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8409B -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8409B
CN111538409B CN202010296328.8A CN202010296328A CN111538409B CN 111538409 B CN111538409 B CN 111538409B CN 202010296328 A CN202010296328 A CN 202010296328A CN 111538409 B CN111538409 B CN 111538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lf
rescue
training
behav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63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8409A (zh
Inventor
张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63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8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8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8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4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 G08B21/0438Sensor means for detecting
    • G08B21/0446Sensor means for detecting worn on the body to detect changes of posture, e.g. a fall, inclination, acceleration, gai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然后按照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将用户行为与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改善训练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在地震自救训练方法中,大部分采用的模拟地震场景都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出来的虚拟场景,即,通过一些简单的动画或者利用一些辅助插件等进行模拟出来的虚拟场景,以供人们进行自救模拟训练。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虚拟场景并非真实场景,用户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训练后,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地震场景中来,导致训练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改善训练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
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将所述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
若所述训练模式为练习模式,根据所述标准自救行为确定出指导信息;以及,输出所述指导信息;其中,所述指导信息用于指导用户进行自救;
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包括:
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基于所述指导信息发生的用户行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
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包括:
若所述训练模式为测试模式,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自查选项;
获取针对所述自查选项输入的自查答案;
根据所述自查答案获得行为补偿信息;
根据所述行为补偿信息对所述用户行为进行补偿及校正;
以及,所述将所述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包括:
将补偿及校正后的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指令,确定出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
根据所述模拟震级,确定出地震报警音频的报警强度;
按照所述报警强度播放所述地震报警音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获取场景图像,对所述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当前所处的场景;
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危险系数和所述当前所处的场景,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
提取所述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包括:
采集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位置变化信息和运动传感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变化信息和所述运动传感数据,获得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
报警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分析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然后按照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将用户行为与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可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就用户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并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使得用户对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还对训练过程中用户的自救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出自救训练得分,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进而改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改善训练效果。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法适用于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该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具体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也可以具体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甚至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其中,各类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以地震自救训练装置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应理解,不应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当接收到训练指令时,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训练指令是用户输入的用于启动地震自救训练的指令,该训练指令具体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任意一种用户交互指令。其中,用户交互指令可以通过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接收到的,或者通过诸如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等)、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智能眼镜等)等第三方设备发送的指令接收到的。用户交互指令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在语音交互、遥控器交互、手势交互、图像交互、声纹交互、体感交互等任意一种交互模式下所输入的指令。具体采用何种交互模式进行输入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通过基于用户交互指令作为启动地震自救训练的触发条件,能够简化用户操作,使地震自救训练的触发方式更加灵活。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定位信息是用于指示用户位置的信息,用户定位信息可以是二维定位信息(如经纬度),也可以是三维定位信息(如某一楼层内的某一单元或某一单元内的某一角落),本申请对此也不作限定。其中,当用户定位信息是二维定位信息时,用户定位信息可以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基站定位和/或WIFI定位方式进行获取的;当用户定位信息是三维定位信息时,用户定位信息除了通过GPS定位、基站定位和/或WIFI定位的方式进行获取部分二维定位信息之外,还通过气压计检测用户所在楼层的大气气压值,从而实现三维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1可以包括:当接收到训练指令,且训练指令是通过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提供的API接收到的时,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或者,当接收到训练指令,且训练指令是通过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接收到的时,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用户手持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或者,当接收到训练指令,且训练指令时通过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指令接收到的时,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实施该实施方式,通过获取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或者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能够提高用户定位的准确性;而且,通过接收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或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发送训练指令,可以实现异地训练,也即用户与地震自救训练无需在同一个位置,从而使得地震自救训练的训练方式更加灵活。
102、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
其中,标准自救行为指的是在用户定位信息所指示的位置发生地震时的标准自救行为,该标准自救行为与用户所在位置具有相关关系。也即说,在不同的定位场景,所对应的标准自救行为是不同的。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先执行步骤102,再执行步骤103的实施方式,而在其它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执行步骤101之后,可以同时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03再执行步骤102,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02可以包括: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根据用户定位信息获取场景图像,对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当前所处的场景,当前所处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室内场景、室外场景、高楼层场景、低楼层场景,其中,室内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室内场景、图书馆室内场景、家里室内场景等,室外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空旷室外场景(如操场、广场)、狭窄室外场景(如人流密集的街道、小巷子里)等,高楼层场景指的是低于指定高度的楼层场景,低楼层场景指的是不低于指定高度的楼层场景,然后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获取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地形信息至少包括地形资料、现有人员密集度和历史天灾情况,再根据这些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最后根据当前危险系数和当前所处的场景,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提取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
举例来说,若识别出当前所处的场景是低楼层场景,且根据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较小,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为从低楼层场景逃离至室外空旷的地方,那么可以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是逃至室外空旷的地方。
再举例来说,若识别出当前所处的场景是空旷室外场景,且根据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较小,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为在空旷室外场景将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那么可以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是将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又举例来说,若识别出当前所处的场景是高楼层场景,且根据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较大,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为在高楼层场景中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或者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那么标准自救行为是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或者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基于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和所处的场景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提取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即确定出用户所在位置发生地震时的标准自救行为,从而使得标准自救行为更具参考性及权威性,也进而提高后续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的自救训练得分的参考性及权威性,进一步改善训练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对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当前所处的场景之后,还可以判断当前所处的场景是否属于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该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指的是用户以前经常去的定位场景;若属于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调取用户在该当前所处的场景的历史活动轨迹,并根据用户在该当前所处的场景的历史活动轨迹确定出用户具体位置,然后结合该用户具体位置和上述的当前危险系数,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提取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其中,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室内场景、图书馆室内场景、家里室内场景、自习室室内场景等,用户具体位置包括但不限于某一座位、某一区域等。
举例来说,若识别出当前所处的场景是教室室内场景,可以调取用户在教室里的历史活动轨迹,从用户在教室里的历史活动轨迹可以看出用户经常坐的座位,那么可以在当前危险系数较小时,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为从教室的多个门中距离该座位最近的门进行逃生,那么可以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是从相应的门逃出去。
通过该实施方式,当当前所处的场景属于用户以前经常去的定位场景时,可以结合用户以前在该定位场景的活动轨迹,确定出迎合用户日常行为习惯、比较容易执行,且有效的标准自救行为,为用户进行训练,使得用户在熟悉的场景下能够更加有效地逃生,并产生条件反射,从而能够在真正地震来临时可以提高逃生几率。
103、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按照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判断训练指令是否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若训练指令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按照模拟震级对应的报警策略进行模拟地震报警;若训练指令不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历史训练记录,并以历史训练记录中用户选择频率最高的模拟震级对应的报警策略进行模拟地震报警。其中,指定范围指的是以用户定位信息所指示的位置为中心、以指定距离为半径的邻域内。报警策略具体可以是以听觉报警方式、视觉报警方式和/或触感报警方式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具体可选地,若训练指令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可以根据训练指令确定出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然后根据模拟震级确定出地震报警音频的报警强度,再按照该报警强度播放地震报警音频。
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自适应地根据震级的高低,来配置不同的报警策略,加强地震假象的营造效果,有利于用户加深地震逃生的印象。
104、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在按照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时,启动对用户行为的监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04可以包括:
地震自救训练采集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位置变化信息和运动传感数据;根据位置变化信息和运动传感数据,获得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实施该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在训练模式中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变化信息以及运动传感数据来作为用户的行为信息,能够提高以此为据确定出来的用户行为的准确性。
105、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将用户行为与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可见,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能够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就用户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并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使得用户对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还对训练过程中用户的自救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出自救训练得分,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进而改善训练效果。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202。其中,针对步骤201~202的描述,请参照实施例一中针对步骤101~102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203、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按照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其中,训练指令还可以包括用户选择的维持时长,该维持时长用于限制模拟地震报警的维持时长,具体可选地,步骤203可以包括: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根据训练指令确定出用户选择的维持时长,并确定出与维持时长相对应的地震影视画面,以及,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进行模拟地震报警的方式具体为播放该地震影视画面。从而能够在视觉冲击下加强地震假象的营造效果,有利于用户加深地震逃生的印象。
204、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根据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
其中,训练指令具体可以是用户在启动训练之前设置输入的参数,因此训练指令可以包括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该训练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练习模式、测试模式、本地测试模式或者异地测试模式等模式。
205、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判断训练模式是否为练习模式。若是,执行步骤206~208,再转向步骤210;若否,转向步骤209~210。
206、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根据标准自救行为确定出指导信息。
其中,指导信息用于指导用户进行自救。
207、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输出指导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输出指导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是将指导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持的移动终端,并控制用户手持的移动终端以文字形式输出指导信息;或者,控制用户手持的移动终端以语音形式输出指导信息。或者,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输出指导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是将指导信息发送到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并控制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以文字形式输出指导信息;或者,控制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指导信息。
实施该实施方式,当用户与地震自救训练装置不在同一位置的时候,通过控制用户随身携带着的移动终端或者用户随身佩戴着的可穿戴设备输出指导信息,能够保证指导信息被用户接收到的传达率,从而对指导用户进行自救训练起到积极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指导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指导方案,也可以包括多个种指导方案,也即是说,针对同一个用户的实际定位场景,可以有多个并列的指导方案,当指导信息中包括多个指导方案时,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输出指导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按照随机顺序输出多个指导方案,也可以是按照每一个指导方案对应的安全系数,按照安全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输出多个指导方案。
208、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基于指导信息发生的用户行为。
209、若训练模式不是练习模式,且训练模式是测试模式,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
210、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将用户行为与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08或者步骤209之后,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可以输出自查选项,自查选项指的是一些提供给用户选填的内容或题目,用于对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的辅助检测,自查选项可以是简答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及候选项,甚至可以是判断题,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在输出自查选项之后,可以获取用户针对自查选项输入的自查答案,当自查选项是简答题时,自查答案是用户针对简答题写入的答案;当自查选项是选择题及候选项时,自查答案则是用户针对候选项选择的目标选项;当自查选项是判断题时,自查答案则是用户选择的“是”或“否”答案。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根据这些用户输入的自查答案,能够进行分析并获得行为补偿信息,该行为补偿信息可以是一些用于进一步确定用户行为的数据,将这些数据与用户行为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实现对用户行为进行补偿及校正。
相应地,步骤210可以包括: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将补偿及校正后的用户行为与指导信息所对应的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可见,通过提供自查选项给用户自查,对用户行为进行补偿及校正,能够提高用户行为的准确性。
可见,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能够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就用户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并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使得用户对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还对训练过程中用户的自救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出自救训练得分,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进而改善训练效果。
除此之外,还能够进一步识别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当用户选择练习模式时,输出标准自救行为对应的指导信息,因地制宜地指导用户进行自救,自适应不同的定位场景给出不同的指导信息,并获取用户基于指导信息发生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而当用户选择测试模式时,则不输出指导信息,获取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在练习(有指导)与测试(无指导)的反复交替训练下,帮助用户加强巩固地震逃生知识,进一步改善训练效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301,用于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
报警单元303,用于按照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第二获取单元304,用于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分析单元305,用于将用户行为与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获取单元301,具体可以用于在接收到训练指令,且训练指令是通过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提供的API接收到的时,获取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或者,
上述的第一获取单元301,具体可以用于在接收到训练指令,且训练指令是通过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接收到的时,获取用户手持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或者,
上述的第一获取单元301,具体可以用于在接收到训练指令,且训练指令时通过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指令接收到的时,获取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其中,用户定位信息为二维定位信息或三维定位信息。
实施该实施方式,通过获取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自身、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或者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作为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能够提高用户定位的准确性;而且,通过接收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或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发送训练指令,可以实现异地训练,也即用户与地震自救训练无需在同一个位置,从而使得地震自救训练的训练方式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单元303可以包括以下未图示的子单元: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训练指令是否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
第一报警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子单元判断出训练指令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时,按照模拟震级对应的报警策略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第二报警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子单元判断出训练指令不包括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时,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历史训练记录,并以历史训练记录中用户选择频率最高的模拟震级对应的报警策略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其中,指定范围指的是以用户定位信息所指示的位置为中心、以指定距离为半径的邻域内。报警策略具体可以是以听觉报警方式、视觉报警方式和/或触感报警方式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自适应地根据震级的高低,来配置不同的报警策略,加强地震假象的营造效果,有利于用户加深地震逃生的印象。
可见,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装置,能够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就用户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并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使得用户对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还对训练过程中用户的自救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出自救训练得分,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进而改善训练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地震自救训练装置是由图3所示的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3相比较,图4所示的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可以包括:
自查单元306,用于在第二获取单元304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之后,输出自查选项。
第三获取单元307,用于获取针对自查选项输入的自查答案;以及,根据自查答案获得行为补偿信息。
补偿单元308,用于根据行为补偿信息对用户行为进行补偿及校正。
上述的分析单元305,具体用于将补偿及校正后的用户行为与指导信息所对应的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309,用于在上述的第一确定单元302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根据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若训练模式为练习模式,根据标准自救行为确定出指导信息。其中,指导信息用于指导用户进行自救。
输出单元310,用于在训练模式为练习模式时,输出指导信息。
相应地,上述的第二获取单元304,具体用于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基于指导信息发生的用户行为。
或者,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确定单元311,用于在第一确定单元302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根据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相应地,上述的第二获取单元304,具体用于在训练模式为测试模式时,获取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
可选地,上述的报警单元303可以包括以下子单元:
确定子单元3031,用于根据训练指令,确定出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以及,根据模拟震级,确定出地震报警音频的报警强度。
播放子单元3032,用于按照报警强度播放所述地震报警音频。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报警单元303可以包括以下未图示的子单元:
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训练指令确定出用户选择的维持时长,并确定出与维持时长相对应的地震影视画面;
影视播放子单元,用于播放该地震影视画面。
实施该实施方式,能够在视觉冲击下加强地震假象的营造效果,有利于用户加深地震逃生的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获取单元304可以包括以下子单元:
采集子单元3041,用于采集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位置变化信息和运动传感数据。
获取子单元3042,用于根据位置变化信息和运动传感数据,获得在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第一确定单元302可以包括以下未图示的子单元:
识别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定位信息获取场景图像,对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当前所处的场景;
地形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
提取子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危险系数和当前所处的场景,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提取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第一确定单元302还可以包括以下未图示子单元: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在识别子单元对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当前所处的场景之后,判断当前所处的场景是否属于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该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指的是用户以前经常去的定位场景;
调取子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子单元判断出当前所处的场景属于预先存储的定位场景时,调取用户在该当前所处的场景的历史活动轨迹,并根据用户在该当前所处的场景的历史活动轨迹确定出用户具体位置;
相应地,上述的提取子单元,具体用于结合该用户具体位置和上述的当前危险系数,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提取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输出单元310用于输出指导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是:输出单元310,用于在训练模式为练习模式时,将指导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持的移动终端,并控制用户手持的移动终端以文字形式输出指导信息;或者,控制用户手持的移动终端以语音形式输出指导信息。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输出单元310用于输出指导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是:输出单元310,用于在训练模式为练习模式时,将指导信息发送到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并控制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以文字形式输出指导信息;或者,控制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指导信息。
可见,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装置,能够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就用户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并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地震模拟训练,使得用户对生活中的实际定位场景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还对训练过程中用户的自救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出自救训练得分,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训练情况,进而改善训练效果。
除此之外,还能够进一步识别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当用户选择练习模式时,输出标准自救行为对应的指导信息,因地制宜地指导用户进行自救,自适应不同的定位场景给出不同的指导信息,并获取用户基于指导信息发生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而当用户选择测试模式时,则不输出指导信息,获取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在练习(有指导)与测试(无指导)的反复交替训练下,帮助用户加强巩固地震逃生知识,进一步改善训练效果。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501;
与存储器501耦合的处理器502;
其中,处理器502调用存储器5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地震自救训练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地震自救训练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输入按键、扬声器、麦克风、屏幕、RF电路、Wi-Fi模块、蓝牙模块、传感器等未显示的组件,本实施例不作赘述。还可以包括扬声器模组、摄像模组、显示屏、光投射模组、电池模组、无线通信模组(如移动通信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传感器模组(如接近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输入模组(如麦克风、按键)以及用户接口模组(如充电接口、对外供电接口、卡槽、有线耳机接口等)等未显示的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地震自救训练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其中,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所述标准自救行为是在所述用户定位信息所指示的位置发生地震时的标准自救行为,在不同的定位场景,所对应的标准自救行为是不同的;
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将所述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
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包括:
若所述训练模式为测试模式,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
若所述训练模式为练习模式,根据所述标准自救行为确定出指导信息;以及,输出所述指导信息;所述指导信息用于指导用户进行自救;
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包括:
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基于所述指导信息发生的用户行为。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自查选项;
获取针对所述自查选项输入的自查答案;
根据所述自查答案获得行为补偿信息;
根据所述行为补偿信息对所述用户行为进行补偿及校正;
以及,所述将所述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包括:
将补偿及校正后的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指令,确定出用户选择的模拟震级;
根据所述模拟震级,确定出地震报警音频的报警强度;
按照所述报警强度播放所述地震报警音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获取场景图像,对所述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当前所处的场景;
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对应的地形信息,确定出当前危险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危险系数和所述当前所处的场景,确定出相应的逃生方案;
提取所述逃生方案中的逃生行为作为标准自救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包括:
采集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位置变化信息和运动传感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变化信息和所述运动传感数据,获得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7.一种地震自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训练指令时,获取当前的用户定位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标准自救行为,所述标准自救行为是在所述用户定位信息所指示的位置发生地震时的标准自救行为,在不同的定位场景,所对应的标准自救行为是不同的;
报警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模拟地震报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的用户行为;
分析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行为与所述标准自救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用户的自救训练得分;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用户定位信息确定出所述标准自救行为之后,根据所述训练指令,获得用户选择的训练模式;相应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训练模式为测试模式时,获取在所述模拟地震报警的过程中用户自发执行的用户行为。
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
CN202010296328.8A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1538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6328.8A CN111538409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6328.8A CN111538409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409A CN111538409A (zh) 2020-08-14
CN111538409B true CN111538409B (zh) 2023-12-22

Family

ID=7197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6328.8A Active CN111538409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840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1297A (ja) * 2011-03-01 2012-09-20 Kayaba System Machinery Kk 起震装置
CN103093660A (zh) * 2011-11-03 2013-05-08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利用地震预警系统的防震疏散演习方法
CN103366612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安徽弘炜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可模拟地震的多场景避震练习演示器
CN103680224A (zh) * 2012-09-03 2014-03-26 抚顺抚运安仪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矿山应急救援计算机仿真模拟与评价系统
CN206040055U (zh) * 2016-06-24 2017-03-22 泰州市维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防震练习与地震模拟体验小屋
CN107274734A (zh) * 2017-07-31 2017-10-2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地质灾害vr模拟演练系统
CN109345774A (zh) * 2018-11-16 2019-0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溺水自动报警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686161A (zh) * 2017-10-18 2019-04-26 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震训练方法及系统
JP2020013035A (ja) * 2018-07-19 2020-01-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訓練装置、訓練システム、訓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794968A (zh) * 2019-10-30 2020-02-14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演练交互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1297A (ja) * 2011-03-01 2012-09-20 Kayaba System Machinery Kk 起震装置
CN103093660A (zh) * 2011-11-03 2013-05-08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利用地震预警系统的防震疏散演习方法
CN103366612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安徽弘炜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可模拟地震的多场景避震练习演示器
CN103680224A (zh) * 2012-09-03 2014-03-26 抚顺抚运安仪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矿山应急救援计算机仿真模拟与评价系统
CN206040055U (zh) * 2016-06-24 2017-03-22 泰州市维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防震练习与地震模拟体验小屋
CN107274734A (zh) * 2017-07-31 2017-10-2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地质灾害vr模拟演练系统
CN109686161A (zh) * 2017-10-18 2019-04-26 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震训练方法及系统
JP2020013035A (ja) * 2018-07-19 2020-01-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訓練装置、訓練システム、訓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345774A (zh) * 2018-11-16 2019-0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溺水自动报警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10794968A (zh) * 2019-10-30 2020-02-14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演练交互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409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1789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care-giving robot and apparatus
CN109766759A (zh) 情绪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024984B (zh) 便携式设备、虚拟现实系统及方法
US20070196809A1 (en) Digital Reality Sports, Games Events and Activities in three dimensional and interactive space display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dium
Callaway et al. Experiments with mobile drama in an instrumented museum for inducing conversation in small groups
CN111228821A (zh) 智能检测穿墙外挂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3947376A (zh) 基于多重生物特征的c/s打卡方法和装置
KR102071606B1 (ko) 가상 현실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간호 중 오류상황 인지 여부 평가 시스템
CN111538409B (zh) 一种地震自救训练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CN110866434B (zh) 一种针对自闭症患者的表情识别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11523428B (zh) 在灾害中的自救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086448B (zh) 一种基于性别特征信息的语音搜题方法及家教设备
CN109087694B (zh) 一种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家教设备
CN110957021A (zh) 一种针对自闭症患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及系统
KR20230100558A (ko) 운동 가이드 동영상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230100557A (ko) 운동 가이드 동영상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341294B1 (ko) 인터렉티브 콘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6030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라이프 로그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JP7330518B2 (ja) ゲームシステム、ゲー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CN111176535B (zh) 一种基于智能音箱的分屏方法及智能音箱
CN110738812A (zh) 门铃提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573009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181054A (zh) 一种地震求救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38781B (zh) 基于ar的发音引导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457790B1 (ko) 키오스크 안전체험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