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5474A -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5474A
CN111595474A CN202010486651.1A CN202010486651A CN111595474A CN 111595474 A CN111595474 A CN 111595474A CN 202010486651 A CN202010486651 A CN 202010486651A CN 111595474 A CN111595474 A CN 111595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sensor
sensor holder
buckle
l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6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5474B (zh
Inventor
周柏松
吴淋
李运志
吴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66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5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5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5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5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5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传感器支架包括连接部、第一探头部及第二探头部,第一探头部与连接部相连;第二探头部与连接部远离第一探头部的一端相连;其中,连接部被配置为能够由展开的第一状态转变到弯折的第二状态,以使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围成探头容纳腔。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支架,通过设置可弯折的连接部,可令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彼此靠近而围合成探头容纳腔,实现传感器的夹持固定,简化了传感器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将该传感器支架应用于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的固定时,可确保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稳定可靠,提高了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的准确性,有助于充分发挥空调器的调温性能。

Description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感器支架、一种传感器组件、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风管机内机回风口处的室温温度传感器通常用线扎固定在蜗壳侧边的突耳上,由于温度传感器连接线体是柔性的,生产时很难保证固定后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头的位置的一致性,在运输或其他因素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头远离蜗壳的进风口时,测得的机器进风温度存在偏差,导致空调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支架。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包括连接部、第一探头部及第二探头部,第一探头部与连接部相连;第二探头部与连接部远离第一探头部的一端相连;其中,连接部被配置为能够由展开的第一状态转变到弯折的第二状态,以使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围成探头容纳腔。
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支架,通过设置可弯折的连接部,并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可在连接部由展开的第一状态转变到弯折的第二状态时带动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彼此靠近而围合成探头容纳腔,实现传感器的夹持固定,简化了传感器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将该传感器支架应用于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的固定时,可确保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稳定可靠,进而减小测得的温度的偏差,提高了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的准确性,有助于充分发挥空调器的调温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传感器支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部背离探头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有通槽,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相对于通槽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连接部背离探头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置贯穿整个传感器支架横面的通槽,可令连接部相应位置处的厚度减薄,进而在通槽处具备可弯折的结构性能。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相对于通槽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使得连接部在通槽处弯折后,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可彼此靠近贴合,围成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也可以为波纹管等具有弯折性能的结构,还可以由塑性较佳的材料,如金属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槽的深度与连接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3/4。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通槽的深度与连接部的厚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该比值可影响连接部在弯折处的厚度,若该比值过小,则会造成连接部在弯折处过后,削弱其弯折性能,甚至可能造成连接部折断;若该比值过大,则可能造成连接部在弯折处的强度不足,容易损坏。将该比值设置在1/4至3/4之间,可确保连接部在弯折处厚薄合理,同时具备较佳的弯折性能和结构强度,保证了传感器支架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探头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第二探头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
在该设计中,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各自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孔,可令外界空气进入探头容纳腔,确保传感器的可靠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为偶数,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中的任一个第一镂空孔贯通第一探头部的侧壁和底壁,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相对于第一探头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为偶数,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中的任一个第二镂空孔贯通第二探头部的侧壁和底壁,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相对于第二探头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在该设计中,对镂空孔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具体限定。以第一镂空孔为例,第一镂空孔贯通第一探头部的侧壁和底壁,其截面为L形,可减少对第一探头部的结构破坏,有助于保证传感器支架的结构强度。偶数个第一镂空孔相对于第一探头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则既可增加镂空面积,又可确保第一探头部均匀镂空,使得传感器与外界空间均匀接触,有助于确保传感器可靠工作。可以理解的是,可仅对第一镂空孔采用上述布置方式,也可仅对第二镂空孔采用上述布置方式,还可对第一镂空孔和第二镂空孔均采用上述布置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探头部包括与连接部相连的第一端以及远离连接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与第一端的间距小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与第二端的间距;和/或第二探头部包括与连接部相连的第三端以及远离连接部的第四端,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与第三端的间距小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与第四端的间距。
在该设计中,对镂空孔的布置位置进行了具体限定。以第一镂空孔为例,全部第一镂空孔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一探头部靠近连接部的第一端的间距小,与第一探头部远离连接部的第二端的间距大,使得第一镂空孔整体靠近连接部设置,也就集中分布在了探头所在的位置,可在保证传感器可靠工作的情况下,减少对传感器支架的结构强度的破坏。可以理解的是,可仅对第一镂空孔采用上述布置位置,也可仅对第二镂空孔采用上述布置位置,还可对第一镂空孔和第二镂空孔均采用上述布置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部、第一探头部及第二探头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连接部、第一探头部及第二探头部三者构造为一体式结构,使得三者实现可靠连接,有助于提高传感器支架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感器支架还包括:第一线体部,与第一探头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相连;第二线体部,与第二探头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其中,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被配置为能够在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围成线体容纳腔。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传感器还包括与第一探头部相连的第一线体部,以及与第二探头部相连的第二线体部,即传感器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体部、第一探头部、连接部、第二探头部、第二线体部,使得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传感器支架可围成相连通的探头容纳腔和线体容纳腔,整体形成一个近似长条形的夹持支架,可确保传感器的线体的可靠固定,既避免了线体移动影响探头的设置位置,又保证了线体与探头的稳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感器支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将传感器的探头限制在探头容纳腔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设置限位部,可将传感器的探头限制在探头容纳腔内,可避免探头滑出,保证了传感器的可靠固定,进而保证了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部构造为限位通槽,限位通槽位于线体容纳腔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将限位部构造为限位通槽,可将传感器的线体嵌入限位通槽内,由于传感器的探头宽度往往大于线体的直径,限位通槽朝向探头容纳腔的端面即可对探头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探头滑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通槽位于第一线体部的内壁面并突出于第一线体部的顶面,限位通槽被配置为能够在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与第二线体部的内底壁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通过将限位通槽突出设置于第一线体部,并令限位通槽能够在传感器支架对折后与第二线体部的内底壁相接触,也就是令限位通槽的高度与线体容纳腔的深度一致,可在安装传感器时直接将线体放入限位通槽内。该设置方案可避免在传感器支架对折的过程中线体滑出限位通槽,既有助于提升安装效率,又避免了线体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通槽具有相对而设的两个内侧壁以及同时与两个内侧壁相连接的弧面底壁,限位通槽被配置为适于与传感器的线体间隙配合。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限位通槽的结构形式。限位通槽可视为在方形通槽的底壁上再开设了一个相同宽度的弧形通槽,弧形通槽可与线体的形状配合,方形通槽则可便于线体的放入。通过将限位通槽配置为适于与线体间隙配合,既可留出适当空间以便于将线体置入限位通槽,提升安装效率,又可避免空间过大而造成线体松动,并保证了对探头的可靠限位。具体地,弧面底壁可为半圆弧面底壁,以与线体适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线体部的顶面突出于第一探头部的顶面,第一线体部的顶面与第一探头部的顶面的高度差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和/或第二线体部的顶面突出于第二探头部的顶面,第二线体部的顶面与第二探头部的顶面的高度差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
在该设计中,对线体容纳腔和探头容纳腔的空间大小关系进行了限定。以第一线体部和第一探头部为例,第一线体部的顶面突出于第一探头部的顶面,可令线体容纳腔的空间窄于探头容纳腔,既与探头和线体的尺寸关系相一致,又可在传感器支架对折时,在第一探头部和第二探头部之间形成缝隙,以利于空气进入,便于传感器检测。还对二者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进行了具体限定,一方面避免了高度差过小导致的加工困难,另一方面避免了高度差过大导致的第一探头部壁厚过薄,保证了第一探头部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可仅对第一线体部和第一探头部设置该高度差条件,也可仅对第二线体部和第二探头部设置该高度差条件,还可对第一线体部和第一探头部、第二线体部和第二探头部均设置该高度差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线体部远离第一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第二线体部远离第二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被配置为能够在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围成线体过孔。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可将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围成线体过孔,线体过孔与线体容纳腔相通,以供线体通过,可对线体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避免线体串动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缺口的深度的两倍小于第一缺口的宽度,第一缺口的深度被配置为小于传感器的线体的半径;第二缺口的深度的两倍小于第二缺口的宽度,第二缺口的深度被配置为小于传感器的线体的半径。
在该设计中,对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尺寸进行了限定。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深度之和等于线体过孔的高度,通过令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深度均小于线体的半径,可令线体过孔的高度小于线体的直径,从而在安装传感器时夹紧线体,提升定位准确度,有限避免线体串动。对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通过令其深度的两倍小于其宽度,可令线体过孔的高度小于其宽度,从而为线体的挤压变形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感器支架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第一探头部、第二探头部、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设置安装部,可实现传感器支架的安装固定,进而实现传感器的位置固定。安装部可与第一探头部、第二探头部、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只要可以实现传感器支架的安装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部构造为卡扣。
在该设计中,具体将安装部构造为卡扣,可实现传感器支架的快速、便捷安装。具体地,安装时,先将传感器装入传感器支架作为一个整体,再将连接部(即传感器支架的头部)对准待安装部位的装配孔,整体一起穿过装配孔,直到卡扣也穿过装配孔,即可利用卡扣将传感器支架固定在待安装部位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线体部相连接,第二卡扣与第二线体部相连接。
在该设计中,卡扣具体包括与第一线体部相连接的第一卡扣,以及与第二线体部相连接的第二卡扣,可在传感器支架对折后对距离连接部最远的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进行可靠紧固,从而在实现传感器支架的安装的同时,利用简单的结构对整个传感器支架实现有效紧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线体部远离第一探头部的端板构造为第一挡板;第二线体部远离第二探头部的端板构造为第二挡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将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的端板分别构造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利用已有结构作为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止挡结构,既不必设置额外的止挡结构,又可在装配完成后压紧传感器支架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从而实现传感器支架的可靠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线体部远离第一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卡扣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卡扣构造为第一悬臂卡扣;第二线体部远离第二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卡扣位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卡扣构造为第二悬臂卡扣。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卡扣构造为两侧有切缝的悬臂卡扣,可利用第一线体部和第二线体部的壁面直接构造出安装结构,有助于简化装配步骤,提升装配效率。具体地,可采用直线型悬臂卡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悬臂卡扣的宽度与第一线体部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2;第二悬臂卡扣的宽度与第二线体部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2。
在该设计中,对悬臂卡扣的尺寸进行了限定,以第一悬臂卡扣为例,具体限定的是第一悬臂卡扣的宽度与第一线体部的宽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一方面令该比值足够大,以确保悬臂卡扣的强度可靠;另一方面,令该比值不过大,以避免过度破坏线体部的结构强度,保证传感器支架的可靠性。具体地,该比值可为1/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探头部和第一线体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第一探头部和第一线体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可使二者可靠连接,有助于提高传感器支架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探头部和第二线体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第二探头部和第二线体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可使二者可靠连接,有助于提高传感器支架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探头和线体;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支架,探头位于探头容纳腔内,线体穿过传感器支架的线体过孔。
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支架,因而具有该传感器支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支架,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组件,因而具有该传感器支架或该传感器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电器盒,传感器支架与电器盒相连接。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传感器支架连接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电器盒上,使传感器的线体可直接与电器盒内的电器件相连,可有效缩短线体的长度,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对线体的走线布置路径加以固定,可在确保传感器可靠工作的同时提升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器盒设有装配孔,传感器支架与装配孔相适配。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在电器盒上设置与传感器支架相适配的装配孔,可将传感器支架穿过装配孔,实现传感器支架的可靠定位和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配孔贯穿电器盒的装配板,装配板卡接在传感器支架的第一卡扣和第一挡板之间,且装配板卡接在传感器支架的第二卡扣和第二挡板之间。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在传感器支架设置第一卡扣、第一挡板、第二卡扣和第二挡板的情况下,电器盒与传感器支架的装配方案。将电器盒的开设装配孔的板体定义为装配板,安装时,将传感器支架插入装配孔,当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穿过装配孔后,装配板卡接在第一卡扣和第一挡板之间,并且卡接在第二卡扣和第二挡板之间,从而实现了传感器支架与电器盒的可靠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蜗壳,蜗壳设有回风口,回风口朝向电器盒,传感器支架朝向回风口。
在该设计中,空调器室内机的蜗壳具有朝向电器盒的回风口,当传感器具体为用于测量回风温度(即室温)的温度传感器时,将传感器支架固定在电器盒朝向回风口的一侧,可令温度传感器稳定处在回风口附近,提高了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回风温度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支架,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组件,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器室内机,因而具有该传感器支架或该传感器组件或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在展开状态的仰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在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组件在对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风管机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9在C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传感器支架,110连接部,111通槽,120第一探头部,121第一镂空孔,130第二探头部,131第二镂空孔,140第一线体部,141第一挡板,142第一缺口,143第一安装孔,150第二线体部,151第二挡板,152第二缺口,153第二安装孔,161限位通槽,162弹性限位卡,171第一悬臂卡扣,172第二悬臂卡扣,200温度传感器,210探头,220线体,300传感器组件,400风管机室内机,410外壳,420中隔板,430电机,440风机,450蜗壳,460电器盒,461装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100、传感器组件300、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支架100,用于固定传感器,例如,传感器支架100可应用于空调器(如风管机、柜式空调器、壁挂式空调器、中央空调),具体用于空调器室内机(例如图9所示的风管机室内机400,又如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央空调器室内机),以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固定检测回风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00。接下来以应用于风管机室内机400,固定温度传感器200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支架100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探头部120、连接部110和第二探头部130,连接部110被配置为能够由展开的第一状态转变到弯折的第二状态,以使第一探头部120和第二探头部130围成探头容纳腔,实现温度传感器200的夹持固定,简化了温度传感器200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还可确保温度传感器200的安装位置稳定可靠,进而减小测得的温度的偏差,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0测得的温度的准确性,有助于充分发挥空调器的调温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支架100还包括与第一探头部120远离连接部110的一端相连的第一线体部140,以及与第二探头部130远离连接部110的一端相连的第二线体部150,当连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能够围成线体容纳腔,实现线体220的固定。此时传感器支架100整体形成一个近似长条形的夹持支架,可确保传感器的线体220的可靠固定,既避免了线体220移动影响探头210的设置位置,又保证了线体220与探头210的稳定连接。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部140的顶面突出于第一探头部120的顶面,如图4所示,第二线体部150的顶面突出于第二探头部130的顶面,可令线体容纳腔的空间窄于探头容纳腔,与探头210和线体220的尺寸关系相一致,并利于空气进入探头容纳腔。且由此形成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2.5mm,一方面避免了高度差过小导致的加工困难,另一方面避免了高度差过大导致的第一探头部120壁厚过薄,保证了第一探头部120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可仅对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一探头部120设置该高度差条件,也可仅对第二线体部150和第二探头部130设置该高度差条件,还可对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一探头部120、第二线体部150和第二探头部130均设置该高度差条件。具体地,该高度差的取值范围可进一步缩小至1mm至2mm,例如可为1.2mm、1.5mm、1.8mm。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支架100还包括限位部(例如图1和图3所示的位于线体容纳腔内的限位通槽161,又如位于探头容纳腔内并与探头210相适配的容纳槽),用于将传感器的探头210限制在探头容纳腔内,可避免探头210滑出,保证了传感器的可靠固定,进而保证了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可以想到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支架100也可构造为一端闭合、一端开口的管壳,其内形成容纳腔,整体如图8所示,形成一个近似长条形的管状支架,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连接部110处于弯折的第二状态时,将第一探头部120和第二探头部130相连接,将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相连接,可将传感器经开口插入传感器支架100,完成组装。进一步地,此时容纳腔内可设置限位部,以将容纳腔划分为开口一侧的线体容纳腔和闭合一侧的探头容纳腔,传感器支架100相应划分为线体部和探头部。限位部具体可为具有单向限位能力的结构,即可令传感器顺利插入,同时令传感器无法从传感器支架100中脱出,或不易脱出,以实现传感器的固定。例如,限位部可构造为自线体部的内壁面向探头容纳腔延伸的弹性结构,具体可如图5所示,为单个的弹性限位卡162,此时弹性限位卡162可如图5所示跨过传感器支架100的中心线,也可不跨过传感器支架100的中心线。如图6所示,限位部也可包括多个弹性限位卡162,多个弹性限位卡162可围绕传感器支架100的中心线分布,此时多个弹性限位卡162需不跨过探头容纳腔的中心线,以避免互相干扰。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弹性限位卡162可围绕传感器支架100的中心线间隔分布,也可连续分布,连续分布时具体可为相邻弹性限位卡162的根部连接,自由端不连接,以形成花瓣状结构,也可为完全连接而形成减缩环状结构,此时弹性限位卡162可由弹性材料(如硅胶)制成,也可通过结构设计使其具备弹性,例如采用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支架100还包括安装部(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悬臂卡扣171和第二悬臂卡扣172,又如用于安装螺钉等紧固件的紧固孔),可实现传感器支架100的安装固定,进而实现传感器的位置固定。安装部可与第一探头部120、第二探头部130、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只要可以实现传感器支架100的安装即可。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10、第一探头部120及第二探头部130三者可构造为一体式结构,使得三者实现可靠连接,有助于提高传感器支架100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可以想到的是,当连接部110、第一探头部120及第二探头部130不为一体式结构时,可令三者的材质相同,也可令连接部110采用塑性更强的材质以利于弯折,令第一探头部120和第二探头部130采用强度更高的材质以保证结构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探头部120和第一线体部140可构造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探头部130和第二线体部150也可构造为一体式结构,有助于提高传感器支架100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支架100整体可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确保温度传感器200可靠固定。
接下来对传感器支架100的上述各部分结构分别进行描述。
关于连接部110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10背离探头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置贯穿整个传感器支架100横面的通槽111,第一探头部120和第二探头部130相对于通槽11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可令连接部110相应位置处的厚度减薄,进而在通槽111处具备可弯折的结构性能。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10也可以为波纹管等具有弯折性能的结构,还可以由塑性较佳的材料,如金属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槽111的深度与连接部110的厚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4至3/4,可确保连接部110在弯折处厚薄合理,同时具备较佳的弯折性能和结构强度,保证了传感器支架100的可靠性。具体地,该比值可为1/2。
关于第一探头部120和第二探头部13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探头部120设有多个第一镂空孔121;第二探头部130设有多个第二镂空孔131,可令外界空气进入探头容纳腔,确保传感器的可靠工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镂空孔121和第二镂空孔131的布置方式,以第一镂空孔121为例,任一第一镂空孔121贯通第一探头部120的侧壁和底壁,其截面为L形,可减少对第一探头部120的结构破坏,有助于保证传感器支架100的结构强度。此时,偶数个第一镂空孔121相对于第一探头部12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既可增加镂空面积,又可确保第一探头部120均匀镂空,使得传感器与外界空间均匀接触,有助于确保传感器可靠工作。可以理解的是,可仅对第一镂空孔121采用上述布置方式,也可仅对第二镂空孔131采用上述布置方式,还可对第一镂空孔121和第二镂空孔131均采用上述布置方式。可以想到的是,镂空孔的截面除为L形外,还可为圆形、长方形、异形等其他形状,并可均匀布满第一探头部120和/或第二探头部130的侧壁,这同样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镂空孔121和第二镂空孔131的布置位置,以第一镂空孔121为例,第一探头部120包括与连接部110相连的第一端以及远离连接部110的第二端,全部第一镂空孔121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一端的间距小,与第二端的间距大,使得第一镂空孔121整体靠近连接部110设置,也就集中分布在了探头210所在的位置,可在保证传感器可靠工作的情况下,减少对传感器支架100的结构强度的破坏。可以理解的是,可仅对第一镂空孔121采用上述布置位置,也可仅对第二镂空孔131采用上述布置位置,还可对第一镂空孔121和第二镂空孔131均采用上述布置位置。
关于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部140远离第一探头部120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142,第二线体部150远离第二探头部130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152,第一缺口142和第二缺口152被配置为能够在连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围成线体220过孔。线体220过孔与线体容纳腔相通,以供线体220通过,可对线体220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避免线体220串动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缺口142和第二缺口152的尺寸,令第一缺口142的深度小于传感器的线体220的半径,令第二缺口152的深度也小于传感器的线体220的半径,可令线体220过孔的高度小于线体220的直径,从而在安装传感器时夹紧线体220,提升定位准确度,有限避免线体220串动。同时,令第一缺口142的深度的两倍小于第一缺口142的宽度,第二缺口152的深度的两倍小于第二缺口152的宽度,可令线体220过孔的高度小于其宽度,从而为线体220的挤压变形留出足够的空间。具体地,第一缺口142的深度与第二缺口152的深度相等,第一缺口142的宽度与第二缺口152的宽度相等。
关于限位部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构造为限位通槽161,限位通槽161位于线体容纳腔内,可将温度传感器200的线体220嵌入限位通槽161内,由于温度传感器200的探头210宽度往往大于线体220的直径,限位通槽161朝向探头容纳腔的端面即可对探头210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探头210滑出。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限位通槽161朝向探头容纳腔的端面即为探头容纳腔与线体容纳腔的分界面,若忽略限位通槽161的长度,也可视为限位通槽161将传感器支架100内的腔体划分为了探头容纳腔和线体容纳腔。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通槽161位于第一线体部140的内壁面并突出于第一线体部140的顶面,限位通槽161能够在连接部110处于第二状态时与第二线体部150的内底壁相接触,也就是令限位通槽161的高度与线体容纳腔的深度一致,可在安装传感器时直接将线体220放入限位通槽161内。该设置方案可避免在传感器支架100对折的过程中线体220滑出限位通槽161,既有助于提升安装效率,又避免了线体220损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通槽161具有相对而设的两个内侧壁以及同时与两个内侧壁相连接的弧面底壁,可视为在方形通槽111的底壁上再开设了一个相同宽度的弧形通槽111,弧形通槽111可与线体220的形状配合,方形通槽111则可便于线体220的放入。此外,限位通槽161被配置为适于与传感器的线体220间隙配合,既可留出适当空间以便于将线体220置入限位通槽161,提升安装效率,又可避免空间过大而造成线体220松动,并保证了对探头210的可靠限位。具体地,弧面底壁可为半圆弧面底壁,以与线体220适配。
关于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构造为卡扣,可实现传感器支架100的快速、便捷安装。具体地,安装时,先将温度传感器200装入传感器支架100作为一个整体,再将连接部110(即传感器支架100的头部)对准待安装部位的装配孔,整体一起穿过装配孔,直到卡扣也穿过装配孔,即可利用卡扣将传感器支架100固定在待安装部位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线体部140相连接,第二卡扣与第二线体部150相连接,可在传感器支架100对折后对距离连接部110最远的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进行可靠紧固,从而在实现传感器支架100的安装的同时,利用简单的结构对整个传感器支架100实现有效紧固。具体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对称设置。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部140远离第一探头部120的端板构造为第一挡板141;第二线体部150远离第二探头部130的端板构造为第二挡板151,可利用已有结构作为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止挡结构,既不必设置额外的止挡结构,又可在装配完成后压紧传感器支架100的远离连接部110的一端,从而实现传感器支架100的可靠固定。具体地,如图1所示,此时第一线体部140的第一缺口142开设在第一挡板141上,第二线体部150的第二缺口152开设在第二挡板151上。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部140远离第一探头部120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143,第一卡扣位于第一安装孔143内,第一卡扣构造为第一悬臂卡扣171;第二线体部150远离第二探头部130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153,第二卡扣位于第二安装孔153内,第二卡扣构造为第二悬臂卡扣172。此时可利用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的壁面直接构造出安装结构,有助于简化装配步骤,提升装配效率。具体地,可采用直线型悬臂卡扣。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悬臂卡扣171的宽度与第一线体部140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2;第二悬臂卡扣172的宽度与第二线体部150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2。一方面令该比值足够大,以确保悬臂卡扣的强度可靠;另一方面,令该比值不过大,以避免过度破坏第一线体部140和第二线体部150的结构强度,保证传感器支架100的可靠性。具体地,该比值可为1/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300,包括传感器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100,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探头210和线体220,探头210位于探头容纳腔内,线体220穿过传感器支架100的线体220过孔。
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组件300,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支架100,因而具有该传感器支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200。
本发明再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100,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组件300,因而具有该传感器支架100或该传感器组件3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空调器室内机例如可为风管机室内机400、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央空调器室内机。对于风管机室内机400,如图9所示,其外壳410为大致的长方体箱体,腔体内部被一个中隔板420分割成两半,分别为风机侧和换热器侧。如图10所示,在风机侧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电机430,用于带动风机440,风机440安装在蜗壳450内,蜗壳450设有回风口(图中未示出)。在风机侧的侧面设有一个电器盒460,电器盒460的背面朝向蜗壳450的回风口。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100固定在电器盒460背面,并令传感器支架100位于蜗壳450的回风口附近,温度传感器200卡在传感器支架100中,一方面可令温度传感器200稳定处在回风口附近,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0测得的回风温度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使温度传感器200的线体220直接与电器盒460内的电器件相连,可有效缩短线体220的长度,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对线体220的走线布置路径加以固定,可在确保传感器可靠工作的同时提升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盒460设有装配孔,传感器支架100与装配孔相适配,可将传感器支架100穿过装配孔,实现传感器支架100的可靠定位和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8和图10所示,装配孔(图中未示出)贯穿电器盒460的装配板461,装配板461卡接在传感器支架100的第一卡扣(例如第一悬臂卡扣171)和第一挡板141之间,且装配板卡接在传感器支架100的第二卡扣(例如第二悬臂卡扣172)和第二挡板151之间。安装时,将传感器支架100插入装配孔,当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穿过装配孔后,装配板461卡接在第一卡扣和第一挡板141之间,并且卡接在第二卡扣和第二挡板151之间,从而实现了传感器支架100与电器盒460的可靠连接。
本发明又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100,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组件300,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因而具有该传感器支架100或该传感器组件300或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空调器例如可为风管机、柜式空调器、壁挂式空调器、中央空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支架包括:
连接部;
第一探头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及
第二探头部,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探头部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能够由展开的第一状态转变到弯折的第二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探头部和所述第二探头部围成探头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探头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探头部和所述第二探头部相对于所述通槽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槽的深度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探头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
所述第二探头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为偶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中的任一个第一镂空孔贯通所述第一探头部的侧壁和底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探头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为偶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中的任一个第二镂空孔贯通所述第二探头部的侧壁和底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相对于所述第二探头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探头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与所述第一端的间距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孔与所述第二端的间距;和/或
所述第二探头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第三端以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四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与所述第三端的间距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与所述第四端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探头部及所述第二探头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支架还包括:
第一线体部,与所述第一探头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连;
第二线体部,与所述第二探头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线体部和所述第二线体部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围成线体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支架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将传感器的探头限制在所述探头容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构造为限位通槽,所述限位通槽位于所述线体容纳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通槽位于所述第一线体部的内壁面并突出于所述第一线体部的顶面,所述限位通槽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与所述第二线体部的内底壁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通槽具有相对而设的两个内侧壁以及同时与所述两个内侧壁相连接的弧面底壁,所述限位通槽被配置为适于与传感器的线体间隙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体部的顶面突出于所述第一探头部的顶面,所述第一线体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探头部的顶面的高度差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和/或
所述第二线体部的顶面突出于所述第二探头部的顶面,所述第二线体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探头部的顶面的高度差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体部远离所述第一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线体部远离所述第二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围成线体过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的两倍小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被配置为小于传感器的线体的半径;
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的两倍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被配置为小于传感器的线体的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支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探头部、所述第二探头部、所述第一线体部和所述第二线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构造为卡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线体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线体部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体部远离所述第一探头部的端板构造为第一挡板;
所述第二线体部远离所述第二探头部的端板构造为第二挡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体部远离所述第一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卡扣构造为第一悬臂卡扣;
所述第二线体部远离所述第二探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卡扣构造为第二悬臂卡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臂卡扣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线体部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2;
所述第二悬臂卡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线体部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2。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探头部和所述第一线体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探头部和所述第二线体部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23.一种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探头和线体;及
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所述探头位于所述探头容纳腔内,所述线体穿过所述传感器支架的线体过孔。
24.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或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传感器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电器盒,所述传感器支架与所述电器盒相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盒设有装配孔,所述传感器支架与所述装配孔相适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电器盒的装配板,所述装配板卡接在所述传感器支架的第一卡扣和第一挡板之间,且所述装配板卡接在所述传感器支架的第二卡扣和第二挡板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朝向所述电器盒,所述传感器支架朝向所述回风口。
2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或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传感器组件;或
如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2010486651.1A 2020-06-01 2020-06-01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111595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651.1A CN11159547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651.1A CN11159547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5474A true CN111595474A (zh) 2020-08-28
CN111595474B CN111595474B (zh) 2022-04-15

Family

ID=72181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6651.1A Active CN11159547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54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526A (zh) * 2021-04-02 2021-07-2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86048A (ja) * 2008-02-04 2009-08-20 Daikin Ind Ltd 外気温センサ取付具、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9210135A (ja) * 2008-02-29 2009-09-17 Daikin Ind Ltd 外気温センサ取付具、同取付具を備えた室外機、同室外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2792249U (zh) * 2012-08-03 2013-03-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具有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2885119U (zh) * 2012-09-29 2013-04-17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空调室外机
CN204227657U (zh) * 2014-10-24 2015-03-2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电器盖
CN10609130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感温部件的固定结构、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152289A (zh) * 2016-08-30 2016-11-2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
CN106275782A (zh) * 2015-05-13 2017-01-04 常娟 带有新型卡口的封口夹
CN205980039U (zh) * 2016-08-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
CN207990823U (zh) * 2018-03-30 2018-10-19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传感器托架
CN210463458U (zh) * 2019-07-31 2020-05-0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感温包组件、空调器
CN210624739U (zh) * 2019-09-19 2020-05-26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用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86048A (ja) * 2008-02-04 2009-08-20 Daikin Ind Ltd 外気温センサ取付具、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9210135A (ja) * 2008-02-29 2009-09-17 Daikin Ind Ltd 外気温センサ取付具、同取付具を備えた室外機、同室外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2792249U (zh) * 2012-08-03 2013-03-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具有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2885119U (zh) * 2012-09-29 2013-04-17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空调室外机
CN204227657U (zh) * 2014-10-24 2015-03-2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电器盖
CN106275782A (zh) * 2015-05-13 2017-01-04 常娟 带有新型卡口的封口夹
CN10609130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感温部件的固定结构、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152289A (zh) * 2016-08-30 2016-11-2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
CN205980039U (zh) * 2016-08-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
CN207990823U (zh) * 2018-03-30 2018-10-19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传感器托架
CN210463458U (zh) * 2019-07-31 2020-05-0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感温包组件、空调器
CN210624739U (zh) * 2019-09-19 2020-05-26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用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526A (zh) * 2021-04-02 2021-07-2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3154526B (zh) * 2021-04-02 2022-05-2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5474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5474B (zh) 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2108514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KR960023819A (ko) 밀폐형 저동압축기용 보호장치
JP2011529616A (ja) オス、メス型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オスおよび/またはメス型電気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電気接続
US20170261190A1 (en) Lighting system
US6269693B1 (en) Capacitive sensor for a fluid forming a dielectric in a capacitor
WO2019154073A1 (zh) 线束保护装置及电池包
JP2006311690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WO2018173980A1 (ja) センサ取付用ブラケット及びリード線配索構造
CN214038703U (zh) 一种感温包支架及空调器
US6672915B2 (en) Connector for motor
ES2939888T3 (es) Canaleta de cables
CN217979204U (zh) 空调器及其温包卡
CN111418988A (zh) 一种电吹风
JP7455493B2 (ja) 温度センサ、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2885119U (zh) 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空调室外机
RU2007112884A (ru) Герметичное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с гибкой диафрагмой между электромонтажным коробом и приборной коробкой
CN111387674A (zh) 一种电吹风
CN210461286U (zh) 双层面板固定结构
CN219186413U (zh) 发热器及转轮除湿机
CN216592157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卡线结构
CN211144876U (zh) 一种快拆式风扇模组
JP642691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体
CN212465232U (zh) 一种电吹风
CN210118881U (zh) 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