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4112B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4112B
CN111564112B CN202010517165.1A CN202010517165A CN111564112B CN 111564112 B CN111564112 B CN 111564112B CN 202010517165 A CN202010517165 A CN 202010517165A CN 111564112 B CN111564112 B CN 111564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s
layer
electrode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7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4112A (zh
Inventor
孟秋华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71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4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4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4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光电转换层、第二电极层与增透层,第一电极层设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光电转换层设于第一电极层背离显示基板的表面;第二电极层设于光电转换层背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增透层设于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实现减少外界光在显示面板的反射,并增加光透过,提高上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中,圆偏光片在减少光反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显示屏趋于朝折叠及卷曲的方向发展的时代,由于偏光膜层多、结构复杂及不耐弯折等问题,制约着折叠、卷曲产品的弯折性能。
此外,目前显示器件的供电电池容量通常比较有限,显示器件的续航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提高显示器件的续航能力,以提高显示器件的使用时间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的结构能够提升光透过率,减少光反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光电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
增透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有机衬底,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有机衬底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
所述光电转换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四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光电转换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五微结构的区域形成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均呈锥体,且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0°-6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中心轴距,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基板;
驱动层,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显示层,设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设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显示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所述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基板的方向收缩。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显示基板;
在所述显示基板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光电转换层;
在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且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形成增透层,且在所述增透层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均形成有与底面夹角为锐角的斜面,通过在增透层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微结构,能够使外界射入增透层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光线的减反射(增透);同时,通过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能够使增透层射入第二电极层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光线的减反射,从而实现外界射入光电转换层的减反射,增加了光的入射,可有效地提高电池光生电流输出,达到提高电池短路电流和增加电池效率的目的。此外,太阳能电池厚度通常较薄,仅为几微米,集成于显示基板时可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增透层的透过率与第二微结构深宽比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电极层,120、光电转换层,130、第二电极层,140、增透层,150、有机衬底;
210、玻璃基板,220、衬底,230、驱动层,240、显示层,250、第一无机膜层,260、有机膜层,270、第二无机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显示基板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层110、光电转换层120、第二电极层130和增透层140。第一电极层110设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光电转换层120设于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表面,第二电极层130设于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表面,且背离光电转换层12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方向收缩;增透层140设于第二电极层130背离光电转换层120的表面,且背离第二电极层13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方向收缩;其中,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130的折射率。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130的折射率,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均形成有与底面夹角为锐角的斜面,通过在增透层140背离第二电极层130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微结构,如图1所示,能够使外界射入增透层140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140光线的减反射(增透);同时,通过在第二电极层130背离光电转换层120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能够使增透层140射入第二电极层130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140光线的减反射,从而实现外界射入光电转换层120的减反射,增加了光的入射,可有效地提高电池光生电流输出,达到提高电池短路电流和增加电池效率的目的。此外,太阳能电池厚度通常较薄,仅为几微米,集成于显示基板时可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
示例的,增透层140可为树脂材料形成,树脂材料可以选择聚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可为1.3-1.7,例如1.3、1.4、1.5、1.6、1.7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可小于1.3或大于1.7。
示例的,第一电极层110为下电极,下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例如铝Al或者钼Mo,下电极的材料也可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第二电极层130为上电极,上电极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第二电极层130的折射率可为1.8-2.2,例如1.8、1.9、2.0、2.1、2.2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可小于1.8或大于2.2。
示例的,光电转换层120的材料为PIN型半导体材料,例如,非晶硅(如a-Si)或者单晶硅(如c-Si)材料。其中,光电转换层120能够吸收传输至其上的光子产生电子-空穴,从而形成光电流(电能)。具体地,光电转换层120包括P型半导体层、本征半导体层(I型半导体层)和N型半导体层,其中,I型半导体层位于P型半导体层和N型半导体层之间。其中,P型半导体层连接正电极即第一电极层110,N型半导体层连接负电极即第二电极层130,从而通过第一电极层110和第二电极层130将产生的光电流导出。
此外,光电转换层120的材料还可以为PN型半导体材料,例如,CdTe、m-Si或者CIGS。本公开对光电转换层120的材料的选择不作限制,能够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即可。
示例的,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均呈锥形,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大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即多个第一微结构的锥角小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锥角。其中,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可为圆锥或棱锥,此外,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还可为半球形、圆台、锥台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60°,例如40°、45°、50°、55°、60°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也可小于40°或大于60°,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可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多个第二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0°~60°,例如30°、40°、45°、50°、55°、60°等,当然,多个第二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也可小于30°或大于60°,多个第二微结构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可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二微结构的深宽比大于1/4。如图7所示,当第二微结构的深宽比大于1/4时,增透层的透过率较高,能够进一步提升光透过率,提高太阳能电池效果。图7中C1和C2为深宽比,Tt为透过率。
具体地,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与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不同。优选地,多个第一微结构阵列分布,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相同;多个第二微结构阵列分布,相邻的第二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相同。通过使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阵列分布,能够提升增透效果。此外,多个第一微结构阵列分布时,多个第一微结构紧密抵接排布,当然,多个第一微结构也可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多个第二微结构阵列分布时,多个第二微结构紧密排布;当然,多个第二微结构也可间隔一定距离排布。通过使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与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不同,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光线的增透效果。当然,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也可不同,相邻的第二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也可不同;部分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之间中心轴距与部分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也可相同。
具体地,如图2所示,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五微结构,第二电极层130与光电转换层12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五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通过在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五微结构,可以在光电转换层120上形成第二电极层130时随形形成第一微结构,即第一微结构与第五微结构相同。同时,通过在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五微结构,增大了光电转换层120的进光面积,能够使从第二电极层130向光电转换层120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从而进一步增加对光线的增透作用。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封装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四微结构。通过在第一电极层110背离第二封装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四微结构,光电转换层120与第一电极层11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四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可以在第一电极层110上形成光电转换层120时随形形成第五微结构,即第五微结构与第四微结构相同。
具体地,如图5所示,太阳能电池还包括:有机衬底150,用于设在显示基板(封装层)上,且有机衬底15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微结构,第一电极层110与有机衬底15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三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光电转换层120设于多个第四微结构上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第二电极层130设于多个第五微结构上形成第一微结构。通过一侧具有多个第三微结构的有机衬底150,可以在有机衬底150上形成第一电极层110时随形形成第四微结构,即第四微结构与第三微结构相同。
其中,有机衬底150的材料可为聚酰亚胺、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或聚丙烯酸树脂等材料。
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包括:基板、驱动层230、显示层240和封装层。驱动层230设于基板的一侧,显示层240设于驱动层230背离基板的一侧,封装层设于驱动层230背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显示层240。
示例的,如图1所示,基板可为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玻璃基板210和设于玻璃基板210一侧的衬底220,驱动层230设于衬底220背离玻璃基板210的一侧。示例的,如图1所示,封装层为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第一无机膜层250、有机膜层260和第二无机膜层270,第一无机膜层250设于驱动层230背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显示层240,有机膜层260设于第一无机膜层250背离显示层240的一侧,第二无机膜层270设于有机膜层260背离第一无机膜层250的一侧。
具体地,显示层240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显示基板包括与显示层240对应显示区域以及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示例的,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完全覆盖显示基板,即太阳能电池覆盖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太阳能电池完全覆盖显示基板时,第一电极层110为透明电极,以便显示光线穿出。
示例的,如图6所示,太阳能电池覆盖显示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即太阳能电池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各显示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具体地,封装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基板的方向收缩。示例的,如图5所示,第二无机膜层270背离有机膜层26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有机膜层260的方向收缩。通过在第二无机膜层270背离有机膜层26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无机膜层27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六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即第六微结构、第五微结构、第四微结构与第一微结构相同。
下述为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对于本公开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装置实施例。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如图8所示,该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供一显示基板;
步骤S200、在显示基板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
步骤S300、在第一电极层背离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光电转换层;
步骤S400、在光电转换层背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且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多个第一微结构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
步骤S500、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表面形成增透层,且在增透层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使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均形成有与底面夹角为锐角的斜面,通过在增透层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微结构,能够使外界射入增透层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光线的减反射(增透);同时,通过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能够使增透层射入第二电极层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光线的减反射,从而实现外界射入光电转换层的减反射,增加了光的入射,可有效地提高电池光生电流输出,达到提高电池短路电流和增加电池效率的目的。此外,太阳能电池厚度通常较薄,仅为几微米,集成于显示基板时可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步骤S100中,提供一显示基板。
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包括:基板、驱动层230、显示层240和封装层。驱动层230设于基板的一侧,显示层240设于驱动层230背离基板的一侧,封装层设于驱动层230背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显示层240。
示例的,如图1所示,基板可为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玻璃基板210和设于玻璃基板210一侧的衬底220,驱动层230设于衬底220背离玻璃基板210的一侧。示例的,如图1所示,封装层为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第一无机膜层250、有机膜层260和第二无机膜层270,第一无机膜层250设于驱动层230背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显示层240,有机膜层260设于第一无机膜层250背离显示层240的一侧,第二无机膜层270设于有机膜层260背离第一无机膜层250的一侧。
具体地,封装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基板的方向收缩。示例的,如图5所示,可在第二无机膜层270背离有机膜层26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有机膜层260的方向收缩。当然,如图1所示,第二无机膜层270背离有机膜层260的一侧也可为光滑平面。
在步骤S200中,在显示基板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在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当第二无机膜层270背离有机膜层26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无机膜层27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六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此外,还可通过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无机膜层270之间形成有机衬底150,有机衬底15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三微结构,第一电极层110与有机衬底15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三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当然,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也可为光滑平面。
在步骤S300中,在第一电极层背离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光电转换层。
具体地,在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光电转换层120,如图2所示,可在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五微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光电转换层120与第一电极层11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四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可以在第一电极层110上形成光电转换层120时随形形成第五微结构。当然,如图1所示,光电转换层12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也可为光滑平面。
在步骤S400中,在光电转换层背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且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多个第一微结构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
具体地,如图1所示,可直接在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130,且在第二电极层130背离光电转换层120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此外,如图2所示,当光电转换层12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五微结构,第二电极光电转换层120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多个第五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可以在光电转换层120上形成第二电极层130时随形形成第一微结构。
在步骤S500中,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表面形成增透层,且在增透层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
具体地,在第二电极层130背离光电转换层120的表面形成增透层140,且在增透层140背离第二电极层13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110的方向收缩;其中,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130的折射率。示例的,增透层140可为树脂材料形成,树脂材料可以选择聚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可为1.3-1.7,例如1.3、1.4、1.5、1.6、1.7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可小于1.3或大于1.7。第二电极层130的折射率可为1.8-2.2,例如1.8、1.9、2.0、2.1、2.2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增透层140的折射率可小于1.8或大于2.2。
具体地,显示层240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显示基板包括与显示层240对应显示区域以及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示例的,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完全覆盖显示基板,即太阳能电池覆盖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太阳能电池完全覆盖显示基板时,第一电极层110为透明电极,以便显示光线穿出。示例的,如图6所示,太阳能电池覆盖显示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即太阳能电池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各显示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此外,显示面板还包括:OCA光学胶层和玻璃盖板,可采用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对增透层140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做平坦化处理,然后在OCA光学胶层背离增透层140的一侧设置玻璃盖板。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电视、笔记本电脑等,本公开不在此一一列举。其具有的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关于显示面板有益效果的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光电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
增透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均呈锥体,且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中心轴距,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不同;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有机衬底,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有机衬底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
所述光电转换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四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光电转换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五微结构的区域形成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基板;
驱动层,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显示层,设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设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显示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所述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基板的方向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显示基板;
在所述显示基板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光电转换层;
在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且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60°;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形成增透层,且在所述增透层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均呈锥体,且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中心轴距,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不同;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0°-60°。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517165.1A 2020-06-09 2020-06-09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564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7165.1A CN111564112B (zh) 2020-06-09 2020-06-09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7165.1A CN111564112B (zh) 2020-06-09 2020-06-09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4112A CN111564112A (zh) 2020-08-21
CN111564112B true CN111564112B (zh) 2022-09-23

Family

ID=7207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7165.1A Active CN111564112B (zh) 2020-06-09 2020-06-09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41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5620A (ja) * 2005-06-24 2007-01-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JP2010034231A (ja) * 2008-07-28 2010-02-12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及び薄膜太陽電池用表面電極
WO2010067702A1 (ja) * 2008-12-11 2010-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56825A (zh) * 2011-08-23 2013-03-06 岑尚仁 具图案化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JP2016184616A (ja) * 2015-03-25 2016-10-20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841758A (zh) * 2019-03-29 2019-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643B (zh) * 2009-05-06 2012-08-2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制作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KR101319674B1 (ko) * 2009-05-06 2013-10-17 씬실리콘 코포레이션 광기전 전지 및 반도체층 적층체에서의 광 포획성 향상 방법
JP4945686B2 (ja) * 2010-01-27 2012-06-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
KR101039918B1 (ko) * 2010-03-30 201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474576A (zh) * 2013-09-30 2013-12-25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KR102564282B1 (ko) * 2018-05-10 2023-08-11 상라오 징코 솔라 테크놀러지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텐덤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5620A (ja) * 2005-06-24 2007-01-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JP2010034231A (ja) * 2008-07-28 2010-02-12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及び薄膜太陽電池用表面電極
WO2010067702A1 (ja) * 2008-12-11 2010-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56825A (zh) * 2011-08-23 2013-03-06 岑尚仁 具图案化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JP2016184616A (ja) * 2015-03-25 2016-10-20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841758A (zh) * 2019-03-29 2019-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4112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217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080236661A1 (en) Solar cell
US8872295B2 (en) Thin film photovoltaic device with enhanced light trapping scheme
US2012017607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having white back sheet
JPWO2007040065A1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194368A (zh) 关于使用多个光电区域的集成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188551A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286531A (zh) 太阳能电池
TWI545790B (zh) 光電變換裝置
US20120298182A1 (en) Flexible solar cell
US20120138119A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7036572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213691234U (zh) 具有太阳能电池走线的显示装置
TWI553890B (zh) 太陽電池模組
CN111564112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25744A (zh) 高功率太陽能電池模組
US20160079462A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
CN10695297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
KR101661223B1 (ko) 태양전지
US20110259421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having concentrator
CN111725342A (zh) 高吸收率的光伏组件
Nadi et al. Design of deterministic light-trapping structures for thin 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KR101685350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KR101559353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옥외용 태양광 집광 렌즈
TWI657590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