高效的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对于学生的教育活动的参与和评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为,其不能简单的和商业点评或者客观事物点评相挂钩套用,一个开放、多角度的参与评价的管理模式,是面向三者全方位进行开放的,必须考虑到老师、家长、学生三者自身不同的思考角度,及不同的顾虑方面,以及不同对象间的不同影响。现有技术则做了简单的切割处理,将系统简单地设计成单方主导的形式,以老师为中心,老师的点评为核心,其他参与方则是针对老师的评价进行补充或者回复性的反馈。所以在此基础下设计的评价体系仅简单的构建在单方面成绩或作业讨论上,无法涉及更多其他细节性的讨论。现有技术这种简单固定的互动模式下就无法解决多方参与的复杂人际间评论的问题。在此现有技术的逻辑下所设计的构架方式有意无意的排除家长对学生于评价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三方多元性互动的评论交流,是无法真正实现家长积极参与的,也是无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并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同,无法积极的调取家长的参与主动性。家长会排斥完成作业,但是又迫于对学生的未来和学习成绩而进行妥协,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完成家长作业,在矛盾的心理下,反而会使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即不利于学生完成作业,也无法帮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现有技术的学生老师家长管理更多起到通知作用,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也无法帮助学生家长之前积极主动长期良好的互相成长。因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粗暴简单的单一主导的评价交流方式,专业且合理的发挥家长、学生的主动能动作用,让家长以专业的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
现有技术多先基于校讯通的家校沟通,实现点对点单线联系,例如家长A-老师X、家长B-老师X、家长A-老师Y、家长B-老师Y,不利于多个家长同时多角度全方位的获取信息参与到学生成长,家长参与也是以通知学生一方父母的方式,但是现在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的结构模式,导致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近的旁系亲属也希望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现有技术仅学生的家人限制在父母双方,这仅是基于传统的通知需求,确实仅需要由父母获知学生的成绩或者休假信息,但是一旦涉及学生的成长的广义参与,仅由狭隘的父母双方参与,且父母双方工作多数繁忙,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突破现有技术的简单家长参与模式的限制,帮助扩张家长范围概念,但是同时需要不增加老师的管理压力。素质教育仅仅依靠老师和父母的配合是无法实现的,其中还有道德教育,亲情教育,由于现代大多数的孩子仅生活在自己父母封闭的圈子内,渐渐淡泊了对于非三代直系亲属,甚至是对于直系的三代亲属之间的融入感,这是不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培养,和为大家亲,大家不能仅限制于小小的三口或者四口之家。所以需要有大家庭扩张的教育模式,即增加了广义亲情之间的认同感,增加了亲属之间同学生间的话题,其余亲属了解到学生真正关心的事宜,能更好的帮助双方建立话题,也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能力提升,这对于年幼的学生尤其重要。如此才能紧紧靠近学生的成长,形成良性的成长环境。
对于申请号为201210075411.8发明名称为一种学生课程学习状态家校通单用户系统和方法的申请主要也是公开了以老师为主,家长通过短息的方式被动接受消息,所有的评价效果也狭隘的限制于老师端,并不在于解决家长、老师、学生三者间共同积极参与该目的而构建的。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也不存在良性的指标互动管理的模式,帮助家长、老师、学生进行完整、准确、全面的评价、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更加细节的部分。
对于申请号为201910267703.3发明名称为一种互动教学评分系统及方法的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依旧只是着眼于学生作业的老师指导性评价,或结论性传导,家长只是监督的附属作用,该技术只是单纯起到信息高效收集以及传递作用,实现对于成绩教育信息的即使获取。
对于申请号为201210443376.0发明名称为一种家长学校学生的互动学习系统的申请虽然公开了一种家长参与评论互动的技术方案,但是并没有解决评价专业性问题,以及家庭组如何高效构建,三方进行高效主动参与的问题,仅是进三方的互联网连接,这是传统信息传递功能的加强版,无法真正解决三方主观能动性以及专业评价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帮助家长更专业、更便捷、更高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以及成长中去。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及老师三者间的积极性并使三者主动参加到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来;如何协调多位老师同多位家长间的管理关系提高交流效率降低交流成本;如何完成多个家长、学生、老师间信息反馈、权限的管理,帮助家长间对于学生成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如何实现家庭组高效便捷的构建,如何帮助学生、家长、老师三者进行合理专业的评价事宜;如何实现后期加入的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如何实现老师对于学生在学校之外家庭细节全方位有效收集且得到家长认可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发明也可以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包括:
用户模块,用于获取并验证对象的身份信息;
管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身份信息配置所述对象的权限并配置指标;
业务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指标对发布的内容进行评价;
数据模块,用于处理并保存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评价。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模块中所述对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模块中所述家长通过确认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学生组成家庭组,若所述家庭组为初始创建,则所述家长为所述家庭组的管理员,被配置为对所述家庭组中除所述学生以外的其他成员进行审核、人员管理及权限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模块还包括: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老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三者间逻辑关系,及配置所述对象的基本情况,所述老师端通过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管理所述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及所述家长端组成家庭端,所述老师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人员管理;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配置所述老师端、所述学生端、所述家长端三者的系统权限;
指标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评价用的指标,所述指标存储于指标库,所述老师端、所述家长端、所述学生端通过所述指标库调用所述指标进行所述评价。
进一步地,所述权限管理模块,所述老师端设置并管理所述学生端及家长端的权限,所述家长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内部权限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模块还包括:
信息发布模块,用于所述对象发布任务信息;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任务信息;
评价模块,用于所述对象评价所述任务信息;
汇总统计模块,用于汇总并统计所述对象、所述任务信息、所述评价。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模块包括:
所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所述对象对其所发布的所述任务信息进行逻辑删除、增加、修改;
所述评价模块,用于对所述评价进行逻辑删除、增加、修改。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模块中所述对象发布所述任务信息,并能查看其所发布的所述任务信息的完成情况及评价情况,所述评价情况包括所述评价完成的进度及所述评价的内容,提醒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完成相关所述评论,且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对于最近或前期的所述任务信息进行所述评价、查阅。
进一步地,提取所述行为信息、所述评价、所述身份信息构建标签信息,依据所述标签信息,对所述家庭组进行画像。
进一步地,所述指标依据树状结构设置为多层级评价指标,依据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的特征、所述任务信息及需求设置或配置相应的所述多层级评价指标。
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据进行所述评价的所述对象的特征推送对应的多层级评价指标。
进一步地,还包括获取并保存所述对象的基本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对象通过所述家长或者所述学生加入所述家庭组。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构建全新的老师-学生-家长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模式下既保证了教师的主动作用,同时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从被动消极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者,使家长能无缝全方位的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促进三者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导者。三者互相积极影响、互相交流,加深和老师和家长间的了解,帮助老师和家长明白的学生成长情况,该成长情况不仅包括学习更包括生活间的互动,老师能通过学生和家长间最直接的互动情况,能明白学生家庭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学生一次作业的延迟或者错误更清楚了解前因后果给予正确的指导。家长能通过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成长状况,清楚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精准把握学生同老师的交流关系,能缩小家长和老师的距离,间接帮助老师和家长跨越交流的障碍,减少家长和老师之间矛盾。同时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才是学生最直接的情感和状态的表达,通过学校老师的倡导以及家长的鼓励,能塑造学生进行积极交流表达的环境,老师和家长也能借此进行同学生间零距离的接触。优秀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学生成绩的结果,更需要对心智、能力、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教育,这不仅是老师、家长、学生自己三方中一方能实现的,更不是单纯老师的责任,孩子的教育对于家长、学校、老师任何一方而言都不是产品的生产,而是学生、老师、家长三者之间进行无二心的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最初教育成人的目标。但是,三者之间如果缺失良好的交流环境,三方之间没有及时高效合理的交流方式,那最终都会变成偏向性的教育,一方完全主导,多方被动接受,或者三方之间责任的相互推诿,“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最应该避免的情况。老师仅以成绩结果为导向,心理成长或许仅通过作业的方式交托于家庭家长;而家长由于工作或者现实情况的影响,只能被动消极的完成家庭任务,同时又寄希望老师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不足,从而进行最正确合适的教育;对于学生自己而言,由于家长和老师两方都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双方无法清楚了解自己的内心真正意图,使得学生也产生排斥心理,被动接受双方的安排应付了事。本技术方案便是为了调动三方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充分发挥三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从根源上克服交流片面;一方主动,多方消极被动;存在信息交流漏洞的问题。借此形成新的健康向上的成长交流环境,克服了传统技术只能实现唯成功论下的仅结果交流的现实,实现真正非片面的全方位的过程关注的技术。虽然存在现有技术能进行中间成绩结果的共享提醒,但也只是帮助家长进行监督,同时片面和单一的交流模式能引起家长的误会,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于书面记录之外的可行性能力。无论哪个学生都是一个人才,但是需要被发现。本技术通过多角度多人员的主观能动积极的参与,实现了全方位良性的交流环境,给予挖掘学生非常规性潜质的可能性。
2)本技术方案扩张了家长参与的范围,同时未增加老师的管理压力和学校的管理成本。通过家庭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管理,且家庭是一种自主交流的模式,能互相促进监督,提高家庭内的讨论的积极度,且家庭管理模式不进行人员数量设限,帮助进行家庭扩张,可以引入更多亲属的参与。现代教育制度以及经济模式下,多数家庭环境让很多学生缺乏对于家庭内其他亲属的交流能力或者说是交流意愿,因此使得存在内向、孤僻等心理教育缺失的不良状态。对于孩子而言,不仅需要和老师、同学、自己父母交流,还应该同其他稍微年长的人员交流,这有利益学生思想的全面发展,且在本技术下,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创建共同话题使得交流更加自然,由此学生也会更倾向于主动向其他方进行交流。现家庭教育中多数的家长和学生的矛盾时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但是学生和家长在原有的教育体系下没有建立良好的交流评论的环境,也使得两者之间的交流充满的阻碍。家庭参与的模式,能很好的涵盖家长教育的不足。本身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共同促进下的成果,需要多种人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完整的,但是单纯的老师或者父母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关心都是片面的,往往会忽视了学生某些方面,因此有其他角度人员的视角的观察,可以发现孩子不一样的特点或者问题,而进行建议评价,对于家长的管理是以家庭组的方式进行管理,而非仅针对家长个人,这样构建不仅能使老师对于家长们的管理减少时间也提高了效率,同时家长们是以家庭为基础进行交流并以家庭为整体对于学生的成长进行关注,现在学生的成长本身就不仅仅只有父母双方而已,克服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存在的缺陷,促进家庭中多方位都参与到学生教育过程中,这是现有的教育系统无法实现的功能。
3)本技术方案也实现了一种更加便捷专业的评价方式,使得家长能更简单且专业的参与。对人的评价,尤其是针对心智未成熟的学生的评价,需要慎之又慎的对待,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不同家长间的关系、老师的态度等,同时对于评价希望能有一个积极有效的反馈作用,单纯的客观评价是无法适用于复杂的人性成长性评价问题的。对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家长以及未心智成熟的学生也很难进行客观且合适的评价,因此本方案则提供了一种评价的方式,由多方共同参与,构建指标库,能准确及时的选择或自动推送合适的评价体系,三者通过既定的评价体系进行交流评价。同时通过专业评价体系化的方式,可以将这种专业的评价拓展到非学习活动领域,学生的成长参与不仅仅只有作业或者成绩一种方式,还应该包括生活中的其他活动。在三方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必然会涉及生活的方法面面的评价,老师会着重关注学习,家长是生活中的小小举动,而学生自己则更多是一些自己的视角。因此对于不同的内容,就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的视角以及可能产生问题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因此评价体系全方位的设立,能很好规避这个问题。现有技术则完全无法解决灵活专业全面评价的问题,因此就全部由老师主导,而忽略学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忽视了对于学生感性和素质的全方位培训;而通过家庭的方式进行家长的管理,使多数的家长加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对于学校的信息做一个有效的扩充,同时促进学生、家长、老师三者能动性的参与,是对于原来评价体系和方式的颠覆,需要全新的评价方式及评价管理方式,才能相互配合。对于学生成长数据的管理不仅包括基本的学习情况,参与的人员也不在只是双方父母以及老师。参与的方式也不是简单的成绩传达,也包括同家庭中的家长互动信息以及家长间的交流信息,因此要根据这些全新的场景及衍生的需求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且通过该评价体系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对于成长中的问题进行更详细的分析,精准解决问题。对于家长参与的信息及活动信息,能进行实时保存,后续参加的家长可以对于前面发生的活动进行回顾或追评等,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联动性和完整性。本技术方案能充分实现多方灵动参与、场景多变的情况下的评价;在各种非传统教育评价的情景及考虑各项潜在影响因素的可能下,帮助非教育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且合理的评价。
4)对于家长交流中的情况进行提取,依据行为方式及基本情况,对家庭组进行画像,通过家庭组画像帮助产品优化,例如能根据用户行为来优化产品功能,实现推送优化,例如根据不同用户交互时间、频率和偏好来优化推送时间和风格,完成精准匹配,例如根据用户不同兴趣爱好和偏向信息来匹配合适的课程、活动、演讲主题等。
5)本技术方案整体应用的场景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是一个多方全员能动性参与场景下,实现专业合理评价的新教育互动模式。该种模式不同现有技术,其能充分调动家长、学生、老师的积极性和配合度。适应于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弥补学生成长关注不足的缺点,帮助不同方于不同的复杂场景中实现专业合理的评价,同时帮助创建了三者之间良好互动的交流环境,减少三方之间交流障碍和家长学生之间交流的矛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评价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老师-学生-家长系统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树状多层级评价指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包括以下模块(如图1、图2所示):
用户模块100,用于获取并验证对象的身份信息;
管理模块200,用于依据所述身份信息配置所述对象的权限并配置指标;
业务模块300,用于依据所述指标对发布的内容进行评价;
数据模块400,用于处理并保存所述身份信息、所述指标、所述评价。
其中用户模块100中所述对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
其中用户模块100中所述家长通过确认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学生组成家庭组,若所述家庭组为初始创建,则所述家长为所述家庭组的管理员,被配置为对所述家庭组中除所述学生以外的其他成员进行审核、人员管理及权限管理。
其中,管理模块200还包括:
用户管理模块210,用于配置老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三者间逻辑关系,及配置所述对象的基本情况,所述老师端通过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管理所述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及所述家长端组成家庭端,所述老师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人员管理;
权限管理模块220,用于配置所述老师端、所述学生端、所述家长端三者的系统权限;其中,所述权限管理模块,所述老师端设置并管理所述学生端及家长端的权限,所述家长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内部权限管理。
指标配置模块230,用于配置评价用的指标,所述指标存储于指标库,所述老师端、所述家长端、所述学生端通过所述指标库调用所述指标进行所述评价。
其中所述业务模块还包括:
信息发布模块310,用于所述对象发布任务信息,所述对象对其所发布的所述任务信息进行逻辑删除、增加、修改;
信息接收模块320,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任务信息;
评价模块330,用于所述对象评价所述任务信息,用于对所述评价进行逻辑删除、增加、修改。
汇总统计模块340,用于汇总并统计所述对象、所述任务信息、所述评价。
其中,业务模块300中所述对象发布所述任务信息,并能查看其所发布的所述任务信息的完成情况及评价情况,所述评价情况包括所述评价完成的进度及所述评价的内容,提醒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完成相关所述评论,且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对于最近或前期的所述任务信息进行所述评价、查阅。
其中,所述对象通过所述家长或者所述学生加入所述家庭组。同时,获取并保存所述对象的基本信息。
如图3所示,对于家长以家庭组的方式进行管理,一个家庭组同学校老师之间以唯一的学生进行连接,即当某老师进行发布任务时,就可以选择一个学生下的家庭组进行发布,此时家庭组内全部人员都能看见,或通过班级进行发布,则系统自动通过班级内学生发送每个学生相对应的家庭组。
对于家庭成员分成两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为管理员(父亲母亲默认为管理员,没有人数限制),另一种是非管理员,对于通过扫描学生的专属识别信息如二维码,学号姓名、年纪等能唯一确定学生信息的方式同唯一学生进行绑定,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家庭组,此时家庭组若是第一次组建,那在进行与学生绑定的时点则自动默认为管理员。作为管理员的家长可以对后续或者已经加入的家长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同意其加入该家庭组或是否继续存续于该家庭组,并可对于该新加入家长的同学的关系进行修改,例如设定为“爷爷”或者“伯伯”(因此对于学生本身的关系无法进行修改,因为所有都是同学生的相互间的关系来确定身份位置的)。后加入的家长若是通过扫描学生的专属识别信息申请加入家庭组的,仍需要已加入家长(管理员或非管理员)的审核,得到已经加入家长(管理员或非管理员)的同意才能加入。已经加入的家长可以通过分享家庭组的方式,发送家庭组分享链接到给家人微信/微信群,家人可通过此链接加入家庭组。
为了确定一个家庭组,则必须要有一个家长同学生绑定,即家庭组中除学生之外,必须至少还有一个家长加入,成为第一位家长,并构建包括第一位家长的家庭组。之后,至少有其他家长通过该第一位家长的邀请信息(例如微信要求)加入这一家庭组,成为第二位家长、第三位家长。或者任意家长可以通过与扫描学生的专属识别信息如二维码,学号姓名年纪等能唯一确定学生信息的方式同唯一学生进行绑定,由此加入家庭组,任一对象(家长、学生、老师)可以在任一教学活动业中提交任务活动、评价或其他活动任务(例如对于美术课的活动,老师可以发布作业,学生可以发布自己的作品,家长可以发布作品完成过程中的情况等),对于其他家庭组的成员对于对象发布的任务进行查看、追评、点赞等操作。
不同对象(家长/老师/学生)登入通过不同的终端,家长通过家长移动端登录,验证信息为微信或QQ或者电话信息或者身份信息,老师通过老师移动端或PC后台登录,验证信息为用户名密码,学生通过身份识别设备在校园公共设备上登录。
对于权限管理模块220,所述老师端设置并管理所述学生端及家长端的权限,所述家长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内部权限管理。
其中老师通过老师移动端或PC后台登录,验证信息为用户名密码,进入系统后,老师可以添加学生信息,对于以该学生信息的家庭组进行管理例如:对于小明的家庭组(爸爸、妈妈、舅舅)老师能进去设置由谁成为管理员(设置家庭组内的人员权限),并更改家庭组内每个成员的信息;假定设置爸爸为管理员,则爸爸可以对于妈妈、舅舅内每个人的权限和信息进行更改,例如其中“舅舅”的信息错误,其实其身份是“大伯”,则可以把群内其余成员的关系为妈妈、大伯。并可以设置每个成员的权限,例如大伯只能看见前3个月的任务信息。
假定艺术老师发布绘画任务,要求每个学生绘画一副多肉植物,对于不同的成员适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对于学生主要适用完成难易度和感悟(例如主要评价花费时间、作品感悟、作品完成满意度),对于家长适用成长参与指标(例如主要为作品完成的专注程度),对于老师适用的是教学成果指标(例如主要为作品和要求完成符合度)。
然后选择班级,则该绘画任务就发布到每个学生及学生相关的家庭组内。这是每个家长就可以看见,家长和学生依据自己的指标进行评价,老师在家长和学生评价之后对于整体完成的作品以及家长反馈的评价信息进行评价。例如学生评价为:“很满意”,家长评价为:“在花费了3天时间,且中间多次去做了其他事情”。则老师依据发布的绘画任务,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可作出评价:“该学生作品基本完成要求,但注意力不够”的评价。
对于评价的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例如家长(爸爸)评价:“颜色好看”,评价所用时间:自发布后2天。
对于家庭组能进行标签的提取,标签信息包含社会属性(年龄、地域等)、行为信息(交互频率、交互时间、用户范围、设备状态等)、偏好信息(产品偏好、业务偏好、点评偏好等)、兴趣爱好信息(课程、阅读、演讲等)、生命周期信息(新用户、忠实用户、流失用户等),可以通过直接采集、统计、挖掘的方式获取和建立标签。
对于该绘画任务中,小明家庭构建的建议家庭组画像的完善:知识分子家庭,人员3人。父:效率低等。
对于小明家庭针对该绘画任务,其他家庭(例如小华家庭、小李家庭.....)也能进行观看,并进行评价(学生\老师\家长适用各自合适的指标),例如小华家庭的爸爸、妈妈针对小明、及小明爸爸的评价或者作品进行评价、点赞或追评等。
假定小明爸爸发布小明今天在家里画画的作品信息,对于不同的成员适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对于学生主要适用完成难易度和感悟指标(例如主要评价花费时间、作品感悟、作品完成满意度),对于家长适用成长参与指标(例如主要为作品完成的专注程度),对于老师适用的是作品成果指标(例如主要为作品完成度)。
之后该发布是其他家庭组、学生或者老师也可看见,家长和学生依据自己的指标进行评价,老师在家长和学生评价之后对于整体完成的作品以及家长反馈的评价信息进行评价。例如学生评价:“很满意”,家长(大伯)评价为:“花费了3天时间,且中间多次去做了其他事情”。则老师依据上课的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可作出评价:“学生作品基本完成要求,但注意力不够”的评价。
对于评价的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例如家长(爸爸)评价:“颜色好看”,评价所用时间:自发布后2天。
对于家庭组能进行标签的提取,标签信息包含社会属性(年龄、地域等)、行为信息(交互频率、交互时间、用户范围、设备状态等)、偏好信息(产品偏好、业务偏好、点评偏好等)、兴趣爱好信息(课程、阅读、演讲等)、生命周期信息(新用户、忠实用户、流失用户等),可以通过直接采集、统计、挖掘的方式获取和建立标签。
对于该绘画任务中,小明家庭简单家庭画像的完善:知识分子家庭,人员3人。父:效率低等。
对于小明家庭的该绘画任务,其他家庭(例如小华家庭、小李家庭.....)也能进行观看,并进行评价(学生\老师\家长适用各自合适的指标),例如小华家庭的爸爸、妈妈针对小明、及小明爸爸的评价或者作品进行评价、点赞或追评等。
假定小明发布自己在家里画画的作品信息,对于不同的成员适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对于学生主要适用完成难易度和感悟指标(例如主要评价花费时间、作品感悟、作品完成满意度),对于家长适用成长参与指标(例如主要为作品完成的专注程度),对于老师适用的是作品成果指标(例如主要为作品完成度)。
之后发布,其他家庭组、学生或者老师也可以看见,家长和学生依据自己的指标进行评价,老师在家长和学生评价之后对于整体完成的作品以及家长反馈的评价信息进行评价。例如学生评价:“很满意”,家长(大伯)评价:“花费了3天时间,且中间多次去做了其他事情”。则老师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可作出:“该学生作品基本完成要求,但注意力不够”的评价。
对于评价的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例如家长(爸爸)评价:颜色好看,评价所用时间:自发布后2天。
对于家庭组能进行标签的提取,标签信息包含社会属性(年龄、地域等)、行为信息(交互频率、交互时间、用户范围、设备状态等)、偏好信息(产品偏好、业务偏好、点评偏好等)、兴趣爱好信息(课程、阅读、演讲等)、生命周期信息(新用户、忠实用户、流失用户等),可以通过直接采集、统计、挖掘的方式获取和建立标签。
对于该绘画任务中,简单完善小明家庭的家庭画像:知识分子家庭,人员3人。父:效率低等。
对于小明家庭针对该绘画任务,其他家庭(例如小华家庭、小李家庭.....)也能进行观看,并进行评价(学生\老师\家长适用各自合适的指标),例如小华家庭的爸爸、妈妈针对小明、及小明爸爸的评价或者作品进行评价、点赞或追评等。
对于小明爸爸进行发布的情况其能查看评价的情况及评价的内容,例如可以查看到小明妈妈还未进行评价,小明评论“非常满意”。
其中无论哪种情况下爸爸对于其发布的“颜色好看”的评价进行增加、修改、逻辑删除的操作。
其中无论针对那种情况,例如老师发布的情况,其他相关的家长可以自动接收相关的发布信息;无论是发布的信息还是相关评价点赞等信息,汇总统计模块340对于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统计,例如针对发布信息进行简易汇总统计如下(以老师为例):
发布老师 发布内容 针对对象 发布时间
A老师 多肉植物绘图 三年2班 20×0年1×月2×日
B老师 阅读理解 三年3班 20×1年1×月1×日
例如针对评价信息进行简易汇总统计如下(以家长为例):
Figure BDA0002502525140000111
若在三个月后加入舅妈,舅妈可以追溯看到小明发布的作品信息,并对其评价,并对其发布的评价进行增加、修改、逻辑删除的操作。
无论是发布或者评价,对于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保存,例如对于老师发布,则保存老师的基本信息,教育的班级、科目、发布时间等。
对于无论哪个对象发布情形,可对于同家庭组内未进行评价的人进行提醒,例如若小明爸爸发现小明妈妈未进行评价,则进行对小明妈妈进行提醒。
实施例2
11、本实施例中未描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指标依据树状结构设置为多层级评价指标,依据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的特征、所述任务信息及需求设置或配置相应的所述多层级评价指标。其中,依据进行所述评价的所述对象的特征推送对应的多层级评价指标。
依据不同的场景以及任务信息设置评价标准,例如,老师发布了周末绘本阅读任务,依据该任务,学校设计了四级评价体系,依据该任务特色及需求,四级评价的设置,以及需要进行评价的人员的特点,老师进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评价逻辑体系,如下表所示,在该表中针对老师、学生、家长的不同特点以及关心的方向及需求,内容有所不同,会贴近不同的需求,及不同评价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设计。评价体系是多层级的指标,并保存到指标库中,当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可及时进行调用。对于学生家长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任务构建自己的评价指标,同样也会保存到指标库中,但是非老师所构建的指标需要经过老师的审核或者老师帮助进行构建。
并依据进行所述评价的所述对象的特征推送对应的多层级评价指标。对所述的指标进行树状设计如图4及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502525140000121
对于上述全部评价,可以手动或者自动从指标库里面依据指标对象的特征及需求设置或配置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推送。例如,三年2班语文老师C老师发布了一个周末阅读理解的作业,则对于家长端自动推送上表序号2的指标,则家长针对推送的指标进行选择。则对于学生端自动推送上表序号3的指标,则学生针对推送的指标进行选择。则对于老师端自动推送上表序号1的指标,则老师针对推送的指标进行选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未描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对象通过所述家长或者所述学生加入所述家庭组。
针对家庭组的构建,例如,初始的时候妈妈A通过学生A的学号和学生A进行绑定,此时成立家庭组A,或者老师直接将学生A和妈妈A设置为一个家庭组A。此时初始家庭组设立成功,此时作为初始加入的家长妈妈A成为家庭组A的管理人,妈妈A可对于之后加入的人员进行管理,例如确定是否人员可以加入家庭组A,或者可进行阅读或点评的权限。妈妈A可直接邀请爸爸A加入家庭组A中,或者舅舅A、爷爷A等加入到群组中来,或者舅舅A、爷爷A、爸爸A可通过同学生A的绑定加入家庭组A,之后舅舅A、爷爷A、爸爸A也可以邀请奶奶A、伯伯A等加入家庭组A。
对于加入家庭组A中的成员可在家庭组A内发布自己的任务,其他家庭成员可进行查看、点评、评论。对于未进行点评或者评论的家庭组成员进行自动或者手动提醒操作。也可以决定其他家庭组人员、老师、学生是否可以进行查看、点评、评论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未描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提取所述行为信息、所述评价、所述身份信息构建标签信息,依据所述标签信息,对所述家庭组进行画像。
收集家庭组的行为信息、评价信息、身份信息,组成标签信息,依据所述标签信息对于家庭组进行画像处理,例如家庭组A的相关信息如下:
家庭组A:学生A,组成员妈妈A、爸爸A、舅舅A、奶奶A。
妈妈A发布:周末阅读成果(2015年4月7日),依据指标库针对不同的对象从指标库中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推送,推送的指标如实施例2中所示,评价内容如下:
对象 评价内容 评价时间
妈妈A 不排斥主动阅读,偶然主动翻书阅读 当天晚上一点
爸爸A 坚持阅读特定类型书籍 当天中午一点
舅舅A 坚持阅读各类书籍,求知欲强 当天下午3点
奶奶A 未评价,已提醒 \
学生A 会喜欢读某些类别的书 当天中午1点
老师 在外部引导下能够读懂读物内容 次日晚上6点
构建标签:喜欢阅读、妈妈A晚上工作、喜欢课本外知识。
依据标签构建家庭组A画像:喜欢阅读、妈妈A晚上工作、喜欢课本外知识。
依据所述的画像进行产品优化,根据用户行为来优化产品功能,例如可以增加短信或者特色声音的提醒功能,针对多次未进行评论的成员可通过短信或者特殊声音的方式进行提醒,由此可以保证例如奶奶A等类似成员能清晰获得提醒。推送优化,根据不同用户交互时间、频率和偏好来优化推送时间和风格,针对妈妈A可以在晚上进行推送,对于爸爸A进行白天推送等。精准匹配,根据用户不同兴趣爱好和偏向信息来匹配合适的课程、活动、演讲主题等,针对家庭组A可以推送更多关于课本外阅读的课程或者学习资料。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模块,用于获取并验证对象的身份信息;
管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身份信息配置所述对象的权限并配置指标;
业务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指标对发布的内容进行评价;
数据模块,用于处理并保存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评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模块中所述对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模块中所述家长通过确认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学生组成家庭组,若所述家庭组为初始创建,则所述家长为所述家庭组的管理员,被配置为对所述家庭组中除所述学生以外的其他成员进行审核、人员管理及权限管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模块还包括: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老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三者间逻辑关系,及配置所述对象的基本情况,所述老师端通过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管理所述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及所述家长端组成家庭端,所述老师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人员管理;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配置所述老师端、所述学生端、所述家长端三者的系统权限;
指标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评价用的指标,所述指标存储于指标库,所述老师端、所述家长端、所述学生端通过所述指标库调用所述指标进行所述评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限管理模块,所述老师端设置并管理所述学生端及家长端的权限,所述家长端对所述家庭端进行内部权限管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模块还包括:
信息发布模块,用于所述对象发布任务信息;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任务信息;
评价模块,用于所述对象评价所述任务信息;
汇总统计模块,用于汇总并统计所述对象、所述任务信息、所述评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模块包括:
所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所述对象对其所发布的所述任务信息进行逻辑删除、增加、修改;
所述评价模块,用于对所述评价进行逻辑删除、增加、修改。
8.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模块中所述对象发布所述任务信息,并能查看其所发布的所述任务信息的完成情况及评价情况,所述评价情况包括所述评价完成的进度及所述评价的内容,提醒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完成相关所述评论,且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对于最近或前期的所述任务信息进行所述评价、查阅。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取所述行为信息、所述评价、所述身份信息构建标签信息,依据所述标签信息,对所述家庭组进行画像。
10.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依据树状结构设置为多层级评价指标,依据所述老师、所述学生、所述家长的特征、所述任务信息及需求设置或配置相应的所述多层级评价指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据进行所述评价的所述对象的特征推送对应的多层级评价指标。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并保存所述对象的基本信息。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通过所述家长或者所述学生加入所述家庭组。
CN202010436612.0A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Pending CN111612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6612.0A CN111612338A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6612.0A CN111612338A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2338A true CN111612338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195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6612.0A Pending CN111612338A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233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8152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养老照护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CN113420324A (zh) * 2021-07-15 2021-09-21 苏州宣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转换的家庭码
CN114648283A (zh) * 2020-12-18 2022-06-21 深圳市采集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多方协同进行个性化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8247101A (zh) * 2024-05-27 2024-06-25 江西日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指标值的推送方法及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262A (zh) * 2007-04-30 2008-11-05 余文胜 网络协同教育系统
CN107682332A (zh) * 2017-09-29 2018-02-09 深圳市安诺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家校互联的方法、系统和用户客户端
CN109377804A (zh) * 2018-12-21 2019-02-22 广东粤众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家校一体教学系统
CN109783563A (zh) * 2019-01-17 2019-05-21 东华大学 一种中小学教育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262A (zh) * 2007-04-30 2008-11-05 余文胜 网络协同教育系统
CN107682332A (zh) * 2017-09-29 2018-02-09 深圳市安诺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家校互联的方法、系统和用户客户端
CN109377804A (zh) * 2018-12-21 2019-02-22 广东粤众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家校一体教学系统
CN109783563A (zh) * 2019-01-17 2019-05-21 东华大学 一种中小学教育管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8152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养老照护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CN114648283A (zh) * 2020-12-18 2022-06-21 深圳市采集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多方协同进行个性化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3420324A (zh) * 2021-07-15 2021-09-21 苏州宣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转换的家庭码
CN118247101A (zh) * 2024-05-27 2024-06-25 江西日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指标值的推送方法及系统、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ctham et al.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using Facebook
CN111612338A (zh) 一种基于家庭的教育活动协同评价系统
Baldwin et al. Toward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facult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Thomas et al. Discourses of the good parent in attributing school success
Chaaban et al. The role of ag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teacher leadership stance among student teachers during the practicum experience
Lüküslü et al. ‘I wanted to take on a lot of responsibility’. Reconstructing biographies of young people engaged in formal participation
Gray et al.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onlin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personal, interpersonal,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aspects
Harada How to involve a diverse group of young people in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 case study of Danish youth councils
Gündüz The Investigation of Parents' Interactions and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Levels at Parental Coaching Carried out over Social Network.
Wang How cultural values shape Chines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lghamdi Examining preschool teachers' subjective beliefs towar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 A Saudi Arabian perspective
Bloomberg Develop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through an online university’s community engagement platform: An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and faculty
Dikker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teachers successfully integrating and practicing with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Rababah Multiple case study: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beliefs and practice of United States and Jordani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Franklin-Matkowski Blogging about books: Writing, reading and thinking in a twenty-first century classroom
Sorm et al. The Principals’ Praxis of Pedagogical Leadership in Nurtur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ambodian Primary Schools
Kirio School Librarian and Teacher Collaboration in Virtual Makerspace Instructional Design
Bourke et al. The Impact of Children's Everyday Learn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lassrooms and Across Schools
Shal et al. Mobile learning for differentiated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Robertson Mobile learn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how tutors tutor
Andrews Professionalization in vivo: Graduate students on Facebook
Wanstrom Preparation and Motivation: Antecedents of Small City Elected Leadership Participation
Johnson-Eaddy The Voices of Single-headed Household African American Mothers Concerning the High School Completion of Their Daughters
Valran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echnology Us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ynolds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of selected princip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