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6910A -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6910A
CN111576910A CN202010401064.8A CN202010401064A CN111576910A CN 111576910 A CN111576910 A CN 111576910A CN 202010401064 A CN202010401064 A CN 202010401064A CN 111576910 A CN111576910 A CN 111576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column
ecc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10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6910B (zh
Inventor
李杉
卢亦焱
颜宇鸿
刘真真
梁鸿骏
郑傲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0104010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6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6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6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6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4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fire
    • E04B1/941Build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4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concrete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permanent form elements,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or external reinforcement, e.g. metal cove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包括将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的4个角上;将若干条钢绞线自上而下间隔一定距离均匀环绕在钢筋混凝土柱并固定在第二角钢上,形成钢绞线网;对每条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在钢筋混凝土柱1表面喷射或涂抹ECC,ECC覆盖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及若干条钢绞线,填充间隙,完成加固,其中,ECC中各组分与水泥按重量比值为粉煤灰:0.5~3;细砂:0.5~1.5;硅灰:0~0.1;水:0.5~2;PVA纤维:0.02~0.1;减水剂:0.005~0.02;速凝剂:0.01~0.1,该方法可以增大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对钢筋混凝土柱产生较大的约束作用,且可有效防止水和氯离子的侵入,有效抑制了钢筋的锈蚀,同时也提升了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量现役钢筋混凝土柱存在结构性能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为化学腐蚀(氯离子锈蚀),物理损伤(撞击),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一部分构件存在设计或施工错误等不满足规范要求。上述问题均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为此,需对受损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加固。
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有FRP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粘钢法等。FRP加固法是采用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等轻质高强的材料,结合环氧树脂胶粘贴缠绕在柱表面,起到环向约束作用,提高被加固柱的承载力,但是该加固方法受制于环氧树脂胶较差的耐高温、抗火性能,环氧树脂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一般在50-80℃,当环境温度超过玻璃化转化温度时,环氧树脂胶失效,FRP失去与混凝土柱共同作用的基础,无法发挥其作用;增大截面加固法为在原柱外部再浇筑一层新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层,此方法可大幅度提升被加固柱的承载力,且施工简便,但其存在的缺点是扩大的截面面积较大,占用建筑面积;粘钢法是通过在结构外部粘贴钢板或角钢的加固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一种体外配筋,提高结构整体的配筋率及配箍率。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及刚度,施工简便且快速,对结构的外形影响较小,但是,粘钢用的结构胶耐火性能差,易老化,加固用的钢片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产生锈蚀问题,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因此该加固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可以增大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对钢筋混凝土柱产生较大的约束作用,且可有效防止水和氯离子的侵入,有效抑制了钢筋的锈蚀,同时也提升了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包括,
步骤1、将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的4个角上,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的长度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角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矩形钢板和第二矩形钢板,所述第一矩形钢板和所述第二矩形钢板垂直设置呈L形,所述第一矩形钢板和所述第二矩形钢板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二角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矩形钢板和第四矩形钢板,所述第三矩形钢板和所述第四矩形钢板垂直设置呈L形,所述第三矩形钢板和所述第四矩形钢板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三矩形钢板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上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四矩形钢板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上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
步骤2、将若干条钢绞线的一端分别穿入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且通过扣件固定,固定好后,若干条所述钢绞线环向缠绕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上且内侧与所述第一角钢接触,该若干条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固定在若干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上;
步骤3、对每条所述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步骤4、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柱表面喷射或涂抹ECC作为覆盖层,所述ECC覆盖所述第一角钢、所述第二角钢及若干条所述钢绞线,填充间隙,完成加固,其中,所述ECC中各组分与水泥按重量比值为:
粉煤灰:0.5~3;
细砂:0.5~1.5;
硅灰:0~0.1;
水:0.5~2;
PVA纤维:0.02~0.1;
减水剂:0.005~0.02;
速凝剂:0.01~0.1。
优选地,所述ECC的厚度为20~4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角钢中,所述第一矩形钢板和第二矩形钢板的厚度均大于3mm,所述第一角钢的屈服强度大于235MPa。
优选地,所述第二角钢中,所述第三矩形钢板和第四矩形钢板的厚度均大于3mm,所述第二角钢的屈服强度大于235MPa。
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圆孔螺栓和扣件,所述扣件安装在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所述圆孔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所述圆孔螺栓与所述扣件扣合。
优选地,所述钢绞线的直径为4~18mm。
优选地,所述钢绞线的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极限拉应变为1.5%~3.5%。
优选地,所述ECC的极限拉应变大于所述钢绞线的极限拉应变。
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间距为20~100mm,相应的,相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间距为20~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采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固定在方钢管混凝土柱的4个角上,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既大幅提升了结构的承载力,又可直接作为钢绞线的张拉锚固装置,其中,第一角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矩形钢板和第二矩形钢板,第二角钢包括第三矩形钢板和第四矩形钢板,第一矩形钢板和第二矩形钢板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三矩形钢板和第四矩形钢板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有利于钢绞线的约束,弧形面将原来的钢筋混凝土柱直角转化为圆角,防止过于尖锐对钢绞线进行摩擦。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对钢绞线施加环向预应力,能够显著约束结构的横向变形,抑制方钢管鼓曲,此外,其对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约束作用,使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牢牢固定在柱上,起到自锁的功能,即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在安装时不需要额外的锚固措施。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采用ECC覆盖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及钢绞线网,填充间隙,完成加固,ECC延性高于钢绞线,与钢绞线结合具备良好的适配性,其具有明显的有抗裂效果,防渗水性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好,可防止钢筋锈蚀,耐高温性好,可提升结构整体的耐火耐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角钢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角钢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钢筋混凝土柱;2、第一角钢;21、第一矩形钢板;22、第二矩形钢板;3、第二角钢;31、第三矩形钢板;32、第四矩形钢板;33、第一凸板;34、第二凸板;4、钢绞线;5、ECC;6、扣件;7、卡扣;71、圆孔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柱1加固后,不耐高温,扩大的截面面积较大,占用建筑面积,且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产生锈蚀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参照图1-图4所示,一种基于自锁式ECC5覆盖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包括:
步骤1、将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1的4个角上,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长度与钢筋混凝土柱1的长度一致,第一角钢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矩形钢板21和第二矩形钢板22,第一矩形钢板21和第二矩形钢板22垂直设置呈L形,第一矩形钢板21和第二矩形钢板22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二角钢3包括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垂直设置呈L形,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三矩形钢板3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板33,第一凸板33上间隔一定距离自上而下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第四矩形钢板32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凸板34,第二凸板34上间隔一定距离自上而下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
步骤2、将若干条钢绞线4的一端分别穿入若干个第一安装孔且通过扣件6固定,固定好后,若干条钢绞线4环向缠绕在钢筋混凝土柱1上且内侧与第一角钢2接触,该若干条钢绞线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7固定在若干个第二安装孔上,形成钢绞线网;
步骤3、对每条钢绞线4施加预应力;
步骤4、在钢筋混凝土柱1表面喷射或涂抹ECC5,ECC5覆盖第一角钢2、第二角钢3及若干条钢绞线4,填充间隙,完成加固,其中,ECC5中各组分与水泥按重量比值为:
粉煤灰:0.5~3;
细砂:0.5~1.5;
硅灰:0~0.1;
水:0.5~2;
PVA纤维:0.02~0.1;
减水剂:0.005~0.02;
速凝剂:0.01~0.1。
在本基于自锁式ECC5覆盖层钢筋混凝土柱1加固方法中,将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1的四个角上,然后沿钢筋混凝土柱1环向缠绕钢绞线4,钢绞线4搭在第一角钢2上,与钢筋混凝土柱1表面有一定间隙,钢绞线4两端固定在第二角钢3上,用于张拉锚固,所有钢绞线4自上而下按一定间距均匀排布缠绕并固定形成钢绞线网后,对其施加预应力,最后在钢筋混凝土柱1表面喷射或涂抹ECC5,覆盖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及钢绞线网,填充间隙,完成加固。
该方法中,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既大幅提升了结构的承载力,又可直接作为钢绞线4的张拉锚固装置,第一矩形钢板21和第二矩形钢板22有利于钢绞线4的约束,第一矩形钢板21和第二矩形钢板22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有利于钢绞线4的约束,弧形面将原来的钢筋混凝土柱1直角转化为圆角,防止过于尖锐对钢绞线4进行摩擦;钢绞线网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在施加预应力后,可对钢筋混凝土柱1产生较大的约束作用,抑制方钢管的鼓曲,提升钢筋混凝土柱1的承载力,此外,钢绞线网对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约束作用,使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牢牢固定在柱上,起到自锁的功能,即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在安装时不需要额外的锚固措施。ECC5采用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等搅拌而成,其掺入的纤维体积含量不超过2%,极限拉应变能力达到3%以上,极限裂缝宽度控制在100μm以内,具备良好的抗裂抗渗、抗火、抗冻性能。ECC5由于具备延性好的特点,其延伸率大于钢绞线4的延伸率,可与钢绞线网、钢筋混凝土柱1共同受力,不会提前开裂,不会产生剥离破坏。此外,该加固层可有效防止水和氯离子的侵入,有效抑制了钢管的锈蚀,同时也提升了加固柱的抗火性能。
在上述步骤1中,第一角钢2中,第一矩形钢板21和第二矩形钢板22的厚度均大于3mm,第一角钢2的屈服强度高于235MPa。第二角钢3中,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的厚度均大于3mm,第一角钢2的屈服强度高于235MPa。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大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厚度,以提升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承载能力。
在上述步骤1中,相邻第一安装孔的间距为20~100mm,相应的,相邻第二安装孔的间距为~mm。进而使得步骤中,钢绞线网中,相邻钢绞线4的间距为20~100mm,防止间距过小导致施工困难,ECC5喷射时容易被钢绞线网堵塞,造成加固层不密实;防止间距过大无法充分发挥钢绞线4的约束效果。
在上述步骤1中,钢绞线4对于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具有自锁功能,对钢绞线4施加预应力后,钢绞线4可将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约束在钢筋混凝土1的柱角,因此,角钢在安装时只需简单地固定在混凝土柱上,不需考虑锚固措施,例如,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1上。
在上述步骤3中,卡扣7包括圆孔螺栓71和扣件6,扣件6安装在钢绞线4的另一端,圆孔螺栓71安装在第二安装孔上,圆孔螺栓71与扣件6扣合。通过圆孔螺栓71,可以调整钢绞线4的位置,拧紧圆孔螺栓71对钢绞线4施加预应力,使钢绞线4对钢筋混凝土柱1产生较大的约束能力。
在上述步骤2中,钢绞线4的直径为4~18mm。钢绞线4采用高强钢绞线4,钢绞线4的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极限拉应变为1.5%~3.5%,ECC5的极限拉应变高于钢绞线的极限拉应变。由于高强钢绞线4一般强度较高,在强度越高的情况下可减小钢绞线4直径,减轻重量,方便运输和施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采用高强钢绞线4代替普通钢绞线4,实现钢绞线网对钢筋混凝土柱1的约束。
在上述步骤4中,使本ECC5的厚度为20~40mm,防止ECC5小于此厚度时,无法完全覆盖钢绞线网,且对内部结构防腐蚀效果减弱;防止ECC5大于此厚度会增加建筑面积,降低经济效益。
下面通过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厚度为4mm,其中,第一矩形钢板21、第二矩形钢板22、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的边长为30mm。钢绞线4采用高强钢绞线4,钢绞线4的直径为6mm,抗拉强度为1860MPa,极限拉应变为2%,钢绞线网中相邻钢绞线4的间距为30mm,钢绞线4预应力水平为30%,通过拧紧端部圆孔螺栓71的方式施加预应力。ECC5由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等拌和而成,相应比重为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1:2:1.2:0.05:0.9:0.05:0.01:0.01。ECC5的厚度为25mm,其抗拉强度为5MPa,抗压强度为40MPa,极限拉应变为3.5%。
实施例2:
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厚度为5mm,其中,第一矩形钢板21、第二矩形钢板22、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的边长为36mm。钢绞线4采用高强钢绞线4,钢绞线4的直径为8mm,抗拉强度为1770MPa,极限拉应变为2%,钢绞线网中相邻钢绞线4的间距为50mm,钢绞线4预应力水平为30%,通过拧紧端部圆孔螺栓71的方式施加预应力。ECC5由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等拌和而成,相应比重为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1:0.8:1.2:0.02:0.5:0.04:0.008:0.01。ECC5的厚度为35mm,其抗拉强度为5MPa,抗压强度为60MPa,极限拉应变为3%。
实施例3:
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的厚度为5mm,其中,第一矩形钢板21、第二矩形钢板22、第三矩形钢板31和第四矩形钢板32的边长为50mm。钢绞线4采用高强钢绞线4,钢绞线4的直径为15.2mm,抗拉强度为2100MPa,极限拉应变为3.5%,钢绞线网中钢绞线4的间距为50mm,钢绞线4预应力水平为30%,通过拧紧端部圆孔螺栓71的方式施加预应力。高延性水泥基复合由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等拌和而成,相应比重为水泥:粉煤灰:细砂:硅灰:水:PVA纤维:减水剂:速凝剂=1:3:1.4:0.02:1.1:0.08:0.015:0.01。ECC5的厚度为40mm,其抗拉强度为5MPa,抗压强度为50MPa,极限拉应变为4%。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3个第一角钢2和1个第二角钢3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1的4个角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数量的第一角钢2和第二角钢3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1的4个角上,但第二角钢3的数量至少有一个,通过第二角钢3锚固钢绞线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的4个角上,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的长度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角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矩形钢板和第二矩形钢板,所述第一矩形钢板和所述第二矩形钢板垂直设置呈L形,所述第一矩形钢板和所述第二矩形钢板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二角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矩形钢板和第四矩形钢板,所述第三矩形钢板和所述第四矩形钢板垂直设置呈L形,所述第三矩形钢板和所述第四矩形钢板连接处的外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三矩形钢板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上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四矩形钢板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上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
步骤2、将若干条钢绞线的一端分别穿入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且通过扣件固定,固定好后,若干条所述钢绞线环向缠绕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上且内侧与所述第一角钢接触,该若干条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固定在若干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上;
步骤3、对每条所述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步骤4、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柱表面喷射或涂抹ECC作为覆盖层,所述ECC覆盖所述第一角钢、所述第二角钢及若干条所述钢绞线,填充间隙,完成加固,其中,所述ECC中各组分与水泥按重量比值为:
粉煤灰:0.5~3;
细砂:0.5~1.5;
硅灰:0~0.1;
水:0.5~2;
PVA纤维:0.02~0.1;
减水剂:0.005~0.02;
速凝剂:0.0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CC的厚度为2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中,所述第一矩形钢板和第二矩形钢板的厚度均大于3mm,所述第一角钢的屈服强度大于23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钢中,所述第三矩形钢板和第四矩形钢板的厚度均大于3mm,所述第二角钢的屈服强度大于23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圆孔螺栓和扣件,所述扣件安装在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所述圆孔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所述圆孔螺栓与所述扣件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的直径为4~1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的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极限拉应变为1.5%~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CC的极限拉应变大于所述钢绞线的极限拉应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间距为20~100mm,相应的,相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间距为20~100mm。
CN202010401064.8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Active CN111576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1064.8A CN111576910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1064.8A CN111576910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6910A true CN111576910A (zh) 2020-08-25
CN111576910B CN111576910B (zh) 2021-10-22

Family

ID=7210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1064.8A Active CN111576910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691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2085A (zh) * 2020-10-15 2021-02-26 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 一种修复箱型钢柱壁板胀鼓的预应力加固方法
CN113047651A (zh) * 2021-03-04 2021-06-29 武汉大学 基于纤维编织网的钢管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CN114658249A (zh) * 2022-03-01 2022-06-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737784A (zh) * 2022-05-16 2022-07-12 郑州大学 一种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增强ecc预紧力张拉加固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237B (zh) * 2010-08-27 2012-01-11 北京工业大学 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连接件式张拉锚固系统
CN202945818U (zh) * 2012-11-26 2013-05-22 方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方柱结构
CN103953202A (zh) * 2014-02-26 2014-07-30 华侨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钢丝绳加固装置及其方法
CN105330240A (zh) * 2015-11-20 2016-02-17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无熟料水泥高延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1464A (zh) * 2016-10-21 2017-01-25 湖南工程学院 双向预应力角钢板在线无破损加固矩形截面混凝土柱法
CN106431132A (zh) * 2016-09-07 2017-02-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及其用于加固梁的施工方法
KR101899082B1 (ko) * 2018-03-07 2018-09-14 주식회사 정우이앤씨 스틸프레임 접합방식 내진보강구조물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237B (zh) * 2010-08-27 2012-01-11 北京工业大学 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连接件式张拉锚固系统
CN202945818U (zh) * 2012-11-26 2013-05-22 方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方柱结构
CN103953202A (zh) * 2014-02-26 2014-07-30 华侨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钢丝绳加固装置及其方法
CN105330240A (zh) * 2015-11-20 2016-02-17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无熟料水泥高延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1132A (zh) * 2016-09-07 2017-02-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及其用于加固梁的施工方法
CN106351464A (zh) * 2016-10-21 2017-01-25 湖南工程学院 双向预应力角钢板在线无破损加固矩形截面混凝土柱法
KR101899082B1 (ko) * 2018-03-07 2018-09-14 주식회사 정우이앤씨 스틸프레임 접합방식 내진보강구조물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亦焱等: "《水工混凝土结构 第2版》", 31 March 201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朱忠锋: "FRP编织网/ECC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编: "《绿色建筑创新、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 第7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 31 October 2017 *
陆新征主编: "《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第1册》", 31 October 2015 *
黄华: "HPFL-黏钢联合加固混凝土方柱早龄期轴压性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2085A (zh) * 2020-10-15 2021-02-26 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 一种修复箱型钢柱壁板胀鼓的预应力加固方法
CN113047651A (zh) * 2021-03-04 2021-06-29 武汉大学 基于纤维编织网的钢管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WO2022184053A1 (zh) * 2021-03-04 2022-09-09 武汉大学 基于纤维编织网的钢管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CN114658249A (zh) * 2022-03-01 2022-06-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737784A (zh) * 2022-05-16 2022-07-12 郑州大学 一种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增强ecc预紧力张拉加固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37784B (zh) * 2022-05-16 2024-04-12 郑州大学 一种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增强ecc预紧力张拉加固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6910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6910B (zh) 一种自锁式ecc覆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CN111608415B (zh) 一种基于高延性水泥基材料的方钢管混凝土柱加固方法
CA2908895C (en) A method to create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by means of profiles made from a shape-memory alloy as well as structur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WO2019149270A1 (zh) 一种普通钢筋与精轧螺纹钢筋混合配筋的拼装墩
US20090282753A1 (en) Shock-Resisting Steel Concrete Structure
JP4274487B2 (ja) パイプ耐震構造体及びパイプ耐震補強方法
CN106869367A (zh) 一种带型钢支撑的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149271A1 (zh) 一种混合配置frp筋与普通钢筋的拼装混凝土墩体系
CN208668765U (zh) 预制预应力梁构件和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
JPH09151613A (ja) 既存コンクリート柱状体の補強構造
EP0147388B1 (en) Collapse preventing connection device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KR100949828B1 (ko) 층고절감형 철골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철골-콘크리트 합성보
KR101012013B1 (ko) 콘크리트 타설 높이 증대를 위한 콘크리트충전 강관 기둥용가설보강대
CN211898332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KR101033693B1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부재로 조립된 파이프 랙
CN101105077A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连接方法
CN206396987U (zh) 叠层三角桁架复合轻质芯材无机板材
CN105625610A (zh) 内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的组合剪力墙
CN211621554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方桩
CN210658887U (zh) 一种通过拉索、刚性支杆增强承载力的新型预应力拱形波纹钢屋盖系统
CN215518751U (zh) 一种无自由段微型桩式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抗拔锚杆
CN220352803U (zh) Phc管桩裂缝修补结构
CN111305435A (zh) 一种用于预制柱节点连接的单向型应力后张式连接方法
JP2006348480A (ja) 建築物及び建築物形成方法
CN219100036U (zh) 一种用于基础抗浮的新型预应力锚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