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5710A -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5710A
CN111595710A CN202010337372.9A CN202010337372A CN111595710A CN 111595710 A CN111595710 A CN 111595710A CN 202010337372 A CN202010337372 A CN 202010337372A CN 111595710 A CN111595710 A CN 111595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osion
rock
sample
reac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73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光有
杜佰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73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5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5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8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该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所研究的平行样品光片在实验前进行各种参数测定,以及同位素分析;2)模拟配制溶蚀流体;3)对样品光片进行清洗、烘干及称重;4)将溶蚀流体置入封闭体系中,并将样品光片浸入溶蚀流体中,不同平行样品光片设置相同的预设压力和不同的温度进行水岩反应;5)对反应后的样品光片进行清洗,并测定各种参数以及分析同位素;6)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及处理,确定岩石在所述预设压力及溶蚀流体条件下的最佳溶蚀温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而为寻找优质储层提供科学依据。

Description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一直是国内外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发现川东北大气田、塔里木塔河—轮南油田、塔中油气田等。碳酸盐岩作为储层的找藏评价及预测靶区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及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隔离存储策略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碳酸盐岩埋藏溶蚀机制、控制因素和有利条件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而深刻认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规模储层发育机制这一科学问题。
本发明将多种先进测试手段结合,并在一次实验中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即确定温度对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蚀最佳温度,及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矿物微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变化了解溶蚀机理及显微表征。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在该实验方法中,为了减少反应体系的变量,仅考虑温度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的影响,把温度作为自变量,其它因素(如压力、pH值、离子强度、外来离子、饱和度等)作为控制变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该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多个平行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并进行C-O同位素分析;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在进行C-O同位素分析时,采用的样品为实验样品的副样;
2)模拟研究区的地层水配置含有乙酸的溶蚀流体;
3)对样品光片进行清洗、烘干及称重;
4)将溶蚀流体置入封闭体系中,并将样品光片浸入溶蚀流体中,对应于每个平行样品光片设置相同的预设压力和不同的温度进行水岩反应;
反应过程中,以一定时间间隔观测碳酸盐溶蚀台阶的消退速率及微观形貌;并对反应溶液进行成分分析;
5)反应结束后,对样品光片进行清洗、烘干并称重,根据样品光片反应前后的重量可计算溶蚀量;之后再次测试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以对比反应前后的变化;并进行C-O同位素分析,以建立在该溶液体系中同位素的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6)实验结果分析,确定在所述预设压力及溶蚀流体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最佳溶蚀温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而为寻找优质储层提供科学依据。
本发明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多种先进测试手段结合,并在一次实验中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即确定温度对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蚀最佳温度,及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矿物微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变化了解了溶蚀机理及显微表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相同的预设压力为20MPa,所述不同的温度包括40℃、60℃、80℃、100℃、120℃、140℃、160℃或180℃。把压力设置为20MPa模拟的是岩石处于2Km深度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测试多个平行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的过程包括:
对样品光片的表观微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特定区域进行标记;
确定样品光片中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的化学成分;
对样品光片进行物相鉴定及各矿物组分含量的定量计算,并计算矿物的结晶度、有序度及晶胞参数信息;
对样品光片表面电位进行测定;
测定样品光片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的物理参数;
优选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光片表观微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特定区域进行标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光片表观微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特定区域进行标记;利用能谱分析(EDS)确定样品光片中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的化学成分;利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物相鉴定及各矿物组分含量的定量计算,并根据XRD的衍射峰数据计算矿物的结晶度、有序度及晶胞参数等信息;利用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对样品光片表面电位进行测定;对样品光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以获取其反应前后包括孔隙度及渗透率的物理参数。
由于XRD在对个矿物组分含量上还有一定的偏差,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对于各矿物组分含量,同时还可以通过主量元素分析计算,并与X射线衍射(XRD)定量计算出的各矿物组分含量进行互相校正,以精确定量;进行主量元素分析时对CaO、MgO和SiO2分析,当样品光片在偏光显微镜下只见方解石和白云石时,进行主量元素分析时不分析SiO2。XRD与主要元素分析计算出的矿物含量可以互相校正,以求精确定量。
优选地,所述测试多个平行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的过程还包括:对样品光片的内部原子排列结构进行观察;更优选地,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光片的内部原子排列结构进行观察。
以对比反应前后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的变化,通过矿物微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变化了解了溶蚀机理及显微表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以以一定时间间隔观测碳酸盐溶蚀台阶的消退速率及微观形貌;并对反应溶液进行成分分析的过程包括:
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抽取一定量的反应溶液,并立即向体系内补充相应量的原始溶蚀流体,把抽取的反应溶液及原始溶蚀流体进行ICP-MS分析,分析Ca2+、Mg2+离子含量及pH值测试;
并同时取出样品光片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察碳酸盐溶蚀台阶的消退速率及微观形貌,采用接触模式;之后重新将样品光片放回封闭体系中继续进行水岩反应。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反应时间预设为24小时,以每隔4小时取一次10mL反应溶液,然后向体系内注入10mL原反应溶液(即原始溶蚀流体),是为了保证固定的水岩比率,即使向体系内注入同等10mL原反应溶液,暂时使得体系内各组分的浓度得到稀释,但这是属于系统误差,不影响实验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样品光片的尺寸为2.5cm x 1.5cm x(300-500μm),并双面抛光。所使用的样品尽量在矿物组成及分布上均匀的区域选取,一块样品尽可能多地切割出平行样品光片(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8块),避免由于矿物组成不同及矿物分布不均对溶蚀速率测定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步骤1)中实验前,使用XRD对实验所用的样品进行物相鉴定,如果样品光片的中矿物的组成及分布比较均一,可以只做一个样品光片用于代替不同温度条件下所使用的样品光片的初始矿物组成及各组分含量。
本发明对于样品的厚度有严格要求,尽量维持在小于1mm厚,最好就300-500μm。因为太薄易碎,太厚不符合高精端仪器对于样品的要求,如进行表面Zeta电位测量,就要求样品厚度要小于1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将样品光片浸入溶蚀流体中的过程中,将样品光片悬挂浸入反应流体中,以增加反应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当有研究区地层中碳酸盐岩矿物的包裹体数据时,模拟包裹体的成份作为溶蚀流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溶蚀流体中包括0.5M NaCl、0.1M CaCl2、0.01MMgCl2、0.02M Na2SO4及0.15M CH3COOH。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对样品光片进行清洗时采用去离子水在超声清洗仪中进行,以去除表面附着的杂质及矿物微颗粒。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步骤6)中所述实验结果分析,确定在该预设压力及溶蚀流体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最佳溶蚀温度的过程包括:
(1)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样品光片的溶蚀量,以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蚀量;
(2)根据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蚀速率;
(3)通过使用NanoscopeⅢ软件和Gwyddion开源软件将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图像处理成为三维立体图;进而对碳酸盐岩水岩反应之后的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立体化显示;确定孔隙度及渗透率的最佳发育情况;
(4)在确定碳酸盐岩的最佳溶蚀温度时,如果水岩反应达到平衡,根据溶蚀量来确定最佳溶蚀温度;如果水岩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用溶蚀速率与反应时间的乘积来确定最佳溶蚀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当监测分析的反应溶液的成分不再变化时,反应即达到平衡,此时的溶蚀量为饱和溶蚀量。一般模拟实验很难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因此,模拟实验的水岩反应一般未平衡。
本发明之所以采用封闭体系,而不是开放-流动体系,是模拟自然界中随着水岩反应的持续进行流体中的组分浓度应该升高,而开放-流动体系以不变的流体成份去与岩石反应,无形中增加了水岩比率,避免了ICP-MS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测得的组分含量差异不大。此外,之所以采用封闭体系,还可以减少控制变量,如避免空气中CO2组分与溶液发生酸平衡,进而影响溶液的pH及反应溶度积,本申请在前期的文献调研已经发现这两种因素对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蚀具有重要的反应。最后,之所以采用封闭体系,是可以确保溶液中关于Ca及Mg离子能够达到检出限,如果采用开放体系,往往溶液中Ca及Mg的浓度过低、分析误差也偏大,而封闭体系就可以完全避免。
本发明的碳酸盐岩的类型包括如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粒灰岩等。
本发明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将多种先进测试手段结合,并在一次实验中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即确定温度对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蚀最佳温度,及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矿物微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变化了解溶蚀机理及显微表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在此提供以下实施例对模拟实验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实验材料: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碳酸盐岩样品光片(一式8份),规格2.5cm x1.5cm x 0.5mm,双面抛光;采用乙酸+合成地层水混合溶液为溶蚀流体;采用试剂级纯的NaCl、CaCl2、Na2SO4、MgCl2作为盐类标准物质;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蚀流体的主体溶剂。
实验设备:微区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配有能谱分析(EDS),ICP-MS,高温高压反应釜、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岩心CT扫描仪,MC-ICP-MS,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
实验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岩反应的模拟实验之前,利用SEM对样品光片的矿物表观微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特定区域进行标记,并利用能谱分析(EDS)确定该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的化学成分,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及各矿物组分含量的定量计算,同时XRD分析还可以给出矿物的衍射光谱(可以用来确定矿物的结晶度、有序度及晶胞参数等信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TEM)对矿物的内部原子排列结构进行观察,对反应前的样品进行CT扫描;取对应实验样品的副样送去做C-O同位素分析。
2)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塔里木盆地地层水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配制相应浓度的0.5M NaCl、0.1M CaCl2、0.01M MgCl2、0.02M Na2SO4及0.15M CH3COOH混合溶液作为溶蚀流体。
3)对样品光片使用超声清洗仪进行清洗,然后烘干并称重,将样品光片放入密闭反应体系的反应器中。
4)该实验采用封闭体系,向反应器中通入约2L的溶蚀流体,按照地温梯度设置反应的温度(T=40℃、60℃、80℃、100℃、120℃、140℃、160℃和180℃),压力均设置为20MPa。以4小时间隔对反应后溶蚀流体进行成分分析,每次抽取反应后溶蚀流体10mL,并立即向体系内补充10mL的原始溶蚀流体,把抽取的溶蚀流体及原溶蚀流体进行ICP-MS分析,主要分析Ca2+、Mg2+离子含量及pH值测试。一个平行反应取样6次,8个平行反应共48个样品,再加上原始溶蚀流体,总共49个溶液样品测定离子含量和pH值。在抽取反应溶液的同时将样品光片取出进行AMF观测,并迅速放回封闭体系中进行反应。
5)对于反应之后的样品光片使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烘干并称重。为了对比实验前后方解石等矿物的微形貌的特征进行SEM观察,为了了解实验前后孔隙度及渗透率等方面的物理参数对样品进行CT扫描分析,完成以上步骤以后,在使用XRD进行物相分析及各组分含量。为了定量了解在该模拟反应溶液中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反应前后的样品进行同位素分析,建立在该溶液体系中同位素的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6)实验结果的分析,厘定在该压力及反应流体条件下,碳酸盐矿物的最佳溶蚀温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分析具体包括:
(1)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样品光片的溶蚀量,以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蚀量;
(2)根据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蚀速率;
(3)通过使用NanoscopeⅢ软件和Gwyddion开源软件将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图像处理成为三维立体图;进而对碳酸盐岩水岩反应之后的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立体化显示;确定孔隙度及渗透率的最佳发育情况;
(4)在确定最佳溶蚀温度时,如果介质流体与碳酸盐岩作用的时间较长(水岩反应达到平衡),用饱和溶蚀量来确定最佳溶蚀温度;如果是瞬时流体,即水岩作用没有达到平衡,用溶蚀速率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来确定最佳溶蚀温度。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岩反应模拟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多个平行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并进行C-O同位素分析;
2)模拟研究区的地层水配置含有乙酸的溶蚀流体;
3)对样品光片进行清洗、烘干及称重;
4)将溶蚀流体置入封闭体系中,并将样品光片浸入溶蚀流体中,对应于每个平行样品光片设置相同的预设压力和不同的温度进行水岩反应;
反应过程中,以一定时间间隔观测碳酸盐溶蚀台阶的消退速率及微观形貌;并对反应溶液进行成分分析;
5)反应结束后,对样品光片进行清洗、烘干并称重;之后再次测试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以对比反应前后的变化;并进行C-O同位素分析,以建立在该反应体系中同位素的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6)实验结果分析,确定在所述预设压力及溶蚀流体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最佳溶蚀温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同位素组成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压力为20MPa,所述不同的温度包括40℃、60℃、80℃、100℃、120℃、140℃、160℃或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进行测试的过程包括:
对样品光片的表观微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特定区域进行标记;
确定样品光片中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的化学成分;
对样品光片进行物相鉴定及各矿物组分含量的定量计算,并计算矿物的结晶度、有序度及晶胞参数信息;
对样品光片表面电位进行测定;
测定样品光片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的物理参数;
优选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光片表观微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特定区域进行标记;
利用能谱分析确定样品光片中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的化学成分;
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及各矿物组分含量的定量计算,并根据X射线衍射的衍射峰数据计算矿物的结晶度、有序度及晶胞参数信息;
利用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对样品光片表面电位进行测定;
对样品光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获取其反应前后包括孔隙度及渗透率的物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矿物组成及微形貌的测试过程还包括:对样品光片的内部原子排列结构进行观察;
优选地,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光片的内部原子排列结构进行观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一定时间间隔观测碳酸盐溶蚀台阶的消退速率及微观形貌;并对反应溶液进行成分分析的过程包括:
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抽取一定量的反应溶液,并立即向体系内补充相应量的原始溶蚀流体,把抽取的反应溶液及原始溶蚀流体进行ICP-MS分析,分析Ca2+、Mg2+离子含量及pH值测试;
并同时取出样品光片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察碳酸盐溶蚀台阶的消退速率及微观形貌,采用接触模式;之后重新将样品光片放回封闭体系中继续进行水岩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光片的尺寸为2.5cm x 1.5cm x(300-500μm),并双面抛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样品光片浸入溶蚀流体中的过程中,将样品光片悬挂浸入溶蚀流体中,以增加反应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有研究区地层中碳酸盐岩矿物的包裹体数据时,模拟包裹体的成份作为溶蚀流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蚀流体中包括0.5M NaCl、0.1M CaCl2、0.01M MgCl2、0.02M Na2SO4及0.15M CH3COOH。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实验结果分析,确定在该预设压力及溶蚀流体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最佳溶蚀温度的过程包括:
(1)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样品光片的溶蚀量,以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蚀量;
(2)根据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蚀速率;
(3)通过使用NanoscopeⅢ软件和Gwyddion开源软件将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图像处理成为三维立体图;进而对碳酸盐岩水岩反应之后的样品光片的物理参数立体化显示;确定孔隙度及渗透率的最佳发育情况;
(4)在确定碳酸盐岩的最佳溶蚀温度时,如果水岩反应达到平衡,根据溶蚀量来确定最佳溶蚀温度;如果水岩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用溶蚀速率与反应时间的乘积来确定最佳溶蚀温度。
CN202010337372.9A 2020-04-26 2020-04-26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Pending CN111595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7372.9A CN111595710A (zh) 2020-04-26 2020-04-26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7372.9A CN111595710A (zh) 2020-04-26 2020-04-26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5710A true CN111595710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8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7372.9A Pending CN111595710A (zh) 2020-04-26 2020-04-26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571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9077A (zh) * 2020-10-21 2021-02-19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用于基岩裂隙地区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实验方法
CN113295723A (zh) * 2021-07-27 2021-08-2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分子模拟表征方法
CN115791904A (zh) * 2023-01-09 2023-03-14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砂浆溶蚀测试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0881A (zh) * 2014-11-17 2015-03-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有机酸生成及其对致密油储层溶蚀作用的实验方法
CN104407118A (zh) * 2014-12-01 2015-0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溶蚀作用与溶蚀效应的分析方法
CN108956435A (zh) * 2018-06-12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高压储层溶蚀的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
CN110632666A (zh) * 2019-09-04 2019-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0881A (zh) * 2014-11-17 2015-03-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有机酸生成及其对致密油储层溶蚀作用的实验方法
CN104407118A (zh) * 2014-12-01 2015-0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溶蚀作用与溶蚀效应的分析方法
CN108956435A (zh) * 2018-06-12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高压储层溶蚀的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
CN110632666A (zh) * 2019-09-04 2019-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淼: "碳酸盐岩Zeta电位影响因素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
佘敏等: "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海相油气地质》 *
李开等: "鲕粒碳酸盐岩溶蚀的微观形貌特征实验研究", 《海相油气地质》 *
王炜等: "不同类型鲕粒灰岩储集层溶解动力学特征", 《石油勘探与开发》 *
石书缘等: "综合运用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信息判别古岩溶形成期次", 《天然气地球科学》 *
贺中银等: "《钼矿成因论》", 30 September 2015, 地质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9077A (zh) * 2020-10-21 2021-02-19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用于基岩裂隙地区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实验方法
CN113295723A (zh) * 2021-07-27 2021-08-2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分子模拟表征方法
CN115791904A (zh) * 2023-01-09 2023-03-14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砂浆溶蚀测试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5710A (zh)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Rodrigues et a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 review of corrosion mechanisms and advances in electrical methods for corrosion monitoring
CN111595764B (zh) 一种模拟硫酸根离子浓度对碳酸盐岩溶蚀影响的实验方法
Peth et al. Loc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soil aggregates using synchrotron-based X-ray microtomography
Chardon et al. Reactions of feldspar surfaces with aqueous solutions
Rodriguez Influence of cracks on chloride ingress into concrete
Anagnostou et al. Seawater nutrient and carbonate ion concentrations recorded as P/Ca, Ba/Ca, and U/Ca in the deep-sea coral Desmophyllum dianthus
CN111595712A (zh) 不同温压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模拟反应方法
CN106644873A (zh) 页岩有机质孔隙体积的表征方法
CN111983189B (zh) 一种定量分析超深层膏盐岩与白云岩耦合机制的方法
CN109781966B (zh)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古流体温度校正图版的建立方法
CN111595763B (zh) 一种不同镁离子浓度对碳酸盐岩溶蚀影响的模拟实验方法
CN108333100A (zh) 一种模拟土壤腐蚀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3776981A (zh) 一种新的岩溶期次判别方法
Hasenfratz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Mg/Mn ratio in foraminiferal coatings: an approach to correct Mg/Ca temperatures for Mn-rich contaminant phases
CN111595711A (zh) 一种含沥青碳酸盐岩溶蚀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
CN117405718B (zh) 一种基于xrf扫描的岩浆岩钙元素固碳能力定量评价方法
CN110118720A (zh) 一种母岩对储层物性影响的评估方法
CN113916880B (zh)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CN113763796A (zh) 模拟二氧化碳饱和流体-围岩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Etienne et al. Local Evolution of pH with Time Determined by Shear Force‐based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Surface Reactivity of Anodized Aluminium
CN110954533B (zh) 一种定量检测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中钙矾石含量的方法
CN117214279B (zh) 不同颜色白云岩成因的综合研究方法
CN114578025B (zh) 煤矸石声速的水岩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1521535B (zh) 不同气水比条件下二氧化碳与岩石的反应规律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