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5589A -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5589A
CN111555589A CN202010422241.0A CN202010422241A CN111555589A CN 111555589 A CN111555589 A CN 111555589A CN 202010422241 A CN202010422241 A CN 202010422241A CN 111555589 A CN111555589 A CN 111555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ir
rod
electric vehicle
invert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22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4222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5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5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55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包括顶盖板、底板、弧形连接件、右侧板、左侧板、后封板、外接固定环、散热装置、固定结构、双向夹持机构和同步推送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了散热装置,由第一输风管和第二输风管进行输风,再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输送至矩形空腔结构内,可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不同位置进行散热处理,提高散热效率,通过设置了同步推送机构,可由伸缩的左推送杆和右推送杆带动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同步移动,便于对逆变器进行快速夹持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配件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车已经普及至生活中。
目前,电动车上通常会安装有逆变器,将电瓶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以便于电动车的驱动使用,电动车通常为小巧型车身,其逆变器通常简单安装于车身上,而逆变器属于电子设备,长时间暴露与外部中,容易导致逆变器的损坏,使用寿命缩短,因此需要对逆变器进行保护,现有通常是将逆变器通过安装架对其进行固定,并进行边框的保护,但是对其保护的范围小,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该装置包括顶盖板、底板、弧形连接件、右侧板、左侧板、后封板、外接固定环、散热装置、固定结构、双向夹持机构和同步推送机构,所述顶盖板与底板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侧通过弧形连接件与左右对称设置的右侧板和左侧板相连接,并通过后端的后封板形成矩形空腔结构,所述顶盖板和底板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弧形结构的外接固定环,所述底板与后封板后中部安装有散热装置,并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所述右侧板和左侧板内侧安设有双向夹持机构,所述顶盖板顶端中部安装有同步推送机构,所述同步推送机构穿过顶盖板与双向夹持机构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集风盒体、安装板、吹风机、连接板、外接电源线、第一输风管、第一出风口、第二输风管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集风盒体两侧设有安装板与底板底部后侧相固定,所述吹风机通过连接板安装于集风盒体前端中部,所述吹风机左侧与外接电源线相接,所述集风盒体上端设有第一输风管,并通过第一出风口与底板底部后侧相连通,所述集风盒体后侧设有第二输风管,并通过第二出风口与后封板后中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由横向固定板、管套以及橡胶垫所构成,所述横向固定板后设置有管套,并与第二输风管中部相套接,所述管套与第二输风管连接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横向固定板与后封板后端面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双向夹持机构由左夹持板、第一上滑杆、底滑槽、第一下滑杆、右夹持板、第二上滑杆和第二下滑杆组成,所述左夹持板设于左侧板内侧,且上端通过第一上滑杆贯穿顶盖板连接同步推送机构左侧,所述底板底中部安装有底滑槽,所述左夹持板底部通过第一下滑杆贯穿底板与底滑槽内滑动配合,所述右夹持板设于右侧板内侧,且上端通过第二上滑杆贯穿顶盖板连接同步推送机构右侧,所述右夹持板底部通过第二下滑杆贯穿底板与底滑槽内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同步推送机构包括外壳体、手轮、中心齿轮、左推送杆、第一定位杆、第一定位环、右推送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二定位环,所述外壳体与顶盖板上中部相固定,所述外壳体上中部设有手轮,且内中部安设有中心齿轮,所述手轮底部通过轴杆贯穿外壳体上中部与中心齿轮中部相连接,所述左推送杆和右推送杆对称设于外壳体内前后两端,且左推送杆和右推送杆内侧一端上设有卡齿并与中心齿轮相啮合,所述左推送杆前端设有第一定位杆,并通过第一定位环定位滑动,所述右推送杆后端设有第二定位杆,并通过第二定位环定位滑动,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与外壳体内壁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风管和第一出风口各设置有五个,相互等距进行排列,且每个第一输风管对应每个第一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风管和第二出风口各设置有五个,相互等距进行排列,且每个第二输风管对应每个第二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管套均设置有五个,且于横向固定板后侧等距进行排列,并与五个第二输风管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相对称设置,并且两者内侧表面上均设有齿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推送杆和右推送杆前后对称设置,并与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左推送杆和右推送杆的内侧端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条。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发明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了散热装置,由第一输风管和第二输风管进行输风,再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输送至矩形空腔结构内,可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不同位置进行散热处理,提高散热效率。
优点2:本发明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了固定结构,可由管套对第二输风管进行定位安装,使第二输风管在输风时更为稳定,保持输送稳定性。
优点3:本发明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了双向夹持机构,可由两侧的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相互配合对安装后的逆变器进行快速夹持固定,便于逆变器的拆装和稳定。
优点4:本发明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了同步推送机构,可由伸缩的左推送杆和右推送杆带动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同步移动,便于对逆变器进行快速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固定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向夹持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同步推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外壳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顶盖板-1、底板-2、弧形连接件-3、右侧板-4、左侧板-5、后封板-6、外接固定环-7、散热装置-8、固定结构-9、双向夹持机构-10、同步推送机构-11、集风盒体-81、安装板-82、吹风机-83、连接板-84、外接电源线-85、第一输风管-86、第一出风口-87、第二输风管-88、第二出风口-89、横向固定板-91、管套-92、橡胶垫-93、左夹持板-101、第一上滑杆-102、底滑槽-103、第一下滑杆-104、右夹持板-105、第二上滑杆-106、第二下滑杆-107、外壳体-111、手轮-112、中心齿轮-113、左推送杆-114、第一定位杆-115、第一定位环-116、右推送杆-117、第二定位杆-118、第二定位环-119、限位条-1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包括顶盖板1、底板2、弧形连接件3、右侧板4、左侧板5、后封板6、外接固定环7、散热装置8、固定结构9、双向夹持机构10和同步推送机构11,顶盖板1与底板2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侧通过弧形连接件3与左右对称设置的右侧板4和左侧板5相连接,并通过后端的后封板6形成矩形空腔结构,用于逆变器嵌入安装,对逆变器进行防护,顶盖板1和底板2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弧形结构的外接固定环7,用于与外部电动车车身进行连接安装,底板2与后封板6后中部安装有散热装置8,设置的散热装置8用于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不同位置进行散热工作,提高散热效率,延长逆变器使用寿命,并通过固定结构9进行安装固定,设置的固定结构9用于对散热装置8中的第二输风管88进行安装固定,右侧板4和左侧板5内侧安设有双向夹持机构10,设置的双向夹持机构10用于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两端进行夹持定位,使其能快速拆装,并增加稳定性,顶盖板1顶端中部安装有同步推送机构11,设置的同步推送机构11用于带动双向夹持机构10同步移动,同步推送机构11穿过顶盖板1与双向夹持机构10相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散热装置8包括集风盒体81、安装板82、吹风机83、连接板84、外接电源线85、第一输风管86、第一出风口87、第二输风管88和第二出风口89,集风盒体81两侧设有安装板82与底板2底部后侧相固定,吹风机83通过连接板84安装于集风盒体81前端中部,吹风机83左侧与外接电源线85相接,集风盒体81上端设有第一输风管86,并通过第一出风口87与底板2底部后侧相连通,集风盒体81后侧设有第二输风管88,并通过第二出风口89与后封板6后中部相连通,第一输风管86和第一出风口87各设置有五个,相互等距进行排列,且每个第一输风管86对应每个第一出风口87,设置的五个第一输风管86和第一出风口87,可使输风的效率增加,也可从不同位置散热,提高散热效率,第二输风管88和第二出风口89各设置有五个,相互等距进行排列,且每个第二输风管88对应每个第二出风口89,设置的五个第二输风管88和第二出风口89,可使输风的效率增加,也可从不同位置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固定结构9由横向固定板91、管套92以及橡胶垫93所构成,横向固定板91后设置有管套92,并与第二输风管88中部相套接,管套92与第二输风管88连接设置有橡胶垫93,横向固定板91与后封板6后端面相固定,管套92均设置有五个,且于横向固定板91后侧等距进行排列,并与五个第二输风管88相匹配,设置的五个套管92可对五个第二输风管88进行定位安装,保持第二输送管88输风时的稳定。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双向夹持机构10由左夹持板101、第一上滑杆102、底滑槽103、第一下滑杆104、右夹持板105、第二上滑杆106和第二下滑杆107组成,左夹持板101设于左侧板5内侧,且上端通过第一上滑杆102贯穿顶盖板1连接同步推送机构11左侧,底板2底中部安装有底滑槽103,左夹持板101底部通过第一下滑杆104贯穿底板2与底滑槽103内滑动配合,右夹持板105设于右侧板4内侧,且上端通过第二上滑杆106贯穿顶盖板1连接同步推送机构11右侧,右夹持板105底部通过第二下滑杆107贯穿底板2与底滑槽103内滑动配合,左夹持板101与右夹持板105相对称设置,并且两者内侧表面上均设有齿状结构,便于与逆变器侧边接触时,增加接触面,提高摩擦力,便于更好的进行夹持固定。
请参阅图6-7所示,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同步推送机构11包括外壳体111、手轮112、中心齿轮113、左推送杆114、第一定位杆115、第一定位环116、右推送杆117、第二定位杆118和第二定位环119,外壳体111与顶盖板1上中部相固定,外壳体111上中部设有手轮112,且内中部安设有中心齿轮113,手轮112底部通过轴杆贯穿外壳体111上中部与中心齿轮113中部相连接,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对称设于外壳体111内前后两端,且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内侧一端上设有卡齿并与中心齿轮113相啮合,左推送杆114前端设有第一定位杆115,并通过第一定位环116定位滑动,右推送杆117后端设有第二定位杆118,并通过第二定位环119定位滑动,第一定位杆115和第二定位杆118均与外壳体111内壁相固定,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前后对称设置,并与左夹持板101与右夹持板105对应设置,便于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伸缩后带动左夹持板101与右夹持板105进行同步移动,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的内侧端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条1101,设置的限位条1101,防止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的卡齿脱离中心齿轮113的卡齿。
实施例二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吹风机83的出风口与集风盒体81内部相通,便于吹风机83工作后输送的风力能够进入集风盒体81内,第一输风管86与集风盒体81上端相连通,使集风盒体81内汇集的风力可通过第一输风管86进行输送至底板2内,第二输风管88与集风盒体81后中部相连通,使集风盒体81内汇集的风力可通过第二输风管88进行输送至后封板6内,五个管套92内均设置有橡胶垫93,便于保护每个第二输风管88与管套92连接处的磨损度,顶盖板1上中部设置有用于第一上滑杆102和第二上滑杆106滑动的通槽,且底板2中部设置有用于第一下滑杆104和第二下滑杆107滑动的通槽。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顶盖板1与底板2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侧通过弧形连接件3与左右对称设置的右侧板4和左侧板5相连接,并通过后端的后封板6形成矩形空腔结构,用于逆变器嵌入安装,对逆变器进行防护,顶盖板1和底板2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弧形结构的外接固定环7,用于与外部电动车车身进行连接安装,底板2与后封板6后中部安装有散热装置8,设置的散热装置8用于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不同位置进行散热工作,提高散热效率,延长逆变器使用寿命,并通过固定结构9进行安装固定,设置的固定结构9用于对散热装置8中的第二输风管88进行安装固定,右侧板4和左侧板5内侧安设有双向夹持机构10,设置的双向夹持机构10用于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两端进行夹持定位,使其能快速拆装,并增加稳定性,顶盖板1顶端中部安装有同步推送机构11,设置的同步推送机构11用于带动双向夹持机构10同步移动,同步推送机构11穿过顶盖板1与双向夹持机构10相连接;
第二,在需要进行散热工作时,由设置的散热装置8进行工作,通过外接电源线85连接外部电源,使吹风机83工作后抽取外部空气,输送至集风盒体81内进行汇集,其上端设置的第一输送风管86进行输送,再由第一出风口87连接底板2底部,使风力从底板2底部输送至矩形空腔结构内,其后端设置的第二输送风管88进行输送,再由第二出风口89连接后封板6后端,使风力从后封板6后侧输送至矩形空腔结构内,从不同位置对安装后的逆变器进行吹风散热,从而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三,在第二输风管88上设置的固定结构9,其通过套管92对第二输风管88进行套接固定,同时由横向固定板91于后封板6连接固定,使第二输风管88在输风工作时保持稳定;
第四,在安装逆变器后,由同步推送机构11带动双向夹持机构10进行工作,先转动手轮112,其底部轴杆带动外壳体111内中部的中心齿轮113进行转动,使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在外壳体111内进行伸缩,并通过第一定位环116和第二定位环119在第一定位杆115和第二定位杆118上滑动定位,使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保持直线伸缩移动;
第五,通过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分别连接第一上滑杆102和第二上滑杆106和,并通过第一上滑杆102和第二上滑杆106带动左夹持板101和右夹持板105同步移动,左夹持板101和右夹持板105底部通过第一下滑杆104和第二下滑杆107在底滑槽103内滑动,从而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两侧进行夹持固定,使其稳定性更好,同时双向夹持机构10由同步推送机构11进行带动,使左夹持板101和右夹持板105闭合张开速度快,便于对逆变器进行快速拆装。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了散热装置8,由第一输风管86和第二输风管88进行输风,再由第一出风口87和第二出风口89输送至矩形空腔结构内,可对安装后的逆变器从不同位置进行散热处理,提高散热效率;通过设置了固定结构9,可由管套92对第二输风管88进行定位安装,使第二输风管88在输风时更为稳定,保持输送稳定性;通过设置了双向夹持机构10,可由两侧的左夹持板101和右夹持板105相互配合对安装后的逆变器进行快速夹持固定,便于逆变器的拆装和稳定;通过设置了同步推送机构11,可由伸缩的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带动左夹持板101和右夹持板105同步移动,便于对逆变器进行快速夹持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包括顶盖板(1)、底板(2)、弧形连接件(3)、右侧板(4)、左侧板(5)、后封板(6)和外接固定环(7),所述顶盖板(1)与底板(2)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侧通过弧形连接件(3)与左右对称设置的右侧板(4)和左侧板(5)相连接,并通过后端的后封板(6)形成矩形空腔结构,所述顶盖板(1)和底板(2)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弧形结构的外接固定环(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装置(8)、固定结构(9)、双向夹持机构(10)和同步推送机构(11),所述底板(2)与后封板(6)后中部安装有散热装置(8),并通过固定结构(9)进行安装固定,所述右侧板(4)和左侧板(5)内侧安设有双向夹持机构(10),所述顶盖板(1)顶端中部安装有同步推送机构(11),所述同步推送机构(11)穿过顶盖板(1)与双向夹持机构(10)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8)包括集风盒体(81)、安装板(82)、吹风机(83)、连接板(84)、外接电源线(85)、第一输风管(86)、第一出风口(87)、第二输风管(88)和第二出风口(89),所述集风盒体(81)两侧设有安装板(82)与底板(2)底部后侧相固定,所述吹风机(83)通过连接板(84)安装于集风盒体(81)前端中部,所述吹风机(83)左侧与外接电源线(85)相接,所述集风盒体(81)上端设有第一输风管(86),并通过第一出风口(87)与底板(2)底部后侧相连通,所述集风盒体(81)后侧设有第二输风管(88),并通过第二出风口(89)与后封板(6)后中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9)由横向固定板(91)、管套(92)以及橡胶垫(93)所构成,所述横向固定板(91)后设置有管套(92),并与第二输风管(88)中部相套接,所述管套(92)与第二输风管(88)连接设置有橡胶垫(93),所述横向固定板(91)与后封板(6)后端面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夹持机构(10)由左夹持板(101)、第一上滑杆(102)、底滑槽(103)、第一下滑杆(104)、右夹持板(105)、第二上滑杆(106)和第二下滑杆(107)组成,所述左夹持板(101)设于左侧板(5)内侧,且上端通过第一上滑杆(102)贯穿顶盖板(1)连接同步推送机构(11)左侧,所述底板(2)底中部安装有底滑槽(103),所述左夹持板(101)底部通过第一下滑杆(104)贯穿底板(2)与底滑槽(103)内滑动配合,所述右夹持板(105)设于右侧板(4)内侧,且上端通过第二上滑杆(106)贯穿顶盖板(1)连接同步推送机构(11)右侧,所述右夹持板(105)底部通过第二下滑杆(107)贯穿底板(2)与底滑槽(103)内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推送机构(11)包括外壳体(111)、手轮(112)、中心齿轮(113)、左推送杆(114)、第一定位杆(115)、第一定位环(116)、右推送杆(117)、第二定位杆(118)和第二定位环(119),所述外壳体(111)与顶盖板(1)上中部相固定,所述外壳体(111)上中部设有手轮(112),且内中部安设有中心齿轮(113),所述手轮(112)底部通过轴杆贯穿外壳体(111)上中部与中心齿轮(113)中部相连接,所述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对称设于外壳体(111)内前后两端,且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内侧一端上设有卡齿并与中心齿轮(113)相啮合,所述左推送杆(114)前端设有第一定位杆(115),并通过第一定位环(116)定位滑动,所述右推送杆(117)后端设有第二定位杆(118),并通过第二定位环(119)定位滑动,所述第一定位杆(115)和第二定位杆(118)均与外壳体(111)内壁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风管(86)和第一出风口(87)各设置有五个,相互等距进行排列,且每个第一输风管(86)对应每个第一出风口(8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风管(88)和第二出风口(89)各设置有五个,相互等距进行排列,且每个第二输风管(88)对应每个第二出风口(8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92)均设置有五个,且于横向固定板(91)后侧等距进行排列,并与五个第二输风管(88)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板(101)与右夹持板(105)相对称设置,并且两者内侧表面上均设有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前后对称设置,并与左夹持板(101)与右夹持板(105)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送杆(114)和右推送杆(117)的内侧端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条(1101)。
CN202010422241.0A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Withdrawn CN111555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2241.0A CN111555589A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2241.0A CN111555589A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5589A true CN111555589A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2241.0A Withdrawn CN111555589A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55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794A (zh) * 2021-11-30 2022-04-12 钟大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辅助散热机构
CN116683779A (zh) * 2023-07-31 2023-09-01 深圳市三瑞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保护装置及其光伏逆变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794A (zh) * 2021-11-30 2022-04-12 钟大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辅助散热机构
CN116683779A (zh) * 2023-07-31 2023-09-01 深圳市三瑞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保护装置及其光伏逆变器
CN116683779B (zh) * 2023-07-31 2024-01-19 深圳市三瑞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保护装置及其光伏逆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5589A (zh) 一种电动车用逆变器装置的防护结构
JP2007502232A (ja) 任意搭載の動力アシスト付き自転車
CN103448036A (zh) 一种后置动力工具
KR950013798A (ko) 동력기 2륜하차
ES2111221T3 (es) Servoaccionamiento con mecanismo de retroceso elastico.
CN110266147B (zh) 一种电机及其电机轴
CN111293829B (zh) 一种电机用散热风罩的水冷调节防护装置
CN201061862Y (zh) 一种电动磨削工具
CN112960055A (zh) 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
JP2017024101A (ja) 作業工具
CN212615477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风扇
CN211036837U (zh) 一种树叶收集设备的行走驱动机构
CN211925644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动车车灯用灯罩
CN112620189A (zh) 一种基于工程测绘用便于安装的零部件表面除尘装置
CN112768136B (zh) 一种线缆加工用的套管热缩装置
CN210758528U (zh) 玻璃加工联动收管机构
CN217328396U (zh) 一种高性能工程机械用变速箱
CN213460431U (zh) 一种机电施工用的线缆快速连接装置
CN203765592U (zh) 一种后置动力工具
CN213686665U (zh) 一种安装稳定性高的车灯
CN213450607U (zh) 一种汽车加强板
CN110789644A (zh) 基于5g导航的新型自行车
CN21243547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
CN213880547U (zh)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结构的变频器防护箱
CN211534221U (zh) 一种具有散热作用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