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4809A -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4809A
CN111554809A CN202010416854.3A CN202010416854A CN111554809A CN 111554809 A CN111554809 A CN 111554809A CN 202010416854 A CN202010416854 A CN 202010416854A CN 111554809 A CN111554809 A CN 111554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dimensional
memory cell
dimensional material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68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淮
邢国忠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4168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48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4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48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10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emory cell structure, e.g. the layers of the ferromagnetic memory cel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5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1/1659Cell acces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5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1/1673Reading or sens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5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1/1675Writing or programm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1/00Magnetic memory devices, e.g. magnetoresistive RAM [MRAM] devices

Abstract

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该选通器包括:叠层单元。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其中,叠层单元的个数为N,N≥1,每个叠层单元中,两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的界面均形成肖特基接触,并且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该叠层单元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或者,叠层单元的个数为M个,M≥2,每个叠层单元中,两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的界面中的一个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另一个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并且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M个叠层单元包括M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选通器具有优异的开关性能。

Description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存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磁随机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是一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MRAM的核心部分是磁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MTJ由铁磁材料基的参考层(Reference Layer)、自由层(Free Layer)以及两者中间的高质量氧化物隧道势垒层(Tunneling Barrier Layer)构成。参考层和自由层之间磁化方向反平行时,MTJ表现为高电阻态“1”;而当两者磁化方向平行时,则表现出低阻态“0”,从而通过驱动自由层磁化方向翻转完成MTJ高低阻态的变化进而实现信息的存储。相较于传统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而言,MRAM具有更小的体积、更低的漏电,从而可降低静态功耗;相比于动态存储器(DRAM)而言,MRAM具有更快的读写操作速度和非易失性。同时MRAM还具有较高的读写次数、与现有集成电路工艺兼容和抗辐照等优点。
依据信息存储机制划分,现行MRAM有三种数据写入方式。最早的技术为磁场写入MARM,即利用脉冲电流产生的奥斯特场,实现自由层的磁化翻转,进而实现所需信息的存储。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所需脉冲电流较大,存取速度慢,且不易集成,难以满足现代信息器件的需求。现有采用自旋转移力矩技术的磁存储器(Spin Transfer TorqueMRAM,STT-MRAM),通过极化电流进行电子自旋注入,基于自旋转移力矩驱动自由层的磁化方向翻转完成信息的写入,可显著减小器件尺寸、降低功耗、提高速度,尤其在高性能嵌入式存储方面有重要应用。2012年,研究人员提出自旋轨道扭矩磁随机存储器(Spin-OrbitTorque MRAM,SOT-MRAM)的概念,该存储器采用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实现自旋注入,驱动自由层中材料磁化方向的翻转。该方法将数据写入和读取的路径分开。原理上可进一步减小功耗、提高数据写入速度和读写次数。然而三端结构的SOT-MRAM存储单元需要更大的单元面积,不利于该存储器的高密度集成,因而暂时无法实现大容量的存储,也成为目前限制SOT-MRAM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此基于上述三种数据写入方式的优缺点,采用自旋转移力矩的磁存储器STT-MRAM方式进行信息写入,依然是MRAM器件制备中广泛采用的方法。STT-MRAM也是业界公认最接近替代Flash闪存的内存方案。然而,STT-MRAM同样存在集成密度偏低、能耗需要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存储器阵列存在漏电流问题。当阵列中的某个存储单元被选中时,与选中存储单元位于同一位线、字线的未选中存储单元处于半偏压状态,存在较大的漏电流。
为了在增加存储密度的同时,减小交叉阵列器件在使用时存在的漏电流,研究者们通常在存储单元上串联一个选通器,通常使用常规的晶体管、常规二极管或者常规双向阈值开关等。但是,传统硅基的晶体管、二极管存在尺寸大、工艺复杂以及阈值调制高温限制等缺点,不利于高密度集成;除了与传统双向阈值开关(Ovonic threshold switching,OTS)选通器一样面临高温可靠性问题以外,硫族的双向阈值开关厚度较厚,迁移率低从而影响存储速度;变阻型选通器,如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xed ion-electron conductors,MIEC)选通器和电场辅助超线性阈值(field-assisted superlinear threshold,FAST)选通器本身的开态电阻过高而无法与现有MTJ有效匹配兼容,从而使其受限应用于高密度集成STT-MRAM。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选通器配置的存储器三维集成结构,具有高速、低功耗、高密度的性能,且能降低漏电流。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包括叠层单元,该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其中,当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所述叠层单元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包括N个叠层单元,N≥1,当N≥2时,至少两个叠层单元沿着第一方向堆叠,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层所在平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包括M个叠层单元,M≥2。每个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所述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其中,每个叠层单元中,其中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另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M个叠层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排布,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二维半导体层所在平面,在所述M个叠层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叠层单元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M个叠层单元为M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半导体层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WS2、WSe2、MoS2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半导体层的厚度为2nm-10nm,包含端点值,例如可以是2nm、3nm、4nm、5nm、6nm、8nm、10nm等。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金属层的材料为以下材料:Pt、Ta、W、Ir、Os、Re、Hf、Pd、Rh、Mo、Nb、Zr、Au、Tc、Cd、Pb以及Sn中的一种形成的单质或几种形成的合金。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对称的,具有双向导通开关特性。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为0.8V~1.2V。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关比不小于103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流密度不小于106A/cm2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单元。该存储器单元包括:上述提及的任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以及磁隧道结;其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与磁隧道结沿着第一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该选择存储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字线连接,第二表面用于与位线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存储器单元中,沿着第一方向,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位于磁隧道结的上方或者下方。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器阵列。该存储器阵列包括:至少一层交叉存储阵列。每层交叉存储阵列包括:位线阵列,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位线;字线阵列,包括沿着第三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字线;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设置于字线阵列和位线阵列交叉点处的多个存储器单元,多个存储器单元中每个存储器单元为上述提及的任一种存储器单元。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存储器阵列还包括:选择晶体管。该选择晶体管串联于每层交叉存储阵列的多条字线的每条字线上,用于控制所对应字线的通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当存储器阵列包括多层交叉存储阵列时,多层交叉存储阵列中相邻的两层交叉存储阵列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关于上述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该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包括: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以对磁隧道结进行操作,上述操作包括读操作和写操作至少一个。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中,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关于上述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该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包括:定位至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字线上施加第一电压V1,并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位线上施加第二电压V2;在其余字线和其余位线施加零电压;其中,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Von的电压值,以对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中的磁隧道结进行操作,该操作包括写操作和读操作至少一个;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和第二电压的电压值均小于等于Von/2,使得与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或同一位线的其它选择存储单元的电压降满足:使得其它选择存储单元中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处于关断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在两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处形成了两个肖特基结,在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施加电压导通之后,两个肖特基结为反向串联结构,形成的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具有双向导通开启的性能,具有较小的开启电压(为0.8~1.2V),漏电流为pA级,同时具有高开启电流密度(超过106A/cm2)和较高的非线性度(开关比超过103),作为选通开关的开关特性优异。
(2)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叠层结构沿着平行于二维半导体所在平面进行排布,中间并间隔有绝缘层,在每个叠层结构,其中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形成欧姆接触,另一个形成肖特基接触,在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施加电压导通之后,至少两个叠层结构形成了若干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的结构,具有较小的开启电压(为0.8~1.2V),漏电流为pA级,同时具有高开启电流密度(超过106A/cm2)和较高的非线性度(开关比超过103),作为选通开关的开关特性优异。
(3)使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分别与每个磁隧道结串联,形成一选通器一磁隧道结(1S-1M)的选择存储单元,由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关态漏电流小(~1pA),使得某个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时,其余存储单元几乎处于关断状态,降低了漏电流的大小,大大减小了三维STT-MRAM阵列的功耗。超薄的二维材料具有1V的低开启电压,在选通开启时表现出了高非线性度、极高的开启电流(超过106A/cm2),能够快速驱动存储单元中自由层的磁化翻转,提高了三维存储器阵列的开关速度(<10ns)。
(4)由于二维范德华材料可制成少层甚至单层结构,其厚度在1nm左右,相比晶体管、串联二极管、普通的双向导通开关等制作的选通器而言,具有更小的厚度尺寸,为高密度集成提供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的能带示意图,其中(a)为不施加偏压的情况下的能带示意图;(b)为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的能带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存储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磁隧道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6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0”操作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6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1”操作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6所述的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取操作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后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13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存储器单元的结构以及对该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12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0”操作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12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1”操作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12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取操作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后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存储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三维存储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第一存储器单元;
100-第一选通器;
101-第一金属层; 102-二维半导体层;
103-第二金属层;
100a-第一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
100b-第二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
200-磁隧道结;
201-参考层; 202-隧穿势垒层;
203-自由层;
300-位线;
400-字线;
11-第二存储器单元;
110-第二选通器;
111-第一叠层单元;
1111-第三金属层; 1112-第一二维半导体层;
1113-第五金属层;
112-第二叠层单元;
1121-第四金属层; 1122-第二二维半导体层;
1123-第六金属层;
113-绝缘层;
20-二维存储器阵列;
310-位线阵列;
311-第一位线; 312-第二位线;
313-第三位线;
410-字线阵列;
411-第一字线; 412-第二字线;
413-第三字线;
510-选择晶体管;
511-第一选择晶体管; 512-第二选择晶体管;
513-第三选择晶体管;
30-三维存储器阵列;
20a-第一二维存储器阵列;
20b-第二二维存储器阵列;
20c-第三二维存储器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包括:叠层单元,该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其中,上述叠层单元的个数为N,N≥1,每个叠层单元中,两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的界面均形成肖特基接触,并且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该叠层单元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或者,上述叠层单元的个数为M个,M≥2,每个叠层单元中,两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的界面中其中一个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另一个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并且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M个叠层单元包括M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单元包括:上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以及磁隧道结;其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与磁隧道结沿着第一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该选择存储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字线连接,第二表面用于与位线连接。
本公开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描述方便,将本实施例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称为第一选通器,将后面要描述的另一实施例中的选通器称为第二选通器。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选通器100,包括:叠层单元,图1中以一个叠层单元进行示例,其他更多个数的叠层单元按照相同的方式设置即可,对应的电路可以等效为多个叠层单元的串联电路。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M-S-M)结构,该M-S-M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
参照图1所示的结构,叠层单元包括:二维半导体层102,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102上方的第一金属层101,以及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102下方的第二金属层103。
下面参照图2中(a)、(b)以及图3来介绍每个叠层单元的电学特性。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的能带示意图,其中(a)为不施加偏压的情况下的能带示意图;(b)为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的能带示意图。
参照图2中(a)所示,在对M-S-M结构不施加偏压的情况下,金属层与二维半导体层(为了简化描述,在本文有的描述中简称为二维材料层)接触时,由于金属和二维材料层之间存在功函数差φs,所以会在金属和二维材料层的接触界面产生肖特基势垒。在一个M-S-M结构中,形成两个肖特基势垒。势垒宽度尺寸表示为TSB,二维材料层的厚度表示为TS,其中二维材料层的厚度TS与势垒宽度TSB的二倍相当,为了突出显示上述尺寸关系,在图2中(a)将二维材料层拆开示意为两个部分。当外加电压为0或是电压较低时,该M-S-M结构可以视为处于无电流流过的关断状态。
参照图2中(b)所示,在对M-S-M结构施加电压V0的情况下,该M-S-M结构中二维材料层的能带会发生弯曲,使得二维材料层的右侧的导带下降,达到与左侧金属层的能级对齐的位置。例如图2中(b)示意的能带弯曲情况对应的施加电压V0的正负方向为右侧为正,左侧为负,这里的左右是参照图2中(b)的方向。
在上述M-S-M结构中存在三种电流产生模式。一种电流产生模式为:在电压V0的作用下,载流子越过肖特基势垒层产生的热载流子发射效应。另两种电流产生模式为:在电压V0的作用下,半导体层中能带发生弯曲,由此发生富雷-诺特海姆式隧穿(F-N Tunneling)以及直接隧穿为主的隧道效应(Tunneling Effect)。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可以包括N个叠层单元,N≥1。当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包括的叠层单元的个数N≥2时,至少两个叠层单元沿着第一方向堆叠,该第一方向垂直于二维半导体材料层所在平面。即,N个叠层单元沿着垂直于二维半导体层所在平面进行堆叠时,在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后,N个叠层单元相当于依次串联。
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的情况下,在每个叠层单元内部,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参照图1和图10所示,图10示意了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后的等效电路,每个叠层单元中的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中具有两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分别为第一金属层101和二维半导体层102形成的界面,以及第二金属层103与二维半导体层102形成的界面,在图10中这两个界面分别描述为第一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100a和第二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100b。参照图10所示,在该第一选通器100通电导通时,第一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100a和第二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100b等效于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因此,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的情况下,每个叠层单元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对于多个叠层单元堆叠的情况按照串联的形式以此类推。当然,叠层单元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置,叠层单元的个数过多可能会导致开关性能的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叠层单元之间的各自的金属层也可以由同一层金属层充当。例如,两个叠层单元可以是金属层-二维半导体层-金属层-金属层-二维半导体层-金属层的结构,也可以是金属层-二维半导体层-金属层-二维半导体层-金属层的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半导体层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WS2、WSe2、MoS2,例如第一二维半导体层102为WS2,第二二维半导体层104的材料为WSe2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半导体层的厚度在2nm-10nm之间可调控,例如可以是3nm、4nm、5nm、6nm、8nm等。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金属层的材料为以下材料:Pt、Ta、W、Ir、Os、Re、Hf、Pd、Rh、Mo、Nb、Zr、Au、Tc、Cd、Pb以及Sn中的一种形成的单质或者几种形成的合金。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由图3可知,本实施例中,包含一个叠层单元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对称的,具有双向导通开关特性。参照图3所示,正向电压和负向电压加载对应的伏安特性是对称的。以其中一侧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描述,在加载的负向电压的值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通过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如图3中的弧线所示,此时的电流密度为103A/cm2,达到选通器操作的半偏电压,在图3中以V0/2进行示意。之后随着电压值逐步增大,通过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电流的电流密度继续增大直至达到拐点,在图3中以V0对应的直线与该伏安特性曲线的焦点所示意,该电流密度增大的过程以图3中的斜率较大的直线所示,此时的电流密度约为~106A/cm2,该段直线对应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过程。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处于导通状态后,随着电压值的逐步增大,通过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电流的电流密度增大的幅度减小,如图3中斜率较小的直线段所示。该选通器由初始的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时的电压定义为阈值电压,本实施例中阈值电压(V0/2)低于0.3V,并且越小对应的器件性能越好。选通器的开启电压(也称工作电压)为选通器的电流达到特定值以上(稳定开启后)对应的电压,本实施例中开启电压为V0,对应选通器的电流密度达到106A/cm2
经过实验测试,上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可以为0.8V~1.2V之间的任意数值,包括端点值。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关比不小于103。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流密度不小于106A/cm2
本实施例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具有双向导通开关特性,可适用于STT-MRAM的读写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上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具有最小为0.3V的阈值电压、高开关比(≥103),高开启斜率(≥2mV/dec),体现出较好的性能。
本公开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单元。为了描述方便,将本实施例的存储器单元称为第一存储器单元,将后面要描述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单元称为第二存储器单元。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存储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所示,该第一存储器单元10包括:二维材料基选通器,本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为第一实施例所示例的第一选通器100;以及磁隧道结200。其中,第一选通器100与磁隧道结200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该选择存储单元中第一选通器100的通断可以用于磁隧道结200读写操作的控制。该选择存储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图4中对应下表面)和第二表面(图4中对应上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字线400连接,第二表面用于与位线3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存储器单元100也可以是包含位线300和字线400的结构。
上述磁隧道结20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磁隧道结。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磁隧道结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磁隧道结200包括:铁磁材料形成的参考层201、势垒层202以及磁矩可以被翻转的自由层203,自由层203用于存储信息。其中铁磁材料形成的参考层201具有沿着第一方向(或者称为沿着垂直于膜面方向)的易磁化轴,有利于器件的微缩。
字线400可以由铁磁金属复合层组成,可以包括铁磁金属形成的钉扎层和被钉扎层,铁磁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CoFeB、CoFe2Al以及Heusler合金化合物,Heusler合金化合物例如为Mn3Ga。
图4所示的示意图中,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位于磁隧道结的上方进行示例,本公开不以此为限,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单元中,沿着第一方向,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可以位于磁隧道结的上方或者下方。
上述存储器单元在开启电压V0下,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可以由关断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并且拥有大于106A/cm2(可以达到107A/cm2)的电流密度,可以实现STT-MRAM的快速读写。在关断状态下,上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电流密度为103A/cm2,开关比大于103,具有优良的双向导通开关特性。
本公开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包括: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以对磁隧道结进行操作,上述操作包括读操作和写操作至少一个。
其中,上述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中,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
下面以对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作为示例。
第一存储器单元10包括:第一选通器100;以及磁隧道结200。第一选通器100与磁隧道结200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图6为根据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的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在字线400上施加第一电压V1,在位线300上施加第二电压V2,图6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施加方向仅作为示例。
下面参照图7~图9来描述对图6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对应的过程。
图7为根据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6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0”操作的示意图。参照图6和图7所示,通过字线4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V1,通过位线3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V2,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W+,电压降的值VW+例如为1V,该电压对应的电流为IW+,上述电压降VW+使得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位线300中的电子首先注入至参考层201,经过参考层201的电流产生了自旋流。自旋流穿过势垒层202注入邻近的自由层203,将自旋矩转移到自由层203,从而将自由层203的磁化方向转化为与参考层201的磁化方向相同,使得磁隧道结(MTJ)200呈现低阻态,实现写“0”的操作。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6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1”操作的示意图。参照图8所示,参照图6和图8所示,通过字线4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V1,通过位线3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V2,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W-,电压降VW-的值为1V,该电压对应的电流为IW-,字线400中的电子首先注入磁隧道结200中的自由层203中,此时电流大小与极化不变。当电流穿过中间的势垒层202,到达参考层201时,与参考层201自旋磁矩方向相反的电子将被反射,回到自由层203,并将自旋矩转移给自由层203,从而翻转自由层203的磁化方向,并与参考层201反平行,使得磁隧道结200呈现高阻态,实现写“1”的操作。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6所述的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取操作的示意图。参照图6和图9所示,通过字线4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V1,通过位线3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V2,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R,电压降VR的值例如为0.7V~0.8V,使得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开启,形成导电通道,不同的阻态通过的电流大小IR不同,通过测量输出的电流大小IR实现对存储信息“0”态和“1”态的读取。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后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选通器100通电导通时,两个堆叠的叠层单元形成反向串联结构,其中第一叠层单元100a和第二叠层单元100b在电路中等效于两个反向串联的二极管,通过将第一选通器100与磁性隧道结200串联,通过施加可以使第一选通器100导通的电压V或者电流I实现对于磁性隧道结200的读写操作。
本公开的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
为了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选通器进行区分,将本实施例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描述为第二选通器。本实施例的第二选通器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选通器包括M个叠层单元,M≥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每个叠层单元中,两个界面中一个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另一个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并且M个叠层单元包括M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图11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选通器110,包括:M个叠层单元,M≥2,每个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M-S-M)结构。
本实施例中,以第二选通器110包括两个叠层单元进行示例,这两个叠层单元分别描述为第一叠层单元111和第二叠层单元112。本实施例的M-S-M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同样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叠层单元沿着平行于二维半导体层所在表面的方向排布,这里描述为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在图11中第二方向示例为沿着x轴的方向。在M个叠层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叠层单元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13。参照图11所示,在第一叠层单元111和第二叠层单元1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13。
参照图11所示,第一叠层单元111包括:第一二维半导体层1112,设置于第一二维半导体层1112上表面的第三金属层1111,以及设置于第一二维半导体层1112下表面的第五金属层1113。第二叠层单元112包括:第二二维半导体层1122,设置于第二二维半导体层1122上表面的第四金属层1121,以及设置于第二二维半导体层1122下表面的第六金属层1123。其中,每个叠层单元中,其中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另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的情况下,第一叠层单元111和第二叠层单元112在电路上可以等效为两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例如,示例性的,在第一叠层单元111中,第三金属层1111和第一二维半导体层1112的界面形成欧姆接触,第五金属层1113和第一二维半导体层1112的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对应的,在第二叠层单元112中,第四金属层1121和第二二维半导体层1122的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第六金属层1123和第二二维半导体层1122的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参照图17所示,示意了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导通后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在该第二选通器110上施加外电压使得该第二选通器110导通后,第一叠层单元111和第二叠层单元112在电路上可以等效为两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对于多个叠层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排布的情况以此类推。
图12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包含反向并联的两个叠层单元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对称的,具有双向导通开关特性。具体而言,参照图12所示,正向电压和负向电压加载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对称的。随着加载电压的取值逐渐增大,电流密度逐渐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对应该伏安特性曲线的切线斜率逐渐增加。在施加正向电压为VW+(例如为1V)和反向电压VW-(例如为-1V)的情况下,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电流密度大于106A/cm2,在施加正向电压例如为0.5V(VW+/2)的情况下,该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电流密度为102A/cm2,开关比为104。上述电压VW+可以对应为编程操作的电压。对应在图12中还示例出了进行读取操作对应的电压VR,该电压VR的值小于电压VW+的值。
本公开的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单元,以及该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中,为了与第二实施例描述的第一存储器单元进行区分,本实施例的存储器单元称为第二存储器单元。本实施例中存储器单元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单元的区别在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图13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存储器单元的结构以及对该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存储器单元11包括:二维材料基选通器,本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为第四实施例所示例的第二选通器110;以及磁隧道结200。其中,第二选通器110与磁隧道结200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该选择存储单元中第二选通器110的通断可以用于磁隧道结200读写操作的控制。该选择存储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图13中对应下表面)和第二表面(图13中对应上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字线400连接,第二表面用于与位线3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存储器单元110也可以是包含位线300和字线400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磁性隧道结200与第一实施例的内容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2~图16来描述本实施例中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与第三实施例描述的对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的方法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第二选通器)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选通器的结构存在差异。
图14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12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0”操作的示意图。图15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12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写“1”操作的示意图。图16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对图12所示的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取操作的示意图。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字线400上施加第一电压V1,在位线300上施加第二电压V2,图12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施加方向仅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与前面实施例描述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参照图12和图14所示,通过字线4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V1,通过位线3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V2,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第二选通器110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W+,电压降的值VW+例如为1V,该电压对应的电流为IW+,上述电压降VW+使得第二选通器110导通,位线300中的电子首先注入至参考层201,经过参考层201的电流产生了自旋流。自旋流穿过势垒层202注入邻近的自由层203,将自旋矩转移到自由层203,从而将自由层203的磁化方向转化为与参考层201的磁化方向相同,使得磁隧道结(MTJ)200呈现低阻态,实现写“0”的操作。
参照图12和图15所示,通过字线4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V1,通过位线3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V2,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第二选通器110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W-,电压降VW-的值为1V,该电压对应的电流为IW-,字线400中的电子首先注入磁隧道结200中的自由层203中,此时电流大小与极化不变。当电流穿过中间的势垒层202,到达参考层201时,与参考层201自旋磁矩方向相反的电子将被反射,回到自由层203,并将自旋矩转移给自由层203,从而翻转自由层203的磁化方向,并与参考层201反平行,使得磁隧道结200呈现高阻态,实现写“1”的操作。
参照图12和图16所示,通过字线4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V1,通过位线300在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V2,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第二选通器110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在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R,电压降VR的值例如为0.7V~0.8V,包含端点值,使得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开启,形成导电通道,不同的阻态通过的电流大小IR不同,通过测量输出的电流大小IR实现对存储信息“0”态和“1”态的读取。
本公开的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器阵列以及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
图18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维存储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三维存储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包括:至少一层交叉存储阵列20。
参照图18所示,存储器阵列可以是二维存储器阵列,该存储器阵列只包括一层交叉存储器阵列20。该层交叉存储器阵列20包括:位线阵列310、字线阵列410以及设置于位线阵列310和字线阵列410交叉点处的多个存储器单元,这些多个存储器单元中的每个存储器单元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存储器单元10或者是第二存储器单元11。第一存储器单元10/第二存储器单元11中,第一选通器100/第二选通器110与磁隧道结200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
位线阵列310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方向(沿着x方向)平行设置的m条字线,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字线阵列410可以包括沿着第三方向(沿着y方向)平行设置的n条字线,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第三方向(沿着y方向)与第一方向(沿着z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沿着x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可以为90°或者其他合适的角度,例如可以是介于60°~120°之间的数值,包含端点值。位线阵列310和字线阵列410形成m×n个交叉点,位于交叉点处共有m×n个存储器单元。每个存储器单元连接于所处交叉点处的位线和字线之间。
在图18中示例性示意了该二维存储器阵列为3×3的阵列,位线阵列310中以3条位线示例,分别为第一位线311、第二位线312和第三位线313。字线阵列410中以3条字线示例,分别为第一字线411、第二字线412和第三字线413。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二维存储器阵列还包括:选择晶体管510。该选择晶体管串联于每层交叉存储阵列的多条字线的每条字线上,用于控制所对应字线的通断。参照图18所示,在第一字线411上串联有第一选择晶体管511,该第一选择晶体管511用于控制该第一字线411的通断。在第二字线412上串联有第二选择晶体管512,该第二选择晶体管512用于控制第二字线412的通断。在第三字线413上串联有第三选择晶体管513,第三选择晶体管513用于控制第三字线413的通断。
下面介绍该二维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
定位至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例如,在图18的示例中,定位至虚线圆圈圈出的选择存储单元,该选择存储单元的坐标为(1,1,1),图18中以第一存储器单元10中的选择存储单元的结构进行示例,上述选择存储单元也可以是第二存储器单元11中的选择存储单元。定位的方式可以是选址到该选择存储单元对应的字线和位线。上述操作包括写操作和读操作至少一个。
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字线上施加第一电压V1,并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位线上施加第二电压V2。如图18所示,在坐标为(1,1,1)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第一字线411上施加第一电压V1,所在的第一位线311上施加第二电压V2,图中示例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方向仅为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描述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与前面实施例的描述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该选择存储单元上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Von的电压值,以对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中的磁隧道结进行操作。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与字线串联的选择晶体管的通断来实现对于字线开启的控制。
在其余字线和其余位线施加零电压,在与坐标为(1,1,1)的选择存储单元处于同一位线(第一位线311)的坐标分别为(2,1,1)和(3,1,1)的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2,在与坐标为(1,1,1)的选择存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第一字线411)的坐标分别为(1,2,1)和(1,3,1)的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1。为了使得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不足以使上述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中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开启,因此,根据前面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选通器或者第二选通器的电学特性,可以设置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和第二电压的电压值均小于等于Von/2,则与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或同一位线的其它不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的电压降满足:使得其它选择存储单元中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处于关断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位线上施加零电压,通过控制字线上的选择晶体管处于关断状态以实现在字线上施加零电压的效果。
其中,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为1V(可以参照图12所示),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为0.6V~0.8V(可以参照图12所示)。
参照图19所示,为了提高存储密度,存储器阵列也可以是三维存储器阵列,该三维存储器阵列包括多层交叉存储器阵列20。由多个上述二维存储器阵列20沿着第一方向(z轴方向)可以进行堆叠得到三维存储器阵列。参照图19所示,以三层交叉存储器阵列作为示例,这三层交叉存储器阵列20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交叉存储器阵列20a、第二交叉存储器阵列20b以及第三交叉存储器阵列20c。该三维存储器阵列中,每层交叉存储器阵列20可以与图18示例的二维存储器阵列相同,均包括与字线连接的选择晶体管。
在多层交叉存储阵列中相邻的两层交叉存储阵列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本实施例中,在上一层的交叉存储器阵列的字线阵列与下一层的交叉存储器阵列的位线阵列的交叉点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图19中未示意)。
该三维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与二维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相同,下面参照图19进行简要描述。
定位至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参照图19所示,定位至坐标为(1,1,3)的选择存储单元;定位的方式可以是选址到该选择存储单元对应的字线和位线。上述操作包括写操作和读操作至少一个。
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字线上施加第一电压V1,并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位线上施加第二电压V2,参照图19所示。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在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Von的电压值,以对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中的磁隧道结进行操作。
在其余字线和其余位线施加零电压。参照图19所示,对于三维存储器阵列30而言,既包括与该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和处于同一位线的其它不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又包括与该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处于不同字线且不同位线的其它不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
通过在其余字线和其余位线施加零电压,使得与(1,1,3)处于不同字线且不同位线的其它不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的电压降为零,电压降为零的选择存储单元分别在图19中对应坐标为(1,1,2)、(1,2,2)、(1,3,2)、(2,1,2)、(2,2,2)、(2,3,2)、(3,1,2)、(3,2,2)、(3,3,2)、(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1)、(2,2,3)、(2,3,3)、(3,2,3)、(3,3,3)。
在与坐标为(1,1,3)的选择存储单元处于同一位线的坐标分别为(2,1,3)和(3,1,3)的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2,在与坐标为(1,1,3)的选择存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的坐标分别为(1,2,3)和(1,3,3)的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为:V1。为了使得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不足以使上述其余选择存储单元中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开启,因此,根据前面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选通器或者第二选通器的电学特性,可以设置第一电压V1的电压值和第二电压V2的电压值均小于等于Von/2,则与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或同一位线的其它选择存储单元的电压降满足:使得其它选择存储单元中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处于关断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为1V,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为0.6V~0.8V。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存储器单元以及选通器的形状还可以以圆柱、环形等形状进行替换或者变形为其它形状,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示例的情形。二维半导体材料可以采用与WSe2、WS2、MoS2等具有相同物理和电学特性的二维材料来代替。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形成新的实施例,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该可实现高速可靠的双向导通开启,开启电压小于1V,漏电流为pA级,同时具有高开启电流密度(超过10MA/cm2)和较高的非线性度(开关比超过103)。采用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作为磁存储器单元中的磁隧道结的开关,能够实现STT-MRAM的快速读写。由上述磁存储器单元构成的二维或三维存储器阵列操作时,基于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高开关比,对于未被选通(处于关断状态)的存储单元而言,相应的电流极小(103A/cm2)。上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设置大大抑制了与选中的存储器单元处于同字线或同位线上的其它存储器单元产生的漏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的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应了解,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的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并且,为实现图面整洁的目的,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本案的附图中部分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以达到便于理解与观看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依照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所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是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公开如下所公开的内容据以调整,于此先进行声明。
此外,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叠层单元,所述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所述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
其中,在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所述叠层单元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包括N个叠层单元,N≥1,当N≥2时,至少两个叠层单元沿着第一方向堆叠,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层所在平面。
3.一种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M个叠层单元,M≥2,每个叠层单元为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所述金属-二维半导体-金属结构包括:二维半导体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二维半导体层上、下表面的金属层;
其中,每个叠层单元中,其中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形成欧姆接触,另一个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形成肖特基接触;
所述M个叠层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二维半导体层所在平面,在所述M个叠层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叠层单元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通电导通时所述M个叠层单元为M个反向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半导体层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WS2、WSe2、MoS2;和/或,
二维半导体层的厚度为2nm-10nm;和/或,
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以下材料:Pt、Ta、W、Ir、Os、Re、Hf、Pd、Rh、Mo、Nb、Zr、Au、Tc、Cd、Pb以及Sn中的一种形成的单质或几种形成的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对称的,具有双向导通开关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为0.8V~1.2V;和/或,
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关比不小于103;和/或,
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流密度不小于106A/cm2
7.一种存储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以及
磁隧道结;
其中,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与所述磁隧道结沿着第一方向堆叠以形成选择存储单元,所述选择存储单元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字线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位线连接;
可选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位于所述磁隧道结的上方或者下方。
8.一种存储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阵列包括:
至少一层交叉存储阵列,每层交叉存储阵列包括:
位线阵列,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位线;
字线阵列,包括沿着第三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字线;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设置于所述字线阵列和所述位线阵列交叉点处的多个存储器单元,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中每个存储器单元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储器单元;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阵列还包括:选择晶体管,所述选择晶体管串联于所述每层交叉存储阵列的多条字线的每条字线上,用于控制所对应字线的通断;
可选的,当所述存储器阵列包括多层交叉存储阵列时,多层交叉存储阵列中相邻的两层交叉存储阵列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9.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选择存储单元的所述第一表面施加第一电压,在所述选择存储单元的所述第二表面施加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的电压值,以对所述磁隧道结进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读操作和写操作至少一个;
可选的,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器阵列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至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
在所述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字线上施加第一电压V1,并在所述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所在的位线上施加第二电压V2
在其余字线和其余位线施加零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V1和所述第二电压V2在所述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单元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值大于所述二维材料基选通器的开启电压Von的电压值,以对所述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中的磁隧道结进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写操作和读操作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均小于等于Von/2,使得与所述需要进行操作的选择存储器单元处于同一字线或同一位线的其它选择存储单元的电压降满足:使得所述其它选择存储单元中的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处于关断状态;
可选的,进行写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大于进行读操作对应的电压降的值。
CN202010416854.3A 2020-05-15 2020-05-15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15548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6854.3A CN111554809A (zh) 2020-05-15 2020-05-15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6854.3A CN111554809A (zh) 2020-05-15 2020-05-15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4809A true CN111554809A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6854.3A Pending CN111554809A (zh) 2020-05-15 2020-05-15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480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6717A (zh) * 2020-08-20 2020-11-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无外磁场定向自旋翻转的sot-mram及阵列
CN112420096A (zh) * 2020-11-20 2021-02-26 复旦大学 无需mos管的自旋轨道矩磁性随机存储器
WO2022036623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无外磁场定向自旋翻转的sot-mram及阵列
WO2022237617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 选通器及存储阵列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9238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存储器器件
CN105405860A (zh) * 2015-10-15 2016-03-16 上海磁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交叉矩阵列式磁性随机存储器及其读写方法
US20160204162A1 (en) * 2015-01-13 2016-07-14 Inst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elect Devices Constructed from 2D Materials
CN105845739A (zh) * 2016-05-17 2016-08-10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二维纳米片层过渡金属硫化物双向开关器件
CN108493255A (zh) * 2018-02-26 2018-09-04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电场可控的二维材料肖特基二极管
US20200075676A1 (en) * 2018-09-04 2020-03-05 Imec Vzw Memory selector and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9238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存储器器件
US20160204162A1 (en) * 2015-01-13 2016-07-14 Inst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elect Devices Constructed from 2D Materials
CN105405860A (zh) * 2015-10-15 2016-03-16 上海磁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交叉矩阵列式磁性随机存储器及其读写方法
CN105845739A (zh) * 2016-05-17 2016-08-10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二维纳米片层过渡金属硫化物双向开关器件
CN108493255A (zh) * 2018-02-26 2018-09-04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电场可控的二维材料肖特基二极管
US20200075676A1 (en) * 2018-09-04 2020-03-05 Imec Vzw Memory selector and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6717A (zh) * 2020-08-20 2020-11-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无外磁场定向自旋翻转的sot-mram及阵列
WO2022036623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无外磁场定向自旋翻转的sot-mram及阵列
CN112420096A (zh) * 2020-11-20 2021-02-26 复旦大学 无需mos管的自旋轨道矩磁性随机存储器
WO2022237617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 选通器及存储阵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4809A (zh)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US9530822B2 (en) High density nonvolatile memory
US8199569B2 (en) Diode assisted switching spin-transfer torque memory unit
US10388344B2 (en) Data writing method of magnetic memory
CN107658382B (zh) 一种基于自旋霍尔效应的磁随机存储器
US7745894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7529114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1740011A (zh) 自旋轨道扭矩磁随机存储单元、存储阵列及存储器
US9799822B2 (en) Magnetic memory element and magnetic memory
US8750036B2 (en) Unipolar spin-transfer switching memory unit
Lam Storage class memory
KR20120048482A (ko) 하이브리드 자기 터널 접합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910029B2 (en) Complementary magnetic memory cell
US20230276637A1 (en) Spin orbit torque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 memory array, and memory
Lee et al. Highly scalable STT-MRAM with MTJs of top-pinned structure in 1T/1MTJ cell
WO2018190071A1 (ja) 記憶装置
US8709617B2 (en) Magnetic memory element, driving method for sam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CN112863566B (zh) 一种存储阵列、存储器、制备方法及写入方法
JP5723311B2 (ja) 磁気トンネル接合素子および磁気メモリ
JP2004303801A (ja) 磁気メモリ及びその書き込み方法
WO2011065323A1 (ja) 磁気抵抗効果素子、および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
WO2021114571A1 (zh) 二维材料基选通器、存储器单元、阵列及其操作方法
WO2022160226A1 (zh) 一种存储阵列、存储器、制备方法及写入方法
CN116580732A (zh) 磁随机存储器
CN114649016A (zh) 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