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6893B -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6893B
CN111566893B CN201880085732.1A CN201880085732A CN111566893B CN 111566893 B CN111566893 B CN 111566893B CN 201880085732 A CN201880085732 A CN 201880085732A CN 111566893 B CN111566893 B CN 111566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ircuit
charging
management circui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7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6893A (zh
Inventor
万世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66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6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待充电设备(230)包括无线接收电路(232),用于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管理电路(234),用于对电池(238)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降压电路(236),用于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此技术方案通过引入降压电路将充电管理电路的降压功能与充电管理电路的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功能一定程度相分离,降低充电管理电路的发热量。

Description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充电技术领域,待充电设备主要采用有线充电方式进行充电。
以手机为例,目前,手机的充电方式仍以有线充电方式为主。具体地,当需要为手机充电时,可以通过充电线缆(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线缆)将手机与电源提供设备相连,并通过该充电线缆将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功率传输至手机,为手机内的电池充电。
对待充电设备而言,有线充电方式需要使用充电线缆,导致充电准备阶段的操作繁琐。因此,无线充电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效果较差,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能够改善无线充电方式的充电效果。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包括:无线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无线接收电路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利用充电管理电路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利用降压电路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一般将电源提供设备(如适配器)与无线充电装置(如无线充电底座)相连,并通过该无线充电装置将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功率以无线的方式(如电磁波)传输至待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按照无线充电原理不同,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磁耦合(或电磁感应)、磁共振以及无线电波三种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包括QI标准、电源实物联盟(power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无线电源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QI标准和PMA标准均采用磁耦合方式进行无线充电。A4WP标准采用磁共振方式进行无线充电。
下面结合图1,对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源提供设备110、无线充电装置120以及待充电设备130,其中无线充电装置120例如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待充电设备130例如可以是终端。
电源提供设备110与无线充电装置120连接之后,会将电源提供设备110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传输至无线充电装置120。
无线充电装置120可以通过内部的无线发射电路121将电源提供设备110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转换成无线充电信号(电磁信号)进行发射。例如,该无线发射电路121可以将电源提供设备110的输出电流转换成交流电,并通过发射线圈或发射天线(图中未示出)将该交流电转换成无线充电信号。
待充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andheld,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调幅-调频(amplitude modulation-frequency modulation,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可指移动终端是设备或手持终端设备,如手机、pad等。在某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指芯片系统,在该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可以属于或也可以不属于该芯片系统。
待充电设备130可以通过无线接收电路131接收无线发射电路121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将该无线充电信号转换成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例如,该无线接收电路131可以通过接收线圈或接收天线(图中未示出)将无线发射电路121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并对该交流电进行整流和/或滤波等操作,将该交流电转换成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对于传统无线充电技术,在无线充电之前,无线充电装置120与待充电设备130会预先协商无线发射电路121的发射功率。假设无线充电装置120与待充电设备130之间协商的功率为5W,则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一般为5V和1A。假设无线充电装置120与待充电设备130之间协商的功率为10.8W,则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一般为9V和1.2A。
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并不适合直接加载到电池133两端,而是需要先经过待充电设备130内的充电管理电路132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以得到待充电设备130内的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
充电管理电路132可用于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变换,以使得充电管理电路132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需求。
作为一种示例,该充电管理电路132例如可以是充电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或称charger。在电池133的充电过程中,充电管理电路132可用于对电池133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进行管理。该充电管理电路132可以包含电压反馈功能,和/或,电流反馈功能,以实现对电池133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管理。
举例来说,电池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涓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在涓流充电阶段,充电管理电路132可利用电流反馈功能使得在涓流充电阶段进入到电池133的电流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流大小(譬如第一充电电流)。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管理电路132可利用电流反馈功能使得在恒流充电阶段进入电池133的电流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流大小(譬如第二充电电流,该第二充电电流可大于第一充电电流)。在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管理电路132可利用电压反馈功能使得在恒压充电阶段加载到电池133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大小。
作为一种示例,当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大于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时,充电管理电路132可用于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降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作为又一种示例,当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小于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时,充电管理电路132可用于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升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
作为又一示例,以无线接收电路131输出5V恒定电压为例,当电池133包括单个电芯(以锂电池电芯为例,单个电芯的充电截止电压一般为4.2V)时,充电管理电路132(例如Buck降压电路)可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降压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
作为又一示例,以无线接收电路131输出5V恒定电压为例,当电池133包括相互串联的两节或两节以上电芯(以锂电池电芯为例,单个电芯的充电截止电压一般为4.2V)时,充电管理电路132(例如Boost升压电路)可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得升压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
充电管理电路132受限于功率转换效率(也可称为能量转换效率,或电路转换效率)低下的原因,致使未被转换部分的电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这部分热量会聚焦在待充电设备130的内部。待充电设备130的设计空间和散热空间都很小(例如,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物理尺寸越来越轻薄,同时移动终端内密集排布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性能),这不但提升了充电管理电路132的设计难度,还会导致聚焦在待充电设备130内的热量很难及时移除,进而引发待充电设备130的异常。
例如,充电管理电路132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对充电管理电路132附近的电子元器件造成热干扰,引发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异常。又如,充电管理电路132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缩短充电管理电路132及附近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又如,充电管理电路132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对电池133造成热干扰,进而导致电池133充放电异常。又如充电管理电路132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导致待充电设备130的温度升高,影响用户在充电时的使用体验。又如,充电管理电路132上聚集的热量,可能会导致充电管理电路132自身的短路,使得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直接加载在电池133两端而引起充电异常,如果电池133长时间处于过压充电状态,甚至会引发电池133的爆炸,危及用户安全。
此外,为了提高充电速度,越来越多的待充电设备采用低压大电流的方式为电池进行充电方式,充电电流较大会导致无线接收电路131处也聚集大量的热量。以充电功率等于20W,单节电芯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于5V/4A为例进行说明。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无线发射电路121可以基于5V/4A生成无线充电信号,相应地,无线接收电路131可以将无线充电信号转换成5V/4A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4A的充电电流会导致无线发射电路121和无线接收电路131在电能传输过程产生较大热量。
为了降低待充电设备的发热量,可以采用高压方式进行无线充电信号的传输。仍以充电功率等于20W,单节电芯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于5V/4A为例进行说明。无线发射电路131可以基于10V/2A生成无线充电信号,相应地,无线接收电路131可以将无线充电信号转换成10V/2A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与上文的示例相比,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通过提升电压,使得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流从4A降为2A,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无线接收电路131的发热量。接着,为了使得电池133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仍满足5V/4A的充电需求,可以使用充电管理电路132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使得电池133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仍为5V/4A。这样一来,充电管理电路132的降压转换效率(降压时的能量损耗)就成了衡量待充电设备130发热量的关键因素。
通常来讲,充电管理电路132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越大,其降压转换效率越低,发热越严重。采用基于高压的无线信号传输方式势必会导致充电管理电路132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较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希望使用高压方式传输无线充电信号,需要对待充电设备的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
下文结合图2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能够在采用高压方式传输无线充电信号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待充电设备的发热量。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230可包括无线接收电路232,充电管理电路234以及降压电路236。
无线接收电路232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238进行充电。无线接收电路232例如可包括接收线圈或接收天线(图中未示出),以及与该接收线圈和接收天线相连的整流电路和/或滤波电路等整形电路。接收天线或接收线圈可用于将无线充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整形电路可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充电管理电路234可用于对电池238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例如,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端可以与电池238直接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直接将其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转换成电池238当前所需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以实现对电池238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又如,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端可以经其他电路(如下文描述的降压电路236)间接与电池238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对其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进行控制,使得其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经过该其他电路之后形成的电压和/或电流为电池238当前所需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以实现对电池238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降压电路236可用于对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电压或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采用降压电路236可以将充电管理电路234的降压功能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功能一定程度相分离,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24的发热量。
可选地,降压电路236的降压转换效率可以高于充电管理电路234(或充电管理电路234中的降压电路,如BUCK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降压转换效率可用于指示降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降压电路236的降压转换效率高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降压转换效率可以指相同降压情况下,降压电路236的能量损耗(或功率损耗)小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能量损耗(或功率损耗)。假设充电管理电路234采用BUCK电路进行降压,则降压电路236的降压转换效率高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降压转化效率可以指:降压电路236的降压转换效率高于充电管理电路234中的BUCK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
上文指出,在基于高压的无线充电信号传输方式中,需要对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较大范围的降压,如果直接采用充电管理电路对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则受限于充电管理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比较低的原因,降压过程会有较大的能量损耗,导致充电管理电路的发热更为严重。本申请实施例并非完全仅基于充电管理电路对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而是采用具有较高降压转换效率的降压电路分担部分或全部的降压功能,使得充电管理电路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电压范围内执行恒压/恒流控制,从而降低待充电设备的发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对降压电路236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降压转换效率大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降压转化效率即可。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采用电感式降压电路进行降压;降压电路236可以采用电容式降压电路(如电荷泵)进行降压,或者,降压电路236可以采用电感式降压电路与电容式降压电路相结合的降压电路进行降压。
以降压电路236采用电荷泵为例,电荷泵主要由开关器件组成,因此,其降压过程能耗较小,可以提高降压转换效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荷泵的降压因数(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可以采用1/2,1/3,2/3,1/4等降压因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可以大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电压。换句话说,在将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电压降压至电池238当前所需充电电压的过程中,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执行其中的一部分降压操作,另一部分降压操作可以由降压转换效率更高的降压电路236分担。例如,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执行全部降压操作中的一小部分降压操作,降压电路236可以执行剩余的大部分降压操作,即降压电路236的降压压差大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降压压差。由于降压电路236的降压转换效率相对更高,降压操作的上述分配方式可以得到更好地降低待充电设备的发热。
本申请实施例对充电管理电路234与降压电路236的位置关系不做具体限定,下文结合图3-图4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3所示,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端可以与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端电连接。充电管理电路234可用于根据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电压对电池238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降压电路236的输入端可以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端电连接,降压电路236的输出端可以与电池238电连接。降压电路236可用于对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并基于降压后的电压为电池238充电。
以降压电路236采用半压电路(即降压因数为1/2)为例,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对其输出电压进行调节(恒压和/或恒流控制),使得其输出电压约为电池238当前所需的充电电压的2倍,从而使得半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电池当前所需的充电电压相匹配。
该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对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并基于该采样电压和/或采样电流实现电池充电过程的恒压和/或恒流控制;或者,充电管理电路234可以对电池238两端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进行采样,并基于该采样电压和/或采样电流实现电池充电过程的恒压和/或恒流控制;或者,充电管理电路234也可以采用上述电压/电流采样方式的任意其他组合方式实现电池充电过程的恒压和/或恒流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进一步地,在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将无线接收电路232与充电管理电路234均集成在同一无线充电芯片中,这样可以提高待充电设备230的集成度,简化待充电设备230的实现。例如,可以对传统无线充电芯片的功能进行扩展,使其支持充电管理功能。
上文结合图3给出了充电管理电路234与降压电路236的位置关系的一种实现方式,下文结合图4给出充电管理电路234与降压电路236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与图3所示的实现方式不同,图4将降压电路236设置在无线接收电路232与充电管理电路234之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降压电路236的输入端可以与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端电连接。降压电路236可用于对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以形成降压后的电压。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端可以与降压电路236的输出端电连接,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出端可以与电池238电连接。充电管理电路234可用于根据降压后的电压对电池238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238可以包括一节电芯,也可以包括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以充电功率等于20W,单节电芯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于5V为例,假设电池238包含相互串联的两节电芯,为了满足串联双电芯对充电电压的要求,需要将电池238的充电电压维持在10V,则降压电路236的输入电压需要大于10V,因此,与单电芯方案相比,相同功率下,无线接收电路232的输出电流可以更小,无线接收电路232的发热量也就会更小。因此,相同功率下,采用多电芯相互串联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待充电设备的发热量。
可选地,如图5所示,待充电设备230还可包括通信控制电路237。通信控制电路237可用于根据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与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对无线充电信号进行调整,以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
充电管理电路234的降压转换效率与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压差正相关。因此,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可以进一步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34处的发热,从而进一步降低待充电设备230的发热。
通信控制电路237可以实时检测或监控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通信控制电路237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压差的实时检测或监控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对该压差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该压差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通信控制电路237中的控制功能例如可以通过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实现,或者可以通过待充电设备230内部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实现,也可以通过MCU与AP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控制电路237与无线充电装置之间的通信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基于蓝牙(bluetooth)、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或反向散射(backscatter)调制方式(或功率负载调制方式)等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控制电路237与无线充电装置之间的通信顺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由通信控制电路237主动发起通信,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对无线充电信号进行调整,以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或者,可以由无线充电装置主动发起通信,询问通信控制电路237是否需要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在需要降低压差时,通信控制电路237可以对无线充电装置的询问进行反馈,以指示无线充电装置降低充电管理电路234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
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充电信号的调整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通过调整无线发射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实现无线充电信号的调整。或者,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采用调频或调节占空比的方式调节无线发射电路从电源提供电路提供的功率中抽取的功率量,实现无线充电信号的调整。
无线发射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的调整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无线发射电路可以与电源提供电路直接相连,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通过调整电源提供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从而调整无线发射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又如,无线充电装置内部可以设置电压转换电路,该电压转化电路的输入端可以与电源提供设备相连,输出端可以与无线发射电路相连。该电压转换电路可以通过调整电源提供设备提供的输入电压调整无线发射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
上文结合图2-图5,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下面结合图6,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与装置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各装置实施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方法可应用于待充电设备,例如可以是上文描述的待充电设备230。图6的方法包括步骤S610-S630。
在步骤610中,利用无线接收电路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在步骤620中,利用充电管理电路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在步骤630中,利用降压电路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
可选地,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步骤S620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步骤S630可以包括:对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图6的方法还包括:基于降压后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步骤S630可以包括: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以形成降压后的电压。步骤S620可以包括:根据所述降压后的电压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可选地,所述降压电路为电荷泵。
可选地,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电池包括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
可选地,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之间的压差小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
可选地,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可包括:根据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与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无线充电信号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压差。
可选地,所述降压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高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电压比为1∶2,1∶3,2∶3或1∶4。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
其中,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通信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与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无线充电信号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压差;
在将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降压至电池当前所需充电电压的过程中,充电管理电路执行其中的一部分降压操作,所述降压电路执行另一部分降压操作;其中,所述降压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高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并基于降压后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均集成在无线充电芯片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以形成降压后的电压;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降压后的电压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为电荷泵。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之间的压差小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电压比为1:2,1:3,2:3或1:4。
9.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无线接收电路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利用充电管理电路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利用降压电路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与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无线充电信号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压差;
其中,在将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降压至电池当前所需充电电压的过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执行其中的一部分降压操作,所述降压电路执行另一部分降压操作,所述降压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高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所述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包括:
对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
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降压后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或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包括:
对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以形成降压后的电压;
所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降压后的电压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和/或恒流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为电荷泵。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之间的压差小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
15.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电压比为1:2,1:3,2:3或1:4。
CN201880085732.1A 2018-05-15 2018-05-15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66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6914 WO2019218161A1 (zh) 2018-05-15 2018-05-15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6893A CN111566893A (zh) 2020-08-21
CN111566893B true CN111566893B (zh) 2024-01-30

Family

ID=6853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732.1A Active CN111566893B (zh) 2018-05-15 2018-05-15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0018B2 (zh)
EP (1) EP3742575B1 (zh)
JP (1) JP7204766B2 (zh)
KR (1) KR102484519B1 (zh)
CN (1) CN111566893B (zh)
AU (1) AU2018423401B2 (zh)
WO (1) WO2019218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3361B1 (en) 2017-04-07 2023-04-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to be charged
EP3462564A4 (en) * 2017-04-07 2019-05-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LOADING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TO BE LOADED
WO2020124582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收装置和无线充电方法
CN115085770B (zh) * 2021-03-15 2023-07-28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nfc接口及设备
CN113721096A (zh) * 2021-08-31 2021-11-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模拟电池电路和充电测试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2658A (ja) * 2003-02-19 2004-09-09 Fujitsu Ltd 電源装置
CN102510614A (zh) * 2011-10-25 2012-06-20 上海大学 Led多灯集散式群驱动系统
CN103107584A (zh) * 2013-02-01 2013-05-15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移动充电功能的装置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JP2014104704A (ja) * 2012-11-29 2014-06-09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CN104979886A (zh) * 2014-04-09 2015-10-14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池充电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5226745A (zh) * 2015-09-11 2016-01-06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车用无线充电电池组及其充电方法及电动车
CN105591425A (zh) * 2014-11-08 2016-05-18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率充电系统与应用于其中的充电电路
CN205249551U (zh) * 2015-11-24 2016-05-18 深圳市威诺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应急球泡灯电路结构
JP2016123162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送電装置、および、異物検出方法
CN105958581A (zh) * 2016-05-31 2016-09-21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以及无人机
JP2017041967A (ja) * 2015-08-19 2017-02-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制御装置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蓄電制御方法
JP2017099114A (ja) * 2015-11-24 2017-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CN206517089U (zh) * 2017-01-04 2017-09-22 许昌学院 一种适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器
CN207150424U (zh) * 2017-07-31 2018-03-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芯片、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0100368A (zh) * 2017-04-07 2019-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及待充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3680B2 (ja) * 2000-01-24 2006-11-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出力制御装置
US7911191B2 (en) * 2006-08-14 2011-03-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rop-out voltage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8226594A (ja) * 2007-03-12 2008-09-25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9793740B2 (en) * 2012-11-26 201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e control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2014168365A (ja) * 2013-02-28 2014-09-1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US9136756B2 (en) * 2013-03-14 2015-09-15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two-stage buck boost converters with fast transient response
JP6052149B2 (ja) * 2013-12-06 2016-1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受電制御方法、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60118805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KR102445714B1 (ko) * 2015-08-28 2022-09-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를 충전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KR102602243B1 (ko) * 2016-07-29 2023-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294172A (zh) * 2017-07-20 2017-10-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2658A (ja) * 2003-02-19 2004-09-09 Fujitsu Ltd 電源装置
CN102510614A (zh) * 2011-10-25 2012-06-20 上海大学 Led多灯集散式群驱动系统
JP2014104704A (ja) * 2012-11-29 2014-06-09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CN103107584A (zh) * 2013-02-01 2013-05-15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移动充电功能的装置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CN104979886A (zh) * 2014-04-09 2015-10-14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池充电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5591425A (zh) * 2014-11-08 2016-05-18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率充电系统与应用于其中的充电电路
JP2016123162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送電装置、および、異物検出方法
JP2017041967A (ja) * 2015-08-19 2017-02-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制御装置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蓄電制御方法
CN105226745A (zh) * 2015-09-11 2016-01-06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车用无线充电电池组及其充电方法及电动车
CN205249551U (zh) * 2015-11-24 2016-05-18 深圳市威诺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应急球泡灯电路结构
JP2017099114A (ja) * 2015-11-24 2017-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CN105958581A (zh) * 2016-05-31 2016-09-21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以及无人机
CN206517089U (zh) * 2017-01-04 2017-09-22 许昌学院 一种适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器
CN110100368A (zh) * 2017-04-07 2019-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及待充电设备
CN207150424U (zh) * 2017-07-31 2018-03-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芯片、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50018B2 (en) 2023-09-05
AU2018423401A1 (en) 2020-10-08
JP7204766B2 (ja) 2023-01-16
KR102484519B1 (ko) 2023-01-05
WO2019218161A1 (zh) 2019-11-21
CN111566893A (zh) 2020-08-21
EP3742575A4 (en) 2020-12-09
EP3742575B1 (en) 2024-02-14
JP2021516527A (ja) 2021-07-01
EP3742575A1 (en) 2020-11-25
AU2018423401B2 (en) 2021-06-17
KR20200120947A (ko) 2020-10-22
US20210099006A1 (en)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4645C1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заря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ряжаем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и
US11201509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o-be-charged
CN111566893B (zh)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KR102222153B1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충전 대기 설비
CN111886775B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US20210281099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CN111095720B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US20210273497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KR20210005087A (ko) 무선 충전 수신 장치 및 이동 단말기
EP40807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