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290A - β-1,3-1,6-葡聚糖粉末、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β-1,3-1,6-葡聚糖粉末、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7290A
CN111587290A CN201880066016.9A CN201880066016A CN111587290A CN 111587290 A CN111587290 A CN 111587290A CN 201880066016 A CN201880066016 A CN 201880066016A CN 111587290 A CN111587290 A CN 111587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can
beta
powder
volume fraction
particle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60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原义孝
甲元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ool Corp Koonan Gakuen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chool Corp Koonan Gakuen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ol Corp Koonan Gakuen,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chool Corp Koonan Gakuen
Publication of CN111587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25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containing carbohydrate syrups; containing sugars; containing sugar alcohols; containing starch hydrolys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 C12P19/04Polysaccharide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69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microbial origin, e.g. xanthan or dextran
    • A23L29/271Curdlan; beta-1-3 glucan; 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agrobacterium or alcalige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20Reducing nutritive value; Dietetic products with reduced nutritive value
    • A23L33/21Addition of substantially indigestible substances, e.g. dietary fib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03General processes for their isolation or fractionation, e.g. purification or extraction from biom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06Hom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a main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ingle sugar, e.g. colominic acid
    • C08B37/0024Hom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a main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ingle sugar, e.g. colominic acid beta-D-Glucans; (beta-1,3)-D-Glucans, e.g. paramylon, coriolan, sclerotan, pachyman, callose, scleroglucan, schizophyllan, laminaran, lentinan or curdlan; (beta-1,6)-D-Glucans, e.g. pustulan; (beta-1,4)-D-Glucans; (beta-1,3)(beta-1,4)-D-Glucans, e.g. lichenan;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00Composi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1/00 or C08L3/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15Polysaccharides, i.e. hav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linkag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ethers, esters
    • A61K31/716Gluc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Cosme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在水中的溶解度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以及使用了粉末等的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该β‑1,3‑1,6‑葡聚糖粉末在25℃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1.0~20.0质量%。该β‑1,3‑1,6‑葡聚糖粉末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Description

β-1,3-1,6-葡聚糖粉末、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 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 分子的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β-1,3-1,6-葡聚糖粉末、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特别是涉及在水中的溶解度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是,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等微生物会生产β-D-葡聚糖。启示了β-D-葡聚糖具有抗癌作用、免疫活化作用,作为健康食品原材料是有用的。
通常,β-D-葡聚糖由于其结构而在水溶液中呈刚直的3重螺旋结构,因此,均方回转半径(mean-squareradiusofgyration)大。因此,包含产生到菌体外的β-葡聚糖的微生物培养液为高粘度,且其纯化困难。短梗霉属微生物的培养液也不例外,由于包含产生到菌体外的β-1,3-1,6-D-葡聚糖,因此,粘度高,且从其培养液中去除菌体并回收、纯化β-1,3-1,6-D-葡聚糖非常困难。
基于上述情况,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纯化β-D-葡聚糖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第1工序,将包含β-D-葡聚糖的微生物培养液或微生物破碎液调整为pH12以上;第2工序,将微生物或不溶性杂质去除得到上清液;和,第3工序,将上清液在碱性下进行超滤,与β-D-葡聚糖相比为低分子的杂质全部或一部分去除。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可以得到透明度高的β-D-葡聚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77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β-1,3-1,6-葡聚糖培养液中添加碱并添加硅藻土后进行过滤,用柠檬酸水溶液中和后进行冷冻干燥。
然而,本发明人对上述专利文献1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得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在水中的溶解度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以及使用了前述粉末等的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基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从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原料组合物中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后,对β-1,3-1,6-葡聚糖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粉末化,从而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具体而言,通过下述方案<1>、优选通过<2>~<15>,从而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其在25℃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1.0~20.0质量%。
<2>根据<1>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其中,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3>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15nm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4>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包含<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水。
<5>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葡聚糖组合物,
其以相对于水为1.0~20.0质量%的比率溶解有β-1,3-1,6-葡聚糖,
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6>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β-1,3-1,6-葡聚糖组合物,
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含葡聚糖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7>根据<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中,前述组合物的25℃下的波长660nm的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
<8>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预组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预组合物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预组合物,且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10nm以上且低于1000nm的范围,粒径为1000nm以上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10%以下。
<9>根据<8>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预组合物是通过离心分离、过滤或透析从包含β-1,3-1,6-葡聚糖的原料组合物中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而得到的。
<10>根据<8>或<9>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β-1,3-1,6-葡聚糖粉末为<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
<11>一种包接复合体,其在<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所来源的β-1,3-1,6-葡聚糖中包接有客体分子。
<12>根据<11>所述的包接复合体,其中,前述包接复合体为粉末状。
<13>一种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4>~<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使客体分子包接。
<14>根据<13>所述的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包接复合体为粉末状。
<15>一种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4>~<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使客体分子包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水中的溶解度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以及使用了前述粉末等的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施例中准备的冷冻干燥前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的分布的图。
图2为示出本实施例中准备的冷冻干燥后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的分布的图。
图3为示出本实施例中准备的包接有姜黄素的β-1,3-1,6-葡聚糖包接复合体和未包接的姜黄素(无葡聚糖)的吸光度的图。
图4示出本实施例中准备的溶液的照片图像。
图5为示出本实施例中准备的包接有姜黄素的β-1,3-1,6-葡聚糖包接复合体的经时稳定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内容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以包含其前后中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使用。
本发明中的溶液是指,由2种以上的物质构成的液体状态的混合物。因此,β-1,3-1,6-葡聚糖颗粒、包接复合体分散于水等溶剂的组合物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的溶液。
<β-1,3-1,6-葡聚糖粉末>
本发明中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第一方式是溶解于水时的25℃下的饱和溶解度为1.0~20.0质量%。详细情况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即使将利用以往方法得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溶解于水,也无法得到如此高的饱和溶解度。然而,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从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溶液(原料组合物)中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而成的溶液(预组合物)并实施粉末化,从而可以得到饱和溶解度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如此,如果能够将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则会更容易地制造包接复合体。
另外,本发明中的β-1,3-1,6-葡聚糖的溶解是指,即使重复进行离心分离操作也会不产生沉淀物,且上清液的葡聚糖浓度不改变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基于后述的实施例的记载。另外,本发明中的β-1,3-1,6-葡聚糖的饱和溶解度是指,将β-1,3-1,6-葡聚糖粉末加入到水中并搅拌,即使如上述反复进行离心分离操作也不会产生沉淀物的最大浓度溶解β-1,3-1,6-葡聚糖的、β-1,3-1,6-葡聚糖的溶解度。更具体而言,基于后述的实施例的记载。
另外,本发明中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其他方案为如下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15nm(优选8nm以上、另外优选13nm以下)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其他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优选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其他峰的体积分率为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是指,[(其他峰的体积分率/最大峰的体积分率)]×100(单位%)为30%以下。以下,同样考虑。体积分率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原料β-1,3-1,6-葡聚糖>
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中使用的原料β-1,3-1,6-葡聚糖是广泛存在于菌类、海藻、细菌等自然界中的多糖。
β-1,3-1,6-葡聚糖为β-葡聚糖的一种,为由葡萄糖构成的多糖体之一。β-1,3-1,6-葡聚糖的分子结构推定为,葡萄糖通过β-1,3-葡糖苷键大量键合而形成如链那样的结构,且部分地导入有其导入率根据种类而不同的β-1,6-葡糖苷侧链,推定在天然的状态下、在水中,3条β-1,3-1,6-葡聚糖分子主链彼此交互影响而形成三重链螺旋结构。
本发明中使用的β-1,3-1,6-葡聚糖中,侧链的β-1,6键合数相对于主链的β-1,3键合数的比率即分支度通常为1~100%、优选5~100%、更优选30~100%。
β-1,3-1,6-葡聚糖具有上述分支度可以由如下进行确认:将β-1,3-1,6-葡聚糖用外型β-1,3-葡聚糖酶(Kitalase M、K.I化成株式会社制)进行水解处理时会游离出葡萄糖和龙胆二糖作为分解产物、以及NMR的累积比(今中忠行监修、微生物利用的大展开、1012-1015、N·T·S(2002))。
成为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原料的β-1,3-1,6-葡聚糖可以通过由细菌培养并分离回收,或从菌类、海藻等中提取而得到。具体而言,作为成为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原料的β-1,3-1,6-葡聚糖,例如可以示例:源自黑酵母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源自绣球菌的β-1,3-1,6-葡聚糖、源自面包酵母的β-1,3-1,6-葡聚糖、源自姬松茸的β-1,3-1,6-葡聚糖、源自依兰台的地衣多糖、源自裂褶菌的裂褶菌多糖、源自昆布的昆布多糖、源自菌核的硬葡聚糖、源自香菇(shiitake mushroom)的香菇多糖、源自云芝的云芝多糖、源自蘑菇(mushroom)的蘑菇多糖、源自农杆菌的卡德兰多糖、源自舞菇的舞菇多糖、提取自酵母的酵母多糖、植物细胞壁中所含的胼胝质(callose)、源自眼虫的裸藻多糖等。
作为得到成为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原料的β-1,3-1,6-葡聚糖的方法,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14-193967号公报的段落0025和0026的记载,将这些内容引入至本说明书中。
由上述细菌等得到的成为原料的β-1,3-1,6-葡聚糖优选去除不溶物、培养原料、蛋白质等。具体而言,优选通过离心分离、过滤或透析,将它们去除。去除了如此混入物后的β-1,3-1,6-葡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优选5000~20000000。
另外,去除混入物后的β-1,3-1,6-葡聚糖可以进行低分子量化。通过低分子量化,在β-1,3-1,6-葡聚糖分子主链间产生的多点相互作用会减弱,β-1,3-1,6-葡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会提高。更有变得不易生成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的优点。低分子量化时,优选使β-1,3-1,6-葡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以下、更优选为80000以下。下限值优选为β-1,3-1,6-葡聚糖形成三重链螺旋结构所需的分子量、例如2000以上、进一步3000以上。β-1,3-1,6-葡聚糖的低分子量化优选通过超声波分解、酸水解、使用内型的β-1,3-葡聚糖酶的酶水解等而进行。
去除混入物后的原料β-1,3-1,6-葡聚糖可以通过进行冷冻干燥等先使其粉末化,也可以未粉末化而进行后续的作业。
去除上述混入物后的原料β-1,3-1,6-葡聚糖优选进行碱改性。通过进行碱改性,例如可以使三重链螺旋结构的β-1,3-1,6-葡聚糖形成单链。此外,经碱改性的β-1,3-1,6-葡聚糖优选进行中和。通过进行中和,可以得到包接能力更优异的三重链螺旋结构的β-1,3-1,6-葡聚糖。关于碱改性和中和,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14-193967号公报的段落0027~0029的记载,将这些内容引入至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中,将使已去除混入物的原料β-1,3-1,6-葡聚糖溶解于溶剂者称为原料组合物,原料组合物也可以为已实施因根据需要而进行的碱改性和中和后的β-1,3-1,6-葡聚糖溶液。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作为本发明的原料组合物的一例而列举。另外,原料组合物可以包含仅1种β-1,3-1,6-葡聚糖,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原料组合物中的溶剂可以示例水、或者1种或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优选水。原料组合物的25℃下的波长660nm的光的透射率通常为98%以下,进一步为80%以下。作为前述透射率的下限值,例如为30%以上、进一步为50%以上。另外,原料组合物的β-1,3-1,6-葡聚糖的浓度取决于β-1,3-1,6-葡聚糖分子主链的分支度、分子量,而最大浓度上存在差异,如果考虑有效地制造预组合物、含葡聚糖组合物,则以单体葡萄糖浓度计理想的是优选0.1~200mmol/L、更优选1~150mmol/L。
此外,关于原料组合物的制备,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14-40394号公报的段落0027~0035的记载、日本特开2014-40640号公报的段落0026~0034的记载、日本特开2013-227471号公报的段落0023~0031的记载等,将这些内容引入至本说明书中。
原料组合物优选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示例离心分离、过滤或透析等,优选离心分离。将如此从原料组合物中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后的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组合物称为预组合物。可以举出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冷冻干燥前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作为预组合物的一例。
<预组合物>
本发明中的预组合物如上所述,为从原料组合物中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后的组合物。
预组合物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预组合物,其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10nm以上且低于1000nm的范围,粒径为1000nm以上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10%以下。另外,预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β-1,3-1,6-葡聚糖,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β-1,3-1,6-葡聚糖。预组合物的第二实施方式为一种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预组合物,其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10nm以上且低于100nm(优选12nm以上、另外优选80nm以下、更优选60nm以下,进一步优选50nm以下、进而优选40nm以下、还进而优选30nm以下)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优选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进一步优选15%以下)。
预组合物的第三实施方式为一种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预组合物,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在10nm以上且低于1000nm的范围内,且仅具有1个体积分率为5%以上(优选10%以上、更优选15%以上)的峰。
本发明中的预组合物优选满足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至少1者,更优选至少满足第一实施方式。
预组合物的25℃下的波长660nm的光的透射率优选70%以上、更优选80%以上。前述透射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99%以下。特别是,
25℃的预组合物的波长660nm下的光的透射率优选比原料组合物的波长660nm下的透射率高1%以上、高2%以上更优选。另外,现实上,25℃的预组合物的波长660nm下的光的透射率比原料组合物的波长660nm下的透射率高20%以下的范围。
进一步,预组合物的β-1,3-1,6-葡聚糖的浓度取决于β-1,3-1,6-葡聚糖分子主链的分支度、分子量,而最大浓度上存在差异,如果考虑有效地制造含葡聚糖组合物,则以单体葡萄糖浓度计优选30~60mmol/L(0.49~0.97质量%)。
<β-1,3-1,6-葡聚糖粉末和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使预组合物粉末化,可以得到期望的β-1,3-1,6-葡聚糖粉末。β-1,3-1,6-葡聚糖粉末可以仅包含1种β-1,3-1,6-葡聚糖,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作为粉末化的方法,可以示例冷冻干燥、喷雾干燥、静电纺丝、再沉淀、重结晶、浓缩干固等,更优选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优选冷冻干燥。
即,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预组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中的至少一者。本发明中,通过冷冻干燥等使预组合物粉末化,可改善溶解度,且进一步减小β-1,3-1,6-葡聚糖的粒径。
喷雾干燥法优选在入口温度50~200℃、出口温度30~100℃条件下进行。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可以调整成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β-1,3-1,6-葡聚糖粉末(溶解于蒸馏水而测定)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比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更变小3nm以上(优选3~7nm、更优选3~5nm)。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一实施方式是在溶解于水时的25℃下的饱和溶解度为1.0~20.0质量%。前述饱和溶解度的下限值优选3.0质量%以上、更优选4.0质量%以上。前述饱和溶解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即使为15.0质量%以下仍可以充分满足要求的性能。
特别是,通过使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以下、进一步为80000以下,例如可以使饱和溶解度为9.0质量%以上。
优选的是,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优选8nm以上、另外优选60nm以下、更优选30nm以下、进一步优选20nm以下、进而优选15nm以下),前述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优选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即,本发明中,通过冷冻干燥等使预组合物粉末化,可以减小β-1,3-1,6-葡聚糖的粒径。
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5000以上、更优选10000以上。另外,Mw的上限值优选20000000以下。通过使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可以更适当地包接客体分子。另外,通过使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可以有效地抑制包含β-1,3-1,6-葡聚糖的液体的粘度变得过高。
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25℃的溶解率(β-1,3-1,6-葡聚糖粉末中的已溶解者的比率、单位:质量%)也可以设为在25℃水中为3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上。溶解率的上限理想的是100质量%,但在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下,仍受到所包含的结晶水的影响,实际为99质量%以下。
<含葡聚糖组合物>
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为包含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水的组合物。即,含葡聚糖组合物中包含通过在粉末化后进行再溶解而得到的、粒径更小的β-1,3-1,6-葡聚糖溶液。可以举出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冷冻干燥后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作为含葡聚糖组合物的一例。
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以相对于水为1.0~20.0质量%的比率溶解有β-1,3-1,6-葡聚糖,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含葡聚糖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优选8nm以上、另外优选60nm以下、更优选30nm以下、进一步优选20nm以下、进而优选15nm以下),前述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优选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
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的第二实施方式为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葡聚糖组合物,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含葡聚糖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15nm(优选8nm以上、另外优选13nm以下)的范围,前述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前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优选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例如,如果使用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nans)的β-1,3-1,6-葡聚糖,则可以容易地得到这样的含葡聚糖组合物。
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的第三实施方式为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葡聚糖组合物,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比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前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更小3nm以上(优选小3~7nm、更优选小3~5nm)。
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的体积分率优选10%以上、更优选15%以上。上限越高越好,但例如即使为25%以下、进而为20%以下也满足要求的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在水中的溶解性高,因此,例如可以使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的25℃下的波长660nm的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进一步,也可以使前述透射率为80%以上,特别是也可以为83%以上。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的β-1,3-1,6-葡聚糖的浓度的25℃下的饱和浓度,以单体葡萄糖浓度计优选300~650mmol/L。
另外,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β-1,3-1,6-葡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和分散度优选为与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重均分子量和分散度相同的范围。
<包接>
已知β-1,3-1,6-葡聚糖在强碱性溶液中、或在二甲基亚砜(DMSO)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中,三重链螺旋结构会解开,并解离成单链的无规卷曲结构。另外,已知如果从基于该强碱性、DMSO而解开成单链的无规卷曲结构的状态将溶液进行中和、稀释/透析,则会再次恢复至原始的三重链状态。在该从解开为单链无规卷曲结构的状态恢复至原始的三重链状态的过程中,如果使其他分子共存,则可以将其他分子掺入至三重链中。即,β-1,3-1,6-葡聚糖可以作为包接主体而发挥作用,并可以将其他分子以包接客体包接。
另外,如果该从解开为单链无规卷曲结构的状态恢复至原始的三重链状态而不使其他分子共存,则可以制备三重链螺旋结构中有部分受到扰乱的β-1,3-1,6-葡聚糖。该β-1,3-1,6-葡聚糖可以在中性水溶液中包接所添加的其他分子,也可以包接会在强碱性下分解的分子。即,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包接复合体,其用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本发明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来包接客体分子。
作为客体分子,只要为能用β-1,3-1,6-葡聚糖包接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难水溶性物质,可以使用难水溶性的维生素和其衍生物、类胡萝卜素和其衍生物、萜烯和其衍生物、脂肪酸和其衍生物、多酚和其衍生物、难水溶性的药剂和其衍生物、难水溶性的染色剂和它们的衍生物、难水溶性的碳原材料和其衍生物、难水溶性的导电性高分子和其衍生物、难水溶性的纳米颗粒、以及难水溶性的颜料和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来包接客体分子。
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还可以用于客体分子的回收。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一种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本发明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来包接客体分子。
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客体分子的包接能力,还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16-18312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113381号公报中记载的包接技术,将这些内容引入至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的包接复合体可以对β-1,3-1,6-葡聚糖仅加入客体分子而包接。此外,现已许可β-1,3-1,6-葡聚糖作为食品添加物,因此,可以直接用于食品而不需要进行新的许可申请。
另外,除食品之外,还优选用于药品、化妆品等。
实施例
以下中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用量、比率、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可以适宜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验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在25℃的气氛下进行。
<β-1,3-1,6-葡聚糖>
实施例1~4中,使用以下的葡聚糖。
实施例1
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
实施例2
源自裂褶菌的β-1,3-1,6-葡聚糖(裂褶菌多糖):
主链为β-1,3-葡聚糖、且主链的葡萄糖3个中具有1个β-1,6-单葡糖苷支链的β-1,3-1,6-葡聚糖
实施例3
源自昆布的β-1,3-1,6-葡聚糖(昆布多糖):
主链主要为β-1,3-葡聚糖、且有部分形成β-1,6-键的部位。另外,具有β-1,6-键的糖间交联、分支点。
实施例4
源自菌核的β-1,3-1,6-葡聚糖(硬葡聚糖):
主链为β-1,3-葡聚糖、且主链的葡萄糖3个中具有1个β-1,6-单葡糖苷支链的β-1,3-1,6-葡聚糖
<β-1,3-1,6-葡聚糖的培养和提取>
在具备5L烧瓶的小型发酵槽(Sanki Seiki公司制)中,制备包含D-蔗糖10质量%、硝酸钾0.24质量%、磷酸氢二钾0.12质量%、氯化钾0.06质量%、硫酸镁七水合物0.05质量%、硫酸铁(II)七水合物0.12质量%、L-抗坏血酸0.40质量%、酵母提取物(朝日集团食品公司制、Meast P1G)0.02质量%的培养基水溶液(3L),加入已预先种培养而得的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菌体溶液,在27℃下培养7天。
将得到的培养液用蒸馏水稀释至4倍,用布氏漏斗(Advantech公司制、No.5C)过滤除去菌体,滴加滤液到乙醇中,进行再沉淀。将得到的固体用乙醇清洗后,加入水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的β-1,3-1,6-葡聚糖粉末24.5g。将得到的粉末称为β-1,3-1,6-葡聚糖粉末(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
<利用超声波分解的β-1,3-1,6-葡聚糖的低分子量化>
在β-1,3-1,6-葡聚糖粉末(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200mg中加入蒸馏水300mL,用微波炉加热,使其尽可能地溶解。之后,通过离心分离操作(AvantiJ-E(BECKMAN COULTER公司制)、14000rpm、30分钟、25℃)将不溶物去除,制备β-1,3-1,6-葡聚糖溶液。将得到的β-1,3-1,6-葡聚糖溶液转移至500mL的烧杯,将探头式超声波照射机(As One公司制、UH-50)的探棒插入至溶液,在室温下进行25小时超声波照射。
通过离心分离操作(Avanti J-E(BECKMAN COULTER公司制)、14000rpm、30分钟、25℃)将悬浮于得到的β-1,3-1,6-葡聚糖溶液的不溶物去除后,将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低分子量化β-1,3-1,6-葡聚糖粉末(以下,称为“β-1,3-1,6-葡聚糖粉末(低分子量)”)。
通过凝胶排阻色谱(载体:Toyopearl HW-65F、洗脱液:0.7M氢氧化钠水溶液、分子量标准:普鲁兰多糖(Shodex公司制、P-82))进行测定,结果得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低分子量)的分子量的重均分子量(Mw)=84000、数均分子量(Mn)=2500、Mw/Mn=33.5。
另外,上述进行超声波照射处理前的β-1,3-1,6-葡聚糖粉末(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分子量如下:Mw=3470000、Mn=254000、Mw/Mn=13.7。其为在碱溶液中成为单链的β-1,3-1,6-葡聚糖以普鲁兰多糖换算而得到的分子量。另外,实验中使用的其他β-1,3-1,6-葡聚糖的分子量如下:硬葡聚糖(Funakoshi公司制、PS135)中为Mw=2300000、Mn=58300、Mw/Mn=39.4、昆布多糖(Sigma公司制、L9634)中为Mw=372000、Mn=283000、Mw/Mn=1.32、裂褶菌多糖(NacalaiTesque公司制、产品编号:Tlrl-spg)中为Mw=675000、Mn=287000、Mw/Mn=2.35。
<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的制备>
再生β-1,3-1,6-葡聚糖依据日本特开2016-113381号公报的段落0033和0034中记载的方法而制备。
使β-1,3-1,6-葡聚糖粉末(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以2.5质量%的浓度溶解于1.0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得到碱水溶液。
在得到的碱水溶液中,缓慢加入同体积的1.0mol/L的盐酸进行中和,在25℃下持续搅拌7天,得到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将得到的溶液转移至透析膜(截留分子量14000、Nihon Medical Science公司制),用蒸馏水透析24小时。此时,得到的溶液(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为悬浮状。得到的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的浓度(单体葡萄糖浓度)通过酚硫酸法而确定。
用96孔微孔板实施酚硫酸法。在冰冷后的96孔微孔板中放入样品溶液50μL,加入调制成80质量%的酚水溶液1.2μL。向其中添加浓硫酸124μL,直接持续进行10分钟冰冷。用振荡恒温箱(As One公司制、SI-150),以1300rpm将板搅拌20秒,将溶液混合后,在60℃下静置30分钟,使显色反应进行。之后,用紫外线(UV)板分析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制)测定492nm的吸光度。预先用葡萄糖制成标准曲线(葡萄糖浓度0.5~2.5mmol/L),由得到的吸光度算出单体葡萄糖浓度。
另外,浊度是测定波长660nm的OD660(透射率)。即,以葡萄糖浓度成为30mmol/L(0.49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测定、换算,算出波长660nm的OD660
作为β-1,3-1,6-葡聚糖,针对裂褶菌多糖、昆布多糖和硬葡聚糖也同样地进行。
将得到的结果归纳于表1。使用的全部β-1,3-1,6-葡聚糖中,不依赖于β-1,3-1,6-葡聚糖的结构,而以40~60mmol/L的单体葡萄糖浓度计,可以得到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然而,全部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中均确认到悬浮。
[表1]
β-1,3-1,6-葡聚糖的来源 葡萄糖的浓度 OD<sub>600</sub>(透射率)
实施例1 出芽短梗霉 46.6mmol/L 0.16(69%)
实施例2 裂褶菌多糖 40.6mmol/L 0.02(95%)
实施例3 昆布多糖 55.9mmol/L 0.01(98%)
实施例4 硬葡聚糖 52.1mmol/L 0.03(93%)
<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的制备>
通过离心分离操作(KUBOTA3740(久保田制作所株式会社制)、14000G、120分钟),将上述制备好的各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中所含的不溶物去除,得到透明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得到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的浓度(单体葡萄糖浓度)通过酚硫酸法而确定,浊度是测定660nm的OD660。即,将葡萄糖浓度稀释成为30mmol/L(0.49质量%)并进行测定、换算,算出660nm的OD660
将得到的结果归纳于表2。经过离心分离操作后,悬浮于溶液中的不溶物(由葡聚糖构成的微凝胶)沉降而成为透明的溶液。另外,伴随该操作,上清液的葡萄糖浓度变低。在所有样品中透明度均增加。此时,确认了即使重复离心分离操作,上清液的葡萄糖浓度也无变化。
[表2]
Figure BDA0002444659220000171
<源自β-1,3-1,6-葡聚糖葡聚糖的粉末的取得>
用冷冻干燥机(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制、FDU-1200),将上述得到的各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各β-1,3-1,6-葡聚糖粉末。
另外,对于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用Buchi公司制的Mini Spray Dryer B-290(入口温度:160℃、出口温度:80℃),通过喷雾干燥法将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也实施粉末化。
此外,对于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利用现有方法也实施粉末化。即,在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培养液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搅拌,使得最终浓度成为2.4质量%。以1质量%的浓度向其中加入硅藻土,用布氏漏斗将菌体过滤除去。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50质量%柠檬酸水溶液,将pH调整为3.5后,用乙醇进行再沉淀。此时,使乙醇的最终浓度为66体积%,用乙醇清洗生成的固体后,加入蒸馏水,进行冷冻干燥,用现有方法得到β-1,3-1,6-葡聚糖粉末。
<β-1,3-1,6-葡聚糖粉末的溶解度>
为了考察得到的各β-1,3-1,6-葡聚糖粉末在水中的再溶解性,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将上述得到的各β-1,3-1,6-葡聚糖粉末10mg放入1.5mL的塑料管中,加入蒸馏水1mL后(1.0质量%的浓度),用涡旋混合器搅拌5分钟,使其尽可能地溶解(对于不易溶解者,最长持续搅拌30分钟)。为了去除未溶解的β-1,3-1,6-葡聚糖,进行离心分离操作(Micro-12 High Speed Micro Centrifuge(Greiner公司制)、15000rpm、5分钟),取出上清液,由酚硫酸法算出溶解的β-1,3-1,6-葡聚糖的浓度(单体葡萄糖浓度)。同时假定10mg的粉末全部为葡聚糖,算出溶解率(β-1,3-1,6-葡聚糖粉末中溶解者的比率、单位:质量%)。
将得到的结果归纳于表3。根据表3可知,对于通过现有法实施粉末化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加入的10mg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几乎不溶解而以固体物的形式沉淀,葡聚糖的溶解度仅为22质量%,OD660也体现高至0.28的值。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β-1,3-1,6-葡聚糖体现出70质量%以上的溶解率,几乎无法确认到沉淀物。OD660也为0.04以下,本发明中,可以得到比现有技术更高的葡聚糖浓度、且再溶解性极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
[表3]
Figure BDA0002444659220000191
如上述表3所示那样,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均可以得到再溶解性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认为这是由于,通过离心分离操作而已将粒径大的颗粒去除。
因此,通过用动态光散射测定(Malvern公司制、Zetasizer Nano ZS)测定粒径的变化来比较在离心分离操作前后所引起的β-1,3-1,6-葡聚糖溶液的浊度的差异。
用于动态光散射测定的样品溶液使用的是:用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制备的再生β-1,3-1,6-葡聚糖、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的溶液、使β-1,3-1,6-葡聚糖粉末再溶解而成的溶液,并在25℃下测定。各β-1,3-1,6-葡聚糖溶液中的单体葡萄糖浓度(通过酚硫酸法而测定)以成为10mmol/L的方式进行稀释并调整。
动态光散射测定是用溶解于蒸馏水的β-1,3-1,6-葡聚糖而测定的。具体而言,在β-1,3-1,6-葡聚糖的折射率:1.673、葡聚糖的吸光度(633nm):0.01、分散介质(水)的温度:25℃、分散介质的粘度:0.8872cP、分散介质的折射率:1.33、平衡时间:120秒、扫描次数:10次、测定时间:10秒下进行测定。重复10次该测定,将得到的数据平均化,将其作为结果使用。
将结果示于图1和下述表4。横轴表示粒径,纵轴表示体积分率。虚线表示冷冻干燥前的再生β-1,3-1,6-葡聚糖,实线表示冷冻干燥前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根据图1可知,离心分离前的样品中还混合存在有粒径1000nm以上(1μm以上)的大颗粒,但如果进行离心分离操作后,则大颗粒被去除,粒径成为低于100nm(几十nm左右)。
此外可知,如果使用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则粒径变得比冷冻干燥前更小(图2、表4)。实线表示冷冻干燥前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虚线表示冷冻干燥后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例如,对于再生β-1,3-1,6-葡聚糖而言,以粒径51.3nm为中心的体积分率的峰位移至以粒径25.6nm为中心的体积分率的峰,以粒径1176nm为中心的体积分率的峰位移至以粒径817.7nm为中心的体积分率的峰。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中,以粒径16.0nm为中心的体积分率的峰也位移至以粒径11.3nm为中心的体积分率的峰(图2)。另外,对于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即使使冷冻干燥后的粉末再溶解,也不生成粒径大的葡聚糖。
[表4]
Figure BDA0002444659220000201
<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的饱和溶解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而制备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与以现有法得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相比,体现出更高的溶解度。
因此,用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粉末,测定25℃下的饱和溶解度。
此处使用的β-1,3-1,6-葡聚糖粉末除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之外,还使用通过超声波照射而低分子量化而成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低分子),操作如以下进行。
将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1mg加入至装有200μL的蒸馏水的1.5mL的塑料管中,用涡旋混合器搅拌5分钟,持续该作业直至所加入的粉末不溶解而残留为止,结果直至总量10mg为止均溶解,但11mg则不溶解。对于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低分子量)也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以总量20mg达到饱和。
根据得到的结果表明,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体现出5.0质量%的饱和溶解度,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低分子)体现出10.0质量%的饱和溶解度,分子量如果变低,则饱和溶解度上升。
另外,下述表5中示出冷冻干燥前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的浓度。溶解于碱溶液的葡聚糖浓度如果变高,则溶液会凝胶化,变得无法得到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最大也仅能得到0.8质量%。然而,如果经过依据本发明的粉末化法使其再溶解,则可以使葡聚糖浓度上升至5.0质量%(现有法的6倍的浓度)。即,随着粉末化,以往无法制造的高浓度的葡聚糖溶液变得得以制备。
[表5]
Figure BDA0002444659220000221
※会凝胶,且即使进行离心分离也无法取出上清溶液。
<难水溶性物质的包接实验(包接复合体的制备)>
为了考察随着粉末化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的特性变化,对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所具有的对难水溶性物质的包接、增容能力进行了比较。
作为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用源自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的β-1,3-1,6-葡聚糖(冷冻干燥),作为难水溶性物质,使用姜黄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产品编号:C0435)。
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以1.0质量%的浓度溶解于蒸馏水,通过酚硫酸法算出葡萄糖浓度后,稀释而使用。另外,作为考察基于粉末化的包接能力的变化的对照,使用粉末化前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同样地稀释而用于实验。
准备已调整单体葡萄糖浓度为0.002mol/L的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各1mL,添加已调整为0.05mol/L的浓度的姜黄素的丙酮溶液,使得丙酮的最终浓度成为1体积%。此时,为了使未包接的姜黄素沉淀,用振荡恒温箱(As One公司制、SI-150)以25℃、1300rpm进行3小时振荡搅拌。进行离心分离操作(KUBOTA3740(久保田制作所株式会社制)、14000G、5分钟),去除不溶物,对于上清液在波长405nm下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由于未包接的姜黄素已通过离心分离操作而去除,因此,吸光度源自由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所包接、增容的姜黄素。
如图3所示那样,上清液的源自姜黄素的吸光度(波长405nm)在无β-1,3-1,6-葡聚糖存在下为0.045,未进行冷冻干燥的再生β-1,3-1,6-葡聚糖溶液中为0.340,源自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的溶液(冷冻干燥)中为0.404(增加18%),源自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的溶液(喷雾干燥)的源自β-1,3-1,6-葡聚糖粉末的溶液中为0.138。表明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对于姜黄素的包接能力有改善。
<包接复合体的粉末化和饱和溶解度>
在已调整为30mM的浓度的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溶液20mL中,添加已调整为0.05mol/L的浓度的姜黄素的丙酮溶液0.20mL,使得丙酮的最终浓度成为1体积%。为了使未包接的姜黄素沉淀,用涡旋混合器搅拌5分钟。进行离心分离操作(KUBOTA3740(久保田制作所株式会社制)、14000G、5分钟),去除不溶物,将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黄色的粉末80mg。
测定得到的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的粉末的饱和溶解度。在装有200μL的蒸馏水的1.5mL的塑料管中,加入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1mg,用涡旋混合器搅拌5分钟,持续该作业直至加入的粉末不溶解而残留为止,结果以总量10mg达到饱和。
由于得到的结果与上述得到的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粉末(未包接难水溶性物质的β-1,3-1,6-葡聚糖)的饱和溶解度并无差异,显而易见无论是否包接难水溶性物质,得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饱和溶解度均不产生差异。
<对姜黄素的饱和溶解度的比较>
为了评价上述制备的姜黄素/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的溶解性的高低,对包含姜黄素的溶液和其吸光度进行比较。实验中分别使用:由姜黄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产品编号:C0435)以上述得到的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由将该溶液冷冻干燥而制备的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的粉末得到的饱和溶解度的溶液;用涡旋混合器在1mL水中溶解秋姜黄100质量%粉末(ORIHIRO公司制)10mg达最大限度的溶液;姜黄之力(注册商标、House Wellness Foods公司制)的市售品溶液。
图4中示出溶液的照片图像。从左起示出秋姜黄100质量%粉末、姜黄之力、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由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得到的饱和溶液,明显可以观察到由依据本发明的粉末而制备的溶液的溶解度高。
由表6所示的上清液的吸光度(440nm)推算出的姜黄素的溶解度,相对于秋姜黄100质量%粉末,姜黄之力为15倍、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中为143倍,反而由依据本发明的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得到的饱和溶液改善至1320倍。即使将其与未粉末化的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相比,仍然高9.2倍。
需要说明的是,稀释而测定的样品示出稀释后测定的吸光度乘以稀释倍率而得到的值。
[表6]
Figure BDA0002444659220000241
<包接复合体的稳定性>
用上述制备的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对经包接的姜黄素的释放行为(包接稳定性)进行比较。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使用的是,量取3mg并使其溶解于蒸馏水5mL而得到者。
得到的溶液的稳定性如下进行:用微量盘分析仪测定静置于设定为40℃的恒温培养箱中,每隔恒定时间的上清液的吸光度(波长:405nm)。姜黄素的水溶性低,如果从β-1,3-1,6-葡聚糖释放出来则会沉淀,因此,吸光度逐渐减少。即,吸光度变得越小意指复合体越不稳定。
根据得到的结果可知,例如,在40℃下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图5中的白圆)在1小时后释放45质量%的姜黄素,而再溶解有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的溶液(图5中的黑圆)在1小时后释放停留在30质量%。由释放速度算出半衰期,结果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溶液为1.6小时、姜黄素/离心再生β-1,3-1,6-葡聚糖复合体粉末为2.2小时,可知稳定性明显增加(图5)。伴有该粉末化的热稳定性的改善即使在40℃以外的温度下也同样会体现,可以说是伴有粉末化所带来的功能改善。
<对其他难水溶性物质的粉末化效果>
另外可以确认,上述包接复合体中,将姜黄素替换为白藜芦醇、β-胡萝卜素,除此之外同样地实施,结果,体现出同样的倾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得到在水中的溶解度高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即使对于难水溶性客体分子等也可以提供高浓度溶液。

Claims (15)

1.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其在25℃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1.0~20.0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其中,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所述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所述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所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3.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所述β-1,3-1,6-葡聚糖粉末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15nm的范围,所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所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4.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水。
5.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葡聚糖组合物,
其以相对于水为1.0~20.0质量%的比率溶解有β-1,3-1,6-葡聚糖,
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所述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nm以上且低于100nm的范围,所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所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6.一种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含β-1,3-1,6-葡聚糖组合物,
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所述含葡聚糖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所述粒径处于5~15nm的范围外的峰的体积分率为所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3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25℃下的波长660nm的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
8.一种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预组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预组合物为包含水和β-1,3-1,6-葡聚糖的预组合物,且在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对所述预组合物进行测定而得的β-1,3-1,6-葡聚糖的粒径分布中,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粒径处于10nm以上且低于1000nm的范围,粒径为1000nm以上的峰的体积分率为所述体积分率最大的峰的体积分率的1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预组合物是通过离心分离、过滤或透析从包含β-1,3-1,6-葡聚糖的原料组合物中去除粒径大的β-1,3-1,6-葡聚糖而得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β-1,3-1,6-葡聚糖粉末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
11.一种包接复合体,其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所来源的β-1,3-1,6-葡聚糖中包接有客体分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接复合体,其中,所述包接复合体为粉末状。
13.一种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使客体分子包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包接复合体为粉末状。
15.一种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β-1,3-1,6-葡聚糖粉末、和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葡聚糖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使客体分子包接。
CN201880066016.9A 2017-10-12 2018-10-10 β-1,3-1,6-葡聚糖粉末、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Pending CN1115872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8297 2017-10-12
JP2017-198297 2017-10-12
PCT/JP2018/037651 WO2019073989A1 (ja) 2017-10-12 2018-10-10 β-1,3-1,6-グルカン粉末、グルカン含有組成物、β-1,3-1,6-グルカン粉末の製造方法、包接複合体、包接複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ゲスト分子の回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290A true CN111587290A (zh) 2020-08-25

Family

ID=66101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6016.9A Pending CN111587290A (zh) 2017-10-12 2018-10-10 β-1,3-1,6-葡聚糖粉末、含葡聚糖组合物、β-1,3-1,6-葡聚糖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接复合体、包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和客体分子的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4159B2 (zh)
EP (1) EP3705578A4 (zh)
JP (2) JP7298846B2 (zh)
KR (1) KR20200066692A (zh)
CN (1) CN111587290A (zh)
TW (1) TW201923087A (zh)
WO (1) WO20190739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6797A (zh) * 2023-08-14 2023-11-10 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葡聚糖溶解速度的方法
CN117016797B (zh) * 2023-08-14 2024-06-04 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葡聚糖溶解速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5371A1 (ja) * 2020-08-31 2022-03-03 合同会社レビアスファーマ 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組成物の製造方法、脂溶性成分の吸収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脂溶性成分の抽出効率を向上させる方法、脂溶性成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9150A (ja) * 2006-06-05 2007-12-13 Nobutake Hamada β―グルカン産生微生物、培養方法、産生物及び食品
JP2011132223A (ja) * 2009-11-27 2011-07-07 Daiso Co Ltd 水難溶性薬理活性物質の薬理活性を維持しながら水溶性を付与する方法
CN103800916A (zh) * 2014-02-13 2014-05-2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水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的葡聚糖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193967A (ja) * 2013-03-29 2014-10-09 Daiso Co Ltd シコニン系化合物とβ−1,3−1,6グルカンとの複合体の製造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7150A (ja) * 2004-03-26 2005-11-04 Asahi Denka Kogyo Kk βグルカン
JP4802821B2 (ja) 2006-03-31 2011-10-26 ダイソー株式会社 精製β−D−グルカンの製造方法
JP2009060895A (ja) * 2007-08-16 2009-03-26 Daiso Co Ltd 可溶性β−D−グルカン粉末の製造方法
JP5861582B2 (ja) 2012-03-27 2016-02-16 株式会社大阪ソーダ 疎水性クラスター化合物への水溶性又は水分散性の付与方法
JP6008424B2 (ja) 2012-08-23 2016-10-19 株式会社大阪ソーダ 金属ナノ粒子の水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40394A (ja) 2012-08-23 2014-03-06 Fuji Shikiso Kk 炭素クラスター化合物の水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78359B2 (ja) 2014-12-11 2020-11-04 株式会社ファルマクリエ神戸 疎水性物質包接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疎水性物質の可溶化方法
JP6645673B2 (ja) 2015-03-26 2020-02-14 鈴木 利雄 β‐1,3‐1,6‐グルカンへの難水溶性物質の包接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る包接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9150A (ja) * 2006-06-05 2007-12-13 Nobutake Hamada β―グルカン産生微生物、培養方法、産生物及び食品
JP2011132223A (ja) * 2009-11-27 2011-07-07 Daiso Co Ltd 水難溶性薬理活性物質の薬理活性を維持しながら水溶性を付与する方法
JP2014193967A (ja) * 2013-03-29 2014-10-09 Daiso Co Ltd シコニン系化合物とβ−1,3−1,6グルカンとの複合体の製造法
CN103800916A (zh) * 2014-02-13 2014-05-2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水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的葡聚糖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RABAYASHI,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hydrothermally treated b-1,3–1,6-glucan from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
STAHMANN, K.P. ET 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native and sonicated cinerean, a beta-(1-->3) (1-->6) -D-glucan produced by Botrytis cinerea", 《CARBOHYDRATE RESEARCH》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6797A (zh) * 2023-08-14 2023-11-10 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葡聚糖溶解速度的方法
CN117016797B (zh) * 2023-08-14 2024-06-04 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葡聚糖溶解速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087A (zh) 2019-06-16
JPWO2019073989A1 (ja) 2021-01-07
JP7298846B2 (ja) 2023-06-27
EP3705578A1 (en) 2020-09-09
WO2019073989A1 (ja) 2019-04-18
US11384159B2 (en) 2022-07-12
US20200231709A1 (en) 2020-07-23
KR20200066692A (ko) 2020-06-10
JP2023099144A (ja) 2023-07-11
EP3705578A4 (en)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ssain et al. Blends and composites of exopolysaccharid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A review
Qiu et al. Resveratrol-loaded core-shell nanostructured delivery systems: Cyclodextrin-based metal-organic nanocapsules prepared by ionic gelation
Bilal et al. Polysaccharides-based bio-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od applications
Wang et al. Preparat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release behavior of resveratrol-loaded oxidized gellan gum/resistant starch hydrogel beads
Furusaki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and inclusion ability of a chitosan derivative bearing carboxymethyl-β-cyclodextrin
Bockuviene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water-soluble β-carotene-chitooligosaccharides complexes
Aytekin et al. Synthesis of chitosan–caffeic acid derivative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ang et al. Ultrasonic treatment for improved solution properties of a high-molecular weight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a medicinal fungus
Park et al. Solubility, stability, and bioaccessibility improvement of curcumin encapsulated using 4-α-glucanotransferase-modified rice starch with reversible pH-induced aggregation property
Morris et al. The effect of prolonged stor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ripolyphosphate (TPP)–chitosan nanoparticles
Fernández-Díaz et al. Polymer chitosan nanoparticles functionalized with Ulva ohnoi extracts boost in vitro ulvan immunostimulant effect in Solea senegalensis macrophages
Zhu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led-release property of Fe3+ cross-linked hydrogels based on peach gum polysaccharide
Kumar et al. Carboxymethyl gum kondagogu–chitosan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Li et al.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mphiphilic oleoyl-carboxymethyl chitosa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Pereira et al. Obtaining a novel mucilage from mutamba seeds exploring different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process conditions
JP6666241B2 (ja) 単分散グリコーゲン及びフィトグリコーゲンナノ粒子、並びに、化粧料、医薬品及び食品における添加剤としてのそれらの使用
Puskás et al. Aspects of determin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cyclodextrin polymers and oligomers by static light scattering
Lopes et al. Effect of chitosan structure modification and complexation to whey protein isolate on oil/water interface stabilization
Medina‐Torres et al. Curcumin encapsulation by spray drying using Aloe vera mucilage as encapsulating agent
Pasanphan et al. Irradiated chitosan nanoparticle as a water-based antioxidant and reducing agent for a green synthesis of gold nanoplatforms
Walke 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prepared from shrimp shells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and tetanus toxoid entrapment efficiency
Chen et al. Stability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selenium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chitosan and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da Silva et al. Physical chemical study of zein and arabinogalactans or glucuronomannans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and their film-forming properties
Wani et al. Techno-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prepared through planetary ball milling
Bany-Aiesh et al. Kinetic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 of ibuprofen onto grafted [Beta]-CD/chitosan poly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