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0685B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10685B CN111610685B CN201910141641.1A CN201910141641A CN111610685B CN 111610685 B CN111610685 B CN 111610685B CN 201910141641 A CN201910141641 A CN 201910141641A CN 111610685 B CN111610685 B CN 1116106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fins
- light source
- fin group
- heat s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21V29/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 F21V29/67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the fans being used for inta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源散热装置设置在投影机中,投影机具有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光源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散热鳍片组件配置于壳体内且具有入风侧,且散热鳍片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上,且第一散热鳍片组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与进气口之间。第一导风管配置于邻近入风侧,第一导风管具有第一入口端及相对于第一入口端的第一出口端,第一入口端连接进气口。风扇邻近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本发明的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可提升光源模块之间的温度及寿命的一致性,以及光源散热装置的第一导风管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热鳍片组的散热效能,并让散热效能趋于一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光源模块的投影机中,为了使光源模块保持相同的性能及寿命,光源模块会被设计为具有相同的光源温度。但实际上,因为投影机内部空间设计的关系,对应于各光源模块的散热鳍片组件经常会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而不同的位置于空间、温度及散热效率有所不同,故通常需开发具有不同结构设计或尺寸的多个散热鳍片组件以供光源模块使用,以使光源模块可具有相同的光源温度。
为使光源模块可具有相同的光源温度,现有技术面临下述问题:
一、不同的散热鳍片组件之间,具有较高入风侧温度的散热鳍片组件需要提高散热器体积或额外增加风扇流量;
二、不同的散热鳍片组件之间,因为配置位置的空间差异,影响热管效率,导致光源模块之间的光源温度及性能产生差异;以及
三、不同的散热鳍片组件之间,若因空间或体积的差异过大,势必需要以不同的模具生产,增加开发成本。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散热装置,具有提升多组光源模块之间的光源温度及寿命的一致性的优点,此外光源散热装置的第一导风管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热鳍片组的散热效能,并让散热效能趋于一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机,其光源散热装置具有提升多组光源模块之间的光源温度及寿命的一致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光源散热装置适于设置在投影机中,投影机具有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光源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散热鳍片组件配置于壳体内且具有入风侧,进气口邻近入风侧,且散热鳍片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上,且第一散热鳍片组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与进气口之间。第一导风管配置于邻近入风侧,且第一导风管具有第一入口端及相对于第一入口端的第一出口端,第一入口端连接进气口。风扇配置于壳体内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投影机包括光源装置、光阀、投影镜头及光源散热装置,以及投影机具有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光源装置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光源散热装置配置于光源装置提供照明光束时所产生的热能的传递路径上。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且第一光源模块与第二光源模块在光源装置提供照明光束时分别产生第一热能及第二热能,热能包括第一热能及第二热能。光源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散热鳍片组件配置于壳体中且具有入风侧。进气口邻近入风侧。散热鳍片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上。第一散热鳍片组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与进气口之间。第一导风管配置于邻近入风侧,且第一导风管具有第一入口端及相对于第一入口端的第一出口端,第一入口端连接进气口。风扇配置于壳体内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组配置于第一热能的传递路径上,第二散热鳍片组配置于第二热能的传递路径上。
本发明的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中,借由风扇配置于壳体内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上且进气口邻近入风侧,当风扇启动所产生的气流带动发热元件产生的热能从入风侧进入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时,由进气口进入壳体的外部空气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在入风侧的温度,使得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在入风侧的温度趋于一致而让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率趋于一致,进而使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且来自于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的设计相同)的热能可以一致的散热效率由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散失,从而达到使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的光源温度及寿命趋于一致之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具有提升光源模块之间的光源温度及寿命的一致性的优点。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及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及光源模块的左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2,本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100适于设置在投影机内。投影机包括壳体110。光源散热装置100包括散热鳍片组件120及风扇130。壳体110具有进气口111。进气口111设置于投影机的底部113。散热鳍片组件120配置于壳体110内且具有入风侧121。壳体110的进气口111位于邻近入风侧121。散热鳍片组件120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叠置在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上。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与具有进气口111的底部113之间。风扇130配置于壳体110内且邻近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此外,壳体110的材质可为如聚氯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或镁、铝、铁等金属材料,散热鳍片组件120的材质可例如为铝、镁等金属材料,且风扇130可例如为轴流风扇,但不局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可包括顶部112、底部113及连接底部113及顶部112的侧部114,进气口111可贯穿设于底部113,散热鳍片组件120的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可配置于底部113上,散热鳍片组件120具有相对于入风侧121的出风侧124,风扇130配置于顶部112及底部113之间且位于出风侧124。风扇130用于导引通过散热鳍片组件120的气流。
上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包括依序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221(如图6),且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包括依序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2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结构及尺寸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第一散热鳍片的数量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数量相同,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相同,且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体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体积相同。借此,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可趋于一致,且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可使用相同的模具生产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而言,上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外观尺寸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外观尺寸相同是指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外观尺寸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外观尺寸的差距小于5mm3;上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体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体积相同是指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体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体积的差距小于5%。另外,第一散热鳍片1221可与第二散热鳍片1231采用相同种类的材料或具有相似热传导系数的材料,使得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的一致性提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第一散热鳍片的数量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数量可以不相同,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也可以不相同,且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整体体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整体体积不需相同。
上述的光源散热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导风管140,第一导风管140配置于邻近入风侧121,且第一导风管140具有第一入口端141及相对于第一入口端141的第一出口端142,第一入口端141连接进气口111,且进气口111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入口端141的截面积。第一导风管140的材质可例如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但不局限于此。
此外,第一导风管140可具有挠性,如此一来,第一导风管140可配合壳体110内的其他元件作适当的弯曲,以使第一出口端142延伸至预定设置的位置。壳体110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进气口111及第一入口端141进入第一导风管140中,第一导风管140可将空气引导至散热鳍片组件120的入风侧121距离进气口111较远的位置,例如入风侧121对应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相接处的区域或入风侧121对应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区域,以调节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使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趋于一致。更进一步说明,外部空气经由第一导风管140的第一出口端142导引至第二热鳍片组123,以及外部空气经由没有连接第一导风管140的第一入口端141的部份进气口111而导引至第一热鳍片组122,让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热鳍片组123具有一致的温度,此温度相同于由进气口111进入的外部空气的温度。第一导风管140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使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趋于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端142的高度至少高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高度,使第一出口端142位于入风侧121对应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位置,以促进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但不局限于此。另外,参考图2,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在入风侧121具有相同宽度W,第一出口端142具有内径D,第一出口端142的内径D可小于宽度W的50%。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散热装置100于使用时,第一散热鳍片组122配置于光源装置200的第一光源模块210在光源装置200提供照明光束时所产生的第一热能的传递路径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配置于光源装置200的第二光源模块220在光源装置200提供照明光束时所产生的第二热能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光源模块210与第二光源模块220连接于合光模块230,合光模块具有多个光学元件,且进气口111位于合光模块230与入风侧121之间。其中,光阀在转换照明光束为影像光束时产生第三热能,合光模块230在光源装置200提供照明光束时产生第四热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能可经由第一热管240导引至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第二热能可经由第二热管250导引至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光源模块210与第二光源模块22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及组成。
风扇130可促使壳体110的底部113及顶部112之间的空气横向流动而产生气流,其他发热元件例如光阀或者合光模块230所产生的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可借由气流一同往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方向流动,气流带着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可由入风侧121进入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由第一热管240及第二热管250到达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第一热能及第二热能可与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一同透过气流由散热鳍片组件120的出风侧124(位置相对于入风侧121)离开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如此达到消除第一热能、第二热能、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的效果。
此外,在消除第一热能、第二热能、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的同时,由壳体110的底部113的进气口111经由导风管140进入壳体110的空气,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在入风侧121的温度,使得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在入风侧121的温度趋于一致并让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率趋于一致,从而使得第一光源模块210及第二光源模块220的光源温度及寿命趋于一致。
另外,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于提供相近的散热效能时,由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是相互重叠,故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可配置于壳体110内的同一位置,从而有利于投影机内部零组件的配置最佳化。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100中,风扇130配置于散热鳍片组件120的入风侧121,且风扇130可以配置于第一导风管140与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之间,但不局限于此。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散热鳍片组件及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散热鳍片组件及光源模块的左侧示意图。请参考图4至6,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100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2还包括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及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配置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与入风侧121之间,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配置于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与出风侧124之间,第二散热鳍片组123还包括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及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配置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与入风侧121之间,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配置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与出风侧124之间,且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叠置在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上,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叠置在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上。此外,风扇130可配置在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与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之间,且风扇130配置在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所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221的数量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所包括的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数量相同,且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所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221的数量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所包括的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数量相同,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相同,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相同,且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体积相同,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体积相同。借此,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散热效能可趋于一致,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散热效能可趋于一致,且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可使用相同的模具生产,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可使用相同的模具生产。
上述的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外观尺寸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外观尺寸相同是指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外观尺寸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外观尺寸的差距小于5立方毫米(mm3);上述的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体积相同是指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体积的差距小于5%。相似地,上述的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外观尺寸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外观尺寸相同是指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外观尺寸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外观尺寸的差距小于5mm;上述的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体积相同是指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体积的差距小于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所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221的数量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所包括的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数量不相同,且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所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221的数量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所包括的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数量不相同,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也可不相同,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外观尺寸(如长度、宽度及高度)也可不相同,且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整体体积不必相同,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的整体体积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整体体积不必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散热鳍片1221与第二散热鳍片1231的长度与宽度可以相同,但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的体积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体积不必相同。借此,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与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的散热效能可趋于一致,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与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的散热效能可趋于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鳍片1221纵向(垂直页面的方向,请参见图6)延伸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113与顶部112之间,第二散热鳍片1231纵向延伸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113与顶部112之间,但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100中,第一光源模块210所产生的第一热能可经由第一热管240传递至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及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第二光源模块220所产生的第二热能可经由第二热管250传递至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及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风扇130产生的气流带着光阀与合光模块230所产生的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经由入风侧121进入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后,先通过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及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后接续通过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及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气流在通过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及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时,第一热能、第二热能与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都能借由气流而朝出风侧124的方向流动,并且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由出风侧124离开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其中,下游鳍片组,上游鳍片组上蓄积的第一热能及第二热能可借由气流的流动而被散失。此外,借由第一、第二上游鳍片组122a、123a及第一、第二下游鳍片组122b、123b的设置,第一、第二光源模块210、220所产生的第一热能及第二热能可快速地被散失。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100中,散热鳍片组件还可包括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第三散热鳍片组125叠置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上。光源散热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二导风管150,第二导风管150配置在入风侧121,第二导风管150具有第二入口端151及相对于第二入口端151的第二出口端152,第二入口端151连接进气口111,第二导风管150可具有挠性,如此一来,第二导风管150可配合壳体110内的其他元件作适当的弯曲,以使第二出口端152延伸至预定设置的位置。此外,进气口11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入口端151的截面积,且进气口111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入口端141的截面积与第二入口端151的截面积总和。
相似于第一导风管140可使第一散热鳍片组12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散热效能趋于一致。此外,再加上,壳体110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进气口111导引至第二入口端151进入第二导风管150中,第二导风管150可将外部的空气引导至入风侧121对应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与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相接处的区域或入风侧121对应于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的区域,以调节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与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的散热效能,使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与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的散热效能趋于一致。据此,借由第一导风管140及第二导风管150,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第二散热鳍片组123与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的散热效能可趋于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口端152的高度至少可高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23的高度,使第二出口端152位于入风侧121对应于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的位置,以促进第三散热鳍片组125的散热效能,但不局限于此。又,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及第三散热鳍片组125在入风侧121具有宽度,第二入口端具有内径,第二入口端的内径可小于宽度的50%。
上述的第三散热鳍片组125还可包括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及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配置于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与入风侧121之间,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配置于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与出风侧124之间,且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叠置在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上,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叠置在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上。此外,风扇130配置在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与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之间,使得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与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分别位于风扇130的相反两侧。
本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100于使用时,第三散热鳍片组125配置在光源装置的第三光源模块260在光源装置提供照明光束时所产生的第五热能的传递路径上,且第一光源模块210、第二光源模块220及第三光源模块260连接于合光模块230。第一光源模块210、第二光源模块220及第三光源模块26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及组成。第五热能可经由第三热管270导引至第三散热片组的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及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风扇130转动而产生的气流带着光阀与合光模块230所产生的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经由入风侧121进入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及第三散热鳍片组125后,先通过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及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后通过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及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气流在通过第一上游鳍片组122a、第二上游鳍片组123a、第三上游鳍片组125a、第一下游鳍片组122b、第二下游鳍片组123b及第三下游鳍片组125b时,第一热能、第二热能、第五热能与气流带着的第三热能及第四热能一同朝出风侧124的方向流动,并且第三热能及第四热借由气流能由出风侧124离开第一散热鳍片组122、第二散热鳍片组123及第三散热鳍片组125。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方块示意图。请参考图4至6及8,本实施例的投影机300包括光源装置200、光阀310、投影镜头320及光源散热装置100。光源装置20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1,光阀310配置于照明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L1转换成影像光束L2。光阀310设置于投影镜头与光源散热装置100之间。投影镜头320配置于影像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以将影像光束L2投射至投影目标400,例如墙壁或屏幕,进而在投影目标400上形成影像画面。光源散热装置100配置于光源装置200提供照明光束L1及光阀310提供影像光束L2时所产生的热能的传递路径上。光源装置200包括第一光源模块210及第二光源模块220,第一光源模块210及第二光源模块22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1,且第一光源模块210与第二光源模块220在光源装置200提供照明光束L1时分别产生第一热能H1及第二热能H2,光阀310提供影像光束L2时产生第三热能。热能包括第一热能H1、第二热能H2及第三热能。光源散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11位于入风侧121与光源装置200及光阀310之间,第一散热鳍片组12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23配置于第三热能的传递路径上。
此外,光阀310可以是反射式光阀或是穿透式光阀,其中反射式光阀可以为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或硅基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onsilicon panel,LCOS panel),而穿透式光阀可以为穿透式液晶面板,但不局限于此。投影镜头320例如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例如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凸凹透镜、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等非平面镜片的各种组合。在一实施例中,投影镜头320也可以包括平面光学镜片。
上述的第一光源模块210及第二光源模块220例如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Eimtting Diode,LED)或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的二极管模块或者是由多枚二极管模块所组成的矩阵,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1,但不局限于此。进一步而言,第一光源模块210及第二光源模块220可提供激发光束Le,且光源装置200还可包括合光模块230配置在激发光束Le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激发光束Le结合以提供照明光束L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投影机的壳体110可用于装设或容置光源装置200、光阀310及投影镜头320,但不局限于此。虽然图8是以图4至6的光源散热装置100为例,但光源散热装置100可替换成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进一步而言,光源装置200还可依需求包括第三光源模块,也就是说,光源装置200的光源模块的数量可依需求增加或减少,本发明对于光源装置200的光源模块的数量不予以限制。同时,光源散热装置100的散热鳍片组件120的散热鳍片组的数量可对应光源装置200的光源模块的数量作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中,借由风扇配置于壳体内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上且进气口邻近入风侧,当风扇启动所产生的气流带动发热元件产生的热能从入风侧进入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时,由进气口进入壳体的外部空气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在入风侧的温度,使得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在入风侧的温度趋于一致而让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率趋于一致,进而使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且来自于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的热能可以一致的散热效率由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散失,从而达到使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的光源温度及寿命趋于一致之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具有提升光源模块之间的光源温度及寿命的一致性的优点。此外,光源散热装置的第一导风管可调节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热鳍片组的散热效能,使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能趋于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20)
1.一种光源散热装置,适于设置在投影机中,所述投影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其中,
所述散热鳍片组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入风侧,所述进气口邻近所述入风侧,且所述散热鳍片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上,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所述第一导风管配置于邻近所述入风侧,且所述第一导风管具有第一入口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入口端的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入口端往所述第一出口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风侧平行;以及
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风扇相距的距离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端的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在所述入风侧具有宽度,所述第一出口端具有内径,所述内径小于所述宽度的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结构设计及尺寸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结构设计及尺寸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入风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具有一相对于所述入风侧的出风侧,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出风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上游鳍片组及第一下游鳍片组,所述第一上游鳍片组配置于所述第一下游鳍片组与所述入风侧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二上游鳍片组及第二下游鳍片组,所述第二上游鳍片组配置于所述第二下游鳍片组与所述入风侧之间且叠置于所述第一上游鳍片组上,所述第二下游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一下游鳍片组上,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上游鳍片组与所述第一下游鳍片组之间,且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二上游鳍片组与所述下游鳍片组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还包括第三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还包括第三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上,所述光源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配置于所述入风侧,且所述第二导风管具有第二入口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二入口端的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入口端连接所述进气口,且所述第二入口端的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高度。
11.一种投影机,包括光源装置、光阀、投影镜头及光源散热装置,以及所述投影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所述光源装置用于提供照明光束,所述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所述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光源散热装置配置于所述光源装置提供所述照明光束时所产生的热能的传递路径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及第二光源模块,且所述第一光源模块与所述第二光源模块在所述光源装置提供所述照明光束时分别产生第一热能及第二热能,所述热能包括所述第一热能及所述第二热能;以及
所述光源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组件、第一导风管及风扇,
所述散热鳍片组件配置于所述壳体中且具有入风侧,所述进气口邻近所述入风侧,所述散热鳍片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上,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所述第一导风管配置于邻近所述入风侧,且所述第一导风管具有第一入口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入口端的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入口端往所述第一出口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风侧平行,以及
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配置于所述第一热能的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配置于所述第二热能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风扇相距的距离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端的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高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在所述入风侧具有一宽度,所述入口端具有内径,所述内径小于所述宽度的50%。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结构设计及尺寸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结构设计及尺寸不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入风侧。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入风侧的出风侧,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出风侧。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上游鳍片组及第一下游鳍片组,所述第一上游鳍片组配置于所述第一下游鳍片组与所述入风侧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二上游鳍片组及第二下游鳍片组,所述第二上游鳍片组配置于所述第二下游鳍片组与所述入风侧之间且叠置于所述第一上游鳍片组上,所述第二下游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一下游鳍片组上,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上游鳍片组与所述第一下游鳍片组之间,且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二上游鳍片组与所述下游鳍片组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还包括第三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上。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还包括第三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组叠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上,所述光源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配置于所述入风侧,且所述第二导风管具有第二入口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二入口端的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入口端连接所述进气口,且所述第二入口端的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41641.1A CN111610685B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US16/796,948 US11340519B2 (en) | 2019-02-26 | 2020-02-21 | Light source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41641.1A CN111610685B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10685A CN111610685A (zh) | 2020-09-01 |
CN111610685B true CN111610685B (zh) | 2022-05-10 |
Family
ID=7214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41641.1A Active CN111610685B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40519B2 (zh) |
CN (1) | CN1116106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62449B2 (ja) * | 2019-11-26 | 2023-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N114967305A (zh) * | 2022-06-29 | 2022-08-30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散热鳍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38053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Sony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に設置されたランプの冷却方法 |
WO2018198278A1 (ja) * | 2017-04-27 | 2018-11-01 |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34325A (en) * | 2004-04-07 | 2005-10-16 | Coretronic Corp | Illuminant cooling apparatus |
JP2007248760A (ja) * | 2006-03-15 | 2007-09-27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プロジェクタ |
CN101055411B (zh) * | 2006-04-10 | 2011-04-13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机 |
CN100590517C (zh) * | 2007-08-17 | 2010-02-17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独立风道式散热装置 |
JP5127474B2 (ja) | 2008-01-24 | 2013-01-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投射装置 |
CN101988660B (zh) * | 2009-08-07 | 2014-03-26 | 扬光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 灯源模组及投影系统 |
JP2011048923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車両用灯具 |
TWI417635B (zh) * | 2009-12-30 | 2013-12-01 | Qisda Corp | 電子裝置及投影機 |
CN103698966B (zh) * | 2012-09-27 | 2016-08-17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
CN203882079U (zh) * | 2014-04-22 | 2014-10-15 |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多dmd散热系统及投影机 |
JP2017172876A (ja) | 2016-03-24 | 2017-09-28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冷却装置及び投影表示装置 |
JP7163693B2 (ja) * | 2018-09-26 | 2022-11-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CN209327762U (zh) * | 2019-02-26 | 2019-08-30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
2019
- 2019-02-26 CN CN201910141641.1A patent/CN111610685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21 US US16/796,948 patent/US1134051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38053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Sony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に設置されたランプの冷却方法 |
WO2018198278A1 (ja) * | 2017-04-27 | 2018-11-01 |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72037A1 (en) | 2020-08-27 |
CN111610685A (zh) | 2020-09-01 |
US11340519B2 (en)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90203B (zh) | 投影装置 | |
US8974062B2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 |
JP6726401B2 (ja) | 光源装置、画像投写装置、及び光源装置の配置方法 | |
CN111610685B (zh)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
US11163222B2 (en) | Projection device | |
US10728507B2 (en) | Projector and optical engine module | |
CN209267722U (zh) | 光机模块及使用其的投影装置 | |
JP2020042265A (ja) | 投影装置 | |
US11022866B2 (en) | Projection device capable of improving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 |
CN111290200A (zh) | 投影装置 | |
JP2007316626A (ja)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
US20200201151A1 (en) | Projector | |
CN105324013A (zh) | 冷却装置、图像投影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1215402B2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 |
US8172405B2 (en) | Lamp and optical projector | |
CN209327762U (zh) | 光源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 |
CN112068388B (zh) | 投影设备 | |
CN209879239U (zh) | 投影设备 | |
US11500274B2 (en) | Projector | |
US20230236486A1 (en) | Projection device | |
CN112698541A (zh) | 散热模块及使用其的投影装置 | |
US20240319573A1 (en) | Projection device | |
CN209803546U (zh) | 散热模块及投影机 | |
CN114063371B (zh) | 液冷装置及投影设备 | |
CN218332274U (zh) | 投影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