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1110A -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1110A
CN111541110A CN202010499608.9A CN202010499608A CN111541110A CN 111541110 A CN111541110 A CN 111541110A CN 202010499608 A CN202010499608 A CN 202010499608A CN 111541110 A CN111541110 A CN 111541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b interface
housing
shell
pin
us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96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1110B (zh
Inventor
丁名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96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1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1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111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346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19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1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1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所述USB接口包括主体及屏蔽件。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及引脚。所述引脚承载于所述主体部,且用于与USB插头电连接。所述屏蔽件覆盖所述引脚的至少部分。本申请提供的USB接口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所述USB接口中的引脚中传输的信号对USB接口周围的其他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

Description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一种热拔插传输接口,其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且通常不需要电子设备重新开机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连接于USB接口的外部设备(比如,U盘,移动硬盘,打印机,鼠标等)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然而,传统USB接口在传输数据信号的时候,通常会对电子设备中的其他信号传输部件传输的信号造成干扰。比如,会对电子设备中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天线、蓝牙模块等传输的信号造成影响干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USB接口传输数据信号的时候对其他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SB接口及包括所述USB接口的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USB接口,
所述USB接口包括:
主体,包括主体部及用于承载所述主体部的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USB插头电连接;以及
屏蔽件,所述屏蔽件覆盖所述引脚的至少部分。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及如前面所述的USB接口,USB接口连接于电路板。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USB接口中设置有屏蔽件,所述屏蔽件覆盖所述引脚的至少部分,以使得所述屏蔽件对所述USB接口的引脚中传输的信号进行屏蔽,以减少甚至避免所述USB接口中的引脚中传输的信号对USB接口周围的其他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插接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立体组装图。
图4为图3中的USB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中的主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提供的屏蔽件与主体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壳体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组装图。
图11为图10中提供的USB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第三壳体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在一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所示的USB接口在另一视角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所示USB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在一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USB接口在另一视角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的立体分解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2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2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插接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10及USB接口20。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10,所述USB接口20可插接外部设备7,以实现电子设备1与所述外部设备7之间的通信。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电脑、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等具有USB接口20的设备。所述设备本体10是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主要功能的部件。所述设备本体10通常包括外壳、电路板、功能器件等。举例而言,当所述电子设备1为手机时,所述设备本体10包括外壳、电路板、摄像头、触控显示屏等。可以理解地,上述举例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所述设备本体10的概念,不应当理解为对设备本体10的限定。所述外部设备7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USB插头71的U盘、移动硬盘、鼠标等设备。所述外部设备7可通过USB插头71插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USB接口20中,以实现电子设备1与所述外部设备7之间的通信。举例而言,所述电子设备1可将数据存储于所述外部设备7中,或者从所述外部设备7中读取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照片、视频、电影、文档等。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USB接口2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地,上述对电子设备1的描述仅仅是对USB接口20的应用环境进行介绍,上述电子设备1也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USB接口20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立体组装图;图4为图3中的USB接口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中的主体的示意图。所述USB接口20包括:主体210及屏蔽件220。所述主体210包括:主体部211及引脚212。所述引脚212承载于所述主体部211,且用于与USB插头71电连接。所述屏蔽件220覆盖所述引脚212的至少部分。
所述USB接口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USB 3.0规格的接口,或者USB 3.1规格的接口,或者USB 2.0规格的接口等。USB 2.0规格的接口的理论传输速率可以达到80M/S,USB3.0规格的接口的理论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40MB/s,传输速率较快。USB 3.0接口通常具有两个传输线对,其中一个传输线对用于进行发射(Tx)信号的传输,另一个传输线对用于进行接收(Rx)信号的传输。换而言之,USB 3.0接口通常是全双工的。USB接口20在传输发射信号及接收信号这些数据信号时,通常会对电子设备1中的其他部件传输的信号造成干扰,比如,会对电子设备1中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天线、蓝牙模块等传输的信号造成影响干扰,此外,还会对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的部分频段也会有干扰,比如,会造成WIFI信号及NR信号的传输速率下降。通常而言,当USB接口20为USB 3.0规格时,影响WIFI 2.4G频段,当USB接口20为USB 3.1规格时,影响WIFI 5G频段。
所述主体210是指实现所述USB接口20插接功能的部分。所述主体部211为绝缘材质,比如为但不限于为塑胶。所述引脚212承载于所述主体部211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形成。部分所述引脚212包裹在所述主体部211的内部,部分所述引脚212显露出所述主体部211。所述引脚212的形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弹片。所述引脚212的材质为导电材质,比如为金属,举例而言,所述引脚212的材质为磷青铜。所述引脚212的至少部分表面镀有导电镀层以使得所述引脚212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所述导电镀层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Ni,Au,Sn,所述导电镀层与所述引脚212的接触的材质可为Ni,换而言之,所述导电镀层以Ni打底。为了实现所述引脚212良好的电接触性能,所述导电镀层的厚度大于50um。所述引脚212的尺寸(比如,高度)、引脚212间的间距以及可插拔次数等满足USB接口20的要求及规定。比如,所述所述引脚212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USB接口20满足至少1500次的插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脚212包括多个第一引脚212a及多个第二引脚212b。当所述引脚212包括第一引脚212a时,所述USB接口20为第一规格的USB接口20,当所述引脚212包括第二引脚212b时,所述USB接口20为第二规格的USB接口20。其中,所述第一规格与所述第二规格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规格为3.0规格,所述第二规格为2.0规格,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规格及所述第二规格也可以为其他规格。由所述USB接口20不同规格时的规定,当USB接口20为3.0规格的接口时,所述第一引脚212a的个数为5个,当所述USB接口20为2.0规格的接口时,所述第二引脚212b的个数为4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引脚212支持第一规格及第二规格的USB接口20为例进行介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脚212也可仅为仅支持一种规格的USB接口20,比如,所述引脚212仅支持3.0规格的USB接口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脚212还可支持更多规格的USB接口20。可以理解地,所述引脚212的可以支持的USB接口20的规格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所述主体210还包括与所述引脚212相连的导电部213。所述导电部213与所述引脚212电连接,且部分所述导电部213显露于所述主体部211,所述导电部213用于将所述引脚212电连接并至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部213与所述引脚2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一体结构。所述导电部213的显露于所述主体部211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um,以满足所述导电板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要求。
所述屏蔽件220覆盖所述引脚212的至少部分,是指,屏蔽件220对应所述引脚212的周围设置,且与所述引脚212至少部分对应。可以理解地,为了不影响USB接口20与USB插头71的插接,所述屏蔽件220与所述引脚212之间具有间隙,以供USB插头71插入。
所述屏蔽件22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材质,比如金属。举例而言,所述屏蔽件220的材质包括铜,可以使得所述屏蔽件220具有较好的抗盐雾能量,且可满足USB接口20通过USB插头71与外部设备7插接时的多次拔插的需求,使得USB接口20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USB接口20中设置有屏蔽件220,所述屏蔽件220覆盖所述引脚212的至少部分,以使得所述屏蔽件220对所述USB接口20的引脚212中传输的信号进行屏蔽,以减少甚至避免所述USB接口20中的引脚212中传输的信号对USB接口20周围的其他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件220还用于接地。所述屏蔽件220接地可进一步提升所述屏蔽件220的屏蔽效果,进一步减少所述USB接口20中的引脚212中传输的信号对USB接口20周围的其他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
下面对所述屏蔽件220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提供的屏蔽件与主体组装后的示意图。所述屏蔽件220包括第一壳体221。所述第一壳体221包括第一本体2211、至少一个弹片2212、及第一接地引脚2213。所述第一本体2211具有第一收容空间221a及至少一个开口221d,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a用于收容所述主体210,且所述主体210固定于第一本体2211,所述开口221d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a;所述至少一个弹片2212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211上,且自所述开口221d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a。所述第一接地引脚2213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2211,且所述第一引脚2213还用于接地。
所述第一壳体22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材质,比如金属,举例而言,所述第一壳体221的材质为磷青铜。所述第一本体2211具有多个周侧壁221b,所述多个周侧壁221b围设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a,所述开口221d形成于所述周侧壁221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2211的形状大致为两端开设有口子的长方体。所述周侧壁221b的个数为4个。所述第一本体221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当所述第一本体2211为一体结构时,所述第一本体2211对所述主体210的屏蔽效果较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2211为分体结构且所述至少一个弹片2212与所述第一本体2211为一体结构,稍后对所述第一壳体221的加工方法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壳体加工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第一壳体221的加工方法包括S110、S120及S130,S110、S120及S130详细介绍如下。
S110,提供第一板材。所述第一板材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可以裁剪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其他形状。所述第一板材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材质,比如金属,举例而言,所述第一板材的材质为磷青铜。
S120,对所述第一板材进行加工,以加工出开口221d、至少一个弹片2212及第一接地引脚2213,所述至少一个弹片2212通过所述开221d口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同一侧凸出,且所述弹片2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材的其他部位相连。
S130,弯折加工后的所述第一板材,以使得加工后的第一板材相对的两端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壳体221。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壳体221的加工方法比较简便,易于形成所述弹片2212及第一接地引脚2213。
下面对弹片2212进行详细介绍。每个弹片2212的一部分自所述开口221d深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a。所述弹片2212用于所述USB接口20与外部设备7通过USB插头71插接时,与所述USB插头71良好接触。具体地,当外部设备7通过USB插头71插入所述USB接口20时,压迫所述弹片2212变形,依靠所述弹片2212的变形力,可保证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的良好连接,进而所述USB插头71可通过所述第一接地引脚2213接地,可实现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插接时对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的屏蔽作用。此外,由于所述外部设备7通过USB插头71插入所述USB接口20时,所述弹片2212会产生变形力,因此,可以方便用户判断是否将外部设备7插所述USB接口20或者拔出所述USB接口20,可避免外部设备7不能良好的插入所述USB接口20。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外部设备7通过USB插头71插入所述USB接口20时,所述弹片2212会产生变形力,因此,可提升用户在将外部设备7插入或拔出所述USB接口20中时的拔插手感。所述至少一个弹片2212与所述第一本体2211为一体结构,或者为分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2211的形状大致为两端开设有口子的长方体。所述周侧壁221b的个数为4个,所述弹片2212的个数为6个,其中,宽度较大的两个周侧壁221b上各设置有2个弹片2212,宽度较小的两个周侧壁上各设置有1个弹片2212。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2212的个数也可以为其他数目,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221还包括定位引脚2214。所述定位引脚2214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2211,所述定位引脚2214用于所述USB接口20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时的定位。
当所述USB接口20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时,所述定位引脚2214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封装孔配合,以将所述USB接口20定位到所述电路板上的预设位置。所述定位引脚2214与所述电路板形成所述封装孔的内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0.1mm,以保证所述USB接口20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的位置的定位精度。
结合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2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USB接口20,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组装图;图11为图10中提供的USB接口的立体分解图。所述屏蔽件220包括第一壳体221及第二壳体222。所述第一壳体221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壳体222与所述第一壳体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22包括第二本体2221及至少一个避让部2222。所述第二本体2221具有第二收容空间222a,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2a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壳体221。所述避让部2222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2221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221向外凸出,以与所述第二本体2221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所述弹片2212变形时的避让。
由上述描述可见,所述第一壳体221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222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221也称为内壳,所述第二壳体222也称为外壳。所述第二壳体22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材质,比如金属,举例而言,所述第二壳体222的材质可以为黄铜。所述第二壳体222通常具有较好的延伸率,以保证形成所述避让部2222时的良率(比如良率大于或等于90%)。举例而言,所述第二壳体222的延伸率可以达到30%,所述第二壳体222的硬度可以为1/2H。
由前面描述可知,当外部设备7通过USB插头71插入所述USB接口20中时,所述弹片2212会产生变形,因此,设置所述避让部2222与所述第二本体2221形成避让空间,可对所述弹片2212变形时进行避让,以免所述弹片2212缺少避让空间而无法变形导致的所述USB插头71无法正常插入所述USB接口2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222还包括第二接地引脚2223。所述第二接地引脚2223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221,且所述第二接地引脚2223用于接地。
所述第二壳体222设有第二接地引脚2223,当所述USB接口20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二壳体222通过所述第二引脚212b接地,比如,所述第二引脚212b可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封装焊盘上,进而通过所述封装焊盘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中的地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接地引脚2223,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壳体222接地,进而可提升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插接时对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的屏蔽作用。
结合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2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USB接口20,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5,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第三壳体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在一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所示的USB接口在另一视角下的组装示意图;图15为图13中所示USB接口的立体分解图。所述屏蔽件220包括第一壳体221、第二壳体222及第三壳体223。所述第一壳体221及第二壳体222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主体210具有周侧面210a及端面210b,所述端面210b连接所述周侧面210a,且所述端面210b背离所述引脚212,侧面所述第一壳体221及所述第二壳体222均围设于所述周的外侧。所述第三壳体223与所述第一壳体221固定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22固定,且所述第三壳体223对应所述端面210b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221及所述第二壳体222均围设于所述周侧面210a的外侧,可实现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插接时对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在周侧面210a上的屏蔽作用。所述第三壳体223对应所述端面210b设置,可实现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插接时对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在所述端面210b上的屏蔽作用。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2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211的第一配合部2215,且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222。所述第二壳体22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221的第二配合部2224。所述第三壳体223包括第三本体2231、第三配合部2232、及第四配合部2233。所述第三本体2231覆盖所述端面210b。所述第三配合部2232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2231且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配合,以将所述第三壳体223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21。所述第四配合部2233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2231且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224配合,以将所述第三壳体223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22。
所述第三壳体223的材质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材质,比如金属。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与所述第三配合部2232之间的配合为可拆卸配合,以便所述第一壳体221与所述第三壳体223之间的拆卸及更换;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与所述第三配合部2232之间的配合为不可拆卸配合(即,为死配合),以提升所述USB接口20的整体性。所述第二配合部2224与所述第四配合部2233之间的配合为可拆卸配合,以便所述第一壳体221与所述第三壳体223之间的拆卸及更换;或者,所述第二配合部2224与所述第四配合部2233之间的配合为不可拆卸配合,以提升所述USB接口20的整体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及所述第二配合部2224之间的配合为死配合,以提升所述USB接口20的整体性,且避免所述USB插头71插入或拔出所述USB接口20时造成的第一壳体221、第二壳体222及第三壳体223的松动,进而避免了第一壳体221、第二壳体222、第三壳体223的松动带来的屏蔽效果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211的凸包,为了方便描述,所述凸包命名为第一凸包。所述第二壳体222对应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处挖空,以将所述第一配合部2215显露出来。所述第二配合部2224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221的凸包,为了方便描述,所述凸包命名为第一凸包。相应地,所述第三配合部2232及所述第四配合部2233为弹片2212,所述弹片2212上设置有通孔。为了方便描述,将第三配合部2232的通孔命名为第一通孔,将第四配合部2233的通孔命名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包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一壳体221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223,所述第二凸包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壳体222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223。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也可以通孔,相应地,所述第三固定部可以为凸包。所述第二固定部可以为通孔,所述第四固定部可以为凸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及所述第四固定部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比如为公座和母座等形式,只需要满足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壳体221与所述第三壳体223固定即可,且只需满足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壳体222与所述第三壳体223固定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壳体223还包括第三接地引脚2234。所述第三接地引脚2234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2231,且所述第三接地引脚2234用于接地。
所述第三壳体223设有第三接地引脚2234,当所述USB接口20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三壳体223通过所述第三引脚212接地,比如,所述第三引脚212可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封装焊盘上,进而通过所述封装焊盘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中的地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三接地引脚2234,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壳体223接地,进而可提升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插接时对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的屏蔽作用。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2211与所述第二本体222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焊点2216焊接。所述第二本体2221与所述第三本体2231之间通过多个第二焊点2225焊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2216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点222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等于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所述第一焊点2216将所述第一本体2211与所述第二本体2221焊接,可实现所述第一壳体221与所述第二壳体222之间的固定,提升所述第一壳体221与所述第二壳体222固定时的牢固性,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2216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可实现对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屏蔽作用。当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2216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波长的四分之一时,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2216之间的距离非常小,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无法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2216之间的缝隙泄露到所述第二壳体222的外面,进一步提升所述屏蔽件220的屏蔽效果。同样地,当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点222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波长的四分之一时,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点2225之间的距离非常小,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无法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点2225之间的缝隙泄露到所述第二壳体222及第三壳体223的外面,进一步提升所述屏蔽件220的屏蔽效果。可以理解地,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2216的距离与相连的两个第二焊点2225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所述USB接口20传输的数据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频率为2.5GHz的方波信号,其中所述数据信号的波长为1/f,其中,f为频率。
请参阅图17及图18,图1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USB接口在一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USB接口在另一视角下的组装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件220中可省略所述第一壳体221,仅仅包括第二壳体222及第三壳体223。具体地,所述所述屏蔽件220为环绕所述主体210的周侧面210a设置的中空的壳体,所述屏蔽件220上设置有连接部220c,所述连接部220c固定且凸出于所述屏蔽件220的内侧壁。
所述屏蔽件22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材质,比如金属,举例而言,所述屏蔽件220的材质为磷青铜。所述连接部220c凸出于所述屏蔽件220的内侧壁,所述连接部220c用于当外部设备7通过USB插头71插入所述USB接口20时,保证所述USB接口20与所述USB插头71的连接,以免所述USB插头71从所述USB接口20上脱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电脑、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等具有USB接口20的设备。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电路板30及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USB接口20,USB接口20固定于电路板30,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地极。所述USB接口20还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中的其他线路,以实现所述USB接口20中的数据信号的传递。
请参阅图20及图21,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屏蔽罩40,所述屏蔽罩4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背离所述USB接口20的一侧,且所述屏蔽罩40对应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设置。
当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时,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比如,第一接地引脚2213,第二接地引脚2223,第三接地引脚2234、及导电部213、定位引脚2214)等会均等效于微天线,电子设备1中的其他天线(比如,WIFI天线,蓝牙天线等,例如,后面提到的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40、第三天线160等)进行干扰,因此,通过设置屏蔽罩40对应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设置,可避免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等对电子设备1中的其他天线的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罩40包括:支架410及屏蔽盖420。所述支架41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背离所述USB接口20的一侧且对应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设置,所述支架410具有开口。所述屏蔽盖420固定于所述支架410,且密封所述支架410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罩40包括支架410及屏蔽盖420,支架410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可作为观测窗口,便于观察到所述USB接口20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是否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良好,若连接良好,再将所述屏蔽盖420放置在所述支架410的开口上,并密封所述支架410的开口。通常情况下,所述USB接口20的组装产线和测试USB接口20是否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0的产线是两个独立的产线。换而言之,当进行USB接口20组装时,不能对USB接口20是否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进行测试的。本申请通过将屏蔽罩40设置为两部分,在支架410上开设开口做为观察USB接口20中的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是否连接到电路板30的观察窗,通过观察USB接口20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与电路板30连接时所需要的连接件(比如焊锡)的情况,可初步判断USB接口20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与电路板30之间是否存在漏焊或者焊料不足等情况。可将USB接口20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0的部位与电路板30之间是否存在漏焊或者焊料不足的情况的USB接口20与电路板30的组装件预先剔除,将符合条件的USB接口20与电路板30的组装件保留,再进行屏蔽盖420的固定,有助于提升所述USB接口20组装的良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罩40可以为一体结构,以便提升所述屏蔽罩40的屏蔽效果。
下面以所述电子设备1为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为了进行介绍。当所述电子设备1为CPE时,所述外部设备7可以为具有USB插头71的U盘或者具有USB插头71的移动硬盘。所述终端设备(比如,手机)5可通过所CPE读取插接到CPE接口中的外部设备7存储的数据(比如,图片、文字、视频等),或者,向所述外部设备7中写入数据。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外部设备7可存储一些数据,相较于数据被存储在云服务器中而言,数据存储在外部设备7可提升数据的安全性。CPE是一种无线宽带接入的用户终端设备。CPE通常将基站发送的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由于CPE可接收的网络信号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因此,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未铺设有线网络的场合。
请参阅图22,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与基站3进行通信,接收基站3发出的第一网络信号,并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5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CPE可接入的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请一并参阅图23、图24及图25。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包括外壳110,所述外壳110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多面柱状筒,或者是圆柱筒。所述外壳11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等绝缘材料。所述USB接口20可设置在所述外壳110上。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包括第一天线120及信号转换器130。所述第一天线120及所述信号转换器130收容于所述外壳110之内。所述第一天线120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30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12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20可旋转以从不同方向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30将所述第一天线120从不同方向接收到第一网络信号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1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天线或者太赫兹信号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或者太赫兹信号。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中,根据3GPP TS 38.101协议的规定,5G新空口(new radio,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属于毫米波(mm Wave)频段。3GPP Release 15版本规范了目前5G毫米波频段包括:n257(26.5~29.5GHz),n258(24.25~27.5GHz),n261(27.5~28.35GHz)和n260(37~40GHz)。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容易被外界物体遮挡。当第一天线120与基站3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第一天线12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信号强度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
对于放置在一定位置的用户终端设备1a而言,所述第一天线120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所述第一天线120可旋转,当所述第一天线120位于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时,所述第一天线120停留在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上。所述信号转换器130将第一天线120接收的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信号转换器130将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从而保证了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保证了利用所述第二网络信号通信时的通信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20可手动被旋转,或者是被驱动器170驱动而自动被旋转,只要满足所述第一天线120可被旋转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26及图27,图2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图2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示意,去掉了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所述外壳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140。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140。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40用于接收第三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30还用于将所述第三网络信号转换成第四网络信号。所述第一天线120相较于所述第二天线140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顶部,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4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周缘分布。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8个第二天线140。可选地,两个第二天线140可组成天线组150a,且位于同于天线组150a的两个第二天线140设置在不同的基板150上。所述第二天线140及所述第一天线120工作的频段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基板150上设置两个第二天线140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一个基板150上也可设置多个第二天线140。
由于发射所述第三网络信号的基站3位置的不确定性,因此,所述第三网络信号传输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40的位置固定,不可旋转。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天线14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周缘分布,可检测到多个方向上的第三网络信号。进而可提高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三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三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同一天线组150a中的多个第二天线140设置于不同的基板150上,可使得同一天线组150a中的第二天线140所能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范围较广。换而言之,同一天线组150a中的J个第二天线140设置于不同的基板150上,使得所述同一天线组150a中的所述J个第二天线140所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差异较大,当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处理器控制同一个天线组150a中的多个第二天线140之间切换时,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变化较大,从而有利于通过选择同一天线组150a中不同的第二天线140快速调整所述天线组150a所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进而有利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工作在第三网络信号最大或者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状态。
所述第二天线1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三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天线,所述第四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WIFI信号。
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4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周缘分布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40直接或间接贴附于所述外壳110上;或者,所述第二天线140设置在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外壳110内,且所述第二天线140不与所述外壳110接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140的数目为M个,所述信号转换器13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天线14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从M个第二天线140中选择N个第二天线140。当被选择的第二天线140的数目为N个时,被选择的N个第二天线140的信号强度的总和大于M个第二天线140中其余任意N个第二天线14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的总和。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举例而言,M等于但不仅限于为8,N等于但不仅限于为4,当M=8,N=4时,J=2。
请参阅图28,图2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三天线160,所述第三天线160用于将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及所述第四网络信号发射出去。所述第三天线160可以为WIFI天线。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包括:
主体,包括主体部及用于承载所述主体部的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USB插头电连接;以及
屏蔽件,所述屏蔽件覆盖所述引脚的至少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还用于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收容空间及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主体部,且所述主体部固定于第一本体,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至少一个弹片,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且自所述开口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及
第一接地引脚,所述第一接地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用于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
定位引脚,所述定位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定位引脚用于所述USB接口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时的定位。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壳体;
至少一个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向外凸出,以与所述第二本体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所述弹片变形时的避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
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二接地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用于接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周侧面及端面,所述端面连接所述周侧面,且所述端面背离所述引脚,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均围设于所述周侧面的外侧,所述屏蔽件还包括: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且所述第三壳体对应所述端面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配合部,且所述第一配合部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三壳体包括:
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覆盖所述端面;
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且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三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及
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且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三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还包括:
第三接地引脚,所述第三接地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接地引脚用于接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焊点焊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之间通过多个第二焊点焊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等于所述USB接口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为环绕所述主体部的周侧面设置的中空的壳体,所述屏蔽件上设置有: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且凸出于所述屏蔽件的内侧壁。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USB接口,USB接口连接于电路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USB接口的一侧,且所述屏蔽罩对应所述USB接口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部位设置。
CN202010499608.9A 2020-06-04 2020-06-04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41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9608.9A CN111541110B (zh) 2020-06-04 2020-06-04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090346 WO2021244190A1 (zh) 2020-06-04 2021-04-27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9608.9A CN111541110B (zh) 2020-06-04 2020-06-04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1110A true CN111541110A (zh) 2020-08-14
CN111541110B CN111541110B (zh) 2022-04-08

Family

ID=7198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9608.9A Active CN111541110B (zh) 2020-06-04 2020-06-04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1110B (zh)
WO (1) WO20212441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190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28090U (zh) * 2009-08-12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Usb接口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2422492A (zh) * 2009-03-31 2012-04-18 Fci公司 用于连接器的屏蔽壳体
TWM511690U (zh) * 2015-06-18 2015-11-01 Hsi Chin Electronics Co Ltd 電連接器組合
CN205355312U (zh) * 2016-02-02 2016-06-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抗电磁干扰的usb连接器及具有该usb连接器的电路板
CN207459246U (zh) * 2017-06-12 2018-06-05 重庆名正电子有限公司 带后盖侧插的usb插座
CN108711697A (zh) * 2014-04-09 2018-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208782170U (zh) * 2018-08-23 2019-04-23 东莞市正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侧立式母座连接器
CN110673277A (zh) * 2015-09-10 2020-01-10 申泰公司 具有高热消散模块的机架安装式设备和具有增加的冷却的收发器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6695B2 (ja) * 2012-08-02 2015-04-08 Smk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203326190U (zh) * 2013-07-31 2013-12-04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usb插座连接器
CN203631881U (zh) * 2013-08-20 2014-06-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840321B (zh) * 2014-03-21 2016-08-17 沈阳中兴电力通信有限公司 堆叠连接器
CN111541110B (zh) * 2020-06-04 2022-04-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2492A (zh) * 2009-03-31 2012-04-18 Fci公司 用于连接器的屏蔽壳体
CN201528090U (zh) * 2009-08-12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Usb接口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711697A (zh) * 2014-04-09 2018-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TWM511690U (zh) * 2015-06-18 2015-11-01 Hsi Chin Electronics Co Ltd 電連接器組合
CN110673277A (zh) * 2015-09-10 2020-01-10 申泰公司 具有高热消散模块的机架安装式设备和具有增加的冷却的收发器插座
CN205355312U (zh) * 2016-02-02 2016-06-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抗电磁干扰的usb连接器及具有该usb连接器的电路板
CN207459246U (zh) * 2017-06-12 2018-06-05 重庆名正电子有限公司 带后盖侧插的usb插座
CN208782170U (zh) * 2018-08-23 2019-04-23 东莞市正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侧立式母座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190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4190A1 (zh) 2021-12-09
CN111541110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540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EP3507869B1 (en) Shield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935636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178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enna function
US201001648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enna function
JPH06236785A (ja) スイッチ付コネクタ
JP2015135816A (ja) 端子、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10692169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2086784A (zh) 用于传输超高频信号的同轴线缆阳连接器
US6700464B2 (en) Low cost high speed board-to-board coaxial connector design with co-planar waveguide for PCB launch
US200801764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72195B2 (en)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CN111541110B (zh)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15036724A (zh) 一种适用于板载金属腔体滤波器的连接器
EP3602698B1 (en) Grounding for high-speed connectors
CN214254926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双通道射频连接器组件
US7704078B2 (en) Systems for wireless antenna connection
EP3484178B1 (en) Earphone socket,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JP2015076186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07749525B (zh) 耳机插座、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8539389B (zh) 中框、移动终端及中框的制作方法
US7692589B2 (en) Antenna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enna device
EP3879625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alibration board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CN21296806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8731826U (zh) 一种适用于板载金属腔体滤波器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