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903A -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6903A
CN111556903A CN201980007438.3A CN201980007438A CN111556903A CN 111556903 A CN111556903 A CN 111556903A CN 201980007438 A CN201980007438 A CN 201980007438A CN 111556903 A CN111556903 A CN 111556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got
hot rolling
temperature
less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74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博伊森内特
J-P·马西
G·古格里昂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Brisasken United Aluminum
Constellium Neuf Brisach SAS
Original Assignee
New Brisasken United Aluminu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Brisasken United Aluminum filed Critical New Brisasken United Aluminum
Publication of CN111556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0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magnesium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08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magnesium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5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of the Al-Si-Mg type, i.e. containing silicon and magnesium in approximately equal pro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00Roll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alloys so far a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requires or permits special rolling methods or sequences ; Rolling of aluminium, copper, zinc or other non-ferrous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0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silico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02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by rapid cooling or quenching; cooling agents used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43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silico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00Roll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alloys so far a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requires or permits special rolling methods or sequences ; Rolling of aluminium, copper, zinc or other non-ferrous metals
    • B21B2003/001Aluminium or its allo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均质化由6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锭;以150℃/h至2000℃/h的冷却速率将均质化的锭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将锭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以热轧最终厚度进行卷取,其条件是通过控制热轧温度,特别是热轧起始温度和热轧出口温度之间的关系,和/或通过控制卷取后的晶粒尺寸,获得至少90%的重结晶;冷轧以获得冷轧板。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有助于制备用于汽车工业的板材,所述板材同时具有适于冷冲压操作的高拉伸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可成形性,以及高表面质量。

Description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特别适用于汽车工业的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
发明背景
各种铝合金以板材或坯料形式用于汽车用途。在这些合金中,已知AA6xxx铝合金系列(例如AA6016-T4)同时具有令人感兴趣的化学和机械性能,例如硬度、强度以及甚至耐腐蚀性。除上述要求外,另一个要求是用于汽车部件的铝合金不能具有不良的和/或有害的称为罗平线(roping line)或油漆刷线(paint brush line)的表面缺陷,这些表面缺陷出现在冲压或成型的铝片部件表面上。罗平线仅在施加足够的横向应变(例如在典型的冲压或成型操作中发生的横向应变)时出现在轧制方向上。基于数字化图像的分析,最近产生了表面质量的新标准,包括与最终产品方面相关的任何定向表面粗糙化。这种方法已由例如A.Guillotin等人(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61(2010)1119-1125)或在VDA(VerbandDer Automobilindustrie,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Recommendation239-400,2017年7月中解释。这些性能通常使AA6xxx铝合金成为汽车工业的首选材料。为了应对汽车工业中这些板材应用的不断增长和所需的表面质量,需要针对客户要求的规定表面质量提高制备此类产品的方法的速度。实际上,已经证明当前的包括几次热处理的方法对于表面质量和可成形性是有效的,但是可能时间长且昂贵。
专利US6652678记载了一种将6000系列铝合金的锭转化为自退火板(self-annealing shee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锭首先在至少560℃,然后在450℃至480℃下进行两阶段均质化处理,然后在起始热辊温度为450℃至480℃、最终热辊温度为320℃至360℃下对均质化的锭进行热轧。所得的热轧板具有异常低的立方重结晶组分。
专利申请US2016/0201158记载了一种生产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铸造6xxx系列铝合金以形成锭;均质化锭;热轧锭以生产热轧中间产物,然后:a)出口温度卷取后,立即放入退火炉,或b)出口温度卷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退火炉;退火;冷轧;以及使板材进行连续退火和固溶热处理工艺。该申请详细描述了与自退火方法相关的问题。
专利申请EP1375691 A9记载了一种生产含Si和Mg作为主要合金组分的6000型铝合金的轧制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锭进行均质化处理,以100℃/小时或更高的冷却速率冷却至低于350℃的温度、任选地至室温,再次加热到300至500℃的温度,并对其进行热轧,对热轧产物进行冷轧,以及在400℃或更高的温度下对冷轧板进行固溶处理,然后淬火。
专利申请EP0786535 A1记载了一种方法,其中铝合金锭(含有不小于0.4重量%且小于1.7重量%的Si、不小于0.2重量%且小于1.2重量%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不低于500℃的温度下均质化;将所得产物从不低于500℃的温度冷却至350-450℃的温度,并开始热轧;热轧步骤在200-300℃的温度下完成;将所得产物以不小于50%的压下率(reduction ratio)进行冷轧,紧接着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对冷轧产物进行固溶处理,使其以不低于2℃/s的升温速率在500-580℃的温度下保持不超过10分钟;使所得产物硬化,其中以不低于5℃/s的冷却速率将其冷却至不高于100℃的温度。
关于铝合金板的可成形性,已经表明其与构成合金中的沉淀物的颗粒(如Al-Fe-Si、Mg-Si颗粒等)的尺寸以及合金的织构(texture)有关,所述颗粒。例如,专利申请JP2012-77319、JP 2006-241548、JP 2004-10982、JP 2003-226926提出了将这些颗粒的尺寸和分布的控制、织构的控制以及所得的r值考虑在内的方法。
另一方面,与上文描述的与可成形性改善相关的建议并行,还报道了旨在改善与成型后的外观质量相关的抗罗平线的几种方案。据此,罗平线的产生与材料的重结晶行为有关。并且,作为抑制产生罗平线的措施,已经提出了通过在合金锭均质化之后进行热轧等来控制板材生产阶段的重结晶。作为改善所述抗罗平线的实际措施,专利JP2823797和JP3590685主要通过将热轧的起始温度设定为450℃或更低的相对低的温度来抑制热轧过程中晶粒的粗化,并试图在随后的冷加工和固溶处理后控制材料结构。专利申请JP2009-263781描述了在热区域中进行不同的圆周速度轧制,并在热轧之后在冷区域中进行不同的圆周速度轧制。关于此,专利JP3590685、专利申请JP2012-77318和JP2010-242215提出在热轧之后进行中间退火,或在短暂地进行冷轧之后进行中间退火。
专利申请JP2015-67857记载了一种用于汽车面板的基于Al-Mg-Si铝合金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包含以下成分的锭:Si:0.4~1.5重量%,Mg:0.2~1.2重量%,Cu:0.001~1.0重量%,Zn:0.5重量%或更少,Ti:小于0.1重量%,B:50ppm或更少,以及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下列成分:Mn:0.30重量%或更少,Cr:0.20重量%或更少,Zr:0.15%或更少,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锭在大于450℃的温度下进行均质化处理,以大于100℃/小时的冷却速率冷却至低于350℃的温度,并在380℃~500℃的温度下再次加热,并进行热轧以开始轧制工艺,制备出厚度为4~20mm的板,并对所述板进行冷轧,使其板厚压下率超过20%,且板厚大于2mm,在350~580℃的温度下进行中间退火,并进行进一步的冷轧,然后在450~600℃的温度下进行固溶处理后,以大于100℃/分钟的平均冷却速度将其迅速冷却至低于150℃的温度,并在快速冷却工艺后60分钟内进行热处理,使其在40~120℃的温度下保持10至500分钟。
因此,汽车工业中需要一种改进的、特别是具有高生产率的制备6xxx系列铝合金板的方法,所述板同时具有适于冷冲压操作的高拉伸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可成形性,以及高表面质量和高耐腐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生产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均质化由6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锭,所述铝合金优选包含0.3-1.5重量%的Si、0.1-1.2重量%的Mg和0.5重量%或更少的Cu,Mn 0.03-0.5重量%和/或Cr 0.01-0.4重量%,Fe 0.03至0.4重量%、Zn最高达0.5重量%、V最高达0.2重量%、Zr最高达0.2重量%、Ti最高达0.1重量%,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重量%且总量最高达0.15重量%,
-以150℃/h至2000℃/h的冷却速率将均质化的锭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HRST,
-将锭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以热轧最终厚度在热轧出口温度下进行卷取,其条件是获得至少90%的重结晶,其中所述HRST为350℃至450℃,热轧出口温度为至少300℃,且介于1.2*HRST-135℃和1.2*HRST-109℃之间,和/或设定为根据ASTM E-112截距法,在纵向上在中间厚度和四分之一厚度之间的L/ST截面上获得小于160μm的平均晶粒尺寸,
-冷轧以获得冷轧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获得的经溶液热处理和淬火的6xxx系列铝板,其具有根据VDA Recommendation 239-400的小于4.8、优选小于4.5的表面质量报数(quotation)。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本发明的经固溶热处理和淬火的6xxx系列铝板在汽车工业中的用途。
发明详述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下文提及的所有铝合金均使用由铝业协会(AluminiumAssociation)在定期发布的Registration Record Series中定义的规则和名称来命名。
所提及的冶金回火使用欧洲标准EN-515来命名。
所有合金组成以重量百分比(重量%)提供。
发明人已发现,可在不损害强度、可成形性能和耐腐蚀性,并且在改善表面质量的情况下改进制备6xxx铝合金系列的现有技术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使用6xxx系列铝合金通过铸造、通常是直接激冷铸造(Direct-Chillcasting)来制备锭。锭的厚度优选为至少250mm,或至少350mm,且优选厚度为至少400mm、或甚至至少500mm或600mm的非常厚规格的锭,以提高方法的生产率。优选锭的宽度为1000至2000mm,长度为2000至8000mm。
Si含量为0.3重量%至1.5重量%。
Si是形成本发明的合金系列基底的合金元素,并与Mg一起有助于强度提高。当Si含量低于0.3重量%时,上述效果可能不足,而当Si含量超过1.5重量%时,可能导致产生粗Si颗粒和粗Mg-Si基底颗粒,并导致弯曲加工性下降。因此,优选将Si含量设定为0.3-1.5重量%。可能有利的是最小Si含量为0.55重量%,或0.6重量%或0.7重量%或0.8重量%或0.9重量%或1.0重量%或1.1重量%。可能有利的是最大Si含量为1.4重量%,或1.3重量%或1.2重量%或1.1重量%。
Mg也是形成本发明的目标合金系列基底的合金元素,并与Si和Mg一起有助于强度提高。Mg含量为0.1重量%至1.2重量%。当Mg含量低于0.1重量%时,G.P.区域的形成——其有助于强度提高——由于漆层烘烤时的沉淀硬化而减少,因此强度提高可能不足。另一方面,含量超过1.2重量%可导致产生粗Mg-Si基底颗粒,并导致弯曲加工性下降。可能有利的是最小Mg含量为0.15重量%,或0.20重量%或0.25重量%或0.30重量%或0.35重量%或0.40重量%或0.45重量%或0.50重量%或0.55重量%。可能有利的是最大Mg含量为0.90重量%,或0.85重量%或0.80重量%或0.75重量%或0.70重量%或0.65重量%或0.60重量%或0.55重量%。
存在Si和Mg含量的一些有利的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i含量为1.1重量%至1.5重量%,且优选1.2重量%至1.4重量%,Mg含量为0.1重量%至0.5重量%,且优选0.2重量%至0.4重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Si含量为0.7重量%至1.1重量%,且优选0.8重量%至1.0重量%,Mg含量为0.2重量%至0.6重量%,且优选0.3重量%至0.5重量%。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Si含量为0.55重量%至0.95重量%,且优选0.65重量%至0.85重量%,Mg含量为0.45重量%至0.85重量%,且优选0.50重量%至0.75重量%。
能够获得高表面质量的本发明的工艺参数已定义为Cu含量为至多0.5重量%,优选至多0.2重量%,并且优选至多0.1重量%。
Mn和Cr是用于强度提高、晶粒细化和结构稳定化的有效元素。当分别Mn含量小于0.03重量%和/或Cr含量小于0.01重量%时,上述效果不足。另一方面,Mn含量超过0.5重量%和/或Cr含量超过0.4重量%不仅可导致上述效果饱和,而且还导致产生多种金属间化合物,这可对可成形性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折边(hemming)。因此,分别地,Mn含量设定为0.03-0.5重量%和/或Cr含量设定为0.01-0.4重量%。分别地,优选将Mn含量设定为0.04-0.3重量%和/或Cr含量设定为0.02-0.3重量%。
Fe也是用于强度提高和晶粒细化的有效元素。Fe含量低于0.03重量%可产生不足的效果,而另一方面,Fe含量超过0.4重量%可导致产生多种金属间化合物,这可使弯曲加工性下降。因此,将Fe含量设定为0.03重量%至0.4重量%,且优选0.1重量%至0.3重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Fe含量小于0.2重量%。
Zn的添加量可最高达0.5重量%,且优选最高达0.2重量%,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优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Zn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之一。
V的添加量可最高达0.2重量%,且优选最高达0.1重量%,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优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V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之一。
Zr的添加量为最高达0.2重量%,且优选最高达0.1重量%,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优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Zr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之一。
通常以总Ti含量为最高达0.1重量%且优选0.01至0.05重量%来添加晶粒细化剂(如Ti、TiB2等)。
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重量%且总量最高达0.15重量%。
适用于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铝合金组合物为AA6005、AA6022和AA6016。
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6xxx系列铝合金包含:以重量%计,Si:0.55-0.95;Mg:0.45-0.85;Cu:最高达0.1;Mn 0.03至0.1;Fe 0.05-0.20;Ti:最高达0.05,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且总量最高达0.15。在该第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2%拉伸和185℃下烘烤硬化20分钟之后在LT方向上的拉伸屈服强度TYS有利地高于225MPa,且优选为235至265MPa。该实施方案有利于获得高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6xxx系列铝合金包含:以重量%计,Si:0.7-1.5;Mg:0.1-0.8;Cu:最高达0.2;Mn:0.03-0.3;Fe0.03-0.4;Ti:最高达0.1,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且总量最高达0.15,且优选Si:0.8-1.1;Mg:0.2–0.6;Cu:最高达0.1;Mn 0.03-0.2;Fe 0.1-0.3;Ti:最高达0.05;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且总量最高达0.15。在该第二优选实施方案中,在2%拉伸和185℃下烘烤硬化20分钟之后在LT方向上的拉伸屈服强度TYS有利地为200至225MPa,且优选210至220MPa。该实施方案有利于获得高可成形性。
然后通常在500℃至590℃的温度下、优选在500℃至570℃的温度下且更优选在540℃至560℃的温度下,将锭均质化0.5至24小时,例如至少2小时,且优选至少4小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均质化在至多555℃的温度下进行。均质化可在升高温度的一个阶段或几个阶段中进行,以避免初期熔化。
均质化后,以150℃/h至2000℃/h的冷却速率将铸锭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优选地,冷却速率为至少200℃/h,优选至少250℃/h,且优选至少300℃/h。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却速率为至多1500℃/h,或至多1000℃/h或至多500℃/h。本发明的冷却速率优选在锭的中间厚度和/或四分之一厚度处获得和/或在锭的平均值上获得,通常在均质化温度至热轧温度下,且优选在500℃至热轧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获得。诸如专利申请WO2016/012691中公开的冷却设备的装置,其整体通过引用随附,并且其中记载的方法适于冷却锭。当锭的厚度为至少250mm或至少350mm,且优选至少400mm,或甚至至少500mm或600mm,并且其中优选锭的宽度为1000至2000mm,长度为2000至8000mm时,有利的是,当开始热轧时,在热轧起始温度下在由均质化温度冷却的整个锭上获得小于40℃的热差,且优选小于30℃的热差。如果没有获得小于40℃或优选小于30℃的热差,则可能无法在锭的局部获得所需的热轧起始温度以及所需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优选地,冷却至少在两个阶段中进行:第一喷射(spraying)阶段,在该阶段中,锭在腔室中冷却,所述腔室包括用于在压力下喷射冷却液或喷雾的喷嘴斜面(ramp of nozzle),所述喷嘴斜面分为所述腔室的上部和下部,以对锭的两个大的顶部和底部表面进行喷射;以及在静止空气中的热平衡互补阶段,在优选具有内部反射壁的隧道中,持续2至30分钟,取决于锭的形式和冷却值。优选地,热平衡阶段小于10分钟。优选地,锭边缘上的小表面不通过在压力下直接喷射冷却液或喷雾来冷却。优选地,在非常厚的锭的情况下重复喷射和热平衡阶段,并且总体平均冷却超过80℃。优选地,冷却液——包括喷雾中的冷却液——为水,且优选去离子水。优选地,锭的头部和底部,或通常端部的300至600mm处,比锭的其余部分冷却程度低,以保持热的头部和底部——这是在可逆热轧期间用于接合锭的有利配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头部和底部的冷却通过打开或关闭喷嘴斜面来调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头部和底部的冷却通过屏风的存在来调节。优选地,重复喷射阶段而不重复热平衡阶段,并且在至少一个喷射室中,将锭的头部和脚部或通常端部的300至600mm处与锭的其余部分不同程度地冷却。优选地,通过锭相对于喷射系统的相对运动来改善锭的纵向热均匀性:锭通过面向或背向固定喷射系统的往复运动而通过或移动。优选地,通过打开或关闭喷嘴或喷射嘴或屏蔽所述喷射来调节锭宽度上的喷射,从而确保锭的横向热均匀性。有利地,锭在喷射腔室中水平移动,并且其速度大于或等于20mm/s。
以这种方式调节均质化后的冷却速度的原因是,如果冷却速度太低,太粗且可能大量的基于Mg-Si的颗粒倾向于沉淀,并且产物可能难以固溶;但是如果冷却速度太高,太细且可能少量的基于Mg-Si的颗粒可析出,并且产物可能在热轧出口处难以重结晶。在本发明中,用于获得锭的中间厚度和/或四分之一厚度和/或锭的平均值的温度的方法可包括使用和测量具有嵌入的热电偶的锭,或使用传热模型进行计算。
调节冷却速率,使在热轧温度下的保持时间小于15mn,优选小于10mn,且优选小于5mn。
在热轧步骤中,热轧后的卷取温度的设定很重要。利用本发明,均质化后的上述冷却能够获得适当的颗粒分布,并且能够对具有可控制尺寸的颗粒的锭进行热轧,所述尺寸不妨碍重结晶的促进作用和晶界迁移并且易于固溶。在此,适当设定所得热轧板的卷取温度在热轧出口处产生重结晶,从而能够获得形成用于改善表面质量的材料结构基底的重结晶结构。
优选地,热轧起始温度(HRST)为350℃至45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轧起始温度为至少370℃,或至少375℃或至少380℃,或至少385℃,至少390℃,或至少395℃,或至少400℃或至少40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轧起始温度为至多445℃,或至多440℃或至多435℃,或至多430℃,或至多425℃,或至多420℃,通常热轧起始温度意指锭的中间长度和中间厚度处的温度,但是,由于锭内部的热差较低,因此热轧起始温度可在表面的中间宽度处使用接触探针测量。优选将锭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在这样的条件下以热轧最终厚度卷取,使得在热轧最终厚度下获得至少90%的重结晶。热轧最终厚度也可称为热轧出口厚度,其为热轧后获得的厚度。当在热轧之后进行冷轧时,热轧最终厚度大于产品最终厚度。优选地,将锭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在这样的条件下以热轧最终厚度卷取,使得在热轧最终厚度下获得至少98%的重结晶,通常约100%的重结晶。至少90%或至少98%的重结晶分别意指在热轧后所得带材的宽度上在至少三个位置处测得的重结晶率的最小值为至少90%或至少98%。通常,重结晶随板材的厚度而变化。
为了在热轧最终厚度下获得重结晶,热轧出口温度——也称为卷取温度——为至少30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轧出口温度为至少310℃或至少330℃或至少332℃或至少335℃,或至少337℃或至少340℃或至少342℃,或至少34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轧出口温度为至多380℃。在热轧的最后一个机架(stand)上的厚度压下率也可影响产品的重结晶率和最终性能,优选在热轧的最后一个机架上的厚度压下率为至少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为至少27%或至少30%或至少3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为至多60%。热轧最终厚度通常为2至13mm。
令人惊讶地,本发明人已发现,通过控制热轧温度,特别是热轧起始温度HRST和热轧出口温度之间的关系,和/或通过控制卷取后的晶粒尺寸,可获得最终产品的高表面质量。特别是当热轧出口温度为1.2*HRST-135℃至1.2*HRST-109℃,和/或设定为根据ASTME-112截距法,在纵向上在中间厚度和四分之一厚度之间的L/ST截面上获得小于160μm的平均晶粒尺寸时,表面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优选地,热轧出口温度为至少1.2*HRST-123℃和/或至多1.2*HRST-115℃,和/或设定为根据ASTM E-112截距法,在纵向上在中间厚度和四分之一厚度之间的L/ST截面上获得小于150μm的平均晶粒尺寸。就表面质量而言,使用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对于T4回火,获得根据VDA Recommendation239-400的小于4.8、优选小于4.5且甚至小于3.8的报数。
在热轧步骤之后直接实现冷轧,以进一步减小铝板的厚度。对于本发明的方法,在热轧之后或冷轧期间不需要退火和/或固溶热处理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可成形性、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优选在热轧之后或冷轧期间不进行退火和/或固溶热处理。在冷轧后直接获得的板材称为冷轧板。冷轧板的厚度通常为0.5至2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轧压下率为至少50%,或至少65%或至少70%或至少75%或至少80%。通常,冷轧压下率为约80%。
冷轧压下率的有利的实施方案能够获得改进的机械性能和/或获得对于表面性能(例如表面质量)而言有利的晶粒尺寸。
所述冷轧板是有利的,原因至少在于其易于固溶,同时在固溶后提供高表面质量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在冷轧之后,有利地将冷轧板进一步固溶热处理,并在连续退火线中淬火。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操作连续退火线,使得在540℃下的等效保持时间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01
小于45秒,优选小于35s且优选小于25s,等效保持时间根据以下等式计算: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02
其中,Q为146kJ/mol的活化能,R=8.314J/mol。
通常,以这样的方式操作连续退火线:对于0.9到1.1mm规格,金属温度高于400℃时,板材的加热速率为至少10℃/s,高于520℃的时间为5s至25s,淬火速率为至少10℃/s,优选至少15℃/s。优选的固溶热处理温度接近固相线温度,通常高于540℃且低于570℃。固溶热处理后的卷取温度优选为50℃至90℃,且优选60℃至80℃。
在固溶热处理并淬火后,可将板材时效至T4回火。时效至T4回火后,可将板材切割并成型为其最终形状,然后上漆并烘烤硬化。
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有助于制造用于汽车工业的板材,所述板材同时具有适于冷冲压操作的高拉伸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可成形性,以及高表面质量和高耐腐蚀性和高生产率。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将由具有按重量%计的以下组成的合金制成的三个锭铸成厚度为520mm的轧制锭并转化:Si:0.9;Mg:0.4;Mn 0.1;Fe 0.2;Cu 0.08;Ti 0.04;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重量%且总量最高达0.15重量%。
锭在560℃的温度下均质化2小时。均质化后,以中间厚度处的冷却速率为300℃/h将锭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在由均质化温度冷却的整个锭上获得小于30℃的热差。当达到该热差时,无需等待即开始热轧。在均质化后,使用如专利申请WO2016/012691中记载的装置冷却锭,并在由其均质化温度冷却的整个锭上获得小于30℃的热差。
在表1中公开的条件下对锭进行热轧。热轧机由可逆式轧机和四机架串联轧机组成,机架命名为C3至C6,因此在C6中的轧制为热轧的最后一个机架。
表1–热轧参数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11
热轧后的热轧带材的重结晶率为100%。
将带材进一步冷轧成最终厚度为1mm的板材。对板材进行固溶热处理,使得在540℃下的等效保持时间为约30s,并在连续退火线上淬火。
表面质量根据VDA Recommendation 239-400测量。具体地,将板材样品横向于轧制方向塑性地预应变10%。清洁表面,并通过以下步骤来制备预应变表面的复制品:用水润湿表面,粘贴胶带,除去胶带下方的气泡和水,用软布干燥胶带,使研磨工具在恒定压力下横向于轧制方向来回移动2次,从表面上移走复制品并移到黑色背景上,去除气泡和水,用布干燥胶带。扫描复制品。扫描分辨率为“灰色阴影”下的300dpi。根据VDA Recommendation239-400中记载的说明和宏(Macro),对表面质量“罗平值RK”进行评估和测定。较低的RK值对应较高的表面质量。
RK值列于表2
表2 RK值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12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21
与锭1和3相比,本发明的锭2的表面质量大大提高。
测定由T4(自然时效6天后)时效板材得到的经T4和烘烤硬化的板材(2%拉伸并在185℃下20min)的0.2%拉伸屈服强度TYS和极限拉伸强度UTS,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在横向上进行测量。拉伸试验根据ISO/DIS 6892-1进行。结果在表3中提供。
表3–机械性能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22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将由具有按重量%计的以下组成的合金制成的六个锭铸成厚度为520mm的轧制锭并转化:Si:1.3;Mg:0.3;Mn 0.1;Fe 0.2;Cu 0.09;Ti 0.03;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重量%且总量最高达0.15重量%。
如实施例1中将锭均质化并冷却。
在表4中公开的条件下对锭进行热轧。热轧机由可逆式轧机和四机架串联轧机组成,机架命名为C3至C6,因此在C6中的轧制为热轧的最后一个机架。
表4–热轧参数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23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31
热轧后的热轧带材的重结晶率为100%。当卷冷却后,根据ASTME-112截距法测量在中间厚度和四分之一厚度之间的L/ST截面上的平均晶粒尺寸。结果也列于表4中。
将带材进一步冷轧成最终厚度为1mm的板材。对板材进行固溶热处理,使得在540℃下的等效保持时间为约30s,并在连续退火线上淬火。
如实施例1根据VDA Recommendation 239-400测量表面质量。
罗平值RK列于表5
表5 RK值
RK
4 3.4
5 3.6
6 3.2
7 3.5
8 8.1
9 5.0
与锭8和9相比,本发明的锭4至7的表面质量大大提高。
测定由T4(自然时效6天后)时效板材得到的经T4和烘烤硬化的板材(2%拉伸并在185℃下20min)的0.2%拉伸屈服强度TYS和极限拉伸强度UTS,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在横向上进行测量。拉伸试验根据ISO/DIS 6892-1进行。结果在表6中提供。
表6–机械性能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32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41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中,将由具有按重量%计的以下组成的合金制成的三个锭铸成厚度为500mm的轧制锭并转化:Si:0.75;Mg:0.65;Mn 0.1;Fe<0.16;Ti 0.04;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重量%且总量最高达0.15重量%。
如实施例1中将锭均质化并冷却。
在表7中公开的条件下对锭进行热轧。热轧机由可逆式轧机和四机架串联轧机组成,机架命名为C3至C6,因此在C6中的轧制为热轧的最后一个机架。
表7–热轧参数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42
热轧后的热轧带材的重结晶率为100%。
将带材进一步冷轧成最终厚度为1mm的板材。对板材进行固溶热处理,使得在540℃下的等效保持时间为约30s,并在连续退火线上淬火。
如实施例1根据VDA Recommendation 239-400测量表面质量。
罗平值RK列于表8
表8 RK值
RK
10 3.2
11 3.9
12 5.0
与锭12相比,本发明的锭10和11的表面质量大大提高。
测定由T4(自然时效6天后)时效板材得到的经T4和烘烤硬化的板材(2%拉伸并在185℃下20min)的0.2%拉伸屈服强度TYS和极限拉伸强度UTS,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在横向上进行测量。拉伸试验根据ISO/DIS 6892-1进行。结果在表9中提供。
表9–机械性能
Figure BDA0002570963840000151

Claims (17)

1.一种生产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均质化由6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锭,所述铝合金优选包含0.3-1.5重量%的Si、0.1-1.2重量%的Mg和0.5重量%或更少的Cu,Mn 0.03-0.5重量%和/或Cr 0.01-0.4重量%,Fe0.03至0.4重量%、Zn最高达0.5重量%、V最高达0.2重量%、Zr最高达0.2重量%、Ti最高达0.1重量%,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含量最高达0.05重量%且总量最高达0.15重量%,
-以150℃/h至2000℃/h的冷却速率将均质化的锭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HRST,
-将锭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以热轧最终厚度在热轧出口温度下进行卷取,其条件是获得至少90%的重结晶,其中所述HRST为350℃至450℃,热轧出口温度为至少300℃并且介于1.2*HRST-135℃和1.2*HRST-109℃之间,和/或设定为根据ASTM E-112截距法,在纵向上在中间厚度和四分之一厚度之间的L/ST截面上获得小于160μm的平均晶粒尺寸,
-冷轧以获得冷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热轧的最后一个机架上的厚度压下率为至少25%。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冷轧压下率为至少5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轧出口温度为至少1.2*HRST-123℃和/或至多1.2*HRST-115℃,和/或设定为根据ASTM E-112截距法,在纵向上在中间厚度和四分之一厚度之间的L/ST截面上获得小于150μm的平均晶粒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轧起始温度为至少39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冷轧板进一步固溶热处理并在连续退火线中淬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以这样的方式操作连续退火线,使得在540℃下的等效保持时间
Figure FDA0002570963830000011
小于45秒,优选小于35s且优选小于25s,等效保持时间根据以下等式计算:
Figure FDA0002570963830000021
其中,Q为146kJ/mol的活化能,R=8.314J/mol。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固溶热处理和淬火之后,将所述板材时效至T4温度回火,切割并成型为其最终形状,上漆并烘烤硬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锭的厚度为至少250mm,并且其中优选所述锭的宽度为1000至2000mm,长度为2000至8000mm,并且其中在热轧起始温度下在由均质化温度冷却的整个锭上获得小于40℃的热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至少在两个阶段中进行:第一喷射阶段,在该阶段中,锭在腔室中冷却,所述腔室包括用于在压力下喷射冷却液或喷雾的喷嘴斜面,所述喷嘴斜面分为所述腔室的上部和下部,以对锭的两个大的顶部和底部表面进行喷射;以及在静止空气中的热平衡互补阶段,在具有内部反射壁的隧道中,持续2至30分钟。
11.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可获得的经固溶热处理和淬火的6xxx系列铝板,其具有根据VDA Recommendation 239-400的小于4.8、优选小于4.5的表面质量报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6xxx系列铝板,其包含以重量%计的Si:0.55-0.95;Mg:0.45-0.85;Cu:最高达0.1;Mn 0.03至0.1;Fe 0.05-0.20;Ti:最高达0.05,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且总量最高达0.1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6xxx系列铝板,其中在2%拉伸和185℃下烘烤硬化20分钟之后在LT方向上的TYS高于225MPa,且优选为235至265MPa。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6xxx系列铝板,其包含以重量%计的Si:0.7-1.5;Mg:0.1-0.8;Cu:最高达0.2;Mn:0.03-0.3;Fe 0.03-0.4;Ti:最高达0.1,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且总量最高达0.1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6xxx系列铝板,其包含以重量%计的Si:0.8-1.1;Mg:0.2-0.6;Cu:最高达0.1;Mn 0.03-0.2;Fe 0.1-0.3;Ti:最高达0.05,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最高达0.05且总量最高达0.15。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6xxx系列铝板,其中在2%拉伸和185℃下烘烤硬化20分钟之后在LT方向上的TYS为200至225MPa,且优选210至220MPa。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经溶液热处理和淬火的6xxx系列铝板在汽车工业中的用途。
CN201980007438.3A 2018-01-16 2019-01-15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Pending CN111556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50349 2018-01-16
FR1850349A FR3076837B1 (fr) 2018-01-16 2018-01-16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toles minces en alliage d'aluminium 6xxx a haute qualite de surface
PCT/EP2019/050978 WO2019141693A1 (en) 2018-01-16 2019-01-15 Method of making 6xxx aluminium sheets with high surface qual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903A true CN111556903A (zh) 2020-08-18

Family

ID=6287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7438.3A Pending CN111556903A (zh) 2018-01-16 2019-01-15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40091A1 (zh)
EP (1) EP3740599B1 (zh)
JP (1) JP2021510774A (zh)
KR (1) KR20200106166A (zh)
CN (1) CN111556903A (zh)
CA (1) CA3086313A1 (zh)
FR (1) FR3076837B1 (zh)
WO (1) WO20191416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8389B1 (ja) * 2016-07-14 2017-10-04 株式会社Uacj 曲げ加工性及び耐リジング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からなる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圧延材の製造方法
CN110735073B (zh) * 2019-11-04 2020-12-18 苏州大学 一种高质量6系铝合金挤压铸坯及其制备方法
CA3168014A1 (en) * 2020-02-19 2021-08-26 Novelis Inc. Control of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e for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bonding performance
JP2023528070A (ja) * 2020-06-04 2023-07-03 コンステリウム ヌフ-ブリザック リバース熱間圧延機上での冷却方法および設備
WO2022026825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Arconic Technologies Llc New 6xxx aluminum alloy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20220063628A (ko) * 2020-11-10 2022-05-17 한국재료연구원 Al-Mg-Si계 알루미늄 합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EP4190932A1 (en) * 2021-12-01 2023-06-07 Constellium Bowling Green LLC 6xxx series aluminium alloy sheets, plates or blanks with improved formabilty
CN117305670B (zh) * 2023-11-30 2024-02-02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高烘烤强度的6000系列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85B2 (ja) 1974-11-13 1984-0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ナイネンキカンノ ノウコンゴウキキヨウキユウソウチ
JP2823797B2 (ja) 1994-02-16 1998-11-11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JP3590685B2 (ja) * 1994-12-27 2004-1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外板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CA2362978A1 (en) * 1999-03-01 2000-09-08 Alcan International Limited Aa6000 aluminium sheet method
KR100870164B1 (ko) 2001-03-28 2008-11-25 스미토모 게이 긴조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성형성과 도장 베이킹 경화성이 우수한 알루미늄 합금판
JP4383039B2 (ja) 2001-11-30 2009-1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曲げ加工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JP3833574B2 (ja) 2002-06-07 2006-10-1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曲げ加工性とプレス成形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JP2006241548A (ja) 2005-03-04 2006-09-14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曲げ加工性に優れたAl−Mg−Si系合金板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板材から得られる自動車外板
CN101960031B (zh) 2008-03-31 2012-11-1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成形加工后的表面性状优异的铝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406745B2 (ja) 2009-03-19 2014-02-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成形時のリジングマーク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JP5865582B2 (ja) 2010-09-30 2016-02-17 株式会社Uacj 曲げ加工性に優れた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83193B2 (ja) 2010-09-30 2015-03-11 株式会社Uacj 耐リジング性に優れた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圧延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68015A1 (de) * 2012-10-30 2014-05-08 Hydro Aluminium Rolled Products Gmbh Aluminiumverbundwerkstoff und verfahren zur umformung
JP6005544B2 (ja) * 2013-02-13 2016-10-1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焼付け塗装硬化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JP5882380B2 (ja) * 2013-04-09 2016-03-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プレス成形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JP6301095B2 (ja) * 2013-09-27 2018-03-28 株式会社Uacj 自動車パネル用Al−Mg−Si系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24058B1 (fr) 2014-07-23 2016-07-15 Constellium France Procede et equipement de refroidissement
JP6224549B2 (ja) * 2014-08-27 2017-11-0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耐糸錆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JP6785772B2 (ja) 2015-01-12 2020-11-18 ノベリ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Novelis Inc. 表面ローピングが低減されたまたは全くない高度に成形可能な自動車用アルミニウム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08389B1 (ja) * 2016-07-14 2017-10-04 株式会社Uacj 曲げ加工性及び耐リジング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からなる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圧延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06166A (ko) 2020-09-11
JP2021510774A (ja) 2021-04-30
US20200340091A1 (en) 2020-10-29
CA3086313A1 (en) 2019-07-25
WO2019141693A1 (en) 2019-07-25
EP3740599A1 (en) 2020-11-25
FR3076837A1 (fr) 2019-07-19
EP3740599B1 (en) 2023-09-06
FR3076837B1 (fr)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6903A (zh)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CN109477194B (zh) 制备6xxx铝板的方法
CN113166858B (zh) 制备具有高表面质量的6xxx铝板的方法
KR100382418B1 (ko) 알루미늄합금및알루미늄합금시이트제조방법
US7182825B2 (en) In-line method of making heat-treated and annealed aluminum alloy sheet
JP4901757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74624B1 (ko) Almgsi 알루미늄 스트립 제조 방법
US20160160333A1 (en) Methods of continuously casting new 6xxx aluminum alloys, and products made from the same
US20050211350A1 (en) In-line method of making T or O temper aluminum alloy sheets
WO2018206696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l-si-mg alloy rolled sheet product with excellent formability
JP2000160272A (ja) プレス成形性に優れたAl合金板
JPH05345963A (ja) 高成形性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JPWO2021130636A5 (zh)
EP3827109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l-mg-mn alloy plate product
JPH06136497A (ja) 高成形性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JPH05345962A (ja) 高成形性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