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4483A - 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离心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4483A
CN111594483A CN202010108596.2A CN202010108596A CN111594483A CN 111594483 A CN111594483 A CN 111594483A CN 202010108596 A CN202010108596 A CN 202010108596A CN 111594483 A CN111594483 A CN 111594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main plate
front side
centrifugal pump
out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85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田义彦
铃木敬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94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44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4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4Vanes
    • F04D29/242Geometry, shape
    • F04D29/245Geometry, shape for special eff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9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7/00Pumps adapted for handling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 F04D7/02Pumps adapted for handling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of centrifugal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和异音的产生的离心泵。该离心泵(10)具有:叶轮(30),其利用马达部(14)进行旋转;以及壳体(11),其具有收纳叶轮(30)的泵室(17)。叶轮(30)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主板(32),以及叶片(36),其在主板(32)的上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有多片。壳体(11)具有:吸入口(20),其自与所述叶轮(30)的叶片(36)侧的中央部相对的方向向所述泵室(17)吸入流体;以及喷出口(22),其随着叶轮(30)的旋转而沿泵室(17)的切线方向喷出流体。叶片(36)的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Description

离心泵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心泵。该离心泵具备利用马达进行旋转的叶轮和具有收纳叶轮的泵室的壳体。叶轮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主板和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于主板的表面上的多片叶片。壳体具有自与叶轮的叶片侧的中央部相对的方向向泵室吸入流体的吸入口、和随着叶轮的旋转而沿泵室的切线方向喷出流体的喷出口。在壳体上形成有将泵室和喷出口内的喷出流路分隔的舌状的分隔壁部即所谓的舌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22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多片叶片形成为沿径向和轴向大致笔直地延伸。因此,随着叶片的叶轮径向外端部相对于壳体的舌部经过,压力急剧上升,在其刚经过之后压力急剧下降。因此,存在产生压力脉动、产生振动及异音这样的问题。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抑制由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及异音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采取以下方案。
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泵,该离心泵具有:叶轮,其利用马达进行旋转;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该叶轮的泵室,所述叶轮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主板以及在该主板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的多片叶片,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其自与所述叶轮的叶片侧的中央部相对的方向向所述泵室吸入流体;以及喷出口,其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而沿所述泵室的切线方向喷出所述流体,该离心泵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的叶轮径向外侧的外侧叶片部,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前侧的前侧面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与主板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第1技术方案,叶轮叶片的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形成为自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与主板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外侧叶片部的叶轮径向外端部经过将壳体的泵室和喷出口内的喷出流路分隔的舌部而喷出流路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能够缓和压力的急剧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及异音的产生。
第2技术方案是第1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在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相对于与所述主板的表面正交且经过该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度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加。
根据第2技术方案,通过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自内端侧向外端侧倾斜,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
第3技术方案是第1或2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在所述叶轮的表面视图中,相对于经过该叶轮的旋转中心且经过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叶轮径向内侧的端部的法线,所述外侧叶片部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的主板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且该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
根据第3技术方案,在叶轮的表面视图中,相对于法线,外侧叶片部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的主板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从而能够提高升压特性,使必要压力所需要的转速低转速化。另外,相对于法线,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从而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因此,能够兼顾离心泵的低转速化和泵效率的提高。
第4技术方案是第1~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自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主板侧的端部逐渐增加。
根据第4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外侧叶片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破损的产生。
第5技术方案是第4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所述外侧叶片部的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后侧的后侧面形成为与所述主板的表面正交的平面或自后方朝向前方向斜向与主板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第5技术方案,能够在叶轮的轴向上对成型叶轮的模具进行分模。由此,能够简化模具,提高生产率。
第6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泵,该离心泵具有:叶轮,其利用马达进行旋转;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该叶轮的泵室,所述叶轮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主板以及在该主板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的多片叶片,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其自与所述叶轮的叶片侧的中央部相对的方向向所述泵室吸入流体;以及喷出口,其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而沿所述泵室的切线方向喷出所述流体,该离心泵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的叶轮径向外侧的外侧叶片部,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前侧的前侧面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主板侧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第6技术方案,叶轮叶片的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形成为自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主板侧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外侧叶片部的叶轮径向外端部经过将壳体的泵室和喷出口内的喷出流路分隔的舌部而喷出流路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能够缓和压力的急剧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及异音的产生。
第7技术方案是第6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在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相对于与所述主板的表面正交且经过该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度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加。
根据第7技术方案,通过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从内端侧向外端侧倾斜,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
第8技术方案是第6或7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在所述叶轮的表面视图中,相对于经过该叶轮的旋转中心且经过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叶轮径向内侧的端部的法线,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且该前侧面的主板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
根据第8技术方案,在叶轮的表面视图中,相对于法线,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从而能够提高升压特性,使必要压力所需要的转速低转速化。另外,相对于法线,外侧叶片部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的主板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从而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因此,能够兼顾离心泵的低转速化和泵效率的提高。
第9技术方案是第6~8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自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主板侧的端部逐渐增加。
根据第9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外侧叶片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破损的产生。
第10技术方案是第9技术方案的离心泵,其中,在所述主板形成有与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相对的开口部。
根据第10技术方案,能够在叶轮的轴向上对成型叶轮的模具进行分模。由此,能够简化模具,提高生产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由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和异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1的离心泵局部剖切而表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叶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叶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向视剖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
图7是图4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
图8是将实施方式2的离心泵局部剖切而表示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向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叶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叶轮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向视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XIV-XIV线向视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外侧叶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外侧叶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离心泵;11、壳体;14、马达部(马达);17、泵室;20、吸入口;22、喷出口;30、叶轮;30c、旋转中心;32、主板;36、叶片;38、外侧叶片部;38a、前侧面;38b、后侧面;38t、厚度;38θ、倾斜角度;138、外侧叶片部;138a、前侧面;138b、后侧面;138t、厚度;138θ、倾斜角度;140、开口部;238、外侧叶片部;238a、前侧面;238b、后侧面;238t、厚度;332、主板;338、外侧叶片部;338a、前侧面;338b、后侧面;338t、厚度;340、开口部;L、直线;N、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例如作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吹扫泵而使用的离心泵。吹扫泵是对从吸附罐向内燃机(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的吹扫气体的吹扫量进行填补的离心泵。图1是将离心泵局部剖切来表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另外,虽然将离心泵的方位如图1及图2中箭头所示那样确定,但并不是限定离心泵的配置方向。
(离心泵的概要)
如图1所示,离心泵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壳体11。泵部12设置在壳体11的上部,马达部14设置在壳体11的下部。
马达部14包括无刷马达。马达部14具有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的旋转轴15。马达部14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马达”。
中空短圆筒状的泵室17形成在壳体11的上部内。泵室17与马达部14的旋转轴15同心状地配置。泵室17是通过在泵部12中将分割构件11a、11b相互紧固而形成的,该分割构件11a、11b将壳体11在上下方向(轴向)上分割成两部分。泵室17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部的螺旋件17a。作为马达部14的旋转轴15的输出侧的端部的上端部贯通下侧的分割构件11b而向泵室17内突出。
向上方突出的中空圆筒状的吸入口20形成在上侧的分割构件11a的上表面部。吸入口20与泵室17同心状地配置。利用吸入口20的中空部形成吸入流路20a。利用吸入流路20a连通泵室17内外。
如图2所示,在壳体11的前表面侧的左侧部形成有向左方突出的中空圆筒状的喷出口22。喷出口22在俯视时从壳体11的外周部沿切线方向外侧即顺时针方向向外侧突出。利用喷出口22的中空部形成喷出流路22a。利用喷出流路22a连通泵室17的螺旋件17a内外。在壳体11上形成有作为舌状的分隔壁部的舌部24,该舌部24将泵室17的螺旋件17a和喷出流路22a之间分隔。
喷出口22的上游侧开口端22b以与泵室17的螺旋件17a重叠的方式形成。上游侧开口端22b形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参照图1)。另外,上游侧开口端22b也可以形成为矩形形状。
叶轮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在泵室17内。叶轮30相对于马达部14的旋转轴15的上端部呈同心状地连结。因此,叶轮30随着旋转轴15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叶轮30在俯视时沿顺时针方向(在图2中参照箭头R方向)旋转。叶轮30为树脂制的。吸入口20与叶轮30的叶片侧(图1中的上侧)的中央部相对。
(离心泵10的动作)
在通过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而驱动马达部14时,叶轮30与旋转轴15一起旋转,由此作为流体的吹扫气体从吸入口20的吸入流路20a被吸入泵室17。该吹扫气体在通过叶轮30的旋转而升压后,从喷出口22的上游侧开口端22b向喷出流路22a喷出。这样,利用离心泵10加压输送吹扫气体。并且,在因叶轮30的旋转而升压的吹扫气体向喷出口22的上游侧开口端22b喷出时,叶轮30的叶片36的叶轮径向外端部经过与舌部24相对的位置。关于叶片36将在后面叙述。
(叶轮30的特征的结构)
图3是表示叶轮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叶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V-V线向视剖视图,图6是图4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图7是图4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如图3所示,叶轮30具有主板32、毂部34和叶片36。主板32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在主板32的上表面形成有包围毂部34的周围的圆锥台状的山状部32a。主板32的上表面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表面”。毂部34在主板32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为同心状且封闭上表面开口部的有顶圆筒状。在毂部34上嵌合连接有马达部14的旋转轴15(参照图2)。叶片36在主板32的上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有多片。叶片36的片数例如为12片。叶片36形成为沿着主板32的径向延伸的平带状。
如图4所示,叶片36的叶轮径向的内端部以向叶轮旋转方向前侧(箭头R方向侧)偏离的方式与毂部34连接。而且,在叶轮30的俯视图中,叶片36(详细而言为上端部)以叶轮径向的外端部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后侧(与箭头R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式缓缓地倾斜。叶片36的上端部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叶片36的下端部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板侧的端部”。叶轮30的俯视图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表面视图”。
将叶片36中的叶轮径向内侧的叶片部分称为内侧叶片部37,将叶片36中的叶轮径向外侧的叶片部分称为外侧叶片部38。在叶轮30的俯视图中,内侧叶片部37与外侧叶片部38的连接部分配置在法线N上,该法线N是经过叶轮30的旋转中心30c且沿径向延伸的直线。内侧叶片部37相对于法线N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内侧叶片部37和外侧叶片部38的连接部分相当于外侧叶片部38的叶轮径向内侧的端部。将叶片36的叶轮旋转方向前侧的面称为前侧面,将其旋转方向后侧的面称为后侧面。
如图5所示,内侧叶片部37的前侧面37a和后侧面37b形成为与主板32的上表面正交的平面。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正交”包括大致正交。
如图6和图7所示,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图6和图7中自左方朝向右方)向斜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该前侧面38a与内侧叶片部37的前侧面37a连续地形成(参照图3及图4)。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在与外侧叶片部3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从前侧面38a的上端部到下端部呈直线状延伸,但也可以形成为缓缓的凸型圆弧状或凹型圆弧状。斜向上方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斜向与主板相反的一侧”。
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的倾斜角度38θ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大。倾斜角度38θ是前侧面38a相对于与主板22的表面正交且经过前侧面38a的上端部的直线L的角度。
如图4所示,在叶轮30俯视图中,相对于法线N,外侧叶片部38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38a的下半部配置于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且前侧面38a的上半部配置于叶轮旋转方向后侧(参照图6及图7)。外侧叶片部38的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面与主板32的外周面构成同一面。前侧面38a的下半部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板侧的部分”。前侧面38a的上半部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
如图6和图7所示,外侧叶片部38的前后方向的厚度38t在外侧叶片部38中从上端部向下端部逐渐增加。外侧叶片部38的后侧面38b形成与主板32的上表面正交的平面。该后侧面38b与内侧叶片部37的后侧面37b连续地形成(参照图3)。如图5所示,内侧叶片部37的前后方向的厚度37t在从上端部到下端部的范围内恒定。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恒定”包括大致恒定。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叶轮30的叶片36的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形成为自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因此,随着外侧叶片部38的叶轮径向外端部经过壳体11的舌部24,喷出口22的上游侧开口端22b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能够缓和压力的急剧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离心泵10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及异音的产生。
而且,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的倾斜角度38θ从叶轮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大。因此,通过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从内端侧向外端侧倾斜,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
而且,在叶轮30的俯视图中,相对于法线N,外侧叶片部38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38a的下半部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从而能够提高升压特性,使必要压力所需要的转速低转速化。而且,相对于法线N,外侧叶片部38的前侧面38a的上半部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从而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由此,能够兼顾离心泵10的低转速化和泵效率的提高。
而且,外侧叶片部38的厚度38t从上端部向下端部逐渐增加。因此,能够提高外侧叶片部38的刚性,抑制振动及破损的发生。
而且,外侧叶片部38的后侧面38b形成与主板32的上表面正交的平面。因此,能够在叶轮30的轴向上对树脂成型叶轮30的模具进行分模。由此,能够简化模具,提高生产率。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的叶轮30的外侧叶片部38加以变更而成的,因此对该变更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对实施方式1的变更的部位标注100号段的附图标记。图8是将离心泵局部剖切来表示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IX-IX线向视剖视图,图10是表示叶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叶轮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向视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向视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XIV-XIV线向视剖视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斜向下方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斜向主板侧”。另外,内侧叶片部37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参照图12)。
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的倾斜角度138θ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大。倾斜角度138θ是前侧面138a相对于与主板22的表面正交且经过前侧面138a的上端部的直线L的角度。
如图11所示,在叶轮30的俯视图中,相对于法线N,外侧叶片部138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138a的上半部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且前侧面138a的下半部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参照图13及图14)。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外侧叶片部138的厚度138t在从上端部到下端部的范围内恒定。另外,该厚度138t在从外侧叶片部138的叶轮径向内侧的端部到外侧的端部的范围即长度方向的范围内恒定。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主板32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相对的开口部140。开口部140形成为向主板32的外周部的板厚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叶轮径向外侧开口的槽状(参照图13以及图14)。
(实施方式2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叶轮30的叶片36的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形成为自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因此,随着外侧叶片部138的叶轮径向外端部经过壳体11的舌部24(参照图8及图9),喷出口22的上游侧开口端22b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能够缓和压力的急剧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离心泵10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及异音的产生。
而且,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的倾斜角度138θ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大。因此,通过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从内端侧向外端侧倾斜,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
另外,在叶轮30的俯视图中,相对于法线N,外侧叶片部138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138a的上半部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从而能够提高升压特性,使必要压力所需要的转速低转速化。而且,相对于法线N,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的下半部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从而能够使向叶轮径向外侧的流动顺畅化。由此,能够兼顾离心泵10的低转速化和泵效率的提高。
而且,与外侧叶片部138的前侧面138a相对的开口部140形成在主板32上。因此,能够在叶轮30的轴向上对树脂成型叶轮30的模具进行分模。由此,能够简化模具,提高生产率。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2的叶轮30的外侧叶片部138加以变更而成的,所以对该变更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对实施方式2的变更的部位标注200号段的附图标记。图15是表示外侧叶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5所示,与实施方式2的前侧面138a(参照图13及图14)同样地形成外侧叶片部238的前侧面238a,另一方面,外侧叶片部238的厚度238t从上端部向下端部逐渐增加。因此,能够提高外侧叶片部238的刚性,抑制振动及破损的产生。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的叶轮30的外侧叶片部38及主板32加以变更而成的,因此对该变更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对实施方式1的变更的部位标注300号段的附图标记。图16是表示外侧叶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外侧叶片部338的前侧面338a与实施方式1的前侧面38a(参照图6及图7)同样地形成,另一方面,外侧叶片部338的厚度338t在从上端部到下端部的范围内恒定。由此,外侧叶片部338的后侧面338b形成为自后方朝向前方向斜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与外侧叶片部338的后侧面338b相对的开口部340形成在主板332的外周部。开口部340形成为向主板332的外周部的板厚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叶轮径向外侧开口的槽状。因此,能够在叶轮30的轴向上对树脂成型叶轮30的模具进行分模。由此,能够简化模具,提高生产率。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例如,离心泵10也可以应用于吹扫气体以外的空气等气体、或者液体等流体的加压输送所用的泵。而且,马达部14的无刷马达也可以由有刷马达代替。另外,也可以仅由泵部12形成离心泵10,并成为利用外部的驱动源对旋转轴15进行驱动的结构。并且,叶轮30不限于树脂制的,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Claims (10)

1.一种离心泵,该离心泵具有:
叶轮,其利用马达进行旋转;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该叶轮的泵室,
所述叶轮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主板以及在该主板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的多片叶片,
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其自与所述叶轮的叶片侧的中央部相对的方向向所述泵室吸入流体;以及喷出口,其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而沿所述泵室的切线方向喷出所述流体,该离心泵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的叶轮径向外侧的外侧叶片部,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前侧的前侧面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与主板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在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相对于与所述主板的表面正交且经过该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度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在所述叶轮的表面视图中,相对于经过该叶轮的旋转中心且经过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叶轮径向内侧的端部的法线,所述外侧叶片部的至少叶轮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前侧面的主板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且该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自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主板侧的端部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所述外侧叶片部的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后侧的后侧面形成为与所述主板的表面正交的平面或自后方朝向前方向斜向与主板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
6.一种离心泵,其具有:
叶轮,其利用马达进行旋转;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该叶轮的泵室,
所述叶轮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主板以及在该主板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的多片叶片,
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其自与所述叶轮的叶片侧的中央部相对的方向向所述泵室吸入流体;以及喷出口,其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而沿所述泵室的切线方向喷出所述流体,该离心泵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的叶轮径向外侧的外侧叶片部,位于叶轮旋转方向前侧的前侧面形成为自叶轮旋转方向前方朝向后方向斜向主板侧倾斜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在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相对于与所述主板的表面正交且经过该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度从叶轮径向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在所述叶轮的表面视图中,相对于经过该叶轮的旋转中心且经过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叶轮径向内侧的端部的法线,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的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前侧,且该前侧面的主板侧的部分配置在叶轮旋转方向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自与主板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主板侧的端部逐渐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泵,其中,
在所述主板形成有与所述外侧叶片部的前侧面相对的开口部。
CN202010108596.2A 2019-02-21 2020-02-21 离心泵 Withdrawn CN1115944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9401 2019-02-21
JP2019029401A JP2020133534A (ja) 2019-02-21 2019-02-21 遠心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4483A true CN111594483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42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8596.2A Withdrawn CN111594483A (zh) 2019-02-21 2020-02-21 离心泵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71127A1 (zh)
JP (1) JP2020133534A (zh)
CN (1) CN111594483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7A (zh) * 1993-10-18 1995-1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离心流体机械
CN2213877Y (zh) * 1994-09-24 1995-11-29 孙敏超 一种后弯叶轮
EP1240434A1 (fr) * 1999-12-21 2002-09-18 Jeumont Sa Aube d'une machine centrifuge et procede de reglage des performances de l'aube
CN1386983A (zh) * 2002-06-06 2002-12-25 孙敏超 离心式叶轮机械中的一种高效率后弯叶片叶轮
CN1834467A (zh) * 2005-03-17 2006-09-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液压泵
CN1938522A (zh) * 2004-03-31 2007-03-28 米原技研有限公社 加压离心泵
CN101178071A (zh) * 2004-03-30 2008-05-14 株式会社东芝 流体泵、冷却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1865145A (zh) * 2009-04-20 2010-10-20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鼓风机、搭载电动鼓风机的电动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732465U (zh) * 2012-06-14 2013-02-13 浙江超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机用的风机飞轮
CN104093988A (zh) * 2011-11-17 2014-10-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离心式流体机械
CN204025148U (zh) * 2013-10-28 2014-12-17 美蓓亚株式会社 离心式风扇
CN106574627A (zh) * 2014-10-27 2017-04-1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叶轮、离心式流体机械以及流体装置
CN206636828U (zh) * 2017-02-23 2017-11-14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混流式叶轮
CN207598541U (zh) * 2016-12-28 2018-07-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7A (zh) * 1993-10-18 1995-1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离心流体机械
CN2213877Y (zh) * 1994-09-24 1995-11-29 孙敏超 一种后弯叶轮
EP1240434A1 (fr) * 1999-12-21 2002-09-18 Jeumont Sa Aube d'une machine centrifuge et procede de reglage des performances de l'aube
CN1386983A (zh) * 2002-06-06 2002-12-25 孙敏超 离心式叶轮机械中的一种高效率后弯叶片叶轮
CN101178071A (zh) * 2004-03-30 2008-05-14 株式会社东芝 流体泵、冷却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938522A (zh) * 2004-03-31 2007-03-28 米原技研有限公社 加压离心泵
CN1834467A (zh) * 2005-03-17 2006-09-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液压泵
CN101865145A (zh) * 2009-04-20 2010-10-20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鼓风机、搭载电动鼓风机的电动吸尘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93988A (zh) * 2011-11-17 2014-10-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离心式流体机械
CN202732465U (zh) * 2012-06-14 2013-02-13 浙江超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机用的风机飞轮
CN204025148U (zh) * 2013-10-28 2014-12-17 美蓓亚株式会社 离心式风扇
CN106574627A (zh) * 2014-10-27 2017-04-1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叶轮、离心式流体机械以及流体装置
CN207598541U (zh) * 2016-12-28 2018-07-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6636828U (zh) * 2017-02-23 2017-11-14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混流式叶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33534A (ja) 2020-08-31
US20200271127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68280A1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KR940015292A (ko) 재생펌프 및 임펠러 제조방법
KR20070101642A (ko) 터보팬
JP2012180777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JP2004353655A (ja) 遠心羽根車
KR102195428B1 (ko) 배수 펌프
CN116348680A (zh) 多翼离心送风机
CN111594483A (zh) 离心泵
KR100741787B1 (ko) 흡입 강화형 임펠러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용 팬-모터
KR100725813B1 (ko) 원심팬
US20200291954A1 (en) Centrifugal Pump
CN117501017A (zh) 泵和具有这样的泵的车辆
US8282347B2 (en) Impeller and centrifugal pump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692125A (zh) 离心泵
CN112392766B (zh) 侧流道泵
WO2010007780A1 (ja) 遠心ポンプ用羽根車及び遠心ポンプ
KR101222017B1 (ko) 자동차 연료펌프용 임펠러
US6302639B1 (en) Feed pump
KR102574942B1 (ko) 연료 펌프용 임펠러
JP2016528438A (ja) 前方掃引接線流圧縮機用拡散器
KR100420516B1 (ko) 송풍장치
JP7446469B2 (ja) 多翼遠心送風機
KR102436328B1 (ko) 수봉식 진공펌프의 임펠러 구조체
JP5059679B2 (ja) ポンプ構造
CN214788179U (zh) 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