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4932A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4932A
CN111594932A CN202010420295.3A CN202010420295A CN111594932A CN 111594932 A CN111594932 A CN 111594932A CN 202010420295 A CN202010420295 A CN 202010420295A CN 111594932 A CN111594932 A CN 111594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heating
temperature
outlet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02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4932B (zh
Inventor
庄立强
罗彬�
谭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02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4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4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4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4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4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该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装置,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用于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出气口进入室内;其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与空调系统中的室外机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媒流动的冷媒管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装置,该再热除湿装置能够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运行在除湿模式时,大多会导致室内温度降低,且往往空调器的出风温度也较低,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尤其在室内温度不高时,空调器运行在除湿模式,会导致室内温度更低,使用户感到寒冷。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空调器,其运行在除湿模式时,出风温度适宜,不会使用户感到寒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装置,该再热除湿装置能够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装置,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用于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出气口进入室内;其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与空调系统中的室外机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媒流动的冷媒管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装置,该再热除湿装置能够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包括:新风组件、再热组件、所述新风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一冷媒管路,以及所述再热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二冷媒管路;所述新风组件和所述再热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其中,所述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新风组件除湿后,再通过所述风道进入所述再热组件进行加热后进入室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媒分流组件;所述冷媒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其中,所述冷媒分流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形成第一冷媒路段;所述新风组件与所述冷媒分流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媒路段,所述再热组件与所述冷媒分流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媒路段;所述第一冷媒路段和所述第二冷媒路段形成所述新风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一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冷媒路段和所述第三冷媒路段形成所述再热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二冷媒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一温度采集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再热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温度采集元件;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所述第二温度采集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再热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中包括上述的再热除湿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识别所述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所述再热除湿装置,通过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的冷媒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的冷媒流量,包括: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则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之后,还包括: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的冷媒流量,包括: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则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之后,还包括: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四设定温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适用于上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控制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所述再热除湿装置,通过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的冷媒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则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所述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则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所述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四设定温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被处理器执行,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包括再热除湿装置11、室外机12、再热除湿装置11与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管路13。
其中,冷媒管路13用于实现再热除湿装置11和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再热除湿装置11用于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空调系统的出气口进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出风温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再热除湿装置11包括新风组件111、再热组件112、新风组件111与室外机12之间的第一冷媒管路131、再热组件112与室外机12之间的第二冷媒管路132、新风组件111和再热组件112之间的风道113。
其中,第一冷媒管路131用于实现新风组件111和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流动,第二冷媒管路132用于实现再热组件112和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流动,风道113用于实现新风组件111和再热组件112之间的空气流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媒管路131和第二冷媒管路132形成再热除湿装置11与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管路13。
需要说明的是,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新风组件111除湿后,再通过风道113进入再热组件112进行加热后进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新风组件111可包括蒸发器和风机,其中,蒸发器用于将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除湿,风机用于将除湿后的空气送入风道113中,进而使除湿后的空气送入再热组件112中。
可选的,再热组件112可包括冷凝器和风机,其中,冷凝器用于加热经新风组件111除湿后的空气,风机用于将除湿后的空气送入室内。
继续以图2为例,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冷媒管路131和第二冷媒管路132上的节流元件14。可选的,节流元件14可包括膨胀阀。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第一冷媒管路131上的节流元件14用于对新风组件111和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以调节新风组件111的制冷能力,进而调节新风组件111的出风温度,由于再热组件112的出风温度与新风组件的出风温度有关,因此设置在第一冷媒管路131上的节流元件14还可调节再热组件112的出风温度。
设置在第二冷媒管路132上的节流元件14用于对再热组件112和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以调节再热组件112的制热能力,进而调节再热组件112的出风温度。
由此,该空调系统可通过节流元件14,调节新风组件111和再热组件112的出风温度,灵活性较高。
可选的,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新风组件111出风口处的第一温度采集元件1111(图2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再热组件112出风口处的第二温度采集元件1121(图2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采集元件1111用于检测新风组件111的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第二温度采集元件1121用于检测再热组件112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可选的,第一温度采集元件1111、第二温度采集元件1121可为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如图3所示,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冷媒分流组件15,冷媒分流组件15设置在再热除湿装置11与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管路13(图3中未示出)上。可选的,冷媒分流组件可包括三通阀。
需要说明的是,冷媒分流组件15与室外机12之间形成第一冷媒路段16,用于实现冷媒分流组件15和室外机12之间的冷媒流动;新风组件111与冷媒分流组件15之间形成第二冷媒路段17,用于实现新风组件111与冷媒分流组件15之间的冷媒流动;再热组件112与冷媒分流组件15之间形成第三冷媒路段18,用于实现再热组件112与冷媒分流组件15之间的冷媒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媒路段16和第二冷媒路段17形成新风组件111与室外机12之间的第一冷媒管路131,第一冷媒路段16和第三冷媒路段18形成再热组件112与室外机12之间的第二冷媒管路132。
由此,该空调系统可通过冷媒分流组件15,实现冷媒在室外机12、新风组件111、再热组件112之间的流动。
举例而言,空调系统开启再热除湿装置11时,冷媒在室外机12内放热冷凝,之后冷媒通过第一冷媒路段16进入冷媒分流组件15,之后通过第三冷媒路段18进入再热组件112再次放热冷凝,然后通过第三冷媒路段18回到冷媒分流组件15,一部分冷媒直接通过第一冷媒路段16回到室外机12,另一部分冷媒先通过第二冷媒路段17进入新风组件111吸热蒸发,之后再通过第二冷媒路段17回到冷媒分流组件15,之后再通过第一冷媒路段16回到室外机12。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包括热回收外机1、新风机2、再热盘管3、冷媒分流组件4、节流元件5、线控器6、出风温度传感器7。
其中,新风机2包括蒸发器8和风机9,再热盘管3包括冷凝器10和风机9,新风机2与再热盘管3之间形成风道,冷媒分流组件4可为MS分流装置,冷媒分流组件4分别与热回收外机1、节流元件5之间形成冷媒管路,节流元件5可为AHU(“Air Handle Unit”,空调机组)控制装置,可包括电子膨胀阀和电控板,节流元件5分别与新风机2、再热盘管3、冷媒分流组件4形成冷媒管路,线控器6与节流元件5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机2用于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再热盘管3用于将除湿后的空气加热,冷媒分流组件4用于实现冷媒在热回收外机1、新风机2、再热盘管3之间的流动,节流元件5用于控制流入新风机2、再热盘管3的冷媒流量,用户可通过操作线控器6,对新风机2、再热盘管3的出风温度进行设定,出风温度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新风机2和再热盘管3的出风口处,分别用于检测新风机2、再热盘管3的出风口处的出风温度。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装置,该再热除湿装置能够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再热除湿装置。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可选的,可在室内安装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S102,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湿度阈值是判定是否开启再热除湿装置的临界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说明室内的当前湿度较小,不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则不需要开启再热除湿装置。
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说明室内的当前湿度较大,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则需要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出风温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预设湿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可标定为70%,可依据天气、季节等因素实时更新。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湿度阈值还可由用户自行设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的过程中,还可获取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然后根据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再热除湿装置中的冷媒流量,以实现对再热除湿装置的除湿效果和加热效果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再热除湿装置的出风温度的控制,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其中,可通过在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安装温度检测装置,来获取第一出风温度。例如,若再热除湿装置包括新风组件和再热组件时,可通过在再热组件的出风口处安装温度传感器,来获取第一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所披露的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下面结合图6来描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S202,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S203,获取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
关于S201~S203的具体介绍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S204,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第一设定温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设定温度可标定为18℃,第一设定温差可标定为2℃。可选的,第一设定温度、第一设定温差均可预先设置在空调系统的存储空间中,例如,可存储在空调系统的主板中。
S205,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时,说明此时第一出风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较大,第一出风温度较低,此时可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增大流入再热组件的冷媒流量,进而提高再热组件的制热能力,以提高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时,还可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减小流入新风组件的冷媒流量,进而减弱新风组件的制冷能力,以提高新风组件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进而提高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还可获取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若检测并识别第二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说明此时第二出风温度较低,此时可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减小流入新风组件的冷媒流量,进而减弱新风组件的制冷能力,以提高新风组件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进而提高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可通过在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安装温度检测装置,来获取第二出风温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可包括温度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
可选的,第二设定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并预先设置在空调系统的存储空间中,例如,可存储在空调系统的主板中。
S206,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第一出风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
其中,第三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三设定温度可标定为28℃,第二设定温差可标定为2℃。可选的,第三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差均可预先设置在空调系统的存储空间中,例如,可存储在空调系统的主板中。
S207,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第一出风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时,说明此时第一出风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较大,第一出风温度较高,此时可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减小流入再热组件的冷媒流量,进而减弱再热组件的制热能力,以降低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第一出风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时,还可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增大流入新风组件的冷媒流量,进而提高新风组件的制冷能力,以降低新风组件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进而降低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的,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还可获取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若检测并识别第二出风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说明此时第二出风温度较高,此时可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增大流入新风组件的冷媒流量,进而提高新风组件的制冷能力,以降低新风组件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进而降低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设定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
可选的,第四设定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并预先设置在空调系统的存储空间中,例如,可存储在空调系统的主板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所披露的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出风温度,调节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调节再热组件的制热能力,进而调节再热除湿装置的出风温度,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301,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S302,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S303,获取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
S304,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
S305,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S306,获取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第二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
S307,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S308,识别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第一出风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
S309,降低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S310,获取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第二出风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
S311,增大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步骤的具体介绍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适用于上述的空调系统。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200,包括湿度检测模块21、控制模块22。
湿度检测模块21用于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控制模块22用于识别所述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所述再热除湿装置,通过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的冷媒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则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还用于所述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则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具体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还用于所述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四设定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披露的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300,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存储器31、处理器32。其中,处理器32通过读取存储器3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被处理器执行,识别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开启再热除湿装置,通过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之后再送入室内,使得空调系统的出风既满足除湿要求,又满足温度要求,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除湿模式下的出风温度适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热除湿装置,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用于在室内侧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先除湿再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出气口进入室内;
其中,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与空调系统中的室外机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媒流动的冷媒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包括:新风组件、再热组件、所述新风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一冷媒管路,以及所述再热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二冷媒管路;
所述新风组件和所述再热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其中,所述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新风组件除湿后,再通过所述风道进入所述再热组件进行加热后进入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分流组件;所述冷媒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
其中,所述冷媒分流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形成第一冷媒路段;所述新风组件与所述冷媒分流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媒路段,所述再热组件与所述冷媒分流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媒路段;
所述第一冷媒路段和所述第二冷媒路段形成所述新风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一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冷媒路段和所述第三冷媒路段形成所述再热组件与所述室外机之间的第二冷媒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一温度采集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再热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温度采集元件;
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采集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再热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
6.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再热除湿装置;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识别所述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所述再热除湿装置,通过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出风口处的第一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的冷媒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的冷媒流量,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出风温度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差,则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温度,调节进入所述再热除湿装置的冷媒流量,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差,则降低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再热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所述再热除湿装置中新风组件所对应的冷媒管路上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新风组件的出风口处的第二出风温度,检测并识别所述第二出风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四设定温度。
14.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当前湿度;
控制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室内的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开启所述再热除湿装置,通过所述再热除湿装置对试图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先除湿再加热。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6-13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13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010420295.3A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594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0295.3A CN111594932B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0295.3A CN111594932B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4932A true CN111594932A (zh) 2020-08-28
CN111594932B CN111594932B (zh) 2022-05-20

Family

ID=7218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0295.3A Active CN111594932B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493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7743A (zh) * 2021-11-24 2022-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87740A (zh) * 2021-11-24 2022-02-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87734A (zh) * 2021-11-24 2022-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23228A (zh) * 2022-05-25 2022-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
CN115111903A (zh) * 2022-06-13 2022-09-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烘干机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1037A (ja) * 1999-09-21 2001-04-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2022205A (ja) * 2000-07-03 2002-01-23 Daikin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551968A (zh) * 2001-09-25 2004-12-01 ͬ�Ϳ�ҵ��ʽ���� 空调机
CN104729060A (zh) * 2013-12-19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温除湿空调及方法
CN104864495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5240963A (zh) * 2015-10-29 2016-01-13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冷调温除湿机
CN105526672A (zh) * 2015-12-11 2016-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除湿系统温湿度控制方法
CN105757895A (zh) * 2016-03-28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440045A (zh) * 2016-10-21 2017-02-2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除湿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8036471A (zh) * 2017-11-29 2018-05-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
CN109405325A (zh) * 2018-11-30 2019-03-01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组
CN109631427A (zh) * 2018-11-27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及机组
JP2019199998A (ja) * 2018-05-17 2019-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1037A (ja) * 1999-09-21 2001-04-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2022205A (ja) * 2000-07-03 2002-01-23 Daikin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551968A (zh) * 2001-09-25 2004-12-01 ͬ�Ϳ�ҵ��ʽ���� 空调机
CN104729060A (zh) * 2013-12-19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温除湿空调及方法
CN104864495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5240963A (zh) * 2015-10-29 2016-01-13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冷调温除湿机
CN105526672A (zh) * 2015-12-11 2016-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除湿系统温湿度控制方法
CN105757895A (zh) * 2016-03-28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440045A (zh) * 2016-10-21 2017-02-2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除湿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8036471A (zh) * 2017-11-29 2018-05-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
JP2019199998A (ja) * 2018-05-17 2019-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631427A (zh) * 2018-11-27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及机组
CN109405325A (zh) * 2018-11-30 2019-03-01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敏生: "家用整体式恒温恒湿机系统设计及结构设计", 《2001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7743A (zh) * 2021-11-24 2022-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87740A (zh) * 2021-11-24 2022-02-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87734A (zh) * 2021-11-24 2022-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87743B (zh) * 2021-11-24 2024-01-2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23228A (zh) * 2022-05-25 2022-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
CN114923228B (zh) * 2022-05-25 2023-10-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
CN115111903A (zh) * 2022-06-13 2022-09-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烘干机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5111903B (zh) * 2022-06-13 2024-0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烘干机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4932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4932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10108159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97384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 controller that utilizes two set temperature ranges
US20100241287A1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JP4975187B2 (ja) 利用側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2013013422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er
JP501277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314508B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159964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US20080315000A1 (en) Integrated Controller And Fault Indicator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US20210404691A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KR19990007200A (ko) 공조 시스템용 습도 조절 써모스탯과 그 제어 방법
CN106839324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恒温除湿控制方法
CN107178835B (zh) 空调器除湿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499022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7780A (zh) 用于调节空调室内机的蒸发温度的方法及空调
CN113865057B (zh) 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413857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8870652A (zh)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6161452B2 (ja) 空調機システム
CN111720962A (zh) 变频空调器的制冷除湿控制方法以及空调系统
CN106225150A (zh) 空调器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
CN112443899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27211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JP2012193952A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