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5928A -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5928A
CN111595928A CN202010353309.4A CN202010353309A CN111595928A CN 111595928 A CN111595928 A CN 111595928A CN 202010353309 A CN202010353309 A CN 202010353309A CN 111595928 A CN111595928 A CN 111595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de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
thermal cracking
hydrocarbon compounds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33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5928B (zh
Inventor
朱光有
王萌
张志遥
陈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33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59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5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5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5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5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 G01N27/6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to ionise a gas, e.g. in an ionisation chamb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1)向原油中加入内标物后,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电离;(2)再对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3)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方法对个人经验依赖程度低,能够利用芳香烃化合物含量从石油组学角度较为精确地确定不同原油的热裂解程度差异。

Description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属于石油样品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组学(Petroleomics)技术是将原油及石油产品看作是分子的集合体,通过详细的组成分析技术及分子反应建模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预测其组成、物性及反应性的基础技术(参见:宋锦玉,成立;石油组学技术及其动向,当代化工,2014,43(8):1498-1501)。
热裂解作用会改变储层中油气的相态。如何评估原油的热裂解作用程度,对于油藏评价和制定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原油的热裂解程度判识方法尚未建立,仅在极少数文献中提及利用金刚烷的含量判断是否遭受热裂解作用(参见:Energy Fuels 2019,33,2,968-978)。该论文利用全二维气相飞行时间质谱对原油中的金刚烷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判识原油遭受的裂解强度。但是金刚烷并非在所有的原油中均存在,所以该方法的应用范围限于含有金刚烷化合物的原油。
因为确定原油热裂解程度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之一,所以除了关于原油热裂解机理的研究外,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关注也越来越紧密,但是本领域现有的确定原油热裂解程度的方法基本均是依靠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由于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通过经验判断来确定原油热裂解程度常常导致判断不准确,因此,目前本领域亟需建立一种对个人经验依赖程度低的确定原油热裂解程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该方法对个人经验依赖程度低,能够利用芳香烃化合物含量从石油组学角度较为精确地确定不同原油的热裂解程度差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
(1)向原油中加入内标物后,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电离;
(2)再对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3)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原油的用量小于100mg。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内标物包括d8-二苯并噻吩或d10-萘并[2,1-b]苯并噻吩。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内标物与原油的质量比为1:1000000-1:10000000。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1)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电离。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其中,将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设置为200-250℃可以尽量避免芳香烃化合物在超过250℃时发生缩合反应,影响分析结果。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2)中,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对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
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可以避免分子量小于180的表面活性剂的干扰。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其中,将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也可以尽量避免芳香烃化合物在超过250℃时发生缩合反应,影响分析结果。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定量分析的时间小于30min。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定量分析过程中,芳香烃化合物的检出下限为0.01ppm。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芳香烃化合物包括未取代的芳香烃化合物及硫原子取代(硫原子取代碳原子)的芳香烃化合物。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3)中,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W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包括:
当W<400.0ppm时,所述原油未被热裂解,即其热裂解程度为无;
当400.0ppm≤W<5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轻微;
当500.0ppm≤W≤6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中等;
当600.0ppm≤W≤9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严重;
当W>9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极其严重。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所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及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均为常规设备,并且除了以上所述的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以及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及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的其他参数进行电离及定量分析,只要保证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可。
本发明所提供的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对个人经验依赖程度低,能够利用芳香烃化合物含量从石油组学角度较为精确地确定不同原油的热裂解程度差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所得到的质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常规芳烃(未经杂原子取代的芳香烃化合物,CcHh)的DBE与其碳原子数c作图之间的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含硫芳烃(CcHhSs)的DBE与其碳原子数c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1.0g取自塔里木油田顺北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A)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W按照以下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当W<400.0ppm时,所述原油未被热裂解,即其热裂解程度为无;
当400.0ppm≤W<5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轻微;
当500.0ppm≤W≤6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中等;
当600.0ppm≤W≤9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严重;
当W>9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极其严重。
本实施例中,原油A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A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2.5g取自塔里木油田顺西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B)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B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B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3.6g取自塔里木油田顺南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C)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C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C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4.6g取自塔里木油田果勒2井的原油(记为原油D)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D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D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5.5g取自塔里木油田悦满70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E)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所得质谱图见图1所示;由于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能够精确获取芳香烃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根据精确分子量可以获得准确芳香烃化合物分子式为CcHhSs或者CcHh(c、h及s均为正整数),据此可以计算得到等效双键数DBE=c-(h/2)+1;
再对常规芳烃(未经杂原子取代的芳香烃化合物,CcHh)的DBE与其碳原子数c作图,见图2所示;
再对含硫芳烃(CcHhSs)的DBE与其碳原子数c作图,见图3所示;
最后统计图2中所有未经杂原子取代的常规芳烃和图3中所有含硫芳烃DBE≥4的部分,并将其与已知含量的内标物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本实施例中所有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为391.65ppm;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E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E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6.6g取自塔里木油田悦满9井的原油(记为原油F)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F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F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7.5g取自塔里木油田悦满802井的原油(记为原油G)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G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G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8.5g取自塔里木油田金跃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H)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H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H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9.0g取自塔里木油田金跃2井的原油(记为原油I)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I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I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10-萘并[2,1-b]苯并噻吩加入9.9g取自塔里木油田热普3-6井的原油(记为原油J)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J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J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10.0g取自塔里木油田热普30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K)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K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K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10.0g取自塔里木油田热普3013井的原油(记为原油L)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L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L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10-萘并[2,1-b]苯并噻吩加入10.0g取自塔里木油田热普6C井的原油(记为原油M)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M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M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9.0g取自塔里木飞跃102井的原油(记为原油N)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N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N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10-萘并[2,1-b]苯并噻吩加入10.0g取自塔里木飞跃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O)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O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O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10.0g取自塔里木油田飞跃10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P)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P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P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μg的d8-二苯并噻吩加入10.0g取自塔里木油田飞跃201井的原油(记为原油Q)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电离,其中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定量分析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获得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分子组成特征与含量(含量数据可参考实施例5中的相应方法获得),其中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定量分析中该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按照以上实施例1中的标准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本实施例中,原油Q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Q的热裂解程度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原油A-Q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及热裂解程度分类表
Figure BDA0002472605500000121
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对个人经验依赖程度低,能够利用芳香烃化合物含量从石油组学角度较为精确地确定不同原油的热裂解程度差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发明之间、技术发明与技术发明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13)

1.一种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包括:
(1)向原油中加入内标物后,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电离;
(2)再对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3)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的用量小于100m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标物包括d8-二苯并噻吩或d10-萘并[2,1-b]苯并噻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标物与原油的质量比为1:1000000-1:1000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利用大气压光电电离源将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电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蒸发温度为200-2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对原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所检测的分子量范围为180-90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傅里叶变换离子阱质谱的离子传输管温度为200-2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量分析的时间小于3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量分析过程中,芳香烃化合物的检出下限为0.01pp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烃化合物包括未取代的芳香烃化合物及硫原子取代的芳香烃化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原油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W判断原油热裂解程度,包括:
当W<400.0ppm时,所述原油未被热裂解,即其热裂解程度为无;
当400.0ppm≤W<5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轻微;
当500.0ppm≤W≤6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中等;
当600.0ppm≤W≤9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严重;
当W>900.0ppm时,所述原油热裂解程度为极其严重。
CN202010353309.4A 2020-04-29 2020-04-29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Active CN111595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3309.4A CN111595928B (zh) 2020-04-29 2020-04-29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3309.4A CN111595928B (zh) 2020-04-29 2020-04-29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5928A true CN111595928A (zh) 2020-08-28
CN111595928B CN111595928B (zh) 2023-05-26

Family

ID=7218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3309.4A Active CN111595928B (zh) 2020-04-29 2020-04-29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59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748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硫代乙基降金刚烷确定原油油源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8566A (ja) * 1998-12-18 2000-06-27 Catalysts & Chem Ind Co Ltd 炭化水素油の水素化処理方法
CN102992931A (zh) * 2012-12-11 2013-03-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由低碳数含氧化合物混合原料合成轻质芳烃及液化石油气的方法
CN10316032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石油馏分芳烃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5319262A (zh) * 2015-12-07 2016-0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78713A (zh) * 2017-08-08 2017-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石油中烃类化合物进行软电离直接质谱分析的方法
CN109884204A (zh) * 2019-03-11 2019-06-14 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 食品包装材料中矿物油的检测方法
CN110412149A (zh) * 2019-06-24 2019-1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原油裂解程度的方法
CN110546241A (zh) * 2017-04-26 2019-12-06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用于原油转化的系统和方法
CN110658266A (zh) * 2018-06-29 2020-0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识别原油裂解程度的方法
CN110672764A (zh) * 2019-09-18 2020-0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石油降解级别的定量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8566A (ja) * 1998-12-18 2000-06-27 Catalysts & Chem Ind Co Ltd 炭化水素油の水素化処理方法
CN10316032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石油馏分芳烃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2992931A (zh) * 2012-12-11 2013-03-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由低碳数含氧化合物混合原料合成轻质芳烃及液化石油气的方法
CN105319262A (zh) * 2015-12-07 2016-0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10546241A (zh) * 2017-04-26 2019-12-06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用于原油转化的系统和方法
CN107478713A (zh) * 2017-08-08 2017-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石油中烃类化合物进行软电离直接质谱分析的方法
CN110658266A (zh) * 2018-06-29 2020-0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识别原油裂解程度的方法
CN109884204A (zh) * 2019-03-11 2019-06-14 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 食品包装材料中矿物油的检测方法
CN110412149A (zh) * 2019-06-24 2019-1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原油裂解程度的方法
CN110672764A (zh) * 2019-09-18 2020-0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石油降解级别的定量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H. SHAN: "Mechanistic studies on thiophene species cracking over USY zeolite", 《CATALYSIS TODAY》 *
刘春天: "稠油水热裂解反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转化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
张德义: "《含硫原油加工技术》", 31 July 2003 *
范洪富: "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研究与应用",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陈燕燕: "原油裂解过程中组分演化模型及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地球科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748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硫代乙基降金刚烷确定原油油源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5928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ldenburg et al. The impact of thermal maturity level on the composition of crude oils, assessed using ultra-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Nelson et al. Exploring the complexity of two iconic crude oil spills in the gulf of Mexico (Ixtoc I and Deepwater Horizon) Using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GC× GC)
CN111595928A (zh) 原油热裂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Nassar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rmal cracking of Athabasca bitumen: Evaluation of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diction of the isothermal conversion by different isoconversional methods
Terra et al. Prediction of total acid number in distillation cuts of crude oil by ESI (-) FT-ICR M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 tools
Hegazi et al. High-molecular weight sulfur-containing aromatics refractory to weathering as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olli et al. Estimating the intermediate precision in petroleum analysis by (±)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Pötz et al. Using polar nitrogen-, sulphur-and oxygen-compound compositions from ultra-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for petroleum fluid assessment in the Eagle Ford Formation, Texas
CN111595931B (zh) 利用芳香烃化合物判断凝析油气侵程度的方法
CN111595923A (zh) 一种利用石油组学确定原油热裂解程度的方法
Rasmussen et al. Need for standard referee GC methods in atmospheric hydrocarbon analyses
CN111595930A (zh) 根据芳香烃化合物确定原油tsr程度的方法
Ge et al. Quadrupole detection FT‐ICR mass spectrometry offers deep profiling of residue oil: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2ω 7 Tesla versus 15 Tesla instruments
Nowak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isomerically summed hydrocarbon contributions to crude oil by carbon number, double bond equivalent, and aromaticit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tunable vacuum ultraviolet ionization
CN111595924B (zh) 凝析油气侵程度的确定方法
CN111595925B (zh) 一种根据石油组学判断凝析油tsr程度的方法
CN111595929B (zh) 采用芳香烃化合物含量确定稠油生物降解程度的方法
JP7463166B2 (ja) 多成分混合物の物性値の推算方法
Folli et al. Comparing the Intermediate Precision in Petroleomics by Ultra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Kobraei et al.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source-rock evaluation and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in the Abadan plain, Southwest Iran
CN111595922A (zh) 根据石油组学判断稠油生物降解程度的方法
Aziz et al. Chemical fingerprinting of adhesive tapes by GCMS detec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roducts
Lee et al. Application of column chromatography for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alkanes in diverse environmental samples
CN112951345B (zh) 基于杂原子化合物进行油-储源定量对比的方法
Jeon et al. A Study on Deterioration of Engine Oil Properties by Fuel Dilution and Water Dil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