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0607B -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0607B
CN111580607B CN202010373140.9A CN202010373140A CN111580607B CN 111580607 B CN111580607 B CN 111580607B CN 202010373140 A CN202010373140 A CN 202010373140A CN 111580607 B CN111580607 B CN 111580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ductive
signal
contact portion
conductiv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31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0607A (zh
Inventor
程建全
巨冰
张永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31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0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0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874 priority patent/WO202122345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0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本发明中,转动件包含驱动部件和转动部件,当驱动部件转动时,会带动转动部件转动;将转动部件分为导通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而在信号电路开关组件中设置间隔的第一导电触片和第二导电触片,且第一导电触片与第一接触部导通,第二导电触片与第二接触部间歇性导通,从而使得整个信号触发装置产生间歇性导通信号,以供信号触发装置根据间歇性导通信号触发对应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磁力强度变化或反射光变化产生电信号来说,摆脱了磁场以及光强度对信号触发装置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用户体验感较好。

Description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信号触发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一般采用屏幕控制或按键控制的方式,而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的增加,与各功能对应的指令输入方式也需对应增多,然而受限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尺寸大小,能在智能设备实体上设置按钮的空间和屏幕区域都有限,只能基于现有的方式设置更为复杂的屏幕和按键相结合的指令下达方式,造成实际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不便。
为了解决使用者操作不便的问题,会将表冠设备设置为指令输入单元,通过分析表冠的操作动作生成电信号来获取对应的执行指令,常见的检测解析方式有:在与表冠连接的导电基头部设置有磁铁或者光源发射模块,当表冠转动时,导电基头部跟随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对应设置的感应器会感受到磁力强度变化或反射光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以根据输出的电信号获取对应的指令。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利用磁电感应和光电感应这两种方式易受外界强磁场及光强度的干扰,从而影响使用者的操作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触发装置,提高信号触发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信号触发装置,包括:转动件和信号电路开关组件;所述转动件包含驱动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件转动,其中,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导通;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组件包含第一导电触片、第二导电触片,所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片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导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歇性导通。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中框、巴管上述的信号触发装置;所述中框用于固定所述壳体;所述巴管套设于所述中框上,用于固定所述信号触发装置的驱动部件,以与所述壳体形成相对固定位置,其中,所述信号触发装置的转动件可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转动件包含驱动部件和转动部件,当驱动部件转动时,会带动转动部件转动;将转动部件分为导通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使得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始终处于导通状态;而在信号电路开关组件中设置间隔的第一导电触片和第二导电触片,且第一导电触片与第一接触部导通,第二导电触片与第二接触部间歇性导通,从而使得整个信号触发装置产生间歇性导通信号,以供信号触发装置根据间歇性导通信号触发对应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磁力强度变化或反射光变化产生电信号来说,摆脱了磁场以及光强度对信号触发装置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用户体验感较好。
另外,所述第一接触部由导电体制成,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导电体和绝缘体,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沿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转动方向交替分布、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连;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交替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片接触。第一接触部由导电体制成,第二接触部包含导电体和绝缘体,且第二接触部中的导电体和绝缘体沿环绕第二接触部的转动方向交替分布;使得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二导电触片交替接触,实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片间歇性导通。
另外,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侧面接触。通过将第二接触部设置为圆柱体且第二导电触片与第二接触部的侧面接触,在第二接触部转动过程中,第二导电触片与第二接触部的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使得第二导电触片不易变形。
另外,所述第一接触部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轴重合;所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侧面接触。通过将第一接触部设置为圆柱体且第一导电触片与第一接触部的侧面接触,在第一接触部转动过程中,第一导电触片与第一接触部的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使得第一导电触片不易变形。
另外,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外露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侧面的部分大小、形状相同、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侧面上。通过将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绝缘体在第二接触部的侧面部分设置为均匀的,使得在第二接触部每次旋转过固定的角度时就能实现信号的变换或触发,方便用户操作。
另外,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触片、所述第二导电触片电连接的FPC信号电路;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包含与所述FPC信号电路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包含与所述FPC信号电路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二端。通过将信号电路设置为FPC信号电路,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应于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
另外,所述第一导电触片、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位于所述转动件的同一侧。通过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位置限定在转动件的同一侧,可节省安装空间。
另外,所述第一导电触片、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均为弹性件。通过将第一导电触片和第二导电触片设置为弹性件,使得第一导电触片和第二导电触片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
另外,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FPC信号电路连接,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组件生成的间歇性导通信号选择对应的指令并执行。通过设置与 FPC信号电路连接的主板,使得间歇性导通信号可以通过主板执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信号触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信号触发装置中转动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信号触发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转动件10和信号电路开关组件20。
具体地说,转动件10包含驱动部件101和转动部件102,驱动部件101用于带动转动部件102转动,其中,转动部件102包括第一接触部1021和第二接触部1022,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导通;信号电路开关组件20包含第一导电触片201、第二导电触片202,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二导电触片202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一接触部1021导通,第二导电触片202与第二接触部1022间歇性导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接触部1021由导电体制成,第二接触部1022包括导电体和绝缘体,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和第二接触部1022的绝缘体沿第二接触部1022的转动方向交替分布、并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021相连;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和第二接触部1022的绝缘体交替与第二导电触片202接触。通过将第二接触部1022中的导电体和绝缘体沿环绕第二接触部1022的转动方向交替分布;使得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二导电触片 202交替接触,实现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二导电触片202间歇性导通。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接触部1022的形状为圆柱体;第二导电触片202与第二接触部的1022侧面接触。在其他例子中,第二导电触片202可以与第二接触部的1022远离第一接触部1021的圆形底面接触,只要能够实现第二接触部的1022与第二导电触片202间歇性导通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接触部1022设置为圆柱体,且第二导电触片202与第二接触部 1022的侧面接触,在第二接触部1022转动过程中,第二导电触片202与第二接触部1022的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使得第二导电触片2022不易变形。
如图2所示,从第二接触部1022的圆形底面来看,第二接触部1022的绝缘体呈“十”字形状,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填充在“十”字形状的空白部位,使得第二接触部1022 的绝缘体和导电体交替分布在第二接触部1022侧面上。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与导电体可以变换位置关系,即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呈“十”字形状,第二接触部1022的绝缘体填充在“十”字形状的空白部位,只要实现第二接触部1022的绝缘体和导电体交替分布在第二接触部1022侧面上既可,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接触部1021形状为圆柱体,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的轴重合;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一接触部1021的侧面接触。通过将第一接触部1021设置为圆柱体,且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一接触部1021的侧面接触,在第一接触部1021转动过程中,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一接触部1021的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使得第一导电触片201 不易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等;且第一接触部1021的尺寸也可以比第二接触部1022大,也可以比第二接触部1022小,也可以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的大小与形状。
具体地说,第一接触部1021的导电体与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拼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021的导电体与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是一体成型的,可以确保了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是完全导通的,消除了由于拼接而带来的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和第二接触部1022的绝缘体外露在第二接触部1022侧面的部分大小、形状相同、并均匀分布在第二接触部1022的侧面上。通过将第二接触部1022的导电体和绝缘体在第二接触部1022的侧面部分设置为均匀的,使得在第二接触部1022每次旋转过固定的角度时就能实现信号的变换或触发,方便用户操作。
在一个例子中,信号电路开关组件20还包括:与第一导电触片201、第二导电触片202 电连接的FPC信号电路203;第一导电触片201包含与FPC信号电路203连接的第一端、与第一接触部1021接触的第二端;第二导电触片202包含与FPC信号电路203连接的第一端、与第二接触部1022接触的第二端。通过将信号电路设置为FPC信号电路,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应于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触片201、第二导电触片202可以被设为位于转动件10的同一侧或不同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触片201和第二导电触片202设置在转动件10的同一侧,从而可以节省安装空间,满足智能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需求。而在对小型化设计需求不敏感的特定智能穿戴设备中,可以将第一导电触片201和第二导电触片202设置在转动件10的不同侧,从而使得第一导电触片201和第二导电触片202由于相距较远而方便组装,降低生产难度,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组装良率。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导电触片201、第二导电触片202均为弹性件。通过将第一导电触片201和第二导电触片202设置为弹性件,使得第一导电触片201和第二导电触片202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
在一个例子中,信号触发装置还包括主板(图未标识);主板与FPC信号电路203连接,主板用于根据信号电路开关组件20生成的间歇性导通信号选择对应的指令并执行。
在实际应用中,驱动部件101包含一手持部1011以及一传动部1012,转动部件102经由传动部1012与手持部1011相连;传动部1012包含一连接手持部1011和转动部件102的转动轴,通过在传动部1012设置一转动轴,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0包含驱动部件101和转动部件102,当驱动部件101转动时,会带动转动部件102转动;将转动部件分为导通的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使得第一接触部1021与第二接触部1022始终处于导通状态;而在信号电路开关组件20中设置间隔的第一导电触片201和第二导电触片202,且第一导电触片201与第一接触部1021导通,第二导电触片202与第二接触部1022间歇性导通,从而使得整个信号触发装置产生间歇性导通信号,以供信号触发装置根据间歇性导通信号触发对应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磁力强度变化或反射光变化产生电信号来说,摆脱了磁场以及光强度对信号触发装置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用户体验感较好。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3、图4所示,包括:壳体(图未标识)、巴管30、中框40和第一实施例的信号触发装置。
具体地说,中框40用于固定壳体(图未标识);巴管30套设于中框40上,用于固定信号触发装置的驱动部件101,以与壳体(图未标识)形成相对固定位置,其中,信号触发装置的转动件10可通过驱动部件101相对于壳体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运用第一实施例中的信号触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磁力强度变化或反射光变化产生电信号来说,摆脱了磁场以及光强度对刻穿戴设备调节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用户体验感较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件和信号电路开关组件;
所述转动件包含驱动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件转动,其中,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导通;
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组件包含第一导电触片、第二导电触片,所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片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导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歇性导通;
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触片、所述第二导电触片电连接的FPC信号电路;
所述第一接触部由导电体制成,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导电体和绝缘体,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沿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转动方向交替分布、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连;
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交替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片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轴重合;所述第一导电触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侧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绝缘体外露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侧面的部分大小、形状相同、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包含与所述FPC信号电路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包含与所述FPC信号电路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片、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位于所述转动件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片、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均为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FPC信号电路连接,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组件生成的间歇性导通信号选择对应的指令并执行。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中框、巴管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触发装置;
所述中框用于固定所述壳体;
所述巴管套设于所述中框上,用于固定所述信号触发装置的驱动部件,以与所述壳体形成相对固定位置,其中,所述信号触发装置的转动件可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CN202010373140.9A 2020-05-06 2020-05-06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1580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3140.9A CN111580607B (zh) 2020-05-06 2020-05-06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PCT/CN2020/141874 WO2021223456A1 (zh) 2020-05-06 2020-12-30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3140.9A CN111580607B (zh) 2020-05-06 2020-05-06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607A CN111580607A (zh) 2020-08-25
CN111580607B true CN111580607B (zh) 2022-04-19

Family

ID=7211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3140.9A Active CN111580607B (zh) 2020-05-06 2020-05-06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0607B (zh)
WO (1) WO20212234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0607B (zh) * 2020-05-06 2022-04-19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1247Y (zh) * 2005-12-30 2007-04-18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有载分接开关电动操作机构远方位置讯号发送器的信号盘
JP5147781B2 (ja) * 2009-05-13 2013-02-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型電気部品
US9570955B2 (en) * 2013-03-14 2017-02-14 Nike, Inc. Overmold protection for vibration motor
US10025399B2 (en) * 2016-03-16 201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330635B (zh) * 2016-09-13 2019-08-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操控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04029A (zh) * 2018-03-07 2018-07-20 邓允明 一种旋转式电子屏幕点击装置
CN209707920U (zh) * 2019-04-19 2019-11-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功能表冠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1580607B (zh) * 2020-05-06 2022-04-19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607A (zh) 2020-08-25
WO2021223456A1 (zh)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56195B1 (ko) 가압·회전 조작형 전자부품
CN111580607B (zh) 信号触发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7887211B (zh)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KR20000068936A (ko) 센서 장치
US7880572B2 (en) Lever switch
US2004003856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040014582A (ko) 조작형 전자 부품
JP2005341649A (ja) モータ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および多方向入力装置
US7309237B2 (en) Micro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mechanism
US6736677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means
JP200224611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A2488174A1 (en) Arrangement of an element in a circular connector
KR101197285B1 (ko)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CN111781814A (zh) 电子设备
CN213184081U (zh) 一种多功能旋钮
CN218299726U (zh) 一种断路器内的电机电连接结构
CN213816422U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215871091U (zh) 用于线性马达的一体化电路板
JP2002025395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付回転型エンコーダ
CN213816399U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211268917U (zh) 具有旋转控制功能的智能指环
CN219458209U (zh) 一种排线连接器
CN217183151U (zh) 自发电开关及系统
EP4300713A1 (en) Sheet type conductive member and connector
CN209785677U (zh) 可变电阻器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